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赤壁之战》的相关段落。
(2)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3)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知道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2)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生僻字、通假字、一词多义的词语的解释。
(2)理解文中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中的难点问题。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境。
(2)讲述赤壁之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
4.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忠诚、勇敢、智慧和团结等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2 教学资源:赤壁之战的故事文本。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或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细节和意义。
3.3 词语和句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所学的词语和句式。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学生通过课堂参与、回答问题和表达观点来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赤壁之战的场景,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学生进行写作活动,例如写一篇关于赤壁之战的短文或日记。
5.2 教学建议: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在写作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行为。
6.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使用图表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生能够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正确表达故事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忠诚、勇敢、智慧和团结等品质。
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历史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赤壁之战》选自《三国演义》中的一段经典故事,描述了曹操与孙权军队之间的激战。
故事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如周瑜、诸葛亮、赵云等,以及他们的智勇表现。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表演故事中的重要场景,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分析讨论: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教材:使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赤壁之战》文本。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黑板与粉笔:用于板书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赤壁之战的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三国时期的了解和兴趣点。
4.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赤壁之战》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各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4 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表演故事中的重要场景,如赤壁之战、周瑜与诸葛亮的智谋对决等。
教师和同学对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3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3篇)【赤壁之战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给段落分层的能力。
3、理解本课“调兵遣将、自不量力、不计其数”等重点词。
并掌握句式“不是……也不是……而是……”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周瑜制定“火攻”计策的依据及实施“火攻”计策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败于仅三万的周瑜的军队。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及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第一段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曹、周两军各自的地理位置,逐步展现文章结构。
提问:(一)赤壁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又是怎样做的呢?随课文理解“夺取”、“调兵遣将”的意思。
(二)双方作战的兵力又怎样呢?(板书:3万,80万)二、学习第二段:曹操和周瑜都想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战前他们各自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学带着这个总是齐读课文第二段,学生读后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
继续追问:(1)曹操为什么“铁索连船”?这样做好不好呢?(2)周瑜采用火攻的依据是什么?(板书:火攻)三、学习第三段:(一)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周瑜用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分哪几步?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划分层次用“/”线表示,并用简短语言概括。
(同座位交流后回答)多媒体逐步展示:写信诈降、乘风行船、火烧曹船、曹军大败。
(二)学习第一层展示黄盖给曹操写信的内容(个人读)引导学生分析1、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为什么会欢喜得不得了?从信中找出原因。
(理解“自不量力”)2、周瑜既然准备用火攻攻打曹军为什么还要写信诈降呢?3、要想使火攻得以实现,还需要什么自然条件?(东南风)(三)学习第二层展示两军对阵图体现东南风对火攻的作用思考讨论:1、课文中哪几处写到东南风?(用“”线在文中标出)它与火攻有什么关系?(先让同座学生交流,再请一位学生到屏幕前用教棒叙述)2、东吴乘风而来的船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大组讨论,允许争论)分析比较句子:①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②里面是芦苇,……附问题:课文中为什么不直接写船里面是芦苇,而要写船里装的不是士兵,不是粮食而是芦苇,……(四)学习第三、四层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激烈战斗的意境之中。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赤壁之战》。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赤壁之战》的阅读与理解。
(2)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赤壁之战》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语文》课本。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有关《赤壁之战》的历史资料、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赤壁之战》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赤壁之战》。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课文内容。
(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3. 重点讲解:(1)教师对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和讲解。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赤壁之战的场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等合作活动中的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团结合作、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通过阅读《赤壁之战》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理解故事的发展和高潮。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重点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学生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使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使用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利用角色扮演和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过程与安排5.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2 课堂讲解与互动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3 练习与巩固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提供相关的拓展材料和阅读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和回答,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小组讨论和表演,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团结合作、智慧和勇气等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如“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等。
2.2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赤壁之战》。
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背景和意义。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提问,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相关的任务和问题。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展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4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写作。
4.2 拓展作业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参观相关景点,深入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人物或情节,进行绘画或创作。
第五章:评价设计5.1 过程性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2 终结性评价教师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作业的批改,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
学生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魅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2)学习古代英雄的英勇事迹,培养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3. 重点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问;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赤壁之战》原文;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资料、人物介绍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3. 对比分析:将《赤壁之战》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4.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七、教学步骤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2.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3. 故事情节梳理:讲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4. 语言品味: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语言的魅力;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精选3篇)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精选3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背景资料,并通过预习,大致了解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教师:挂图、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及结构,知道这是一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以少胜多根本原因,从中获得启发和收益。
二、抓住重点认真分析1.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这部分的意思是:黄盖诈降,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2)这次战役是用火攻的方法取胜的,那么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
再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段合并。
思考“火攻”分几步。
3.指名说说自然段段意。
4.分组讨论分析。
(出示下面第五至第十一自然段段意,认真分析归纳合并。
)第五自然段: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
第六自然段:趁东南风,黄盖驾船驶向曹军。
第七自然段:黄盖的船中装的全是火药。
第八自然段:黄盖驾船直冲曹军,曹操毫无防备。
第九自然段:黄盖命令士兵点火,火烧曹营。
第十自然段:曹营中火光冲天,乱成一片。
第十一自然段:曹军大败,曹操逃跑了。
学生汇报:(第五自然段为一层: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第六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应合在一起,是写黄盖趁东南风,驾着装满火药的船,飞快地驶向曹军。
第九、第十自然段应合在一起,是写火烧曹营的情况;第十一自然段是写曹军大败,曹操逃跑了。
那么,火攻就是分四步进行的。
)下面我们分组朗读火攻这四步的内容。
请大家继续分组讨论,把火攻这四步用小标题或简明的提纲概括出来。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历史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课文中的英雄气概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历史人物。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成语和古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深入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赤壁之战》。
2.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2)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2)运用生字词到作文中。
(3)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 拓展作业:(1)观看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影视作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邀请家长参与课后学习,共同探讨课文的价值观。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赤壁之战的图片和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场景,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读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对故事进行分析和评价。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表达思想和创造力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故事中的英雄情怀和智慧,培养爱国情怀和正义感。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的故事文本,包括主要人物、情节描述和对话。
2.2 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如《三国演义》原著和相关的历史图片。
教学多媒体课件,如动画视频、图片和音乐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学生通过观看相关动画视频或图片,引起对故事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答阅读中的疑问和解决问题。
3.3 分析和评价: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英雄形象和智慧之处。
学生通过评价和表达,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阅读理解和表达方面的表现。
4.2 同伴评价:学生通过互相评价,给予同伴在阅读理解和表达方面的反馈和建议。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拓展阅读: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相关章节,深入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和历史。
5.2 创作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与赤壁之战相关的故事或剧本,并进行表演。
5.3 家庭作业: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引导性问题: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细节和深层含义。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赤壁之战》教案15篇
《赤壁之战》教案15篇《赤壁之战》教案15篇《赤壁之战》教案1 【学习目的】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谴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事情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详细过程中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三国故事,人人皆知。
如“单刀会”、“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部分内容改编的《赤壁之战》。
〔板书课题〕2、你对“赤壁之战”有哪些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3、你还有哪些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小组学习:〔1〕自学生字新词。
〔2〕围绕课始提出的问题进展讨论交流。
〔3〕对课文进展二次质疑,并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全班交流:〔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字音、字形、字义。
〔2〕分小组指读课文。
〔3〕交流已经读懂的问题。
〔4〕各小组交流提出的新问题。
三、理解梗概,分清条理。
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1〕战争开场时,双方的力量比照方何?〔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以少胜多〕〔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展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一)谈话,交代故事背景。
(板书课题)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战例。
你们一定想知道它发生的历史背景,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斗的过程怎样,结局如何?请听: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
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
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
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
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
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
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把船连在一起,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样打,还得想个计策。
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
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那么,“火攻”这一仗是怎么打的呢?黄盖是怎么办的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了解故事情节。
读第一遍,注意生字新词的`音,把每一句话读通顺,自己觉得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次。
读第二遍,注意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在每段旁边作简明的批注,想想故事的发展、高潮和结果是什么。
(三)细读,认识故事人物。
再读课文,思考:在赤壁之战过程中,曹操的神情动态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个体默读、画句、思考之后,教师可组织全班交流。
(四)练读,深入理解故事。
1.回忆故事情节,看看“火攻”计策的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2.从“火攻”计策的制定与实施,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3.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什么能够获得胜利?4.抄一抄,背一背。
○词语采集:满江火滚喊声震地火须兵应兵仗火威○诗句采集: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片段采集: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赤壁之战》教案+教学反思
赤壁之战【教学目标】1. 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2.认识曹操等人物形象,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 通过品读、联想、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难点】1、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具、学具】1.教具:PPT课件2. 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赤壁之战》的资料。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感受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2. 学习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做到有情感。
3. 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理解题意,了解背景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之”的意思。
2、(课件出示有关赤壁之战的资料、图片等)引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的知识,介绍你所知道的“赤壁之战”,了角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
3、(课件演示赤壁之战精彩瞬间)二、读通课文,质疑问难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个别学生轮读课文,检查通读课文效果,随机进行教学处理。
(1)联系上下文理解“隔江相对”,(课件演示两军对阵图)(2)理解“调兵遣将”,比较“遣”与“遗”的字形。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精选12篇)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难点:1、常用文言词和容易误解的语言现象——二字相连却并非双音词。
2、解释重点词语与疑难句子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说出《史记》的体裁特点(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读“自读提示”,指出《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赤壁之战》的材料则来自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
(说明:在谈到本文的选材和布局时将对此作比较详细的介绍。
)二、介绍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
各地军阀乘势而起,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
三、检查预习作业。
1.先查第二题,由学生叙述,教师可根据下表作适当补充。
以下均2XX年事,只标出月份。
七月曹操南下。
八月刘表卒,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军抵新野、襄阳,刘琮降曹。
刘备南走,与鲁肃会于当阳,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曹军大败刘备于当阳长坂。
十至十一月曹军自江陵东下。
孙刘联盟形成。
周瑜从柴桑出军,与操遇于赤壁。
黄盖火攻成功,操败走,经华容道至江陵,引军北还。
2.检查预习第一题:划分第一部分层次。
第一层(1、2段):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①鲁肃向孙权献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第1段);②诸葛亮使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第2段)。
第二层(3、4、5段):孙权接受周瑜、鲁肃的主张,决心抗曹,计划出兵。
①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歧,鲁肃再次说服孙权,坚定抗曹决心(第3段);②孙权召回周瑜,周瑜分析敌我力量对比,促使孙权决策抗曹(第4段);③周瑜进一步分析曹操兵力,促使孙权出兵与刘备并力抗曹(第5段)。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导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大约发生在公元208年左右。
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的关键之战,奠定了今日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本文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设计思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段历史。
一、课程分析1. 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2)学习牟实、准确的历史表达方式,运用人文思维去描述局面和情况。
2. 教学内容(1)历史发生背景。
(2)赤壁之战发生的原因。
(3)赤壁之战的经过。
(4)赤壁之战的胜败原因。
(5)赤壁之战的意义和影响。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经过。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对当时和今日的影响。
二、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可以将学生引入当时的军事环境,让他们想象并感受当时的气氛、压力等。
2. 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提出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应该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 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旨在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PPT或小组项目的方式,展示他们对此事件的理解和研究。
4. 布兰考夫教学法布兰考夫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看法、疑虑、想法等来激发他们的思维。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应该通过提问、答疑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影片、图片等方式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2. 问题探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起因、经过和胜败原因等方面。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背景资料,并通过预习,大致了解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教师:挂图、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及结构,知道这是一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以少胜多根本原因,从中获得启发和收益。
二、抓住重点认真分析1.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这次战役是用火攻的方法取胜的,那么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
再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段合并。
思考“火攻”分几步。
3.指名说说自然段段意。
4.分组讨论分析。
第五自然段: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
第六自然段:趁东南风,黄盖驾船驶向曹军。
第七自然段:黄盖的船中装的全是火药。
第八自然段:黄盖驾船直冲曹军,曹操毫无防备。
第九自然段:黄盖命令士兵点火,火烧曹营。
第十自然段:曹营中火光冲天,乱成一片。
第十一自然段:曹军大败,曹操逃跑了。
学生汇报:下面我们分组朗读火攻这四步的内容。
请大家继续分组讨论,把火攻这四步用小标题或简明的提纲概括出来。
学生汇报或抽小组代表到黑板板书出来。
写诈降书,施火攻计满载火药,借东南风火船冲曹,大火漫天带兵追杀,曹军大败老师小结:火攻的四步,这种小标题,还有的同学编的跟这种意思相同,但表达有所不同。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描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事件过程。
(2)能够分析并评价《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3)能够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对《赤壁之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和理解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辩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事件过程。
2. 《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3. 《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分析。
2. 《赤壁之战》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3. 《赤壁之战》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赤壁之战》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
2. 学生准备:对《赤壁之战》的预习和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赤壁之战》的相关文献,理解事件过程和人物贡献。
3. 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分析重要人物的作用和贡献。
4.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赤壁之战》的场景,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体验。
6. 总结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总结学习成果和收获。
7. 扩展活动:学生进行相关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加深对《赤壁之战》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活跃程度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3. 团队合作:在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评估学生的协作能力。
六年级上册《赤壁之战》语文教案
六年级上册《赤壁之战》语文教案六年级上册《赤壁之战》语文教案六年级上册《赤壁之战》语文教案1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的后面部分和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的前面部分,有删改。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它的起因是:东吴大将周瑜率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大将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与曹军隔江相对。
战前双方都在做战斗的准备:曹操为了大军渡江,叫人用铁索连船,周瑜针对曹军弱点,决定实施火攻。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做到有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5、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回到当年硝烟弥漫的古战场,看看几位英雄人物是怎样斗智斗勇的。
二、细读课文,认识故事人物。
㈠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赤壁之战中,拥有精兵强将的曹操的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把这样的语句画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赤壁之战》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赤壁之战》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之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2.理清课文的条理,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了解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理清课文条理,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学重点(一)了解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
(二)理清课文的条理,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
《赤壁之战》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着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编而成的。
哪位同学知道三国是哪三国?他们的首领各是谁?(三国是魏、蜀、吴。
他们的首领分别是:魏是曹操;蜀是刘备;吴是孙权。
)三国是怎样形成的呢?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了黄河流域之后,雄心勃勃,想进一步夺取长江下游孙权的地盘。
当时曹、孙双方力量对比悬殊,面对强大的曹军,孙权联合没有地盘的刘备共同抵抗,公元208年冬在赤壁与曹军交战。
课文讲的就是这次战役的故事。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这一战局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为后来魏、蜀、吴三国成鼎立局势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赤壁这个地方在哪里?交战双方是谁?他们为什么要打仗?结果怎么样?)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
首先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朗读录音,找一找课文中是谁和谁在打仗。
带着问题听录音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率领的80万大军和周瑜的3万兵士作战。
)周瑜是孙权的部下,东吴军中的水上大都督。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在赤壁这个地方被周瑜率领的东吴军打败。
赤壁之战写的就是这件事。
作战双方力量悬殊那么大,曹军为什么会败呢?我们认真学习课文之后,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二)检查预习1.填写生字表2.辨字组词指导学生讨论字的间架结构和字义,然后组词。
例如:渡字的部首是氵,说明这个字与水有关系,它的字音是右半部分的字音度,这个字的意思是:从这一岸到那一岸。
用这个字组词可以是(渡口)(渡船)(渡过)(渡江)等。
率(率领)(轻率)(率兵)(表率)遣(派遣)(消遣)(调兵遣将)策(计策)(对策)(策略)(决策)盔(头盔)(盔甲)(丢盔弃甲)3.或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抵挡:抵抗的意思。
相持:各不相让。
自不量力:不估量自己的能力。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量,估量。
计策:对付某种情势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定睛:集中视线。
波浪滔天:形容水面上波浪极大。
滔,漫、充满。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
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调,调动。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
应,应付。
丢盔弃甲:形容打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盔,打仗时用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
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
缆绳:拴船用的粗绳子。
号称:名义上是。
本课的意思曹军说是80万,实际上远没有那么多。
相持:双方坚持对立,互不相让。
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幔子:为遮挡而悬挂起来的布、绸子等。
挂在屋内的帐幕。
鼓声震天:古时候打仗,擂鼓表示进攻。
这里形容鼓声非常大。
3.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教师范读课文,然后找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的结构。
课文主要记述了曹操率军攻打东吴,因为兵士坐不惯船,就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计策,火烧了曹操的战船、军营,曹操大败而逃。
这篇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但又不能死套起因、经过、结果这一固定模式。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课文做具体的分析。
课文在起因之后,经过之前,这一部分是战前的准备,应该单独画为一段。
经过和结果同属火攻一仗的全过程,不能分开。
按照这样的分析,本课应该是这样的顺序:①战争的起因,②战前的准备,③作战经过和结果。
因此课文应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曹操率军南下想夺取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与曹军隔江相对。
这是赤壁之战的起因。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讲曹军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用铁索把船连起来练兵。
黄盖根据这些情况,向周瑜献计用火攻打败曹军。
这是双方的战斗准备。
第三段(第5~11自然段)讲黄盖假意投降,驾火船烧曹营,大败曹军。
这是火攻一仗的全过程。
(三)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火攻是怎样进行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一)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火攻是怎样进行的。
三、教学难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赤壁,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的80万军队,原因是什么呢?停顿几分钟,使学生快速思考并认定这的确是个问题。
哪位同学知道赤壁在哪儿?作战双方是谁?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赤壁位于现在湖北武昌市,长江边上。
作战双方是曹操和周瑜。
)(板书:赤壁曹操周瑜)曹操和周瑜为什么要打仗,周瑜又是怎样取胜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二)学习第一段。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介绍了什么?(作者在这一段具体介绍了战斗发生的时间:东汉末年;地点:赤壁;交战的双方:曹操和东吴的周瑜;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曹操在长江北岸,周瑜的兵在长江南岸。
这次战事的目的是曹操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同时也可以看出曹操是这次战争的发动者,周瑜调兵遣将是为了抵抗曹军。
)很明显,战争发生的原因是曹操想扩大自己的地盘,从道义上讲是不正义的,但是他们人员众多,来势凶猛。
周瑜也毫不畏惧,调兵遣将与曹军隔江相对。
这场战争的经过和结果怎样,我们继续往下看。
(板书:南北隔江相对)(三)学习第二段。
找同学分自然段读书,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难以适应的环境,曹操是怎么做的?(曹操命令士兵把船一条条用铁索连起来。
)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别的办法吗?(因为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这次作战非坐船不可,可是他们不习惯船上的生活,所以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
)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曹军必须坐船?(非坐船不可)非不可是什么意思?谁能结合实际生活造一个句子,说明你理解了。
(非不可是必须这样做的意思。
生活中也经常能用到这样的句式。
如这人病重,非住院不可。
)由此可以看出,曹军已经为作战做好了准备,把所有的船连成了一个平地。
同学们,大家讨论讨论曹操这个办法怎么样?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曹军潜在的危机,在此为学生理解黄盖的计谋作了铺垫。
使一个教学上的难点很快就解决了。
(这个办法不好,因为这样一来所有的船成为了一体,如果有紧急情况发生,一条船都跑不了,就会全军覆灭。
)真聪明。
可是曹操就没有想到这一点,相反周瑜军中的黄盖却注意到了,还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
黄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第3自然段主要是黄盖的一段话一共有三句,分析了作战双方的利与弊,以及在战斗中取胜的计谋。
(黄盖认为①敌我力量悬殊很大,因为曹军号称80万人,周瑜才有3万兵士。
②长期相持没有好处。
因为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长期相持,对兵力弱的一方不利。
③曹军船体相连难以分散。
针对这些情况,黄盖向周瑜提出用火攻的计策。
)怎么理解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呢?(可以看得出周瑜同意这个办法,只是具体怎么做还得有个计策。
说明周瑜很谨慎,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密,最终采纳了火攻。
)(板书:火攻)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写出计策的具体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请同学再读第二段,教师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可具体讲解这一内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课文在这里不写出计策的具体内容是因为下文实际上是这一计策实施的描述。
这样写既为下文埋了了伏笔,又避免了重复,从而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引人入胜。
教师简单小结这一段,并引出下一段。
要战胜对方,就得知已知彼。
周瑜一方做到了知己知彼,因此决定用火攻。
火攻这一计策到底是怎样实施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
因为故事性比较强,教学时最好以一个或几个大问题为主,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按顺序说一说。
这一教学环节可以留出大约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并根据问题思考。
请同学们认真读书,并思考这样的问题:火攻分为哪几步实施,每一步主要做了什么?课文分四步来写火攻:①黄盖写信,向曹操假投降。
投降的理由是周瑜自不量力,肯定失败,并表示带兵士和粮草投奔曹军。
这个理由正合曹操以人多自居必然胜利的心理,所以曹操信以为真。
②火攻选择在刮东南风的天气里,船上装满引火的东西,趁着东南风驶向曹营。
因为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这样就使得火攻在东南风的帮助下得以很好的实施。
③黄盖在船接近曹营时,叫人点火,火船冲进曹营,致使曹操的战船一下子都烧了起来,火又窜上岸,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
这样近距离点火使曹军措手不及。
④周瑜带兵追杀曹军,曹操从华容道逃跑。
鼓声震天说明周瑜一方士气大振,火攻大胜。
丢盔弃甲形象地描述了曹军大败时狼狈逃跑的样子。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给予一定的正确指导,并注意从每一步的内容中,概括出主要词语进行板书。
(板书:诈降东南风点火追杀逃跑)由此可以看出,火攻分四步进行。
让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四步写在投影片上,然后在投影机上进行展示和评比。
果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在实际生活中怎么运用。
(果然的意思是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课文中的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这说明曹操正想着或正等着什么,结果发生的事实正合他意。
但他没有想到这些船不是来投降,而是来烧他们的。
果然天阴得很厚,不一会儿果然下起了小雨。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火攻就会理解深刻,记忆清楚。
紧接着师生共同研究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周瑜只有3万人,曹操拥有80万人,力量悬殊很大。
可是周瑜的兵士善于水战;恰好有东南风;又因为曹军来犯,周瑜带领兵将奋起抗击,属于正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