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五号飞船的运行过程
神州五号
2003年10 月15日,执 行中国首次 载人航天飞 行任务的航 天员杨利伟 登舱瞬间
P25页 神舟五号的发射时间: 2003-10-15上午9点00分发射,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升空
航天员:杨利伟 任务:首次载人航天
地点:甘肃省酒泉市东北地 区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 舟 五 号 载 人 飞 船
发 射 升 空
神 舟 五 号 载 人 飞 船
发 射 升 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
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 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是 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 度。
?卫星绕地球运行的
轨道平面主要有:
顺行轨道 赤道轨道 逆行轨道 极地轨道
?
飞船运行在轨道倾角42.4 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 高度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实施 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
?飞船绕地球一圈的
时间大概是着祖国返回。先在轨道上制动, 像刹车一样,飞船在轨道上呈九 十度转弯,然后轨道舱与返回舱 分离,轨道舱继续在轨道上进行 对地观测,返回舱再转九十度, 正好与原来的飞行方向相反喷气, 起到减速的作用。
到距地面10km时,飞 船抛出引导伞和减速伞, 24s后,主降伞打开,使飞 船速度减到10m/s左右。当 离地面1.2m时, 反推火箭 点火工作,进一步减速, 确保飞船安全着陆。
神舟飞船资料
一、1999年11月20日发射的神舟一号到2002年12月30日发射的神州四号都是不载人的无人实验飞船。
二、神舟五号: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注定要载入历史的名册。
这一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单人单天飞行。
航天员杨利伟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神州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9时00分发射,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当杨利伟经过21小时28分钟的太空行程返回陆地后,迈出舱门面对欢呼人群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三、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飞行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返回时间:2005年10月16日20时33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四、神舟七号: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返回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五、神舟八号: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返回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这一次也是无人飞船,神州八号的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六、神舟九号:航天员“开”飞船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返回时间: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神舟九号之前的载人航天,从发射到返回都采用自动控制,不需要人手动干预,而“神舟九号”进行的是人控交会对接。
如果说以前是航天员“坐飞船”的话,神九的航天员就是在“开飞船”了。
航天员要掌握飞船姿态和轨道的控制权,就如同开车,既要控制方向,又要控制速度。
七、神舟十号:从“试运行”到“正常运营”发射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返回时间: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八、神舟十一号:至今持续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发射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返回时间:2016年11月18日下午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轨飞行32天,并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打下基础。
我国神州飞船发展史
我国神州飞船发展史神州飞船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航天器,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年-2002年):研制建设中国国家航天局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神州系列航天器的研制工作。
首先研制成功了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并于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
这次发射成功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基础,为后续的人类载人航天活动做出了准备。
1999年末,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启动“神州五号”载人航天器研制工作。
2003年,中国成功完成了“神州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实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梦想。
这一成果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强国的行列。
第二阶段(2003年-2010年):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中国神州飞船在成功发射“神州五号”之后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2005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神州六号”,航天员费俊龙和邵伟飞驾驶飞船进行了5天的载人飞行,成功迈出了航天飞行新的一步。
2008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州七号”,罗峰、浩克和张旭三名航天员完成了一次宇航员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新的高峰。
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发展深空探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深空探测阶段。
2013年12月2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并拍摄了中国第一张登月背面的高清图片。
之后,中国继续实施探月计划,相继发射“嫦娥四号”、“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勘测和采样返回等多项技术难关。
2021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将货物成功送往天和空间站。
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了空间站的正式建设,未来将持续进行多项深空探测任务,成为全球航天领域的重要力量。
每一次中国神州飞船的发射都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中国航天员在完成空间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技术水平。
未来,中国将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航天事业的发展。
神州五号
1基本信息编辑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09时整v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2003年10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行员:杨利伟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分10秒,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详细介绍“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中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
飞船在轨道运行了1天。
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在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00秒,负载着“神舟”五号的长征2F火箭发射。
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以平均每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 mm,总重7840 kg。
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50千米、倾角42.4°初始轨道。
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
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神五时表编辑2003年10月15日5时20分,航天员出征仪式在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等领导同志在此地亲切会见了首飞梯队的3名航天员。
执行首飞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表示,要聚精会神地做好每一个动作,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2003年10月15日5时30分,身着银灰色太空服的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报告,请示出征。
此前,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公开亮相。
他,杨利伟。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杨利伟表示有信心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神舟飞船发展历程及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神舟飞船发展历程及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 , 不仅振奋民族精神 ,激励广大学生发奋学习, 勇攀高峰 , 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良好契机. "神舟飞船”的发射和运行涉及到许多的物理学知识, 而一般的物理课本中对此阐述不够或内容比较分散, 本文就相关知识点作了整理和概括, 并进行适当地阐述 ,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神舟系列的发展历史:神舟一号样品飞船发射:1999年11月20日;返回:1999年11月21日。
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
经过21小时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
神舟二号正样飞船发射:2001年1月10日;返回:2001年1月16日。
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神舟三号模拟载人发射:2002年3月25日;返回:2002年4月1日。
飞船上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为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打下了基础。
神舟四号救生模式发射:2002年12月30日;返回:2003年1月5日。
8种救生模式确保在不同阶段若出现意外都能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五号首次载人发射:2003年10月15日;返回:2003年10月16日;航天员:杨利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多人多天发射:2005年10月12日;返回:2005年10月16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在绕地球飞行76圈后返回,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神舟七号太空行走发射:2008年9月25日;返回:2008年9月28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中国人的第一次舱外活动进行了19分35秒。
神舟八号空间交会发射:2011年11月1日;返回:2011年11月17日。
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神舟九号人控对接发射:2012年6月16日;返回:2012年6月29日;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五号简介
神舟五号简介“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道运行了1天。
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负载着“神舟”五号的长征2F火箭发射。
9时10分,船舰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以平均每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
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
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行员:杨利伟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分10秒,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神舟五号飞船介绍
1、飞船组成:“三舱一段”式——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
2、质量:7.790吨。
3、长度:8.860米。
(说明:若包括运载火箭〈“长征”二号〉,它们的总质量约为479.8吨,长度约为58.3米。
)点火遥控距离:1500米。
4、周期:90分钟。
5、轨道:近地圆轨道。
高度343公里,轨道倾角42.5度。
(说明:入轨初期是椭圆形轨道,近地点高度:200公里左右,远地点高度:340公里。
)6、稳定飞行时间:21小时(绕地球14圈)。
7、定轨手段:船载GPS、激光反射器、无线电应答机。
8、回收入大气层的高度:80公里。
(说明:进入大气层,与大气层产生摩擦,外表变成一团火球,周围产生等离子体,形成电磁屏障。
返回舱距地球约10公里后打开1000多平方米面积的大伞,随后返回舱缓缓下降,抛掉防热底盖。
在接近地面1公里时,点燃反推火箭发动机,以不大于每秒35米的速度,在预定地区着陆。
)过程简介:飞船和运载火箭在技术厂房按垂直组装和垂直测试的一系列程序完成技术准备工作后,整体垂直运输到脐带塔,并进行最后的功能检查。
一切准备就绪后,火箭一级发动机及4个助推器同时点火。
火箭升空,开始程序转弯,火箭继续飞行,抛逃逸塔,助推器分离,火箭一级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
二级发动机关机,随后船箭分离,飞船入轨。
入轨后,飞船捕获地球,建立轨道运行姿态,展开太阳电池帆板并对太阳定向。
飞船入轨一段时间后,地面测控系统提供初始轨道数据,并通过测控站和测控船对飞船注目,飞船按预定轨道环绕地球飞行,飞行一周约90分种。
当飞船进入海陆测控区时,飞船上的设备开机工作,发射遥测信息,接收遥控信息。
在海陆测控区外,短波通信机工作。
飞船在环绕地球飞行规定的圈数和完成科学试验任务后返回,在返回前由地面站和测量船发出调姿指令。
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建立返回制动姿态。
飞船制动进入返回轨道,返回舱降低至140公里的高度时,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在降至100公里时,返回舱进入再入姿态调整,约80公里时,返回舱再入稠密大气层,进入黑障区后,通信中断,约40公里高度时,出黑障区,通信恢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宇航员是谁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宇航员是谁
---------------------------------------------------------------------- 神舟五号飞船上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神舟五号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
神舟五号在轨运行14圈,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做任务后,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时间,获得了大量的科学实验成果。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州五号登天过程: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升空。
9时31分许,航天员杨利伟报告:“感觉良好。
”10时41分许,飞船开始绕地球飞行第二圈。
11时过后,航天员杨利伟开始在太空中进餐。
12时过后,航天员杨利伟开始太空飞行中的首次休息。
17时26分,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曹刚川与航天员杨利伟进行天地对话。
杨利伟解开身上的安全带,与地面通话:“请首长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工作,把后续任务完成好,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
19时58分,正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员杨利伟与他的父母妻儿进行了天地对话。
他说:“感觉非常好”,“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
神舟系列飞船
实验
轨道舱开展太空科学实验。航天员进行在轨干扰力试验,在舱内加大动作幅度,以试验人的扰动 对飞船姿态的影响。试验后,航天员的活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常飞行,不需 纠正飞船姿态。动的心肌细胞和贴壁伸展装着激活剂与固定剂的两种胶囊,激活或固定活体细 胞,考察在飞船入轨前与入轨后不同重力条件下细胞样品的状态与变化。
2. 返回舱位于飞船的中段,外形呈钟形,直径2.5米,空间约6立方米,设计可容纳3名航天员,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航天 员在火箭升空时和重返大气层时穿着航天衣躺在返回舱里的座椅上。返回舱的底部有热盾用于抵御直接撞击大气时的高温。由于返回舱 不是纯粹的球体,在重返大气层时仍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气动升力,产生减速的功能。
2011年4月9日 3:58
中国航天 神舟系列飞船
神舟系列飞船
非载人试验:神舟一号 | 神舟二号 | 神舟三号 | 神舟四号 载人飞行:神舟五号 | 神舟六号 | 神舟七号 计划中:神舟八号 | 神舟九号 | 神舟十号
神舟飞船是由中国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第一次完成载人飞行。神舟号飞船与 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相似,但具备全新的结构和更大的尺寸。神舟号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
任务名称
神舟三号试验航天飞行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
北京时间2002年3月25日 22:15
降落
北京时间2002年4月1日 16:51
任务时间
6天18小时51分
地球轨道周期: 107圈
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除了没有搭载人以
分区 神舟系列飞船 的第 2 页
计划中的任务
计划于2010-2011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之后,下列飞船将分别与其对接成为中国首个 空间实验室。 • 神舟八号(2011年)—将成为空间站的一部分。 • 神舟九号(2011年)—晚于神舟八号一个月发射,将与神八对接,成为空间站的实验舱。 • 神舟十号(2011年)—晚于神舟九号一个月发射,将与神九对接,载人短期管理空间站。 • 神舟十一号(2012年)—晚于神舟十号一个月发射,将与神九对接,载人短期管理空间站。
神舟五号在太空中停留了多久
神舟五号在太空中停留了多久停留了21小时23分,绕地球14圈。
神舟五号,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其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其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
在轨运行:在2003年10月15日9点10分左右,宇宙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2003年10月15日10时左右,宇宙飞船首次绕地球轨道运行。
2003年10月15日10点40分左右,宇宙飞船开始绕地球的第二次轨道运行。
2003年10月15日15时54分,航天飞机启动轨道转换程序。
2003年10月15日18时40分左右,宇宙飞船到达了第七圈。
2003年10月15日19点58分,宇宙飞船进入第八圈。
2003年10月15日21点31分,宇宙飞船进入了第九圈。
2003年10月15日23:08,宇宙飞船进入第十轨道。
2003年10月16日4点19分,宇宙飞船进入第十四轨道。
2003年10月16日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成功地向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出返回指令。
2003年10月16日5时36分,轨道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
再入舱和推进剂舱的轨道高度不断下降,并返回到预定的着陆点。
该航天器轨道舱将在轨道上停留半年,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
2003年10月16日5时38分,航天器制动火箭点火,航天器返回舱飞行速度减慢,轨道高度进一步降低。
返回舱降落在预定的着陆点。
2003年10月16日5时56分,航天飞机成功地将返回舱与推进剂舱分离,进入返回轨道。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9时10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2003年10月15日10时许,飞船进行环绕地球第一圈飞行。 2003年10月15日10时40分左右,飞船开始绕地球飞行第二圈。 2003年10月15日15时54分,飞船启动变轨程序。 2003年10月15日18时40分许,飞船运行到第七圈。 2003年10月15日19时58分,飞船运行到第八圈。 2003年10月15日21时31分,飞船进入第九圈。 2003年10月15日23时08分,飞船进入第十圈飞行。 2003年10月16日4时19分,飞船进入第十四圈飞行。 2003年10月16日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成功向正在太空运行的神舟五号飞船发送返回指令。 2003年10月16日5时36分,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承担神舟五号发射任务的长征2F运载火箭
航天员杨利伟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联合国旗帜神舟五号飞船搭载物品包括: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 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会旗、一面联合国旗帜、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飞行历程
发射入轨 空间飞行
返回着陆 后勤保障
2003年10月15日9时(北京时间),火箭一级发动机和4个助推发动机同时点火;火箭飞行120秒逃逸塔分离, 137秒助推器分离,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200秒整流罩分离,460秒二级主发动机关机,587秒船箭分离,飞 船进入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199.14公里、远地点高度347.8公里的椭圆轨道 。神舟五号起飞至变轨历程
系统组成
火箭系统
飞船系统
搭载物品
神舟五号飞船由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和附加段组成。其头部是圆柱体,而四号的头部是半球体,飞船舱 内只有航天员,其空间的平面大约为2.2米×2.5米,不足6平方米,可容纳3名航天员。此外,神舟五号飞船还留 有与空间实验室对接的接口 。神舟五号飞船模拟图
神州载人飞船发展历程
神州载人飞船发展历程神州载人飞船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航天器,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下面是神州载人飞船发展历程的介绍。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任务,著名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实现了载人航天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具备完全独立的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太空飞行,这一次载人航天任务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完成了中国第一次太空行走任务。
航天员舒畅在太空中进行了历时20分钟的太空行走,成功展开了我国航天史上的一项重大任务。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
此次任务中,神舟九号飞船进行了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的首次对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空间实验室阶段。
2013年6月11日,神州十号飞船发射升空,成功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对接。
此次任务是神州载人飞船系统的实用化验证任务,为后续的空间实验室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6年10月17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一号飞船,实现了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首次对接。
此次任务是中国航天事业中的又一次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2019年12月凭借神舟十一号的成功经验,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进行了首次对接。
这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入太空站阶段,迈向了人类空间探索的新时代。
神州载人飞船发展历程的取得得益于中国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同时,中国政府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为神州载人飞船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未来,中国将继续努力推进神州载人飞船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积极构建属于自己的空间站,进一步拓展宇宙探索的边界,为人类的空间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神舟号飞船信息——神舟五号介绍
神舟号神舟五号飞船信息——神舟五号介绍1.【神舟神舟五号飞船结构】神舟神舟五号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神舟五号飞船技术的神舟五号飞船。
神舟号神舟五号飞船外部结构分为三舱一段,从上到下分别是附加段、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
①附加段——为将来与另一艘神舟五号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
②轨道舱——为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7米,它被称为“多功能厅”,神舟五号航天员大多数时间都呆在轨道舱,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和清洁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③返回舱——呈钟形,长2.00米,直径2.40米,它是神舟五号航天员的“驾驶室”,是神舟五号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
④推进舱——是圆柱形,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为神舟五号飞船供给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
神舟号神舟五号飞船由13个分系统组成,13个分系统:①结构与机构②制导导航与控制③数据管理④测控通信、⑤热控制、⑥推进、⑦电源、⑧有效载荷、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⑩乘员、⑪仪表照明、⑫应急救生、⑬回收着陆等。
2.【神舟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运行】神舟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运行分三个部分:发射入轨、太空运行、返回地球。
我国神舟系列神舟五号飞船都由长征火箭发射升空,在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火箭发射后约几百秒后,运载火箭抛掉整流罩,神舟五号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发射入轨阶段。
神舟五号飞船进入轨道后,首先是展开推进舱和轨道舱的太阳电池翼,并跟踪太阳获得能量,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后,如果飞行正常,神舟五号航天员可以脱掉航天服,打开返回舱的舱门,进入轨道舱活动。
神舟五号飞船进行变轨后,神舟五号航天员要提前重新穿上航天服,回到返回舱的坐椅上。
变轨后,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在340公里圆轨道上。
这时,神舟五号航天员可以再次脱掉航天服,按预定安排或地面指示完成各项工作。
《神舟五号飞船》课件
神舟五号飞船的控制系统
制导系统
飞船的制导系统负责导航和控制 ,确保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和
返回地球。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负责控制飞船的姿态、速 度和高度,确保飞船在轨道上的稳 定运行。
遥测遥控系统
遥测遥控系统用于接收地面控制指 令,并将飞船的状态信息传回地面 控制中心。
03
CATALOGUE
神舟五号飞船的航天员
国际地位提升
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航天 领域的地位,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航天精神对人类的意义
探索未知
航天精神体现了人类对未知的渴望和探索精神,激发了人们对科学 和技术的研究热情。
科技文明
航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 机遇和挑战。
合作与竞争
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推动了全 球航天事业的发展。
天舟货运飞船等项目。
深空探测
02
中国将开展深空探测计划,包括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等任务
。
载人登月
03
中国计划在未来数十年内实现载人登月的任务,为人类探索太
空的进程做出贡献。
国际合作与交流在航天领域的重要性
技术共享
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各国在航天领域实现技术共享,共同推进 航天技术的发展。
资源共享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各国可以共享太空资源,实现互利共赢的 目标。
科技突破与国家荣誉
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代表着中国 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为国家赢得 了荣誉。
中国面临国际航天领域的竞争,需要 展示自身的航天实力。
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过程
准备阶段
进行各项技术测试、设 备安装和航天员选拔与
我国的飞船发展史
我国的飞船发展史1.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航天发射场由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成功。
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地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飞行任务是考核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并验证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包括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地面设施在内的整个工程大系统工作的协调性。
2.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国发射的第二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发射。
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
2001年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3.神舟三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
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飞行任务: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
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4.神舟四号飞船与载人飞船设置基本相同,也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于2003年10月15日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宇航员:杨利伟6.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
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7.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中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英雄从太空而来:揭秘“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4的探索过程
英雄从太空而来:揭秘“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4的探索过程自从人类可以探知其他星球的存在,太空探索便成为了宇宙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之一。
自20世纪起,我们开始发送人类进入太空,从短时间的太空旅行到长时间的空间站停留,人类的太空探索历程正在不断演进。
而在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当下,神州五号获得成功对中国航天事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然而作为这次探索的探险者们,他们在太空中究竟经历了哪些故事呢?让我们一同来探究神舟五号航天员出征记4中的探索过程。
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2003年10月15日凌晨9时,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响应国家号召,挑战太空,成为了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而在此之后的17年间,中国航天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视野也随之开阔了许多。
2020年10月15日3时 eBh5a9WY,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发射了神州五号飞船,在带领一组三名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同时这也是神州五号的第二次载人飞行,探索太空与常规航天员训练的过程以及是如何准备的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神州”五号飞船的升空中国航天员的整个出征过程都是高度科学严谨的,这场航天之旅的准备已经开始了多年。
在航天员被确定之后,航天员们的身体状况等方面都会进行多项检测,以确保他们可以承受长时间的航天活动。
此外,整个工程还需要预测天气、调试各计算机系统、安装各种器械等等繁琐而有必要的步骤,确保所有设备都可以顺利地运作。
在火箭发射前,航天员会进行多年的系统性训练。
通过各种模拟、危险演练以及战时模拟等多种训练方式,航天员需培养出高强度的应变能力和极强的自控能力。
此外,在这场冒险活动中,航天员还必须具备应对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以应付意外失控的情况。
在这些训练之中,航天员们还需承受住严峻的环境,如真空状态下的漆黑、高温和寒冷等。
所有这些都让他们更加熟练、更加深入地了解毫不妥协的空间探索的实质。
随着火箭的发射,神舟五号飞船逐渐离地,化身为贴着蓝天留下火焰的形态。
神舟飞船发展史
神舟飞船发展史神舟飞船作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至今已经历了多次重要发展和进步。
以下将详细介绍神舟飞船的发展史:一、神舟一号(1999年)神舟一号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发射于1999年11月20日,将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送入轨道进行13个小时的太空任务。
神舟一号虽然只是一个成果验证任务,但是对于中国航天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二、神舟二号(2005年)神舟二号于2005年10月13日成功发射,进行了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任务,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进行了5天的太空探索。
神舟二号在神舟一号的基础上进行了重要的改进和升级,提高了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能。
三、神舟三号(2008年)神舟三号发射于2008年9月25日,进行了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任务,在轨道上进行了3天的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神舟三号与前两次任务相比,在其实验载荷、科技人员、空间技术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和进步。
四、神舟四号(2011年)神舟四号于2011年6月18日成功发射,进行了中国第四次载人航天任务,航天员刘旺和刘杨进行了13天的太空任务。
神舟四号在轨道滞留时间上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为未来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五、神舟五号(2017年)神舟五号是中国首次进行“天地双向”飞行的载人航天任务,于2017年4月发射成功,航天员景海鹏进行了5天的太空任务,并在太空中进行了中国首次手动操作对接任务。
此次任务中,神舟五号配备了新型的航天服和生命支持系统,大幅度提高了中国载人航天的能力。
六、神舟六号(2022年预计)神舟六号将是中国未来的一个重要载人航天任务,目前预计将于2022年进行。
此次任务将会面临诸多挑战,但同时也将为中国航天所做出更多的突破和进步。
总的来说,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航天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中国航天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神舟飞船的不断升级和改进,展示了中国航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为未来的太空探索铺平了道路。
“神舟”飞天
运载火箭是依据反作用力原理,利用火箭发动机 的喷气产生推力。具体过程为:运载火箭上装载 的推进剂在发动机的燃烧室燃烧,产生高温、高 压燃气,经高音速喷管,气流膨胀加速喷出产生 反作用力,由此推动火箭飞行。在飞行过程中, 火箭上的控制系统根据火箭所在位置和速度,不 断调整火箭发动机推力的方向,使得火箭按照预 定的轨迹飞行。在整个发射上升过程中,运载火 箭将经过我国甘肃、内蒙、山西、河北、山东等 省、自治区的上空,在飞行高度达到接近l00千 米大气层边缘的时候,运载火箭将抛掉整流罩以 减轻重量,运载火箭将神舟飞船运送到入轨点时 即实施飞船与火箭分离。至此,运载火箭就完成 了其历史使命,神舟六号飞船将携带航天员独自 在太空邀游。
“神舟”航天之旅 飞船是技术要求最高、系统最为复杂的航天器之 一。我国自1992年以来,成功进行了40多项地 面大型实验和4次无人飞行试验。1999年11月,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 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接着, “神舟”二号、三号、四号飞船无人试验飞行 陆续获得成功,为飞船载人安全提供了可靠保 障。2003年10月5日,“神舟”五号顺利升入太 空,安全航行21小时后,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平 稳着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一朝成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将航天员送上太空 的国家。
在此同时由于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的 热,为了使得热量不伤害到航天员,飞 船外层的烧蚀材料开始熔化,带走大部 分热量。从地球上观察,此时的飞船就 像是—颗闪亮的流星过大空,载人飞控 制分系统继续通过对飞船的姿态进行控 制来改变大气阻力,以调整飞船飞行的 轨迹,确保最后返回到预定区域, 飞船 下降到一定的高度时打开降落伞,在降 落伞的牵引下安全返回地面。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20周年政治模版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20周年政治模版
摘要:
一、引言
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三、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与运行过程
四、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影响与启示
五、结语
正文:
【引言】
2003 年10 月15 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16 日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独立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今年,正值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20 周年,让我们回顾这一历史事件,汲取其中的经验与启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是在我国成功发射四艘无人飞船的基础上进行的。
神舟五号的研制和发射,旨在验证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技术,为后续载人航天任务奠定基础。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不仅彰显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实力,也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与运行过程】
神舟五号的发射过程顺利,飞船在轨运行期间,航天员的各项生理指标正常,飞船的系统运行稳定。
在完成预定任务后,神舟五号开始返回地球。
飞船
在进入大气层后,经历了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最终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影响与启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返回,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一事件对我国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后续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神舟五号的成功返回,也向世人展示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结语】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20 周年,是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一次重要纪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州五号飞船的运行过程
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的物质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它把自然界划分为不同
的研究领域或层次,分门别类地研究各个领域或层次的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及其运动
规律,形成各科的系统知识,以此构成整个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
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以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构成其理论体系。
自然科学的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客观真理性;它是一种
社会意识形式,但不同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意识形式。
它所反映的
是关于自然界的物质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客观真理,具有超民族性、超阶级性和历史继承性;在阶级社会中,由谁来研究、掌握、运用自然科学,往往带上阶级的烙印。
自然科学
不是社会上层建筑,而是生产力,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通过教育和技术发明等途径可转
入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并入生产过程,成为直接的生产力;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自然科
学的因素在生产力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第一生产力”;自然科学推动生产力
的发展最终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社会革命,成为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人类的科
学活动源于生产实践,自然科学的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同时受着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自然科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制约。
用运载火箭发射航天器,不是任何
时候都可以进行,有年份、月份、日期和时刻的选择。
比如,哈雷彗星以76年为周期回归,哈雷彗星探测器应选在其面向太阳的几个连续年份中发射;火星与地球的会合周期为780天,火星探测器应在火星与地球会合前后连续的几个月份中发射;有些航天器必须在某个月内连续的几天中发射;由于工作条件和轨道要求,以及气象的限制,有些航天器必须
在某日内某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内发射。
这种允许航天器发射的时间范围,叫作发射窗口。
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过程时间表:
10月15日09:00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10月15日09:10 “神舟”五号与“长二F“火箭分离
10月15日 09:34 航天员杨利伟向地面报告:“感觉良好”
10月15日 09:45 李继耐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0月15日 11:58 神五运行平稳大约1个半小时绕地球飞一圈
10月15日 14:06 航天员杨利伟进行太空飞行中的首次休息
10月15日 17:36 曹刚川与航天员进行“天地对话”
10月15日 19:18 杨利伟在神舟飞船上展示中国国旗
10月16日 00:14 飞行进入第十一圈航天员安然入睡
10月16日 04:19 神五飞行进入第14圈将在预定地区着陆
10月16日 05:04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成功进入返回轨道
10月16日 05:35 神舟五号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
10月16日06:12“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10月16日 06:43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有关神舟五号的一些技术指标
1.长征二号F型火箭,起飞质量为479.8吨,整体高度58.3米。
2.飞船变轨后做圆周运动,此时距地面的高度为343千米。
3.火箭共用21个多小时围绕地球转了14圈,行程60万公里。
大约90分钟就绕地球转一圈。
每转一圈温度相差180℃。
4.火箭起飞时向下掉落的东西是用于火箭的泡沫塑料。
5.神舟五号飞船共有52个发动机,飞船可以做任何方向的运动和转动。
时事政治:
中国是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另两个是美国和俄罗斯。
中国首位航天员是身高1.66米、38岁的杨利伟。
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实验于2021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青海省的酒泉发射中心发射的。
于2021年10月16日早6:43返回,着陆在内蒙古沙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