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下)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作者:张振清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年第07期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重要讲话和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鲜明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重在基层基础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法治遵循和实践遵循。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为落实十八届四中全精神指明了方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决定》精神,鲜明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重在基层基础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法治遵循和实践遵循。
一、基层党组织要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任务,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尊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基层党组织要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责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教育,组织党员干部通过通读、细读、精读、深读、解读等,深刻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自觉尊法、懂法、守法和护法。
尊法,就是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公民树立尊重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的理念和意识。
懂法,就是通过向公民普及法律知识,进行普法宣传,使人们懂得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
要积极开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知识教育,引导人们充分认识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要着重抓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普及,帮助人们了解有关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论述
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论述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基层社会治理是指对社会事务、社区事务进行管理和协调的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以及居民自我管理的一种治理方式。
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可以推动社会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性,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程度,增强公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
首先,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确保公正和公平。
法律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础。
通过坚决依法治理和解决社会纠纷,可以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公正和公平,增强其对社会治理的信心和支持。
其次,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规范行为。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约束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依法办事可以使各方遵守法律,约束行为,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同时,法律也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明确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使治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再次,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促进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法律是政策的落地工具,通过法律来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可以确保其合理性和合法性。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政府通过依法制定相关政策来满足公众的需求,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各方的参与和合作,促进了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的过程。
此外,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保障权益和依法维权。
法律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工具,通过法律的保护,可以有效维护公民的权益和民生福祉。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人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和维权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最后,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通过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可以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法律的规定和实施,可以建立健全的社区自治机制,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区的自我管理和服务水平。
总之,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推动社会治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程度,增强公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
普法考试题目分享
1、(单选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
正确答案:A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方面的具体体现C.建设法治政府D.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2、(单选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关键少数”。
“关键少数”指的是()。
正确答案:BA.基层干部B.领导干部C.人民教师D.法官检察官3、(单选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强调严格执法,让违法者敬法畏法,但绝不是暴力执法、过激执法,要让执法()。
正确答案:CA.既有原则又有灵活B.既有惩处又有教育C.既有力度又有温度D.既有协调又有监督4、(单选题)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正确答案:BA.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B.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C.国家监察委员会D.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5、(单选题)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
正确答案:BA.动力源泉B.关键所在C.必然要求D.基础保障6、(单选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指出,()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
正确答案:BA.绝对平等B.公平正义C.准确严谨D.严格无私7、(单选题)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
为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教育。
正确答案:CA.社会主义现代化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8、(单选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动()常态化。
正确答案:AA.扫黑除恶B.疫情防控C.脱贫攻坚督查D.法治宣传9、(单选题)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基层党组织法治能力建设应多措并举
党 政 干 部 论 坛
基 层党 组织 法治 能 力建 设应 多措 并举
。 曹 森
党的十八届 四中全会决定强调 , 要推进基 层治理 式 开展学 习 。三 是突 出考 核 的规 范性 。改变 以往存 法治 化 。决定 明确指 出 , 全 面推进依 法治 国 , 基 础在 在 的法律 知识考试搞形式 主义的做法, 积极探索对党 基层 , T作重点 在基层 。 要 发挥基层 党组织在全 面推
员尤 其是领 导干部实行法律知识 考核的新方法 , 并将
进依法治 国 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 增强基层 干部法治观 考核结果 与政绩考核 、 评优评先 、 进退留转 、 升迁评估 念 和法治为 民的意识 , 提高 依法办事 能力 。 所谓 法治 挂 钩 , 达到 “ 以考促 ’ 的 目的。 能力, 就是严格依据 法律法规 , 治理 国家 、 治理 军 队 、
织可 以通过集 中开党会 、 过组织生 活 、 办讲座 和讨论 制 度机制 。有 些法律规定 弹性较 大 、 不 够明确具体 , 会、 办短训班 、 看影 视作品 、 定点参 观等灵活多样 的形 而有些法 律制度 没有 与时俱进 及时 调整 ,这 些都 给
二、 把培育法治思维 作为基层党组织法治 能力建 治理行 政事 务所体现 的主观意识 和基本 素质 , 在意识 设 的重点 内容 上表 现为法治思 维 , 在行 为上表现为法 治方式 。 基层 基层党组织法治能力建设 的重点是培养党员 , 尤
党组织 的法治能力 , 就是依据 国家 的法律规定和军 队 其 是党 员干部 的法治思 维能力 。由传 统 的 “ 授之 以 的条令条例 , 运用 法律思维方式来处理所 遇到的各种 鱼” 向“ 授之 以渔” 转变 , 使党员 干部学 会如何 通过法 问题 , 解决 各种矛盾 , 实现基层党组 织工作法制化 、 规 律 思维进行思考 , 毕竟要求其将 数以万计 的法律 条文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作者:刘佳义《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8日 01 版)基层治理法治化,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法律来管理基层事务,即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依照法律管理,公民的所有行为依照法律进行,使基层的一切需要和可以由法律来调控的活动和工作,都纳入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
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实践,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
从现在到2020年这一阶段,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从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高度出发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治理法治化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村委会组织法、城市居委会组织法修订实施,地方性法规不断修订完善,社区居委会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村委会换届选举、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等文件先后下发,为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不断加强,载体不断健全,群众自治组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新型城乡自治组织不断涌现。
各地基层审判、检察、公安和司法行政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建设不断健全,司法服务更加贴近群众、便利群众。
随着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颁布,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相关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可以说,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基层治理已经步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
(二)我国基层治理法治化存在的问题基层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客观来看,与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在立法方面,立法冲突现象突出,下位法与上位法相抵触,或者不同部门规范性文件相互矛盾冲突,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立法漏洞,已经存在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法规来调整。
党建工作在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
党建工作在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依法治国已经成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
其中,党建工作在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贡献。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党建工作对于法治建设的推动,并进一步阐述其在全面依法治国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主体:第一节:坚持党的领导,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强保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对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推动作用。
党的领导在党建工作中扮演着核心作用,为法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首先,党的领导可以确保国家的法治建设是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的,充分考虑国情和实际,推动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
其次,党的领导可以加强党组织在法治建设中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确保各个层级的党组织能够有效履行法治建设的职责。
因此,党的领导是党建工作在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完善党建制度,推动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一个具备健全党建制度的党组织,对于推动法治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党建制度不仅可以确保党组织的权威和纪律,也可以在法治建设中起到规范和引领的作用。
首先,党组织可以制定党内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党员干部的行为提供明确的指导和约束,倡导党员干部做法治的表率。
其次,党建制度也可规范党内选举和任命制度,保证党内组织的民主决策,切实维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
因此,完善党建制度对于推动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法治社会的良好运行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条件。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党风形象,还可以建立健全的反腐败机制,保证法治社会的正常运行。
首先,通过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从而提高其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其次,通过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和严密的党务公开制度,确保党员干部公正廉洁、奉公守法。
基层干部全面依法治国研讨发言
基层干部全面依法治国研讨发言基层负责人全面依法治国研讨发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负责人作为党的重要一环,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法治进程的重要责任。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基层负责人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如何利用法治思维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成为当前亟待深入探讨的议题。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1. 全面:全面依法治国不仅仅是司法领域的事情,而是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基层负责人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不能片面理解为司法部门的事情,而是要将法治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2. 依法: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是依法办事、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基层负责人要树立法治观念,注意个人行为和管理工作的合法性,把法治观念融入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中。
3. 治国:治国无小事,基层负责人要意识到自己所在地区的重要性,带头践行法治精神,促进当地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基层负责人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和责任1. 宣传法治精神:基层负责人是联系群众的桥梁,要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引导群众理性维权,不做法外施权的事情。
2. 落实法律法规:基层负责人是法律的执行者,要用细心、用心、用情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全面推进基层治理,让社区的阳光更加灿烂。
3. 反映和解决问题:基层负责人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担责解决问题,不能把问题推给上级部门,而是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
三、个人观点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基层负责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我认为基层负责人要增强法治观念,不仅要在工作中严格依法办事,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带头守法,做到身体力行。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引领群众,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
基层负责人要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法治思维,才能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基层负责人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切实落实。
只有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做到“敬畏法律、尊重法律、依法办事”,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深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基层路径
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基层路径作者:姚彦琦来源:《法治与社会》 2019年第2期路径一:完善基层法治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民主是法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公民的权益,法治就成了无本之源。
在基层,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制度运行,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基层依法治理有机统一。
要强化党对基层法治建设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的根本保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支持人大和政协履行职能,促进党委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营造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的政治生态。
依法推进基层村(社区)民主自治,完善村务公开目录;大力推广“政社互动”“村民小组微自治”等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基层工作由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型;依法完善职工代表大会、民主恳谈会、劳资协商会、职工议事会等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组织职工参与管理,保障职工行使民主权利。
增强基层干部民主意识,重视民主意识教育,向广大人民群众不断灌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当家做主的良好环境。
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政治权利。
完善党委领导人大工作的各项制度。
认真研究探索人大参与中心工作的渠道和路径,进一步建立完善适应基层县乡国家权力机关特点的、充满活力的制度机制。
支持和保证地方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县市人大常委会常态化开展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认真办理代表意见建议,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
发挥人大代表主体地位,不断激发代表履职热情。
完善代表建议督办机制,不断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加强“一家一点一室一网一中心”等代表履职平台建设,丰富代表活动内容;畅通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提高代表素质和履职能力。
充分发挥协商民主作用,畅通人民政协广泛凝聚全社会智慧力量的重要渠道。
扩大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参与。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社会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作者:来源:《办公室业务》2016年第02期【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但是,目前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要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的举措,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上带下用,要依靠制度形成法治文化。
【关键词】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治国理政;弘扬;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总的来讲,今天依法治国,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努力建设法治社会,在当前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一、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依法治国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一道置于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加以强调,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但是,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问题累积是不少的,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从执法和司法领域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
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
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依然存在。
三拍现象依然突出:拍脑门决策、拍胸脯执行、拍屁股走人。
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有些党员干部执法意识差,虽然我国提出依法治国30多年了,但是一些领导干部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事情还时有发生,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里,法律意识还是淡薄的。
(二)从公民和社会的法治意识角度分析,民众没有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
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只有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 牢牢把握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真正 把 治 理 法 治 化 落 在 基 层 、落 在 实 处 。 要充分发挥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 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 的优势,努力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 源转化为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资源。要 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 置,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引导基 层党组织围绕基层法治建设,确立工 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机 制,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法治建设的 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 层治理法治化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 心作用。进一步强化街道党工委和社 区党组织对辖区内各类组织的党建工 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以街道和社区 为平台,健全完善党组织和党员联系 服 务 群 众 的 工 作 体 系 ,推 动 社 区(街 道)党员服务中心等服务网络建设,形 成开放式、综合性、互联互通的服务体 系。抓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理想信 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廉政教育和法 治教育,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 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要加强基层干部依法办事 能力建设。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广大 基层干部要切实把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作为一项重点任务。一要积极培育和 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认真学习 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策部署,学习掌 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自觉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工 作。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及时把工作 过程中的成熟做法上升为法律制度和 工作规范,切实把司法行政工作纳入 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要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和基础,基层 法治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直接 影响着国家整个法治化进程。基础不 牢,地动山摇,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必须以基层为基本载体。当前,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由于城乡 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 不公平和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结构和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而产生的社会矛 盾和问题大量存在于基层,基层化解 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在增加。 特别是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加快,城市制度结构和社会结构加速 转型,城市基层治理日益复杂和任务 加大。对此,《决定》提出:要“加强基 层法治机构建设,强化基层法治队伍, 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 机制,改善基层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 推进法治干部下基层活动”。这就明 确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前进方 向,提出了基本要求。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余金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同时明确提出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
农村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层,是推进国家法律贯彻执行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关键领域,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意义1、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农村是基层中最基础的社会单元,农村法治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个法治化进程。
2、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
法治作为维持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最稳定、最有效的保障力量,解决各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必须运用法治的手段。
3、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保障农村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
实践已经证明,法治是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转的重要条件,农村改革越深入,农村市场经济越发达,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法治。
为了充分发挥法治对农村改革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势在必行。
二、当前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现状来看,与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相比,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整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基层治理法治化重视不够。
基层治理法治化在当前部分县(市、区)、乡镇(街道)未能得到足够重视,依法保障基层和谐稳定、促进改革发展的思想在基层尚未真正确立。
2、基层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
从总体上看,农村学法、守法、用法整体氛围仍然不浓,干部群众整体法治意识仍然比较淡薄,依法办事、依法处理个人事务方面的意识不强。
3、基层法治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
基层法治化建设存在着建设重点不明确、推进不平衡、成效不突出等问题。
当前一些村议事、决策民主程度仍然不高,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积极性不高,使村民依法自治流于形式,少数村干部工作上仍然倾向于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
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论述
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论述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社会秩序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实现、公平正义的实现等方面。
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不仅能够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也能够增强社会共识和凝聚力。
下面将从法治建设、法律服务、法治文化和法治宣传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法治建设是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基础。
法治建设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法律制度,确保法律的实施和执行。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应该注重建立健全有效的法律框架,明确各种治理主体的权责,形成互相配合、互相衔接的治理体系。
只有建立起健全的法律体系,才能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第三,法治文化是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的重要保障。
法治文化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价值观念,促进法治意识形成和法治思维建设的文化。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要加强对法治文化的宣传教育,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普遍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社会氛围。
同时,要推动法治文化与其他文化元素的融合,促进法治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接受,提高社会的法治素质。
最后,法治宣传是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宣传法律法规和法治理念,使广大群众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增强法律的约束力和公信力。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要制定合理的宣传策略和计划,选择恰当的宣传方式和渠道,不断扩大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需要以法治建设为基础,通过法律服务、法治文化和法治宣传等手段,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在法治的引领下,才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运行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北京公开遴选公务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上)
北京公开遴选公务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上)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对于参加北京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的考生来说,需要详细的了解公选的相关信息,中公教育的专家老师特别为大家归纳各种国家公务员遴选相关资料,大家及时吸收,预祝所有参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的同学马到成功!更多北京公选考试备考资料,请点击公选考试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须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要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把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
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鲜明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重在基层基础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法治遵循和实践遵循。
基层党建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课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
这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党的领导。
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要紧的是方向正确、政治保证坚强有力,说到底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党组织建设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联
党组织建设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联引言:党的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党组织建设对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促进作用、党的领导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党的领导下的法治政府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深入分析党组织建设与全面依法治国的紧密关联。
主体:一、党组织建设对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促进作用党组织作为执政党,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起着推动、引领的作用。
党组织建设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具有以下方面的促进作用:1. 提供坚强领导核心。
党组织建设可以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确保国家治理体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党组织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有效引导和推动各级政府依法履职、推动国家法治进程。
2. 促进法律意识形态的传播。
党组织建设可以促进法律意识形态的传播,强化全民的法治观念,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追求。
通过党组织的组织动员和宣传教育,使法律意识在全社会逐步树立起来,全民自觉遵守法律。
3.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党组织建设可以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干部的法治素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通过培训、选拔、考核等方式,确保干部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并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能力。
二、党的领导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特点,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
党的领导在依法治国中具有以下重要地位:1. 宏观决策和监督。
党的领导在依法治国中担当着宏观决策和监督的重要责任,确保法律的制定、实施和执行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 提供政治保障。
党的领导为依法治国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党的领导对法治工作进行整体协调和领导,确保法治工作与党的工作相互促进、相互配合,有效维护党的领导的核心地位。
3. 推动制度建设。
党的领导在依法治国中推动制度建设的进程,保证制度的科学有效运行。
党通过制定党内法规和法治政治意识教育,促进全党遵守法律,形成更加规范的党内生活和党内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金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
斗堡垒作用(下)
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机制与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有机衔接。
基层党建工作根本上还是要依法依规来推进。
目前看,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制度空转、执行不力的问题,也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
要及时清理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相符不一致的制度,抓紧完善健全新的制度,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基层党建制度体系。
要适应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格局,着眼于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制度、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制度、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和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等制度,并与法律法规搞好衔接协调,不折不扣抓好执行和落实。
要把党组织的制度规定与基层治理的各项制度机制有机协调起来。
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构建基层组织法治服务格局,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基层组织依法开展工作的机制,重点围绕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建立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健全化解纠纷机制、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调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
求。
要健全完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基层治理法治化保障机制。
各级党委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强基层,赋予基层相应权力,既要给基层下达“过河”的任务,又要帮助基层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基层适当倾斜。
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力量资源向基层下沉,真正把基层组织做实做大做强,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落实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各项
任务。
要做好机关干部驻村联户、部门结对帮扶等工作,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事在基层办的鲜明导向。
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把村、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多渠道解决其他行业领域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问题,保证党组织日常活动所需。
落实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为基层组织开展服务、推进治理提供必要手段和良好条件。
要针对基层组织办公条件差和基层干部待遇较低、任务繁重、动力不足的实际,把健全基层组织支持保障体系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推进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加大从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作力度,注重为基层减负减压,让基层组织集中精力做好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
要统筹智力、科技、教育、信息等各种资源向基层倾斜,协调整合各级各方面力量,聚焦基层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帮助加以解决。
要加强正面宣传,表彰先进典型,营造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良好工作环境和舆论氛围。
注意正确把握和处理几个关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既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能力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要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法治观念,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提高依法治理、依法办事能力,特别要注意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与依法治理的关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善于使党的正确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统一。
具体到基层来说,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统一于基层治理的全部实践,保证基层治理健康发展。
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具体体现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办事上,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统筹依法治理各项工作。
同时,要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自觉坚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认认真真讲政治、老老实实抓法治,
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要善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基层治理举措,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通过基层治理法治化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水平和能力。
基层党组织与其他基层组织的关系。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其他各类基层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基层党组织既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总揽全局,把关定向,协调各方,又要领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支持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依法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党的领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党政善治、社会共治、厉行法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街道、乡镇党委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基层治理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贯彻执行,保证监督企业依法经营管理。
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保证本单位健康发展方向。
要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各项制度机制,完善基层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领导带头学法用法,积极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
增强党性观念与强化法治意识的关系。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就是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党性观念和法治意识本质上是一致的。
对基层党员干部来说,讲政治讲党性是最根本的要求,讲法治讲规矩是应尽的义务。
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很重要的是表现在法治意识上,法治意识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党性观念。
要强化党性观念,严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强化法治意识,自觉按照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抵制违法行为,自觉维护法治权威。
严守党规与遵守国法的关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党规党纪
严于国家法律。
这其中的含义非常深刻。
一般来说,国家法律法规是对全体公民的普遍要求,党内法规制度是对全体党员的普遍要求。
我们党是“两个先锋队”,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理应要求更高、标准更严。
作为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这是底线要求;作为党员,必须遵守党内法规制度,这是更高要求。
党章明确规定,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党章还规定,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等等。
这些都是对党员的更高要求。
作为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章这个党内根本大法,严格执行党内各项法规制度,严守党的纪律,忠实履行党员义务,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为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作出表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依法治理与以德治理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从目前基层治理情况看,既有法治建设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也有道德缺失的问题。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基层党组织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办事不动摇不含糊,越是问题复杂、矛盾突出,越要严格依法办事;一方面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化人。
要引导广大党员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
要大力开展道德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把一些基层群众的道德规范、约定俗成提炼为规章制度和规范性约束,提高全社会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打牢法治和思想道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