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自治县“十一五”蔗糖产业现状及“十二五” 蔗糖产业发展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耿马自治县“十一五”蔗糖产业现状及“十二五”蔗糖产业发

展对策初探

[摘要] “十一五”期间,举全县财力、人力和物力,实施甘蔗生产”11”工程、吨糖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双高”糖料基地建设和蔗区万元示范村建设等工程,全力推进全县甘蔗生产快速发展,取得甘蔗总量增加、品质提高、收入增长等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布局不尽合理、结构调整仍需推进、科技推广仍需加强等问题。通过客观分析耿马甘蔗生产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十二五”时期甘蔗生产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耿马甘蔗问题对策

耿马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是全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疆县之一,是通往缅甸的陆上捷径之一,是国家粮食和蔗糖生产基地,云南民营橡胶主产区,蒸酶茶之乡,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富集之地。县域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甘蔗生长和蔗糖分的积累,是甘蔗生长适宜区。耿马蔗糖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历经40年的创业、巩固和发展,现已成为云南省第一产糖大县,拥有全国罕见的16万亩连片大蔗园,也是国家级糖料基地县和全国48个“高产高糖”甘蔗糖料优势产区之一。蔗糖产业的发展为全县农民脱贫增收、区域经济发展、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十一五”期间蔗糖产业的现状分析

1.广大的人民群众为蔗糖产业发展提供着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全县辖9个乡镇、2个农场管委会、1个华侨管理区、83个村委会(社区)。“十一五”末,全县总人口达284911人(总农户45949户,农业人口240034人)。甘蔗原料种植分布于全县8个乡(镇)、1个华侨管理区、1个农场管委会,涉及47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和15个农场生产队,种蔗农户达2.25万户10万余人,蔗农人数接近全县农业人口的一半。蔗糖产业成为全县覆盖面最广、关联度最大的第一产业。

2.宽广的国土面积为蔗糖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甘蔗生产基地

全县国土面积3837平方公里,90%以上的土地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年均气温19.2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十一五”末,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37.91万亩,其中拥有全国罕见的16万亩连片大蔗园,被确定为国家级糖料基地县和全国48个“高产高糖”甘蔗糖料优势产区。

表1 “十一五”时期耿马县甘蔗种植情况统计表

3.健全的科技推广机构为甘蔗生产发展提供了较强的科技支撑

县级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蔗技术推广站,乡镇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村委会设有甘蔗辅导员,甘蔗加工企业设有甘蔗原料部等机构,农技推广人员近200人。负责甘蔗栽培技术、甘蔗新品种、新农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目前,“环山等高、深沟板土、闭垄成槽、地膜覆盖”旱坡地甘蔗栽培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引进和推广了新台糖20号、粤糖83/88、93/159、00/236、82/882、

盈育91/59、云蔗03/258、91/99、高海拔1号等一批甘蔗新品种,实现了大规模的品种更新换代,1万亩以上的主栽品种达9个,甘蔗品种多元化格局已形成,新台糖20号、粤糖83/88、93/159、00/236、82/882等农艺性状好、工艺性状优的高产高糖品种面积已达21万亩,甘蔗品种结构趋于合理。随着实用技术和新良种的推广应用,甘蔗总产不断增加,达到168.71万吨,比“十五”末的89.89万吨增长87.7%;单产不断提高,达到4.45吨/亩,比“十五”末的3.31吨提高34.4%。

表2 “十一五”期间甘蔗产量统计表

4.雄厚的甘蔗加工企业搭建了基础扎实的蔗糖产业发展平台。“十一五”末,全县有耿马南华糖业公司、耿马南华华侨糖业公司、耿马南华勐永糖业公司三户制糖企业,隶属临沧南华糖业有限公司,三户制糖企业日处理甘蔗能力达11500吨,现有从业人员1085人,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2011榨季,三户企业甘蔗入榨量达153.37万吨,比“十五”末的7

5.34万吨增78.03万吨,增长103.6%;产糖量达18.95万吨,比“十五”末的9.63万吨增9.32万吨,增长9

6.8%,成为云南省第一产糖大县。

表3 “十一五”时期耿马县蔗糖生产情况统计表

5.“甜蜜事业”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主渠道

2010/2011榨季,县内耿马、华侨、勐永三个榨区甘蔗种植面积37.91万亩,实现甘蔗农业产量153.37万吨,比“十五”末的84.6万吨增68.77万吨,增长81.3%;甘蔗农业产值4.25亿元,比“十五”

末的1.12亿元增3.13亿元,增长73.6%。蔗区人均甘蔗产值达4250元。蔗农实现现金收入4.17亿元(蔗款3.86亿元,甘蔗运费3078万元)。

表4 “十一五”时期耿马县甘蔗农业产值、工业产值统计表

6.建立了较好的蔗区基础设施

建成蔗区道路1495公里,其中弹石路面143.5公里,形成较为完善的蔗区运输道路网络。5万亩蔗水配套工程的主干沟渠已投入使用,为保证春蔗出苗和实现增产奠定了基础。

二、“十一五”时期蔗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利因素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1.1蔗区道路运输条件差,雨天通过能力低

全县蔗区主要分布在坝区丘陵地带,还有很大一部份分布于山区、半山区。全县蔗区道路 1495公里(土路占整个蔗区道路的 91%以上),基本做到蔗区道路全覆盖。但山路崎岖,加之维护管理跟不上,蔗区道路路况差,遇雨不能通行,道路全天候运输能力不高,对甘蔗及其生产资料的运输产生较大影响,难以保障生产资料按节令农时投入到生产中,也难以保障原料蔗在砍后48小时内及时进厂入榨,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企业和蔗农利益。

1.2蔗区水利化程度低

虽已建成5万亩蔗水配套工程的主干沟渠,但由于蔗区支系沟渠配套不完善以及沟渠管护工作跟不上,时常出现水田变成旱田,田蔗变为旱地蔗现象,有效灌溉面积少。加之旱坡地蔗园面积大,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