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湘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6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湘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6单元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0be0b4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5.png)
湘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6单元重点知识
总结
第一单元: 万有引力
- 万有引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量
- 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的吸引力
- 重力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远近
- 太阳系中的行星运动是由于太阳的引力作用
第二单元: 电流电压
- 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
- 电流的强弱由电荷的多少和流动的速度决定
-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 电流可以使电器工作
- 电压是推动电流流动的力量
-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 电源可以提供电压
第三单元: 声音与光
-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 声音通过空气传播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例如空气、水等
-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硬度等- 光是一种电磁波
- 光可以直线传播
-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光的速度很快,约为30万千米/秒
第四单元: 纯净水的制备
- 水可以通过蒸发和凝结得到纯净水
- 蒸发是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 凝结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 纯净水可以用来饮用、洗澡等
第五单元: 流体的压强
-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 压强的大小取决于力的大小和作用的面积- 海底的压强比陆地上的压强大
- 流体中的液体和气体可以传输压力
第六单元: 种子的发芽
-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阳光
- 种子吸收水分后膨胀变大
-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出根和茎
- 发芽后的种子可以生长成植物
以上是湘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6单元的重点知识总结。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修改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bd16f131b765ce04081431.png)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修改版)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第一课:生命的历程1、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2、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
3、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4、居维叶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拉马克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5、地层被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6、科学家在5亿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
7、距今4.08亿年前的化石中.出现了最早的陆生动植物。
8、科学家发现3.60亿年前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中.只有两栖动物。
9、距今1.44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出现了哺乳动物。
10、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1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12、古生物遗体、遗物和他们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
第二课:物竞天择1、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
2、第三课:人类的起源1、科学家发现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能直立行走;距今115万~6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能制造石器;距今70万~23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会人工取火。
第四课:动物的驯化1、猪、马、牛、羊都是家畜.它们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
2、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当时猪的骨骸已与现代的家猪相似。
可以肯定.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3、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因此.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第一课时:小河的“哭诉”1、我国制定的《地面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
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2023)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2023)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50636a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8.png)
(2023)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一、生物1. 动物分类在生物学中,动物主要分为两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具有脊柱的动物,如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如昆虫、贝类和腔肠动物等。
2. 动物的饵料链动物之间通过食物的相互关系形成了饵料链。
•食物链: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链状结构。
例如:草→兔子→狼。
•食物网:由多个相互交织的食物链组成的网络。
3. 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
•日行性动物:在白天活动的动物,如狗、鸡等。
•夜行性动物: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如蝙蝠、猫等。
•昼伏夜出动物:在白天休息,在夜晚活动的动物,如大熊猫、狐狸等。
二、物质1.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在形态、状态或位置上发生变化,但其物质的本质并未改变。
例如:水沸腾、冰融化等。
•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新的物质,其物质的本质发生了改变。
例如:铁生锈、纸烧黑等。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在常温下常见的三态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紧密,固定在一起,无规则的运动。
例如:钢铁、石头等。
•液态:物质的分子之间有较大的间隙,能够互相移动。
例如:水、酒精等。
•气态:物质的分子之间有很大的间隙,能够自由运动。
例如:氧气、氢气等。
3. 溶解物质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均匀混合的过程。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例如:盐水、糖水等。
•溶质:在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
例如:盐、糖等。
•溶剂:将溶质溶解的物质。
例如:水、酒精等。
三、地理1. 地球的结构地球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幔: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熔融岩石组成。
•地核:地幔下面的一层,由固态和液态的金属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导致昼夜交替。
•公转:地球沿着太阳的轨道运行,导致季节的变化。
湘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湘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08d35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f.png)
湘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一、生物与环境
植物生长的特性:
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香蕉适宜生活在温暖多雨的地方,针叶松不怕寒冷
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北极地区的动物(如北极熊)有肥厚的脂肪层和密集的体毛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如纺锤形体、鳍)
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有强劲的四肢
骆驼有自由关闭的鼻孔、储存脂肪的驼峰、粗大开叉的脚趾食物链:
食物关系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
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尸体
二、营养与健康
食物金字塔:
应多吃底部的食物,少吃上部的食物
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
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
三、生命世界
植物的特征:
凤仙花植株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成
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和养料,茎有支撑和运输作用
花的结构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主要有弹射、动物、风、水传播
动物的特征:
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蚂蚁、金鱼等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动物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生命周期
四、生物的进化
生命的历程:
古时候人们认为生物是神创造的,而科学家认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化石是研究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人类的起源:
科学家发现南方古猿的化石,能直立行走
蓝田猿人能制造石器,北京猿人会人工取火。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重要概念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重要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43458f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3.png)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重要概念第一单元:多样的光1. 光:太阳能够发出光,光还能使物体发光。
光:太阳能够发出光,光还能使物体发光。
2. 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3. 折射:光线在经过介质时偏转的现象就是折射。
折射:光线在经过介质时偏转的现象就是折射。
4. 光学器材: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等。
光学器材: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等。
第二单元:生命在变化中1. 进化:生物因为环境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异,适者生存的原理。
进化:生物因为环境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异,适者生存的原理。
2. 植物的协调生长:植物根据环境变化,可以调节生长,如地势的高度、光照的角度等。
植物的协调生长:植物根据环境变化,可以调节生长,如地势的高度、光照的角度等。
3. 动物群落的演替:动物群落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会进行更替。
动物群落的演替:动物群落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会进行更替。
第三单元:筑巢的艺术1. 鸟类筑巢:鸟类为保证下一代的繁衍,会根据不同需求、环境建造不同形状的巢。
鸟类筑巢:鸟类为保证下一代的繁衍,会根据不同需求、环境建造不同形状的巢。
2. 昆虫栖息:昆虫会筑巢或者占据其他昆虫的巢穴等栖息。
昆虫栖息:昆虫会筑巢或者占据其他昆虫的巢穴等栖息。
第四单元:地球与月亮1. 天体运动:地球公转、自转、月球公转。
天体运动:地球公转、自转、月球公转。
2. 月相变化:因为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月相。
月相变化:因为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月相。
3. 日食、月食:因为地球或月球挡住太阳光线,造成日食或月食。
日食、月食:因为地球或月球挡住太阳光线,造成日食或月食。
第五单元:水资源的利用1. 水资源分类:淡水、咸水。
水资源分类:淡水、咸水。
2. 水资源的利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生产等。
水资源的利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生产等。
3. 节约用水:减少漏水、减少浪费、不乱倒废水。
(新湘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新湘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1b720c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d.png)
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1.人的肤色_、脸型、五官长相、性格特点等各不相同。
人体各种各样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都是人的性状。
2.菊花繁殖的后代还是菊花,猫生的后代还是猫,这种现象叫作遗传3.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有区别,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存在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作变异。
4.我国很早就利用嫁接方法改良果树品种,利用杂交方法选育动物良种。
5.距今约15000年前,人们发明了弓箭,狩猎本领提高了。
随后,人类又发明了织网捕捉动物,这样就能捕捉到活的动物。
6.人们选择适合自己要求的动物后代,继续一代一代繁殖下去。
由于人类长期的驯养,保留那些体态、习性有了变化的个体,野生动物最终被驯化为家畜7.狗是由狼驯化而来的。
早在狩猎采集时代,人们就已驯养狗为狩猎时的助手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
8在距今6000~6700年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狗骨,头骨较小额骨突出下领骨水平部边缘弯曲,与现在华北狼有很大区别说明人类驯养狗的历史确实很早。
9.从1856年开始,孟德尔历经8 年时间,用杂交的方法对一代又一代豌豆植株的高矮花色等性状进行观察、统计,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并提出假说:生物的每个遗传特征都受到遗传因子的控制。
10.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叫基因11.水稻是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占全球谷类作物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_,为人类提供了40% 的热能。
12.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和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
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天然杂交稻启发了袁隆平:用人工杂交的办法获得这一遗传优势,能够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1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14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当同时设计对照实验第二单元化石1.古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古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在地层中所留下的化石,向我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2.渡渡鸟生活在毛里求斯岛,体形庞大,双腿粗壮体重可达23 千克。
喙长23 厘米左右,前端有弯钩。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0b8ed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b.png)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1、科学家在5亿多年前的化石中只发现了海洋生物。
2、最早的陆生动植物出现在距今4.08亿年前的化石中。
3、科学家在距今3.60亿年前的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中只发现了两栖动物。
4、哺乳动物出现在距今1.44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
5、科学观点需要有证据来证明。
6、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7、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
8、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9、XXX认为生物总是不变的,XXX认为生物总是可以改变的,生物学家XXX提出的生物进化的理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10、生物存在于浩瀚的海洋、广袤的陆地和辽阔的天空中。
11、生物的进化规律是由XXX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12、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13、古生物遗体、遗物和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化石。
14、动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动物进化。
15、化石为我们提供远古生物的信息,但是是跳跃的、不连续的。
16、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始祖马出现在约6500万年前。
17、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一种生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色以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
18、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对野生动物进行选择性的驯养,使野生动物的体态性改变。
这就是野生动物的驯化。
19、现代动物驯养是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弥补野生动物资源的不足。
20、南方古猿在三百万年前能直立行走。
21、蓝田猿人在115到65万年前能制造石器。
22、北京猿人在70到23万年前能制造石器、骨器还会人工取火。
23、人们很早就发现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这些动物与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称他们为类人猿。
填空题:1、科学家在5亿多年前的化石中只发现了海洋生物。
2、最早的陆生动植物出现在距今4.08亿年前的化石中。
3、科学家在距今3.60亿年前的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中只发现了两栖动物。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知识点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eab7c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e.png)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知识点一、物体的性质与变化在科学学习中,我们要了解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物体的性质是指物体所具有的一些固有特征,例如颜色、形状、质地等等。
而物体的变化是指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改变,包括物体的生长、变形、腐烂等。
1.物体的色彩物体的色彩是我们观察物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不同物体的色彩有所不同,例如红色的火车、黄色的花朵等等。
物体的色彩可以用来区分和辨认不同的物体。
2.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形状也是我们观察物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不同物体的形状各有不同,例如球形、长方形、圆柱形等等。
物体的形状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
3.物体的质地物体的质地指的是物体表面的触感,例如光滑、粗糙、硬软等等。
物体的质地可以通过触摸和比较来感知。
4.物体的生长有些物体可以生长,例如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生长茁壮,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们的高度增加、树叶变大等现象。
而一些动物也可以生长,例如蚕宝宝会变成蚕茧。
5.物体的变形物体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形状的改变,称为变形。
例如,我们可以用压力使橡皮筋的形状发生变化,用温度使蜡烛变软等。
6.物体的腐烂有些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腐烂,例如食物、植物等。
腐烂是由于物体中的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变化的颜色、气味等来判断物体是否腐烂。
二、解释和观察在科学学习中,我们通过解释和观察来了解事物和现象的规律。
解释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观察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现象来获取信息。
1.解释解释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可以通过理论知识来解释和说明事物和现象。
例如山体滑坡是由于地下水的侵蚀导致的,我们可以通过地质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2.观察观察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事物和现象。
例如,在校园里观察昆虫的习性,我们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的生活行为。
三、物质的组成在科学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物质是由不同的基本粒子构成的。
大部分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不同原子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分子。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1ee1e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e.png)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第一课:生命的历程1、古时候,人们以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基本上神制造的。
2、科学家们以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基本上进化而来的。
3、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4、居维叶以为生物的种是别变的,拉马克以为生物的种是能够改变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5、地层被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6、科学家在5亿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觉惟独海洋生物。
7、距今4.08亿年前的化石中,浮现了最早的陆生动植物。
8、科学家发觉3.60亿年前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中,惟独两栖动物。
9、距今1.44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浮现了哺乳动物。
10、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1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能够追溯到35亿年前。
12、古生物遗体、遗物和他们日子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通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
第二课:物竞天择1、自然挑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群与其身边环境的颜群相似。
第三课:人类的起源1、科学家发觉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能直立行走;距今115万~6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能创造石器;距今70万~23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会人工取火。
第四课:动物的驯化1、猪、马、牛、羊基本上家畜,它们基本上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
2、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觉当时猪的骨骸已与现代的家猪相似。
能够确信,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多年往常就开始了。
3、有点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所以,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爱护第一课时:小河的“哭诉”1、我国制定的《地面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
当水质下落到三类标准以下,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就会妨碍人体健康,所以别能作为饮用水源。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必备知识点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必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90665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7.png)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必备知识点单元一:植物的种子
- 种子的结构:种皮、胚珠、胚芽
- 种子的传播方式:风传、水传、动物传
- 种子的发芽条件:水分、适宜温度、适宜气体
单元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 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区别
- 物质可以在不同存在形态之间转化
- 物质的状态变化的条件:温度变化、压力变化
单元三:能量的变化
- 能量的传递过程:辐射、传导、对流
- 热能和机械能的转化
- 能量的保存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被转化
单元四:生物多样性
- 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
- 动物分类的依据:是否有脊椎、是否有羽毛等
- 植物分类的依据:是否开花、是否有种子等
单元五:机械的结构和使用
- 杠杆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 机械传动的方式:齿轮传动、皮带传动、滑轮传动
- 机械的简单机构:滑块、滑轮、杠杆等
单元六:生活中的日常化学
- 饮用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沉淀、杀菌
- 常见的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等- 可可粉的制作过程:发酵、破壁、烘焙
单元七:地球与宇宙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
- 宇宙的组成:星球、星系、星云等
单元八:电的变化
- 电的产生方式:摩擦、感应、化学反应
- 电的传导方式:导体、绝缘体、半导体
- 电路中的元件:电源、导线、开关、灯泡
以上是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的必备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核心知识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核心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0ad445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4.png)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核心知识第一单元: 磁铁和磁力
- 磁铁的引力和斥力
- 磁力的作用范围
- 磁力的方向
第二单元: 电流与电路
- 电流的方向
- 电路的必备元素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三单元: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传播方式
- 反射角度和入射角度
- 折射率和折射角度
第四单元: 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
- 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
- 固态物质的特点
- 液态物质和气态物质的特点
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波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光的本质和产生
- 机械波和电磁波
第六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 水循环的概念及过程
-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因素
- 水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第七单元: 空气和呼吸
- 空气的组成和特点
- 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 垃圾焚烧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第八单元: 种子的生长
- 种子的结构及其作用
- 种子变成植物的过程
- 光、温度和水分对种子生长的影响
第九单元: 动物的面临的问题
- 野生动物的保护
- 家畜的养殖
- 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及其利弊
第十单元: 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循环利用
- 垃圾分类减量的定义和意义
- 垃圾分类的分类标准
-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实践案例。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基本概念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265bc5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7.png)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基本概念本文档旨在整理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的基本概念,为学生提供简洁明了的参考。
以下是各单元的基本概念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总和。
物种:具有共同特征并可以相互繁殖后代的一组个体。
进化:物种在环境变化中逐渐改变和发展的过程。
第二单元:鸟类的社会性与生活性社会性:指鸟类在生活中依靠群体合作,形成相互依存的社会组织。
生活性:鸟类根据自身需求和环境适应,形成的特殊行为方式和惯。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存与繁殖光合作用: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和有机物质的过程。
花粉传播:植物通过花粉传播方式进行繁殖,包括风媒、动物媒和水媒等方式。
第四单元:地球与地图地球:我们居住的星球,有陆地、海洋和大气等组成部分。
地图:用来表示地球表面地理特征的平面图形,包括地形、行政区划、气候等信息。
第五单元:水的变化与应用蒸发: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
浇灌:利用水资源为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的方法。
第六单元:材料的吸水与浸泡吸水:物质通过毛细管作用或孔隙渗透,吸收水分的过程。
浸泡:将固体材料浸入液体中,使其充分吸收液体。
第七单元:感应与电路电流:电子在电路中流动产生的电荷传递现象。
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组成的电流传输系统。
第八单元:健康与生命健康: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良好状态的状态。
生命:特定生物体所具有的生物学特征和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学生们理解六年级科学下册的基本概念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老师提问。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分课知识点整理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分课知识点整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f59ed0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3.png)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班级第一课生命的历程姓名1.浩瀚的(海洋里)、广袤的(陆地上)和辽阔的(天空中)……到处存在着(生物)。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2.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
3.地层被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
4.(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化石为我们提供远古生物的信息是(跳跃的、不连续的)。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5. (居维叶)是18世纪(法国)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
他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拉马克)是18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他,他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7.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8.动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动物进化。
9.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
10.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动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环境的变化)。
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动物进化。
第二课物竞天择1.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例如: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
我们称之为(拟态)。
2.约( 300 )万年前,出现了现代马,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始祖马出现在( 6500 )万年前。
3.(达尔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
4.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9cfdd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b.png)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生物和环境- 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 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 了解生物的生活性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第二章:植物繁殖- 探索植物的繁殖方式,如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
- 了解植物的生殖器官,如花、果实、种子等。
- 掌握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
第三章:动物与生物多样性- 掌握不同动物的分类特征,如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
- 了解动物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第四章: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掌握物质的物态变化,如固态、液态、气态。
- 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 探索能量的转化与传递,如热能、光能等。
第五章:生活中的机器- 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如轮轴原理、杠杆原理等。
- 探索生活中的常见机械设备,如水泵、浮子开关等。
- 掌握使用机械设备时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健康与疾病- 了解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 探索身体的组织、器官与功能。
- 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第七章:科学探究- 研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 培养观察、分析、实验等科学探究的能力。
- 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地理知识- 了解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与季节的关系。
- 掌握地球的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位置。
- 了解地形地貌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九章:初中生活- 了解初中生活的变化与适应。
- 探索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 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和主动研究的能力。
以上是《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概述。
希望对学习科学有所帮助!。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396405c77232f60dccca108.png)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第一课:生命的历程1、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2、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
3、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4、居维叶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拉马克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5、地层被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6、科学家在5亿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
7、距今4.08亿年前的化石中,出现了最早的陆生动植物。
8、科学家发现3.60亿年前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中,只有两栖动物。
9、距今1.44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出现了哺乳动物。
10、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1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12、古生物遗体、遗物和他们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
第二课:物竞天择1、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
第三课:人类的起源1、科学家发现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能直立行走;距今115万~6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能制造石器;距今70万~23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会人工取火。
第四课:动物的驯化1、猪、马、牛、羊都是家畜,它们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
2、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当时猪的骨骸已与现代的家猪相似。
可以肯定,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3、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因此,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第一课时:小河的“哭诉”1、我国制定的《地面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
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重要概念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重要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f65339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3.png)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重要概念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结构- 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 植物器官的功能:根吸水吸养分、茎传导水分养分、叶进行光合作用、花进行繁殖、果实保护种子- 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水、养分、适宜的温度、光线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方式- 干旱地区的植物:有深长的根系、多多肉质的茎、小小的叶子- 密林中的植物:茎细长、叶子较大、顶端尖- 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区别:灌木木质茎、高大、茎叶多绿色;草本矮小、茎叶柔软第三单元: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功能- 动物的组成部分:头、躯干、四肢、尾巴- 动物的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皮肤、舌头- 动物的运动方式:行走、飞行、爬行、游泳第四单元: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动物的生长和变化:幼体→幼虫→蛹→成虫- 动物的繁殖方式:卵生、胎生、产卵- 动物的保护和养育:保护动物生存环境、控制捕杀数量、科学养殖第五单元:天文和地理-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彗星- 地球的特点:是一颗行星、有空气、有水、有陆地- 地理空间与方位: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第六单元:物质运动与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变化:凝固、熔化、汽化、冷凝、溶解- 物质的运动方式:振动、旋转、直线运动第七单元:常见物体的材质和性质- 常见物体的材质:金属、非金属、合金、塑料、橡胶、纺织品- 物体的性质:硬、软、脆、韧、透明、不透明、导电、绝缘第八单元:机械和能源- 机械的种类:手工机械、动力机械、电动机械- 能源的种类: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动物能、人力能- 节约能源的方法:合理使用、减少浪费、开发新能源第九单元: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的步骤:明确目的、制定实验方案、进行观察和记录、得出结论- 实验的公平性:只改变一个变量、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科学实验的应用:科学研究、解决问题、验证科学原理第十单元:生活中的科技- 生活中的科技:电器、交通、通信、医疗、建筑等领域的科技产品和应用- 科技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方便生活、促进社会发展- 科技与环境的关系:科技发展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请注意,以上列举的是各单元的重要概念,并未对内容进行总结。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练习题模式+实验)A4打印版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练习题模式+实验)A4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8bc6f255270722182ef771.png)
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原始马,有充足的食物,小巧的体形有利于躲避天敌。
随着森林面积减少,原始马失去森林有庇护,只有快速地奔跑才能躲避天敌,于是体形变大,更加有力,脚趾的中趾变得更为粗壮。
地面变得越来越硬,植被越来越稀疏,体形更大、奔跑速度更快的马才能得以生存。
因此,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马遭到自然的淘汰。
在自然的选择中能适应新环境的马生存了下来。
实验目的:研究清洁剂进入水体后,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器材:4个相同的玻璃瓶,洁净的河水,清洁剂,量杯实验步骤:1.将玻璃瓶清洗干净,在瓶内放入500毫升清澈的河水2.将4个玻璃瓶按序编号,将1-3号瓶内分别加入同一种含磷清洁剂30滴、20滴、10滴,4号瓶不加3.盖上瓶盖,将所有的玻璃瓶放到能晒到太阳的地方4.每天观察水的颜色,并做好观察记录实验结论:加入清洁剂越多,对水的污染越严重。
第四课: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1.污水处理技术一般通过哪些程序: (6步)2.人们常用、、等方法来净化水。
3.3月12日是 ,6月5日是 ,3月22日是。
4.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观点,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我国政府发布的《》确定将作为国家民展战略。
5.中国环保标志图案是 ,既代表、 ,又代表。
6.保护环境, 。
7.现在我国正面临着、、、、、等环境问题。
8. 、等能源的大量使用所产生的、等废气,不仅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还给地球生命的保护层——带来破坏。
9. 已成为植物的致命“杀手”; 使全球气候逐年变暖; 也表明了地球第一道保护防线遭到破坏。
10.1970 年日,美国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和组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
11.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12.实验名称:水的净化实验实验器材:量杯、水槽、小勺子、明矾、滤水器、浑浊的水实验步骤:①自然静置,沉淀泥砂。
②加入少量的明矾,静置沉淀③将沉淀杯中上部较清的水倒入另一只杯子中④再通过过滤的方法,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杂质13.很多惨痛的历史悲剧已经说明,给人类和许多生物的带来了巨大的。
湘教版本小学六年级的下册的科学总结复习学习资料.docx
![湘教版本小学六年级的下册的科学总结复习学习资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3b9ff6250e2524de4187e5a.png)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班级第一课:生命的历程姓名1、古候 . 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造的.2、科学家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化而来的.3、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的重要据.4、居叶生物的种是不的. 拉克生物的种是可以改的. 生物学家达文提出的化得到了全世界的同.5、地被称“ 地球史的万卷”.6、科学家在 5 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 . 只有海洋生物 .7、距今 4.08 年前的化石中 . 出了最早的生植物.8、科学家 3.60 年前生脊椎物化石中. 只有两栖物 .9、距今 1.44 年前的生物化石中 . 出了哺乳物 .10、生物的化律:由水生到生. 由到复 . 由低到高 .1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 年前 .12、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痕迹可以追溯到(35 )年前 . 古生物(体、物)和它的生活(迹)被埋在沉物中 . 数百万年的演 . 就形成了我今天看到的(化石) . 化石我提供古生物的信息是(跳的、不的).13、浩瀚的(海洋里)、广袤的(地上)和的(天空中)⋯⋯到存在着(生物).15、物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境的化). 自然境的化促使物化.16、(居叶)是18世(法国)物学家、古生物学家.17、科学家根据化石本. 借助代技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 使我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18、我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繁多、形各异)的生物. 物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境的化) . 自然境的化促使物化 .第二课:物竞天择1、自然的果 . 是适者生存 . 一种物“模”其他生物的形;物的体色与其周境的色相似 .2、( 300)万年前.出了代.代是由始祖(化)而来的.始祖出在(6500 )万年前 .3、(达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 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 全面提出了(生物化学).1 / 64、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5、恐龙是陆地上生活的大型(爬行动物). 生活在距今( 1.3)亿年前.是当时地球上(称霸一时)的动物6、地球上曾经出现过众多的(生物).这些生物中的绝大多数在(进化)过程中灭绝了.又不断有新的(生物)出现 .7、现在的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始祖马出现在(6500 万)年前 .8、生物进化的外因是(环境).内因是(遗传).生物进化需要的条件:一是环境提供生物进化的机会 . 二是生物体能够利用这种机会 ..9、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着不同的(植物).第三课:人类的起源1、南方古猿生活在( 300 万)年前 . 能直立行走 . 蓝田猿人生活在( 115~ 65 万)年前 . 能制造石器 . 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 70~23 万)年前 . 能制作石器和骨器 . 还会(人工取火) .2、人们很早就发现猩猩、(黑猩猩)(大猩狸)和(长臂猿)这些动物与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 因此人们称它们为类人猿 .第四课:动物的驯化1、猪、马、牛、羊都是家畜. 它们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2、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6000 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发现当时猪的骨骸已与现代的家猪相似. 可以肯定 . 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 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3、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 例如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因此 . 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4、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 对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的驯养. 选择并保留那些基因发生突变. 体态、习性有改变的个体 . (野生动物)最终被驯化为家畜.5、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 对野生动物进行选择性的驯养. 使野生动物的体态、习性改变. 这就是野生动物的(驯化).6、现代动物驯养是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弥补(野生动物)资源的不足.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第一课时:小河的“哭诉”1、我国制定的《地面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 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 . 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 . 就会影响人体健康 . 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2、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3、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4、水污染考察方法有:看、闻、采、记.第二课:污染来自哪里1、工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①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②矿山污水、③把固体工业垃圾堆放在水边 .2、农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①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②养殖场排放的畜禽污水、③水土流失3、生活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①把生活垃圾倒在水边、②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③把餐饮泔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中、④车油泄漏和在河边洗车.4、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5、水污染后 . 通过饮水或受污染的食物(粮食、蔬菜、鱼肉等)进入人体.会使人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6、饮用被(寄生虫)、(病毒)或其他致病菌污染的水. 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第三课:清洁剂的“威力”1、水域污染直接给淡水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失;水域污染还造成部分生物产生畸形变异;水域污染造成的赤潮 . 给海洋生物带来灭顶之灾.第四课: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1、污水处理技术一般通过以下程序:格栅去除大体积的漂浮物;沉砂池沉淀砂石等粗颗粒物质;生化处理设施用微生物分解部分有机污染物;二次沉淀池对生化处理后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 . 以保证出水水质;混凝沉淀池加入混凝药物.使更细小的物质凝结沉淀;最后到出水提升泵站.2、人们常用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来净化水.3、3 月 12 日是植树节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 .3 月 22 日是世界水日 .4、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 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 21 世纪议程》确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民展战略 .5、(中国环保标志图案)绿色橄榄枝. 既代表和平、安宁 . 又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6、保护环境 . 人人有责 .7、现在我国正面临着(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垃圾处理)、(土地沙漠化和沙灾)、(水土流失)、(旱灾和水灾)等环境问题 .8、煤、石油等能源的大量使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不仅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 还给地球生命的保护层——(大气层)带来破坏.9、(酸雨)已成为植物的致命“杀手”;(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逐年变暖;(臭氧空洞)也表明了地球第一道保护防线遭到破坏 .3 / 610、 1970 年( 4 月 22 )日 . 美国学生丹尼斯 . 海斯发起和组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地球日 . 第三单元:宇宙探索第一课:太阳和太阳系1、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 它内部的温度高达1500 万0C.表面温度约为6000 0C. 太阳的体积大小相当于130 万个地球 .2、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3、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等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 其他天体都围绕太阳运行.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金地 . 火木土 . 天海)5、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着数十万颗小行星, 天文学把这个区域称为小行星带.6、土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环绕着其赤道的巨大光环. 光环主要由一些(冰)、(尘埃)和(石块)构成的 . 彗星在靠近太阳的时候会出现长长的彗尾. 划破夜空的闪光是(流星) . 流星是太空中的(尘粒)和(固体快).当它闯入地球大气层时未燃烧尽.落到地面后就称为(陨石) .7、迄今 2300 年前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天文气象杂占》.8、我国有关哈雷彗星的文字记录. 最早见于 2600 多年前的《春秋》 .9、金星比地球略小 . 自转一周要 243 天. 公转一周 225 天 . 有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 表面的温度最高可达447 0C. 金星比(地球)略小 . 可以看作地球的(姊妹星). 它与其它成员的自转方向是(相反)的 .10、人们把日出之前看到的金星叫做启明星. 把日落之后看到的金星叫做太白星.第二课:浩瀚宇宙1、银河系是由(千千万万)颗星构成的庞大的(恒星)集团.在银河系里.恒星的总数在1000 亿颗以上 . 它的直径约 10 万光年 .2、光年是天文学中使用的距离单位. 是光在真空中经历 1 年所走的距离 .3、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集团 . 称为河外星系 . 已发现约 10 亿个河外星系 . 每一个河外星系也是由数(十亿)至数(千亿)颗(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的 .4、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整个宇宙5、在很久以前 . 人类只是靠肉眼来观测天象. 能看到的星只有6000~7000颗.6、河南登封县告成镇的古天文台遗迹——登封观星台. 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4 / 68、1609 年 .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作出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现代的太空科学技术 . 将人类的视野延伸到了( 150 亿)光年的宇宙空间 .2004 年. 美国的(勇气)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 .9、望远镜有:天文望远镜、光学天文望远镜、射电天文望远镜、大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10、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天文台和太空探测器. 将人类的视野延伸到了150 亿光年的宇宙空间 .第三课:灿烂星空1、1928 年 .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 . 将全天划分成 88 个星座 . 星座名称是由亮星组成的(图形) . 结合(神话故事). 用人物、动物和器具来命名的 .2、北斗七星由(七颗星)组成(勺子形) . 属于大熊座 . 它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部) . 北极星属于小熊座 . 处于(小熊)的尾巴尖端;发生流星雨特别有名的是狮子星座 .3、我国的古书《鹖( he)冠子》中通过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 . 来判断当令季节的记载:“斗柄东指 . 天下皆春 . 斗柄南指 . 天下皆夏 . 斗柄西指 . 天下皆秋 . 斗柄北指 . 天下皆冬 . ”这种以观察天象有规律的变化来定四季的方法. 就叫做“观象授时” .4、春季在南天可以看到狮子星座;夏季在南天可以看到天蝎星座;秋季在北天可以看到飞马星座;冬季在南天可以看到猎户星座.5、通过观察 . 天空中除北极星之外 . 星星都逐日西移 .6、通过北斗星可以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总是出现在(正北方)的天空.因此.它成为了夜行人的(指路明灯).第四课:宇宙畅想曲1、我国代号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计划已于2004 年开始实施 . 分 3 个阶段 . 可以用“绕、落、回” 3 个字分别概括 .2、探寻外星生物:一是广泛接收和研究各种来自太空的电磁波信号;二是主动向太空发射出信号;三是发射探测器 . 美国于( 1972 )年与( 1977 ) 年先后发射了(先驱者) 10 号、11 号 . (旅行者)1 号、 2 号.3、欧洲宇航局 1997 年 10 月发射升空的“卡西尼”号飞船经过7 年多的飞行 . 其携带的(惠更斯)号探测器于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泰坦.这也是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距离地球最远( 35 亿千米)的天体 .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第一课我们的科学学习历程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认真观察.提出问题)→(大胆地猜想.合理地假设)→(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实验、调查、搜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 . 做出判断)→(做出科学结论).第二课确定我们的研究的主题1、我的研究计划 . 包括(研究的问题)、(我的假设)、(研究方法)、(材料准备)、(研究步骤) .第五单元科学的历程1、在原始社会 . 人类就能利用石器等工具.2、进入农业社会 . 铁的发现 . 镰和犁等工具的发明、制造提高了工作效率.3、中国古代科技有着辉煌的成就. 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 .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写出《天体运行论》. 否定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错误认识.5、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三定律. 以及他对光学、数学、化学的研究.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入了工业时代.7、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精髓的进化论为生物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8、爱因斯坦是 20 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 . 原子能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和他的理论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 .9、1969 年问世、 1993 年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 到 1999 年底 . 全球因特网使用者达2.6 亿. 计算机网络已经把全世界联成了一个地球村. 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10、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天文学)和(力学)方面的许多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成就之一.11、20 世纪初伴随(电力)和(内燃机技术)的应用而掀起了现代化浪潮. 由(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子仪表)、高压输电网、各种电缆构成的电力应用技术体系形成 .12、人类发明了电话、电报、电视、原子弹、电子计算机等.13、纵观科学发展史 . 科学成果都是在不断探究自然的过程中取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
第一课:生命的历程
1、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2、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
3、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4、居维叶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拉马克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5、地层被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6、科学家在5亿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
7、距今4.08亿年前的化石中,出现了最早的陆生动植物。
8、科学家发现3.60亿年前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中,只有两栖动物。
9、距今1.44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出现了哺乳动物。
10、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1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12、古生物遗体、遗物和他们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
第二课:物竞天择
1、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
第三课:人类的起源
1、科学家发现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能直立行走;距今115万~6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能制造石器;距今70万~23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会人工取火。
第四课:动物的驯化
1、猪、马、牛、羊都是家畜,它们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
2、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当时猪的骨骸已与现代的家猪相似。
可以肯定,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3、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因此,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第一课时:小河的“哭诉”
1、我国制定的《地面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
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2、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
3、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4、水污染考察方法有:看、闻、采、记。
第二课:污染来自哪里
1、工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①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②矿山污水、
③把固体工业垃圾堆放在水边。
2、农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①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②养殖场排放的畜禽污水、③水土流失
3、生活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①把生活垃圾倒在水边、②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③把餐饮泔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中、④车油泄漏和在河边洗车。
第三课:清洁剂的“威力”
1、水域污染直接给淡水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失;水域污染还造成部分生物产生畸形变异;水域污染造成的赤潮,给海洋
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第四课: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
1、污水处理技术一般通过以下程序:格栅去除大体积的漂浮物;沉砂池沉淀砂石等粗颗粒物质;生化处理设施用微生物分解部分有机污染物;二次沉淀池对生化处理后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以保证出水水质;混凝沉淀池加入混凝药物,使更细小的物质凝结沉淀;最后到出水提升泵站。
2、人们常用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来净化水。
3、3月12日是植树节,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4、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确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民展战略。
左图案绿色橄榄枝,既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第三单元:宇宙探索
第一课:太阳和太阳系
1、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它内部的温度高达1500万0C,表面温度约为6000 0C。
太阳的体积大小相当于130万个地球。
2、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
3、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其他天体都围绕太阳运行。
4、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5、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着数十万颗小行星。
6、土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环绕着其赤道的巨大光环。
彗星在靠近太阳的时候会出现长长的彗尾。
7、迄今2300年前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天文气象杂占》。
8、我国有关哈雷彗星的文字记录,最早见于2600多年前的《春秋》。
9、金星比地球略小,自转一周要243天,公转一周225天,有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表面的温度最高可达447 0C。
10、人们把日出之前看到的金星叫做启明星,把日落之后看到的金星叫做太白星。
第二课:浩瀚宇宙
1、在银河系里,恒星的总在1000亿颗以上,它的直径约10万光年。
2、光年是天文学中使用的距离单位,是光在真空中经历1年所走的距离。
3、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集团,称为河外星系,已发现约10亿个河外星系。
4、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整个宇宙
5、在很久以前,人类只是靠肉眼来观测天象,能看到的星只有6000~7000颗。
6、河南登封县告成镇的古天文台遗迹——登封观星台,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
7、公元10世纪的中国古星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星图之一,现存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8、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作出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9、望远镜有:天文望远镜、光学天文望远镜、射电天文望远镜、大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10、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天文台和太空探测器,将人类的视野延伸到了15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
第三课:灿烂星空
1、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划分成88个星座,用人物、动物和器具来命名的。
2、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北极星属于小熊座,发生流星雨特别有名的是狮子星座
3、我国的古书《鹖(h†)冠子》中通过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来判断当令季节的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这种以观察天象有规律的变化来定四季的方法,就叫做“观象授时”。
4、春季在南天可以看到狮子星座;
夏季在南天可以看到天蝎星座;
秋季在北天可以看到飞马星座;
冬季在南天可以看到猎户星座。
5、通过观察,天空中除北极星之外,星星都逐日西移。
第四课:宇宙畅想曲
1、我国代号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计划已于20XX年开始实施,分3个阶段,可以用“绕、落、回”3个字分别概括。
2、探寻外星生物:一是广泛接收和研究各种来自太空的电磁波信号;二是主动向太空发射出信号;三是发射探测器
3、欧洲宇航局1997年10月发射升空的“卡西尼”号飞船经过7年多的飞行,于20XX年1月14日成功登陆泰坦。
这也是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距离地球最远(35亿千米)的天体。
第四单元:科学的历程
1、在原始社会,人类就能利用石器等工具。
2、进入农业社会,铁的发现,镰和犁等工具的发明、制造提高了工作效率。
3、中国古代科技有着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
4、哥白尼写出《天体运行论》,否定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错误认识。
5、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三定律,以及他对光学、数学、化学的研究,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入了工业时代。
7、达尔文提出的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精髓的进化论为生物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8、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原子能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他的理论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
9、1969年问世、1993年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到1999年底,全球因特网使用者达2.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