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文通假字总结详细必备知识点
高二语文文言文通假字知识点归纳
高二语文文言文通假字知识点归纳
高二语文文言文通假字知识点归纳
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仅仅。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
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
)
虽有槁暴。
(有:通“又”,再。
暴:通“曝”,晒。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
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纵,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
威振四海。
(振:通“震”,震慑。
)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
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 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
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
赢粮而景从。
(景:古“影”,像影子一样。
)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
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不是。
)。
高中高考语文古文通假字总结详细
高中高考语文古文通假字总结详细高中高考语文古文通假字总结详细通假字附录1初、高中文言文通假字集(课外补充)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桮: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 通被;顶。
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同金生皆被绮绣,被: 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而攻秦;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仓:同苍;黑色。
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钞:同抄;抄写。
动词。
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鉏:同锄;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地理上的南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一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厝:同措;放置。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3.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4)息去以____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2.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3.疑问句(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4.倒装句(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总结
006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总结A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忠义暴于朝廷。
桮: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
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汝见我不?”“宁可共载不?”C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
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唱:通“倡”;倡导。
高考重点文言文必背知识资料
高考重点文言文必背知识资料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6.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7.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
二、虚词。
1.之。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
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4.时则不至则:或。
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三、实词。
(一)重点实词。
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二)词类活用。
1.最可觞客觞,名词作动词,劝人饮酒。
2.吏吴两载吏,名词作动词,任县令。
3.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4.笼归笼:名词作动词,用笼装。
5.取儿稿葬稿: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着。
四、特殊句式。
(一)介宾结构后置。
1.岁征民间。
2.焚拜如前人。
3.掭以草尖。
4.既而得其尸于井。
5.覆之以掌。
6.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
(二)省略句。
1.令以责之里正。
2.折藏之,归以示成。
3.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4.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五、古今异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2.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
3.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
4.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
5.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
6.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篇1: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一、字音缦回màn不霁何虹jì焚椒兰jiāo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辘辘lù剽掠piāo杳不知yǎo尽态极妍yán鼎铛chēng迤逦yǐlǐ锱铢zīzhū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横槛jiàn呕哑ōuyā参差cēncī鬟huán囷囷qūn二、重点实词: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合适)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顿,此处是雨停顿)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三、文言现象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防止接触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构造的参过失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亮堂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篇2: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才能层级如下:(一)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阐述类文本。
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阐述类文体的根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高考文言文知识清单(古今异义+通假字+固定句式)-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北京专用)
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记背手册04(古今异义+通假字+固定句式)清单一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1.卑鄙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见识浅薄。
常用作谦辞。
今义:品质恶劣。
例.先帝不以臣卑部,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2.北面古义:面朝北(称臣)。
今义:四个主要方向之一。
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3.便利古义:便,就;利,吉利。
今义:使用方便,容易达到目的。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孔雀东南飞》)4.便宜古义:①有利和应该做的事。
②方便。
读biàn yí。
今义:物品价格低。
读p ián yi。
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②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林黛玉进贾府》)5.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6.不避古义:不次于,不少于。
今义:不躲开。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论贵粟疏》)7.不过古义:不超过。
今义:转折连词。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赤壁之战》)8.不好古义:不美。
今义:坏。
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9.不行古义:不去,没有成行。
今义:不可以;不好;不中用。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
(《廉颇蔺相如列传》)10.成立古义:长大成人。
今义:(组织、机构等)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等)站得住脚。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祭十二郎文》)11.初一古义:刚刚开始。
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12.春秋古义:①年龄。
②一年。
③书名。
今义:①春季、秋季。
②时代名称。
①春秋三十有三。
(《谭嗣同》)②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③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报任安书》)13.从而古义:从,跟随;而,而且。
今义:连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常考必考通假字汇总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常考必考通假字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常考必考通假字汇总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常考必考通假字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常考必考通假字 1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
动词。
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
动词。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
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
动词。
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
疑问代词。
蹈死不顾,亦易故哉?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
名词。
混黄华叶衰。
皇:通惶恐俱,惊慌。
形容词。
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
形容词。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简:同拣挑选。
动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精校打印版
一、高考常见文言文通假字整理◇案:通“按”,察看。
例: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颁:通“斑”,黑白相间。
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倍:通“背”。
例: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辩:①通“辨”,区别。
例: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②通“变”,变化。
例: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采:通“彩”,彩色。
例: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卒:通“猝”,匆忙。
例: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趣:通“促”,催促。
例: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丁宁:通“叮咛”。
例: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而:通“尔”,你,你们。
例:字而幼孩《种树郭橐驼传》◇反:通“返”。
例: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项脊轩志》◇伏:通“服”,心服。
例: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项羽之死》◇不:通“否”。
例:可与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共:通“供”例: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何:通“呵”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盖:通“盍”,何,怎样。
例: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驩:通“欢”。
例:请毕今日之驩《苏武传》◇还:通“环”,绕。
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距:通“拒”。
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倔:通“崛”例: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决:通“诀”,诀别。
例:与武决去《苏武传》◇扣:通“叩”,询问。
例: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大铁椎传》◇离:通“罹”,遭遇。
例:“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敛:通“殓”。
例:敛不凭其棺《祭十二郎文》◇缪:通“缭”。
例: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列:通“裂”。
例: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闵:通“悯”。
例:夙遭闵凶《陈情表》◇冥:通“溟”。
例:北冥有鱼《逍遥游》◇莫:通“暮”。
例:莫春者,春服既成《侍坐章》◇缪:通“穆”。
例: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内:通“纳”,使进入。
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而:通“能”,能力。
例:而征一国者《逍遥游》◇泮:通“畔”。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积累常见通假字汇总及古今异义词分类
①不
②疑问语气词
①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采
彩
色彩,颜色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史记·项羽本纪》)
裁
才
刚刚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仓
苍
黑色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藏
脏
脏腑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
案
按
审察,察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颁
斑
头发花白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暴
曝
暴露,显露
忠义暴于朝廷。(《五人墓碑记》)
倍
背
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辟
避
躲避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不
初一
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刚一开始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祖父
父亲的父亲
祖辈和父辈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会计
监督和管理财务工作的人
会,聚会;计,商议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不必
用不着,不需要
不一定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中原
黄河中下游地区
①原野
②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土地区
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勾践灭吴》)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示儿》)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复习资料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复习资料总结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复习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复习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二、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三、一词多义1、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2、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3、从: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4、也: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5、则: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6、于: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③不拘于时(介词,被)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7、乎: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8、所以: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四、词类活用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五、古今异义的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六、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七、难句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高考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 (3)一字通数字。指某一借字可替代其他几个不同的本字。如 “适”与“敌”、“嫡”“適”三字声符相同,音近而通假。
• 【例】①太甲,成汤适长孙也。(《史记》)(“适”通“嫡”)
• ②吴王夫差无适于天下。(《战国策》)(“适”通“敌”)
• ③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适”通 “適”)
• 5.参考注释法
• 古代文字训诂学家在注释古籍中对通假字有过许多研究和考证,并 常用“某读曰某”“某与某古字通”“某与某同”等来说明文字的 通假关系。
• 【例】(1)隰则有泮。(《诗经·氓》)(郑笺:“泮读为 ‘畔’。”即“泮”为“畔”的借字。)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经典释 文》注为:“知,如字,又音智。”即“知”通“智”字。)
• 2.通假字
• (1)王说,曰:“诗云……”:(
• (2)刑于寡妻:(
)
• (3)盖亦反其本矣:(
)
• (4)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颁白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鼓瑟希 希:同“稀”,稀疏
• B.批大郤 郤:同“隙”,隔阂,嫌隙
• 通假字辨识方法
• 1.音变法
• 通假字的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今音。由于古 今语音变化较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一定全部音同音近,有 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 相同相近。
• 【例】①“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罢”通 “疲”,虽然它们在今天并不同音,但在古代却是同音的。
• (3)百姓罢劳。(《汉书·成帝纪》(颜师古注:“罢读曰疲。” 即“罢”通“疲”字。)
•
• 对点练习]一、填空类 • 1.通假字 • (1)距关,毋内诸侯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张良出,要项伯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令将军与臣有郤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高考语文考哪些内容和知识
2023高考语文考哪些内容和知识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木室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10、自余为人。
(:同“戮”,刑辱.)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4、顺流而东(东进)5、卧而梦(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写*)7、外与天际(交会)(二)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作名词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3、絮青缭白(青山,自水)4、自远而至(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2、穷回溪(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1、舞幽整之潜蛟(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六)意动用法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5、始指异之(以……为异.)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4、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7、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8、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9、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10、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1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1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13、于是饮酒乐甚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15、颓然就醉古义:倒喝,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1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四、虚词归纳.(一)而1、连词,表转折(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惑而不从师(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8)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9)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0)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11)而不知其所穷(1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13)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修饰(1)吾尝终日而思矣(2)吾尝跂而望矣(3) 登高而招(4) 顺风而呼(5)则群聚而笑之(6)倚歌而和之(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8)施施而行,漫漫而游(9)攀援而登,箕踞而遨3、连词,表递进(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连词,表并列(1)蟹六跪而二螯.(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侣鱼虾而友麋鹿5、连词,表承接(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2)人非生而知之者(3)吾从而师之(4)择师而教之(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6)拔草而坐,倾壶而醉(7)卧而梦(8)觉而起,起而归(9)自远而至6、连词,表因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7、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8、与“己”运用,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二) 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白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三)之1、代词.(1)青,取之于蓝 (代靛青)(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冰”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6) 郯子之徒 (代词,这)(7)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9)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10)取之无禁,用之不褐(代词,它们)(11)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12)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13)圣人之所以为圣 (指代这件事)2、助词.(1)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2)彼童子之师(的)(3)非蛇蟠之穴,无可寄托者(的)(4)古之学者必有师(的)(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6)月出于东山之上(的)(7)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任席之下(的)(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1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4)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5)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8)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9)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一)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通假字,即用不同的字形表示同一个音的字。
了解和掌握这些通假字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对高中文言文通假字的总结。
通假字是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现象。
在古代,由于各地方言差异和许多字声调的变化,有些字的发音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导致了同一个音读作不同字的情况。
这些字称为通假字。
首先,我们来总结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通假字:1. “力”与“立”通假。
例如:“力”可以读作“不”、“立”、“引”等。
2. “巾”与“今”通假。
例如:“巾”可以读作“今”。
3. “白”与“伯”通假。
例如:“白”可以读作“伯”。
4. “楚”与“处”通假。
例如:“楚”可以读作“处”。
5. “燕”与“言”通假。
例如:“燕”可以读作“言”。
6. “余”与“於”通假。
例如:“余”可以读作“於”。
7. “者”与“之”通假。
例如:“者”可以读作“之”。
8. “夕”与“惜”通假。
例如:“夕”可以读作“惜”。
9. “合”与“花”通假。
例如:“合”可以读作“花”。
10. “日”与“如”通假。
例如:“日”可以读作“如”。
这些通假字在文言文中的使用非常频繁,掌握它们的读音对于正确理解和阅读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来熟悉和掌握这些通假字的用法。
除了以上列举的通假字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通假字也是我们需要了解和熟悉的。
例如:“因”可以通假作“吟”、“音”等;“丑”可以通假作“求”、“周”等;“悲”可以通假作“非”、“卑”等;“更”可以通假作“庚”、“耕”等。
这些通假字的使用也需要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进行积累和运用。
在运用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通假字的用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们的发音相似,但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用法,并不是随意可以替换的。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这份资料必须收藏!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
由于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
因此,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份,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
①音同或音近的字替用本字。
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倍"能"背",意为"违背"。
②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如:"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广责"能"债"。
③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字。
如:"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屈原列传〉)形声字"指”通声旁字"旨",意为 "旨趣"。
④改换同声旁字的义符(形旁)来替代。
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被"通"披"。
高中阶段所有的通假字《烛之武退泰师》1.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 共其乏困(通”供”,供应)3. 夫晋,何厌之有(通"痿",满足)4. 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快乐)6. 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剌秦王》7.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e ,快乐。
8. 使工以药淬火淬,通"埠”,cui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2023届高考常考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语法知识精讲系列(4)通假字考点精讲通假字是文言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的理解至关重要,经常是高考的考查内容,所以对通假字的辨识和掌握十分重要。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一、基本分类分类定义语法特点类别示例古今字不同时期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字。
使用年代较早的是古字,使用年代比较晚的是今字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今字在字形和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字形结构秦伯说.,与郑人盟(说—悦)从古到今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返)异体字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汉字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完全异体字淚—泪部分异体字覩—睹通假字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和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以两者古音相通为依据“声旁字”代替“形声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座)“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距关..,毋内诸侯(距—拒)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要.项伯(要—邀)二、方法指津正确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是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靠对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
一般来说,若某个文言实词按照它字面的意思解释不通时,它就很有可能是通假字。
考生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识通假字。
1.在语音中辨识有一部分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似,这是辨识通假字的途径之一。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通“无”,这是双声通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中的“从”,通“纵”,这是叠韵通假;“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列”,通“裂”,这是同音通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的“生”,通“性”,这是变音通假。
2.在字形中把握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形旁的方法去辨识通假字,找方法内涵示例增加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通假的情况,我们可以给声旁增加偏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假字附录1初、高中文言文通假字集(课外补充)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桮: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 通“被”;顶。
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同金生皆被绮绣,”被: 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仓:同“苍”;黑色。
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钞:同“抄”;抄写。
动词。
“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鉏:同“锄”;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地理上的南“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一“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厝:同“措”;放置。
动词。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当:通“挡”;遮挡。
动词。
“坦墙周庭,以当南日,”得:通“德”;感激。
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钦?”吊:同“掉”;落,动词。
“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丁宁:同“叮咛”嘱咐。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读:通“逗”;即现在的“,”名词。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堕:通“隳”;毁弃。
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同“如”象。
形容词。
“军惊而坏都舍。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无他,但手熟尔。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以头抢地尔。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非死则徙尔。
蕃:通“繁”;多。
形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反:同“返”返回。
动词。
“人穷则反本。
”反:同“返”;返回。
动词。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同“返”;往返,返回。
动词。
“使子路反见之。
”奉:同“捧两手托着。
动词。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
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
动词。
“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 "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盖:通“盍”;为什么,疑问代词。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彀:同“够”;达到。
动词。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灌:通“盥”;洗手。
动词。
“媵人持汤沃灌。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
疑问代词。
“蹈死不顾,亦易故哉?”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画:同“划”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
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
还:同“环”;绕。
动词。
“秦王还柱而走。
”还:同“旋”;回转、掉转。
动词“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皇:通“惶”;恐俱,惊慌。
形容词。
“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
形容词。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皇:同“凰”传说中的雌凤。
名词。
“驾鸟凤皇,日以远兮。
”恍:同“恍”恍然,猛然醒来的样子。
“恍惊起而长嗟。
”惠:同“慧”;聪明。
形容词。
“甚矣,汝之不惠。
”溷: 同“混”、“浑”混浊。
形容词。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疾: “嫉”, ,嫉妒,憎恨。
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 同嫉; 嫉妒,憎恨。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棘: 同“戟”;兵器。
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贾:通“价”;钱。
名词。
“如有营,予佐尔贾。
”简:同“拣”;挑选,选拔。
动词。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同“拣”;挑选。
动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
动词。
“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
动词。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同“现”:出现。
动词。
“路转溪头忽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
动词。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
动词。
“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出现,露出来。
动词。
“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缰:同“强”; 强大。
形容词。
“缰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疆:通“强”;强壮。
形容词。
“始以疆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景: 同“影”;影子。
名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
副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
副词。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 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
副词。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距: 同“拒”;把守。
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
”决:通“诀”诀别,离别。
动词。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离别。
动词。
“辞决而行”。
雷:通“擂鼓”;敲击。
动词。
“擂鼓大震,北军大坏。
”累:通“摞”;捆绑犯人的大绳子例句中作。
捆绑讲,与“臣”一起指。
俘虏。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离:通“罹”;遭遇。
动词。
“离骚’者,犹离忧也。
慄: 同“栗”;发抖。
动词。
慄深林今惊层颠。
”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名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列:通“裂”;分裂。
动词。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
形容“而直为此廪廪也。
”陵:通“凌”;凌侮。
动词。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流离: 同“淋漓”霑湿的样子。
形容词。
“两股间脓血流离。
”陇:同“垄”;高地。
名词。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录:同“碌”;平凡,乎庸。
形容词。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戮: 通“勠”并力,尽力。
动词。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臝:同“裸”;裸体。
名词。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茆:同“茅”;茅草。
名词。
“覆之以茆。
”没:同“殁”;死。
动词。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每:同“们”;词尾,表人的复数。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当。
”甿:同“氓“耕田的人。
名词。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俛: ;同“俯”;低头,表示服从。
动词。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缪:同“穆”温和,恭敬。
例句中为姓。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陌:通“百”;量词。
“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
名词。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同“暮”;日落时,引申为“末”。
“莫春者,春服既成,”畮:同“亩”土地面积单位。
量词。
“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内:同“纳”接纳。
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
”内:同“纳”,放人。
动词。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那:同“挪”;抽。
动词。
“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
”枏:同“楠”楠木。
名词。
“江南出枏、梓、姜、桂、呐:同“讷”;说话迟钝或口吃,的句中的“只听得差拨口里女:同“汝”;人称代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殴:通“驱”驱逐。
动词。
“今殴民而归之农。
”畔:通“叛”;背叛,离开。
动词。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
动词。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齐:同“剂”;量词,例句中为名词。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蕲:同“祈”;求。
动词。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契同“锲”刻,动词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禽:通“擒”捕捉。
动词。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禽:通“擒”;捕捉。
动词。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诎:同“屈”;弯曲。
动词。
“诎右臂支船。
”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
动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去:同“弆”;藏。
动词。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卻:同“却”,退。
“大军卻,离城三里止营。
”阙:通“缺”;缺点。
名词。
“必能裨补阙漏”輮:通“揉”;使……弯曲。
动词。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善:通“缮”;修治,拭擦。
动词。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沈:同“沉”:程度深。
副词。
“沈醉不知归路。
”沈:同“沉”; 形容暮霭的程度深。
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沈沈楚天阔。
”生:同“性”资质,禀赋。
名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声:通“伸”;陈述,说明。
动词。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识:通“志”,标志,记号。
名词“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识:通“志”;记住。
动词。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动词。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食:同“饲”;喂。
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矢:同“屎”;粪便。
名词。
“然与逝:通“誓”;发誓。
动词。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受:同“授”给,与。
动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孰:同“熟”;仔细。
形容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说:同“说高兴,愉快。
形容词。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说:同“悦”;愉快。
形容词。
“秦王不说。
”竦:同“耸”;高。
形容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太:通“大”大部分。
形容词。
“死者太半。
”汤:同“烫”:用热水焐。
动词。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田:同“畋”打猎。
动词。
“今王田猎于此。
”帖:同“贴”;粘附。
动词。
“对镜帖花黄。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名词。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涂: 同“途”,道路。
名词。
“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亡:同“无”;不。
副词。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副词。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惟:通“唯”应答声。
象声词。
“伏惟启阿母,今若道此妇,终老不复取!”惟: 通“唯”只,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