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绪论-32学时(简版)

合集下载

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32学时的课程

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32学时的课程

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32学时的课程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32学时的课程一、引言知识产权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石,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竞争力乃至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和消费市场之一,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以推动创新发展。

为了广泛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32学时的课程应运而生。

二、课程内容概述1. 知识产权概念和重要性(1)知识产权的定义和涵义(2)知识产权对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专利申请与保护(1)专利的类型和申请流程(2)专利权的保护和维权机制3.商标保护与管理(1)商标的注册和管理(2)商标侵权纠纷解决4.版权保护与维权(1)版权的定义和保护范围(2)版权的管理和维权方法5.商业秘密的保护(1)商业秘密的概念和范围(2)商业秘密的保护策略6.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与合作(1)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介绍(2)中国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与交流三、课程深度探讨1. 知识产权概念和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创新能力、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以及商业秘密等多个方面,涵盖了科技、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将更全面地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和重要性,为未来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利申请与保护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创新成果和鼓励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带领我们深入了解专利的各种类型和申请流程,了解如何提升专利申请的成功率。

我们还将学习到专利权的保护和维权机制,了解面对专利侵权时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3.商标保护与管理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在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学习本节课程内容,我们将了解商标的注册和管理方法,掌握如何有效保护自身品牌的商标权益。

我们还将学习商标侵权纠纷的解决方法,为企业保持良好的市场竞争地位提供保障。

大学计算机课程标准

大学计算机课程标准

大学计算机课程总学时:64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验、实训学时:32学时)学分:4学分开课对象:全校所有专业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大学计算机是各个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学生参加省计算机一级考试的课程,也是省计算机二级考试的基础操作内容的学习课程,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还是学习计算机语言和其它与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础。

该课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对Windows操作系统和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 的操作能力。

让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并奠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操作和理论基础。

掌握计算机基础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课程基本要求(1)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计算机病毒和汉字编码的基本概念。

掌握进位计数制及相互之间转换运算;(2)熟悉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组成,各硬件的功能及其使用;(3)掌握Windows 7的基本操作,Windows 7的资源管理器操作,Windows 7的系统设置;(4)掌握 Word 2010文字处理软件文字录入、编辑与排版的基本操作和技巧;(5)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好地使用Excel 2010的能力;(6)具有较好地使用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 2010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该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

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室教学与机房上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授课。

在每一次理论授课后,均安排有上机实验,在配套教材中还有每章的学习辅导、实验指导、习题和题库。

在上机实验中,可以分小组任务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四)理论教学时数分配二、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要点:1.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2.进位计数制的相互转换;3.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教学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应用领域及性能指标;进制计数制的概念及数制之间的转换;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如ASCII和汉字编码;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如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输入和输出设备等;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指令和程序的概念等;微机系统的基本硬件配置;微机系统的启动和关闭;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

遗传学绪论PPT课件.ppt

遗传学绪论PPT课件.ppt
➢ The central dogma (中心法则) in biology is that information flows from DNA to RNA to protein.
2024/9/29
Genetics
33
DNA Replication: Propagating Genetic Information
➢What is gene? ➢Genes were shown to consist of substances
called nucleic acids.
2024/9/29
Genetics
28
2024/9/29
Genetics
29
3、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Sequencing DNA and Cataloguing Genes
➢Replication (复制) ➢Expression (表达) ➢Mutation (突变)
2024/9/29
Genetics
20
Key Points
➢Gene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hereditary materials.
➢The hereditary material explains bo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organisms.
2024/9/29
Genetics
22
1、Mendel: Genes and the Rules of Inheritance
2024/9/29
Genetics
23
2024/9/29
Mendel’s method involved hybridizing plants that showed different traits—for example, short plants were hybridized with tall plants—to see how the traits were inherited by the offspring.

有机化学 01绪论(林学)

有机化学 01绪论(林学)

2009
美国的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Thomas A. Steitz及以色列的Ada E. Yonath
美国Osamu Shimomura(下村修)、 Martin Chalfie和Roger Y. Tsien (钱永健,钱学森的堂侄)
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2008
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2007
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
“固体表面化学过程”
2006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
“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
2005
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和美国化学 家罗伯特·H·格拉布斯以及理查德 ·R·施罗克
有机化学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
2004
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 因在蛋白质控制系统方面的重大发现而共 赫尔什科(以色列)、伊尔温·罗 同获得该奖项 斯(美国) 彼得·阿格雷,罗德里克·麦金 农(美国) 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乙炔:
C原子以sp杂化 轨道成键、分子为直 线形的非极性分子。
共价键的属性
键长、键角与键能…
一氯甲烷(CH3Cl ) 键长 C-Cl=0.177nm
C-H=0.109nm 键角 (H,C,Cl)=109.47 0
(H,C,H)=109.45 0
键能 ,越大,共价键越牢固。 偶极矩,衡量化学键与分子极 性的物理量。
碳原子的四面体模型(甲烷)
甲烷分子的另外二种模型
斯陶特模型
棍棒模型
(3)透视式与投影式
H
二氯甲烷
Cl Cl H
H Cl H Cl Cl
H H Cl
二个不同的投影式表示同一个分子
丙醇的投影式与结构模型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32学时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32学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英文名称: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课程学时:32(其中,实验学时4)课程学分:2开课学期:使用专业:课程平台:通识教育平台课程模块:通识教育必修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常保平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年第1版参考书目:1.《信息与智能科学导论》,宁爱军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年第4版2.《大学计算机基础》,顾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4版3.《大学计算机教程》,李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1版二、课程性质及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教育。

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网络基础、数据库基础、算法和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期望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计算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在各自专业中能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

三、课程目标(一)具体目标通用的毕业要求:(2015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出台的通用认证标准)1.工程知识2.问题分析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4.研究5.使用现代工具6.工程与社会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8.职业规范9.个人和团队10.沟通11.项目管理12.终身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认知与理解计算系统和方法。

理解计算机系统、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2.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物理32学时教案

大学物理32学时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授课对象:大学物理专业本科生教学课时:32学时教学目标:1. 理解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静电场的基本测量方法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静电场的测量方法3. 静电场的实验原理4. 静电场实验装置及操作5. 静电场数据处理与分析6. 静电场实验报告撰写教学重点:1. 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静电场的测量方法3. 静电场实验装置及操作教学难点:1. 静电场实验装置的搭建与调试2. 静电场数据的采集与处理3. 静电场实验报告的撰写教学过程:第一周(8学时)1. 课堂讲授: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课堂讨论:静电场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准备:静电场实验装置的搭建与调试第二周(8学时)1. 实验操作:静电场测量实验2. 数据采集:记录实验数据3. 数据处理:分析实验数据,计算静电场强度第三周(8学时)1. 实验操作:静电场测量实验(续)2. 数据采集:记录实验数据3. 数据处理:分析实验数据,计算静电场强度第四周(8学时)1. 实验操作:静电场测量实验(续)2. 数据采集:记录实验数据3. 数据处理:分析实验数据,计算静电场强度第五周(4学时)1.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2. 课堂汇报: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报告汇报3. 教师点评:对实验报告进行点评,总结实验中的问题与不足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考核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实验报告撰写能力: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总结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物理实验》2. 实验装置:静电场实验装置3. 课件:静电场实验讲解课件4. 实验报告模板备注:1.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聚合物流变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聚合物流变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聚合物流变学(Rheology for Polymer)课程编号:07410156学分:2学时:32 (讲课学时:3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高分子物理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材:高分子流变学基础,史铁钧、吴德峰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4 月第一版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本课程是面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基础选修课,本课程的内容与高分子成型加工、高分子工程、高分子物理等方向密切相关,是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进一步开展这些方向的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本课程旨在介绍聚合物熔体流变学原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专业应用,通过研究热和力对聚合物流体流动和变形的影响。

使学生了解聚合物熔体的粘性流动、弹性效应及其流变测定法、守恒方程和本构方程、流体在简单几何形状流道中的流动,以及挤出、注塑、压延和吹塑等成型过程中的流动。

另外,对挤出机、双辐机和密炼机的混合特性进行研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关流变学的思想,理解相关理论,并能够利用流变学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聚合物材料的独特流变学特征,并理解相关机理;课程目标2:掌握聚合物结构与其流变学特征之间的关系;课程目标3:掌握流变学性能的相关测试及其原理;课程目标4:掌握影响聚合物流变学特征的各种因素,能够通过调控相关因素来控制流变行为。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列出主要知识点、能力点)(1)流变学的历史和现状(2)流变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高分子材料典型的流变行为(4)流变学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中的应用(二)教学要求(将相关内容按照掌握、理解、了解等不同教学要求进行分类)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聚合物流变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意义,了解聚合物流变学的发展历史,懂得聚合物流变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了解聚合物流变学中的一些奇特现象以及理解产生这种特殊的行为的物理原因是什么。

二维动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二维动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二维动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二维动画基础英文名称:Two-Dimensional Animation Creation课程编码:X4142521学时数:32其中实践学时数:。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一、课程简介《二维动画基础》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二维动画的整个制作过程、剧本的创作与改编、分镜头的绘制、角色形象的塑造方法、场景设计与故事情节的匹配、原画和动画制作的技巧、后期短片的合成与输出、最终掌握制作二维短片的设计方法,、独立完成短片的创作,培养掌握二维动画技术的设计人才。

通过《二维动画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二维动画的相关流程和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确领会各个制作环节的意义与作用,熟练的掌握各个环节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之后的动画短片创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绪论.教学内容二维动画的表现形式及制作流程。

1.基本要求(1)了解:二维动画的原理以及在社会中的应用;二维动画整体的制作过程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都有哪些;(2)理解:二维动画的特点;(3)掌握:二维动画的制作方法;(4)熟练掌握:无。

2.重点和难点(1)重点:二维动画制作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2)难点:无。

(二)二维动画剧本.教学内容二维动画剧本的分析与创作方法。

1.基本要求了解:动画剧本的概念;动画剧本的特性、动画剧本的格式、动画剧本的类型;(2)理解:影视剧本的概念;文学作品的概念;(3)掌握:动画剧本的创作方法;动画剧本的表现形式;(4)熟练掌握:动画剧本的特征;动画剧本的类型。

2.重点和难点(1)重点: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动画剧本的方法和技巧;(2)难点:运用动画剧本的特征进行创作。

(三)二维动画分镜头.教学内容分镜头的简述及制作分镜时的问题。

32学时技能训练课大纲标准

32学时技能训练课大纲标准

课程编号:《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 32 学分: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程2.开课学期:63.适用专业:体育教育4.课程修读条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学校体育学》、《教育学》、《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等知识基础,并完成田径、体操、武术、球类等技术课程的普修。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训练使学生掌握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强化体育教学中队列口令、讲解示范、教学进程安排等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一节完整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了解多项教材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

在规范化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达到能举一返三地正确运用专业教学理论设计和上好一节体育课,使学生初步形成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体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1.教学形式上,要做到教师集体教学与学生分小组训练相结合,即学练结合。

学生6人一组,在教师指导下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轮流强化各项技能,每位学生每实践一轮,各小组要进行集体反馈帮助练习者纠正错误,也使全组学生得到提高。

2.教学手段上,要做到学生分组练习与向全组展示(考核)相结合,即练习强化与考核强化相结合。

每个单元教学包括两个阶段,即教学训练阶段和展示(考核)阶段。

学生在自由练习与面向全班考核两种状态下进行技能强化,这样形成了两个强化层次,给学生加压促进技能形成,取得扎实的教学效果。

3.教学目标上,要做到教学基本功训练与学会一节优质体育课相结合,即提高素质与形成运用能力结合。

经过几个单元的强化,学生形成了较好的教学基本功,可以过渡到模拟练习一节完整体育课的训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一节体育课全过程,同时参与小组另几位同学的不同教材的教学,学会多种教材的教学,教师和学生应共同点评每一节课,从而全面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学时数32学时第一单元整队与口令[教学目的]能用口令迅速集合队伍,教师教态端正,精神状态好。

声音宏亮,口令正确。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32学时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32学时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执笔人:陈克巧审核人: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概论(Management Theory)教学对象:工程类各专业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必修(选修)课。

总学时:32学时;授课30时(其中案例讨论6课时),考查2学时。

总学分:2个学分选用教材:管理学概论郭朝阳等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先行课程:二、教学目的和任务《管理学概论》工程类专业一门必修课,目的是使工科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以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知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管理基本理论,了解一定的管理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概论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管理的概念、性质、职能、熟悉管理的基本问题,了解管理环境,旨在对管理有个概括认识,为今后各章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一节管理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的区别、管理的二重性理论第二节管理者“经理革命”——职业管理者的出现、管理者的类型、管理者的能力要求、.管理者的角色、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的管理者第三节管理学学科体系、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本章重点:管理的概念、特征,管理的性质和职能,管理者的类型、职能、角色、技能,个体的假设第二章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熟悉各个阶段的主要管理思想,进而加深对管理学的理解,为掌握管理的一般规律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韦伯的官僚集权组织、古典管理时代小结第二节人际关系学说时代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的要点、行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际关系时的小结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时代管理理论丛林的出现、管理过程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管理科学权变法本章重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组织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霍桑试验的结论,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学科必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2.5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由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两块内容构成。

通过学习,旨在让学生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具有将这些先进的教师观、教学观、师生观与学习观,体现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旨在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掌握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构内容和设计思路,并会用课标的理念分析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通过学习,了解并熟悉语文教材的类型、构成要素及其编制,掌握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体例结构,会用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独立开展教材分析和研究,具备初步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1.现状考察与历史梳理相结合。

本课程不仅重视语文教育现状的考察,而且注重语文教育发展历史的梳理,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研究现实问题的对策,进而把握语文教育发展的走向。

2.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本理论,并致力于学生能将所学的有关理论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能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具体教学实践,提高语文学科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

3.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的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形成情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三、先修课程语言学、文学等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等通识教育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现行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体例结构;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学业质量标准;运用课标的理念分析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教材分析方法的实践运用。

计算方法第一章绪论(32学时)-2014.2

计算方法第一章绪论(32学时)-2014.2

教材聂玉峰、王振海等《数值方法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作业计算方法作业集(A、B)参考书¾封建湖,车刚明计算方法典型题分析解集(第三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¾封建湖,聂玉峰,王振海数值分析导教导学导考(第二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¾车刚明,聂玉峰,封建湖,欧阳洁数值分析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第二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欧阳洁2第一章绪论§1 引言§2 误差的度量与传播§3 选用算法时应遵循的原则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欧阳洁3§1 引言科学与工程领域中运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一般过程:1 实际问题的提出2 建立数学模型3 设计可靠、高效的数值方法4 程序设计5 上机实践计算结果6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欧阳洁4学习算法的意义科学计算(数值模拟)已经被公认为与理论分析、实验分析并列的科学研究三大基本手段之一。

计算方法课程的研究对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著名流行软件如Maple、Matlab、Mathematica 等已将其绝大多数内容设计成函数,简单调用之后便可以得到运行结果。

但由于实际问题的具体特征、复杂性, 以及算法自身的适用范围决定了应用中必须选择、设计适合于自己特定问题的算法,因而掌握数值方法的思想和内容至关重要。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欧阳洁5鉴于实际问题的复杂性,通常将其具体地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进行研究,本课程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问题的求解算法:¾非线性方程求根¾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¾函数插值¾曲线拟合¾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¾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¾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计算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欧阳洁6§2 误差的度量与传播一误差的来源与分类模型误差:数学模型与实际问题的误差观测误差:观测结果与实际问题的误差截断误差:数学模型的理论解与数值计算问题的精确解之间的误差舍入误差:对超过某有限位数的数据进行舍入所产生的误差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欧阳洁75 使用数值稳定性好的公式一个算法,如果初始数据微小的误差仅使最终结果产生微小的误差,或在运算过程中舍入误差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得到控制,则称该算法(数值)稳定,否则称其为(数值)不稳定.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欧阳洁26总结1.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2.绝对误差、相对误差与有效数字3.数值运算中应遵循的若干原则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欧阳洁30。

《工程制图》课程理论大纲32学时(非机类专科)

《工程制图》课程理论大纲32学时(非机类专科)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工程制图课程编码: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Drawing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适用年级:一年级适用专业:石油化工、供热通风、给排水、应用化工、煤化工、工程地质、矿山地质、固体矿床露采、煤矿开采、电力、电气、供用电、生产过程自动化、新能源等大专专业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后续课程: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等编写人:审定人: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正投影法来分析、表述机械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它又是学生后继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并为取得各种职业书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掌握正确地使用绘图仪器画图,并具有一定的绘图技能和技巧。

3、能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能识读和绘制正确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维形体构思和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课程教学容1、绪论2、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3、投影基础4、组合体5、轴测投影6、常用的图样画法7、标准件和常用件8、零件图9、装配图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分配建议表学时分配建议表(二)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推荐教材:[1] 雪玲等.工程制图及AutoCAD.理工,2011.2.[2] 唐克生等.工程制图及AutoCAD习题集.理工,2011.2.2、教学参考书:[1]国家标准《机械制图》[2] 周鹏翔、振魁.工程制图.高等教育,2006.[3]澄等.机械制图(第二版).高教,2003.[4]澄等.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二版).高教,2000.[5]金大鹰.机械制图(第二版).机械工业,2008.[6]金大鹰.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二版).机械工业,2007.(三)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2、成绩构成:课程考核成绩=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70%)。

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32学时的课程

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32学时的课程

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32学时的课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知识产权远程教育课程简介
2.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3.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4.如何有效利用知识产权远程教育课程
正文
知识产权远程教育课程是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为提高公众知识产权
意识,促进知识产权保护而推出的一项教育举措。

该课程共计 32 学时,涵盖了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申请与审批、保护与运营等方面的内容。

在 32 学时中,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法规占据了 10 学时,包括知识产权的定义、分类、特征,以及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主要法律法规等内容。

知识产权的申请与审批过程占据了 8 学时,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各种知识产权的申请流程、审批标准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营占据了 14 学时,包括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及判断标准、维权途径和措施,以及知识产权的运营策略、商业模式和案例分析等内容。

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线上教育的方式,方便公众随时随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产权相关知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对于个人来说,可以提升自身的知识产权素养,避免在创作、发明或经营过程中触犯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和损失。

要有效利用知识产权远程教育课程,首先需要认真学习课程内容,掌握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法规,了解申请与审批、保护与运营的具体操作。

其次,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
和运营能力。

同时,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讨论和活动,与其他学习者分享经验和心得,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产权素养。

个人在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课程32学时的学习内容;

个人在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课程32学时的学习内容;

个人在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课程32学时的学习内容;
市政工程技术是本专业培养具有市政工程识图制图、工程勘测、工程测量、工程试验检测、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施工、道路、桥梁、管道、城市轨道,给水、排水方面和供热及采暖方面,污水处理方面的施工、维护、设备安装和一般水暖工程的设计能力。

掌握给排水和供热、采暖、空调与制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为建设现代化城市、居民小区、环境保护,减轻污染等重要行业培养人才。

主要课程内容有城市道路工程、城市桥涵工程、市政管道工程、工程测量、市政管道工程施工、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

主要学习内容有水分析化学原理、工程热力学原理、传热学原理、流体力学原理、建筑力学原理、电工电子学原理、给水管网内容结构构造、排水管网内容结构构造、给水处理、取水工程、污水处理、采暖工程处理、供热工程处理、锅炉与锅炉房设备处理、水暖施工技术处理、空调与制冷工程处理。

市政工程技术在行业的应用
1、铁路,包括其站、线、桥涵等。

2、道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及其桥涵、道口、停车场等附属设施。

3、市政管线,包括供水管道、排水管(渠)道、电力线路(包括电力电缆和架空电线)、电讯线路(包括通讯电缆和光缆、广播电视线路)、燃气管道、热力管道和石油管道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4、机场有关设施。

5、河道、码头及附属设施。

6、防洪排渍工程、水利工程、地下取水工程。

7、人防等地下空间工程。

8、无线电台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国外,运筹学思想方法也可追溯到很早以前. 阿基米德、达芬奇、伽利略都研究过作战问题.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 287~212是古希腊物 理学家、数学家
达· 芬奇 (1452-1519)意大 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 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 家、工程师、机械师、科 学巨匠和发明家
伽利略 (1564~1642) 意 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 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 家、物理学家,被誉为近 代科学之父
美国人爱迪生用数学中的博弈论和统计分析方 法研究出了商船避免德国潜艇袭击的航行策略, 虽未被采用,但却对以后运筹学的发展有所影 响.


1935年,英国科学家沃森· 瓦特(R.Watson Wart)发 明了雷达. 当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敏锐地认识 到雷达的重要意义,下令在英国东海岸的鲍得西 (Bawdsey)建立了一个秘密的雷达站.

甘特曾是泰勒的亲密合作者,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 之一.1902年至1919年期间,他作为一个独立开业 的咨询师进行工作,并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 伦比亚大学等著名高校任教. 1.提出了一种“工资任务加奖金”的工资制度. 2.1903年,发明了“甘特图”(也称黑道图).至 今还在实践中使用,并发展为统筹方法. 3.强调管理民主和重视人的领导方式.

这个小组的特点是跨学科性,他们运用自然科学 和工程技术的方法,对雷达信息传递、作战指挥、 战斗机与防空火力的协调,做了系统的研究并获 得了成功,大大提高了英国本土的防空能力,在后 来对抗德国纳粹的空袭战斗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 此外,对反潜、港口利用、商船护航、水雷布设 等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关于本课程


运筹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进行作战研究而 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其中的理论和方法在 战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民用领域,成为一门主要 运用数学和计算机等方法为决策优化提供理论与 方法的学科.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新一代 大学生应该学会运筹学的思想方法,掌握使用运 筹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优化、充分 利用资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军方的一份《总 结报告》曾说:“这种有资深科学家进行的, 改善海军技术和物质运作的科学方法,被称为 运筹学”,“和以往的历次战争相比,这次战 争更是新的技术策略和反策略的较量„„我们 在几次关键战役中加快了反应速度,运筹学使 我们赢得了胜利.”
二战以后,运筹学的研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开 始着重研究战略性问题。 评价美国空军各种轰炸机系统; 讨论未来的武器系统和未来战争的战略;
Watson-Watt (1892~1973)英国物理学家和雷达技术专 家。1935年2月,他提出《采用无线电方法探测飞机》 的秘密备忘录,并在当年研制成功探测距离达到80公里 的米波防空雷达。1938年在沃森-瓦特主持下在英国东 海岸建成防空雷达网,以后又建立了第二个雷达网。雷 达网在1940年击败纳粹德国的空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战争结束时,英美及加拿大军队中工作的运筹学工 作者已超过了700人. 正是由于战争需要的促进,以及大批著名科学家的 参与,运筹学得到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运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具有如下的特点: (1) 数据是实践中的真实数据; (2) 解决问题的人员组成是多学科的; (3) 处理问题的方法渗透着物理学的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运筹学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系统 工程中去,除英国外,美国、加拿大等国也相继成 立了军事运筹研究小组,解决战争中提出的运筹学 课题,其中最著名的工作之一是改进深水炸弹的起 爆深度. 当时德国的潜水艇严重威胁盟军的运输船,于是研 究如何用飞机投掷深水炸弹,有效摧毁敌军潜艇就 成为当务之急. 1942年,美国大西洋舰队主持反潜战的官员贝克(W. D. Baker)请求成立反潜战运筹组,麻省理工学院 的物理学家莫尔斯(P. W. Morse)被请来担任计 划与监督. 莫尔斯最出色的工作之一是协助英国打 破了德国对英吉利海峡的海上封锁.
2. 运筹学的管理起源 运筹学的第二个起源是管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发展成熟 的古典管理学派,对运筹学的产生 和发展影响很大. 1911年,泰勒(F.W.Taylor,美国人,科学 管理之父)出版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 一书.在这本书中,泰勒的管理思想和理论,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

作为一门学科,人们公认的运筹学诞生于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运筹学起源于军事、管理、经济.
发 展 萌 芽 二 战 以 前 产 生
成 熟
二 战 期 间
五 六 十 年 代
七 八 十 年 代
1.
运筹学的军事起源
军事是运筹学的第一个起源. 运筹学问题和朴素的运筹学思想,可 以追溯到古代。在我国先秦时期的诸 子著作中,就存在许多朴素的运筹思想. 被后世称为兵圣的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35年—不 详)军事家孙武,在他的著作《孙子兵法》一书中,体 现了丰富的运筹思想,孙武首先将度、量、数等概念 引人军事领域,通过必要的计算来预测战争的胜负并 指导战争中的有关行为.



此时的德国已经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在未来的 对德作战中如何预警并做好拦截,就成为一个亟 需解决的难题. 当时的雷达技术可以探测到160公里之外的飞机, 但在一次防空演习中发现,由这些雷达送来的信 息常常是互相矛盾的,需要加以协调和关联,才 能改进作战效能. 1938年7月,鲍得西雷达站的负责人罗伊 (A.P.Rowe)提出应立即进行整个防空作战系统 运行的研究.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的管理 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要求精神上的彻底变革.

与泰勒同时代的,对管理改革作出贡献的还有一些 学者,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 亨利· L· 甘特 (Henry· L· Gantt,1861-1919) 弗兰克· 杰尔布雷斯 (Frank Gilbreth,1868 1924)夫妇.


《孙子兵法.始计篇》里讲到:夫未战而庙算胜 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里的“庙 算”就是谋划作战大计,预计战争胜负之意。其 后的军事家们又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了军事运筹思 想.如《孙膑兵法》、《尉缭子》、《百战奇法》 等历代军事名著及有关史籍,都有不少关于运筹 思想的记载。 此外,齐王赛马、围魏救赵、丁渭修皇宫和沈括 运军粮等历史记载,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很早就有 了朴素的运筹思想,而且在生产实践中实际运用 了运筹方法.

现代进行的运筹学工作最早是以希尔(A.V.Hill) 为首的英国国防部防空试验小组在第一次世界大 战期间进行的高射炮系统利用研究.
美国人莫尔斯建立的分析美国海军横跨大西洋护 航队损失的数学模型,也是运筹学的早期工作, 这一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了深入而全面的 发展.


1916年,英国的兰彻斯特(nchester, 1868~1946)指出了军队的数量优势、火力和 胜负的动态关系,这种动态关系后来被人们称 为兰彻斯特方程.
绪论

运筹学的起源 运筹学的性质、特点


主要研究内容
运筹学的工作步骤、原则及学科特点 课程教学计划、方法及要求 运筹学经典问题 中国古代优秀运筹案例
一、运al Research翻译过来
的.英文原意是运用研究或作战研究。

我国科学家将它译作运筹学,是借用了《史记· 高 祖本纪》中“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一语中 “运筹”二字,既显示其军事的起源,也表明它 在我国已早有萌芽. 因此,以“运筹学”为译名,
运 筹 帷 幄 之 中
决 胜
运 筹 学
Operations Research
千 里 之 外
主讲:姚香娟
yxjcumt@
关于本课程

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数学在现代文 化中已经扮演着中心角色. 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不仅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渗透到社会 科学的各个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启发作用和推动作用. 在许多场合,数学不仅是一种强有力的研究工具,而且 是解决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性的思想与方法. 运筹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又好又快地解决 实际问题的一门学问.运筹学的思想方法在帮助管理者科 学决策方面有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是非常恰当的.
20世纪初,丹麦工程师爱尔朗(A. K. Erlang,1879-1929)研究电话服务的 等候问题,标志着排队论的诞生(1909). 1928年,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以研究 二人零和对策的一系列论文为博弈论 奠基. 1939年,苏联的康托洛维奇 (L.V.Kantorovich, 1912-1986)发表 《生产组织和计划中的数学方法》一书 是规划论的开始.
1928年,冯. 诺伊曼(von Neumann,John,
1903-1957)以研究二人零和对策的一系列论文 为“对策论”奠基,1932年,又提出了广义经济 平衡模型.
甘特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美国的亨利· 福特(Henry Ford,1863 - 1947)在泰 勒的单工序动作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提高企业的竞 争能力,对如何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效率进行 了研究.

他充分考虑了大量生产的特点,规定了各个工序的 标准时间,使整个生产过程在时间上协调起来,创 造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汽车流水线,从而提高 了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使成本明显降低.
1950年,美国出版了第一份运筹学杂志;



1951年,莫尔斯(Philip M.Morse, 1903-1985)和金博尔 (George E.Kimball,1906-1967)出版了(1946年内部出版, 1951年公开出版)第一本运筹学专著:《运筹学的方法》 (The Method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书中总结了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运筹学的军事应用,并且给出了运筹学的一 个著名定义:运筹学是为执行部门对它们控制下的“业务” 活动采取决策提供定量依据的科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