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政治《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案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宏观调控的含义、必要性、目标;掌握宏观调控的手段。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经济现象,逐步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性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难点】宏观调控的手段。
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图片,引出宏观调控,从而导入本节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2.原因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漫画“假”“欺”何时休,思考一个问题: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学生讨论,交流。
师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2)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目标过渡语: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呢?接下来我们看宏观调控的目标。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请同学们分析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思考一下这些分别体现了宏观调控的什么目标?4.手段过渡语:国家如何进行宏观调控呢?接下来我们学习宏观调控的手段。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三个案例,分别指出在案例1、案例2、案例3中国家运用的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案例1: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高一政治《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 新人教版

《国家的宏观调控》一.说教材:教材地位本框题在本节中的地位:《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高一经济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第二框。
这一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节中是承上启下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是对市场这一手段的重要补充,这框内容是前一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延伸、补充。
说它“启后”这框内容的学习为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优越性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这一框是整个第二节的重要内容。
本框题在本节整个经济常识中的地位:《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前一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成经济常识体系的核心知识,是整个教材的重点。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确定其为教学重点的依据是1、必要性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是教材与生活的链结点,具有现实意义,这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2、通过必要性的学习可以从中理解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它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理解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教学难点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因为这一块内容根据十六大报告做了调整,值得注意,但这块内容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些抽象。
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的区分。
其依据是因为高一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经验知识较难区分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很可能把国家的宏观调控都理解为国家的行政命令。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能区分三种手段。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用本课理论分析说明生活中相关的经济现象。
培养辨证地看问题的思维品质。
方法与过程目标:内在结构:本框内容,条线清晰,结构完整。
教材按“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样的逻辑顺序展开,即讲了三个问题: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的概念及主要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情感价值观目标:(1)通过具体的事例渗透市场道德观,如正当竞争、讲职业道德等;(2)通过“手段”的学习渗透依法治国的法治意识(3)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第一章:宏观调控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宏观调控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3. 让学生理解宏观调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宏观调控的概念和意义。
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3. 宏观调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宏观调控的概念和意义。
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3. 宏观调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宏观调控的概念、意义、目标和手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宏观调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实际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宏观调控的作用和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宏观调控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宏观调控的概念、意义、目标和手段。
3. 分析宏观调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实际案例。
4. 引导学生讨论宏观调控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2. 让学生理解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2. 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2. 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2. 讲解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3. 分析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4. 引导学生讨论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第三章: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2. 让学生理解各种手段的作用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2. 各种手段的作用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2. 各种手段的作用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素养要求]1、学问与技能: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任务和手段。
理解: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增加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对国家的大事的关怀程度及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等问题。
熟悉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
[教学重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及调控手段中的行政手段与方案经济的区分。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采纳讲授、举例、启发、争论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XX年是个让全球华人傲慢的的中国年,这一年中国人迎来送往,经受了不少国际盛事,将很多夙愿变为了现实:(媒体播放视频或图片)XX年7月13日,中国北京申奥胜利,又胜利举办了“最精彩”的世界高校生运动会;XX 年10月7日,中国足球队世界杯出线;XX年10月,apec聚焦中国上海;而XX年入世谈判的终结是中国老百姓在这个深秋里收获的最厚重的礼物,它带来的不仅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喜悦,更唤起我们对将来生活的理性思索。
谈起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困难历程,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感慨万千,他说,假如把一次次的艰苦谈判和经受的挫折都讲出来,那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但假如简洁的讲,XX年的谈判无非谈了8个字,一个是“市场经济”,一个是“开放市场”。
一个“市场经济”就谈了这么多年,也恰恰说明白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熟悉经受了一个长期不断深化的过程,那么我们怎样精确把握“市场经济”的内涵呢?我们需要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还需要一只“看得见的手”-------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板书)讲授新课: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板书)市场是通过价值规律这支无形的指挥棒来调整资源的配置,我们搞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才能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所以我们把价值规律称做“看不见的手”,而市场主要通过价值规律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所以我们也把“市场调整”称做“看不见的手”。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宏观调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宏观调控的定义宏观调控的意义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国际收支平衡3.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价格政策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我国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宏观调控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a. 讲解宏观调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b. 讲解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c. 对每个目标和支持手段进行详细阐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宏观调控的实际案例,分析国家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这些政策手段的效果。
4. 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关键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宏观调控基本概念、目标和手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宏观调控案例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的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宏观调控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2. 案例资料:我国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实际案例。
3. 投影仪、PPT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资料和课堂讲解。
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和学习宏观调控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宏观调控案例,如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等,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宏观调控的实际应用。
2.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社会学家等角色,就某一宏观调控政策进行讨论和辩论,从而加深学生对宏观调控的理解。
3. 模拟调控游戏:设计一个简单的宏观调控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宏观调控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相结合,学生在把握宏观调控手段基础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山东卷心菜变伤心菜”问题“和沃尔玛事件”,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真实进展情况,让学生进行结论对比,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综合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宏观政策,增强社会参与意识,进一步巩固知识、把握知识,并且强调市场调节资源的基础性地位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要统一,加强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及整体性。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视频选录
教学重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以及三种宏观调控手段的区别
解
读
方
法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情境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
选录《山东卷心菜变“伤心菜”》和搜集“重庆沃尔玛事件”相关材料
2、采用房价调控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三种手段分析材料。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练习,区分三种宏观调控手段。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帮助学生区分三种宏观调控手段。
通过练习巩固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板书设计
自发性
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盲目性
市场调节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高一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上册教案
第二课第二节第二框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说课
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当然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所以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内容。
但是,这部分内容理论难度较大,离学生距离较远,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所以学习起来较难。
而且,对教师而言,还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这是因为教材在讲述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时,侧重从市场有所不能,以及市场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两个大的方面加以分析的。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肯定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又要十分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千万注意把握好度,切不可将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渲染到几乎要否定市场经济的地步。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
(1)、把知识放到系统中去理解,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比如: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
(2)、设置情景材料,让学生参加到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教学活动中来,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认识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以及弱点和缺陷,教会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4)、转换学生角色,留给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比如:假如你是一名投资者,你会一哄而下吗?〉总之,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正确看待市场经济。
国家宏观调控(高考要求简析)。
国家宏观调控教案

课题:国家宏观调控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准确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任务和手段。
理解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创新性的思考,能提出不同的见解,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讨论、举例等多种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开拓学生思维,激发情感体验,加深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必要性的认识。
使学生认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研究,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启发式教育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加强对国家的大事的关心程度及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等问题。
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三、教学策略与方法:问题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基本过程引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那么,是不是说经济发展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由市场来调节呢?我们先回忆几件事:1、14年7月18,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海南广东,损失惨重,仅海南大学就损失几万乃至十几万元,仅仅广东就紧急拨款8000万元应对灾情。
国家为什么这样做?2、国家花了很大精力打击贩毒制毒的犯罪行为,销毁毒品、判决毒犯死刑,可是依然有人铤而走险。
这又是什么原因?3、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保护环境,治理污染,防范自然灾害,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来投资办这些事业?反而有许多企业污染环境?这些共同说明了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国家宏观调控生活中宏观调控的例子:国内楼市限价限购,汽车限号限行,电视限播限娱、广电限剧令、限广令、限娱令、限丑令、限穿令,砍掉《爸爸去哪儿》上海楼市调控初见成效 "假离婚"亦到高潮等等一、宏观调控的含义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高一政治:“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he lesson plan of "national macro-control"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素质要求]1、知识与技能: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任务和手段。
理解: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对国家的大事的关心程度及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等问题。
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
[教学重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及调控手段中的行政手段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采用讲授、举例、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XX年是个让全球华人骄傲的的中国年,这一年中国人迎来送往,经历了不少国际盛事,将许多夙愿变为了现实:(媒体播放视频或图片)XX年7月13日,中国北京申奥成功,又成功举办了“最出色”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XX年10月7日,中国足球队世界杯出线;XX年10月,apec聚焦中国上海;而XX年入世谈判的终结是中国老百姓在这个深秋里收获的最厚重的礼物,它带来的不仅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喜悦,更唤起我们对未来生活的理性思考。
谈起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艰难历程,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感慨万千,他说,如果把一次次的艰苦谈判和经受的挫折都讲出来,那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但如果简单的讲,XX年的谈判无非谈了8个字,一个是“市场经济”,一个是“开放市场”。
一个“市场经济”就谈了这么多年,也恰恰说明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不断深化的过程,那么我们怎样准确把握“市场经济”的内涵呢?我们需要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还需要一只“看得见的手”-------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板书)讲授新课: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板书)市场是通过价值规律这支无形的指挥棒来调节资源的配置,我们搞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才能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及后果
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自由发挥,通过自己的创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及成功的快乐。
课件展示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概念
(4分钟)
提出问题:到底什么是宏观调控呢?
学生通过上面的学习自己试图归纳出国家宏观调控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学得出相关的理论知识。
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师以养鸡户(漫画)为例导出市场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10分钟)
教师以养鸡户(漫画)为例导出市场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教师以养鸡户(漫画)为例导出第一个缺陷:
请同学们阅读第53页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自发性?出现自发性的原因是什么?后果是什么?
教师以养鸡户为例导出第二个缺陷: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国家的宏观调控》
执教者
XXX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单元第九课。
教材分析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高一政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个框题内容,第九课讲的是《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常识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基础,而国家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宏观调控的认识,也是真正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框题是第九课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布置作业
1分钟
优化设计第二三题
板书设计
4.2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必要性
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2、市场的弱点和缺陷
二、含义和目标
1、含义
2、目标
三、手段
1、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
《国家的宏观调控》说课教案 高一政治说课

《国家的宏观调控》说课教案高一政治说课
《国家的宏观调控》说课
1.本框地位《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高一经济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第二框。
这一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节中是承上启下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是对市场这一手段的重要补充,这框内容是前一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延伸、补充。
通过这一框的学习学生将会体会到国家的宏观调控对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体会到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否有力有效是其经济体制是否优越的一个方面,这框内容的学习为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优越性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结合,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是理解下面几课的基础,讲好本框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如何发展市场经济。
2.教材思路:按照三个W
why――为什幺要实行国家的宏观调控?
what――什幺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哪些?
Which――依靠哪些手段实。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

教学课题:国家的宏观调控课序: 第二课第二节第三课时一、教学目的:知识方面: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任务和手段。
理解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能力方面: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加强对国家的大事的关心程度及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等问题。
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
二、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三、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及调控手段中的行政手段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采用讲授、举例、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是什么?2、市场调节是不是万能的呢?(二)讲授新课:(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1)市场不能调节:情景假设一:离消防部门远近不同的两地同时发生了火灾,双方都有打了119报警,假设只能出动一辆消防车,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消防部门与受灾方讨价还价,会出现什么后果呢?(让学生推测后果:如让市场调节,受价值规律支配,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哪一方出的价钱高,就救哪方。
)(2)不能让市场调节:情景假设二:毒品海洛因的高额利润,如果让市场来调节,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学生推测:受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刺激大量的人制毒,贩毒,结果给公民,国家带来重大的损失。
)结论: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有一些公共消费的供给市场是不能调节的,如消防、治安、环保等;再有一些特殊的产品,如毒品、不健康书刊、枪支弹药是不能让市场来调节的,会危及社会风气与治安。
在这些领域市场不能发挥作用,也叫做市场失灵。
那我们就要寻找市场以外的力量。
2、市场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市场虽不能调节以上领域,但这毕竟是少数,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即使在市场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如果只有市场孤军作战,那又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例子:红富士苹果让人欢喜让人忧八十年代红富士苹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设计一、课题国家的宏观调控二、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从对市场经济的固有弱点和缺陷的分析、理解,认识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且能够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
2.能力目标:通过对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通过具体实例看宏观调控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觉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法制意识,且教育学生不能把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到一切领域,不能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同于金钱关系,要正确理解和看待市场经济。
四、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五、教学难点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六、教学课型新授课七、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讲解法八、教学手段小黑板九、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它的固有弱点和缺陷。
市场经济究竟有哪些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呢?我们又应该怎样来克服市场经济的这些弱点和缺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讲授新课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2---53的倒数第二段,边读边划出关键语句,并思考和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⑴市场调节有哪些不能?⑵市场调节有哪些固有的弱点和缺陷?经过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⑴市场调节的不能,又称为市场失灵,是指在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有些经济行为市场不能调节,比如,公路、路灯的供给,助人为乐、亲朋好友等,市场是不能调节的。
而有些经济行为则不能让市场调节,比如,国防、消防、治安等公共消费的供给;再如,麻醉品、枪支弹药、不健康的书刊等,是不能让市场调节的。
我们以消防为例,假设一情景。
宏观调控 教案

第七课第三匡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宏观调控的涵义、目标和手段。
理解: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运用: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2、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讨论、情境创设、点评归纳,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国
家宏观调控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增强学
生关注国家对市场实行宏观调控的意识和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宏观调控的涵义、目标和手段。
三、课前准备:学情、教材分析;修改教案;制作课件等。
四、教学策略:先学后教
五、设计说明:试图改变教与学的行为,努力营造有活力、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的课堂
六、教学流程:
七、课后反思。
国家宏观调控教案

《国家的宏观调控》课程讲课教案学科思想政治授课年级高一授课人09政本二班常明洋章节名称 2.2国家的宏观调控计划时间15分钟学习内容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是经济发展中不可取少的,由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同时也由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福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学习者分析高一学生往往感到高中的政治课很抽象枯燥,他们还没有完全从初中到高中、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而事实上高一的经济常识是一门思想政治课,而不是一门经济学专业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启发学生从最常见的经济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学会用经济学原理加以分析,从具体到抽象。
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社会,联系人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宏观调控的含义、任务和手段;从对市场经济存在的固有缺陷的分析,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能力方面:通过对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具体实例看宏观调控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法制意识;并且教育学生不能把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到一切领域中,不能把人与人的关系等同于金钱关系,还要正确理解和看待市场经济。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前,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这个问题是本课重点。
对这个问题,教材是从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市场经济的演变过程,使学生明确,无论从世界范围看,还是从我国来看,宏观调控对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家的宏观调控__教案

2、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板书】 探究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师:展示图片,学生交流回答 理解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1、法律手段【板书】 2、经济手段【板书】
同学思考发言 交流回答 由现象分析 到原因分析, 层 层递进, 逐渐深 入。 。
3、行政手段【板书】
2
随堂练习
同学选择,分析 及时练习, 共 同理解。
课后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知识框架
有些领域市场不能调节 市场不是万能的 有些领域不能依靠市场调节 自发性 市场的弱点和缺陷 盲目性 滞后性
宏 观 调 控 的 手 段
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 行政手段
学生回忆本课学习知 识,建构知识框架
课后总结要注 意学生对知识 的建构。
3
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
漫画导入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探究一:市场在配置资源上存在的缺陷?
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画、思考回答问题
吸引学生注 意力
1
教学过程
一、市场调节经济不是万能的 1、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板书】 探究二: (1)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板书】 师:通过图片展示、学生发言、老师点拨。 理解掌握市场调节的: A 盲目性【板书】 B 自发性【板书】 C 滞后性【板书】 (2)有些资源市场不能调节【板书】 师:展示图片,学生交流回答。 由同学分析 得出结论, 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 的能力。 同学交流回答问题
《国家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经济政治与社会》高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理解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缺陷以及由此得出的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能力:培养学生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理性认识市场和市场经济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认识。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教案教案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教案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教案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教案教案
在开始上课前,我想先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学了这幺长时间的经济常识,大家是否具备了敏锐的经济嗅觉呢?能不能告诉我,最近我国在经济方面,有没有哪些事引起了你的关注?
我比较关注这件事(幻灯:9.29 日,央行宣布加息)。
这是我国自1996 年以来,9 年时间内第一次宣布加息,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连续降了8 次利息。
那幺,你们说说看,银行加息会不会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呢?
归纳:加息可以使居民存款收益加大、房贷支出增加、对股市、保险业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我还想再问一下同学们,央行为什幺要在此时宣布要加息吗?(近段时间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迹象。
)事实上,加息仅仅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表现。
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就是关于――
国家的宏观调控(板书)
我把今天的内容归纳成三个W:。
高中政治《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宏观调控、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概念,理解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归纳、分析、综合的方法,去体会怎样认识经济观念和经济理论。
思想觉悟: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思想武器,学会科学地观察、分析问题,结合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增强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讲解法例举法练习法复习提问:1. 什么是市场经济?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2.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市场的调节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有其弱点和缺陷。
例如,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自由竞争阶段。
当时资源配置完全是在市场上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实现的,这种完全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方法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进入20世纪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它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趋尖锐化,从而爆发了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在原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运用了计划手段,即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这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可见,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讲授新课:国家的宏观调控(板书)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板书)(注;此问题从两方面来阐述:一是从面上讲,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市场不能调节,有些领域不让市场调节;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政治《国家的宏观调控》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宏观调控、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概念,理解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归纳、分析、综合的方法,去体会怎样认识经济观念和经济理论。
思想觉悟: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思想武器,学会科学地观察、分析问题,结合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增强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讲解法例举法练习法复习提问:1. 什么是市场经济?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2.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市场的调节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有其弱点和缺陷。
例如,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自由竞争阶段。
当时资源配置完全是在市场上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实现的,这种完全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方法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进入20世纪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它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趋尖锐化,从而爆发了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在原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运用了计划手段,即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这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可见,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讲授新课:国家的宏观调控(板书)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板书)(注;此问题从两方面来阐述:一是从面上讲,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市场不能调节,有些领域不让市场调节;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板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提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些部门和领域市场不能调节,有些则不让市场调节。
不能调节:对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消费设施的供给不能用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去调节,因为这些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国家和政府根据国防现代化和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全的需要出发投资兴办的领域。
不让调节;有些产品如麻醉品、枪支弹药、不健康的书刊、音像制品等,经营者可以大发其财,但公民的健康、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则会受到危害,所以不能依靠市场调节,而只能由国家和政府采取打击和严惩的措施,取缔从事生产经营麻醉品、枪支弹药、黄色音像制品的不法商人。
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把市场交易的原则运用到一切领域、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中去。
(引导过渡)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2)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板书)(注: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表现,让学生自己看书即可看懂,难在如何把单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与价值规律的作用挂钩。
故可在学生自己看书、了解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表现后,教师作进一步引申分析。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3页第1、2、3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单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表现是什么?单纯市场调节表现出来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讨论后教师归纳)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板书)市场的调节作用实质上就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自身的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比如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不讲职业道德等。
而且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不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两极分化,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将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板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单个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全面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进行经营决策时,也就是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厚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这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
这种盲目性往往会使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必然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举出很多,如: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竞相上马生产彩电、冰箱的所谓“彩电热”、“冰箱热”;90年代中期又出现“空调热”、“VCD热”。
因厂家瞄准的是市场价格,什么好卖、价格高就生产什么,于是各地“蜂拥而上”,其结果是重复上马、重复引进,而又形不成生产规模。
如1996年全国200多家电视机厂中,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台的只有几家,因而资金闲置、产品积压、资源浪费。
又如1996年,全国3000多家化妆品生产厂家中,有70%的产品滞销,全国积压手表1000多万只、自行车xx多万辆,一些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生产厂家开工率只有30%至50%,全国有28个地区生产汽车,全国汽车库存已达11.6万辆。
③.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板书)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后才做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应的决定的。
这样,从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做出决定——到实现供求平衡,必然需要一个长短不同的过程,有一定的时间差。
也就是说,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它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趋势。
当人们竞争相为追求市场上的高价而生产某一产品时,该商品的社会需求可能已经达到饱和点,而商品生产者却还在那里继续大量生产,只是到了滞销引起价格下跌后,才恍然大悟。
然而,此时即使转产,也已造成产品积压,不得不贱价拍卖,有的鲜活产品还会因变质而蒙受巨大损失(如近年有些城市的鸡蛋、水果因积压变质而降价者屡见不鲜)。
所以,市场调节的滞后性也会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特别是在农业、林业及大型项目的建设上,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因为这些部门或项目的生产周期长,一旦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会更大。
单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三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其根本原因在于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这种自发性源于生产者和经营者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出发,根据市场上价格的涨落决定是扩大还是缩减某一商品的生产。
这种什么赚钱就一窝蜂生产什么的行为,必然带有盲目性,也只有当市场需求已经饱和、出现滞销、价格下跌时,才恍然大悟:自己生产的商品已供过于求。
而此时,“觉悟”为时已晚,不可避免地被迫降价,产品积压,以至开工不足、资产闲置,从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教材第53页的漫画“一哄而下”正说明了这一道理。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4页的想一想:“红果降价是偶然的吗?为什么?”(目的是巩固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这部分知识。
)(学生讨论,略)(教师归纳)课文中所举红果生产的例子,实际上是市场调节三个弱点的集中反映,因为果农自发地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价高利大的红果种植业(自发性)——单个果农所处的地位使他们必然是盲目决策(盲目性)——从决策到水果上市有几年的滞后期(滞后性)——给果农个人造成经济损失,对社会造成资源浪费。
由此可见,红果的降价不是偶然的,它是市场调节的固有缺陷导致供过于求的必然结果,不是由于上市均匀出现的偶然降价。
这个事例再次告诉人们,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为使经济运行正常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由于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划书第54页第1自然段)只有在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
2. 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板书)(注: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生疏,以教师讲授为主。
)展示材料:为缓解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xx年国家对一些重要产品产量和加工量实行控制。
到12月底,纺织业已累计压缩落后棉纺锭900万锭。
xx年前10个月煤炭行业原煤产量同比下降9%。
卷烟、水泥、玻璃总量控制也达到预期目标。
全国关停了一大批技术落后的小煤矿、小水泥厂、小玻璃厂。
这些行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比如,纺织业xx年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提前一年实现三年扭亏的目标。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是我国行使宏观调控职能的一个表现,请同学结合这则材料回答,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是什么?主要目标是什么?(学生讨论,略)(教师归纳)国家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1)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板书)“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指导划书第54页下段粗体字)(2)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板书)在材料中,为了解决供过于求的矛盾,国家采取控制总量的办法,而且这些被压缩的产量一般是技术落后的小厂生产的,这样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
可见,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①经济增长不仅体现为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为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
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②增加就业不仅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而且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稳定物价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不大起大落。
保持物价稳定,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④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收入和支出的大体平衡。
在当前国际分工深入发展、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具有积极作用。
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统筹安排,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