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的赋存

合集下载

地下水的赋存和分布

地下水的赋存和分布

Ⅱ、不同埋藏条件的地下水:
2.冲积物中的地下水:
水平不足,恳请老师和各 位同学批评指正!
谢谢!!
Ⅰ 、地下水的赋存
3.含水系统:
Ⅱ、不同埋藏条件的地下水:
潜水:具有自由表面 最大特点:水质,水量变化大,因为与大气圈和地表水 圈联系紧密
承压水:两个隔水层之间 最大特点:受隔水层的限制,联系较弱,较稳定。
Ⅱ、不同埋藏条件的地下水:
二、不同地貌下的地下水分布 ——以洪积物和冲积物为例
1.洪积物中的地下水:
? =孔隙度
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渗透系数K(矢量) 区别:渗透率k(标量)
Ⅰ 、地下水的赋存 二、地下水的赋存:
1.岩石中的空隙:
松散岩石中的孔隙 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可溶岩石中的溶隙 2.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静电引力、固相表面、吸附水分子 毛细水: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孔角毛细水 重力水:主研究对象
Ⅰ 、地下水的赋存
3.容水度: ①是个比值 ②水体积/岩石总体积 ③水体积源自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水体积
持水度: ①。。 ②。。 ③水体积→重力释水之后,岩石中 所保持的水的体积 ④结合水+毛细水
给水度: 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 柱体(高为地下水位到地表面)在重力作用下释 水体积。
地下水的赋存和分布
LOGO
Ⅰ 、地下水的赋存
一、一些概念
1.含水层: ①含有水 ②一般自然条件下允许大量水通过 隔水层: ①含有水 ②············不能通过大量水 弱透水层: ①虽允许,但速度慢 ②在大面积范围内,允许 不透水层:既不含水,也不允许水通过。
2.饱水带:所有空隙全被水占据 包气带:空隙被水和气体两种物质占据。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3地下水赋存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3地下水赋存
水文地质学基础 2
包气带水的特点
包气带水的来源:大气降水的入渗,地表水体的 渗漏,由地下水面通过毛细上升输送的水分,地 下水蒸发形成的气态水。 包气带水的赋存和运移受毛细力和重力的共同影 响:重力使得水分下移,毛细力则将水分输向空 隙细小的与含水量低的地方。 包气带的水、溶质的时空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受 边界条件影响很大:气象因素,天然和人工植被、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水文地质学基础
24
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和承压含水层的给水度存在很大的区别, 你知道为什么吗? 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上,承压含水层具有哪些特点? 在无入渗补给而有蒸发排泄的条件下,如果潜水含水层地下水 水位逐渐下降,其上部包气带的含水量将 ,而地下水 蒸发强度将 。
水文地质学基础
25
这组地层是含水层还是隔水层?
A B
为布设引水、排水工程的 位置提供依据。
水文地质学基础 15
3.5 承压水(Confined Water)
3.5.1 定义: 充满于2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水。
承压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 16
3.5.2 基本要素
承压含水层:赋存承压水的岩层; 隔水顶板;
隔水底板;
承压含水层厚度(M); 承压高度(H):含水层某点的承压高度等于该点的测压高度; 测压水位线(面):测压水位的连线(面),此线是虚拟的; 补给区和排泄区;
理解不同埋藏条件的地下水的相互转化。
水文地质学基础
23
(1)对比概念:
毛细水带与包气带; 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排泄区与补给区; 上层滞水与潜水。 (2)辨析:
思考
在排泄区,地下水不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只有测压水位高于地面的地下水才叫承压水; 地面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包气带扩散到潜水中,但不 会影响承压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第4章 地下水的赋存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第4章 地下水的赋存

中间带(过渡带) 支持毛细水带,毛 细饱和水带
包气带是饱水带中地下水参与水文循 环的一个重要通道;“重力水”通过 包气带获得降水、地表水的入渗补给 (补充),部分水又通过包气带将水 分传输,蒸发,消耗出去。
饱水带
岩石空隙被水完全充满 →→是二相介质(固相+液相水)
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
①重力水
②结合水
承压水埋藏类型:
承压水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质构造,不同的地质构造决定了承压水埋藏 类型的不同。这是与潜水形成的主要区别。 构成承压水的地质构造大体上可以分为:盆地或向斜构造和单斜构造
• •Company Logo
动态特征:
承压水参与水循环不如潜水积极,气象、水文因素对于 承压水的影响较小,承压水动态比较稳定,资源不容易补 充和恢复,但是由于其含水层厚度通常较大,资源具有多 年调节性。
•Company Logo
可解决的问题:
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根据水位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Company Logo
可解决的问题:
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根据水位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Company Logo
承压水的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 与外界联系紧密,参加水循环积极,承压水的水质就越接 近入渗的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常为含盐量低的淡水;如 果与外界联系差,水循环缓慢,水的含盐量就越高。
• •Company Logo
水压面特征:
概念:测压水位即测压水的水压面,非实际存在,只是一个
可解决的问题:
合理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根据水位合理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

•Company Logo
4.3.4 承压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三章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三章

水文地质学§3.1包气带与饱水带§3.1包气带与饱水带§3.1包气带与饱水带§3.2 含水层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区别区别::含水层与透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含水层、§3.2 含水层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3.2 含水层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3.3地下水分类§3.3地下水分类§3.3地下水分类§3.3地下水分类表3-1 地下水分类表组成构造盆地、向斜构造或单斜断块的被掩覆的岩溶化岩层中的水组成构造盆地、向斜构造或单斜断块的被掩覆的各类裂隙岩层中水山间盆地及平原松散沉积物深部的水承压水裸露于地表的岩溶化岩层中的水裸露于地表各类裂隙岩层中的水各类松散沉积物浅部的水潜水裸露岩溶化岩层上部岩溶通道中季节性存在的重力水裂隙岩层潜部季节性存在的重力水及毛细水土壤水,局部粘性土隔水层上季节性存在的重力水(上层滞水)、过路重力水及悬留毛细水包气带水岩溶水裂隙水孔隙水含水介质类型埋藏条件§3.4上层滞水二、形成上层滞水的条件二、形成上层滞水的条件§3.4上层滞水§3.4上层滞水§3.5潜水潜水示意图§3.5潜水§3.5潜水§3.5潜水§3.5潜水§3.5潜水§3.5潜水§3.5潜水§3.6 承压水§3.6 承压水图3—6 基岩自流盆地中的承压水2005.5.3趵突泉胜景§3.6 承压水潜水和承压水对比潜水承压水1、基本定义在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的地下水。

2、要素一个隔水底板一个隔水底板一个隔水底板,,一个隔水顶板一个隔水顶板。

潜水面测压面潜水位测(承)压水位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厚度::水面水面~~隔水底板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厚度::隔水顶底板之间距离。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2)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2)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2.地下水:3.矿水:4.自然界的水循环:5.水文循环:6.地质循环:7.大循环:8.小循环:9.绝对湿度:10.相对湿度:11.饱和差:12.露点:13.蒸发:14.降水:14.径流:15.水系: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的科学。

它研究、、、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和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或。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循环和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循环和循环。

5.水循环是在和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和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

8.在水文学中常用、、、和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9.蒸发是指在100℃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0.蒸发速度或强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四、简答题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2.水文地质学已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属于基础性的学科分支有哪些?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4.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5.大循环与小循环的区别?6.水循环的作用?五、论述题自然界水循环的意义?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一、名词解释1.岩石空隙:2.孔隙:3.孔隙度:4.裂隙:5.裂隙率:6.岩溶率:7.溶穴:8.结合水:9.重力水:10.毛细水:11.支持毛细水:12.悬挂毛细水:13.容水度:14.重量含水量:15.体积含水量:16.饱和含水量:17.饱和差:18.饱和度:19.孔角毛细水:20.给水度:21.持水度:22.残留含水量:23.岩石的透水性:24.有效应力:二、填空1.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地质大水文地质学课件第4章 地下水的赋存

地质大水文地质学课件第4章 地下水的赋存

4.1.2.1 包气带的特点
>>岩石空隙未被水充满;
>>固、液、气三相介质并存;
>>水的存在形式多样:结合水、毛 细水、重力水(过路重力水、上层滞 水)等。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包气带中 的水统称为包气带水。
>>包气带的垂直分带:土壤水带、 中间带(过渡带),毛细水带。
4.1.2.2 饱水带的特点:
图3-1 包气带与饱水带
地下水位
包气带水
上层滞水
饱水带水
潜水
承压水
图3-3 地下水的赋存示意图
地下水位
4.2.3 小结
任何分类都不可能不带有某些人为性, 因而不可能完全概括复杂的自然现象。削足 适履,力图将一切客观的事物套到简单的分 类中,是不足取的!
第四章 地下水的赋存
4.1 岩层依渗透性分类 4.2 地下水分类 4.3 包气带水 4.4 潜水 4.5 承压水 4.6 本章小结
降雨
泉 含水层
潜水面
潜水埋深
潜水
河 含水层厚度
隔水层
图3-4 潜水
>>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饱水带中第一
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称为潜水含水层。
降雨
泉 含水层
潜水面
潜水埋深
潜水
河 含水层厚度
隔水层
图3-4 潜水
>>埋藏在地表以下的第一个稳定隔水层称为隔水底板。潜
水只有隔水底板。
降雨
泉 含水层
>>岩石空隙被水完全充满,是固、液二相介质; >>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①重力水,②结合水。
4.1.3 包气带水的特点
>>包气带水的来源:大气降水的入渗,地表水体的渗漏,由地 下水面通过毛细上升输送的水分,地下水蒸发形成的气态水。

C.考研-水文地质学基础(3-4)

C.考研-水文地质学基础(3-4)
5.潜水含水层的厚度与潜水位埋藏深度不随潜水面的升降而发生变化。 ( × )
6.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 ( √ )
7.潜水位是指由含水层底板到潜水面的高度。 ( × )
8.潜水的流向是垂直等水位线由高水位到低水位。 ( √ )
9.潜水积极参与水循环,资源易于补充恢复。 ( √ )
(4)包气带水的运移受毛细力和重力的共同影响。
2.简述饱水带特征?
(1) 饱水带一般含有重力水和结合水。
(2) 饱水带的水体是连续分布的,能传递静水压力。
(3) 饱水带水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连续运动。
3.潜水的水位动态一般随季节如何变化?
丰水季节或年份,潜水接受的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潜水面上升、含水层厚度增大、水位埋深变浅。干旱季节排泄量大于补给量,潜水面下降、含水层厚度变小、水位埋深变大。
15.流线是渗透场中某一时间段内某一水质点的运动轨迹。 ( × )
16.在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流线与等水头线构成正交网格。 ( √ )
17.在隔水边界附近,平行隔水边界为流线。 ( √ )
18.地下水分水岭是一条流线。 ( √ )
19.如果我们规定相邻两条流线之间通过的流量相等,则流线的疏密可以反映地下径流强度,等水头线的疏密则说明水力梯度的大小。 ( √ )
4.地下水运动时的有效孔隙度等于给水度。 ( × )
5.渗透流速是指水流通过岩石空隙所具有的速度。 ( × )
6.实际流速等于渗透流速乘以有效空隙度。 ( × )
7.水力坡度是指两点间的水头差与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之比。 ( × )
8.决定地下水流向的是水头的大小。 ( √ )
9.符合达西定律的地下水流,其渗透速度与水力坡度呈直线关系,所以渗透系数或渗透系数的倒数是该直线的斜率。 ( √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详解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详解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

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一.选择题1.描述饱水带中的水体特点错误的是:()A) 饱水带中都是重力水。

B) 饱水带中的水体是连续分布的。

C) 饱水带中的水体能够传递静水压力。

D) 在水头差的作用下,饱水带中的水可以发生连续运动。

2.正确地描述包气带特点及包气带水存在形式的是:()A) 包气带是固、液、气三相并存介质。

B) 包气带岩石空隙中都被水充满。

C) 包气带当中的地下水是连续分布的。

D) 包气带当中不存在重力水。

3.描述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错误的是:()A)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都含水。

B)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是根据透水能力来划分的。

C) 弱透水层是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D)粘土层一定是隔水层。

4.有关潜水和承压水的描述正确的是:()A) 潜水和承压水是根据含水介质类型来划分的。

B) 潜水和承压水之间是不能相互转化的。

C) 潜水和承压水是根据埋藏条件进行划分的。

D) 潜水都发育在浅部松散沉积物中。

二.填空题1.地下水在地表以下的垂直分布分为两个带,它以为界,其上称为;其下称为。

2.含水层是指能够并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3.地下水分类主要是根据与来进行划分的。

4.潜水是地表以下,中第一个具有的稳定含水层中的水。

5.潜水位就是潜水面上各点的。

6.潜水等水位线是相等的各点连线。

7.承压水是充满于2个之间含水层中的水。

不具有,具有。

8.承压高度(承压水头)是钻孔中到之间的距离。

三.判断题:(正确:T;错误:F)1.包气带是地下水面以上的固、液、气三相介质带。

2.包气带水的存在形式包括结合水、毛细水和气态水。

3.包气带水的垂直分带划分为两个带,即土壤水带和毛细水带。

4.包气带水的赋存和运移受毛细力与重力的共同影响。

5.饱水带中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是二相介质。

6.饱水带中的水都是重力水。

7.饱水带中,按是否含水以及透过和给出水的能力将饱水带岩层分为含水层和隔水层。

8.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就是代表含水岩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

水文地质学Hydrogeology第二章地下水赋存条件与性质

水文地质学Hydrogeology第二章地下水赋存条件与性质
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地下水量、水质和温度传等水文地质定量模拟计算方法。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各种元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地下水的形成和起源、地下水 污染形成的机制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变化、地下水与矿产形成和分布的关系,寻找 金属矿床、放射性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研究矿水的形成和分布等。 供水水文地质学--供水水文地质学是为了确定供水水源而寻找地下水,通过勘察,查明含水 层的分布规律、埋藏条件,进行水质与水量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地下水资源,按含水 系统进行科学管理。 矿床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是研究采矿时地下水涌入矿坑的条件,预测矿坑涌水量以 及其他与采矿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 农业水文地质学--农业水文地质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农田提供灌溉水源进行 水文地质研究;另一方面为沼泽地和盐碱地的土壤改良,防治次生土壤盐碱化等问题进行水 文地质论证。 地热水文地质学--如何利用由地下热水或热蒸汽携至地表的地热能,用来取暖、温室栽培或 地热发电等,以及地下热水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勘察与开发方法等。 区域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区域性分布和形成规律,以指导进一步水文地质勘察研究,为 各种目的的经济区划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古水文地质学--古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下水的形成、埋藏分布、循环和化学成 分的变化等。
重力水(gravitational water)
特点:远离固相表面,水分子受固相表面吸引 力的影响极其微弱,主要受重力影响。重力影 响下可以自由运动。
地层内岩石空隙中如果存在一定的重力水,就 可以通过泉,或井流出(抽出)
重力水是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勘 察的主要对象。
1. 毛细力
定义: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 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水文地质学 第三章__地下水的赋存.

水文地质学 第三章__地下水的赋存.

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3.1 包气带与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或非饱和带(unsaturated zone。

地下水面以下称为––––饱水带,或饱和带(saturated zone 。

包气带水主要通过大气降水,毛细作用从地下水面输送水分,获得补给。

雨季,包气带中的水以下渗为主,雨后,通过蒸发与植物蒸腾向大气圈排泄。

包气带是饱水带与大气圈联系的必经之路。

饱水带通过包气带获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又通过包气带蒸发与蒸腾排泄到大气圈→参与水循环。

饱水带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

水体是连续分布的,能够传递静水压力,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可发生连续运动。

饱水带中的重力水––––是开发利用或排除的主要对象。

研究水的运动规律––––土壤水动力学研究水的运动规律––––地下水动力学大气3.2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岩层按渗透性分为:透水层––––含水层;不透水层––––隔水层。

1.含水层(aquifer––––饱含水的透水层。

既含水又透水。

2.隔水层(aquifuge 既不含水也不透水;aquiclude 含水不透水––––不透水层。

构成含水层的条件:a. 岩层发育有储水空隙;b. 有隔水层阻挡;c. 有水的补给来源;d. 适当的地形地貌条件。

含水层与隔水层是相对的。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定义取决于运用它们的具体条件: 1同一岩层,在有些地方作为含水层,而在另外一些地方作为隔水层(用水量不同;2同一岩层,当涉及某一问题时作为含水层,而涉及另外一些问题时作为隔水层(涉及问题不同。

如:大型供水与小型供水:亚砂土;矿山排水与小型供水:相对于O岩溶水,C-P砂页岩作为隔水层;在缺水地区,C-P中的砂岩可作为含水层。

3.弱透水层(aquitard––––渗透性较差的岩层,相邻含水层通过其发生越流时,进行水量交换。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人们把隔水层看作是绝对不透水的,20世纪40年代雅可布(C.E. Jacob提出越流概念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性质上介于隔水层与透水层之间的–––弱透水层。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目录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4)服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9)暗室逢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5)收复失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29QWDD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第十章孔隙水 (40)是多少第十一章裂隙水 (42)三分法第十二章岩溶水·····················································45we 福娃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一、名词解释1.岩石空隙:地下岩土中的空间。

2.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3.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4.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5.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6.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7.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8.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3.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的赋存

3.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的赋存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包气带水
潜水 承压水
土 壤 水 、 上 层 滞 裂隙岩层浅部季节性存 裸露岩溶化地层上部 水、过路、悬留毛地下在水的分类重表力水及毛细水 岩溶通道中季节性存
细水及重力水
在的重力水
各 类 松 散 层 浅 部 裸露裂隙岩层中的水 裸露岩溶化岩层中的
的水

山 间 盆 地 及 平 原 构造盆地、向斜、单斜 构造盆地、向斜、单
3.4 潜水
4.潜水面形态:潜水面形状受地形影响,潜水水位与地 形的起伏相一致而较缓和。
400
390
磨盘山
大椅子山
380
永宁河



孤顶子
370

挡石河
仙人洞

七七 个个顶顶子 子
360

磐石市

350
( m)
挡石河
340
拐子炕河
330
320
310
N
300
图 1-4
磐石市地势立体图
3.4 潜水
3.3地下水
3.3.1地下水 地下水(groundwater)广义上是指赋存于地面以
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仅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 中的水。
3.3.2地下水埋藏条件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指含水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
部位及受隔水层(弱透水层)限制的情况。
3.3地下水
含水介质类型 埋藏条件
地下水分类表
裂隙发育的砂岩、岩溶发育的碳酸岩……
3.2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3.2.2隔水层 隔水层(Aquiclude )是指不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
量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具有相 对性,以含有结合水为主。 3.2.3弱透水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流向的因素。 (2)畜牧场要打一号饮水井,请在图上标出井位,并简要说明布井依据。
3.5 承压水
承压水(confined water )是指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 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具有承压性质。
3.5 承压水
隔水顶板(upper confining bed)是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 水层。 隔水底板(lower confining bed)是承压含水层下部的隔 水层。 承压含水层的厚度(thickness of confined aquifer)为隔 水顶板、底板之间的距离。 测压水位(piezometric water level)是井孔中静止水位的高 程。 自流区(artesian zone)是测压水位高于地表面的范围,又 称为承压水的自溢区。 自流水(artesian water )是承压水位高于当地地面能自行 喷出或溢出地表的地下水。
Tc912
Tc18T1c1315 Tc13T0Tc2c99115T4c916
Tc1316
青 冈 县 Tc913Tc928
Tc147
Tc91T7c918
Tc924
Tc919
Tc1311 Tc146
Tc829 Tc838 Tc1283Tc830
Tc839
Tc840
Tc1296 Tc877 Tc871
充满的地带。
饱水带特点: 1 空隙完全被水充满 2 水体分布连续,可传递静水压力 3 水的运动在水头差作用下可连续运动。 其中的重力水是开发利用或排泄的主要对象。
3.2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3.2.1含水层
含水层(Aquifer)是指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构成含水层的三个条件是: (1)有储存水的空间(储水构造)。 (2)周围有隔水岩石。 (3)有水的来源,含有重力水为主。
3.2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3.2.2隔水层
相对性:空间尺度、时间尺度
3.2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关系图
3.2含水层、隔水层思与考弱题透水层
1.这组地层是含水层还是隔水层? 2.煤层开采,巷道(矿坑)会否有水? 3.如果需要修水库,建坝后库水是否渗漏?
C
D A-粉砂岩,B-页岩,C-断裂,D-矿道
将某一承压含水层测压水位相等的各点连线得到等水位 线图,可用于确定承压水流向和水力梯度。
松 嫩 平 原 等 水 压 线 图
3.5 承压水
嫩 江 县 Tc609
Tc607
Tc614
Tc722 Tc724
5400000 5300000 5200000 5100000
突泉县
5000科0尔00沁 右 翼 中 旗 4900000
3.4 潜水
思考: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潜水补给河流
河流补给潜水 河流单侧补给潜水
3.4 潜水
河流补给潜水
潜水补给河流
潜水面的形状受下列因素影响: 1.地形 潜水面起伏与地形大体一致,但比地形起伏缓。 2.水文网 地表水位与潜水位之差控制潜水面的凹凸。
3.4 潜水
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位相等的各点连线。 作用:1 判断地下水流向;2计算水力坡度;3结合地形图与等水位线 计算水位埋深;4确定潜水与地表水补排关系
下水。
注意:
自由表面—与大气直接相通,除大气压强外不受其它力。 稳定—具有一定的空间连续性(范围)以示区分上层滞水
3.4 潜水
赋存潜水的岩层
3.4 潜水 基本要素
潜水面—潜水表面的自由水面 潜水埋深D—潜水面至地面的距离 潜水水位H—潜水面上任意一点的标准高程(以黄海海平面为基准) 含水层厚度M—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距离
3.4 潜水
潜水面坡度指相邻两条等水位线的水位差除以其水平距 离。当其值很小时,可视为水力梯度。
水力坡度(I)—单位距离上的水头损失,是沿渗流途径上 的水头损失与相应的渗流长度之比。
I=(HA-HB) /△L
3.4 潜水
潜水的主要特征 1.补给来源:潜水直接与
大气相通,可通过包气带 接受降水、地表水等补给。 2.动态特征:受气象、水 文因素影响明显,变化快 (水量、水位季节性变 化)。受人为因素影响也 显著,易污染。 3.循环交替:水循环周期 短,更新恢复速度快。
Tc822 Tc836
Tc845
Tc827
Tc3701 Tc372
Tc537 Tc536
Tc195
Tc197
TTcc261581
Tc794
Tc245
Tc817 Tc373
Tc820 海 伦Tc8市44
Tc833
Tc81T9cT8c48849
Tc1016
Tc374
龙江县
Tc321
齐齐哈尔市
Tc570
Tc54T6c5T6c0562
裂隙水(fissure-water)是存在于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 风化裂隙水(weathering-fissure water)是岩石风化裂隙带
中的地下水。 构造裂隙水(structure-fissu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water )是存在于岩石构造
裂隙中的地下水。 裂隙岩溶水(fissure karst water)是存在于可溶性岩层的裂
3.4 潜水
绘图注意:1等水位线穿越河流 2分水岭 3冲沟 4地貌单元 5断层两侧水位
实习一 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
一、实习目的
1.熟悉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编制方法。 2.初步学会阅读和利用潜水等水位线图。
二、实习内容
1.根据有关资料,在附图一上编制沙河地区潜水等水位线图(水位等高距 2m,取偶数)。
2.用箭头标出AB、CD 两处的潜水流向,并计算水力梯度的近似值。 3.根据平面图上的资料,在剖面图上绘出潜水位线及潜水流向。 4.阅读沙河地区潜水等水位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作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所提供的有关资料,总结影响潜水面形状与潜
3.4 潜水
4.潜水面形态:潜水面形状受地形影响,潜水水位与地 形的起伏相一致而较缓和。
400
390
磨盘山
大椅子山
380
永宁河



孤顶子
370

挡石河
仙人洞

七七 个个顶顶子 子
360

磐石市

350
( m)
挡石河
340
拐子炕河
330
320
310
N
300
图 1-4
磐石市地势立体图
3.4 潜水
隙、溶孔(洞)中的地下水。 岩溶水(karst water)是赋存于岩溶化岩体中的地下水的总称。
3.3地下水
地下水分类表
地下水分类表
3.4 潜水

潜水(phreatic water, unconfined water)
是指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且有一定规模的含水层
中的重力水。
稳定
亦即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
5.水化学特征:水的矿化度与地形、水的交替有关。湿润气 候区,地形切割强烈、水交替强烈地区地下水矿化度低。干 旱气候区细颗粒组成的盆地平原易形成咸水。
3.4 潜水
小结:潜水的基本特征 • 无隔水顶板 • 积极参与水循环(补给、排泄) • 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 • 重力释水 • 易受污染 • 一般情况下,潜水面与地形起伏相一致 •补给区、排泄区和分布区是一致的 • 不适宜作为地震前兆观测对象
水文地质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Hydrogeology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教研室
第三章 地下水赋存
3.1 包气带和饱水带 3.2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3.3 地下水分类 3.4 潜水 3.5 承压水 3.6 上层滞水
3 .1 包气带和饱水带
包气带和饱水带的划分:
3 .1 包气带和饱水带
Tc565
Tc198 Tc194
Tc652
Tc172
Tc653 Tc170
Tc171 Tc169 Tc253 Tc257 Tc256
Tc657 Tc1335
Tc1343
Tc814
Tc847
Tc818 TTc1c828531
Tc834
Tc852
Tc1012 Tc1010
Tc841
Tc851 绥 棱 县
3.3地下水
3.3.1地下水 地下水(groundwater)广义上是指赋存于地面以
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仅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 中的水。
3.3.2地下水埋藏条件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指含水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
部位及受隔水层(弱透水层)限制的情况。
3.3地下水
含水介质类型 埋藏条件
地下水分类表
Tc601
五大连池市
Tc600Tc597
莫 力 自 治 旗讷 河 县 Tc684
德都县
Tc670 Tc666
Tc747
Tc335
甘南县
Tc337 Tc333
TTc3c31230
Tc202 Tc205
Tc587
Tc639
Tc589
Tc640
Tc233
Tc634
Tc633 Tc631
Tc630
Tc586
3.1.1包气带(非饱和带Unsaturated zone, vadose Zone) 是指地下水面以上至地表面之间的地带。
包气带是饱水带中地下水与大气圈、地表水圈联系(参与水文 循环)必经的通道, “重力水”通过包气带获得降水、地表水 的入渗补给(补充),部分水又通过包气带将水分传输、蒸发, 消耗出去。 包气带含水量及其水盐运移受气象因素影响极为显著。
TcT1c52859 Tc160
Tc2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