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读书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之将奋起吾国之将辉煌

——关于《敬告青年》的读书报告

1914年,留寓日本的陈独秀在数次革命失败后痛感国人“视公众之安危,不关己身之喜戚”的麻木心态。由于厌倦了少数几个冒险家的革命,他致力于将救国的重点转向寻找改变国人麻木心态的良方。第二年,37岁的陈独秀回国,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敬告青年》。陈独秀文风铿锵有力,字字直指人心。虽然这是一篇白话文夹杂着古文的文章,读起来羞涩难懂,但陈独秀犀利新颖的白话文风和披荆斩棘的行文思路的确让人畅快人心。

在文章开始,陈独秀就抛出这样一个观点“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社会则社会死”。当时袁世凯欲破坏民主共和体制,蓄意复辟;而在思想上则更康有为等人大肆鼓吹尊孔复古,为复辟制造舆论环境。面对混乱的局势及民族生存之危局,陈独秀清醒的认识到要摆脱中国持续被冠以弱国称谓的局势,决不能寄托希望于康有为这样的“陈腐朽败之分子”,而“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陈独秀把青年时期归结为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借此他鼓励青年要“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视不可卑也”“奋其智能,力排陈朽腐败者以去”。于此同时,陈先生还认为在当时中国社会的环境中青年已经逐渐出现心智老成的现象,他敬告青年们要“发挥人间固有之

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世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于脑间”。那么什么是新鲜思潮什么又是腐朽文化呢?陈独秀借此提出了自己的六种定义。

自由的而非奴隶的。“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这是陈独秀先生所一直推崇的独立自由的思想,他要开拓自由之风入青年之胸怀。这里他还引用了尼采的话把道德分为两类“有独立心而勇敢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另外他还指出欧洲历史就是自由开放的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定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他从政治,宗教,经济,民权等等方面阐述了自由独立之分的重要性。要求具有新鲜血液的青年要勇于破除陈旧,勇闯自由独立之先风,而不是去做一个无独立意识,听信教条的无意识青年。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在这一部分中,陈独秀先生指出“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世界无时不刻不在改变,唯有不断地寻求进步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陈独秀先生的文章中来讲,他认为我们中华民族法律,体制,学术,礼俗与世界先进文化差距甚远,如果继续“矧在吾国,大梦未觉,故步自封,精之政教文章,粗之布帛水火”还怎么与强国竞争,故需要我们更新思想,打开国门,接受新风。作为青年,我们更应该认清优胜劣汰的现实环境,追求进步,破除保守思潮。

进取的而非隐退的。“然欲以化民成俗,请于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夫生存竞争,势所不免,一息尚存,即无守退安隐之余地”陈独秀先生说欧俗以横历无前为上德,亚洲以闲适恬淡为美风,这就是东西民族强弱的原因,也是隐退主义的根本缺点。作为新青年,先生还告诫我们要“人之生也,应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应超出恶社会,进冒险苦斗之兵,而不可逃循恶社会,作退避安闲之想”或许只有我们真正破除中国人固有的中庸思想,追求进取而非隐退时,民族的强大才有真正的希望。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在这里陈独秀精要的提出了闭关锁国的弊端。“以吾国近事证之:日本勃兴,以促吾革命维新之局;欧洲战起,日本乃有对我之要求;此非其彰彰者耶?投一国于世界潮流之中,笃旧者固速其危亡,善变者反因以竞进。”当时世界经过地理上的大探索和经济日益的融合,已让全世界都连成一个整体。交流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若中国继续闭关锁国,必然造成整个国度的无世界之智识,而整个国度的无世界之智识,其国将何以图存于世界之中?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他认为“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陈独秀先生把实利放在文之前,认为现实中的器物比空泛的文章要更加重要,强调的是技术为先,虚文为后。这里他还指出虚文旧法盛行的后果就是“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在回答“想象者何”这个问题时,先生认为想象既是“既超脱客观之现象,复抛弃主观之理性,凭空构造,有假定而无实证,不可以人间已有之智灵,明其理由,道其法则者也”“凡此无常识之思惟,无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为科学”当时国人正值欲脱蒙昧的时代,我们青年应该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胰待辟者,正当广阔”作为新青年更应该驰骋科学境地,翱翔于真理的蓝天。

其实在这六点对青年的希望中,陈独秀标榜的最多的也是论述的最深刻的是:民主、科学、人性、理性、改革、开放。陈独秀先生正是在分析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研究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指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弱点,才向中国青年提出了以上的六点希望。

在这六条希冀中围绕着最多的两个关键词便是:民主与科学。唯有民主才能真正保证一个良好的人权社会;唯有科学才能真正保证一个文明先进的社会群体。所谓科学,即要求青年人以理性客观的态度观察世界及改造世界,不主观对事物加以评断,也不迷信固有教条,只是依照客观事实看待万物;所谓民主,即要求年轻人认识到人在社会发展中应正确享有的生存,发展,追求信仰和自我幸福的基本权利。除此之外,陈独秀更在强烈东西文化及发展现状的对比中强调应将人性上升到理性和法制的高度,要用理性的阳光驱散黑暗。正是中国自古以来缺乏理性的文化继承,缺乏系统的技术理论系统,导致了近代

中华名族没有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这篇文章发表于五四爱国运动之前的四年,当时中国还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篇文章为中国青年的觉醒做了最富有感染力的宣言,但不足的是这篇文章在号召青年与过去决裂的同时却没有指明决裂后的方向,摆脱过去之后又该何去何从?另外陈独秀先生说凡违反科学与民主的,哪怕是“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这种说法未免太过偏颇。虽然是在宣言新思潮时打着新旗号难免需要砸破旧招牌,但这种对中华文化的全盘否定的做法却是坚决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正视传统文化,提取出其精华部分与时代同行。

《敬告青年》不仅仅是一篇文章,它深刻表达了“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改造国民性的主张,更向我们展示了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许多致力救国的革命者们“铁肩著道义,妙笔写文章”“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的精神。正如陈独秀先生的另一句名言“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最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正是有这么多爱国之士的存在,让人在危难的局势中看到了兴国的希望。

想起先辈们为救国图强的种种奉献,自视吾身,不禁种种惭愧。陈独秀为救国图强的种种义举,不仅震撼和引领了一代炎黄子孙,而且对未来中国社会的进一步改造,仍然有着深远的启导意义,他的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