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介绍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
一、教案名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第一章:行政法基本概念与原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行政法的定义、特征和调整对象。
2. 让学生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 让学生了解行政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2.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3.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4. 行政法与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部门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律规定。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行政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行政法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行政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引发学生对行政法的兴趣。
2. 讲解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阐述行政法的定义,解释行政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区别。
3. 讲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介绍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如依法行政、行政公开、行政公正等。
4. 讲解行政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分析行政法与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部门的关系。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行政法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6.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行政法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知识测试:定期进行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行政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行政法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案例资料:收集典型的行政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行政法知识。
八、教学时间:本章内容计划授课时间为2学时。
九、教学难点:1. 行政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2.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十、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行政法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2. 收集典型的行政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制作教学课件,展示行政法知识和案例。
00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介绍
PPT制作和主讲要求
1、认真准备,精心备课、熟悉内容,主讲同学切忌照本 (屏幕)宣科。 2、修改和自制课件,可以配备图片、图案、动画、视频 及其简短视频、课件制作要体现个人特色。 建议: 背景:“蓝底白字或白底黑字” 字体:黑体加粗 字号:28—36号字 字数:每张PPT不超过100字 页数:15页< PPT总页数 < 50页 3、讲课声音宏亮、条理清晰、书写工整,板书 和课件运用恰当、时间和节奏控制适当。 4、鼓励穿插使用课堂提问、讨论等互动环节。 5、10分钟 < 每节课时间 < 20分钟 6、讲课同学和点评同学享受平时成绩加分。
第 三 编 行 政 行 为 第 四 编 行 政 复 议
第 1章 第 2章 第 3章 第 4章 第 5章 第 6章 第 7章 第 8章 第 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 行第 行政法的法源 政四 复编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议 行政法主体概述 行政机关 第 其他行政主体 五 公务员 编 行政相对人 行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政 行政行为概述 诉 行政立法 讼 行政规范性文件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理—依申请行政行为 第 行政处理—依职权行政行为 六 编 行政主体实施的其他行为 行 行政程序 政 行政救济概述 赔 偿 行政复议概述
2、法律与政治的区别
(1)法律是特定的政治权力制定和认可的对 于社会成员在社会和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相互 关系和行为的刚性规范。 (2)政治是人们围绕政治权力而展开的活动 以及政府运用政治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 性分配的过程。 政治与法律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 式和作用,共同服务于政治统治阶级和集团 的利益。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概念、原则和制度,掌握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相关法律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涵盖了行政法的基本理论、行政机关、行政行为、行政诉讼程序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
二、授课目标1、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2、理解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和职责;3、掌握行政行为的基本类型、法律效力及其监督机制;4、熟悉行政诉讼程序及其实践应用;5、能够分析和解决典型的行政法问题。
三、授课内容及方法1、行政法基本理论:介绍行政法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制度,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采用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
2、行政机关:详细介绍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和职责履行等方面。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实证案例分析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3、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概念、类型、法律效力及其监督机制是本部分重点。
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行政行为的相关知识点。
4、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流程、各环节的法律要求以及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教学重点。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重演和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行政诉讼程序的实际应用。
5、典型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法案例,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实证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案例分析的深度,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论文或报告,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期末考试:通过试卷测试学生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制度和行政行为、行政诉讼程序等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
4、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教材与参考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材,推荐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作为参考书目。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第一章:行政法概述1.1 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解释行政法的概念阐述行政法的主体、客体及内容分析行政法的基本特征1.2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介绍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效率原则解释各个原则的含义及应用1.3 行政法的历史发展概述行政法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行政法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二章:行政行为2.1 行政行为的定义与分类解释行政行为的含义列举行政行为的种类,如行政命令、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2.2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阐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等2.3 行政行为的无效与撤销分析行政行为无效与撤销的条件和后果讨论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定程序和途径第三章:行政组织与行政人员3.1 行政组织的定义与分类解释行政组织的概念列举我国行政组织的种类,如国务院、地方政府、部门行政机构等3.2 行政组织的法律地位与职能阐述行政组织的法律地位及其行使的职能3.3 行政人员介绍行政人员的概念、资格与职责分析行政人员的法律地位与法律责任第四章: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4.1 行政许可的定义与特征解释行政许可的概念阐述行政许可的性质、特征和适用范围4.2 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分析行政许可的设定条件、程序和期限讨论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监督与法律责任4.3 行政处罚的种类与适用列举行政处罚的种类,如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阐述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程序和救济途径第五章:行政诉讼概述5.1 行政诉讼的定义与特征解释行政诉讼的概念阐述行政诉讼的性质、特征和目的5.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排除事项分析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讨论行政诉讼排除事项,如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行为等5.3 行政诉讼的诉讼参加人介绍行政诉讼的原告、被告及第三人的概念与资格分析各个诉讼参加人的诉讼权利与义务第六章:行政诉讼的诉讼程序6.1 行政诉讼的起诉与受理解释起诉的条件与程序阐述受理行政诉讼的法院及其管辖权6.2 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分析开庭审理、证据交换、法庭辩论等环节讨论第一审程序中的法律适用与裁判结果6.3 行政诉讼的第二审程序介绍第二审程序的启动条件与程序阐述第二审法院的审理范围与裁判规则第七章:行政诉讼的裁判与执行7.1 行政诉讼裁判的种类与效力列举行政诉讼裁判的种类,如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变更判决等阐述各类裁判的效力与执行前提7.2 行政诉讼裁判的执行解释执行行政诉讼裁判的程序与主体分析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7.3 非诉行政行为的执行介绍非诉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类型阐述非诉行政行为的执行程序与法律后果第八章:行政复议8.1 行政复议的定义与特征解释行政复议的概念阐述行政复议的性质、特征和目的8.2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与排除事项分析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讨论行政复议排除事项,如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行为等8.3 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介绍行政复议申请的条件与程序阐述受理行政复议的机关及其职责第九章:行政赔偿9.1 行政赔偿的定义与归责原则解释行政赔偿的概念阐述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如违法原则、过错原则等9.2 行政赔偿的范围与标准列举行政赔偿的项目,如赔偿金、赔偿物品等阐述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与赔偿方式9.3 行政赔偿的请求与处理介绍行政赔偿请求的条件与程序阐述行政赔偿的处理方式与赔偿决定的上诉途径第十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适用与发展10.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适用问题分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挑战讨论解决适用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0.2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发展趋势概述我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发展现状预测未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现实的影响10.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教学与研究强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法学教育与研究中的重要性探讨提高教学与研究水平的途径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难点解析:行政法主体范围的确定,行政法客体的识别,行政法特征的深入理解。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行政行为、行政组织、行政强制、行政诉讼等基本制度。
3. 培养学生运用行政法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 行政组织及其职能3. 行政行为及其分类4. 行政强制与行政强制执行5.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理与程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制度和程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行政案例,提高学生运用行政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行政法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行政法教材。
2. 案例资料:收集典型的行政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介绍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让学生了解行政法的基础知识。
2. 第二课时:讲解行政组织及其职能,让学生掌握行政主体的基本情况。
3. 第三课时:讲解行政行为及其分类,让学生了解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定。
4. 第四课时:介绍行政强制与行政强制执行,让学生了解行政强制的法律适用。
5. 第五课时:讲解行政诉讼的基本原理与程序,让学生熟悉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
教案编写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行政法基本概念与特征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通过对比民事法、刑事法等其他法律体系,帮助学生理清行政法的特点。
2. 行政组织及其职能:通过图表、实例等方式,生动展示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和职能划分。
3. 行政行为分类: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和适用情况。
4. 行政强制与行政强制执行: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理解行政强制措施的合法性和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
课程性质与简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治实践结合起来,既分析特定的行政法现象的理论和制度,又初步探
索各种行政法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现代行政法的理
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行政法问题的方法,为构建学生完善的法
学知识体系,初步培养学生在行政法治实践中需要的一些基本技能。
三、采用教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张树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二版)
三、行政争议法
1、争议内容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行政复议受案范围、复议与诉讼衔接关系 2、争议结构 —审查争议者(行政诉讼管辖法院、行政复议机关)
—提起争议者(行政诉讼原告、行政复议申请人) —受到争议者(行政诉讼被告、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3、争议过程 —一般过程(起诉、受理、审理)
—特殊过程(撤诉、缺席判决、合并审理、一审期间被告改变原具 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中对其他争议的处理) 4、争议规则 —证据规则(举证、取证、质证、认证) —法律规则(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5、争议结果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行政主体 第四章 行政公产 第五章 行政行为概述 第六章 行政立法 第七章 行政许可 第八章 行政处罚 第九章 公务行政 第十章 行政合同 第十一章 行政救济 第十二章 行政复议 第十三章 行政诉讼概述
第十四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第十五章 行政诉讼的管辖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配北大高等教育姜明安第五版)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合法行政原则
程序正当原则
高效便民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权责统一原则
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现代行政法:变革与完善
古代行政法:起源与特点
近代行政法:形成与发展
当代行政法:挑战与机遇
04
行政诉讼法概述
行政诉讼法定义
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法院
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诉讼的程序和法律责任
处理结果:环保局依法对该公司作出了罚款、停产整顿等处罚,并要求其限期整改。
汇报人:
感谢观看
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的审理与决定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点
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
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的程序和证据规则
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行政诉讼的判决和执行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简介本科72学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简介课程代码LA104课程简介: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学说和制度的基本体系、内容及其最新发展,并能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应的法律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包括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绪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行为原理、行政立法、行政规范、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裁决、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程序法、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概述、行政赔偿、行政补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概述、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管辖、行政诉讼参加人、行政诉讼的证据、行政程序、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涉外行政诉讼等部分。
本课程中教师会根据内容的需要安排课堂案例分析讨论。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The teaching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make students master fundamental conceptions and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Law, grasp doctrines, fundamental systems, contents and latest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Law, and have the capability ofpreliminarily applying their just learned knowledge to analyze related practical legal problems. The course includes following contents: introduction of 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Law; general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parties in administrative legal relationship;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ve actions;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on; administrative norms; administrative imposition;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administrative control; administrative penalties; administrative compulsion; administrative assistance; administrative rewards; administrative adjudication; administrative contract; administrative directio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al Act; administrative legal supervision; overview of administrative remedy;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administrative redress; administrative review; overview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reviewing scope and jurisdiction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parties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evidence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pplication of law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judgment; holding and decision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with incidental civil actio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During the course, teacher will make arrangements of case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in clas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if necessary.撰写人:朱芒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时间:。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二、课时安排:每章2学时,共10学时三、教学目标:1. 了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调整对象。
2. 掌握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制度。
3. 理解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原则和程序。
4. 学会运用行政法律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行政法导论1. 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2.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与范围3.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1. 行政主体概述2. 行政相对方3. 行政授权与委托第三章:行政行为1. 行政行为的概念与分类2. 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3. 行政强制与行政征收第四章:行政复议1. 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2. 行政复议的范围与程序3. 行政复议的决定与执行第五章:行政诉讼概述1. 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排除事项3. 行政诉讼的程序与诉讼参加人五、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则、制度和程序。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4. 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材。
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 法律法规:整理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学时2. 第二章:2学时3. 第三章:2学时4. 第四章:2学时5. 第五章:2学时九、作业与课后辅导: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学习指导。
十、课程总结与反馈:1. 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总结,分享学习心得。
【课程思政案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
一、课程凸显的思政核心价值《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教师团队通过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的精心设计,在帮助学生进行行政法学制度研究的过程中挖掘本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力图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专业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的无缝衔接。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因其天然地将依法行政和公正审判作为核心关注点,而这正是法治政府建设当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法治政府建设始终在党的领导下稳步推进。
故本门课程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等扎根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内容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深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爱国情怀。
二、课程思政案例(一)树立法治信仰,培养法治思维与能力1.课程知识点介绍学生法治思维塑造需要长期法学理论课学习及法治实践,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是学生法治思维塑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法治手段解决具体法律问题的意识、思维和能力。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重点塑造学生依法行政、依程序行政的思维,课程内容设计重视依法行政、合理行政、信赖保护、正当程序等内容介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融入教学内容,将法治政府建设相关理论作为重点内容,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治道路、法治体系和法治文化的自信、能力与意识。
2.知识点对应的思政元素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发布后,设计相关课程内容,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出的新问题、新说法进行讨论学习,提醒学生用法治思维关注国家政府法治新动态。
在疫情状态下,设计相关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健康码的法律属性界定、法律后果、法律救济等内容,用法治思维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行政法律问题,培养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
通过日常法治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我国行政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实现从专业知识到-思维培养-专业知识的营养循环。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简介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两部分,体系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行政法,第二部分是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形成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包括行政主体法、行政行为法和行政救济法三部分,行政主体法主要讲解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公务员法,行政行为法讲解行政立法行为、行政处罚行为、行政许可行为、行政强制行为等,行政救济法讲解行政复议行为。
行政法还讲解行政事实行为与行政程序。
行政诉讼法主要包括审查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的具体制度,这一制度是为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在认为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时,提供法律上的救济手段和途径。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Law articulates the basic theories and knowledge ,including: (Ⅰ) the general theorie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the development of 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jurisprudence; (Ⅱ) the general theori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subject ,the duties ,authorities and measures of administrative subject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private party; (Ⅲ) the general theories and the natures, characteristics ,constitutive elements and legal requirement of administrative action ,and the particular procedure of several main administrative actions; (Ⅳ) the general theories of administrative remedies, the natures, functions, scopes, jurisdictions, procedure and judgment criteria of administrative review an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Ⅴ) the general theories and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imputation principles, scopes, methods,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of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章行政法概述1.1.1行政法的基本概念1.1.2学习行政法必须了解的概念:行政、行政关系、行政权1.1.3行政法的产生与发展:国外行政法的两种生成模式,即大陆法系国家的模式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模式;我国行政法的产生与发展,1.1.4行政法的特征:形式特征,表现为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规法的形式多、数量大、层次多;内容特点,表现为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技术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命令、服从性,易于变动;程序与实体交织在一起;行政诉讼与行政实体性规定联系紧密1.1.5行政法的地位:行政法是现代法律体系中三大部门法之一;行政法是宪法的实施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简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Law)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70319学时[学分]:48[3]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适用专业:法学专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法学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在我国法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和依法行政的不断深入,建设法治政府越来越需要法学理论的支持和越来越多的合格法律人才,本课程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加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教学和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本课程教学内容逻辑上按照:部门法的基本理论、行为主体、行为权限、行为程序、行为的监督与救济之逻辑关系,依次开展行政法的基本理论、行政主体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与救济法。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行政法的基本原理。
包括行政法的概念、特征与渊源、历史发展、行政法律关系、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等;2、行政组织(行政主体)法。
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公务员、行政职权与职责、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的联系与区别等;3、行政行为法(1)总论。
涵盖行政行为的一般理论、分类等。
(2)分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立法和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非权力行政行为(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事实行为)。
4、行政程序法(包括行政程序概念、价值、基本原则与制度以及行政程序立法);5、行政监督与救济法(1)行政监督与救济的一般理论(立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等)(2)行政复议(包括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立法现状及问题等);(3)行政诉讼(包括行政诉讼的一般原理和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等);(4)行政赔偿(包括行政赔偿的含义、特点、构成要件、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的区别,《国家赔偿法》)的修改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本课程以马工程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为授课依据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充分结合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实践,整合行政法学通说理论观点,阐述行政法基本理论、行政组织法、公务员法、行政立法、行政行为一般理论、授益行政行为、负担行政行为、行政程序,以及行政复议、行政赔偿与补偿、行政诉讼等行政救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内容。
结合上述内容体系,系统阐释行政与法的关系、理清行政权力的边界、解读重点法条、明确法律规范的具体适用。
本课程遵循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结合相关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通过引入案(事)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法律联系生活,在案例分析中掌握,在社会实践中运用,在研究思考中提高,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
同时融入课程思政育人元素,采用循序渐进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This course is based on the Ma Engineering textbook “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Law (Second Edition)”, but it is not limited to the content of the textbook. It fully integrates 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dministrative law in China, integrates the general theory of administrative law, and explains administrative law. Basic theory,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Law, Civil Service Law,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on,- 1 -General Theory of Administrative Acts, Administrative Acts for Benefits, Administrative Acts of Burden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ve Remedy Legal Systems such as 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and Compens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 Combining the above content system, the course systematically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nistration and law, clarifies the boundaries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interprets key legal provisions, and clarifi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legal norms. This course follows the systematic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knowledge system, combined with new research results and practical cases in related field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case teaching,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law with life, mastered in case analysis, and in social practice use, improves enhanc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al skills in research and thinking . At the same time, it integrates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adopts a step-by-step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 highlights students’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fully mobilizes students’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to participate.2.设计思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是法学本科及公共(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内容
第一编 第二编 第三编 第四编 第五编 第六编
行政法导论
(第1-3章)
行政法主体论
(第4-9章)
行政行为与程序论 (第10-17章)
行政监督与救济论 (第18-22章)
行政诉讼论
(第23-32章)
行政赔偿论
(第33-38章)
(教学课时:每周2学时,共36学时)
目录
第 一
第 1章 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
┅┅
四、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和 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1、行政法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行政法伴随 我们每个人的终生。
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政府权力授权法, 更是公共权力控制法。
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公民权利保障法, 也是公民权利救济法。
课程简介
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点评同学不需制作PPT,只需口头点评)
③主讲同学声音宏亮、条理清晰,书写工整,板书和课件运用
此致 _____________
人民法院
起诉人: ___年___月___日
(二)学生实习授课(2人)
1、学生实习授课内容 (1) 第六章 其他行政主体 (2) 第十三章 具体行政行为
2、学生实习授课和点评要求
(1)主讲同学:
①每章请主讲同学认真准备,精心备课。
②主讲同学修改和自制PPT ,体现个人特色。
第一次作业:课堂思考题
(1)联系个人和社会实际,谈谈自己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对完善该门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2)试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的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关系。
(3)试论行政法法典化的障碍、化解方法及其适用前景。
(4)行政诉讼法修改争议问题和热点问题探讨及其评析。
行政复议机关
申请人: __年___月___日
行政赔偿申请书
行政赔偿申请书
赔偿请求人:赵____,男,35岁,汉族,饭店经理, 住___市___区___路___号。
赔偿义务人:县公安局, 某某局长,地址,电话。
(适用于自然人)
赔偿请求:因赔偿义务机关县公安局于200 ___年___月___日实
施的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给我的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现请求赔
第 9章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第10章 行政行为概述
第 第11章 行政立法 三 第12章 行政规范性文件
第 五 编
第24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第25章 行政诉讼的管辖 第26章 行政诉讼的参加人
第27章 行政诉讼证据
行 第28章 行政诉讼程序
政 诉 讼
第29章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第30章 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 第31章 涉外行政诉讼
形及其结果分析。
2、第二次作业: 主要行政法律法规适用与典型案例分析
选取现实生活中近年来发生的一个典 型行政案例,说明其中运用到的下列的主 要行政法律法规的知识点,介绍其案件事 实、经过、结果和理由及其法律处理评价。
(每人都制作和提交ppt,并且从中抽取10人上台主讲)
主要行政法律法规适用(包括其实施条例、 细则、司法解释等)与典型案例分析
。
申请人: ___年___月___日
请求赔偿的事实和理由是:200__年__月__日,在本县新华大 街6号赔偿请求人赵______开办的饭店内,因饭菜质量问题,食客 刘__与赔偿请求人赵__发生口角并互殴。在场群众拨打110报警后 ,__分局巡察民警王__、陈__赶到现场,在处理过程中,王__、 陈__嫌赔偿请求人的态度不好,便从墙上摘走饭店的工商营业执 照和卫生合格许可证,让赔偿请求人一周后到县公安局解决。一 周后,赔偿请求人来到县公安局,因食客刘____与赔偿请求人之 间已互相达成谅解,故王____、陈____把两件执照还给了赔偿请 求人。但请求人的饭店已停业7天,造成损失万元。为此,赔偿请 求人从律师事务所聘请律师,为自己讨回公道,共花去交通费、
2、区别:
两者分属法学与政治学不同学科,行 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要是从法的角度研究 政治和社会生活。政治学与行政学是从公 共权力的角度研究政治生活。
两者研究的角度、侧重点、内容、方 法有所不同。(政治学与行政学侧重从决 策和实体的角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侧 重从执行和程序的角度。行政法与行政诉 讼法侧重对政治和行政的法律规制。)
六、平时课堂作业和期末随堂考试、 课堂参与环节设计以及要求
(一)学生平时课堂三次作业 (二)学生实习授课和点评 (三)期末随堂考试
(一)学生平时课堂三次作业
1、第一次作业:课堂思考题
每人共完成两题,其中第1题为必选题 (该题字数不少于800字),然后从第2-10题 中任选一题(该题字数不少于800字),每人 提交word文档。
三、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和政 治学与行政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和政治学与行政学
之间的的研究内容重复和交叉很多,如行政学 理论、行政机关、公务员、行政监督等等。 政治(学)与行政(学)是行政法与行政 诉讼法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是是实现政治统治 和政治治理的重要手段与法律基础,依法行政 和建立法治政府的现实保障与法理支撑。 ┅┅
期末随堂考试时间:2013年12月31日左右。
★课堂纪律和友情提示:
➢ 1、上课不要迟到和早退。 ➢ 2、上课不要使用手机和听音乐。 ➢ 3、上课不要睡觉和看其它书籍。 ➢ 4、上课欢迎积极参与讨论,但是不要在下面私聊, ➢ 如有疑问或者有什么有意思的话题,请举手。 ➢ 5、所有的课件及阅读资料可以到毕博网络平台下载。 ➢ 6、如果有事情需要缺课,请提前请假和说明,否则无 ➢ 故旷课将会影响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偿,具体请求是:
赔偿请求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业, (1)赔偿宾馆因停业7天造成的经济损失10.5万元;
身份证件号码,住所,邮编,电话。
(2)赔偿电话费、交通费、律师代理费共计2万元。
赔偿义务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职务, 地址,电话。
赔偿请求:
事实与理由:
此致 _____________ 行政赔偿机关
导 测
(第2版) ,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年版。
试(7)教学辅导中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配套测试》
(第6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
五、考核方式:考查
平时 总评分数=
成绩(出勤、作业、提问、讨论、实习授课等)(50%)
+期末成绩(期末随堂考试)(50%)
“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成绩)高度相关”
(任选其中一份文书写作,要求格式正确,主要说明 事实与理由,总字数不少于1000字,提交word文档)
行政复议申请书
(适用于自然人) 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业,
身份证件号码,住所,邮编,电话。 被申请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
职务,地址,电话。
行政复议请求:
事实与理由:
此致 _____________
(5)试述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之间的关系。
(6)试述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规制。
(6)试述“民告官”式的行政诉讼案件现实困境及其化解路径。
(7)试述公民请求国家赔偿权的保障及其完善措施。
(8)试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制约公权与保护私权中的作用。
(10)人民法院受理大学生起诉高校作为行政诉讼被告案件的情
由于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因此在 教学中必须注重引入典型案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同时,要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用生动形 象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传授行政法 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具体制度及相关 法律信息,以增强实际教学效果。
四、 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推荐教材:
《
行北
姜 明 安 主 编
编 第 2章 行政法的法源
行第 政四
第20章 行政复议范围 第21章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
绪 论
第 3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 4章 行政法主体概述
复编 议
第22章 行政复议的程序
第23章 行政诉讼概述
第 二
第 5章 行政机关
编 第 6章 其他行政主体
行 第 7章 公务员
政 法
第 8章 行政相对人
主 体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政治学与行政 学专业(或其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程。(2学分)
本课程的开设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现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的基本原则和各项基本制度,培养学生运用基本 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熟悉各种 行政法律规范,提高运用行政法律规范进行诉讼、 处理行政纠纷的能力,为其将来依法行政或者依 法维权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电话费、律师代理费2万元。
综上所述,赔偿请求人认为,县公安局巡察民警在处理因纠 纷引起的民事案件中,本可以当场解决,但草率简单从事,违法 超越行使职权,非法扣押赔偿请求人营业执照,导致饭店停业,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维护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特向县公安局提出赔偿 请求,恳请县公安局确认其扣押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行
2012年版。
(3)张树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配套教学案例分
案
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例分(4)陈鹤:《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精编案例教程》,华中科
析
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胡锦光:《行政法案例分析》 (第3版)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10年版。
辅(6)律政文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配套辅导》
四 编
第19章
行政复议概述
行 政 赔
第36章 行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37章 行政赔偿程序
偿 第38章 行政补偿
行 政 复 议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