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4ebac576a20029bd642de3.png)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广播电视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广播电视传播处于第四次革命)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电视台:KDKA电视之父:约翰贝尔德第一个播出黑白/彩色电视的国家:英国/美国中国彩色电视的制式:PAL制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1923.1.23)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电台3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广播电台种类6 P30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珠江模式”:主持人中心制中国大陆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现场直播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78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电视业的发展:P42播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7 P43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香港现有三家广播电台:香港电台、商业电台、新城电台香港电视“三台鼎立”:无线电视、丽的电视、佳艺电视TVB ATV :商业电视台澳门广播电视:对本地居民影响小台湾广播电视:广播:中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公视老三台(公共电视媒体)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广播电视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4 P94三种理论模式: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VOA)公共机构型广播电视机构(BBC NHK)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ABC NBC TVB ATV)三种模式:美国模式、西欧/日本模式、中国模式1、美国模式商业型为主,其他形式补充2、西欧/日本模式双轨制:公营、商营共同发展3、中国模式新特点:3 P112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现状5 P117我国广播电视经营体制的改革方向4 P118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广播电视的特点6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3+2 P130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2+2 P132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6巨大而深远1、传递信息、检测环境2、连接、协调、整合社会3、现代民主政治过程重要元素4、娱乐功能5、经济功能6、服务功能第六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广播电视传播符号是指在广播电视信息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达信息的各类符号系统的总和。
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cd24a089b0717fd5370cdc06.png)
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
大众传播媒介通常由媒介机构组织来运作,需要数量
庞大的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从业者。
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
很高的异质性和匿名性。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公开性、传递迅
速,但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耐久性。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
电视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
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和政府规制的传统角色 。
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
1. 传播突破时空限制 2. 抗灾害能力强 3. 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4. 由于线性顺序播出,接收选择性差。 5. 稍纵即逝造成大量的信息浪费,其新闻信息的使用价
值没有被充分开发。
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1. 电视新闻的优势和弱点与广播有不少相同的地方。 2. 电视新闻传播特有的特点: 3. 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4. 受众参与性强,形象生动。电视新闻受众的参与主要
广播电视的特点
1. 2. 行业。 传播对象的广泛性 传播速度迅速及时 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与传
统纸质媒介不同,广播电视能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和
虚拟的面对面人际传播模式。
5.
接收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
6.
7. 8.
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代进行时”的视听感受。
3. 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过程的重要基本元素。
4. 广播电视具有重要的娱乐功能。
5. 广播电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
6. 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
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
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社会影响研究 “使用与满足”研究 电视与社会民主
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征与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60b8adcb2cc58bd63186bde5.png)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征与社会功能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电视的负功能:真相还是偏见一、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一、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二、广播电视的特点1、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1)大众传播媒介通常由媒介机构来组织运作,需要庞大数目的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从业者;(2)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和匿名性;(3)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公开性、传递迅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耐久性,也因此大众传媒才会格外重视新闻的实效性;(4)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每一种新的媒体的出现,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2、从传播方式上看,广播电视的特点如下:(1)传播对象的广泛性;(2)传播速度迅速及时;(3)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4)接收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5)线性传播,顺序接收;(6)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三、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1、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1)传播突破时空限制;(2)抗灾害能力强;(3)普及率高,群众性强;(4)弱点:线性传播,接收选择性差;稍纵即逝,信息大量浪费。
2、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特有区别)(1)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2)受众参与强,形象生动(3)选择性差,稍纵即逝。
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一、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1、传递信息、检测环境;2、链接、协调、整合社会的功能;3、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过程的重要基本元素;4、重要的娱乐功能;5、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有强大的经济功能;6、服务功能。
二、广播电视功能的研究使用与满足、会客厅里的民主、涵化效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电视进行社会引导的机制和过程。
三、电视的负功能:真相还是偏见一、公共电视广播的政策初衷英国广播电视建立在“为公众服务”这一纲领的基础上,在启发民主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公平、公正、多元化贯穿始终,即:所有人都应该也能够得到广播电视的覆盖和服务;广播电视的内容服务应当既不受制于政府,也不能因商业竞争而罔顾社会责任;要照顾到各个阶层、群体的需要,提供有价值的优质节目。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ded9b9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b.png)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一章1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线路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的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
2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语言的形成与使用,文字的创造与使用,印刷术的发明,无线电技术运用于传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3声音的三个物理特性:(1)声音的物理性,即声源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2)声音的立体感与空间信息;(3)声音的心理性人耳对声音的主观评价:音色;音调;响度人耳的听觉范围:一般在16Hz到20000Hz之间,而频率低于16Hz的次声波和高于20000Hz 的超声波,人耳一般不能听见。
4.贝尔德的实验:1925年10月2日,苏格兰科学家.约翰·贝尔德利用尼普柯夫发明的机械扫描盘,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成功“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贝尔德也因此被称作电视之父第二章新中国电视台:中国电视的初创期1958——1965年,中国电视的停滞期1966——1976年,中国的电视的恢复期1977——1978年,中国电视的发展期1979年至今。
第四章1.广播电视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关系:首先,广播电视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其次,广播电视的发展还依赖于国家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
再次,社会对信息的需求程度也直接促进了广播电视的发展程度。
第四,广播电视的发展依赖于巨额的广告营销收入。
此外,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影响广播电视的发展水平。
2.国家和政府对广播电视从严管理的原因:首先,广播电视必然会占用无线电频率资源,需要一定的专门机构来进行适当的分配和管理;其次,无线电频率资源是有限的,对广播电视所需要的无线电频率资源应该是限制性使用;最后,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更容易被人接受,受众的门槛低,因此要对传播内容进行严格选择,使符合社会公序良俗以及社会主流民意支持。
第3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功能与社会影响汇总
![第3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功能与社会影响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1081bd743323968001c92e0.png)
学习要求:
1. 了解、分析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 2. 掌握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3. 理解电视的优点与缺点 4. 分析和理解电视产生的影响
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
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传播速度的时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极快的导电速度和电波传播速度。 一是广播电视同步传受的基本功能和特征。 表现手段的多样性(形象性) 传播对象的群众性(大众化) 视听接收的随意性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五)电视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误导:
电视对社会问题分析评论的片面性或不成熟的看法造 成难以把握、意想不到的后果; 电视广告却在制造虚假的销售偶像。电视广告所推销 的产品形象与产品实质经常不符,肆意夸张,广告变 为了骗术。
电视是魔鬼,还是导师?
连结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丰富了知识,降低了智能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诱发个人无限的欲望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繁荣,污染了社会空气 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妨碍了人们的身 心健康
》
义
电视的魅力——人们为什么爱看电视?
自身功能——媒介依赖 廉价消费 松弛享用 心理的需要
电视的魔力 ——人们为什么易受电视的影响
被动的接受状态 ——心理暗示
电视画面传播的影响 ——电视“真实性”的 迷惑
电视的权威地位
(1)电视组织的强大的资本力量和社会力量; (2)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与电视组织的无限扩张 欲望制造出一张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的高密度电 视网络,电视无所不知;
信息服务 随社会发展,电视的信息服务功能
日益突出,并不断产生新变化。
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
“火星人入侵地球” “客厅里的民主” “电视的一代”
命治重 “
——
。革大媒 ”命 的 介
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
![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ee021cf242336c1fb95e30.png)
电视传播概论串讲讲义绪论一、电视传播的研究对象1.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
直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亦简称为“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亦简称为“电视”。
电视,亦称“电视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声像一体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两大类。
2.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广义的电视传播,包括电视传播事业的宏观决策与管理、节目的摄制与编播、节目的传送与覆盖、传播效果与观众反馈。
五个环节狭义的电视传播主要指电视节目的传播活动,仅仅限于节目内容及其效果。
二、电视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1.电视传播研究:指围绕或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
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节目)、电视媒介、观众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2.电视传播学:研究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电视传播学的学科特点:社会性、开放性、整合性。
第一章电视传播发展论一、人类传播的发展机理1.人类传播的历史脉络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四次信息革命:语言、文字、印刷、电子。
(1)口语→图画→文字(2)造纸→印刷→纸媒介(3)电报→电话→电传真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有线电报的诞生,开创了电力传播的新纪元,电通信时代由此开始。
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是大众电子传播的一大飞跃。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与俄国人波波夫同时宣告发明了无线通信技术。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电话的发明标志着电传声音的时代开始了。
(4)电影→广播→电视电影是与电视关系最为密切的技术艺术媒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视图像传输的技术原理:光→电→光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
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流的强弱与光照的强弱成正比。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及传播特点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及传播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24d11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5.png)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及传播特点广播电视是一种重要的传媒工具,通过广播信号和电视信号将信息传递给广大观众群体。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主要包含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相关的设备和技术。
首先,广播电台是广播电视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播电台通常设立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通过天线和广播信号发射机将信息传送到广播接收设备上。
广播电台根据不同的频率和波长进行分区,以覆盖不同的地区和群体。
通过广播电台,人们可以收听到各种形式的音频信息,如新闻、音乐、电台剧等。
其次,电视台是广播电视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台通过电视频率和电视信号发射机将信息传送到电视接收设备上。
电视台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观众。
通过电视台,人们可以观看到各种形式的图像信息,如新闻报道、电视剧、电影、体育赛事等。
除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还包括相关的设备和技术。
例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需要使用专业设备和技术来接收、制作、编辑和传输信息。
这些设备和技术包括摄像机、录音设备、调音台、编辑软件和传输设备等。
广播电视具有以下几个传播特点。
首先,广播电视以集中传播为主要特点。
广播电视可以同时传送信息给大量的观众,实现信息的集中发布和传播。
其次,广播电视具有双向传播的特点。
观众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方式,与广播电视进行互动和反馈。
这种双向传播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沟通效果。
再次,广播电视具有广泛覆盖的特点。
通过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可以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范围,使信息可以迅速传递到各个地方。
最后,广播电视具有即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广播电视可以实时传送信息,观众可以及时获得最新的新闻和娱乐内容。
同时,广播电视可以传播多种形式的信息,满足观众不同的需求和喜好。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媒介由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相关的设备和技术组成。
广播电视具有传播信息集中、双向传播、广泛覆盖、即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工具,为观众提供各种形式的音视频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第四、五章知识要点
![第四、五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7f647d168884868762d66e.png)
第四、五章知识要点第四章简答:1、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有哪些?(请做必要的阐述)答(1)传播的快速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
广播电视电子媒介,以光速进行传播,是当今传播最快的媒介,但是,电声画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2)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
广播电视以多通道形式传播,具有“包举宇内”的广泛性。
但受众对其传播的节目不感兴趣时,大多数人都转向了其他活动,因此造成了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随意性。
(3)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
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无所不包,但观众只能被动接受节目播出。
(4)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
广播电视以声音画面为表达手段,利用声音与画面的现场性,增强信息的传真效果。
2、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有哪些?(请做必要的阐述)答(1)传播新闻的功能。
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快速性、形象生动性,因而,它在新闻信息传播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2)舆论监督的功能。
很多没有及时解决的大众生活问题,经过广播、电视台的曝光,立即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圆满解决,这就是舆论监督作用。
(3)传授知识的功能。
广播电视的传播具有广泛性和传递快的特点,恰好可以用于知识的传播和积累。
(4)提供服务的功能。
广播电视不仅能够刊登商业广告促进商品的流通,而且能够促进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愉悦。
(5)愉悦身心的功能。
广播电视通过各类文艺节目充分满足了各年龄层广大受众的文娱体育欣赏的要求。
3、广播电视在哪些方面改变了接收渠道?答(1)各种符号插上“电翅膀”,使“大众传播”能够真正同时面向大众,使各地的大众能够真正获得同一信息(2)信息可以脱离所指事物,以与事物的发展变化相同的速度广泛传播(3)各种符号因素,经过处理合成后,可以更加真实、准确、清晰地传递信息(4)人们可以在自己选择的环境和条件下接收信息4、电视有哪些负面功能(1)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2)导致社会麻醉(3)混沌了社会风气(4)导致文化沉沦(5)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5、电视传播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电视传播对文化的影响十分巨大电视传播对文化的传承、发展、丰富与变迁,传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356d83f7650e52ea54189813.png)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电视传播中受众反馈的方式: 1、观众来信、来电、来访; 2、在直播现场和现场直播节目中直接反馈; 3、通过专门机构调查,收集受众反馈意见。
电视传播过程中反馈的特点: 1、反馈的被动性 2、反馈的延迟性 3、反馈的差异性 4、反馈的典型性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视听率调查服务公司(rating services):
为广告主和广播、电视公司测定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受众的 公司。他们从市场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然后发表其调查结果 ,企业向这些机构机构调查报告,作为自己策划、购买或销售媒 介广告的基础。 如:尼尔森媒介调查公司(美)
n受众特征:
一、对象的广泛性与复杂性、稳定中的流动性 电视传播的覆盖率 电视观众的结构层次
二、收看的随意性、自主性与隐匿性 家庭收视环境的影响 电视节目(频道)的选择范围 电视技术提供的便利(遥控器)
三、理解的差异性 影响观众理解信息的因素:人的个性心理……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受众心理:
央视索福瑞(GSM)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n收视率调查
收视率:是特定的时间段内、特定电视覆盖区内观众收视具体节目 的数量标志,是描述电视节目拥有观众数量多寡的一种相对的统 计指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收视率高低是电视台能否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 因素之一。
某一时间、某一地区收看节目的户数(人数)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n 人的需要层次:
马斯洛的 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严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圣才出品】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5b8fd4ba300a6c30d229f2d.png)
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5.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1.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在当今社会,广播电视,尤其是电视不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流行和普及的休闲娱乐活动,而且也通过提供大量的信息和娱乐,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重塑了当今世界的社会运行方式”。
2.广播电视的特点(1)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①大众传播媒介通常由媒介机构组织来运作,需要数量庞大的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从业者。
②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和匿名性。
③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公开性、传递迅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耐久性,所以大众传媒才会格外重视新闻的时效性。
④与传统的纸质媒介不同,广播电视是通过声音和画面将远方的世界带到受众身边,能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和虚拟的“面对面”人际传播模式。
⑤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每一种新的媒介出现,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2)从一般意义的传播方式上看,广播电视的特点①传播对象的广泛性。
②传播速度迅速及时。
③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④接收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
⑤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在进行时”的视听感受。
⑥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广播电视的前四个特性是其传播上的优势,而后两个特性则是其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上的局限性。
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只有扬长补短,才能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3.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1)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①优势:a.传播突破时空限制;b.抗灾害能力强;c.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②弱点:a.由于广播的线性顺序播出,接收选择性差。
b.稍纵即逝的传播方式又使听众难有深层理解,这也是长期以来人们所认为的广播电视新闻难有深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广播电视的稍纵即逝同时也造成着大量的信息浪费。
(2)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①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8df3dc10af45b307e87197c8.png)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韩瑶瑶新闻学57长期以来,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突出着信息传播、社会服务、大众娱乐的功能。
这些功能的发挥,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推动着社会进步。
而另外还有一种功能即社会沟通的功能,即体现社会多种意见的相互交流、多种观点的交锋论争,最后实现充分的了解和理解。
传播信息是广播电视与生俱来的基本功能,也是其最重要的功能。
施拉姆认为,大众媒介可以集中人们的注意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关于远方和外界的概念,大部分来自于大众媒介。
当传统社会向现代化发展时,人们对大众媒介的依赖会与日俱增。
结果是,在何者重要、何者危险、何者有趣等一系列问题上,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意见是来自于媒介。
长期以来,电视这种声画相结合、传播迅速的大众媒介,因易于理解、观看,对观众的要求不高,成为传递信息的最佳手段。
所谓服务,就是要为百姓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提供切实有益的帮助,它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深感压力巨大,他们渴望通过广播电视中减轻压力,放松心情,或者希望了解除了资讯以外的一些生活新观念、新时尚等,以期更好地融入当代新生活。
从我国电视诞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服务类节目就一直存在,但是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少,播出时间在整个电视节目中所占比例不大。
《节目预告》、《气象预报》以及1979年诞生的《为您服务》等是早期主要的服务类节目。
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经济日益活跃,人们对各种信息尤其是服务类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这就为广播电视服务类节目的迅速扩张提供了基础。
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服务类节目不断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
随后,电视分众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服务类节目进一步细分。
如与饮食相关的有《天天饮食》、《美女私房菜》等;与经济生活相关的有《交易时间》、《天生我财》、《市场分析室》等;与旅游出行有关的有《走遍中国》、《有多远走多远》等;养生保健的有《百科全说》、《中华医药》、《健康之路》等;时尚类栏目则有《美丽俏佳人》、《完全时尚手册》等。
广播电视概论完整版
![广播电视概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32e8c7915f804d2a16c1e5.png)
第一章1、广播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2、广播电视分类广播电视可统称为“广播":“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无线广播、有线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3、电视节目的创作也显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电视纪实创作、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到栏目化的阶段、1996年3月16日,《实话实说》的开播,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的崛起、1998年岁末起,由湖南卫视发轫,一大批电视游戏娱乐节目走红中国、电视直播.第二章1、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2、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3、190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
宣告了广播的诞生.4、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西屋公司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
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5、广播的发展:1)、开办广播:1920年前后,广播在各国普遍出现.(如:1919年英国、1920年美国、1923年德国、中国,1925年日本)初期的广播电台规模小,设备简陋,发射功率低,广播时间短,主要是对国内广播。
2)、对外广播: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和控制,开始利用对国外广播。
3)、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播:广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苏、美、英、等国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电波战"(广播战)。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0954333ff00bed5b9f31d72.png)
第一章广播电视概述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定义一、广播电视的定义(什么是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电子传播媒介,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只传送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
既传送声音,又传送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广播按照覆盖范围可以划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广播新闻的定义广播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电视新闻的定义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一、基本规律:二、特殊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1、直线律(线性传播规律)报纸新闻是平面展开在报纸上,按空间顺序编排文字信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爱好有选择地阅读。
广电新闻是按时间顺序直线传播的,受众只能顺着时间观看或收听,不可逆转。
2、顺序律报纸新闻为了突出重大的信息,让人先睹为快往往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排整条新闻的段落;广播电视新闻在表述事物发展过程时,一般顺着时间顺序,不打乱顺序段落结构。
3、完整律人的听觉对于声音语言有一种完整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为完整律。
广播电视新闻在运用人物现场讲话声或记者现场采访的对话声时,必须运用完整的意思,不可断章取义。
第三节、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一、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一)广播新闻的传播优势1.快捷及时,先声夺人广播新闻制作过程比印刷媒介比如报纸要简略,传输,接收环节少,免去排版,印刷,装订,运输,发行等工序。
与电视比,广播新闻的制作和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庞大的直播设置装备,只需具备现场的音响发射装置。
广播新闻中的现场报道、现场实况传播等,可以使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几乎同步进行。
在突发大事件的新闻传播中,广播在时效性上更是屡屡扮演了先声夺人角色。
如美国总统里根遇刺的报道等。
2.广泛渗透,伴随性强广泛渗透(传播范围)电波的特性,使它不受地域,位置等因素干扰,使广播的传播范围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在与卫星结合后,电波传送的信息可以覆盖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河北大学广播电视概论重点
![河北大学广播电视概论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6d6a3fe4693daef5ef73d8c.png)
广播电视传播特性
广播电视传播的共性有:1、迅速及时的时效性 2、高度综合的连续性 3、深入社会的渗
透性 4、传播过程的参与性
广播电视传播的差异:1、传播手段 2、传播方式 3、传播内容
广播电视的受众特性
1、 分散群体的随意性接受
2、 广播电视受众的弱势:①线性传播方式,稍纵即逝;②家庭作为收听、收视的主要空间
对收视率的认识:收视率强化了“观众就是上帝”的以受众为服务主体的理念,客观上为电 视节目提供了衡量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指标,促进了电视的文化繁荣; 收视率不等于节目质量,需要在完美的收视率调查机制的基础上,客观认识并纠正收视率所 引发的“唯收视率是从”的电视节目低俗化的现象。 (补充)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比较及认识: 新闻策划指新闻机构对一个时期或一项专题的报道所进行的有创意的设计、指挥和调控。其 目的在于充分发掘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出报告, 已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新闻策划的意义:1、新闻策划有利于充分发掘新闻价值,突出报道主题 2、新闻策划有利 于调动各种资源 3、新闻策划有利于充分发挥报道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记者深入采访 4、 新闻策划增强了新闻媒体的社会效果 策划新闻指依照设计谋划做新闻,或根据设计谋划需要做新闻。策划是目的,新闻是手段。 “策划新闻”实际上是策划新闻事实,不属于新闻活动的范围。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区别 1、 含义不同 2、 运作不同 新闻策划,既然是围绕新闻设计谋划,或根据新闻需要设计谋划,是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 那么,在运作中,应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报道策划。“新闻策划”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事 实作为新闻的本源保持了其本身的真实,新闻策划的运作遵循了新闻报道的规律。策划新闻, 既然是依照设计谋划做新闻,或根据设计谋划需要做新闻,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那么,在 运作中,应是先有策划活动后有新闻事实。事实作为新闻本源被歪曲或造假,丧失了其客观、 真实性,策划新闻的运作违背了新闻报道的规律。 3、 性质不同 4、 目的不同 新闻策划”是报道活动的策划,重点是解决做好新闻的问题. “策划新闻”实际上是策划新闻事 实,重点是解决做好策划效果的问题 5、 意义不同 新闻策划立足于客观事实这一前提,是对新闻报道活动进行的前瞻性的、有巧妙创意和构思 的、能够解答重要新闻热点问题的谋划与设计。其意义在于最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现有的新闻 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策划新闻为了最大限度 地赢得读者的“眼球”,它经常通过策划活动,人为地制造事实,然后当成新闻来报道。它偏 重轰动效应和市场“卖点”,社会效果和社会责任感则考虑不多。可见,策划新闻是为了追求 最大的经济利益时空转换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f1d9231359eef8c75fbfb3cc.png)
第二节 电视的视觉艺术规律
• 五、画面叙述的句型: • 1、前进式句子:景别变化从远到近,沿着远 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方向前进 • 2、后退式句子:景别变化从近到远,沿着特 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的方向后退 • 鹰狼传奇.flv • 3、复合句子(环形句子):既有前进式又有后 退式
第二节 电视的视觉艺术规律
• 新闻联播片头.flv 周总理你在哪里.flv
第一节 广播的听觉艺术规律
• 二、听感音乐
• • • • • • • 节目音乐的类型 1)标志性音乐 2)描述音乐 3)导向音乐 4)间隔音乐 5)特技性音乐 节目音乐的功能:P79
第一节 广播的听觉艺术规律
• 三、音响艺术
• 音响:指除了人的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响, 包括自然环境的声响、机器工具的声响、动物 的声音、人的动作发出的各种声音等等。 • 包括真实的音响与模仿的音响两种 • 音响效果在广播中的作用 • 1)加强广播新闻的现场感 • 2)表现时间和空间 • 3)渲染、烘托环境气氛
• 一、广播电视会嫁给“网络”吗 • 1、“网络一统天下”观点 • 2、“五分天下”观点
• 网络媒体的优势 • 平面媒体的优势 • 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竞争: • 时间、环境、视频。 • 3、网络与电视未来发展的比较P99
第三节 广播电视和网络的融合
• 二、广播电视和网络的“基因”组合结果—— 数字电视 • 1、都是网络惹的祸 • 2、什么中P2P传播 • 3、从央视八套引进美剧《疯狂主妇》说起
• 2.声音的心理性 • 同样的声音,在不同的人听来,由于心理 因素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 就是声音的心理性。 • 3.声音的表情性 • 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的不同组合作用 于人们的心理,使声音产生了丰富的内涵, 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中国广播与电视的传播特点和功用
![中国广播与电视的传播特点和功用](https://img.taocdn.com/s3/m/6dfdbc0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4b.png)
中国广播与电视的传播特点和功用与传统的印刷媒介相比,广播电视在传播手段上呈现出更为生动丰富和快捷方便的特点。
与报纸、杂志、书籍以静态文字、图像作为传播介质的手段不同,广播电视是以更具视听享受的声音、影像作为基本的表达媒介的。
这种传播手段的应用使广电传媒具有了自己的传播特点:首先,广播电视传播的时效性更强。
在现代化传播手段的支持下,广播电视的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传播几乎可以做到与事实现场的同步。
其次,广电传播的受众覆盖面也更为广泛。
目前,我国已成为真正的广电大国。
据统计,我国广播电视现在的覆盖率已达94.48%、95.81%。
以13亿作为人口基数来折算的话,中国现在约有12.28 亿和12.46 亿人口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
我国广电传媒的受众层次分布也十分丰富和广阔,从儿童到老人,从文盲到高知,基本上都能无障碍地接收到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
大容量的信息、高自由的选择度让广播电视成为现代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亲密伴侣。
除了技术手段上的这些特点外,中国广播电视还呈现出自己明显的意识形态特点和体制化特征。
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毫无疑问地是国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构成中的一份子。
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成果《中国电视论纲》中,对我国的电视事业性质做了如下的界定:“中国电视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的整个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电视台都是党和政府的新闻宣传机关,中国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性是中国电视事业的根本属性之一,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电视事业的最显著的标志(广播也同样如此——笔者注)”1。
这一界定从根本上说明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传播属性和新闻组织原则。
从宏观建设的角度上来讲,以明确的目的和自觉的意图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贯彻传达中央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氛围和生活环境服务就成为了中国广电传媒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传媒特点体现。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把社会主义放在广电传播的首位,不断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成为中国广电媒体宣传工作中不可偏废的有机整体。
广播电视的特点
![广播电视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85b60c4a7302768e993976.png)
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人们播送声音广播电视的特点:一、传播迅速,时效性强二、生动传真,感染力强三、传播画面广,渗透力强四、线性传播,难以捕捉。
广播电视的弱点:1、选择性差2、保留性差3、反映存在一定的表面性。
广播电视具有和社会功能: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二、思想宣传,引导舆论三、传播知识,开阔眼界四、提供娱乐,丰富生活五、提供服务,方便受众。
广播电视的声音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
音乐存在的三种形式:1、音乐节目2、节目音乐3、实况音乐。
音响是指除去语言和音乐以外的一切声音。
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制造出来或转借来的声音。
实况音响是客观物质声波运动的真实再现,具有现实还有现实还原的特点。
电视影像(画面)是指电视摄像机在特定时空中所摄取的连续画面。
电视屏幕上的文字语言有两种:画内文字和屏幕文字屏幕文字语言是指根据节目内容需要,在后期制作时叠加在屏幕上的文字。
屏幕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有三种:1、标题式或提要式2、插入式或行进式3、整屏文字阅读式电视造型符号包括形体符号、服饰符号、色彩符号、空间符号、图表符号、纪实照片屏幕符号。
广播电视语言是介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
广播电视语言和规范包括:1、语音的规范2、词汇的规范3、语法的规范现代汉语标准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新闻节目是以播发消息为主,旨在迅速及时反映客观实际的重要发展变化,借以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引导社会舆论的节目类型。
新闻节目的目标是传播信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实现引导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社会功能。
新闻节目的4种节目构成:1、综合性新闻节目2、专题性新闻节目3、整点新闻节目4、特别新闻节目。
新闻性专题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新闻传播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具有特定内容取向、以提供尝试报道为主、按一定周期播出的节目类型。
新闻性专题节目分类:公众性节目和对象性节目。
新闻性杂志节目是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借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节目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广播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极大地改变了人
பைடு நூலகம்
类社会的生活形态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方式。
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
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 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 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
6. 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
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
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社会影响研究 “使用与满足”研究 电视与社会民主
格伯纳的“涵化理论”研究
电视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
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和政府规制的传统角色 。
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
1. 2. 3. 4. 5.
传播突破时空限制 抗灾害能力强 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由于线性顺序播出,接收选择性差。 稍纵即逝造成大量的信息浪费,其新闻信息的使用价 值没有被充分开发。
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1. 2. 3. 4.
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
大众传播媒介通常由媒介机构组织来运作,需要数量
庞大的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从业者。
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
很高的异质性和匿名性。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公开性、传递迅
速,但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耐久性。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
么功能?
结合你所认可的功能,你觉得广播电视应该
怎么做?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1. 广播电视具有传递信息、检测环境的功能。 2. 广播电视具有连接、协调、整合社会的功能。
3. 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过程的重要基本元素。
4. 广播电视具有重要的娱乐功能。
5. 广播电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
电视新闻的优势和弱点与广播有不少相同的地方。 电视新闻传播特有的特点: 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受众参与性强,形象生动。电视新闻受众的参与主要
指的是一种心理参与。
5.
电视新闻传播的选择性差、稍纵即逝,电视图像的浅 显性和多义性。
思考
你为什么听广播?为什么看电视? 广播和电视在你的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功能? 你认为广播电视对整个社会来说发挥着什
广播电视的特点
1. 2. 3. 4.
广播电视被认为是高技术、重装备的行业。 传播对象的广泛性 传播速度迅速及时 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与传
统纸质媒介不同,广播电视能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和
虚拟的面对面人际传播模式。
5.
接收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
6.
7. 8.
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代进行时”的视听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