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及共生微生物木质纤维素水解酶的种类
白蚁肠道微生物降解木质素研究进展
白蚁肠道微生物降解木质素研究进展摘要:降解木质素是制造纤维乙醇的最大障碍,而白蚁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食木昆虫,研究白蚁降解木质素的机制意义重大。
系统概述白蚁的内部结构及其肠道微生物在木质素降解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白蚁;肠道微生物;木质素降解Abstract:Itisofgreatsigificancetostudythe lignindegradationmechanismoftermite,oneofthemostimportantwood-eatinginsectinnature,asdegradationofligninisthebiggestobstacleinfiberethanolproduction.Theinternalstructureoftermitesandtheplacetheintestinalmicroflora playsinlignindegradationweresummarizedinthispaper.Keywords:termites;intestinalmicroflora;degradationoflignin目前,化石能源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但它是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形势日趋严峻。
发展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
世界各国政府对生物燃料的前景十分看好,最初采用的技术是用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乙醇作为燃料,即第一代生物能源技术。
如美国计划在2030年使得燃料乙醇的使用量达到2004年生物燃料的30%[1];欧洲谋求在2020年之前使得生物燃料占运输燃料的10%[2]。
然而,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开发会引起粮食价格上涨,导致气候变化加剧,水资源缺乏,对世界贫困人群造成负面影响。
出于国情和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我国已明确提出限制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
以燃料乙醇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能源的研究,已转向以木薯、甜高粱和纤维素为原料发展纤维素乙醇的第二代生物能源以及开展木质素降解利用的第三代生物能源的研究上,以防止危害粮食安全。
土白蚁属白蚁(Odontotermes)肠道细菌多样性及其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功能研究
土白蚁属白蚁(Odontotermes)肠道细菌多样性及其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功能研究对化石能源的严重依赖而导致一系列的环境与能源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高效利用以木质纤维素为代表的生物质资源,是实现环境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但由于木质纤维素结构复杂,降解利用难度大,工业规模上高效转化成本高,限制了生物能源的发展。
白蚁及其肠道微生物共生系统因具有独特、高效降解转化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引起了各领域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土白蚁属白蚁(Odontotermes)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类高等培菌白蚁,占据整个培菌白蚁种群的一半以上,它与真菌以及肠道细菌组成三重共生关系,该体系几乎可以完全降解利用木质纤维素成分而备受关注。
土白蚁属白蚁的共生真菌在木质纤维素特别是木质素的降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已有研究从培菌白蚁肠道细菌群落中发现大量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基因,表明其肠道细菌同样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但目前我们对土白蚁属白蚁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及其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功能还缺乏系统而深入的认识。
本文以西双版纳地区长颚土白蚁(Odonotermes longgignathus)、黑翅土白蚁(Odonotermes formosanus)以及Odonotermes sp.YN14这三种土白蚁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技术,解析土白蚁属白蚁肠道共生细菌的组成及多样性;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发掘白蚁肠道中木质纤维素降解类细菌资源,并对其产酶能力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挑选产酶能力较突出的菌株,进一步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归纳如下:(1)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的手段,成功解析了西双版纳地区长颚土白蚁、黑翅土白蚁、土白蚁YN14中肠道共生细菌的组成与多样性。
研究发现,三种白蚁肠道细菌丰度最高的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以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的动物源机制
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的动物源机制叶美瀛;陈雪;刘研萍【摘要】生物质资源在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但生物质的低成本高效转化利用机制仍需进行深入研究.在动物源木质纤维素降解体系中,选取低等白蚁进行了系统分析,由于其体内具有高效转化木质纤维素系统,其肠道消化体系是一个非常高效的“生物反应器”.白蚁体内含丰富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和高效微生物资源,在白蚁-共生微生物双重作用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够被高效降解.通过分子生物技术,可对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进行异源表达,表达产物活性高.文章阐述了低等白蚁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统,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功能和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机制,以及木质纤维素酶异源表达情况,为生物质低成本、系统的高效转化利用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期刊名称】《中国沼气》【年(卷),期】2016(034)002【总页数】6页(P18-23)【关键词】低等白蚁;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共生微生物;异源表达【作者】叶美瀛;陈雪;刘研萍【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29;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0;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16.4;TQ35木质纤维素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具有生物燃料和生物材料生产的潜力[1]。
木质纤维素由于结构复杂,纤维素晶体高度有序,与半纤维素交杂在一起,被性质稳定的木质素包裹起来,而难以被酶和微生物降解,导致其降解率一直不高。
在自然界中,存在许多生物能够以木质纤维素为食来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白蚁就是一类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大约2600种白蚁广泛分布在世界范围[2]。
据估计,白蚁每年大约可消耗3~7亿吨的木质纤维素,能高效消化79%~99%的纤维素,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起着非常重要作用[3]。
低等白蚁占总白蚁种类的25%,共有6个科,分别为草白蚁科、原白蚁科、澳白蚁科、木白蚁科、齿白蚁科和鼻白蚁科[4],在我国长江以南城市广泛分布存在,典型的有家白蚁、散白蚁、木白蚁和原白蚁等[5]。
白蚁肠道微生物降解木质素研究进展_张来丽
与纤维素相比,木质素分解特别慢,木质素的 完全降解是真菌、细菌及相应微生物群落共同作用 的结果,白蚁的肠道内就含有丰富的降解木质素的 微生物。 20 世纪 80 年代人们发现了微生物降解木 质 素 的 酶 系 ,主 要 包 括 漆 酶 (Laccase)、木 质 素 过 氧 化 物 酶 (Lignin peroxidase,简 称 Lip)和 锰 过 氧 化 物 酶(Maganese peroxidase,简称 Mnp)。
不会产生与人争粮的情况; 利用降解材料作能源, 还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木质纤维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一种可再生资 源。 据估算,如果发展能源林业与回收利用废弃木 质纤维并举,则每年可保障替代 1 / 3 以上运输燃料 的酒精产量。 为此,发展经济有效而环境友好的木 质纤维生物转化乙醇技术,已成为世界生物能源科 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木质纤维材料中的可糖化纤 维素和半纤维素在木质素包裹下形成稳定的结构, 很难被直接水解或酶解。 纤维素由糖分子的极性基 团(-OH groups)通过氢键相连成长链,在木质素的 包裹下形成坚固而稳定的晶体结构,在普通条件下 不易被水解或稀酸(稀碱)糖化。 木质素在植物体中 起结构强化和支撑作用,也是植物抵御病菌侵袭的 物理障碍,不容易被微生物降解,特别是在缺氧条 件下。 富氧条件下木质素的生物降解也相当缓慢 (需要许多天),目前还难以达到工业规模生产的要
3 白蚁肠道内环境
白蚁消化道呈螺旋状, 主要由 3 部分组成,即 前肠、中肠和后肠(图 1)。 与一般昆虫相比,白蚁后 肠相当发达,约占全部肠道总容积的 4 / 5。 膨大的后 肠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厌氧“消化器”,与羊和牛 的瘤胃相似,其中有大量的共生微生物,共生微生 物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发酵形成短链脂肪酸, 脂肪酸被白蚁吸收氧化。 几乎所有的实验证据都表 明,白蚁后肠中共生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是木质 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消化的驱动力 。 [9,10]
[设计]能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03
能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03列举能分解木头的已知微生物?1,白蚁肚内的细菌2.灵芝产生的酶可以分解木头;3.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其实是蜗牛消化液里面的成分。
自然界参与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的种类有真菌、放线菌和细菌。
其中,真菌能把木质素彻底降解为CO2 和水。
降解木头(主要成分,木质素)的真菌主要分为三类:白腐菌、褐腐菌和软腐菌。
白腐菌在木质素的生物降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白腐菌多数是担子菌(Basidiomycetes[2],少数为子囊菌。
黄孢原毛平革菌是研究最多的木质素降解菌。
Tien[3]和Glenn 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发现木质素被降解的关键是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产生的胞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系的作用。
该酶系包括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简称Lip)、锰过氧化物酶(Mn-dependent peroxidase ,简称MnP),除此之外,还有虫漆酶、HRP、CDH 等酶类[4]。
云芝(Corilus versicolor)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白腐菌,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较强。
丁少军等研究了云芝漆酶的培养和分离纯化研究,发现在云芝的木质素降解过程中,漆酶活力较高而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活力较低,它们对木质素的降解率比黄孢原毛平革菌提高近一倍,并认为漆酶在云芝的木质素降解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林鹿等[6]研究了白腐菌木云芝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制浆黑液中硫酸盐木质素的降解作用和影响因素。
他们发现分子量在1 500~3 000 kD 之间的硫酸盐木质素降解最为显著;两种白腐菌的降解能力不同,培养10 天后,木云芝Lu-11 的降解率达74.5%,降解产物只有一种主要组分,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降解率为65.6%,降解产物有两种,培养条件如:碳源、氮源、pH 值、温度对白腐菌降解硫酸盐木质素的作用有明显影响;在白腐真菌胞内中,除含有利用H2O2 的过氧化物酶系外,还分泌利用O2 的多酚氧化酶系,主要为漆酶(laccase),该酶需要依赖氧和助剂的存在才能有明显的脱甲氧基和脱木质素作用。
白蚁消化纤维素机理研究进展
Ya gTin i MoJa c u C e g Jaa n a c in h h n i’n
( ra nom o yR s r et ,Z e a g U i r t Ha gh u 3 0 2 ) Ub nE tn l ee c C n r h in n e i g ah e j vsy n zo 10 9 Ab t a t s r c : T e d g a a in o e l l s n fo ft r t s d p n s o el l s s h e r d t fc luo e i o d o e mie e e d n c lu a e .wh c ee s c e e y t r t te fo t o ih w I e r t d b e mie is l ri s
关 键 词 : 白 蚁 ; 维 索 酶 ; 生 微 生 物 ;基 因克 隆 ;基 因序 列 纤 共
中 图分 类号 :78 7 ¥ 1.
文献标识码 : A
白蚁纤维素酶研究进展
白蚁纤维素酶研究进展摘要纤维素是地球上蕴藏最多的可再生资源,白蚁是自然纤维素的主要降解者。
介绍了白蚁纤维素酶对纤维素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并就白蚁纤维素酶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关键词白蚁;纤维素酶;纤维素;降解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蕴藏最多的一种天然可再生聚合体。
自然界年产量纤维素超过1011t的,按能量换算约等于近7×1011t石油,而且纤维素无污染可再生,能循环环保使用[1]。
白蚁遍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全世界已知有3000多种白蚁,初步统计总量超过3.5×1017头,纤维素年均消耗量约7×108t。
目前制约纤维素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是纤维素酶的酶稳定性差、催化效率低、人工提取和表达的酶纯化难度较大、进行工业化大规模经济生产较难。
白蚁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开发利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白蚁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1 白蚁纤维素酶简介纤维素酶是一组能够水解纤维素的葡萄糖苷键并转化成葡萄糖的多组分酶的总称。
纤维素酶包括内切酶、葡萄糖苷酶和外切酶。
纤维素需要这些酶的共同出现并且协同作用共同催化才能完全被降解。
到目前为止,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催化降解机理仍未得到完全阐明。
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植物和节肢动物等都能分泌产生纤维素酶[2],但白蚁是分泌产生纤维素酶的最大群体。
白蚁纤维素酶主要包括外源纤维素酶和内源纤维素酶。
外源纤维素酶由白蚁消化道特别是中、后肠共生的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和细菌及高等白蚁巢体真菌分泌产生。
目前,还有部分白蚁暂无内源纤维素酶发现的报道。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动物自身不含纤维素酶,以纤维素为食的动物是通过体内共生微生物来降解纤维素的。
1963年,Marshall et al首次检测到动物能分泌产生内源纤维素酶。
1998年,Watanabe et al在白蚁中克隆到内源纤维素酶,从而证实了白蚁自身也能分泌产生内源性纤维素酶[3]。
白蚁肠道木质素及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白蚁肠 道木 质素及纤维 素分解菌 的 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高云航 ,王 巍 ,李秋 菊 ' 马红 霞 ,娄 玉杰
( 1 . 吉林农 业 2 . 吉林农 业 大学动 物 生产 与产 品质 量安 全教 育部 重 点 实验 室 ,吉林 长春 1 3 0 1 1 8 )
I s o l a t i o n,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En z y me - p r o d u c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O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Li g n i n・ - Ut i l i z i n g n d a Ce l l u l o s e - Ut il i z i g n Ba c t e r i u m f r o m t he Gu t f o Te r mi t e
株 ,对提高木质纤 维素的利用率 、降低环境污染等方 面意 义深 远。
关键 词 :白蚁 ; 木质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鉴定 ; 条件优化
中图分 类号 :Q 9 3 — 3 3 1 ;Q 9 3 6 文 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0 5 2 9 — 6 5 7 9( 2 0 1 3 )0 2 — 0 0 8 4 — 0 6
第5 2卷
2 0 1 3年
第 2期
3月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AC I I A S CI ENT I ARUM NAT URA L I UM UNI VE RS I T AT I S S UN YA r S E NI
Vo L 5 2 NO . 2
Ma r . 2 01 3
2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A n i ma l P r o d u c t i o n , P r o d u c t Q u a l i t y a n d S e c u i r t y , J i l i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1 1 8 , C h i n a )
两株分离自白蚁肠道的共生细菌新种的多相分类学鉴定
两株分离自白蚁肠道的共生细菌新种的多相分类学鉴定白蚁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性昆虫,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普遍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白蚁消化食物以及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与其肠道共生微生物的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白蚁品种、食性和其他生物学特性的差别,肠道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有着很大的差异。
为了研究白蚁肠道共生微生物的生理作用与功能,我们分别从一种低等木食性白蚁,尖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aculabialis)和一种高等木食性白蚁,海南象白蚁(Nasutitermes hainanensis)的肠道中分离出了两株细菌菌株,命名为Ra1、YH11,并对其进行了多相分类学鉴定,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自然界新的微生物种质资源的认识,而且为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物白蚁的共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菌株Ra1的多相分类学鉴定菌株Ra1为革兰氏阴性菌,好氧,无芽孢形成,没有运动性,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形态为短杆状,大小为0.8-2.0 μm × 0.5 μm。
在TSB固体平板上观察到的菌落形态为圆形透明,微凸状,表面光滑,不产生黄色素。
菌株Ra1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金黄杆菌属的菌株Chryseobacterium rigui JCM 18078T相似性最高,达到96.7%。
菌株Ra1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8.0,不耐盐,具有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不能水解淀粉、酪素、吐温80,可以产生H2S、吲哚,无硝酸盐还原能力。
菌株Ra1能够同化葡萄糖、甘露糖等糖类物质;能利用D-木糖,D-葡萄糖,D-果糖等底物发酵产酸;具有类脂酯酶(C8)、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等酶活性。
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为iso-C15:0、iso-C17:03-OH;极性脂主要成分为磷脂酰乙醇胺(PE),还包含3种未知的胺脂(AL)、1种未知的磷脂(PL)、以及1种未知脂质成分。
聚胺成分主要为对称高亚精胺,呼吸醌类型为MK-6。
两种木食性白蚁肠道微生物源糖苷水解酶多样性和酶学特性研究
两种木食性白蚁肠道微生物源糖苷水解酶多样性和酶学特性研究木食性白蚁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能力与其体内丰富的纤维素酶系有关。
高等白蚁和低等白蚁肠道均有多种共生微生物,其中很多微生物都具有产纤维素酶的能力,在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已经从白蚁肠道共生微生物中发现了多种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基因,但有关这些酶的特性及其在白蚁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的研究还很缺乏。
本文分别以低等白蚁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和高等白蚁海南象白蚁(Nasutitermes hainanensis)为对象,研究了木食性白蚁肠道共生微生物来源的纤维素酶基因的多样性,并研究了 3个纤维素酶以及半纤维素酶的体外酶活和特性,为阐明白蚁体内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机理以及共生微生物与木食性白蚁之间的共生机制,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从黑胸散白蚁分离到的疣微菌Opitutaceaesp.TSB-47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
该菌基因组大小为7.29Mb,具有5520个编码基因,染色体中的G+C含量为62.88%。
疣微菌Opitutaceae sp.TSB-47基因组中含有多个纤维素酶基因,包括3个内切葡聚糖酶基因,14个葡萄糖苷酶基因;还含有多种多样的半纤维素酶基因,其中木聚糖酶基因有4个,β-木糖苷酶基因有3个,半乳糖苷酶基因有41个。
选取其中的7个进行异源表达,仅有一个木聚糖酶基因获得了可溶性蛋白,命名为Xyn1959。
经NCBI比对,Xyn1959与来源于疣微菌Pedosphaera parvula的内切-β-1,4-木聚糖酶的序列相似性最高(62%)。
对纯化的Xyn1959蛋白进行酶活性质研究,Xyn1959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值为5.2,在pH4.4到pH7.6的范围内,酶活性均在60%以上,在15~4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酶促反应时能保持一半以上的活性,具有较广的温度作用范围。
白蚁肠道共生体的纤维素代谢体系
环境昆虫学报J ournal of E nviron m ental Ento m ology ,June 2010,32(3):392-398ISSN 1674-0858do :i 1013969/j 1issn 11674-0858120101031018白蚁肠道共生体的纤维素代谢体系曾文慧,刘瑞娴,钟俊鸿*(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 510260)摘要:白蚁是大陆生态系统中木质纤维素降解的生力军,其肠道共生系统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消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概述了白蚁自身及其肠道共生微生物的纤维素水解系统的特点、相互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白蚁;共生微生物;纤维素;纤维素酶中图分类号:Q 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858(2010)03-0392-07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院地合作项目(092009B091300147)作者简介:曾文慧,女,1984年生,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杀虫微生物基因工程,E -ma i :l a6309si 2003@yahoo .co *通讯作者Au thor f or corres pond ence ,E -ma i :l zhong @gde.i gd .cn 收稿日期Recei ved :2010-01-29;接受日期Accep t ed :2010-06-13The ter m ite intesti nal sy mbi ont cell ul olyti c syste mZENG W en-H u,i LIU Ru-i X ian ,Z HONG Jun -H ong *(Guangdong Ento mo log ical I nstitute ,Guangzhou 510260,Ch i n a)Abst ract :Ter m ites are an ex tre m e ly successf u l group for li g noce ll u l o ses degradation in the terrestrial eco -syste m.Its i n testi n al sy m b i o tic cell u l o lytic syste m plays a key role i n li g nocell u l o ses digesti o n .Th is art-i cle outlines t h e recent study advanc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sy m b i o tic association and functi o na l i n terac -ti o n of t h e cellulo l y tic syste m of ter m ite and its sy mb iotic m icroorganis m s .K ey w ords :ter m ite ;sy m bioti c m icroorgan is m ;ce ll u lose ;cellulase 白蚁是一种原始的社会性昆虫,它对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Enge,l 2009)。
白蚁菌圃中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鉴定与酶活研究
白蚁菌圃中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鉴定与酶活研究作者:韦张其王洁慧刘国庆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06期摘要 [目的]提高生物质秸秆降解速度,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微生物资源。
[方法]以黑翅土白蚁菌圃为菌源,采用平板稀释法初筛分离得到降解纤维素的目标菌株,再复筛得到最优菌株FUN-ce4,然后对其进行ITS序列分析鉴定以及酶稳定性研究。
[结果]菌株FUN-4归属于栓孔菌属(Trametes)。
经对酶活性研究,菌株FUN-4在温度为60 ℃、pH为4、发酵时间为6 d 时酶活相对较高;而温度为40 ℃、最适pH为5时酶活相对较稳定。
[结论]白蚁菌圃中存在活性较高的纤维素降解菌株,可以成为高活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白蚁菌圃;纖维素酶;分离;鉴定;酶活Abstract [Objective]To improve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biomass straw and make full use of microbial resources.[Method]The target strains degrading cellulose from termite combsare was isolated by plate dilution method,and then the optimal strain FN-4 was rescreened from the target strains,and ITS sequenc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combining with the research of the enzymatic activity.[Result]The strain FN-4 was identified as Trametes.The enzymatic activity research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enzymatic activity of strain FUN-4 was relatively high 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60 ℃,the pH was 4,and the fermentation time was 6 days.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40 ℃ and the pH was 5,the enzyme activity was relatively stable.[Conclusion]There are high activity cellulose degrading strains in termites fungus gardens,which can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high activity lignocellulosic degrading enzymes.Key words Termite combsare;Cellulase;Screening;Identification;Enzymatic activity白蚁生物系统显示了高效生物转化木质纤维素的能力[1]。
西林白蚁虫害研究中心整理:白蚁基因或可用来提取乙醇
白蚁里面丰富纤维素酶基因是纤维素利用的“武器”,若这些基因提取出来并克隆在微生物上,利用微生物大量产生纤维素酶,就可以将自然界中的纤维素转化成为单糖,再发酵变成乙醇,并可用于生产。
白蚁主要遍布在以赤道为中心,南、北纬度45°之间,而在中国尤其是广东地区,白蚁种类异常多。单在广东,白蚁种类达到了71种,这些多样性很高的白蚁也为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源。
白蚁基因或可用来提取乙醇
乙醇被视为石油等能源的最佳替代燃料,乙醇它的提取方法也成为世界科学家正在攻克的技术,希望在未来能取代化石能源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广东省昆虫研究科研人员已找到制造乙醇的关键材料――白蚁,试图克隆它的特殊基因,将自然界的植物等转化为乙醇。
现如今许多国家制造乙醇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和小麦,但考虑到可能造成粮食短缺的问题,一直无法大量生产。而木质纤维素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它经纤维素酶生物降解成单糖,单糖经微生物发酵可转换成乙醇。然而这些资源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目前广东省昆虫研究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名为“纤维素乙醇白蚁仿生技术研究”,将试图复制这些特殊基因并加以克隆。他们正进入纤维素酶基因图的测序工作,并已完成广东省内白蚁的广泛采集,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对所采标本的酶活测定,建立实验室种群。
接下来,他与木质纤维素水解酶相关能基因,并通过测序获得这些功能基因的序列结构以便通过生物信息的方法对所得的序列进行拼接,对重要功能基因进行注释和分类。
白蚁共生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白蚁共生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研究进展作者:傅冰吴芳英来源:《绿色科技》2018年第12期摘要:指出了白蚁是纤维素的主要降解者,主要通过其肠道及体外的共生微生物起作用。
系统阐述了白蚁的内部结构及其肠道微生物及体外微生物在纤维素降解中所起的作用,以期为其高效降解纤维素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蚁;共生微生物;纤维素降解中图分类号:Q9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8)12-0168-031 引言白蚁是一种古老的社会性昆虫,广泛分布在地球陆地表面上,大多数都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白蚁是自然界为数不多的能利用纤维素的生物,它对地球陆地生态环境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
据估计,地球上的白蚁每年消耗纤维素量巨大,达7亿t[2]。
纤维素( 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聚合体,其分布广泛,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
白蚁作为微型的生物反应器,从消化系统、酶系统以及体内共生的微生物群落等,最大化促进了纤维素的降解[3]。
白蚁纤维素酶的开发利用被认为是大量转化和利用生物能源的重要途径[4]。
纤维素酶是能够水解连接纤维素,并转化成葡萄糖的一系列活性酶的总称。
按照其作用方式分,纤维素酶可以分为Cl酶、CX酶以及纤维二糖酶等类型[4,5]。
虽然纤维素酶已得到一定规模的应用,如食品、医药化工、污水处理、造纸及纺织工业等领域[6,7],但由于菌株产酶量低及生产成本较高等因素的限制,纤维素酶在工业上的应用还非常有限。
因此,从白蚁肠道中筛选出酶活性高的菌株,对于促进纤维素酶规模化生产及纤维素类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白蚁的分类及特征白蚁属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 ygota)等翅目(Isoptera),行群体生活且有严格的社会性组织和分工,在形态上存在明显不同的发育等级和品级分化。
目前已发现3000多种白蚁,不同的白蚁在生物学和行为学存在一定的差异。
白蚁消化纤维素机理研究进展
第42卷第1期2006年1月林业科学SCIE NTI A SI LVAE SI NIC AE V ol 142,N o 11Jan.,2006白蚁消化纤维素机理研究进展3杨天赐 莫建初 程家安(浙江大学城市昆虫学研究中心 杭州310029)摘 要: 白蚁利用自身及体内共生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降解食物中的纤维素成分,来满足新陈代谢需要。
据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G enBank 数据库统计,目前已有4科6属9种白蚁及其体内共生物的纤维素酶基因被克隆测序。
同源性分析表明,白蚁及其共生物编码内切β-1,4-葡聚糖酶的基因,在序列上有较高的相似性。
关键词: 白蚁;纤维素酶;共生微生物;基因克隆;基因序列中图分类号:S71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06)01-0110-06收稿日期:2003-11-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1502)、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和浙江大学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3杨天赐现工作单位为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杀虫所。
Advances in the Study on the Digestive Mechanism of Cellulose in T ermitesY ang T ianci M o Jianchu Cheng Jia πan(Urban Entomology Research Center ,Zhejiang Univer sity Hangzhou 310029)Abstract : The degradation of cellulose in food of term ites depends on cellulases ,which were secreted by term ite itself or its symbionts.The G enBank database established by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 formation (NC BI )in U.S.A.showed that ,the cellulase genes from nine species of term ites ,which belong to 6genera ,4fam ilies ,have been cloned ,and the sequences of these genes have been determ ined at present.The analysis of hom ology indicated that the sequence of genesencoding endo 21,42β2D 2glucanase from term ites and its symbionts had high com parability.K ey w ords : term ite ;cellulase ;symbiotic m icroorganism ;gene clone ;gene sequence纤维素是由许多D -吡喃葡萄糖经β-1,4糖苷键组成的直链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
能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03
白腐菌在木质素的生物降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白腐菌多数是担子菌(Basidiomycetes[2],少数为子囊菌。黄孢原毛平革菌是研究最多的木质素降解菌。Tien[3]和Glenn 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发现木质素被降解的关键是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产生的胞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系的作用。该酶系包括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简称Lip)、锰过氧化物酶(Mn-dependent peroxidase ,简称MnP),除此之外,还有虫漆酶、HRP、CDH 等酶类[4]。云芝(Corilus versicolor)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白腐菌,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较强。丁少军等 研究了云芝漆酶的培养和分离纯化研究,发现在云芝的木质素降解过程中,漆酶活力较高而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活力较低,它们对木质素的降解率比黄孢原毛平革菌提高近一倍,并认为漆酶在云芝的木质素降解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林鹿等[6]研究了白腐菌木云芝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制浆黑液中硫酸盐木质素的降解作用和影响因素。他们发现分子量在1 500~3 000 kD 之间的硫酸盐木质素降解最为显著;两种白腐菌的降解能力不同,培养10 天后,木云芝Lu-11 的降解率达74.5%,降解产物只有一种主要组分,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降解率为65.6%,降解产物有两种,培养条件如:碳源、氮源、pH 值、温度对白腐菌降解硫酸盐木质素的作用有明显影响;在白腐真菌胞内中,除含有利用H2O2 的过氧化物酶系外,还分泌利用O2 的多酚氧化酶系,主要为漆酶(laccase),该酶需要依赖氧和助剂的存在才能有明显的脱甲氧基和脱木质素作用。Andrzej[7]综述了漆酶在木质素降解的作用与活性,认为虫漆酶在木质素降解中起非常关键的作用。付时雨等[8,9] 用漆酶/助剂通入氧气处理苇浆残余木素,通过甲氧基的测定、元素分析、13C-NMR 、IR 分析苇浆残余木素与漆酶/助剂反应前后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苇浆残余木素在反应后甲氧基、酚羟基减少,醇羟基增多,木素结构中羧基增多,木素的苯环结构发生了开环反应。除上述酶类外,白腐菌还产生胞内H2O2 产生酶,因胞内还有过氧化物水解酶,因此胞内不会积累;纤维二糖脱氢酶和纤维二糖/醌还原酶系(CBQ)也是白腐菌产生的重要的木素降解酶[10]。黄峰等[11,12] 报道用裂褶菌(Schizophllum commune)所产的纤维二糖脱氢酶(CDH)加入在黄胞原毛平革菌锰过氧化物酶解硫酸盐浆木质素,结果发现木质素溶出物质明显增加;木质素中甲氧基、羧基、酚羟基和总羟基含量减少,CDH 促进了锰过氧化物酶(MnP)的降解作用。表明CDH 不仅能促进纤维素的降解,而且也是木质素降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二糖/醌还原酶(CBQ) 是1974 年由Westermark 和Erikssion 发现的。木质素在氧化酶作用下转变为芳环自由基和醌类,CBQ 能防止活性中间体再聚合,将醌还原为氢醌,CBQ 在纤维素和木素降解中起到了协同作用,即纤维素降解产物为木质素的降解提供还原力[13]。谢君等[14]利用白腐侧耳菌(P. sp2)和粗毛栓菌(T. gallica )在含有麦草的液体培养基中生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研究,发现侧耳sp2 和粗毛栓菌在液体培养基中产木质纤维素酶类的能力强、产酶较快,且首先降解木质素,侧耳菌和粗毛栓菌比较,粗毛栓菌(T. gallica )具有更强的分解麦草木质素的能力,60 天后麦草中70.14%的木质素被降解。
白蚁木质纤维酶昆虫细胞表达体系的构建
白蚁木质纤维酶昆虫细胞表达体系的构建白蚁是一种能够分解木质纤维素的昆虫,其体内含有一种特殊的酶——木质纤维酶。
这种酶能够分解木质纤维素,将其转化为可被白蚁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
因此,白蚁的木质纤维酶在生物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利用白蚁的木质纤维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构建一种高效的昆虫细胞表达体系。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构建了一种以白蚁为模板的昆虫细胞表达体系。
这种昆虫细胞表达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
表达载体是一种能够将目标基因导入宿主细胞并使其表达的DNA分子。
而宿主细胞则是一种能够稳定地表达目标基因并产生大量目标蛋白的细胞。
在构建这种昆虫细胞表达体系时,科学家们首先需要从白蚁中提取木质纤维酶的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中。
然后,他们将表达载体导入宿主细胞中,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优化表达条件,最终成功地使宿主细胞产生了大量的木质纤维酶。
这种昆虫细胞表达体系的构建不仅为木质纤维素的高效分解提供了新的途径,还为生物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科学家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这种昆虫细胞表达体系,以期能够更好地利用白蚁的木质纤维酶,为人类的生活和环境保护
做出更大的贡献。
3种三萜类化合物对黄胸散白蚁生物活性及纤维素酶的影响
3种三萜类化合物对黄胸散白蚁生物活性及纤维素酶的影响徐伟丽;韩萌;袁忠林【摘要】为明确马缨丹叶片中分离提纯的马缨丹酸、马缨丹烯A和马缨丹烯B3种三萜类化合物对白蚁的毒杀活性及对其体内纤维素酶的影响,采用滤纸片饲喂法测定了3种化合物对黄胸散白蚁的毒杀作用,并用酶标仪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白蚁体内内切葡聚糖酶(EG)、外切葡聚糖酶(CBH)、β-葡萄糖苷酶(BGL)活性.结果表明,3种三萜类化合物对白蚁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酶活性测定表明,不同浓度马缨丹酸处理黄胸散白蚁12 ~72 h,白蚁体内的EG、CBH、BGL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对白蚁体内EG活性总体有抑制作用,2 mg/mL在12 ~ 36 h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对CBH活性则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 mg/mL对CBH活性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对BGL活性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马缨丹烯B和马缨丹烯A对黄胸散白蚁体内3种酶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显著.因此,3种三萜类化合物对黄胸散白蚁体内的纤维素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马缨丹烯B、A抑制作用较强,它们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与浓度和时间有关.%In order to define the bioactivity and effects on the cellulose activity of termite,three triterpenoids,lantanolic acid,lantadene A and B,which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leaves of Lantana camara,were used to feed Reticulitermesflaviceps by filter paper method.The activities of 3 enzymes of endo-1,4-β-glucanase (EG),exo-β-1,4-glucanase(CBH) and β-1,4-glucosidase (BGL) in termite were tested with ELIASA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treatment tim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3 triterpenoids all had certain toxic activity on termite.The enzyme activity test showed that EG,CBH and BGL all had different changes when treatedwith lantanolic acid for 12 ~ 72 hours.In general,lantanolic acid ha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EG,and it was significant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2mg/mL in 12 ~ 36 ntanolic acid had certain active effect on CBH,and the effect of 2 mg/mL was more obvious,but i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control.On BGL,lantanolic acid showed an inhibitory ntadene A and B showed inhibitory effects on all three kinds of enzymes,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s became significant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Therefore,three triterpenoids all had certain effects on the cellulase activity in Reticulitermes flaviceps which depended on the concentration and treatment time,especially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lantadene B and A.【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9)011【总页数】7页(P98-104)【关键词】马缨丹;马缨丹酸;马缨丹烯A;马缨丹烯B;黄胸散白蚁;纤维素酶;生物活性【作者】徐伟丽;韩萌;袁忠林【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3白蚁(termite)是世界性五大害虫(须舌蝇、蜱、蚊子、粘虫和白蚁)之一,总数不少于2 500种,遍布全世界,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国家,为害面积约占全球总面积的50%[1]。
GHF7
黄肢散白蚁的原生动物共生群落来源的GHF7家族的纤维素酶能够提高宿主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效率摘要:白蚁和它们的肠道共生微生物能够有效的降解木质纤维素生成可发酵的单糖。
本文研究了三个来自于黄肢散白蚁后肠的原生动物的三个GHF7家族的纤维素酶。
对我们的假设GHF7-3, GHF7-5和GHF7-6能够与宿主酶协同作用进行了实验。
应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和肠道各部分、组织的CBH测验来证明三个GHF7家族的酶是原生动物来源。
将这三个GHF7家族的纤维素酶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进行了表达,并用镍柱进行纯化。
然后对纯化后的重组酶进行了性质鉴定,发现GHF7-3活性最高,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是30℃,在10 mM CaCl2或5 mM ZnSO4存在时,能够促进它的活性。
重组的GHF7-3,GHF7-5和GHF7-6与之前得到的宿主的重组酶Cell-1(内切葡聚糖酶), β-glu (β-葡萄糖苷酶)和LacA (漆酶)组合,进行了松木糖化作用实验,只有GHF7-3能够增加葡萄糖的释放量。
本研究说明不是所有来自于白蚁肠道的原生动物的纤维素酶都能够加强宿主对木质纤维素的糖化作用。
关键词:白蚁,纤维素,纤维二糖水解酶,外切葡聚糖酶,内切葡聚糖酶,原生动物,生物质,葡萄糖1.前言木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的生物质,占据了地球上光合作用产生的90%以上的生物质资源。
据估计,全世界绿色植物每年光合作用产生的干物质达1730亿吨,所合能量为2×1021焦耳,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消耗能量的10倍。
天然的木质纤维素材料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
其中,纤维素是木质纤维素中最简单的成分,也是生物圈中最大的直链多聚物,大量的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有序的排列形成类似晶体的不透水结构,使纤维素不能溶于水,难以水解。
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包裹在纤维素的外面,形成了一种天然屏障,在利用纤维素之前,需要先去掉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屏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蚁及共生微生物木质纤维素水解酶的种类3相 辉 周志华33(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上海 200032)Lignocellulolytic enzymes in termite and its symbiotic microbes .XI ANG Hui ,ZH OU Zhi 2Hua 33(ShanghaiInstitute o f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 T ermites are im portant decom posers of lignocellulose in tropical ecosystems.They com prise a com plex assemblage of diverse species ,roughly divided into s o 2called lower and higher termites with different phag ous characters.T ermites can produce their own endoglucanases (EG )of G HF9,as well as glucosidase.Protistan symbiotic system of lower termite degrades cellulosic com pounds with high efficiency.Diverse lignocellulolytic enzymes are found in this system including G HF5,7and 45.Other related functional genes may include xylanase and pectinolytic related enzymes.Higher termites don ’t harbor flagellate.Fungus 2growing termites efficiently decom pose lignocellulose through their symbiotic relationship with basidiomycete fungi of the genus T ermitomyces.The symbiotic fungi produce cellulose ,xylanase and putative pectinolytic enzymes.They als o produce laccase 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lignin degradation.H owever ,on m olecular level ,studies on lignocellulolytic emzymes of symbiotic fungi are relatively few.Many lignocellulolytic bacteria strains were is olated from termite guts ,divers cellulose genes were als o found recently.Lignocellulolytic enzymes in termite and its symbiotic systems may have potentials for the idea of cellulosic ethanol production by biological process.K ey w ords termite ,symbiotic flagellate ,fungi ,bacteria ,lignocellulolytic enzymes摘 要 白蚁是热带生态系统重要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者。
白蚁种类丰富,可分成高等白蚁和低等白蚁,食性也具有各自特点。
白蚁自身可以产生纤维素酶,主要是G HF9的内切葡聚糖酶(EG ),也有β-葡萄糖苷酶(G B )。
低等白蚁共生的原虫中已发现丰富的纤维素酶基因,属于G HF5,7和45。
同时还有其他相关功能基因,如木聚糖酶和果胶类物质水解酶。
高等白蚁肠道中没有共生原虫。
高等培菌白蚁可以利用共生蚁巢伞属真菌促进木质纤维素降解,真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果胶质水解酶类、木聚糖酶,同时还产生可能与木质素分解相关的一种漆酶,但是从分子水平,关于共生真菌纤维素水解酶的研究还较少。
白蚁肠道已分离出许多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最近的研究也发现了大量细菌纤维素酶基因。
白蚁-共生系统丰富的木质纤维素水解酶类为发展生物方法开发纤维素乙醇这一思路提供有价值的资源。
关键词 白蚁,原生动物,真菌,细菌,纤维素水解酶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 SCX22Y W 2G 2022);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优秀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2007KIP501)。
33通讯作者,E 2mail :zhouzhihua @ 收稿日期:2007212229,修回日期:2008203213 地球上的生物质资源主要来自光合生物,其中90%以上为木质纤维素类物质,它们代表了生态系统中营养金子塔的最庞大的基层[1]。
天然的木质纤维素材料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
其中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多糖物质,这类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地球上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
纤维素是葡萄糖分子通过β-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多糖类物质。
天然的纤维素是由多条纤维素分子链所组成的聚合物,有着复杂的超分子结构。
半纤维素是一种碱溶性的多糖,包括木聚糖、木葡聚糖和愈创葡聚糖,其中木聚糖是最丰富、分布最广的一类。
木质素是一种复杂的不溶性酚类聚合物。
许多植食动物和腐生生物是木质纤维素的消费者,它们通过摄取这些富含纤维素的物质来供其营养物质和能量,是地球上碳循环的重要枢纽。
腐生生物中的真菌和细菌,它们发展出一系列复杂的纤维素酶系统水解纤维素分子链[1]。
植食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自身并不产生纤维素酶[2],而依赖肠道共生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进行木质纤维素的消化[3]。
无脊椎动物中一些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线虫自身能够产生纤维素酶。
尤其引起人们关注的是等翅目白蚁。
白蚁在生态系统尤其热带地区是木质纤维素的重要降解者,在木质纤维素的生物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白蚁肠道对植物细胞壁多糖的消化能力比大型草食动物瘤胃微生物降解能力要高出30%~40%[4]。
它可以被看作一种小型的生物反应器,由研磨器(称为咀嚼组织的下颚和前胃)、反应池(消化道)、酶和微生物区系,所有这些都被用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5]。
白蚁这种消化系统的设计相当于工业上的生物质能转化系统,是与其共生微生物紧密合作的结果。
在几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白蚁自身产生多纤维素酶与来自微生物的纤维素酶实现了紧密配合,高度适应了其相应的消化系统[6]。
到目前为止,从白蚁自身、白蚁肠道共生原虫中都发现了纤维素水解酶基因,也分离到了一些具有纤维素降解功能的肠道细菌。
白蚁肠道细菌对纤维素的降解作用一直没有充分的实验证据[7,8],直到最近白蚁肠道细菌对纤维素的降解作用才被证实[9]。
培菌白蚁能够利用真菌来分解木质纤维素。
我国研究者在白蚁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上已发表了较好的综述[10~12],本文着重总结分析白蚁共生系统中各种来源纤维素酶的信息,为开发新的纤维素酶资源提供资料。
1 白蚁食性及其共生系统特征概述白蚁属于昆虫纲等翅目,目前全世界共有3000多种,按照目前多数等翅目分类学者的分类方法,可以分成草白蚁科H odotermitidae、原白蚁科T erm opsidae、澳白蚁科Mastotermitidae、木白蚁科K alotermitidae、齿白蚁科Serritermitidae、鼻白蚁科Rhinotermitidae和白蚁科T ermitidae[13]。
从解剖学和社会组织性上可以将白蚁分为低等白蚁和高等白蚁。
只有白蚁科属于高等白蚁,其余4个科都属于低等白蚁。
尽管如此,高等白蚁种类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低等白蚁,约占所有白蚁种类的3Π4。
白蚁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其食木性,食物范围极广,包括木材(完好的或已腐解的)、植物叶片、腐殖质、杂物碎屑以及食草动物粪便等。
低等白蚁主要食木,而高等白蚁中有些种类能以土壤、真菌为食。
白蚁所有这些食性特点都被认为是木食性的延伸[14]。
食土白蚁约占所有白蚁种类的50%,在热带森林中占优势地位。
这类白蚁研究的很不深入,其食物来源可能有多聚糖、芳香族化合物的聚合物,植物单宁和一些固化的多肽。
食物成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多酚类和腐殖质类含量较高,其肠道的前部呈高碱性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溶解和氧化[7]。
高等白蚁中大白蚁亚科Macrotermitinae的种类能够自己培养真菌,作为其营养来源,这类白蚁又称为培菌白蚁。
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大量存在培菌白蚁。
在一些热带干旱地区,这类白蚁消耗超过90%的干木;在相对湿润的热带稀树草原,它们能够矿化初级生物量的20%[7]。
培菌白蚁与其共生真菌关系的模式可以概括为:高龄工蚁收集木质碎屑带回巢内;低龄工蚁取食这些收集入巢的碎屑,初步消化并迅速排便,以这些物质建立起菌圃(fungus garden或fungus comb)来培养真菌。
低龄工蚁还取食主要由无性孢子组成的菌丝节(fungus nudoles)。
高龄工蚁主要取食菌圃较老的部分,是被真菌降解的植物材料。
不同种类所搜集的木质纤维素材料有所不同,例如, Macrotermes属的种类可能搜集枝叶碎屑[15,16],而土白蚁属似乎主要收集木材[17,18]。
在蚁巢里,白蚁是蚁巢伞纯培养的管理者。
蚁巢伞菌丝生长速度远远落后于蚁巢内的其他菌物,如炭角菌属Xylaria等,因此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而白蚁能不断地清除菌圃上的杂菌,并且从口中分泌出抑制其他菌物的化学物质,保障蚁巢伞菌丝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19,20]。
另外,白蚁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可能含有蚁巢伞子实体形成所必需的化学成分。
不过,白蚁的活动对蚁巢伞来说并不总是有利,白蚁的取食和其他生命活动对蚁巢伞子实体的形成起着抑制的作用。
总之,培菌白蚁与其共生真菌之间有着密切的互惠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白蚁的肠道分为前肠、中肠、后肠。
后肠结构复杂,分为P12P5区,其中P3区显著膨大。
简单的讲,这一部分相当于哺乳动物的瘤胃,大量的微生物栖息在此,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其中主要为乙酸,供白蚁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