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辽阳美的诗词 描写辽阳的古诗
十年征戍忆辽阳
♦文史杂咏♦SANWENBAIJI\十年征戍忆辽阳在中国古典诗词里,尤其是唐诗当中,有几处神一样的地名,在诗人的作品中反复出现,被人反复吟咏。
比如辽阳,比如轮台,还比如萧关、凉州、玉门关。
这些地方大多是边地。
边地是什么?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是“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是“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也是“刁斗鸣不息,羽书日夜传”。
它们诉说着豪迈,也诉说着柔软;诉说着遥远,也诉说着思念。
它们是浩瀚之风、气吞山河,也是春风难度、寤寐思服,但无论苍凉高远还是敏思哀婉,总会让人触摸到滚烫、鲜活的灵魂。
这灵魂里有家有国有荡气回肠,有念有怨有儿女情长。
所以,在唐代,边塞诗和闺怨诗是诗歌朋友圈里的一道别样风景。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边防征地一辈子也许都不会到过一次,但对于戍边将士来说,这几乎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收集感情的文化高地,把征人、深闺、文人、将士的情感一股脑儿地收集到自己怀内,然后被释放在那些千古流传的文学作品当中。
而辽阳,是以怎样的面目呈现于今人面前呢?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唐沈侄期(约656-约715)的这首《独不见》,被认为“曲折圆转,如弹丸脱手,远包齐梁,高振唐音”。
初读这首诗,就使得“辽阳”这个地方一下子从文中跃进了自己的脑海里,就和读完“春风不度玉门关”“但使龙城飞将在”“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玉门关”“龙城”“阳关''一样。
有时候,一个地名就仅仅是因为一首诗,而名扬天下。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能够让人如此愁肠百结,秋水望断"其实,诗词中和历史上的辽阳,并不是如今的辽阳市,而是一个更加广泛的地区,有人说是辽河以北地区,而按胡可先注《唐诗三百首》,解释为辽河以东地区。
从地图上看,辽河2019/04SANWENBAIJIA09♦总第382期・主体在辽宁省,溯流向上的话,分为两支,一支进入吉林,为东辽河,一支进入内蒙,为西辽河,这两条分支都是东西走向。
收集赞美辽宁(千山)的诗词
收集赞美辽宁(千山)的诗词1、丁令威[东晋]陶渊明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2、辽城望月[唐]李世民玄莬月初明,澄辉照辽碣。
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
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影缺。
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
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
3、沁园春.有感[宋]陆游孤鹤归来,再过辽天,换尽旧人。
念垒垒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
栽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何曾轻负春。
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散落如云,又岂料,而今余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吾何恨,有鱼翁共醉,溪友为邻。
4、入千山[金]王寂我来连日苦风霾,不见千峰剑戟排。
要识玉山真面目。
雪晴明月射苍崖。
5、祖越寺[明]张鏊使节约山灵,征鏖斩尔亭。
龙宫翠山谳,鸟道上青冥。
夜宿莲花嶂,朝看贝叶经。
酒醒啼鸟缓,花雨满禅庭。
孤亭不忍别,更上翠微间。
南海八千路,辽东第一山。
杯前云出岫,檐下鸟知还。
天远何须问,征人正度关。
6、罗汉洞[明]薛廷宠罗汉洞天一径遁,烟丛林杪放行踪。
海螺捧出云千叠,锡杖飞来阁几重。
石涧长鸣昙雨落,香风不动法门空。
蓬莱未必能胜此,缥缈笙歌绕梵宫。
7、千山温泉[明]徐景嵩万世温泉水,百年几度酉。
炎流从地发,暖气蹴天浮。
风过亭台爽,山环景致幽。
自怜多病客,不是濯缨俦。
8、游千山祖越寺登莲花峰[清]爱新觉罗.高塞七岭行初尽,千岩宿雾开。
路回青嶂底,寺隐白云隈。
洞口闻清籁,碑文暗绿苔。
莲花天际出,顿觉绝尘埃。
9、游香岩寺[清]函可千峰顶上香岩寺,积雪何年道古堙。
航海尚传元学士,登台空拜石仙人。
宝幢雨洗灯还亮,禅榻云封草渐新。
佇望双飞天外锡,寒山早布几分春。
10、悼剩公[清]陈之遴朔雪萧萧衹树林,紫衣长掩石龛深。
公真圣果身如寄,我自凡情涕不禁。
电火难留方外友,风霜偏集客中心。
千尚有莲花座,夜夜松涛想法音。
11、游千山登璎珞观[清]郝浴照海一千峰,参差如泼翠。
辽宁三架子山风景写生诗七律
辽宁三架子山风景写生诗七律辽宁三架子山风景写生诗七律
一、登三架,远眺秦皇岛
万山千水漫天霞,三架高耸入云涯。
登顶临岸视乾坤,闪烁渤海似银沙。
桧柏苍翠掩岩色,濠梁远影接城垣。
江山胜景险峰秀,纵论天下此为佳。
二、天鹅湖,秀色如画
三架山下天鹅湖,碧波荡漾见底无。
水禽鱼跃花飞舞,湖畔观景人欢呼。
树荫掩映成画境,岩石嶙峋带奇姿。
此地气清意爽美,旅游胜地媲美图。
三、古寺庵,千古文化
千年古寺出佳处,山林幽邃拥庵境。
钟声悠扬听韵味,石碑铭垆见历程。
古道横衍穿林径,风景奇观入眼底。
尊经崇道敬先贤,文化底蕴世所誉。
四、九曲溪,秋色宜人
秋日三架曲溪边,红叶满山似火燃。
水声钩啸谷深处,枫林瑟瑟落花蓝。
像绿莲叶添碧影,蜻蜓水面舞金蟾。
游人捧鲤戏山水,景色如画争绝美。
五、华山温泉,恬静宜人
三架山麓华山温,泉水鸣声入旖旎。
温泉云蒸气雾绕,瀑布清泥真妍丽。
山中幽径寄深情,古木参天披翠影。
人生在世须多飨,情趣人间贵非常。
六、夜景美,观光惊人
三架山上夜景盛,婚宴燈海祝福映。
城市高耸如银宝,渤海粼粼如玉清。
远望灯火如梦幻,近览风景如画卷。
劳累一日留至此,尽情观赏人间荣。
七、三架山,魅力无穷
三架山风景逝去难,古今文人赞无端。
顶峰俯瞰天地间,深山皎月见修竿。
华山温泉恬静好,天鹅湖水色宜人。
九曲溪边秋叶下,古庙钟声树叶闻。
绝美风景令人赞,三架山妙不可言。
秋露的古诗
秋露的古诗
1、从君不惮远,秋露湿人衣。
2、盘醒红树下,秋露湿衣襟
3、夏云登陇首,秋露法辽阳。
4、手凿具有兹,秋露无重妍。
5、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
6、晓风熏麝馥,秋露染鹅黄。
7、无香结珠穗,秋露温罗巾。
8、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
9、秋露凝浆细,朝阳入色深。
10、行行不顾返,秋露这人据。
11、依依听不足,秋露满兰从。
12、秋露落松子,春深裹嫩黄。
13、何况浮云侣,秋露草头坠。
14、君看出中桂,秋露滴金乳。
15、晓岚林叶暗,秋露草花香。
16、夜声喧梦枕,秋露滴琴床。
17、秋露随节至,宵零在幽拿。
18、真珠缀秋露,秋露沾金盘。
19、秋露洗明月,青山涌冰轮。
20、应怜蒋生径,秋露满蓬蒿。
21、共怜芳意晚,秋露未须团。
22、秋露何太皎,秋月可太明。
30篇辽宁美景诗联作品
30篇辽宁美景诗联作品作者:福建霞浦一中林承强第1辑-千山1.辽宁千山-佛道共居普天下,春风迷人,显轮回旷远盖千山,翠岭约伴,彰佛道渊深2.辽宁千山-玉佛菩萨一心不乱春夏秋冬其中日月玉佛两眼难瞒东南西北梦里乾坤注:这尊玉佛以重达261吨的玉石雕刻而成,曾荣膺吉尼斯世界之最。
3.辽宁千山-渡海观音福缘广布,两只佛手擎天悬日月善果常昭,一片婆心渡海压风涛4.辽宁千山-生死绝恋多少悲欢,往来常思牵手趣古今离合,生死绝恋理枝情5.辽宁千山-灿如霞千山钟毓秀,黄花嫣若锦百岭蔚流辉,红叶灿如霞第2辑1.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临危受命,抗美援朝,彭大将军下战令宁死不屈,出兵卫国,英雄儿女灭豺狼2.辽沈战役纪念馆拔辽沈,三军应战,热血浇铸英雄史迎解放,万马奔腾,丹心写成壮烈篇3.辽宁五女山五女落人间,燕语莺啼开彩幕百花添锦上,枫摇菊舞起红云4.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奸淫放火,日寇图谋吞禹甸卫国保家,军民奋起抗凶残5.辽宁沈阳张氏帅府学子正心有德有才光耀帅府良才励志救民救国功铸乾坤第3辑1.沈阳故宫福临政殿龙腾凤翥春满人间燕语莺歌注:1644年清朝皇帝福临在此登基。
2.辽宁千山千山铺锦绣万水泛春光3.鸭绿江桥横翠岸,风云际会增友谊水映红霞,岁月传歌共和平4.辽宁旅顺口石付村:扭秧歌拜年欢聚庆新春,鼓乐震天响开怀歌盛世,秧歌遍地欢5.辽宁朝阳凤凰山一塔擎空开泰景众壑嘘云展宏图第4辑1.辽宁兴城望海亭望海听潮,波光似玉,鸥随白帆辉瑞霭凭栏看日,春色如金,柳舞绿岸映丹霞2.大连老虎滩螺号声声,白浪冲天,蛟龙惊海魄霞光缕缕,祥云绕岸,猛虎震沙滩3.辽宁魅力鞍山图碧山万里,好鞍好马,从头驱驰奔富路和乐千家,新貌新风,借力奋发展宏图4.辽宁千山云雾缭缭,翠涌千峰,梅放崖前呈美景天风振振,碧通万径,鸟啼岭上奏福音5.锦州笔架山笔架山奇无双景天桥水秀又一诗第5辑1.辽宁高句丽遗迹镇魔龙虎神仙画,菩萨飞天有佛家。
好太王碑追旧事,中原文化灿如霞。
辽阳历代诗歌选
始悟无生原不染,顿令心地欲相从。
华表仙因
丁令千年已化仙,归来轶事古今传。
泠泠仙语人民后,戛戛鹤鸣城郭先。
石磴长苔青润露,丹炉绝火紫销烟。
秦皇汉武俱成诳,韶舞歧鸣凤可甄。
首峰泉瀑
首山地抱自逶迤,远望昂头似建旗。
台号青云来不定,泉飞白水去如斯。
因知魏将连营处,并忆唐王驻跸时。
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
闺妇
唐代:白居易
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
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寄远
唐代:杜牧
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
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凋人未来。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
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
寄远:许诨亦有同名诗。两者均出自《全唐诗》,必有一误。
宝雾西浮王母池,白云应有赤松师。
何人更踏金鳌背?海鹤空题石上词。
战罢长休十万兵,平原座客满朱缨。
恩深塞夜春如海,明月歌钟到五更。
桃市春阴度玉墀,深闺啼鸟梦惊时。
机中文字心中泪,一日情添百尺丝。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唐代: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广佑雄图:以辽阳广佑寺和白塔而名之。
金仙:指广佑寺内自来佛。西北禅林:因广佑寺位于辽阳城外西北,故称。
顶芦:指白塔顶部刹杆上串联的六个流进宝盖。层铎:指塔檐转角处飞橼上所悬挂的风铃。
“立地”句:指仙境般的广佑寺规模宏大、占地广阔,使人不禁对背负起它的巨鳌产生怜悯之情。立地,指规模宏大的广佑寺。鳌背负,指背负起广佑寺的巨鳌。据《列子·汤问》记载,传说东海之中有蓬莱、方壶、瀛洲三座神山,每座神山之下因有三只巨鳌在支撑,故神山才得以安然峙立于波涛之中。唐宋以来的宫殿建筑,往往在宫殿前面陛阶的正中,嵌铺一大块雕刻着巨鳌的长方形巨石,象征皇帝的宫殿如同被巨鳌支撑着,永远巍然屹立,且有如神仙世界。凌霄:指高耸入云的白塔。
【诗咏辽阳】明·王之浩《晾甲山》《过代子河》注释新说
【诗咏辽阳】明·王之浩《晾甲山》《过代子河》注释新说《晾甲山》英王当年定太平,征辽曾此驻龙旌。
咸阳宫阙几朝代,土俗犹传晾甲名。
《过代子河》代子津头泛野航,澄波混漾见晴光。
沙边浴鹭矜毛羽,天外冥鸿厌稻粮。
斥堠远传清塞铎,(橇)丁新架扑鱼梁。
桐江两岸秋容胜,争得逃名隐钓乡。
(一)注释:1.晾甲山即亮甲山,现位于辽阳县河兰镇,薛仁贵征东曾住于此。
辽化石刻牌漏刻“住”字,特补记。
2.龙旌(惊):画有龙的旗帜。
天子仪仗之一。
3.当年:往年;昔年。
4.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
5.咸阳:秦孝公时所筑的宫殿。
帝王宫殿。
6.土俗:当地的习俗。
7.几朝代:经过了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
8.英王:这里指李世民。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以高句丽摄政弑主虐民为由,亲率六军,从洛阳北进,率兵攻打高句丽。
东渡辽水,途径晾甲山即今亮甲山,现位于辽阳县河兰镇,大军曾驻扎于此。
(二)译文与解释: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二月以天子仪仗亲率六军征辽平定高句丽(今朝鲜)奠定了漠北广阔边疆的安宁与和平。
经过了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
当地仍然(晾甲山即亮甲山)留传着唐王率军征东大败高句丽的传奇历史故事,晾甲山(亮甲山)的地名也留传于世,传扬于民间。
(三)作者简介:明,王之浩,1521--1590年,字告茗,官至刑部尚书。
....嘉靖二十五年,为第二次拓边,.....明代辽东巡抚都御史王之浩登临虎山要塞时,曾写下《登马耳山望朝鲜》一诗。
王之诰,字告若,石首人。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授吉水知县。
迁户部主事,改兵部员外郎,出为河南佥事。
讨师尚诏有功,转参议。
调大同兵备副使。
以捣板升功,增俸一级,进山西右参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大兴屯田,每营垦田百五十顷,役军四百人。
列上便宜八事,行之。
召为兵部右侍郎。
寻以左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隆庆元年,就进右都御史……明年,诏之诰以左侍郎巡视蓟、辽、保定、宣、大、山西……进右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转载】描写辽阳的古诗
【转载】描写辽阳的古诗辽城望月唐太宗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
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
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沈全期唐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送辽阳使还军李益唐征人歌且行,北上辽阳城。
二月戎马息,悠悠边草生。
青山出塞断,代地入云平。
昔者匈奴战,多闻杀汉兵。
平生报国愤,日夜角弓鸣。
勉君万里去,勿使虏尘惊。
长相思张继唐辽阳望河县,白首无由见。
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
(金代)晚登辽海亭 (金)高士谈登临酒面洒清风,竞日凭栏兴未穷。
残雪楼台山向背,夕阳城郭水西东。
客情到处身如寄,别恨他时梦可通。
自叹不如华表鹤,故乡常在白云中。
辽东 (金)赵秉文几家篱落枕江边,树外秋明水底天。
日暮沙禽忽惊起,一痕冲破浪花圆。
渡辽 (金)刘著身隔辽东渡,心怀冀北群。
会归苏属国,却忆范将军。
风阵横秋雁,雷声吼夜蚊。
方言莫相笑,唐梵本殊分。
渡辽 (金)王寂我家河朔望咸平,飞鸟犹须半月程。
尽道辽阳天样远,渡辽何况更东行。
(元代)送张润夫之辽阳簿尉 (元)曹伯启客途相顾足情欢,几度青灯语夜阑。
明日遽成离别去,因风毋吝报平安。
送周山人之辽东 (元)揭傒斯物变风已暄,庭虚雪犹在。
每与君子违,偏惊岁年改。
名山先梦到,灵药随方采。
明日望行人,云槎隔辽海。
送蔡思敬还豫章有怀辽阳李提举 (元)揭傒斯来日能同去不同,独携别恨向秋风。
眼看乱叶浑无定,心与浮云并一空。
黄独山中归自(斯),玉梅溪上梦先通。
莫嗤留滞京华者,更有辽阳送断鸿。
送南台从事刘子谦之辽东 (元)萨都喇往复一万里,嗟君已两行。
朔风吹野草,寒日下边城。
策马犯霜雪,逢人问路程。
归期在何日,应是近新正。
送杨复吉之辽阳学正 (元)迺贤八月松亭万木空,著鞭又向黑河东。
穹庐宿顿供羊胛,部落晨炊爨马通。
行看筑台招郭隗,岂教执戟老扬雄。
门生衣袂多狐貉,来听谈经绛帐中。
送刘碧溪之辽阳国王府文学 (元)迺贤松亭岭上雪霏霏,五月行人尚裌衣。
【诗咏辽阳】金·赵秉文《东京见梅》注释新说
【诗咏辽阳】金·赵秉文《东京见梅》注释新说《东京见梅》二月天东冻未苏,梅花有骨也青癯。
一枝萼绿来千里,为问东君管得无。
(一)注释:1.梅花:梅树的花。
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
是有名的观赏植物。
2.青癯(渠):清瘦。
3.一枝:一根枝杈。
4.萼绿:指绿萼梅花。
绿萼为月季的一个变异品种,蔷薇科、蔷薇属小灌木,株高1米多,植株呈扩张形生长,叶片长卵形,叶色暗绿,稍泛蓝光。
花形小,直径2.5至4厘米,花瓣绿色,细长而尖,呈萼状,瓣边有锯齿,心瓣稍带黄褐色,雌蕊、雄蕊均退化,无香味。
绿萼的“花瓣”其实是层层迭迭的萼片的变异,因此花色和叶片一样是纯绿色。
四季开花,单朵花期长达6~7周。
其花朵小(直径2.5至4厘米),也无香味,花瓣窄、尖、细,边缘还有锯齿,平伸而无风味,像叶又像萼片,很不显眼,远远望去很难分清哪是叶,哪是花。
绿萼是指此花的花瓣极像花萼,又因花的颜色像三国时期关羽所穿的绿色袍服,而被称为“帝君袍”,此外还有绿绣球的别名。
绿萼花型奇特,花色稀少,繁殖、栽培都不是太容易,是月季中的稀有品种,5.东君:太阳神名。
亦指太阳。
6.得无:得无:副词,表示反问或推测,意为“莫不是,该不会,怎能不。
为:给;替:对、向:7.东京: 古辽阳。
辽朝、金朝称辽阳为东京辽阳府城、元称辽阳路城、明称辽东都司镇城、清称辽阳州城,都是在汉襄平城旧址之上建成的,今辽阳老城区就是辽、金东京故城所在。
(二)译文与解释:二月天辽东大地冰天雪地、地冻河封、万物未复苏,辽阳这地方,这季节怎么可能有梅树开花呀,即便有,梅花也是清瘦、幼小的。
一枝萼绿来千里,为问东君管得无。
莫不是太阳的光照给它作为珍稀物种得以生长的。
(三)作者简介: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
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河北磁县)人。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簿,以课最迁邯郸令,再迁唐山。
丁父忧,用荐者起复南京路转运司都勾判官。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的意思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的意思“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出自唐朝诗人沈佺期的古诗作品《独不见》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帽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释】⑴独不见: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乐府解题》:“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
”⑵卢家少妇:泛指少妇。
郁金堂:以郁金香料涂抹的堂屋。
堂,一作“香”。
梁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⑶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
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故名。
玳瑁(dàimào旧读dàimèi):海生龟类,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用为装饰品。
⑷寒砧:指捣衣声。
砧,捣衣用的垫石。
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
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
木叶:树叶。
⑸辽阳: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
【翻译】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
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
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
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赏析】这首七律,是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
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
”此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
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
此诗对后来唐代律诗,尤其是边塞诗影响很大,历来评价甚高。
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诗咏辽阳】清·周珠生《辽阳道中》注释新说
【诗咏辽阳】清·周珠生《辽阳道中》注释新说请选中您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辽阳道中》连山鼓角靖秋氛,北望幽并路此分。
丁令何年归华表,乌桓从古泣荒坟。
衣沾鸭绿江边雨,马踏桃花岛上云。
衰草丛祠残照里,更无人拜李将军《辽城秋夜书怀》中朝回首路漫漫,到此真令眼界宽。
九塞风烟秋气肃,七陵星斗夜光寒。
已应奔走空皮骨,不放悲歌泣肺肝。
试上望京楼上望,一轮海月照长安。
(一)注释:1.连山:连绵的山岭。
2. 鼓角:鼓角声。
3. 幽并:幽州和并州的并称。
约当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辽宁一部分地方。
乌桓:亦作“乌丸”。
古时北方少数民族名。
原是东胡族的一支,西汉初被匈奴击败,迁移到乌桓山,因以为名。
汉建安十二年曹操破乌桓,徙万馀落至中原,其势遂衰。
4.鸭绿江:中朝两国界河。
源出吉林东南中朝边境的白头山,西南流到辽宁丹东以下入黄海。
5.桃花:指桃花马。
6.衰草:枯草。
7.丁令:丁令威的简称。
是汉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
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8.丛祠:建在丛林中的神庙。
9.残照:落日馀晖。
10.回首:回想,回忆。
11.漫漫:长貌;久貌。
12.眼界:指见识的广度。
13.九塞:九个险阻的地方。
14.七陵:指西汉七个皇帝的陵墓。
宣帝葬杜陵,文帝葬霸陵,高帝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合称“七陵”。
15.秋气肃: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
16.星斗:星斗无光夜色寒,特指北斗星。
17.奔走:急行。
趋附;迎合。
18.皮骨:泛指身体。
19.肺肝:比喻内心。
20.悲歌:悲壮或哀痛的歌。
21.海月:海上的月亮。
22.长安:古都城名。
23.中朝: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
相对与“外朝”而言,“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边塞诗《关山月(高高秋月明)》
边塞诗《关山月(高高秋月明)》作者:鲍君徽朝代:唐代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关山月》译文及注释译文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
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
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
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①关山月:古乐府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
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关山月》译文边关的群山上升起十五的月亮,驻守边疆的战士想起了秦川故乡。
(估计)思念着他的妻子正在高楼上,对着窗户大概也没睡着吧?(不过)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战旗映照着疏勒,我们像云端的雁阵登上祁连山。
战争的阴云今亦如此,我服兵役还得要几年?《关山月》鉴赏这首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升。
开头四句,能够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
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
【诗咏辽阳】清·姚元之《辽阳杂诗五首》注释新说
【诗咏辽阳】清·姚元之《辽阳杂诗五首》注释新说请选中您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辽阳杂诗五首》江山亦自爱渐摩,无那前朝设卫多。
犹是鸟桓驰马地,即今弦管夜闻歌。
辽阳壮士气昂藏,北山杀虎如杀羊。
传来小雪明朝是,检点长竿白蜡枪。
静夜无声客梦赊,朝来寒色在人家。
纸窗似剪吴淞水,尽作春江白浪花。
奇景由来客见稀,碧天无尽雪霏霏。
斜阳半挂边门外,满树红绵作絮飞。
明霞为饰玉为容,山到辽阳峦嶂重。
欲向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
(一)注释:1.明霞:灿烂的云霞。
2.玉为容:犹言修饰容貌。
3.峦嶂:犹山峰。
4.芙蓉:荷花的别名。
木芙蓉。
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
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
5.青天:蓝天,喻指清官。
晴天。
喻光明美好的世界。
6.渐摩:亦作“渐磨”。
浸润;教育感化。
7.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8.设卫:设置宿卫。
9.驰马:驱马疾行。
10.即今:今天;现在。
11.气昂藏:气度轩昂,超群出众。
12.检点:查点。
13.朝来:早晨。
14.寒色:感到寒冷时的气色。
15.人家:民家,民宅。
16.纸窗:糊纸的窗户。
17.由来:自始以来;历来。
18.奇景:奇妙的景象。
19.无尽: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20.碧天:蓝色的天空。
21.霏霏:飘洒,飞扬。
22.白蜡:白蜡虫分泌的蜡质,亦可入药。
23.客梦:异乡游子的梦。
24.红绵:木棉的别称。
以开花红色得名。
(二)译文与解释:灿烂的云霞将古城辽阳的天空修饰象玉一样洁白如洗,一座一座山峰峰峦叠嶂象一朵一朵美丽的花朵,如欲向远山数一数这些花朵,如九百九十九朵芙蓉在绽放。
(只译文最后一首诗)(三)作者简介:清,姚元之(1775--1852)字伯昂,号荐青,自称竹叶亭生。
安徽桐城人,清著名书画家,卒年77岁。
姚元之出身书画世家,曾问学于族祖姚鼐,父姚原绶任六安州学政。
嘉庆十年(1805)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十三年,历陕甘、顺天、江西乡试、会试同考,督河南、浙江学政。
【诗咏辽阳】明·张弼《登辽阳镇远楼》注释新说
【诗咏辽阳】明·张弼《登辽阳镇远楼》注释新说《登辽阳镇远楼》步上高城更上楼,凭栏一望思悠悠。
山如图画催吟兴,海作杯桊荡醉眸。
箕子故封今异域,管宁旧隐是何州。
遥闻胡马时南牧,未请长缨愧白头。
(一)注释:1.凭栏:身倚栏杆。
2.一望:眺望一下;看一下。
3.思悠悠:思念,忧思貌。
4.图画:比喻壮丽的河山。
5.吟兴:指诗兴。
6.作杯:谓摆酒请客。
7.醉眸:醉眼。
8.箕子:商代贵族,封于箕。
曾劝谏纣王,被纣王囚禁。
9.故封:原来封存。
10.异域:指相隔辽远的两地,特指被敌方占领的土地。
11.管宁:其避难到辽阳,讲经授课,乱平后别人都回乡,他不回。
三国时,魏帝征召也不应。
其因厌恶华歆为人而传有割席而坐的佳话。
12.旧隐:旧时的隐居处。
13.遥闻:远远地听到。
14.胡马:指胡人的军队。
15.南牧:南下放牧,引申指北方少数民族南侵。
16.自请长缨:指自告奋勇请求杀敌。
长缨:指捕缚敌人的长绳。
17.白头:白发老人。
18.桊(卷):穿在牛鼻子上的小铁环或是小木棍。
19.辽阳镇远楼:辽阳古城东北的城角楼,早已无影无踪。
在古辽阳城北门的西侧,现市中心医院的北面,早市场的北侧现有长约二十米,高约二米的古城墙,是古辽阳城的目前唯一遗址。
(二)译文与解释:步上辽阳镇远楼,身倚栏杆眺望遥远的北方,忧虑思念与回望曾经的既往,壮丽的河山催人诗兴大发,请客摆酒让人醉眼蒙蒙象大海一样豪情激荡。
旧时的封地已被敌寇占领,原来的隐居处在何方也不知道。
远远地听到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南侵,不自告奋勇的请求参战杀敌、不自告奋勇的报效国家就会愧对自己青春年华、愧对父老乡亲、愧对国家。
围绕着辽阳镇远楼作者描绘边关将士们精忠报国的情怀。
(三)作者简介:张弼(毕),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卒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二。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汝弼,号东海。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中,议论无所顾忌。
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心。
写辽宁的古诗词
写辽宁的古诗词
辽宁,这片神奇的土地,在古诗词的长河中留下了多少璀璨的明珠啊!
你看,“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这不就像一幅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辽宁冬日画卷吗?茫茫雪岭,杳无人烟,只有那冰河之上,传来阵阵雁鸣,仿佛在诉说着辽宁大地的古老故事。
就像在一个寒冷的清晨,你独自走在无人的街头,只能听到风的呼啸,是不是也会有一种别样的宁静和孤独?
再瞧,“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这气势,多豪迈!辽阔的辽宁海边,明月高悬,雄伟的长城锁住了那起伏的山峦。
这难道不像一位坚强的卫士,守护着辽宁的每一寸土地?想象一下,当你站在长城之上,望着那无边的大海和起伏的山峦,心中怎能不涌起一股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自豪?
还有“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
”这一句,是不是让你感受到了辽宁与江南截然不同的风情?辽宁的春阴带着北方的雄浑,而江南的日色则透着温婉。
这不就像一个是豪爽的大汉,一个是温柔的女子吗?
辽宁的古诗词,就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历史的长卷中,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它们描绘出辽宁的山川美景,诉说着辽宁的风土人情。
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吗?
我的观点是:辽宁的古诗词是辽宁文化的瑰宝,我们要深入研究、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了解辽宁的魅力!。
辽城望月作品介绍
辽城望月作品介绍•相关推荐辽城望月作品介绍辽城望月原文辽城望月作者:唐·李世民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
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
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
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
辽城望月注释①玄菟:古代郡名,汉武帝所设,玄菟郡包括辽东、吉林南部及朝鲜咸境南道一带。
②花,《初学记》作“光”③驻跸(bi4):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
④丸都:古城名,在吉林省集安西北。
⑤伫(zhu4):长时间站着。
辽城望月赏析李世民进驻辽阳,登上辽阳城头,但见明月初上,月色皎洁,光照圆碣(碑)。
月亮时而被飘浮的云彩遮住,时而又露出脸来,月光从树的枝叶空隙间照到地面上,缀出斑斑点点的花样图案。
微光渐明满桂枝,圆月亏时镜彩缺。
影散晕重。
全诗慷慨激昂,格调积极愉快,借望月表达了作者攻占辽东城后的兴奋心情,抒发了作者收复辽东的博大胸怀。
诗人登上辽城,明月初辉,月色明净,光照辽碣。
浮云遮月光暂隐,月光隔树花如缀。
微光渐明满桂枝,圆月亏时镜彩缺。
影散晕重笔下传神,烘云托月细致入微。
雄才大略的诗人驻跸辽城,借望月抒怀,表达了“伫观妖氛灭”的愉快心情。
辽城望月作者介绍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
唐朝建立初期,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
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他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实现“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李世民的诗全集栏目。
辽城望月创作背景隋朝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后改高丽),三次兵临辽东城(今辽宁辽阳)下,均未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辽阳美的诗词描写辽阳的古诗
第一首
明霞为饰玉为容,山到辽阳峦嶂重。
试向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
——清王尔烈《题千山》
第二首
二月天东冻未苏,梅花市骨也清癯。
一枝萼绿来千里,为问东君管得无?
——刘著《东京见梅》
第三首
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
映云光渐隐,隔树花如缀。
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
驻跸俯丸都,伫观妖氛灭。
——唐太宗《辽城望月》
第四首
肃将轩驾向辽阳,暖日晴薰百草芳。
照野山川皆动色,掀天旌旆自生光。
林问苍藓侵人径,城上新花缀女墙。
欲问襄平旧郛郭,千年华表鹤飞翔。
爱新觉罗-弘历《辽阳怀古》
唐宗战垒久成空,管邴曾闻度海东。
只有千年华表鹤,时看来往白云中。
——爱新觉罗·玄烨《巡幸辽阳》第五首
驱马出辽阳,万里转旃常。
对敌六奇举,临戎八阵张。
斩鲸澄碧海,卷雾扫扶桑。
昔去兰萦翠,今来桂染芳。
云芝浮碎叶,冰镜上朝光。
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粱。
——李世民《宴中山》
第六首
驻跸山头望,当年万马回。
白袍人已去,皂帽客何来。
林木阴森合,风烟飒沓开。
不须问城郭,归鹤亦生哀。
清·何梦瑶《襄平杂咏》
第七首
辽东海北剪长鲸,风云万里清。
方当锋敌放牛马,师宴镐京。
前歌后舞镇军威,致解戎衣。
恨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纪辽东》
第八首
“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
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昼长”——(牛峤《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