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打印版)
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打印版)
GAGGAGAGGAFFFFAFAF中考化學總復習資料基本概念:1、化學變化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定性等))5、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6、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凈物組成,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8、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GAGGAGAGGAFFFFAFAF 10、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14、相對原子質量: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比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16、離子:帶有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17、原子的結構:原子、離子的關系:注:在離子里,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區別:看化學式是不是(單位為原子原子核外電子中子质子注:在原子里,核電荷數=質陽離陰離原得失失得18、四種化學反應基本類型:①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如:A + B = AB②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如:AB = A + B③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如:A + BC = AC + B④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如:AB + CD = AD + CB19、還原反應:在反應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奪去的反應((不屬于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氧化反應: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本反应类型)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覺的氧化反應GAGGAGAGGAFFFFAFAF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20、催化劑:在化學變化里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在化學變化前后都沒有變化的物質(注:2H2O2 === 2H2O + O2 ↑MnO此反應MnO2是催化劑)21、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物質的質量總和。
最新【中考化学】中考化学必背(A4整理及打印版)
【中考化学】中考化学必背(A4整理及打印版)中考必看!初三化学基础知识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物质(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初中化学全册中考总复习资料(最全)
化学知识点整理九年级全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 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 6 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课题2 氧气 6课题3 制取氧气7↓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8课题2 分子原子9课题3 水的净化10课题4 保护水资源11↓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12课题2 元素13课题3 离子14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18↓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2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2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22↓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22课题2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23 金刚石➢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22课题2 燃料和热量22 石墨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2↓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2 地球表面71% 被水覆盖着碳的两种单质 原子的结构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3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5金属铀(U )⌦↓第九单元 溶 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 6 课题2 溶解度 7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8↓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11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响 15↓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17 物质的鉴定、鉴别及物质、离子的共存和除杂质 的问题 19 课题2 化学肥料 20↓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22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24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24↓附 录附录1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26 附录2 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26 附录3 局部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27 附录4 物质的制备与检验 28 附录5 全年级课本重点概念及注释 3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中考化学】中考化学必背(A4整理及打印版)
【中考化学】中考化学必背(A4整理及打印版)中考必看!初三化学基础知识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物质(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打印版)
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基本概念:1、 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2、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6、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 ,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 :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 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 ,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单位为 “1”,省略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②分解反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 AB + CD = AD + CB19、 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 缓慢氧化 :进行得很慢的 ,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 :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 :在化学变化里能 改变 其它物质的 化学反应速率MnO ,而2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 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 2H 2O 2 === 2H 2O + O 2 ↑ 此反应 MnO 2 是催化剂)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如: O 2是单质, CO 2 是化合物 16、 1718、 离子 :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的结构: 原原子子、离子的原关子注:在离子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阴以上离物子质生成一种物原质子的反应 如:A + B = AB 失 e 失e 质子( +) 中子( 0)注:在原子里,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里外,电核子电(荷—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得 e 得e 阳离子三者的关系: 缓慢氧化会引起自 燃,两者都是氧化反 应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化学中考复习资料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10、白色沉淀(6种):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硫酸钡,氯化银。
11、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12、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二)、液体的颜色13、无色液体:水,稀盐酸,稀硫酸,酚酞试液,双氧水14、蓝色溶液:含有Cu2+的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5、黄色溶液:含有Fe3+的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6、浅绿色溶液:含有Fe2+的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7、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8、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9、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20、黄绿色气体:氯气21、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注一定先净化后干燥(1)气体的净化(除杂)H2(HCl)用NaOH溶液 CO(HCl)用NaOH溶液 CO(CO2)用澄清石灰水CO2(HCl)用NaHCO3溶液 CO2(H2、CO)用CuO CO(O2)用铜网O2(CO2、HCl、H2O)用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2)气体的干燥(除去水)干燥剂有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中性)、无水硫酸铜(中性)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氢等。
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整理(A4打印版)(最全面).
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 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二、仪器的连接 1.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2.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4. 需要用力的事情都要由右手来做。
化学知识整理
最全面
目录
绪言............................................................................................................................................................... 1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4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10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4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8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21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25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28 第九单元 溶液......................................................................................................................................... 32 第十单元 酸和碱..................................................................................................................................... 35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40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44 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47 常见物质的俗名......................................................................................................................................... 48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48 常见反应的现象......................................................................................................................................... 52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54 多功能瓶..................................................................................................................................................... 55 除杂............................................................................................................................................................. 56 鉴定............................................................................................................................................................. 56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15篇)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15篇)中考化学复习资料1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根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1〕概念:〔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参加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
②标准:100g溶剂。
③状态:到达饱和。
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
〔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初三中考必备化学全册完美总复习资料大全(WORD打印版)
初三化学全册总复习新课标绪言化学实验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例:3:化学变化,又叫。
例:4:物质在性质叫化学性质。
5:物质性质,如颜色,等,叫做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联系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变化,但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一些现象,如:6: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像,,。
发明很早我国人民在制造出了青铜器,春秋战国时就会。
8:练习:(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白光C、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带消失(2):请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入适当括号内。
①用铜为主要原料铸造静海寺的警世钟()②食物腐败()③纸张能燃烧()④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⑤点燃蜡烛时,蜡烛油滴下,蜡烛越来越短()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了()(3)、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4):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我国古代人民开始炼钢的历史时期是()A、战国晚期B、商代C、春秋晚期D、西汉(5):化学变化中常伴有、、、、-等现象发生,这些现象(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它们在化学实验中重要作用是。
(6):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化学做出过巨大贡献,象、、-等是世界闻名的三大化学工艺,在商代就制造出了精美的,春秋战国时期就会。
(7):试举例分析是否所有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初中化学实验仪器介绍(看192-193页)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1):不能用手,不要(2):如果不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用,固体(3):用剩的药品(4):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取量大时用,取量少时用,粉状取用的方法是块状固体取用方法是(5):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________在桌上。
【中考化学】中考化学必背(A4整理及打印版)
【中考化学】中考化学必背(A4整理及打印版).doc【中考化学】中考化学必背(A4整理及打印版)中考必看!初三化学基础知识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物质(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可打印)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解题技巧初中化学知识总结(识记部分)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可打印)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解题技巧初中化学知识总结(识记部分)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 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16)醋酸、乙酸(16。
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大全(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 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大全
级化学中考总复习(资料大全)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如:O 2 是单质,CO 2 是化合物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17、原子的结构: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0)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得e阴离子原子得 e阳离子失 e失 e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MnO 2 学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 2O 2 === 2H 2O + O 2 ↑ 此反应 MnO 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可打印)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解题技巧初中化学知识总结(识记部分)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屮考祀曇总義司赍料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帀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丿 -------------------------------------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岀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彳寻Cc原子、离子的关系:阴离子原子y 阳离子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工核外电子数18、 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女口: AB + CD = AD + CB19、 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7、 8、 9、 10. 11. 12. 13.14、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元素: 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任化学变化中可以再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j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如:6是单质,CO 三是化合物15、 16. 1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门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它比较所得的值 r .• -, ,.r>. 该原子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千克)朵原了曲相对原了质軍二二个遞子实际质量丽7顶千克5 (单位为T,省略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宀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虽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的结梅: 原子质子(+)中子(0) 核外电子(一)原子核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二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示憲駅盪ll 起门燃•两者都是氧化反20、 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韓刚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2HzO + 02 t 此反应MnO2 是催化剂)2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22、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泄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 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比 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 在时,不论水的疑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容质。
)23、 固体溶解度:在一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 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4、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4£ + Cl ・ HNO3 二也 + NO/ H 2SO4==2fT + SO?・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藹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OH==K + + 0H_ NaOH==Na* + OH - Ba (OH )2==Ba 2?72OHj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j==K + + N03-Na 2SO 4==2Na + + SO 店 BaCl 2==Ba 2+ + 2CI ・25、 酸性氧化物(屈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26、 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zCOa IOH2O. CuSO 4 5H 2O ) 27、 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28、 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仁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CO 、SO2、H2S 、NO 等物质3、 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 (氨气)、CO (一氧化碳)、COz (二氧化碳)、CH 4 (甲烷)、S02 (二氧化硫)、S03 (三氧化硫)、NO (一氧化氮)、 NOz(二氧化氮)、HzS (硫化氢)、HCI (氯化氢)SO 42 (硫酸根)、NCM 硝酸根)、CO 32 (碳酸根)、CICM 氯酸)、MnO 4 (高毎酸根)、MnO 42 (^酸根)、PO 43 (磷酸根)、(氯离子)、HCO 3 (碳酸氢根)、HSO 4(硫酸氢根)、HPO 42(磷酸氢根)、H 2PO 4 (磷酸二氢根)、0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钱根或钱离子)、K+(钾离子)、C0(钙离子)、(钠离子)、 Mg2+(镁离子)、AI"铝离子)、Znh 锌离子)、F0(亚铁离子)、 F0(铁离子)、cf ♦(铜离子)、(银离子)、Ba 2+(«ii 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风化是化学变化, 潮解是物理变化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 注意各酸根或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领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
(氧氯化物中的氯为①氟1渙为彳)(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 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 •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
女口:钾K 铜Cu银Ag等;b.固态非金属。
如:碳C硫S磷P等c•稀有气体。
如:氨(气)He 鋭(气)Ne 氮(气%r等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苴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0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6 (氧气)、N2 (氮气)、缶(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蹄臭)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0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 (氧化镁)、NaCl (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女口:KMnO4(髙镭酸钾)、K2MnO4 (猛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a •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c •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稳定结构:①最外层8电子②第一层为最外层2电子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读:直接读其元素名称(稀有气体的可加多个“气”字或不加也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单质读:气体单质在其元素名称后加多个“气”核外电子排布:「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氢(H)氨(He)锂(Li)彼(Be)硼(B)碳(C)氮(N) 氧(0) 氟(F)非金属元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2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邂一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人结构稳定「匝质稳定。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二“配”、“注” “等化&酸碱度的表示方法一一PH值01234S67891011 12 13 14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说明:(1) 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 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 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Ca・ Na、1\他、Al、Zn、Fe、Sn・ Pb・(H)、Cu、H卧Ag、Pt、鞅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钾.钙、敏锲客锌.铁、纵铅、乳铜、汞.银.做金)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也戈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加澧换出氢气10、物质的结构:f宏观组成单质,合物元素微观构成表示方法一►元素符号物质原子核核外电子(一)表示方法—►元素符号J相对质量一相对原子质屋「由原子构成•分子彳表示方法一►化学式扁对质量一相对分子质量r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J表示方法—►离子符号I相对质量一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A离子金属单质非金屈单质r单质{稀有气体C无机化合物物化轴酸碱盐有机化合物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农示•种元素;②农示该元素的•个原了。
b. 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c.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 ・化合价符号:衣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运义只农示该种粒子的个元素符号:原了如:3S 只表示3个硫原子 •化学式:分子 如:5ca 只表示5个二氧化碳分子 ■离子符号:离了如:凶才只农示4个镁离子(2)化学符号的书写:a ・原了的衣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衣示如:氢原C Hb. 分子的农示方法:用化学式农示 如:二氧化碳分子:CO :c. 离子的农示方法:用离子符号农示如:钙离子:Ca" +d. 化合价的衣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衣示如正二价的镁元素:Mi注:原子、分(、离产三种粒/个数不只“ I”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 如:两个氧原子:20(而/是5 02是分了•人 7个二氧化碳分子:7C0:;两个钙离子:2Ca先写出粒子的符号,再在符号前面标出粒子的个数!12. 原子.分子、离子、元索和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间的关系:15、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气体氧气(02)氢气(H 2)二氧化碳(CO2)药品敲盼(KAW4)或双氧 水(HQ )和二氧化猛锌粒(Zn 〉和盐酸(HCI )或稀硫酸(H2SO4)石灰石(大理石) (CaCO 3 )和稀盐酸符号前有数字时符 号所表示的粒子13、发生装置收集装置辻1id br S3[固(+固)] 厶[固+液] 简易装置[固+液]排水法向上 排空气法向下 排空气法具有相同核电荷 数的•类原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护泸心入和、2或初吓加入溶剂、降低(或升高)温度14、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16解题技巧和说明:一、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