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4ebac576a20029bd642de3.png)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广播电视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广播电视传播处于第四次革命)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电视台:KDKA电视之父:约翰贝尔德第一个播出黑白/彩色电视的国家:英国/美国中国彩色电视的制式:PAL制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1923.1.23)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电台3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广播电台种类6 P30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珠江模式”:主持人中心制中国大陆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现场直播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78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电视业的发展:P42播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7 P43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香港现有三家广播电台:香港电台、商业电台、新城电台香港电视“三台鼎立”:无线电视、丽的电视、佳艺电视TVB ATV :商业电视台澳门广播电视:对本地居民影响小台湾广播电视:广播:中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公视老三台(公共电视媒体)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广播电视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4 P94三种理论模式: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VOA)公共机构型广播电视机构(BBC NHK)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ABC NBC TVB ATV)三种模式:美国模式、西欧/日本模式、中国模式1、美国模式商业型为主,其他形式补充2、西欧/日本模式双轨制:公营、商营共同发展3、中国模式新特点:3 P112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现状5 P117我国广播电视经营体制的改革方向4 P118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广播电视的特点6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3+2 P130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2+2 P132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6巨大而深远1、传递信息、检测环境2、连接、协调、整合社会3、现代民主政治过程重要元素4、娱乐功能5、经济功能6、服务功能第六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广播电视传播符号是指在广播电视信息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达信息的各类符号系统的总和。
传播学概论第五章传播的社会功能
![传播学概论第五章传播的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c5a012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3.png)
3
投资吸引
传播提升城市形象和企业吸引力,促进投资和经济发展。
传播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科学普及
传播推广科学知识,提升 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 维能力。
创新合作
传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 创新合作,推动科学技术 进步与产业发展。
科技传媒
传播建设科技传媒平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升科学新闻报道质量和 传播效果。
传播对文化多元化的支撑作用
传播扩大舆论监督空间,推动 政治权力合法合理行使。
选举与参与
传播提高公民政治参与度,促 进民主选举和决策过程的公正 与透明。
政治辩论
传播促进政治辩论与讨论,激 发多元思想碰撞与合理决策。
传播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
品牌营销
传播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带动经济增长和消费者信心。
2
市场拓展
传播拓展市场渠道,促进企业产品销售和市场占有率增长。
围,满足社会文化需求。
3
文化教育
传播推广文化教育活动,提升公众文 化素质和审美能力。
文化融合
传播促进不同文化交流和 融合,丰富多彩的社会文 化生态。
传播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
1
意识形态平衡
传播助力构建理性、文明的社会意识形态环境。
2
社会舆论导向
传播引导公众舆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3
文化认同建设
传播加强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
传播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
舆论监督
传播学概论第五章传播的 社会功能
传播对社会的作用广泛而深远,包括社会文化的整体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 促进、民主政治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促进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等诸多方 面。
浅析新时代广播电视传播特性
![浅析新时代广播电视传播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3b3a542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7c.png)
①注重广播建设理念的更新。就当前的建设进度来看,广 播电视与之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理念上的推陈出新。而新理念 也变成了发展的依据,并演变出了一条与其他新媒体有较大差 异的发展道路。在过去,网络并不成熟,人们主要依靠广播来 得到信息,了解各种新的事物,娱乐也主要通过收听节目。但 网络的普及,要求这些节目必须有更强的吸引力,这样才能得 到关注,并维持发展,否则会被遗忘。因为收听广播的人在缩 减,而且其中主要是司机这一工作群体,所以要想办法面向更 多的人。对此,理念要转变,不能盲目创新,而使思考如何能 引起兴趣。就现状来看,一些传统节目的收视率还是较高的, 所以应丰富其类型,并融入更多传统文化,以此来吸引观众。 这同样能弘扬文化,让人们在娱乐的同时,也能获取知识,进 而增强自身对于文化的认同。②注重人才建设。从事电视广 播的人员是否具有与自己岗位相匹配的能力,决定了行业的发 展。为了推进建设,让广播电视变得更好,就必须依靠相应的人 才,所以这方面的建设同样不能落下。这能让行业都受益,并带 来积极的影响,促进广播电视的持续向好。作为建设的主要承担 者,人才必须素质达标,而且对发展有自己的见解,懂得如何将 技术正确地运用在其中。如果能丰富广播电视的元素,推广就会 更加轻松,并得到人们的支持。因此,要做好人才的选拔,最关 键的就是掌握他们的能力,明确每个人的水平,然后再依据其特 性来分配到适合的岗位上。做到饿了这一点,人才就可以把能力 用在建设中,并推动广播电视的发展[1]。
2 新时代广播电视传播特性
(1)互动性。在技术的限制下,以往的媒体都是单向 的,所以只能进行简单的播送,这在当时是足够的,但当下 人们已然不能被其满足。由于这是无交互的,所以界限十分明 确,双方只能处在发送-接收这种关系中。但如今的媒体不再局 限于此,界限变得可有可无,双方甚至能转换。如此一来,观 众就能去评论,进而让自己的看法被对方获知,不再处在被动 的位置。双方在信息上对等,观众就能得到更多交互机会,例 如与节目连线,或是发送弹幕等,这样就可以实时互动。现在 的直播、弹幕视频基本都是这种形式,但广播电视想要如此, 仍然需要做出不小的突破。理论上,交互性必须基于双方的平 衡上,如果观众在关系中有过大的话语权,就容易让节目变成 座谈会。其实,其本质是形成互联,并强化这种互动,使观众 更有参与感。即使是在数字领域中,这也能给人以认同感,并 形成彼此的信任模式,让更多人主动去收视。此外,这种不受 时空限制的做法,让媒体更能适配新时代的传播需求,并实现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cd0dcdad15abe23482f4d57.png)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传播学者指出,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传递信息、监测环境,使社会文化代代相传。
广播电视由于其受众的广泛性,引起了传播和社会学界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既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
这里仅列举几个在大众传播学界研究证实了的有关广播电视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的案例。
一、“火星人入侵地球"——广播的强大威力上世纪30年代末,美国一家电台播出了一个关于火星人人侵地球的广播剧。
尽管在播出期间,电台不断告诉听众,这只是一个虚构的科幻故事,但还是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恐慌,故事描述的火星人登陆地点新泽西州,无数市民因惊吓而纷纷逃离。
事发之后,普林斯顿广播研究中心旋即开始调查,发现当时至少有600万以上的美国人收听了广播,其中有28%的人(约170万人)误以为是新闻广播而非科幻广播剧,这中间的70%(约120万人)受到惊吓,而在新泽西州附近对l35名听众做的访谈显示,除受访者中的28人外,其他107人均因节目而受到惊吓。
造成恐慌的原因,除了当时收音机在公众心目中威信极高、人们对战争和经济危机余悸犹存外,该广播剧“描写逼真、情节细腻、音响效果极佳”,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①。
元独有偶,数年后,火星人人侵地球的故事又在智利和秘鲁重演,同样是广播剧,同样逼真的音响效果,同样电台也不断警告说是开玩笑,但同样没有什么人理会关于虚构故事的警告,于是同样造成了社会的惊慌。
广播的强大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二、客厅里的民主——电视和当代政治现代社会中政治的运作离开电视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电视一方面给各种政治力量和政坛要员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活动场景,另一方面也把政治带进家庭,带进客厅,进而由于其传播的渗透性而确立起自身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在西方国家,以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和竞选活动关系为主要对象的政治传播,作为传播学经验学派的主流之一,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成果,而电视的作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广播电视新闻概论 复习重点
![广播电视新闻概论 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44626627d3240c8447ef30.png)
广播电视新闻概论1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2广播电视传播特性:广播电视传播的共性:迅速及时的时效性;高度综合的连续性;深入社会的渗透性;传播过程的参与性。
广播电视传播的差异: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传播方式。
广播电视的受传特性:分散群体的随意性接受;广播电视的受传弱势。
3广播语言的要求:通俗口语,是广播语言的基本要求,让听众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简洁明快,用词造句要简短精炼;篇幅要短,句型要简单,句意要直截了当;具体形象。
4广播音响的作用:增强报道的真切感;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增强节目的感染力;构成音响蒙太奇。
5广播电视事业及其社会功能广播电视事业是以信息传播为主要目的,借助广播电视这种电子技术媒介进行的传播活动。
社会功能: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普及社会教育;丰富文化生活;提供社会服务。
6电视生产的大众文化特征从大众文化的意识层面讲,电视文化是一种“美学上的平民主义”,是一种文化的民主形式;从电视文化内涵看,它是一种组合再造、高度综合和全能性的社会文化;从电视文化的地位看,电视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性、渗透性的文化。
7电视与社会政治生活电视成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之镜,电视传播为我们建构一个社会信息环境,人们依靠电视传播提供的信息去认识、感受、理解生存的社会,按照媒体提供的思路去思考政治事件和问题。
大众传播创造民主,服务于民主。
8广播节目结构优化—广播线型结构优化:引导,包括触及报道中心的前说明性、揭示性的内容;重复节目编排的优化:不同内容节目比例确定要分配合理、重点突出、总体平衡;各节目之间要注意协调、照应。
讲究编排技巧;处理好“广播”与“窄播”的关系。
节目播出优化:节目播出时间要稳定;根据听众状态确定全天节目安排;分析节目的听众对象,根据他们的作息特点确定节目播出时间;在“黄金时间”里安排质量较高的节目,扩大电台的影响力;避免频道间恶性竞争。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及传播特点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及传播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24d11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5.png)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及传播特点广播电视是一种重要的传媒工具,通过广播信号和电视信号将信息传递给广大观众群体。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主要包含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相关的设备和技术。
首先,广播电台是广播电视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播电台通常设立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通过天线和广播信号发射机将信息传送到广播接收设备上。
广播电台根据不同的频率和波长进行分区,以覆盖不同的地区和群体。
通过广播电台,人们可以收听到各种形式的音频信息,如新闻、音乐、电台剧等。
其次,电视台是广播电视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台通过电视频率和电视信号发射机将信息传送到电视接收设备上。
电视台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观众。
通过电视台,人们可以观看到各种形式的图像信息,如新闻报道、电视剧、电影、体育赛事等。
除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还包括相关的设备和技术。
例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需要使用专业设备和技术来接收、制作、编辑和传输信息。
这些设备和技术包括摄像机、录音设备、调音台、编辑软件和传输设备等。
广播电视具有以下几个传播特点。
首先,广播电视以集中传播为主要特点。
广播电视可以同时传送信息给大量的观众,实现信息的集中发布和传播。
其次,广播电视具有双向传播的特点。
观众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方式,与广播电视进行互动和反馈。
这种双向传播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沟通效果。
再次,广播电视具有广泛覆盖的特点。
通过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可以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范围,使信息可以迅速传递到各个地方。
最后,广播电视具有即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广播电视可以实时传送信息,观众可以及时获得最新的新闻和娱乐内容。
同时,广播电视可以传播多种形式的信息,满足观众不同的需求和喜好。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媒介由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相关的设备和技术组成。
广播电视具有传播信息集中、双向传播、广泛覆盖、即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工具,为观众提供各种形式的音视频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0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0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a066c53e5727a5e9856a6129.png)
接受的家庭方式
接受的随意性 接受的家庭方式
广播电视的不同特点
在传播手段上 在传播内容上 在传播方式上
广播电视的传播弱点
传播手段的易逝性 传播内容的表面性 接受方式的被动性
电视传播特点(s21)
即时现场传播 双重信息传播 屏上人际传播 媒介兼容传播 线性连续传播
广播电视与经济、政治、文化
一、经济与广播电视: 1、广播电视要受经济制约 2、广播电视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二、政治与广播电视: 1、政治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2、广播电视对现代社会政治的影响(s53) 1)广播电视为受众政治决策提供政治信息和政治知识 2) 电视是政治人物塑造形象的最佳媒介 3)广播电视影响政治结构的变化 三、文化与广播电视 1、文化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2、广播电视对文化的影响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a. b. c. d. e. f.
广播电视的正面功能( 广播电视的正面功能(x35) ) 宣传功能 舆论监督的功能 新闻功能 教育功能 娱乐功能 提供服务功能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a.
b.
c.
d.
广播电视的负面功能 电视出现使“地球村”成为可能,但同 时也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电视帮我们开拓视野,但降低了辨别能 力,对人智能的全面发展有所妨碍 电视台进入市场经济,却造成了社会的 污染 电视丰富了文化生活,却妨碍了身心健 康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 电视的传播特点 电视的特征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与经济、政治、 广播电视与经济、政治、文化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x17) )
传播的迅速及时
即时性的时效性效果 同步性的连续性效果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圣才出品】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5b8fd4ba300a6c30d229f2d.png)
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5.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1.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在当今社会,广播电视,尤其是电视不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流行和普及的休闲娱乐活动,而且也通过提供大量的信息和娱乐,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重塑了当今世界的社会运行方式”。
2.广播电视的特点(1)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①大众传播媒介通常由媒介机构组织来运作,需要数量庞大的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从业者。
②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和匿名性。
③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公开性、传递迅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耐久性,所以大众传媒才会格外重视新闻的时效性。
④与传统的纸质媒介不同,广播电视是通过声音和画面将远方的世界带到受众身边,能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和虚拟的“面对面”人际传播模式。
⑤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每一种新的媒介出现,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2)从一般意义的传播方式上看,广播电视的特点①传播对象的广泛性。
②传播速度迅速及时。
③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④接收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
⑤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在进行时”的视听感受。
⑥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广播电视的前四个特性是其传播上的优势,而后两个特性则是其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上的局限性。
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只有扬长补短,才能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3.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1)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①优势:a.传播突破时空限制;b.抗灾害能力强;c.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②弱点:a.由于广播的线性顺序播出,接收选择性差。
b.稍纵即逝的传播方式又使听众难有深层理解,这也是长期以来人们所认为的广播电视新闻难有深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广播电视的稍纵即逝同时也造成着大量的信息浪费。
(2)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①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8df3dc10af45b307e87197c8.png)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韩瑶瑶新闻学57长期以来,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突出着信息传播、社会服务、大众娱乐的功能。
这些功能的发挥,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推动着社会进步。
而另外还有一种功能即社会沟通的功能,即体现社会多种意见的相互交流、多种观点的交锋论争,最后实现充分的了解和理解。
传播信息是广播电视与生俱来的基本功能,也是其最重要的功能。
施拉姆认为,大众媒介可以集中人们的注意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关于远方和外界的概念,大部分来自于大众媒介。
当传统社会向现代化发展时,人们对大众媒介的依赖会与日俱增。
结果是,在何者重要、何者危险、何者有趣等一系列问题上,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意见是来自于媒介。
长期以来,电视这种声画相结合、传播迅速的大众媒介,因易于理解、观看,对观众的要求不高,成为传递信息的最佳手段。
所谓服务,就是要为百姓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提供切实有益的帮助,它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深感压力巨大,他们渴望通过广播电视中减轻压力,放松心情,或者希望了解除了资讯以外的一些生活新观念、新时尚等,以期更好地融入当代新生活。
从我国电视诞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服务类节目就一直存在,但是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少,播出时间在整个电视节目中所占比例不大。
《节目预告》、《气象预报》以及1979年诞生的《为您服务》等是早期主要的服务类节目。
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经济日益活跃,人们对各种信息尤其是服务类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这就为广播电视服务类节目的迅速扩张提供了基础。
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服务类节目不断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
随后,电视分众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服务类节目进一步细分。
如与饮食相关的有《天天饮食》、《美女私房菜》等;与经济生活相关的有《交易时间》、《天生我财》、《市场分析室》等;与旅游出行有关的有《走遍中国》、《有多远走多远》等;养生保健的有《百科全说》、《中华医药》、《健康之路》等;时尚类栏目则有《美丽俏佳人》、《完全时尚手册》等。
广播电视概论完整版
![广播电视概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32e8c7915f804d2a16c1e5.png)
第一章1、广播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2、广播电视分类广播电视可统称为“广播":“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无线广播、有线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3、电视节目的创作也显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电视纪实创作、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到栏目化的阶段、1996年3月16日,《实话实说》的开播,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的崛起、1998年岁末起,由湖南卫视发轫,一大批电视游戏娱乐节目走红中国、电视直播.第二章1、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2、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3、190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
宣告了广播的诞生.4、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西屋公司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
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5、广播的发展:1)、开办广播:1920年前后,广播在各国普遍出现.(如:1919年英国、1920年美国、1923年德国、中国,1925年日本)初期的广播电台规模小,设备简陋,发射功率低,广播时间短,主要是对国内广播。
2)、对外广播: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和控制,开始利用对国外广播。
3)、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播:广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苏、美、英、等国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电波战"(广播战)。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第05章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第05章](https://img.taocdn.com/s3/m/1718b61a6edb6f1aff001f37.png)
陆晔、赵民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年版
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
• 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 • 广播电视的特点
-传播对象的广泛性 -传播速度迅速及时 -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 性和感染力 -接受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 -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在进行时” 的视听感受 -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具有传递信息、检测环境的功能 -广播电视具有连接、协调、整合社会的功能 -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过程的重要基本元 素 -广播电视具有重要的娱乐功能 -广播电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功 能 -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
• 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
• 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
-传播突破时空限制:这是广播电视区别于 印刷媒介的共同优势所在 -抗灾害能力强 -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广播新闻传播除了上述优势之外,也存在 着一些的弱点
• 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受众参与性强,形象生动:电视新闻受众 的参与主要指的是一种心理参与
-电视在传播上同样有着广播所具备的弱点, 如选择性差,稍纵即逝等 -电视图像的多义性也会对产生信息模糊
第三节 电视的负功能: 真相还是“偏见”
• 古德温、惠内尔编著: 《电视的真相:电视文化批评入门》 • • • • 公共电视广播的政策初衷 充满“偏见”的电视报道 电视对受众认知的“构建” “偏见”的源头:阴谋还是不自觉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0954333ff00bed5b9f31d72.png)
第一章广播电视概述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定义一、广播电视的定义(什么是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电子传播媒介,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只传送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
既传送声音,又传送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广播按照覆盖范围可以划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广播新闻的定义广播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电视新闻的定义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一、基本规律:二、特殊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1、直线律(线性传播规律)报纸新闻是平面展开在报纸上,按空间顺序编排文字信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爱好有选择地阅读。
广电新闻是按时间顺序直线传播的,受众只能顺着时间观看或收听,不可逆转。
2、顺序律报纸新闻为了突出重大的信息,让人先睹为快往往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排整条新闻的段落;广播电视新闻在表述事物发展过程时,一般顺着时间顺序,不打乱顺序段落结构。
3、完整律人的听觉对于声音语言有一种完整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为完整律。
广播电视新闻在运用人物现场讲话声或记者现场采访的对话声时,必须运用完整的意思,不可断章取义。
第三节、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一、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一)广播新闻的传播优势1.快捷及时,先声夺人广播新闻制作过程比印刷媒介比如报纸要简略,传输,接收环节少,免去排版,印刷,装订,运输,发行等工序。
与电视比,广播新闻的制作和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庞大的直播设置装备,只需具备现场的音响发射装置。
广播新闻中的现场报道、现场实况传播等,可以使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几乎同步进行。
在突发大事件的新闻传播中,广播在时效性上更是屡屡扮演了先声夺人角色。
如美国总统里根遇刺的报道等。
2.广泛渗透,伴随性强广泛渗透(传播范围)电波的特性,使它不受地域,位置等因素干扰,使广播的传播范围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在与卫星结合后,电波传送的信息可以覆盖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f1d9231359eef8c75fbfb3cc.png)
第二节 电视的视觉艺术规律
• 五、画面叙述的句型: • 1、前进式句子:景别变化从远到近,沿着远 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方向前进 • 2、后退式句子:景别变化从近到远,沿着特 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的方向后退 • 鹰狼传奇.flv • 3、复合句子(环形句子):既有前进式又有后 退式
第二节 电视的视觉艺术规律
• 新闻联播片头.flv 周总理你在哪里.flv
第一节 广播的听觉艺术规律
• 二、听感音乐
• • • • • • • 节目音乐的类型 1)标志性音乐 2)描述音乐 3)导向音乐 4)间隔音乐 5)特技性音乐 节目音乐的功能:P79
第一节 广播的听觉艺术规律
• 三、音响艺术
• 音响:指除了人的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响, 包括自然环境的声响、机器工具的声响、动物 的声音、人的动作发出的各种声音等等。 • 包括真实的音响与模仿的音响两种 • 音响效果在广播中的作用 • 1)加强广播新闻的现场感 • 2)表现时间和空间 • 3)渲染、烘托环境气氛
• 一、广播电视会嫁给“网络”吗 • 1、“网络一统天下”观点 • 2、“五分天下”观点
• 网络媒体的优势 • 平面媒体的优势 • 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竞争: • 时间、环境、视频。 • 3、网络与电视未来发展的比较P99
第三节 广播电视和网络的融合
• 二、广播电视和网络的“基因”组合结果—— 数字电视 • 1、都是网络惹的祸 • 2、什么中P2P传播 • 3、从央视八套引进美剧《疯狂主妇》说起
• 2.声音的心理性 • 同样的声音,在不同的人听来,由于心理 因素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 就是声音的心理性。 • 3.声音的表情性 • 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的不同组合作用 于人们的心理,使声音产生了丰富的内涵, 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中国广播与电视的传播特点和功用
![中国广播与电视的传播特点和功用](https://img.taocdn.com/s3/m/6dfdbc0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4b.png)
中国广播与电视的传播特点和功用与传统的印刷媒介相比,广播电视在传播手段上呈现出更为生动丰富和快捷方便的特点。
与报纸、杂志、书籍以静态文字、图像作为传播介质的手段不同,广播电视是以更具视听享受的声音、影像作为基本的表达媒介的。
这种传播手段的应用使广电传媒具有了自己的传播特点:首先,广播电视传播的时效性更强。
在现代化传播手段的支持下,广播电视的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传播几乎可以做到与事实现场的同步。
其次,广电传播的受众覆盖面也更为广泛。
目前,我国已成为真正的广电大国。
据统计,我国广播电视现在的覆盖率已达94.48%、95.81%。
以13亿作为人口基数来折算的话,中国现在约有12.28 亿和12.46 亿人口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
我国广电传媒的受众层次分布也十分丰富和广阔,从儿童到老人,从文盲到高知,基本上都能无障碍地接收到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
大容量的信息、高自由的选择度让广播电视成为现代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亲密伴侣。
除了技术手段上的这些特点外,中国广播电视还呈现出自己明显的意识形态特点和体制化特征。
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毫无疑问地是国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构成中的一份子。
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成果《中国电视论纲》中,对我国的电视事业性质做了如下的界定:“中国电视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的整个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电视台都是党和政府的新闻宣传机关,中国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性是中国电视事业的根本属性之一,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电视事业的最显著的标志(广播也同样如此——笔者注)”1。
这一界定从根本上说明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传播属性和新闻组织原则。
从宏观建设的角度上来讲,以明确的目的和自觉的意图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贯彻传达中央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氛围和生活环境服务就成为了中国广电传媒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传媒特点体现。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把社会主义放在广电传播的首位,不断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成为中国广电媒体宣传工作中不可偏废的有机整体。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重要性及作用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重要性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705a05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4.png)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重要性及作用广播电视传输业是现代传媒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广播电视传输业通过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和提供娱乐,能够快速、广泛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效益。
一、信息传递与新闻报道广播电视传输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传媒平台,通过广播和电视的传输能够迅速将新闻、事件、资讯等信息传递给大众。
无论是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还是社会动态和时事热点,广播电视传输业能够第一时间报道和传递,使观众及早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增强了公众的信息获取能力。
同时,广播电视传输业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渠道,通过权威、客观和及时的报道,可以帮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拓宽视野,提高社会的公共文化素质。
二、教育与文化传承广播电视传输业通过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的播放,能够为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容。
教育类节目可以传授知识,辅助学习,提供教育的机会和平台。
而文化类节目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推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广播电视传输业在教育和文化领域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播放优质的教育和文化节目,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知识、有素质、有修养的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娱乐与休闲广播电视传输业在娱乐和休闲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广播和电视节目提供了多样化的娱乐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能够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减轻生活压力,为人们提供放松身心的机会。
通过广播电视传输业提供的休闲娱乐内容,人们能够获得愉悦和满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宣传与推广广播电视传输业作为一种宣传媒介,可以广泛传播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帮助企业开展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和客户沟通。
通过电视和广播广告的传播,企业能够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提升竞争力。
同时,广播电视传输业还能够为社会组织、公益事业等宣传推广提供机会和平台,促进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传输业作为现代传媒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cd24a089b0717fd5370cdc06.png)
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
大众传播媒介通常由媒介机构组织来运作,需要数量
庞大的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从业者。
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
很高的异质性和匿名性。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公开性、传递迅
速,但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耐久性。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
电视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
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和政府规制的传统角色 。
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
1. 传播突破时空限制 2. 抗灾害能力强 3. 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4. 由于线性顺序播出,接收选择性差。 5. 稍纵即逝造成大量的信息浪费,其新闻信息的使用价
值没有被充分开发。
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1. 电视新闻的优势和弱点与广播有不少相同的地方。 2. 电视新闻传播特有的特点: 3. 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4. 受众参与性强,形象生动。电视新闻受众的参与主要
广播电视的特点
1. 2. 行业。 传播对象的广泛性 传播速度迅速及时 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与传
统纸质媒介不同,广播电视能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和
虚拟的面对面人际传播模式。
5.
接收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
6.
7. 8.
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代进行时”的视听感受。
3. 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过程的重要基本元素。
4. 广播电视具有重要的娱乐功能。
5. 广播电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
6. 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
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
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社会影响研究 “使用与满足”研究 电视与社会民主
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征与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60b8adcb2cc58bd63186bde5.png)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征与社会功能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电视的负功能:真相还是偏见一、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一、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二、广播电视的特点1、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1)大众传播媒介通常由媒介机构来组织运作,需要庞大数目的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从业者;(2)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和匿名性;(3)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公开性、传递迅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耐久性,也因此大众传媒才会格外重视新闻的实效性;(4)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每一种新的媒体的出现,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2、从传播方式上看,广播电视的特点如下:(1)传播对象的广泛性;(2)传播速度迅速及时;(3)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4)接收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5)线性传播,顺序接收;(6)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三、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1、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1)传播突破时空限制;(2)抗灾害能力强;(3)普及率高,群众性强;(4)弱点:线性传播,接收选择性差;稍纵即逝,信息大量浪费。
2、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特有区别)(1)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2)受众参与强,形象生动(3)选择性差,稍纵即逝。
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一、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1、传递信息、检测环境;2、链接、协调、整合社会的功能;3、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过程的重要基本元素;4、重要的娱乐功能;5、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有强大的经济功能;6、服务功能。
二、广播电视功能的研究使用与满足、会客厅里的民主、涵化效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电视进行社会引导的机制和过程。
三、电视的负功能:真相还是偏见一、公共电视广播的政策初衷英国广播电视建立在“为公众服务”这一纲领的基础上,在启发民主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公平、公正、多元化贯穿始终,即:所有人都应该也能够得到广播电视的覆盖和服务;广播电视的内容服务应当既不受制于政府,也不能因商业竞争而罔顾社会责任;要照顾到各个阶层、群体的需要,提供有价值的优质节目。
第3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功能与社会影响汇总
![第3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功能与社会影响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1081bd743323968001c92e0.png)
学习要求:
1. 了解、分析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 2. 掌握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3. 理解电视的优点与缺点 4. 分析和理解电视产生的影响
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
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传播速度的时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极快的导电速度和电波传播速度。 一是广播电视同步传受的基本功能和特征。 表现手段的多样性(形象性) 传播对象的群众性(大众化) 视听接收的随意性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五)电视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误导:
电视对社会问题分析评论的片面性或不成熟的看法造 成难以把握、意想不到的后果; 电视广告却在制造虚假的销售偶像。电视广告所推销 的产品形象与产品实质经常不符,肆意夸张,广告变 为了骗术。
电视是魔鬼,还是导师?
连结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丰富了知识,降低了智能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诱发个人无限的欲望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繁荣,污染了社会空气 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妨碍了人们的身 心健康
》
义
电视的魅力——人们为什么爱看电视?
自身功能——媒介依赖 廉价消费 松弛享用 心理的需要
电视的魔力 ——人们为什么易受电视的影响
被动的接受状态 ——心理暗示
电视画面传播的影响 ——电视“真实性”的 迷惑
电视的权威地位
(1)电视组织的强大的资本力量和社会力量; (2)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与电视组织的无限扩张 欲望制造出一张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的高密度电 视网络,电视无所不知;
信息服务 随社会发展,电视的信息服务功能
日益突出,并不断产生新变化。
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
“火星人入侵地球” “客厅里的民主” “电视的一代”
命治重 “
——
。革大媒 ”命 的 介
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
![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ee021cf242336c1fb95e30.png)
电视传播概论串讲讲义绪论一、电视传播的研究对象1.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
直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亦简称为“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亦简称为“电视”。
电视,亦称“电视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声像一体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两大类。
2.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广义的电视传播,包括电视传播事业的宏观决策与管理、节目的摄制与编播、节目的传送与覆盖、传播效果与观众反馈。
五个环节狭义的电视传播主要指电视节目的传播活动,仅仅限于节目内容及其效果。
二、电视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1.电视传播研究:指围绕或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
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节目)、电视媒介、观众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2.电视传播学:研究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电视传播学的学科特点:社会性、开放性、整合性。
第一章电视传播发展论一、人类传播的发展机理1.人类传播的历史脉络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四次信息革命:语言、文字、印刷、电子。
(1)口语→图画→文字(2)造纸→印刷→纸媒介(3)电报→电话→电传真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有线电报的诞生,开创了电力传播的新纪元,电通信时代由此开始。
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是大众电子传播的一大飞跃。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与俄国人波波夫同时宣告发明了无线通信技术。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电话的发明标志着电传声音的时代开始了。
(4)电影→广播→电视电影是与电视关系最为密切的技术艺术媒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视图像传输的技术原理:光→电→光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
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流的强弱与光照的强弱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人因为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
《神州夜航》节目而决定投案自首 ,结束逃亡生涯。
• 《长安夜话》是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率
的一档晚间谈话类节目,创办于1993年。
• 据不完全统计,《长安夜话》开办以来,已
与两万多人次的听众进行了热线交流,收到
听众来信近5万封,接待群众来访不计其数
,引导、教育、感染、挽救了一批处于困惑
• • • • • • 1、迅速及时,时效性强 2、对象广泛 丰富直观 4、接受随意 5、顺序接受 6、转瞬即逝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优势与弱点:
优势:时效性强、群众性强、易受性强、
信息量大。 弱点:难以形成深度报道;声像稍纵即逝; 不便保存;顺序播出;选择性差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 1、传递信息、检测环境:告知、警策
• 5、娱乐功能: • 陶冶、审美、休闲、移情 • 6、经济功能: • 广播电视可与广告业、娱乐行业形成庞大 的产业体,获取巨额利润。 • 7、服务功能: • 广告、市场信息、消费者之声、医生咨询 、生活服务
• 8、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 “涵化理论”研究表明:电视暴力内容不 仅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而且电视 内容也会影响到人的态度、价值、思想方 式等内心世界。 • 电视是青少年接触最多的媒介
• 电视对青少年道德、观念等影响很大
• 少看电视多看书
第三节 电视的负功能: 真相还是“偏见”
《电视的真相:电视文化批评入门》 英国学者:古德温、惠内尔 一、公共电视广播的政策初衷
• 平等 • 公正 • 多元化
• 二、充满“偏见”的电视报道
• 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属性,特别是“公正” 只能在理论层面。 • 电视报道非但充满“偏见”,而且“偏见” 并不是偶然和随意发生的过错。
、迷茫、彷徨、躁动境地的人,使他们恢复
了自信和生活的勇气与希望。
• 3、传承文化
• 2005年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故宫博物院
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
• 《敦煌》是中央电视台继《故宫》之后推出的又一
部力作,旨在记录敦煌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
深入揭示敦煌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内涵。是一部全方
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
• 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 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 宣传工作的首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 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 心灵抚慰 • 在 2005年初,先后有两名犯罪嫌
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
• 一、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
• 任何一种新媒体的出现不可能代替原来的媒体, 但可以改变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如:
• 广播:听觉 • 电视:视觉、听觉
• 网络媒体的出现,不可能代替广播电视媒体
• 电视仍是人们接触最多的媒体
• 二、广播电视的特点
• 春运高峰 汶川地震 • 天气预报 交通广播
• 2、协调关系 • 舆论引导 舆论监督
•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指出:“舆论引导必
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
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
误民。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宣传
纪律,做到守土有责,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
位反映敦煌历史与文化的文献纪录片,全方位展现
100年来敦煌学的学者对这个沙漠宝库的孜孜不倦
的探索成果。
• 4、“民主”与“政治”功能:
• 是大众参政议政的平台;也是政治人物
和政府机关宣传主张、行驶权利的重要 手段。 • 如:谈话类节目,老百姓可以与官员直 接对话,发表自己的观点;
• 又如:美国总统大选中,“电视辩论” 的作用。
• 在任何国家,特别是美国,电视和媒体都是为国 家的根本利益服务的。一切新闻报道都是为了维 护美国的利益和永久的霸权地位,如:VoA
• 许多情况下,是政治或其他需要,如:襄 汾溃坝事件
• 三、电视对受众认知的“构建”
• 四、“偏见”的源头:阴谋还是不自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