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新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新高考语文知识点涵盖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归纳:语言文字运用:1. 汉字:正确使用汉字,包括笔画、笔顺、结构等。

2. 词语:理解和运用词语,包括词义、词性、词义辨析等。

3. 句子:正确构造和理解句子,包括句型、句式、句意等。

4.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达清晰、准确。

文学文化常识:1. 古今中外文学: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

2. 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思想内容。

3. 文化常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世界文化常识,包括节日、习俗、历史事件等。

古诗文阅读:1. 古诗词鉴赏: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情感、语言美。

2. 古文阅读:掌握古文的阅读技巧,包括句读、翻译、理解等。

3. 古文常识:了解古文中的典故、成语、修辞手法等。

现代文阅读:1. 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开头、发展、结尾等。

2. 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3. 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包括快速阅读、精读、批注等。

写作:1. 文章写作: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写作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3. 文章修改:学会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润色,提高文章质量。

结束语:新高考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在新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4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

2024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

1.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

高考作文常常
需要运用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2.修辞格:包括对偶、倒装、拟声、拟态、叠词等。

修辞格常常用于
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3.古代文学常识:了解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家的生
平以及其代表作品,对于高考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题目的解答有辅助作用。

6.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熟悉文学经典,能够进行文学鉴赏和作品比较。

7.修辞语言:熟悉常见的修辞语言,如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
能够理解和运用。

8.现代汉语规范: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包括词汇、短语、句子结构等。

10.写作技巧:包括写作结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等,能够写出清晰、连贯、有逻辑性的文章。

高三语文相关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相关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相关知识点总结高三语文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文学常识、写作技巧、阅读理解等。

下面是一些较为重要的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快速浏览、逐句理解、整体把握、重点记忆。

2. 理解古文的句子结构:注意古文的左右结构、主谓宾结构、偏正结构、插入结构等。

3. 理解古文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

4. 理解古文的上下文:注意上下文逻辑关系、词语搭配、典故引用等。

5. 理解古文的篇章结构:了解文言文的典型篇章结构,如开头衔题、主旨句、谐声章法等。

6. 熟悉文言文的常见语法:包括虚词的用法、句法的特点、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等。

二、现代文阅读1. 理解现代文的文本结构:注意现代文的开头、结尾、段落划分以及逻辑关系的处理。

2. 理解现代文的作者观点:注意通过作者的言辞和写作手法,把握作者的主题和态度。

3. 掌握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包括快速浏览、关键词标记、重点摘抄等。

4. 熟悉现代文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等。

5. 了解现代文的文化常识:通过阅读现代文,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文学常识1. 熟悉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了解其作者和主要内容。

2. 熟悉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品及其特点,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3. 了解中国近现代文学: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派文学、抗日战争文学、文革文学等。

4. 了解世界文学名著: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傲慢与偏见》、《1984》等,了解其作者和主要内容。

四、写作技巧1. 掌握写作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写作主题、构思写作内容、组织写作结构、清晰表达观点等。

2. 理解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开头承接、中间展开、结尾收束的写作技巧。

3. 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拟人等,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语文科目在高中阶段的考试形式和内容都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高考的要求,学生们需要合理准备,掌握一些必备的语文知识点。

本文将对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高效备考。

以下内容根据新高考语文科目的考点和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一、文言文知识点1. 文言文基本功: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古代汉字的识别和运用能力,包括句式、成语、修辞手法等。

2. 文言文阅读: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言文经典文本,掌握古代文化、历史、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二、现代文与文学知识点1. 现代文基础知识:学生需要熟悉现代语言文字的用法、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等,以提高对现代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文学作品鉴赏:学生需要掌握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主题、结构和表达手法等,培养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和分析能力。

3. 文学常识:学生需要了解一些文学史、文学流派、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等,以增加对文学文化的了解和总结。

三、阅读理解与写作1. 阅读理解的技巧:学生需要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快速阅读、提取关键信息、推理判断等,以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写作表达的技巧:学生需要学习各类文体的写作技巧,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以提高写作表达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四、修辞与表达技巧1. 修辞手法:学生需要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以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语言表达技巧:学生需要学习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技巧,包括修辞设备的使用、字词的选择和句子结构的调整等,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鲜活性。

总结:通过对新高考语文科目的必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明确学生备考的重点和方向。

在学习文言文方面,学生需要牢固掌握基本功,理解与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对于现代文与文学方面,学生需要了解现代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

高考语文全部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考语文全部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考语文全部知识点归纳大全高考语文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作文等。

以下是对高考语文知识点的全面归纳:一、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词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3. 翻译技巧:学会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保留原文的意境和风格。

4. 文化背景:了解文言文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二、现代文阅读1. 文章结构:识别文章的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2. 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语言特点: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深层含义:探究文章的隐含意义和象征意义。

三、古诗词鉴赏1. 诗词形式:了解不同诗词的格律、韵律和对仗。

2. 意象分析:识别并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

3. 情感表达: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4. 文化背景:了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

四、作文1. 审题立意: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写作方向和主题。

2. 结构布局: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3. 语言表达:使用准确、生动、有感染力的语言。

4. 创新思维:在写作中展现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思维。

五、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2. 文学体裁:掌握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特点。

3. 重要作品:熟悉中外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及其作者。

六、语言文字运用1. 词语辨析:区分近义词、反义词,正确使用词语。

2. 成语运用: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避免望文生义。

3. 标点符号: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结束语高考语文的知识点非常广泛,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巩固。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练习,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语文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具有广泛的知识点,理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对于考试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进行全面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第一部分:语法知识点1. 词类知识1.1 名词:人称、数、格、性、类别等1.2 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1.3 动词:时态、语态、语气、非谓语动词等1.4 形容词和副词:程度、比较、最高级等1.5 介词和连词:常见介词和连词的用法和搭配2. 句子结构2.1 五种基本句型:主谓、主谓宾、主宾谓、主系表、动补2.2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等2.3 从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3. 修辞手法3.1 比喻和拟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进行表达3.2 夸张和反问:通过夸张和反问增强修辞效果3.3 排比和对偶:使用排比和对偶对修辞进行加强 3.4 比较和象征:运用比较和象征手法进行修辞表达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知识点1. 题型解析1.1 主旨题: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1.2 细节题:寻找文章中具体的细节信息1.3 推理题: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1.4 观点态度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2. 阅读技巧2.1 略读:快速浏览文章,获取整体印象2.2 精读: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意和逻辑关系2.3 空读:通过填写空缺的词语来检验对文章的理解2.4 推读:根据已有信息推断未提及的内容3. 文章类型解析3.1 说明文:理解作者提供的说明和解释3.2 议论文:分析作者观点并提供相关论据3.3 小说、故事和议论文的区别与联系3.4 新闻报道和科普文章的特点与写作手法第三部分:作文技巧与范文1. 写作方法1.1 议论文写作: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对比观点、得出结论1.2 图表作文:描述图表数据、分析原因和趋势、给出结论1.3 应用文写作:书信、通知、便条、邀请函、文章开头结尾的写法1.4 小说写作:塑造人物、布局情节、设置悬念、展现主题2. 作文范文2.1 议论文范文:展开论点、层层递进论证、明确结论2.2 图表作文范文:客观描述数据、合理分析原因、明确观点2.3 应用文范文:规范格式、语言得体、信息准确、内容完整2.4 小说范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结构合理、主题突出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考语文的基础知识。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最新8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最新8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最新8篇)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篇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是文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各种写作论著论之甚详。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一系列精心选择、剪裁、并编织起来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最主要的思想和倾向(倾向就是对生活现实的憎爱情感或态度)。

将主题定义的中心词改成思想与倾向,虽只是一词之增,但由于它符合作文心理过程的实际,符合文章内容的实际,因而无论对写作实践或阅读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写作尤其是文艺创作,正如黑格尔所说:一方面求助于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助于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气的情感。

树立了主题是最主要的思想和倾向的深刻观念,将使习作者更自觉地用两条腿走路,更自觉地酝情发思,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激发。

这就是情感思维。

难以望其项背的出处篇二望其项背,出自明朱有炖《三度小桃红》:气味浑厚,音调复谐,毕竟是本朝第一能手。

近时作者虽多,终难望其项背耳。

译文:气味浑厚,音调又和谐,毕竟这是本朝第一手能。

近来作者虽然多,终难望其项背部罢了。

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百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望其项背它还有只能看到背影,看不清头部的意思,也可以用来比喻可以企及对方所达到的成就或境界,但通常以否定句表示与望的度对象有一定差距。

望其项背造句1、你能想象会什么望其项背声像,玛丽感觉还是要有深入的弟子都感到悲伤,那黑暗的日子。

2、曾八度入选全明星的姚明令多数NBA中锋难以望其项背,但最终他最大的对手可能一直就是他自己。

3、自然界中的螺旋形,奥妙无穷,人间杰出的美术家也难望其项背。

4、这是最伟大的童话故事电影,甚至没有一部能望其项背。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语文基本要素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一鉴赏形象1人物形象(1)问:人物形象有什么特征(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①概括形象特征:本诗塑造了一位的身份形象。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抓关键点手法)③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作用):寄寓的情感蕴含的哲理。

(2)人物描写手法(怎样塑造刻画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怎样表现人物情绪的)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描写(依附于其他描写手法存在)等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正衬对比反衬等借助修辞:比喻象征等2事物形象(咏物诗)(托物言志之物,象征人物品格理想情操)问:描写(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答:①概括物象特征②结合诗句分析(点手法)③作用:象征什么样的品格,寄托什么样的情感常见形象:兰花菊花梅花松柏竹蝉马等(分析总结象征内涵)常用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反衬等(描写物)象征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发情)3景物形象:(1)意象:(蕴含诗人情感(意)的景物形象,在诗词中设有几个意象名词。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名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

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

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

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

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

(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

(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

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

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

(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2024高考的语文重要知识点

2024高考的语文重要知识点

2024高考的语文重要知识点2024年高考的语文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文言文、现代文、修辞手法和文学常识等方面。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文言文1.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包括文言文的古老性、书面性、规范性,以及文言文的文句结构、句子成分、虚词用法等语法知识。

2.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包括文章的主旨大意、词句的理解、结构的分析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现代文1.阅读理解:包括文章的主旨大意、观点与论证、作者意图、文体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写作能力: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技巧,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文风的塑造等。

三、修辞手法1.比喻:指通过运用直观的类比关系,达到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修辞手法。

2.比拟:指通过运用虚构的类似关系,加强语言表达的效果的修辞手法。

3.夸张:指通过对事物的描写进行程度上的夸大,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的修辞手法。

4.排比:指通过运用并列句的结构,达到语言紧凑、效果明显的修辞手法。

5.对偶:指通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对称的关系,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的修辞手法。

四、文学常识1.古代文学:重点了解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作品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等内容。

2.现代文学:重点了解现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流派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等内容。

3.文学流派:重点了解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区别,了解各种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4.文化常识:重点涉及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知识,如中国古代文化、世界文学经典等。

以上就是2024年高考语文的重要知识点。

考生可以通过详细学习以上知识点,并结合大量的真题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充分准备。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古代文学1. 文言文基础知识1.1 词性1.2 基本句式1.3 修辞手法1.4 文言文阅读技巧2. 古代诗歌2.1 五言绝句2.2 七言绝句2.3 音律格律2.4 诗歌鉴赏3. 古代散文3.1 隋唐散文3.2 宋代散文3.3 元明清散文3.4 散文鉴赏4. 小说与戏剧4.1 四大名著4.2 明清小说4.3 传统戏曲4.4 剧目鉴赏二、现代文学1. 白话文基础知识1.1 词性和句法1.2 清新文风与新感觉派1.3 先锋派与后现代派1.4 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2. 新时期文学2.1 新时期小说2.2 新时期散文2.3 新诗与新长诗2.4 新时期剧本3. 先锋作家与作品3.1 鲁迅与《狂人日记》3.2 茅盾与《子夜》3.3 丁玲与《叶落风》3.4 钱钟书与《围城》4. 现代戏剧与电影4.1 现代戏剧派别4.2 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4.3 现代电影鉴赏三、修辞与修辞手法1. 名词与动词修辞1.1 比喻1.2 拟人1.3 夸张1.4 比拟2. 形容词与副词修辞2.1 夸张与象征2.2 拟声与拟态2.3 顺畅与凝滞2.4 温柔与尖刻3. 句子修辞3.1 反问与排比3.2 双关与隐喻3.3 倒装与省略3.4 讽刺与幽默四、阅读理解与应用1. 阅读技巧1.1 主旨概括1.2 段落写作意图1.3 推理判断1.4 引用理解2. 文学鉴赏2.1 作品分析与解读2.2 语言风格把握2.3 艺术特点理解2.4 审美价值评析3. 写作与应用能力3.1 文章结构与段落拟定3.2 信息整合与论证3.3 题材选择与文风固定3.4 内容魅力与文采展示五、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 古代诗词欣赏1.1 选读古体诗1.2 名句背诵与解读1.3 诗歌创作与仿写1.4 诗词意象与音律感悟2. 古文阅读2.1 文言文选读2.2 句式结构解析2.3 古文名篇赏析2.4 古文名句默写3. 古代散文鉴赏3.1 隋唐文选读3.2 汉魏六朝散文3.3 元明清散文作品3.4 散文名篇赏析六、写作规范与技巧1. 写作基础知识1.1 作文思路构建1.2 文体选择与运用1.3 开篇与结尾写作1.4 段落过渡与衔接2. 议论文写作技巧2.1 议题确定与立意2.2 论证方式与方法2.3 举例与引用运用2.4 总结与观点表达3. 说明文写作技巧3.1 定义分类与分析3.2 过程与方法阐述3.3 事物特点与比较3.4 结构合理与语言准确4. 故事与描写写作4.1 细节描写与场景刻画4.2 人物塑造与形象描绘4.3 情节安排与节奏掌控4.4 修辞手法与语言运用总结:以上是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与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与应用、文言文阅读与分析以及写作规范与技巧等内容。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 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大重点,下面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知识点:【基础知识】1.文言虚词:之、乎、其、夫、于、若、者等。

2.文言句式:倒装句、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

3.文言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古代文化】1.《史记》:司马迁所著,全称《史记正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楚辞》:屈原所著,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3.《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包含了许多优秀的古诗佳句。

【名句赏析】1.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通过此文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现状的担忧和愤慨之情。

2.卧薪尝胆: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形容刻苦自励的精神。

3.孟子救人:出自《孟子·告子上》。

故事中,孟子与离婚妇人的对话展示了孟子的仁爱之心。

二. 现代文知识点现代文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文知识点:【修辞手法】1.比喻手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事物。

2.夸张手法:通过夸大的修辞手法来加强语言的感染力。

3.排比手法:通过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阅读策略】1.摘抄与整理:在阅读时,可以将重要观点、精彩语句摘抄下来,便于后期整理和记忆。

2.归纳总结:对所读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提取核心思想和观点。

3.理解推理:通过推理和分析,理解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真实意图。

【经典作品】1.《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2.《围城》:现代作家钱锺书所著,通过小说揭示了人们在城市中的困惑和矛盾。

3.《茶花女》:法国作家小仲马所著,以浪漫爱情为主题,描绘了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剧人生。

三.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中,古代文化常识也是一块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点:【诗词常识】1.唐诗鉴赏: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掌握一些重要的唐代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2.宋词鉴赏: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掌握一些重要的宋代词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全国高考语文知识点

全国高考语文知识点

全国高考语文知识点一、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文言文的常见知识点:1. 词语解释:了解一些文言文中的生词和熟词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

2. 句法分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句子结构,能够准确分析课文中的句子成分。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言文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能够总结归纳文言文的主题和观点。

4. 文言文翻译:能够将文言文的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语境。

5. 背诵课文:熟记文言文课文,能够背诵出整篇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二、现代文知识点现代文也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以下是一些现代文的常见知识点: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现代文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能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2. 词语理解:了解现代文中的生词和词组的含义,准确理解课文的意思。

3. 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运用适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4. 写作技巧:熟悉一些写作技巧,如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能够灵活运用于写作中。

5. 文章写作: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准确理解写作要求,合理组织文章的结构和段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古代诗词知识点古代诗词是高考语文考试中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一些古代诗词的常见知识点:1. 诗词背诵:熟记一些古代诗词的背诵内容,包括作者、题目和全文,能够背诵出整首诗词。

2. 诗词理解: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能够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诗词鉴赏:欣赏和鉴赏古代诗词,理解其中的美学意义和情感表达。

4. 诗词填空:根据古代诗词的语境和意思,填写出正确的字词,还原原文的意境。

5. 诗词创作:能够运用一些古代诗词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进行诗词创作。

以上是全国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可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你能够认真学习和复习这些知识点,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基础知识点1.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掌握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了解文学常用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运用2. 文言文阅读-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句式和常用表达法- 了解文言文的经典篇章和相关注释3. 现代文阅读- 熟悉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析技巧- 掌握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4. 古代诗词鉴赏- 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掌握古代诗词的常用词汇、格律和修辞手法- 能准确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二、写作要点1. 议论文写作- 掌握议论文的逻辑结构和写作方法- 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使用恰当的论据和例证支持论点2. 文学作品评论写作- 能客观分析文学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题,做出合理的评价- 运用恰当的文学术语和评价标准进行评论3. 古文选读答题- 能准确理解古文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能准确解答古文选读中的问题,并进行合理推理- 使用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回答问题三、考点重点1. 宋词- 熟悉宋词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了解宋词的写作特点和流派分布- 能准确鉴赏和解读宋词的内涵和情感表达2. 明清小说- 了解明清小说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掌握明清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能准确分析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社会背景3. 现代散文- 熟悉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掌握现代散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能准确理解现代散文的内涵和感情表达四、备考建议1. 夯实基础知识- 温故知新,复文学常识和阅读技巧- 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2. 注重写作练- 多做写作练,熟悉不同类型的写作方法- 培养扎实的逻辑思维和文学分析能力3. 考前策略-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合理安排复时间- 针对不同的题型,制定相应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以上是对高三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备考。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高考语文必背学问点归纳成语积累: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拓山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方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怪或惩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方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方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留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行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方平起平坐,相互对立。

16、狗尾续貂:比方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17、管窥蠡测:比方对事物的观看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方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愿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方情势危险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进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方状况一每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方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方引进坏人,自招祸害。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试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汲取了汉乐府的养分,所以不但擅长运用比兴,而且制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新课标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语文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其知识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学鉴赏、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新课标下语文高考知识点的归纳:一、语言文字运用1. 字词辨析: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书写和基本意义,能够辨析近义词和形近词。

2. 成语运用:熟悉成语的来源、意义和用法,能够正确使用成语。

3.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各种标点符号,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4. 句子结构:理解并运用各种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定状补等。

二、文学鉴赏1. 诗歌鉴赏:了解不同诗歌体裁的特点,能够鉴赏诗歌的意境、情感和技巧。

2. 散文鉴赏:理解散文的写作特点,能够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3. 小说鉴赏: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等,能够分析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三、古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熟悉文言文的句式和用词特点,能够翻译并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2. 古文名篇:掌握一些经典古文名篇,理解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四、现代文阅读1. 阅读技巧:掌握快速阅读、精读和略读等阅读技巧,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 文章分析:能够分析文章的主旨、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五、写作1. 记叙文写作:能够写记叙文,包括写人、叙事、写景等,表达清晰,情感真挚。

2. 议论文写作: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能够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说明文写作:能够写说明文,清晰地介绍事物的特点和功能。

六、文化常识1. 文学史:了解中国文学史的大致脉络,包括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和重要作家。

2. 文化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如传统节日、习俗等。

结束语新课标下的语文高考知识点丰富多样,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还要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不断的练习,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一、阅读理解1.文章类型判断和主旨概括2.归纳概括3.事实细节4.推理判断5.观点态度6.修辞手法7.修辞效果8.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二、相关修辞手法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设问6.反问7.对仗8.插叙9.补充说明10.并列11.托物抒情12.借代13.旁征博引14.象征15.比拟16.对称17.夸张与写实关系三、作文写作1.作文的写作类型(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2.作文的体裁3.作文的主旨思想4.作文的框架结构5.作文的开头结尾6.作文的段落写作7.作文的语言表达8.作文的修辞手法运用9.作文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10.作文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四、古代文学1.古代诗歌流派和代表作2.古代诗歌创作技巧3.古代词曲流派和代表作4.古代小说流派和代表作5.古代散文流派和代表作6.古代文学家和作品7.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8.古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9.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赏析五、现代文学1.现代诗歌流派和代表作2.现代诗歌创作技巧3.现代小说流派和代表作4.现代散文流派和代表作5.现代文学家和作品6.现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7.现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8.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赏析六、修辞学知识1.修辞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3.修辞手法与表达意境的关系4.修辞手法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七、古代学术和文化常识1.古代文化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况2.古代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3.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及其价值八、现代语言知识1.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3.现代汉语的词语运用和表达技巧4.现代汉语的语义、语用和语感九、现代语言文字常识1.现代汉字的基础知识2.现代汉字的发展演变和规范化3.现代汉字与表意、表音的关系4.现代文字的特点和应用以上是一个超详细的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清单,希望对同学们备考高考语文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所有知识点大全

高三语文所有知识点大全

高三语文所有知识点大全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诗、词、曲、赋、文言小说等多种文体。

其中,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唐诗、宋词最为著名。

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需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

2.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高中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熟悉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句型,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如断句、扣题等。

3.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产生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形式。

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需要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解读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4. 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是指作家通过运用一定的语言艺术手段来达到表达效果的方法,在写作中起到丰富语言、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掌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有助于提升写作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5. 古代诗词鉴赏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了解历史和文化,并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掌握古代诗词的格律、韵律,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形象,能够更好地欣赏和解读古代诗词作品。

6. 修辞与修辞格修辞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通过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和装饰,以达到表达目的的手段。

修辞格是修辞的具体形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在阅读和写作中,应该理解修辞和修辞格的作用和运用,并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对表达效果的影响。

7.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包括文学流派、文学奖项、作家及其作品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文学常识有助于拓宽文学视野,提高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掌握文学常识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有利于在考试中获取高分。

8. 阅读理解与写作阅读理解是指根据文章进行准确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包括主旨概括、事实细节、推理判断等。

写作是指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和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来进行作文创作。

新高考语文试卷考点

新高考语文试卷考点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试卷的考点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新高考语文试卷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字义;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 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 理解词语、句子、段落在文中的语表意、深层意;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4.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主旨,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5. 理解常见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6. 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把握文章语言特点,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二、古诗文阅读1. 理解《诗经》、先秦散文、两汉辞赋、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

2.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情感、形象、手法;把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3.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主旨、情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4. 分析古代诗词的韵律、平仄、对仗等技巧;理解古代诗词的表现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1. 理解各类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的基本特点、结构、表达方式。

2. 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观点;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3.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论据、论点;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

4. 鉴赏文章的语言、形象、手法;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四、作文1. 考察学生的思维品质、表达能力、创新意识。

2. 考察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感悟。

3. 考察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观点、阐述道理的能力。

4. 考察学生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结构安排等方面的能力。

五、综合运用1. 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 考察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4. 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总之,新高考语文试卷考点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全面掌握各个考点,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为高考语文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高考语文最新知识点总结(5篇)

高考语文最新知识点总结(5篇)

高考语文最新知识点总结(5篇)高考语文最新知识点总结(5篇)把握每一个重要的语文知识点,会让你在考试中取得胜利。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最新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考语文最新知识点总结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高考语文最新知识点归纳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

既,过了。

望,农历每月十五)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10、下:下江陵(攻下)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高考语文最新知识点(一)判断句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二)倒装句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一)
文史专名
(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学问和技能)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

(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

(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二)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
2. 倒装句
(1)否定句宾语前置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未有之)
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未尝闻之)
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莫或止之)
(2)状语后置
①果地震(于)陇西
②讽议(于)左右
3.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②连辟(被)公府不就;③兵(被)挫地(被)削;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不凝滞于物;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⑦而自令见放为;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①果地震(于)陇西;②讽议(于)左右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三)
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位列将位: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列: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9)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靠近(亲密地接近)
(10)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1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
(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
(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4)虞常果引张胜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
(15)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