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从基本方法、价值理想和理论品质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拥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创造性诠释马克思主义,开放性践行马克思主义,使它永葆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当代大学生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质疑,然而当我们考察“所有对历史和现实发生长期影响的思想中,在当今应该首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1]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它揭示出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在实践上,卡尔.马克思在“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评选活动中,稳居第一,这同样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马克思主义拥有持久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已百年之久,但其仍然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仍然葆有生机和活力。从实质上说,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体现在基本方法、价值理想和理论品质等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拥有持久生命力
任何理论都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使其不可避免的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历史性的特点。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是有史以来社会理想最为崇高、理论逻辑最为周密、哲学根基最为坚实的思想体系,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征。一方面它产生于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又与当代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正如萨特所说,马克思主义是“不可以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2]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人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最终证明是一个虚假的梦。”马克思主义在自由市场机制下仍然适用再一次得到了证明。
(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拥有持久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实现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激励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马克思在宣言中描述了关于未来社会共同体的畅想,“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得到极大满足,这都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政治指导是分不开的;而今,中共中央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管“中国梦”是中国所处发展阶
段的产物,但究其本质仍然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化,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目标的早日实现。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拥有持久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持续不断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其理论方法的科学性上,更是体现在其理论经得住历史事态变迁的考验上。其“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更是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现实意义。这种“发展的思想”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同样具有指导作用,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关注社会生活,在实践中成长。
二、当代大学生应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关注国家社会的动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因此,大学生应重视学习和传承马克思主义,努力发掘马克思主义的潜在价值,永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
(一)创造性诠释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的大学生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创造性的诠释马克思主义,发掘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内涵。大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把坚持与创新有机结合,在坚持中努力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1)坚持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交流碰撞日益频繁,呈现出“思想多元化”的趋势。近年来,“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的思潮使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念有所扭曲。在这种严峻的背景下,大学生更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武器来武装自己。(2)创新是延续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不竭动力。目前多数文献是从革命或社会主义建设的角度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大学生要与时俱进,拥有自己的思考,深度发掘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内涵,多角度的创造性的诠释马克思主义,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3)发展是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指明灯。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坚持与继承,大学生应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创造性的诠释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创造性地诠释”马克思主义,才能使坚持与创新、继承与发展二者相互促进,才能形成具有中国内涵、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这一时代的火车头指引时代发展的方向。
(二)开放性践行马克思主义
以开放的心境,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与实践保持对话的姿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上升为“五位一体”。这正是在应对和回答时代的挑战中,马克思主义获得了生命力的体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双重指导作用。
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创新意识较强等优点,但是由于成长经历比较简单,容易脱离实际的看待问题,因此大学生要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来亲身感受、加强理解和不断提炼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现实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鲜血液,使其保持理论上的先进性。
总之,马克思主义永不过时,它具有真理性并且能给人类的智慧以启迪。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钻研这一人类理论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在学习过程中紧跟时代脚步,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 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2).
[2] 让.保罗.萨特.辩证理性批判:第1分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55页.
第一作者简介:(凤美玉(1992年),女,汉,安徽,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公共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