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合集下载

《月夜》杜甫原文翻译与赏析

《月夜》杜甫原文翻译与赏析

《月夜》杜甫原文翻译与赏析《月夜》原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翻译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月夜》注释1、鄜州:现陕西省富县。

2、云鬟:妇女的鬓发。

3、清辉:指月光。

4、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5、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月夜》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月夜》作品赏析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妻子一人在鄜州闺中独看。

开篇写得既突兀又形象。

诗人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写起鄜州的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

这种写法虽违常规,但细细玩味,它已包含自己在内。

正是因为诗人在长安望月,在想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思念自己。

“只独看”,虽是描写想象中妻子孤独望月的形象,但使人感到她望月时感情是那样的真挚和凝重。

妻子如此,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种寓主观于客观,以客观写主观的手法,新颖而别致。

“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上一联写怀念妻子,这一联写思念儿女,抒发无言的悬念之苦。

诗人在远方怜爱着小儿幼女们,想着他(她)们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父亲,还不理解母亲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儿女幼小,不懂世事,诗人自是无限怜爱。

杜甫《月夜》原文翻译赏析精选十篇

杜甫《月夜》原文翻译赏析精选十篇

杜甫《月夜》原文翻译赏析精选十篇篇1:杜甫的月夜原文以及翻译赏析杜甫的月夜原文以及翻译赏析《月夜》作者:杜甫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解:1.~州:现XX省富县。

2.云鬟:妇女的鬓发。

3.清辉:指月光。

4.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5.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韵译: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赏析一: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

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身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

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

但诗人不写自身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身,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

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

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fu孚)州:地名,今XX富县。

望月怀远。

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烂熟的题目。

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期,古典诗歌固然正处于大开拓、大发展的阶段,但如像对景伤怀、思亲怀友这类的题材,却已早经无数作者吟咏,要出新意颇不容易。

这一首五律,却在内容表达与章法技巧上脱落故常,出奇制胜,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千古独步的名篇。

应该承认,这首诗之因此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郁勃真切的离情别绪。

回溯诗人的.生平我们可以知道,天宝十五年(756)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

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携眷北行,至~州暂住。

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

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八月在长安所作。

没有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祸,便没有诗人的这番家人离散,身陷绝境的悲惨经历。

古诗《月夜》(作者刘方平)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诗《月夜》(作者刘方平)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月夜刘方平[唐代]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标签月亮、田园、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春天译文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

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注释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

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南斗:有星六颗。

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新:初。

新透:第一次透过。

赏析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

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

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

“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

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

因此。

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

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

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

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杜甫《月夜》原文、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杜甫《月夜》原文、翻译、赏析

杜甫《月夜》原文、翻译、赏析《月夜》作者: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解:1、鄜州:现陕西省富县。

2、云鬟:妇女的鬓发。

3、清辉:指月光。

4、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5、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韵译: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赏析一: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

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鄜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

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

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

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

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鄜(fu孚)州:地名,今陕西富县。

望月怀远。

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烂熟的题目。

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期,古典诗歌固然正处于大开拓、大发展的阶段,但如像对景伤怀、思亲怀友这类的题材,却已早经无数作者吟咏,要出新意颇不容易。

这一首五律,却在内容表达与章法技巧上脱落故常,出奇制胜,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千古独步的名篇。

应该承认,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郁勃真切的离情别绪。

回溯诗人的生平我们可以知道,天宝十五年(756)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

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

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

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八月在长安所作。

没有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祸,便没有诗人的这番家人离散,身陷绝境的悲惨经历。

而如果没有这番特殊的经历,要产生诗中的哀惋凄切、深挚缠绵的离情也是不可想象的。

《月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月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月夜》原文及翻译赏析《月夜》原文及翻译赏析1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翻译偷桃窃药是两件美事,可惜难两全。

玉阳碧城十二楼,曾经幽禁过彩蟾。

本来我应跟三位美女,一起欣赏月光团圈。

那华阳观玉楼,仍然像透明的水精帘。

注释宋华阳姊妹:作者在玉阳山学道时暗恋的宋华阳姊妹,均是女道士。

偷桃:道教传说,谣王母种桃,三千年一结子,东方朔曾三次偷食,被谪降人间。

窃药:《淮南子·览冥训》载,后羿在西王母处求得不死的灵药,嫦娥偷服后奔入月宫中。

十二城:亦作十二楼、十二层城,道教传为仙人居处,此借指道观。

彩蟾: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因借以指月,此指代宋华阳姊妹。

三英:三朵花,指三位女性,即宋华阳姊妹。

水精帘: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

创作背景唐文宗太和八年(834),李商隐到玉阳山去“学仙”,约为四年,这时结识了女道士宋华阳姊妹,也可能因此产生了恋情。

诗人早已向宋华阳姊妹发出过自己情爱的信息,但始终未收到宋氏姊妹返回消息,当然诗人仍存有幻想,实现自己的情感愿望,于是在“月夜”重寄自己的相思,因而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首两句是诗人心中发出的感喟,一种深情的阻隔,即使近在咫尺,也形同天涯,可望而不可即。

先引用两个典故来喻意,一是用嫦娥偷灵药得仙人月,来喻宋氏姊妹已飞升成仙,一是用东方朔三次偷王母蟠桃事来喻诗人自己,作者说:但仙、凡两境界,“事难兼”啊,今夜我只能望着高楼,“彩蟾”被锁在深阁,城关重重,哪能相见呢?这两句中“兼”与“锁”两词写出了人间种种阻隔,心愿与现实总是相违,在情爱生活中同样如此,对诗人而言,人间无形阻难感受更深了。

后两句点出“月夜”,诗人此时此景的想像与感受应是如此的:在这明月皎洁,月光如银,安详宁静的夜晚是多么好的时光啊,如果我们三人相聚于山水亭角之间,开怀言志,情感交触,共赏明月,然而这仅是一种梦幻和想象了,抬头一望,我只能出神地仰视一下你们高楼上悬挂的水精帘了。

《月夜》杜甫描写夜中赏月的古诗赏析

《月夜》杜甫描写夜中赏月的古诗赏析

《月夜》杜甫描写夜中赏月的古诗赏析杜甫(杜少陵,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所以接下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诗人杜甫书写的古诗鉴赏吧。

【月夜】唐代: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蒙蒙雾气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注释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云鬟:指高耸的环形发髻。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月夜】创作背景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

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

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

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月夜】人物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月夜》原文、注释、译文

杜甫《月夜》原文、注释、译文

杜甫《月夜》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鄜(fū)州:今陕西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闺中之人,指妻子。

怜:爱。

未解:尚不懂得。

香: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

云鬟:指妇女乌黑的发髻。

清辉:指清冷的月光。

虚幌(huǎng):薄而透明的帷帐。

双照:月光同时照着两个人。

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大意】
今夜鄜州的月亮格外明亮,在家中的妻子只能一个人独看。

我那可爱的尚未懂事的孩子们,还不知道想念远在长安的父亲。

夜雾沾湿了你乌云似的香发,清冷的月光照在你如玉的臂上而生凉意。

何时能和你同倚帷窗共赏月华,让月光照干我们脸上的泪痕。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杜甫《月夜》原文、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杜甫《月夜》原文、翻译、赏析

杜甫《月夜》原文、翻译、赏析《月夜》作者: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解:1、鄜州:现陕西省富县。

2、云鬟:妇女的鬓发。

3、清辉:指月光。

4、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5、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韵译: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赏析一: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

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鄜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

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

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

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

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鄜(fu孚)州:地名,今陕西富县。

望月怀远.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烂熟的题目。

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期,古典诗歌固然正处于大开拓、大发展的阶段,但如像对景伤怀、思亲怀友这类的题材,却已早经无数作者吟咏,要出新意颇不容易.这一首五律,却在内容表达与章法技巧上脱落故常,出奇制胜,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千古独步的名篇。

应该承认,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郁勃真切的离情别绪。

回溯诗人的生平我们可以知道,天宝十五年(756)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

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八月在长安所作。

没有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祸,便没有诗人的这番家人离散,身陷绝境的悲惨经历。

而如果没有这番特殊的经历,要产生诗中的哀惋凄切、深挚缠绵的离情也是不可想象的.此诗的重要价值,确乎在于它所反映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这一点上。

唐代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

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

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

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原文:月夜唐代-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翻译: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注释:〔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

初中语文文言文杜甫《月夜》原文、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杜甫《月夜》原文、翻译、赏析

杜甫《月夜》原文、翻译、赏析《月夜》作者: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解:1、鄜州:现陕西省富县。

2、云鬟:妇女的鬓发。

3、清辉:指月光。

4、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5、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韵译: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赏析一: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

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鄜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

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

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

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

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鄜(fu孚)州:地名,今陕西富县。

望月怀远。

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烂熟的题目。

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期,古典诗歌固然正处于大开拓、大发展的阶段,但如像对景伤怀、思亲怀友这类的题材,却已早经无数作者吟咏,要出新意颇不容易。

这一首五律,却在内容表达与章法技巧上脱落故常,出奇制胜,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千古独步的名篇。

应该承认,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郁勃真切的离情别绪。

回溯诗人的生平我们可以知道,天宝十五年(756)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

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

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

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八月在长安所作。

没有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祸,便没有诗人的这番家人离散,身陷绝境的悲惨经历。

而如果没有这番特殊的经历,要产生诗中的哀惋凄切、深挚缠绵的离情也是不可想象的。

杜甫诗词《月夜》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月夜》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诗借看⽉⽽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之忧熔于⼀炉,对⽉惆怅,忧叹愁思,⽽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下⾯是⽆忧考分享的杜甫诗词《⽉夜》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闺中只独看。

遥怜⼩⼉⼥,未解忆长安。

⾹雾云鬟湿,清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

【译⽂】 今夜⾥鄜州上空那轮圆⽉,只有你在闺房中独⾃遥看。

远在他⽅怜惜幼⼩的⼉⼥,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蒙蒙雾⽓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光使你的⽟臂⽣寒。

什么时候才能在⼀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光擦⼲两⼈的思念的泪。

【注释】 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雾云鬟(huán)湿,清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久⽴,望⽉怀⼈的形象。

⾹雾:雾本来没有⾹⽓,因为⾹⽓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雾”。

望⽉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臂⽣寒。

云鬟:古代妇⼥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四:“明⽉耀清晖。

”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与上⾯的"独看"对应,表⽰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 【赏析】 这⾸诗借看⽉⽽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之忧熔于⼀炉,对⽉惆怅,忧叹愁思,⽽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遥怜⼩⼉⼥,未解忆长安。

”颔联是说,可怜幼⼩的⼉⼥,怎懂思念的⼼酸。

妻⼦看⽉,并不是欣赏⾃然风光,⽽是“忆长安”,⽽⼩⼉⼥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的“不解忆”反衬妻⼦的“忆”,突出了⾸联那个“独”字,⼜进⼀层。

在前四句中,“怜”字和“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这,⼜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品味。

杜甫诗词《月夜》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月夜》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诗借看⽉⽽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之忧熔于⼀炉,对⽉惆怅,忧叹愁思,⽽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下⾯是分享的杜甫诗词《⽉夜》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闺中只独看。

遥怜⼩⼉⼥,未解忆长安。

⾹雾云鬟湿,清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

【译⽂】 今夜⾥鄜州上空那轮圆⽉,只有你在闺房中独⾃遥看。

远在他⽅怜惜幼⼩的⼉⼥,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蒙蒙雾⽓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光使你的⽟臂⽣寒。

什么时候才能在⼀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光擦⼲两⼈的思念的泪。

【注释】 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雾云鬟(huán)湿,清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久⽴,望⽉怀⼈的形象。

⾹雾:雾本来没有⾹⽓,因为⾹⽓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雾”。

望⽉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臂⽣寒。

云鬟:古代妇⼥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四:“明⽉耀清晖。

”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与上⾯的"独看"对应,表⽰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 【赏析】 这⾸诗借看⽉⽽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之忧熔于⼀炉,对⽉惆怅,忧叹愁思,⽽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遥怜⼩⼉⼥,未解忆长安。

”颔联是说,可怜幼⼩的⼉⼥,怎懂思念的⼼酸。

妻⼦看⽉,并不是欣赏⾃然风光,⽽是“忆长安”,⽽⼩⼉⼥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的“不解忆”反衬妻⼦的“忆”,突出了⾸联那个“独”字,⼜进⼀层。

在前四句中,“怜”字和“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这,⼜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品味。

古诗《月夜》(作者杜甫)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诗《月夜》(作者杜甫)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月夜杜甫[唐代]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标签月亮、思念、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女子译文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

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注释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赏析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

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

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

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

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

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

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

《月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月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月夜》原文及翻译赏析《月夜》原文及翻译赏析12篇《月夜》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月夜忆舍弟朝代:唐朝作者: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译文及注释: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赏析: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月夜》原文及翻译赏析2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

翻译凛冽的江风飘摇而起,吹得江边高树秋声萧瑟。

登上船头只觉清夜景色佳美,扬帆起航小舟前进。

舟上只见月儿随着碧山回转,水与青天相合而流。

晃晃悠悠仿佛行往遥远的星河,只觉得云压树林幽暗一片。

《月夜》杜甫原文翻译与赏析

《月夜》杜甫原文翻译与赏析

《月夜》杜甫原文翻译与赏析《月夜》原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翻译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月夜》注释1、鄜州:现陕西省富县。

2、云鬟:妇女的鬓发。

3、清辉:指月光。

4、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5、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月夜》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月夜》作品赏析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妻子一人在鄜州闺中独看。

开篇写得既突兀又形象。

诗人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写起鄜州的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

这种写法虽违常规,但细细玩味,它已包含自己在内。

正是因为诗人在长安望月,在想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思念自己。

“只独看”,虽是描写想象中妻子孤独望月的形象,但使人感到她望月时感情是那样的真挚和凝重。

妻子如此,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种寓主观于客观,以客观写主观的手法,新颖而别致。

“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上一联写怀念妻子,这一联写思念儿女,抒发无言的悬念之苦。

诗人在远方怜爱着小儿幼女们,想着他(她)们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父亲,还不理解母亲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儿女幼小,不懂世事,诗人自是无限怜爱。

刘方平《月夜》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刘方平《月夜》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刘方平《月夜》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作者简介】
刘方平,生卒不详,排行八,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出身世家贵胄,而未登进士第,曾入幕。

又怀才不遇,一生未仕,隐于颍水、汝水之滨。

善画山水,用墨灵妙;工诗,诗风风雅超然。

《全唐诗》收其诗为一卷。

【原文】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 [1] ,北斗阑干南斗斜 [2] 。

今夜偏知春气暖 [3] ,虫声新透绿窗纱 [4] 。

【注释】
[1]“更深”句:谓夜深月斜,庭院一半笼于月光,一半沉入幽暗。

[2]阑干:纵横布陈。

南斗:南斗六星,即斗宿。

[3]偏知:独自知道。

偏:独自。

[4]新:初次。

【译文】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

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解读】
诗题或作“夜月”。

以诗意度之,“月夜”为妥。

诗题为“月夜”,首二句即写月移星斜,虽着眼平凡,笔意疏淡,但亦清新可喜。

三、四句则写虫声唧唧,似知暖气上升,物候将春而特意透窗纱相报。

格物而知,得之于心,所谓灵感兴会,神来之笔。

诗人以其感觉之敏锐、独特、细
致,跳出“月夜悲凉、虫声孤凄”的窠臼,创造出一个清静幽寂而又不无生机的春夜,谱写了一支独特的回春乐曲。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及赏析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及赏析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及赏析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眷在鄜州的羌村,而杜甫却被囚禁在长安狱中。

译文孙长江今夜鄜州月儿明,唯有妻子在独看。

(妻子的身边不是有孩子们吗?怎么也会是“独看”呢?)只因孩子们还小还未谙世事,他们是不会懂得母亲望月是在“忆长安”啊!(月光下,妻子望月一定望了很久了,想来)雾湿云鬓,月寒玉臂。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倚靠在虚幌(薄帏)之中,让那皎洁的月光照着我们,不再泪水盈盈呢?百字赏析文孙长江别开生面,必成新境;另辟蹊径,终现奇观.明明是自己被缧绁囚禁在长安之囹圄,囚窗外,圆月高悬,清辉下泻,正是思人时,思妻,思子;凭老杜之才气,直写下来,抒心中淋漓苦,夺读者滂沱泪,实为易事也。

然一身脾气之少陵,偏择崖上路,起笔即从伴自己一生之老妻“鄜州望月"轻泼点墨,独树诗界左纛。

此奇思奇构也。

明明是妻儿同望天上一轮月,老杜却偏要着一“独”字,岂不缪乎?否也.此乃诗家之衬笔,以“小儿女”不谙世事,衬老妻思之切思之苦思之浸漫也。

此奇思其语也。

最奇者,乃四字。

“独看”、“双照”。

谁在“独看”?妻乎?己乎?一个留守鄜州,一个困厄长安,皆“独”也;明是妻在“独看”鄜州月“忆长安”,实则兼含自己“独看”长安月忆鄜州;双雕之笔若是者,除却老杜,孰可为之?“独看",乃眼前苦;“双照”,寄心中愿。

还是秦观说得好:“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生疾苦,笔底波澜。

”此愿非一人之愿,天下愿也。

描写月亮的七律诗词-月夜原文译文及赏析

描写月亮的七律诗词-月夜原文译文及赏析

描写月亮的七律诗词-月夜原文译文及赏析《月夜》是唐代诗人刘方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描绘了一种优美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境界,令人感到物候在变化,又是静美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夜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月夜》原文唐代: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译文及注释译文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

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注释⑴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

更深,夜深了。

⑵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⑶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⑷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⑸南斗:有星六颗。

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月夜》鉴赏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

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

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

“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

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

因此。

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

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

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

月夜刘方平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月夜刘方平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月夜刘方平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月夜刘方平原文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刘方平原文注释⑴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

更深,夜深了。

⑵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⑶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⑷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⑸南斗:有星六颗。

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⑹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⑺新:初。

新透:第一次透过。

月夜刘方平译文夜色深沉,月光斜照半边庭院。

北斗南斗,不知不觉已经横斜。

今夜十分意外,感觉初春暖意,一声清脆的虫鸣透入绿色窗纱。

月夜刘方平鉴赏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

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

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首句的“半人家”是诗中的佳笔,它写出了庄户人家的农舍一半为银白色月晖所包围,而另一半却依然坐落在黑暗中。

而组合村庄的大片农舍都是这样一边有光,一边阴暗。

如此着色,便使黑者更黑,白者更白,在用光上便能更加突出主体(村落)。

这要比让描写的景物全都搽上一层亮色更醒目,也更有艺术美。

有不少注本谓“半人家”是指一半人家,倒也能说得通,但诗句却无一点灵气了。

“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以互文手法解释,即北斗和南斗都发生了倾斜变化,这样就可看出时间的推移,已从入夜而接近更深了。

此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

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运用了典型示范的笔法来加强春色迷人的主题,其运用的主要意象便是虫声。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赏析杜甫《月夜》原文译文赏析杜甫《月夜》原文译文赏析1《月夜》原文唐代: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及注释译文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

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注释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赏析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

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

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

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

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

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

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夜
唐代:杜甫
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蒙蒙雾气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注释
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
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赏析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颔联是说,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前四句中,“怜”字和“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品味。

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