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小常识

合集下载

节日常识知识大全

节日常识知识大全

节日常识知识大全
节日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根据历史、宗教、文化等因素而进行的一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节日及其相关知识:
1. 春节:也称为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0日期间庆祝。

春节是中国人团聚和欢庆的日子,还有拜神、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舞龙舞狮等习俗。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人们会观赏和放飞灯笼,猜灯谜,吃元宵等。

3. 清明节:农历四月初四或五日,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

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也会踏青赏花。

4. 劳动节:每年的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是为了纪念工人阶级的节日。

在这天,人们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展示劳动者的辛勤劳动。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以纪念古代诗人屈原。

6.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祈求团圆和幸福。

7. 国庆节:每年的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

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庆祝中国的国家独立和成立。

8. 圣诞节:公历12月25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这一天人们会互赠礼物、装饰圣诞树等。

以上只是部分节日的知识,不同国家和地区还有许多其他特色的节日,如万圣节、感恩节、复活节等。

节日对于人们来说除了庆祝和欢乐的意义,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宗教等多重的内涵。

端午百科小知识

端午百科小知识

端午百科小知识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这一节日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传说,主要活动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和穿五色丝线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小知识吧。

一、端午的由来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他忠于国家,却因为被诬告而被贬谪。

最终,他选择了投江自尽,以示抗议。

为了避免屈原的身体被鱼咬食,当地的人们纷纷划船下水,并丢入米饭和鸡蛋等食物,以供鱼吃。

这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起源。

二、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龙舟是一种长而狭窄的木质船,船尾有一条龙形装饰。

在比赛中,多支队伍将争夺第一名的荣誉。

赛龙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对屈原的纪念和祭奠。

三、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它是用糯米、豆沙和其他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

粽子的形状通常是三角形,也有长方形和菱形的。

不同地区的粽子口味和馅料也有所不同。

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屈原和避邪。

四、挂艾草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在门上挂艾草。

艾草是一种具有浓郁香味的植物,被认为可以驱邪、保平安。

人们相信,在农历五月的这个特殊时刻,挂上艾草能够驱走疾病和不幸。

五、穿五色丝线端午节的早晨,人们通常会在手腕上系上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由红、黄、蓝、白和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组成,代表着五行的不同属性。

人们相信,穿上五色丝线可以驱邪,保护自己免受邪恶的侵害。

六、其他活动除了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和穿五色丝线外,端午节还有其他一些地方特色的活动。

比如在一些地方,人们会用五彩纸折成各种形状的鹤、蝴蝶等,以表达对自然的敬仰和祝福。

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舞龙舞狮和表演传统音乐等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和穿五色丝线等活动,人们纪念了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并且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传统节日文化常识

传统节日文化常识

传统节日文化常识(一)春节1.简介: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

民国元年决定采用公历,遂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2.别称:“元正”、“元辰”、“元朔”、“元春”。

3.习俗:放爆竹、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

4.诗句展示:(1)令月归馀届早春,羲舒相望协元辰。

——晏殊《辛春日词·御阁》(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二)元宵节1.简介:据道教的“三元说”,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2.别称:“上元节”、“灯节”、“灯夕”。

3.习俗: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4.诗词展示:(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冉冉年华过上元,梅花如雪照江村。

——陆游《春寒》(三)清明节1.简介: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从节气来讲,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小节气,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

从节日来讲,清明节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2.别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3.习俗:扫墓踏青、插柳带花、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

诗词展示:(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2)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四)端午节1.简介: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别称: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地腊节等。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1.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本是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的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江自尽,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端午节的风俗1、端午节吃粽子: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

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

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

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

2、挂艾叶菖蒲: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浊,所以要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

3、佩戴香包: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4、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

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可以有效地避免自身受到五虫的侵袭。

3.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端午节的传说传说中,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那时屈原22岁就当了大夫,在楚怀王面前,楚怀王十分信任他。

不久,楚国的大*臣看屈原不顺眼,于是就不断的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听了谗言,不再相信屈原了。

过了几天秦国的人把楚怀王骗走后,把他软禁在那里,没多久,他就死了。

楚怀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成了王位称为楚襄王,楚襄王就把屈原赶到江南地区,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为了让鱼虾蛟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身体。

4.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常识集锦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常识集锦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常识集锦
1. 春节
春节,又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持续十五天。

春节是中国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共享丰盛的年夜饭,拜访亲戚朋友,交换红包,观看烟花爆竹表演以及舞狮舞龙等庆祝活动。

2.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前后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献上鲜花、食物和纸钱。

此外,清明节也是踏青、赏花和放风筝的好时机。

3.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龙舟节。

它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和其他节日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佩戴五彩丝线等俗来庆祝这一节日。

4.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举行。

这一天人
们会举行家庭团圆晚宴,一起赏月并品尝月饼。

中秋节还有一个传
说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也成为了这个节日的重要符号之一。

5. 国庆节
国庆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庆节在公历10月1日举行,通常有七天的假期。

人们会参加各
种庆祝活动,如观看阅兵式、热气球表演和焰火晚会等。

同时,很
多人也会利用这个假期旅行。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简要介绍。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
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让人们可以了解和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希望这份文档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节有关知识

端午节有关知识

端午节有关知识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个节日源于古代中国的龙舟竞渡和纪念屈原的习俗,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一系列活动,以庆祝节日的到来。

以下将介绍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一、节日起源1.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屈原是楚国的大臣,因忠于国家而遭到谗言诽谤,最终投江自尽,这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当地的人民为了纪念屈原,纷纷下江捞救他的遗体,并且投食米饭和糯米饭来阻止鱼虾啃食。

二、粽子的由来2. 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就是粽子。

粽子是用糯米裹上竹叶,再加入豆沙、肉、蛋黄等馅料包裹而成。

相传在纪念屈原的节日中,人们会投食的粽子渐渐演变成了现在令人们流连忘返的美食。

三、龙舟竞渡3. 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就是龙舟竞渡。

龙舟是一种长条形的木船,船头通常装有雕刻精美的龙头,船尾则装饰着长长的龙尾。

竞渡时,龙舟上的队员会全力划桨,配合鼓声迅速前进。

据说龙舟竞渡是为了寻找屈原遗体和驱赶邪恶的“蛟龙”,以保佑人民平安。

四、舞狮子4. 端午节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是舞狮子。

狮子舞是一种中国传统舞蹈,两个人肩扛一个狮子假扮成一只狮子,伴随着鼓乐和锣声,通过舞蹈来驱散邪恶的气息,象征着带来好运和吉祥。

人们相信,舞狮子能够保护村庄免受邪灵的侵害。

五、挂艾草和佩香囊5. 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挂艾草和佩香囊。

艾草具有驱邪保平安的作用,人们在节日期间会将艾草系在门口或窗户上,以避邪辟邪。

香囊则用来装香料,人们一般会佩戴在身上,以驱散邪气,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六、端午节的象征意义6. 端午节不仅仅是庆祝丰收和纪念屈原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它象征着人们对家国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同时,它也是让人们放松身心、愉快交流的一个机会,增进友谊和和谐。

七、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7. 端午节的独特文化价值使得它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中高考语文必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重要节日

中高考语文必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重要节日

中高考必背文学常识中国古代重要节日1.春节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作为一岁之首,又被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

现在我们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但实际上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春节的各种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吃年糕等习俗则流行至今。

王安石有《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是古诗中有关春节的代表。

2.元宵节(上元节)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等,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的日子,为汉文帝时所设立。

赏花灯和吃元宵是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

其中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此后民间便有了挂灯、打灯、观灯的习俗,所以元宵节也称灯节。

吃元宵的习俗则起自宋代。

其他元宵习俗还有猜灯谜、舞龙灯等。

欧阳修诗《生查子·元夕》中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便是对上元佳节赏灯场景的生动刻画。

3.寒食节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 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以后演变为寒食节。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只吃冷食。

清朝初期的历法改革后,寒食节渐渐融入到了清明节中,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的部分。

关于寒食节的名诗有唐代诗人韩翃所作《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传统节日常识小考点

传统节日常识小考点

传统节日常识小考点传统节日常识小考点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传统节日常识小考点,希望有所帮助!一、春节(一)节日介绍古时称正月初一为元旦,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如日之初出。

改用公历后,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俗称“过年”“新年”。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二)节日别称改岁、献岁、岁旦、岁日、元日、元旦等。

(三)节日习俗燃放爆竹、蒸年糕、贴春联、贴年画、拜年、饮屠苏酒、聚财、吃饺子等。

(四)相关诗文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孟浩然《田间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明)叶颙《己酉新正》:“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孔尚任《甲午元旦》:“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二、元宵节(一)节日介绍正月十五,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

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元宵节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二)节日别称上元节、元夕、元夜、灯节、正月半。

(三)节日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烟火、舞狮子、踩高跷、走百病等。

(四)相关诗文(唐)崔液《上元夜》:“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唐)李商隐《观灯乐行》:“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端午节放假前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端午节放假前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端午节放假前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端午节放假前安全教育日期:XX年XX月XX日时间:XX:XX-XX:XX地点:班级教室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 掌握端午节期间的安全常识。

3. 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端午节期间的安全问题。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2. 学生回答提问:你们平时是如何庆祝端午节的?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二、学习(15分钟)1. 讲解端午节期间的安全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饮食安全:提醒学生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食用不洁食物。

b. 玩耍安全:注意水上、火上和高空等危险活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c. 防火安全:禁止在室内放鞭炮或燃放其他爆炸性物品,提醒学生注意防火常识。

2. 观看相关安全视频,加强学生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警惕性。

三、讨论(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讨论端午节期间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如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如何避免游泳事故等。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介绍讨论结果。

四、应对(10分钟)1. 学生一起总结讨论结果,列出几条应对端午节期间安全问题的措施。

2. 老师答疑解惑,补充学生可能遗漏的安全常识。

五、总结(5分钟)1. 学生回答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记忆最深刻的是哪个安全常识?2. 老师总结今天的班会内容,强调学生在端午节期间的安全意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后和家人讨论端午节期间的安全问题,并整理出一个小结。

2. 通过手机等新媒体形式查找和了解端午节其他的知识,并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备注: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时间安排。

幼儿园端午节小知识问答100题

幼儿园端午节小知识问答100题

幼儿园端午节小知识问答100题1、端午节又叫什么节?2、屈原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人?3、屈原投江自杀的江叫什么名字?4、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5、端午节那天可以用蛋干吗?请说出三件。

6、为什么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7、端午节那天在门上挂谁的画像可以镇宅避邪?8、端午节在门上挂什么可以驱除蚊虫?9、端午节那天要喝什么酒?10、小孩子不能喝雄黄酒怎么办呢?11、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请说出5个习俗。

12、屈原是著名的什么人?13、屈原为什么要跳江自杀?14、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15、今年的端午节是星期几?16、五彩绳有几根绳子?都是什么颜色?17、长命缕又叫五彩绳适合哪种人群佩戴?意义是什么?18、茶叶蛋是用什么蛋制作的?19、端午节还可以叫什么?20、端午节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21、端午香袋有什么作用?驱邪、驱虫22、端午香袋里面通常会有哪两种最重要的药材?雄黄、艾草23、桃形的香袋经常被送给哪些人?老人24、说出4种以上香袋的形状25、在说到香袋来来历时,山上的妖怪具体是由哪一天下山的?5月26、初5的5点钟就是三五的时候27、观音告诉村里的人,妖怪最怕的是什么?有香味的东西28、端午香袋里面的雄黄有什么作用?驱邪29、端午香袋里面的艾草有什么作用?驱虫30、在制作香袋时,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香料的选择31、这个香袋是什么形状的?世博香袋32、端午香袋通常是大人带还是小孩带?小孩33、划龙舟时都有哪些角色?鼓手、舵手、旗手、船员34、龙舟上的鼓手有什么作用?给船员一个统一用力的节奏35、龙舟上的旗手有什么作用?指挥36、端午节划龙舟为了纪念谁?屈原37、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划龙舟?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38、请你自编一个划龙舟的口号39、龙舟上舵手的作用是什么?控制船的方向。

40、龙舟包含哪几部分?龙头、龙身、龙尾41、划龙舟时,船员手上拿着的叫什么?船浆42、如何教孩子了解端午节的传统43、粽子最早的名字是什么?44、端午节是什么时候?45、宋代有一首描写端午节的诗,“蛟米金宝,莒蒲潘宇”。

幼儿端午节安全教育记录(3篇)

幼儿端午节安全教育记录(3篇)

第1篇一、前言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

然而,在庆祝端午节的同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进行端午节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对幼儿端午节安全教育的记录。

二、端午节安全教育内容1. 食品安全(1)粽子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制作粽子时,家长应确保食材新鲜,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原料。

同时,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火源管理,防止火灾发生。

(2)粽子食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粽子内含有糯米、豆沙等食品,不易消化。

幼儿在食用粽子时,家长应确保粽子煮熟煮透,避免因食用未煮熟的粽子而导致食物中毒。

此外,幼儿在食用粽子时,应细嚼慢咽,避免因吞咽过快而引起窒息。

2. 活动安全(1)龙舟比赛安全:端午节期间,部分地方会举办龙舟比赛。

家长应教育幼儿不要靠近比赛现场,避免因激动而冲动行事,造成意外伤害。

(2)放风筝安全:端午节期间,许多地方会放风筝。

家长应教育幼儿选择合适的地方放风筝,避免在高压线、树木、建筑物等附近放风筝,以防触电或发生碰撞事故。

3. 水上安全(1)游泳安全:端午节期间,天气逐渐炎热,幼儿可能会选择去河边、泳池等地游泳。

家长应教育幼儿遵守游泳安全规则,如不私自下水、不游泳时要有成人陪同等。

(2)水上活动安全:端午节期间,部分地方会举办水上活动,如划船、皮划艇等。

家长应确保幼儿在参与水上活动时,穿戴好救生衣,并了解水上活动的基本安全知识。

4. 防骗安全(1)防拐骗:端午节期间,人员流动性较大,家长应教育幼儿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要跟陌生人走,避免拐骗事件发生。

(2)防诈骗:端午节期间,诈骗案件时有发生。

家长应教育幼儿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轻信陌生电话、短信,避免上当受骗。

三、端午节安全教育实施1. 家长教育:家长应通过讲故事、观看视频、实地体验等方式,向幼儿传授端午节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应将端午节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演练等活动,让幼儿掌握端午节安全知识。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常识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常识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常识1、春节简介: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节日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节日起源于岁首祈年祭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习俗:贴年红(桃符)、守岁、拜年、祭祀、舞狮,吃茶果点心、年糕、饺子、春卷、汤圆。

诗词:①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②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③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文天祥《除夜》2、元宵简介: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与佛教东传有关。

节日活动有赏灯、押舟、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节日饮食上,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

诗词: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②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③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3、清明节简介: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习俗:节日活动有踏青、植树、放风筝和扫墓祭祖等;北方清明时大多吃冷食,如冷粥、冷面点等,南方部分地区清明吃青团。

①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清明》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③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4、端午节简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问答题

端午节问答题

端午节问答题篇一:端午节的问题】端午节的问题:1、XXX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a秦国b魏国c楚国d赵国2、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什么?a吉祥b、一种装饰c治病防身d驱邪避瘟3、南方的粽子一般是什么口味?a甜味b咸味c都不是4、古人端午节涂饮雄黄酒的意义是?a解毒b纪念白蛇c驱邪避瘟d吉祥幸福5、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俗?a吃粽子b赛龙舟c登高采菊d饮雄黄酒6、粽子最早叫什么a米角b米包c角黍d米黍7、端午节是哪一天a农历六月初五b阳历六月初五c阳历五月初五d农历五月初五8、端午节在我国有不同的称呼,以下哪个不是端午节的称呼?a五月节b菖蒲节c六月节d沐兰节9、端午节要防的五毒除蝎子、蛇、蜈蚣、壁虎之外,还有什么?a蜥蜴b田鸡c蟾蜍d毛毛虫10、XXX投江是哪条江?a金沙江b、长江c、珠江d、汨罗江13、北方人一般用什么材料包粽子?a、新鲜竹叶b、苇叶c乾竹叶14、踏青的风俗不仅是端午的风俗,也是什么节日的风俗。

a、中秋b、清明c、春节d、重阳15、端午节是为了纪念XXX这一说法影响甚广,XXX于五月初五写了绝笔作,投入汨罗江。

请问XXX的绝笔作是什么?a.《离骚》b.《怀沙》c.《天问》16、赛龙舟是哪一年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a.1979.b.1980.c.1982.d 1990a.记念XXXb.记念XXXc.记念XXX记念XXX18、XXX的代表作是什么?a史记b年龄c离骚d诗经19、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的意义。

a、喂鱼b、祭祖c、祭祀XXX20、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b、春节、重阳节、中秋节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d、春节、端午节、七夕节XXX:端午问答题精选含答案】1、XXX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a秦国b魏国c楚国d赵国2、端午节无为小孩佩香囊的气,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什么?a祥瑞b、一种装饰c治病防身d驱邪避瘟3、北方的粽子普通是什么口味?a甜味b咸味c都不是4、古人端午节涂饮雄黄酒的意义是?a解毒b记念白蛇cXXX避瘟d祥瑞幸运5、最早的粽子实在不是端午节的特产,那粽子是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的?a南北朝时期b春秋时期c晋代d周商时期6、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XXX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班会端午节、交通防溺水主题班会PPT课件

班会端午节、交通防溺水主题班会PPT课件

心愿!
己的心田!
安全重于泰山,
生命高于一切
03
让欢乐和幸福永远围绕 04
让平安伴随我们大家健
在我们身边!
康成长!
课堂总结:
同学们,珍爱我们的生命吧。珍爱生命就是珍惜每 一天。请同学说说,怎样珍惜每一天?
结束语: 同学们,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 尚未知道的东西,在无穷的探索里,你会看到光辉、 灿烂的前景。祝愿大家今天好,明天会更好!
a. 和风细雨,态度真诚 b. 主动认错,求得谅解 c. 语言简洁,力戒繁琐 d. 细心观察 ,注意变化
a.针对同学的兴趣,"投其所好"
b.针对同学的气质,"有的放矢"
与同学和好的 方法
选择和好的时机—— a.在对方需要肯定与鼓励时; b.在对方孤独时; c.在集体活动时; d.在对方能够“露脸”时。
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 01 呼吸道的通畅;
对于溺水者, 除了积极自救 外,还要积极 进行陆上抢救:
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 02 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
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
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 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 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 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 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 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吴越民族图腾祭
01
说等等 。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02
源于纪念屈原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常识小孩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常识小孩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常识小孩1.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花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3.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两天,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习俗:吃冷食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4.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习俗:扫墓、踏青。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做香囊,门上插艾。

“端午节”常识答题竞赛试题

“端午节”常识答题竞赛试题

“端午节”常识答题竞赛试题民族风俗,国风传承。

1、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

地区不同,意义不同。

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

A、防病B、避邪(正确答案)C、幸福D、健康答案解析:避邪2、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某()节日的习俗。

A、中秋B、清明(正确答案)C、春节D、重阳答案解析:清明3、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A 吃粽子B 赛龙舟C 登高采菊(正确答案)D 饮雄黄酒答案解析:登高采菊4、一些地区端午节的风俗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祛毒?()A 香草B 苇叶C 菖蒲(正确答案)D 荷叶答案解析:菖蒲5、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这是为什么?()A 纪念屈原B 驱邪捉鬼(正确答案)C 驱除疾病D 求财祈福答案解析:驱邪捉鬼6、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A、元旦(正确答案)B、端午C、重阳D、元宵答案解析:元旦7、“路漫漫其修远兮”下一句是()A、大风起兮云飞扬B、小时不识月C、粒粒皆辛苦D、吾将上下而求索(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吾将上下而求索8、下面()是屈原的文学作品A、《劝学》》B、《离骚》(正确答案)C、《礼记》D、《红楼梦答案解析:《离骚》9、屈原投()江而死。

A、珠江B、金沙江C、长江D、汨罗江(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汨罗江10、端午节灯谜:小时头青青,老来发白白,远看似棉花,风来起白浪。

()A、棉花B、芦苇(正确答案)C、高粱D、杜鹃花答案解析:芦苇11.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初几()A、八月十五B、正月十五C、五月初五(正确答案)D、九月初九答案解析:五月初五1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哪位爱国人士()A、屈原(正确答案)B、杜甫C、李白D、伍子胥答案解析:屈原13、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A 、秦国B、楚国(正确答案)C、魏国D、赵国答案解析:楚国14、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

A、幸福吉祥B、祛瘟解毒C、避邪驱瘟(正确答案)D、纪念白蛇答案解析:避邪驱瘟15、端午节这天,人们通常会喝一种据说能辟邪的酒,请问是()酒?A、雄黄酒(正确答案)B、啤酒C、白酒D、红酒答案解析:雄黄酒16、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关于端午节的常识

关于端午节的常识

关于端午节的常识关于端午节的常识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常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在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庆祝。

几千年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

最应景的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据说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古代诗人屈原。

在有些地方,人们把雄黄酒涂抹在小孩的身上,希望这样可以使孩子们不受邪灵的伤害。

许多人认为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发疾病的时节,因此为了驱疾避凶,讨个吉利,他们会在门口悬挂艾叶和菖蒲等。

端午节的“五毒”是什么?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端午节的“五黄”是什么?江南民间在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黄瓜、黄鳝、黄鱼、雄黄酒、咸鸭蛋黄。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咸鸭蛋黄?为了驱“五毒”,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五毒的血,吃时就会把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咸鸭蛋黄中的红油就是其中的一种红。

屈原不姓屈,姓什么?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其实姓芈,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

”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楚国国君姓芈,屈是屈原的氏,在当时姓与氏是分开的。

端午节喝雄黄酒的渊源雄黄酒是用雄黄的粉末泡制的,雄黄酒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

于是古代人就认为具有腐蚀之力的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端午时节正值春夏交替之际,是蚊蝇等虫害繁衍的高峰期,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有插艾草、饮雄黄酒,用来辟邪防疫的传统。

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

端午节古代的运动会端午节是古代的运动会,从古至今,端午当天的习俗大多跟体育有关。

南方的赛龙舟,龙舟竞渡时间被统一在五月初五端午节时举行,各郡、县、村社每年都组织龙舟竞渡比赛。

端午节读书笔记200字

端午节读书笔记200字

端午节读书笔记200字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活动来纪念屈原和抵御瘟疫。

而我最喜欢的就是阅读有关端午节的书籍,从中了解这个节日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屈原》一则,我了解到了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为了救国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和地位,最终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的活动。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另外,我还读到了《世界民俗大观》中的《端午节》一则。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地庆祝端午节的方式和习俗。

比如说,在韩国,人们会在端午节时吃“松饼”和“蒸米糕”,并进行摔跤比赛;在日本,人们则会吃“雄黄酒”来驱邪避疫。

这让我意识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也更加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

最后,我还读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常识》中的《端午节》一则。

这本书介绍了端午节的历史渊源、起源传说、习俗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知道了为什么要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活动;也知道了这些活动的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和意义。

总之,通过阅读有关端午节的书籍,我不仅了解了这个节日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加深了我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端午节小常识
关于端午节的小常识_ _ 端午节端午节的节日小知识( 一)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

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

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
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

28 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节日小知识( 二)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门口又插上了菖蒲和艾草
邻里乡里又飘起了艾草和粽子的香味。

那么关于端午节的一些小知识你们知道多少呢端午节小知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
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每年端午节前后扒龙船、挂艾草与菖蒲、包粽子、放纸鸢、沐兰汤、栓五色线、饮雄黄酒、斗草、九狮拜象、游旱龙等等诸多特色节庆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既有传统又有创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20_______ 年 9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虽然称为“节”因属于祭祀性质与清明节一样切不可道”;节日快乐”哦! 端午节的节日小知识( 三)
端午节节日名称:
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龙舟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

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
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当五汛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天中节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

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

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 端礼节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
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

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