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法治在基层法治中的作用
法治在基层法治中的作用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保障。
在基层法治建设中,法治的作用更加重要。
首先,法治可以为基层社会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司法保障。
只有依法行政、依法执法,才能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基层法治建设也需要发挥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作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法律保障。
其次,法治可以促进基层社会的发展。
法治建设可以为基层社会提供稳定的法律环境,让企业和个人在合法的范围内自由创业、自由发展。
这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能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最后,法治可以提升基层治理的水平。
法治建设可以让基层治理更加规范、科学、民主,从而提升基层治理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也可以让基层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综上所述,法治在基层法治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只有不断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才能营造和谐稳定、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1 -。
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作者:何宁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7年第07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苍溪县紧跟城乡社会结构多元化、群众利益诉求复杂化、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新变化,坚持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切实加快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
优化党组织设置健全组织体系基层党组织是基层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
面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农村人口加剧外流,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部分党组织“软”“弱”“小”,统筹引领不强的现状,围绕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全面开展乡镇党委规范化建设,依托乡镇“一办三中心”运行模式健全乡镇机关党组织;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坚持强带弱、富带穷、居带村推进跨村联建党组织。
换届后,全县村级党组织净减少309个,合建率达68.9%;全覆盖围绕产业链建党组织,在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园区党委,分类建立产业党组织、庭院党小组,构建形成“村党组织+产业党支部+庭院党小组”组织体系。
创新居民小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党建模式,深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成立驻外商会、企业等党组织112个,有效推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加快班子队伍建设凝聚发展合力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基层治理加强班子建设和建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是关键。
结合乡村换届,精准选配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坚持“两好三强”标准和“一村一策”原则,实施“十个一批”拓宽选人渠道,换届后书记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11岁;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和“红色文化补钙工程”,开展跟班学习锻炼,全覆盖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和引领推动脱贫攻坚能力。
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班子改造升级,实施返乡农民工“四项培养计划”、贫困党员“四项帮扶计划”“头雁领航带富计划”和“能人”进班子计划,大力培养党组织书记产业领军人才,鼓励党员致富能手进入党组织班子。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路径研究_钟俊平
摘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下,要正确认识国家治理、依法治国与基层治理之间的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并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审视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解决基层治理问题的相关措施,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法治化;基层政府;党员干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其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能否拥有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先进的治理能力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政权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依法治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基层治理法治化三者密切相关。
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实践,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本文着重探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基层治理法治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探究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路径。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同志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的论述,他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国家治理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其中,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要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而基层治理则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
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实践与思考
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实践与思考当今社会发展中,基层治理已成为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本文旨在探讨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实践与思考。
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实践需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背景下实现。
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完善基层治理法律制度完善基层治理法律制度是实现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关键。
应当建立基层治理的法律框架,完善基层治理法律制度,确立法律权威,规范基层治理行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2、增强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宣传力度在实现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认识,为基层治理法治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可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如新闻媒体、微博微信等,普及基层治理法律制度,推动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
制定好法律制度是保障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前提,然而,法律制度的执行力度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实际效果。
应当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监管、加大处罚等手段,提高基层治理法规的实施力度,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落到实处。
实践告诉我们,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需要不断进行思考,不断探索创新。
以下是我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思考:1、应营造民主、平等、公正、公开的基层治理氛围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在民主、平等、公正、公开的氛围下实现的。
应创造条件,在基层治理中建立起合法、公正、公开、便利的制度和程序,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提升全体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2、应强化基层治理公共服务意识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建设不仅需要健全法律制度,更需要加强公共服务意识。
要突出政府和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树立公民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基层居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3、应提高基层治理的治理效能在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实践中,需要关注治理效能。
通过提高基层治理的治理效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社会治理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综上所述,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建设法治社会和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措施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措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发展需求,如何有效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振兴与社会和谐稳定,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要选好配强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拔政治过硬、能力强、作风正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其次,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
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具体来说,要规范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召开程序和内容,确保村民能够充分参与村务决策。
同时,要加强村务监督,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此外,还要推动村务公开,增强村务透明度,让村民对村务管理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三、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基层治理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基层治理的物质基础。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基层治理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手段,推动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
四、推进法治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
要加强农村基层法治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首先,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其次,要完善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体系,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同时,还要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法律得到正确实施。
通过推进法治建设,可以有效规范基层治理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法治化
I本刊关注I BenKan GuanZhul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法治化周悦丽岳琨金若山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央强调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近年来,各地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在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方面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
如吉林省四平市以“行政执法监督+”破解基层执法难题,江苏省张家港市以社区协商激发基层法治建设原动力,福建省厦门市以“四个公开”推进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化等。
作为首善之区,北京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应当更高、基层治理创新探索更具典型意义。
推进实施“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就是其中重要的实践探索之一。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践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
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应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这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首要问题。
调整优化党建格局,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统筹治理资源。
在区级层面成立区城管委,对城管系统各职能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成立区委城管工委,与城管委合署办公,授权其统领城管系统思想政治建设、重大决策、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
发挥街乡党(工)委的领导职能,以街乡工作推进部门工作。
聚焦党(工)委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要职责,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有效发挥党组织在辖区内的统筹协调作用。
明确街乡属地责任和执法部门责任,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赋予街乡党(工)委处级干部人事建议权、基层组织管理权、重大事项决策权等权力,激发街乡治理积极性、部门执法主动性。
以制度建设解决基层治理中的法治难题。
近年来,城市管理中属地责任不断强化,区(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管理任务大量下移,导致街乡职责越来越重,“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正是抓住了问题重点,立足制度建设,解决街乡主体责任和执法部门依法履职问题。
以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设,厘清基层治理主体的法定职责。
权责不清是基层治理的现实难题,通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设得到很大改善。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观后感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观后感一、主题概述《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是一个涉及政治、法律、社会和治理等多个领域的重要议题。
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以法治为基础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通过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全面评估和探讨这一主题。
二、浅谈基层治理法治建设基层治理法治建设是指建立健全的基层社会组织网络、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基层依法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等内容。
这是一个从实践中探索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基层治理法治建设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基层组织的建设、法治宣传教育的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落实等。
只有不断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够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深入分析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的关键问题1. 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促进社会和谐、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等重要职能。
加强和改善基层组织建设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
2. 法治宣传教育法治宣传教育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它是提高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公民法制意识的重要手段。
只有不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才能够提高全社会的法治素养,从而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建设取得实质进展。
3. 基层依法治理基层依法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它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基本途径。
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建设法治型基层政府,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
四、总结与展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又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
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同时也需要激发社会各界的活力,建立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多方共治、协同治理的格局。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是一个对于建设法治社会至关重要的议题。
基层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基层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基层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基层法律制度:根据基层治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基层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2. 强化基层法律服务: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宣传等公共服务,提高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 推进基层依法行政:要求基层政府和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4. 维护基层社会稳定:通过法治手段解决基层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公正。
5. 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保障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基层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
总之,基层法治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通过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可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基层治理简要做法
基层治理简要做法一、基层治理的概念与意义基层治理是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以社区、村庄、街道、乡镇等基层组织为主体,通过民主参与、自治和法治等方式,协调和管理社会事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治理形式。
基层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集团的一项重要创新,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
在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基层治理的基本原则基层治理的实践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治理的公正和有效性。
这些原则包括:1.全面依法治理:基层治理必须依法进行,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法治化、专业化、公正化。
2.民主参与:基层治理要充分尊重居民的权利,促进广泛的民主参与。
通过居民自治组织,开展居民议事、居民投票等形式,让居民直接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3.科学决策:基层治理要注重科学决策,充分调研研究,倾听各方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提高治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依靠群众:基层治理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育引导、组织动员等方式,激发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基层治理的健康发展。
三、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为了加强基层治理,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下是其中的几项重要举措:1. 推进社区自治社区自治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区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基层治理的民主化和便民化。
社区自治可以通过居民议事、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让居民直接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2. 强化社区党组织建设党组织是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通过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能够更好地引领和推动基层治理的发展。
同时,社区党组织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宣传和教育活动,推动社区发展和居民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3.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是保障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可以为基层居民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和支持,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取得的成效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一方面,法治化建设让基层治理更加规范化和有序化;另一方面,它也为解决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首先,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取得的最大成效,是加强了各级政府的权力制约和监督。
传统上,一些地方政府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大哥大姐”的角色,而群众参与度低,权力监督也存在盲区,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不当行为。
通过不断加强法治化建设,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纠正和改善。
现在,政府的权力行使受到更加严格的规范和约束,群众参与度提高,监督机制也更加健全,这使得基层治理更加公正和合理。
其次,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也为基层纠纷的处理和化解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手段。
在过去,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难以得到及时、公正、有效的解决,一方面矛盾不断激化,另一方面也容易危害治理的公正性。
而在法治化建设的推进下,基层治理机构和社会组织可以更好地利用法律手段解决纷争,增加治理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最后,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也为社会和谐与稳定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基础。
法律的制度性效应一旦得到发挥,它可以为社会和谐和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建设,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遵守法律,理性表达诉求,守法维稳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总之,我国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非常显著,它不仅使基层治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有序化,进一步加强了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也为社会矛盾的化解提供了良好的法律渠道和解决方式,同时也为社会和谐与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从而实现更加科学、民主、法治和效能并重的基层治理体系。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取得的成效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效。
首先,在基层治理的法律体系建设方面,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全国性的基层法律服务网络,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其次,在基层治理中的法律监督方面,各级政府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监督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基层治理中的违法行为。
此外,还建立了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联动机制,确保基层治理的法律效果得以充分体现。
在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建立了基层人民调解制度。
这个制度不仅使得纠纷得到了更为快速、有效的解决,而且还促进了群众的自我管理和自治。
同时,还建立了基层民主制度,使得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理念得以落实。
这些措施都有效地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总之,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基层治理法治化将会在新的层面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 1 -。
对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价值意义
对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价值意义摘要:一、引言二、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意义1.提升治理效能2.保障公民权益3.促进社会和谐4.建设法治国家三、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2.增强基层干部法治意识3.提高基层群众法治素养4.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四、结论正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治理法治化日益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不仅是提高治理效能的关键,更是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引言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分析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价值意义,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相关工作。
二、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意义1.提升治理效能。
法治化基层治理有助于规范基层政府和干部的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从而提升整体治理效能。
2.保障公民权益。
法治化基层治理能够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遏制侵权行为,为公民提供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公共服务。
3.促进社会和谐。
法治化基层治理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基础。
4.建设法治国家。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全体人民的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助力法治国家建设。
三、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基层立法,确保法律法规与基层实际相结合,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2.增强基层干部法治意识。
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法治培训,提高法治素养,使其熟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3.提高基层群众法治素养。
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提高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使全民参与到法治化基层治理中来。
4.创新基层治理方式。
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的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基层治理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四、结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二、优化基层治理方式,三、治理效能最大化
一、二、优化基层治理方式,三、治理效能最大化摘要:一、优化基层治理方式二、治理效能最大化正文:一、优化基层治理方式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基层治理方式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基层治理方式: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基层治理中,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团结带领群众推进基层治理的坚强堡垒。
同时,要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形成党组织领导、政府主导、群众自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格局。
3.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要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加强对基层治理的法治保障,确保基层治理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治意识,促进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4.创新基层治理方式。
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创新基层治理方式,积极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
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基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
二、治理效能最大化治理效能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实现治理效能最大化对于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治理效能:1.提高政策执行力。
政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要提高政策执行力,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提高政策知晓度,推动政策深入人心。
2.优化政府服务。
政府服务是治理效能的重要体现,要持续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
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3.强化监督考核。
监督考核是推动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手段,要强化监督考核,确保政策执行和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要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推动各级干部履职尽责、攻坚克难。
4.增强协同治理。
协同治理是提高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在治理中的作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格局。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问题研究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基层治理是指政府和公民在村、社区等基层组织中进行管理和协作的过程,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结构的变化,基层治理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而法治化是指在治理过程中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监督的过程,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既是中国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关键举措。
深入研究基层治理法治化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基层治理面临着多元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法治观念不够深入人心、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等诸多挑战,如何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基层治理法治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概念、意义、影响因素、路径和措施,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问题,通过对基层治理的概念、法治化的意义、影响法治化的因素、推进路径和措施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探讨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性,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还将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加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实现社会治理的全面法治化。
1.3 研究意义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其意义在于维护国家法律权威,推进社会进步,促进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通过法治化可以使基层治理更加规范、透明和公正。
基层治理法治化也可以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促进社会稳定。
深入研究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问题,对于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本文所述的研究内容展开探讨,可以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动法治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作者:刘佳义《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8日 01 版)基层治理法治化,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法律来管理基层事务,即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依照法律管理,公民的所有行为依照法律进行,使基层的一切需要和可以由法律来调控的活动和工作,都纳入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
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实践,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
从现在到2020年这一阶段,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从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高度出发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治理法治化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村委会组织法、城市居委会组织法修订实施,地方性法规不断修订完善,社区居委会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村委会换届选举、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等文件先后下发,为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不断加强,载体不断健全,群众自治组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新型城乡自治组织不断涌现。
各地基层审判、检察、公安和司法行政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建设不断健全,司法服务更加贴近群众、便利群众。
随着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颁布,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相关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可以说,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基层治理已经步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
(二)我国基层治理法治化存在的问题基层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客观来看,与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在立法方面,立法冲突现象突出,下位法与上位法相抵触,或者不同部门规范性文件相互矛盾冲突,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立法漏洞,已经存在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法规来调整。
关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报告
关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报告近年来,针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各方面力量都在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其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了一种趋势,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作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
一、认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法治思维是指在对待问题时,以法律规定为基础,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利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法治方式则是指以法律为规范,以法律为手段,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方法。
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重要性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既能够保证治理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又能够为基层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保证公正性和权威性法律是社会公正的保证和基础,运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避免干预倾向和权力滥用,从而保证基层社会治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提升治理效力法律制度是对行政管理的约束和规范,通过法律手段,可以规范社会行为、加强社会秩序,提高治理效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序、和谐发展。
3.促进社会稳定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够使基层社会治理更加规范,避免社会矛盾和纷争出现,优化社会力量,促进社会稳定。
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1.强化法律意识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要注重强化群众的法律意识,通过开展法律宣传、培训等活动,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
2.建立法制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建立法制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之一。
通过完善纠纷调解、社区矫正等机制,规范社会行为,使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科学化。
3.加强执法监督要加强对执法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公正、公开。
4.提高法律运用能力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相关职能人员应该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运用能力,把握法律原则,科学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四、结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是加强社会治理的必经之路。
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研讨材料
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研讨材料1. 引言1.1 概述法治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基层治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长治久安。
加强法治建设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既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改革、稳定社会、保障人民幸福感的根本保障。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探讨法治建设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其次,对当前基层治理现状进行分析,明确问题和挑战存在的原因。
然后,阐述加强法治建设对基层治理发展的意义,包括提升基层法制意识和素质,健全法律法规在基层落地实施机制以及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等方面。
最后,从加强组织领导与规范管理、优化基层法治环境与法律服务以及提高基层干部能力与素质等角度提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策略与措施。
最后,通过总结主要观点强调加强法治建设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法治建设与基层治理现代化之间关系,旨在为推动我国法治进程提供深入思考和有效指导,为加强基层治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举措。
以此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平正义等目标的实现,共同构建一个法治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时代。
2. 法治建设的重要性2.1 法治与社会稳定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公共安全至关重要。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行为的工具,通过明确权利和义务、设立适当的惩罚和制裁措施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当人们在一个以法律为准则的环境中履行自己的责任并受到公平和正义对待时,他们有更大的动力遵守法律,这就为社会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 法治与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有助于提供一个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的环境。
法律保护产权、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契约精神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只有在法治框架下,企业才能建立信心,投资者才能感到安全,并获得透明公正的市场机制。
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提高的措施
基层治理是指在城乡社区、村镇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中,通过管理、服务、自治等方式,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
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构建法治社会、推动社会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呢?1. 完善基层法治建设体系在加强基层治理法治化方面,首先需要完善基层法治建设体系。
这包括建立健全基层法治工作机构、健全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等各方参与的基层法治协调机制等。
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组织体系,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基层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2. 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也是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基层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居民依法维权的意识,增强居民对法治建设的支持和参与度。
3. 完善基层法治执法机制另外,完善基层法治执法机制也是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措施。
需要建立健全基层执法机构,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执法过程公正、透明,维护基层社会的稳定。
4. 推进基层法治制度创新推进基层法治制度创新也是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关键。
需要不断探索适应基层特点的法治体系和法治方式,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5. 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法治观念和执法水平,能更好地引导基层法治化工作的开展。
也可以通过开展基层干部的法律考核和评价,督促他们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确保基层治理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不断完善基层法治建设体系,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基层法治执法机制,推进基层法治制度创新,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基层治理的法治化进程,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层治理是指在城乡社区、村镇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中,通过管理、服务、自治等方式,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
法治建设 基层治理 法治意识
法治建设基层治理法治意识以法治建设、基层治理和法治意识为主题,我们将探讨法治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法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法治意识。
法治是指以法律为基础,通过法律的规范和约束,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一种治理方式。
法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的权威和效力得到充分体现,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法治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保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和谐。
基层治理是指在社会治理体系中,以基层组织和基层单位为主体,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力量,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
基层治理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基层治理需要注重社会组织的参与和民主决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基层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法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同和尊重,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和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是加强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
要提高法治意识,需要从教育和宣传入手,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强化法律意识形态建设,加强对法律的学习和研究,提高人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在法治建设中,基层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要加强基层治理,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区治理和社会组织发展,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基层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法治意识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提高人们对法律的认同和尊重,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
通过加强法律教育和普及,提高人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法治建设和基层治理工作。
政府应加大对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社会组织应承担起社会服务和监督的责任,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为法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作者:蔡薇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2期
[摘要]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中,党组织在其中所起到的领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有助于推动依法治国和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
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对于党的领导作用发挥意义较为深远,同时也是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的首要前提,与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从基层治理法制化角度上来看,推动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需要坚定不移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努力打造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基于此,本文就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对于基层治理法制化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从多种角度剖析和阐述,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法治型党组织;基层治理;法制化;依法治国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新时期促进基层治理法制化的任务目标,强调基层干部应该养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服务意识,能够依法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坚实保障。
为了可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坚实建设法治型党组织、依法治国,对于基层治理法制化持续深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不仅是领导者,还有组织者,应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
只有推动基层治理法制化,才能切实提升党组织的执法能力,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为人们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
由此看来,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治理法制化建设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其中的领导作用,为后续工作践行提供参考。
1 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中,新时期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建设对于基层治理法制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有助于为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新的补充,与基层治理法制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密不可分,有助于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坚实保障。
同时,基层治理法制化则是法治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核心观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的首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依法治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真正服务于人民。
在依法治国全过程中,坚定不移地遵循党的领导地位,有助于党的作用发挥,推动法制化社会建设,依法治国建设成效,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前提就是建设法治型党组织。
就法治型党组织来看,主要是指党组织坚持依法执政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能够自觉地在法律监督下,尊重法律的权威性,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履行自身职责,具备强烈的依法行政理念,按照严格的依法执政制度开展工作,确保依法执政行为规范化。
同时,还要注重法治思维方式和法治观念的加强,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提升党组织的依法行政能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真正建设法制型政府,建立更具先进性的党组织。
建设法治型党组织,是新时期推动基层治理法制化的首要前提,要求在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基础上,依法开展各项基层事物,推动依法执政工作有序开展,促使基层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工作全面展开,朝着规范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提升基层治理法制化水平。
依法治国是基层治理法制化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推动法治国评价建设的重要基地。
只有推动基层治理法制化,才能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和保障。
加强法制性党组织建设,应该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依法治国中的领导地位,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对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只有基层党组织成长为法治型党组织,才能将依法治国方针切实落实到基层,提升执政能力,为法制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和保障。
通过法治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强调党组织在基层治理法制化建设中不可撼动的地位,有助于更加充分地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推动社会事业建设。
纵观当前我国法治型党组织建设现状来看,总体成效较为可观,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进程随之加快,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新时期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执行政府需求,存在明显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中,缺少的不是制度或法律,而是如何能够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来打理社会事务,协调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依法执政能力不足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部分基层领导干部仍然凭借自身工作经验和想法进行决策,通过人治来代替法治,这种做法局限性较大,严重影响到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和发展,不利于基层党组织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
面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基层党组织应该注重自身执政形象的树立,树立榜样模范作用,依法开展各项工作,提升法律宣传力度,提升人民的法律意识,有效解决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中的矛盾。
2 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基层治理法制化的有效途径
2.1 坚持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法治思维
强化基层党组织法治思维,是新时期法治型党组织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法制型党组织工作开展的基础思维。
法治思维的形成,是一种对法制化本质特征的深入理解和把握,通过法制知识和方法来认识事物,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法治思维下,有助于推动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促使法制型党组织能够树立守法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法律来约束自身的行为,推动依法治国工作开展。
除此之外,法治思维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责任思维,要求党组织能够具备较强的政治自觉,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法律素
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
提升党组织的依法行政能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真正建设法制型政府,建立更加先进的党组织。
2.2 提升基层党组织依法执政能力,引领基层治理法制化
基层党组织在依法治国中主要起到模范先锋作用,有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依法执政能力,为法治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和保障。
纵观当前我国基层党组织执政现状来看,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难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服务。
依法执政,应该具备法治思维,对于违背法律事实的坚决不予以办理,可以正确地行使自身权利,积极主动地为人民群众办事。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依法执政能力,谨慎用权,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权力,履行自身职责,塑造良好的党组织形象。
基层党组织是我党为人民服务的窗口,基层党组织服务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党组织的整体形象,所以为了推动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加强基层治理法制化,依法开展工作是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真正的为人民切身利益伸张正义,营造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促使人民群众可以享受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所带来的福利和成果。
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和坚持党组织的领导地位,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2.3 建立完善的法治工作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
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中,党组织在其中所起到的领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有助于推动依法治国和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
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对于党的领导作用发挥意义较为深远,同时也是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的首要前提,与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从基层治理法制化角度上来看,推动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需要坚定不移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努力打造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为了充分发挥法制型党组织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首要一点是建立完善的法治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制,实现法治资源的合理配置,自上而下,拓展工作机制到基层,只有这样,才能为反馈民意和服务人民提供可靠途径。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就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对于基层治理法制化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从多种角度剖析和阐述,尝试着提出改善对策予以实践。
可以发现,法制型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法治化之间联系较为密切,新时期推动基层治理法制化,有助于提升党组织的执法能力,为实现依法治国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带给人们群众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世南.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关键:加强党组织法治建设[J].唯实,2014(12).
[2] 方世南.以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J].学习论坛,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