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生本教育的理解与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生本教育的理解与体会

【摘要】我国教育源远流长,有许多的优秀教育思想、理念,但是生本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的师本理念,需要教师对角色的转换,课堂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的实现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本文从多角度阐述了作者对生本教育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师本;生本;无为;有为

生本教育理念有别于师本教育理念,特别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生本教育中,教师应尽快转换角色,更新观念,即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真正的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

我国教育源远流长,有许多优秀的教育传统,但也有许多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观念。

在教师角色定位上,传统的观念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以教师的教为本的教育体系可以定义为师本教育,它认为:人之初,性本惰,学生是天生学习的对象,所以教师要加以督促和管理。如果说一节课是一场“戏”的话,在师本课堂上,教师是一名中规中矩的导演,演员的表演要尽可能的按照剧本的要求进行,这样的戏剧拍出来可能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整场戏的亮点却很难闪现。

生本教育则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它是主动的假设,它认为:人之初,性本学,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在生本的课堂上,教师是同样可以是一名导演,却没有了导演的权威,他把更多的权力下放给演员,自己只是充当引导者.让演员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在其中。这样做充分的调动了演员的热情,只有演员全身心投入,“戏”才能精彩。

“生本教育”强调“无为而为”,无为而为,是老子思想中重要的一种,演化有三:无为无所不为,有为有所不为,不争自有成。在生本教育中,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郭思乐教授曾经说过:“在生本教育中,老师可像牧者一样,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而不是去代替或包办羊群的吃食”。这意味着既管理着羊群,又尊重着羊群的独立的生命活动。管理者尽可能不要在服务对象的正常活动之中呈现自己的形象或加进自己的意志,这多少表现了一种无为而为的人本思想。

在生本课堂上,教师有所为必须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有所为当然能做成事,但无为能做成更多更大的事。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作为”来完成,但教师的课堂“不作为”则可以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乃至学生的终身教育的大目标。

在生本教育中,教师要更新观念,即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尽快转变老师的角色,要让老师从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释放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贯彻“教是为了不教”、善教者少教甚至不教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总想让学生跟着自己走,而应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就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学生的学习天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就会收到我们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以往的师本教育中,课堂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舞台,更多的时候学生只是一个看客,并且是一个被动的看客,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生本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机会,放手去让学生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要包办代替,老师只做“参谋”,不做“主帅”,也不做“先锋”。在学生遇到问题或困难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而又不过分的指导。“生本”遵循“教少学多”的原则,教师尽可能的让学生开动脑筋,对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在学生不明白或者需要帮助时,再予以指导,这样往往比一味的灌注或传授效果明显的多。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对方得“道”,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极大地受到他们的价值观和情感的支配,因此尽可能少干预,让学生多选择,教师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方能达到“不教而教”的教学境界。而如何真正的解决好问题,则需要交给学习的本体――学生。

在生本教育中,在教给学生方法之前,是教师的大有作为的天地,也是教学过程的重点所在;而一旦将方法交给了学生,教师就要弱化自己的形象,移位到幕后。教师应贯彻一个原则,即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学,教师就可以不教;学生表面上不能自学的,教师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自己学。教师要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倡导学生的探索精神,变“死学”为“活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变“难学”为“易学”,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解开学生的心灵之惑,让受教育者乐呵呵地坐在教室里,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大教育家张伯芩说: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帮助学生把知识注入生命,引领他们到美好的科学殿堂去遨游,点燃求知识的欲望,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取新知,绝不能把他们当作是简单的知识容器。所以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随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

只有教师率先转变思想、转换角色,才能真正的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只有老师尽可能的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创设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