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师版教材一数下册中的数学文化_数学论文

合集下载

数学文化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实践探讨

数学文化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实践探讨

数学文化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实践探讨发布时间:2023-05-24T06:39:14.703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5月下作者:曾杰[导读] 文化本身是一个抽象性概念,当前学术界并未对数学文化的概念形成统一意见,既可将狭义性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符号、数学方法、数学语言等理解为数学文化,也可将广义上的数学发展历史、数学家、数学教育、数学延伸概念等纳入数学文化概念中。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第三小学校)【摘要】本文主要以西师版新数学教材为例,对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融合进行研究,希望能通过研究探索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助力我国教育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新教材;实践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5-108-01引言数学是一门逻辑与抽象并存的学科,数学问题需要以精确且严谨的态度进行解决,且在数学学习中锻炼的思维能力对其他学科学习也具有辅助作用。

众多教育工作者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大量教学实践研究,数学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概念,在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时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数学文化重视对数学问题进行拓展和探究文化本身是一个抽象性概念,当前学术界并未对数学文化的概念形成统一意见,既可将狭义性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符号、数学方法、数学语言等理解为数学文化,也可将广义上的数学发展历史、数学家、数学教育、数学延伸概念等纳入数学文化概念中。

数学文化这一概念特点,决定其不仅能对解决当前实际数学问题提供帮助,也能激起人们探索尚未得到解决的数学领域问题的兴趣[1]。

小学数学教学既是带领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将数学文化蕴含在数学教材内容中,利用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学生深入探索数学问题,是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重要应用方向。

例如在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古老的几何》一课中,引入了古代几何的发展历程,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最早描述了勾股定理的概念,《九章算术》中则汇总了多种计算图形面积及体积的方法,古希腊数学家所著《几何原本》则成为至今仍有许多知识在沿用的数学教科书。

1一年级下册数学文化1-2课(西师版)

1一年级下册数学文化1-2课(西师版)
大约 1700 年前,一种非常奇特的数字——玛雅数字出现了。玛 雅 数 字 有 两 种 ,一 种 是 用 头 像 来 表 示 数 ,另 一 种 是 用 横 条 加 圆 点 的 方 法来表示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玛雅头像数字
用头像表示数 太难认也太难写了, 难怪出现了玛雅符 号数字。
One!Two! Three!GO!
一!二!三! 加油!
One! Two! Three! 一!二!三!不同国家表 示数字的方法各不相同。
就是!世界上 还有哪些数字呢?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数字。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7
数学文化 1 年级下册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数字是古埃及象形数字,距今大约 5400 年。
1.小棒摆数游戏
今天大家来玩 “不说它,就是它”的
游戏吧!
“ 不 说 它 ,就 是 它”?怎么玩呢?
比 如 16 这 个 数 , 不说出 16,但是用不同 的方式表示它。
也就是用不同 方法提示大家这个 数是多少。
太好玩了! 快开始吧!
大家说说这 个数吧!
我有办法。这 个数的个位是 3,十 位是 2。
万事通用横竖 来表示不同的数位。
原来用小棒摆 数这么有意思呀!
横着的小棒表 示十位上的 2 个十, 竖着的小棒表示个 位上的 3 个一。
小朋友,你能够用小棒表示 53 吗?把你表示的数给小伙伴或者爸 爸妈妈看看,考考他们吧!
小棒还有妙用呢! 你们看这个数是多少?
咦,这个小棒 图好奇怪呀!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数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数学,而“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篇1谈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文化[摘要]数学文化是数学的灵魂,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文化被数次提及,也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

数学教学是一种传承文化的过程,同时其自身也是一种文化。

数学教学文化与数学文化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数学教学文化近几年,人们对数学文化的研究热情不减,这说明我们数学教师的研究触角已经更多地进入这一领域。

笔者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研究触角为什么要伸出应试的海平面,伸入数学文化这个领域呢?经过持续思考,笔者的理解是,数学文化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数学文化是数学的灵魂。

而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笔者以为其也应当有文化的成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为是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话,那数学教学也应当是一种文化。

将数学教学放到文化的视角下来分析,有助于我们从更高的高度看待我们从事的高中数学教学。

一、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文化的辩证关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从国家课程意志的层面已经明确了数学是离不开文化的,但数学课程标准给出的数学文化教学方式却耐人寻味。

其说:“数学课程应当适当介绍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这段话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其似乎是告诉我们数学文化的一种呈现方式,那就是“介绍”。

我们不否认数学文化离不开介绍这一方式,但我们同时也应当看到文化的魅力不只在于介绍,文化最终是由学生来感知的,感知信息的输入除了老师的介绍之外,还有自我阅读、自主体验等多种方式。

这些方式没有纳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而反思我们此刻正在思考的问题,即数学文化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向学生传递的问题,其实正是我们所探讨的数学教学文化的问题——数学文化的教学方式是数学教学文化的产物。

小学数学西师版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西师版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西师版教学论文第一部分:教学论文概述一、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核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究性学习。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围绕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展开探讨,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经验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标1. 分析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2. 探讨适合西师版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享教学心得和成功经验,为同行提供借鉴。

三、研究内容1.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1)教材结构及内容编排(2)教材特点及优势(3)教材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2. 教学方法探讨(1)情境教学法(2)问题导向教学法(3)合作学习法(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3. 教学案例分析(1)分数的认识与比较(2)几何图形的识别与分类(3)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对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小学数学西师版教学策略和方法。

2.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为同行提供有益的教学借鉴和启示。

本部分对小学数学西师版教学论文进行了概述,接下来将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第二部分: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及内容编排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结构上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内容编排上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教材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时,课时内容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1. 单元主题明确,突出重点和难点。

2. 例题设计具有代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方法。

3. 练习题目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材特点及优势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 生活化:教材内容贴近生活,以实际问题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乓球少。
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 思路:两位数加一位数(例1)——两位数加整十数(例2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例3)。
教学:
➢ 借助情境和直观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 例1重点必须是3与3相加; ➢ 例2重点理解为什么3与2相加; ➢ 例3借助计数器和加法的知识基础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 例1与例2,例3教学后都应注意通过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
算销项的特点; ➢ 渗透数学思想,突出核心概念——体现课标的特点。
全册教学重点单元
➢ 100以内数的认识;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全册教学难点较多的单元
➢ 100以内数的认识; ➢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 分类与整理
全册教学建议(关键词)
➢ 情境、问题与建模 ➢ 操作、直观与感悟 ➢ 分析、概括与经验 ➢ 观察、操作与想象
• 突出计算时遇到的新问题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引发思考 ,突出重点。
• 借助小棒操作或演示突出个位不够减的处理方法:向十 位借1作10后在个位上如何减,十位退1后如何减?
• 口算结合促进对笔算算理算法理解; • 注意竖式书写格式; • 反思总结突出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 例2
• 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列式,可以是以前 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问题。
比少问题(例3)。
教学:
➢ 情境引发计算的需要; ➢ 通过学具操作和借助100以内数概念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 突出算法多样化,重点突出几个十加、减几个十; ➢ 通过加减法的综合练习积累口算的经验:几个十加减几个十直接十位相加减得
到几个十就是几十; ➢ 例3时比多比少问题,突出直观教学,感受对应思想; ➢ 例3中注意结合情境理解黄色乒乓球比白色乒乓球多,就是白色乒乓球比黄色乒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方向与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措施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1)课堂互动不足:在部分课堂中,教师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缺乏与教师的有效互动,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和课件,缺乏创新和多样化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

(3)评价体系不合理: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努力程度,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教学目标偏离: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记忆和重复训练上,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教学方法不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是基础,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1)概念教学缺乏针对性:部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未能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2)概念辨析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引导学生对相似概念进行辨析,导致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难以正确运用所学概念进行分析和解决。

(3)概念巩固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的巩固和运用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限。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深入理解课程目标。

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论文

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论文

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论文数学文化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一些划时代的科学理论成就的出现,无一不借助于数学的力量。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文化方面的论文的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数学文化方面的论文篇1浅谈数学文化价值的挖掘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数学的文化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对数学教材进行挖掘和理解,追溯数学的发展史,凸显数学的理性精神,渗透数学的人文教育,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传承和滋养,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价值; 数学发展史; 理性精神; 人文教育; 应用价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数学的文化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课堂中数学文化价值的挖掘。

一、追溯数学的发展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挖掘和展示数学史上重要人物、事件、优秀数学成果,或一些有趣地数学轶闻趣事等,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宝库中中外数学家令人神往的成就,而且通过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探索先哲的数学思想,还有助于学生感知数学发展的规律,指导数学学习,预测数学未来,从而提高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记得曾经听过《十进制计数法》一课,我深深地被执教者的充满数学文化的设计所吸引。

想必这位教师在设计这堂课时一定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文献,他将蕴藏在这个知识点中的数学文化充分地挖掘了出来:数的起源、古代各国的数的各异形态、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史等等。

这些丰富的素材,加上多媒体课件的渲染呈现,一段具有古代神韵的“数的产生”背景资料应运而生了,它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听听课后学生们的感触吧――生1:我觉得数真是太神奇了!原来它是这样演化而来的,我想以后我会更加喜欢数学的!生2:通过这节课,我突然发现数学这么有趣,好像把我带到了神秘的古国!生3:真没想到数学知识如此丰富多彩和有意思!原来我一直认为数学就是写写算算,这节课改变了我的想法!……听了孩子们的感言,我才顿悟到,是不是我们平时给他们传播的数学文化与史料太少了?数学课,同样是颇具趣味性和人文性的,只要我们善于挖掘与深钻,里面的宝藏可不少啊!二、凸显数学的理性精神数学不只是数学知识、方法、过程的简单堆砌与叠加,数学教学也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机械传递与搬运。

使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点滴体会

使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点滴体会

使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点滴体会新课改以来,我们都使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

我的总体感受是,“西师版”教材让学生学会了学习,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西师版”教材变“大纲版”教材的“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让学生受益终生。

现将我使用“西师版”教材的点滴体会写出来,请各位同行指正。

一、“西师版”教材与“大纲版”教材的比较。

“西师版”与以前的“大纲版”相比,更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让学生更能接受。

“西师版”教材,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直观形象。

“西师版”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与合作的交流空间,创设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的思想,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解决问题”为例:“大纲版”中,大量文字单一呈现,学生对众多信息的分析,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从而造成学生大量的出错。

相比较,“西师版”教材解决的问题条件更多,关系更复杂,但是教学效率却很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强过以前的学生。

二、“西师版”教材越来越更完美了。

在使用的过程中,“西师版”教材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内容安排靠前,难度较大;有些知识在程度的把握上,步子快了点;有些例题和习题不配套,不利于教学。

同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新课程标准也在逐步完善:如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完善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修改为“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将“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将“双基”改为“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在此大背景下,“西师版”又有了一些变动。

比如:将《统计与概率》内容安排推后,一、二、三年级上册都不安排统计内容,一、二、三年级下册安排统计内容,但都不出现概率;四、五、六年级上册只出现可能性,即初步了解概率的存在,四、五、六年级下册出现概率,而且要了解概率的大小。

西师版教材数学文化分析 二

西师版教材数学文化分析 二
中国小学数学新教材 数学文化编写特点研究
——以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为例
西南大学 中国小学数学新教材数学文化编写特点研究课题组 成员:张 健 吴 平 尤 一 毛龙辉
段廷敏
报告人:张 健
蹇泽华
白 静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分 支,从属于人类文化,也是数学教 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对数学文 化的研究和教学,能更好地推进教 学改革,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5、特点4
紧密联系知识内容,体现了对数学内容的 拓展和延伸。突出数学文化与学习内容的 相关性,有利于学生联系学习内容来理解 数学文化,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特点5

由浅入深地 安排数学文 化。从最早 的数学符号 的来历到后 面的一些数 学思想方法, 从最早的一 些简单故事 到后面的一 些比较深奥 的道理,体 现了由浅入 深的安排过 程。
7、特点6

涉及的内容 广泛。有故 事、有趣闻、 有知识介绍; 有古代的内 容,也有现 代的内容。 广泛的内容 不但能反映 内容丰富性, 还能拓展学 生的视野, 让学生从各 个方面欣赏 数学的优美。
8、特点7

形式有所变 化。低年级 以连环画的 形式为主, 后来逐步增 加文字,过 渡到图文结 合的方式。 这样的变化 符合学生的 认知规律。
3、特点2

围绕知识的由来 与发展、数学家 的故事、数学应 用、数学思想与 方法四个方面选 材。其中知识的 由来与发展安排 得最多,通过介 绍帮助学生了解 在人类文明发展 中数学的作用, 激发学习数学的 兴趣。

通过数学 家的故事 的介绍, 感受数学 家治学的 严谨,给 学生树立 学习数学 的榜样。

2、强化数学文化的适用性

关于数学文化的优秀论文

关于数学文化的优秀论文

论文题目: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姓名:段灿松所在地:曲靖日期:2013年5月20日版权所有盗版必究仅供参考请勿抄袭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摘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数学文化润泽数学课堂、用数学文化育人是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随着数学文化研究的深入,数学文化已经渗透到小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已经从一种理念进入了小学课堂,渗透到数学课的实际教学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文对各种不同观点下的“数学文化”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数学文化的涵义、特征,对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要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文化提出了几点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对数学发展的了解,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渗透The penetration of Mathematics Culture in Math Teaching in PrimaryschoolsAbstract: 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ulture, using mathematical culture moist mathematics classroom, using mathematical culture education is the requirement of mathematics quality education. ,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culture study mathematics culture has penetrated into primary school textbooks, mathematical culture from a concept into the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infiltrate the math class, in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ermeate mathematical cultur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s accomplishment. In this paper, the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of "mathematical culture" were summarized, introduces the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of mathematical culture, education of mathematics culture function and permeability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mathematical culture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and on how to effectively penetrat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uts forward several strategies of mathematical culture, in order to promo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al development, expand the students' mathematics knowledge,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improve the students' mathematics accomplishment.Key words:Mathematical cultur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teaching; Penetration目录引言 (1)1数学文化概述 (3)1.1数学是一种文化 (3)1.2数学文化的特征 (5)1.2.1传统性 (5)1.2.2渗透性 (5)1.2.3哲学性 (5)1.2.4美学性 (5)1.2.5 自我完善性 (6)2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6)2.1有利于理性思维素质的提升与改善 (6)2.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6)2.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2.4培养科学的审美观 (7)2.5有利于数学理性精神的培养 (7)3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基本原则 (8)3.1开放性和相关性原则 (8)3.2典型性原则 (8)3.3趣味性原则 (9)3.4多样化原则 (9)3.5可接受性原则 (9)4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 (9)4.1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 (10)4.2引入相关的数学史 (10)4.3引导学生欣赏数学之美 (11)4.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2)4.5数学问题生活化 (12)4.6联系其他学科 (13)4.7开展数学活动 (13)4.7.1游戏竞赛 (14)4.7.2动手实践 (14)4.7.3讲述故事 (14)5结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引言“数学是一种文化”的新观点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学者怀尔德(R.Wilder,1896-1982)在他的数学著作《作为文化系统的数学》中最早提出来的, 怀尔德从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理论等方面提出了数学文化的概念及有关理论体系,他的数学文化观是长时间以来出现的第一个比较成熟的数学哲学观。

小学数学西师版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西师版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西师版教学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这成为了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缺乏学习兴趣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降低,甚至产生排斥心理。

造成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忽略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会生搬硬套,缺乏灵活运用和创新能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公式、定理的记忆,而忽略了推导过程的理解;(2)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过多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而忽略了思维过程的训练;(3)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成绩为主,导致学生追求分数,忽略思维能力的发展。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领会其内涵和外延。

这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无法正确运用所学概念,从而影响了解题效果。

原因如下:(1)教师在教学中,对概念的讲解不够详细,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2)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停留在死记硬背上,未能真正理解其含义;(3)缺乏有效的概念辨析和运用练习,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首先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具体措施包括:- 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核心素养在各个学段的要求和表现,确保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一致;-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摘要: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发现,数学文化在数学教材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基本上每册都安排了以数学文化为专题的相关连环画。

数学是一门理论知识较强的学科,小学数学是打好数学知识基础的关键环节。

小学数学课堂要引入数学文化,展示数学魅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科学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入与渗透数学是理性的、系统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有其文化背景与内涵。

小学阶段是基础学习阶段,也是开启小学生数学思想的阶段,只有将数学文化融入与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体现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数学文化在教科书中的体现小学生上课容易分心,也容易被其他新鲜事物吸引。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首先,能让学生了解数学起源和发展;其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数学文化的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与数学的美感。

在西师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数学文化,特别是“你知道吗?”专栏。

这个专栏向学生介绍了数学家、数学奇闻、数学方法和思路等。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必要性1.数学学科发展的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不断进步,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注重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更关注学生数学文化底蕴的发展。

只有把数学文化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让数学教学的内容更加充实,促进数学学科的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数学学科的必然发展。

2.小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对于小学来说,数学是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教育教学效果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提升都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现在许多小学生对数学课很抵触,数学学习兴趣非常低,数学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

数学文化论文3000字

数学文化论文3000字

数学文化论文3000字浅析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摘要:数学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数学能完善人的心智,净化人的灵魂。

如今种种新理念在价值取向上都在追求教育的民主与公平,追求个性的发展和群体的合作,追求“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强调人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文化终身教育1、学习方式的丰富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多地倾向于"系统学习",不可否认这是一种高效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但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知识经济社会,仅有这种学习方式已远远不够。

把学生从大量机械重复练习中解放出来,让儿童在动手、动口、动脑中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已成为必然。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一位教师先用现实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举例,使学生认识了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

至于怎样画圆,教师不作示范,就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大胆尝试。

"你们会画出标准的圆形吗看谁的方法最好最多"学生相互协作,人人动手、动脑,很快大部分学生都学会借用圆形物体(如硬币、墨水瓶盖等)或圆规画圆;然后,教师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探索:"如果要建设一个圆形大花坛能用圆规画出来吗"进而再探索"汽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其他形状"这种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大胆探索;使学生的能力、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人格个性的完善在中国数学教育界,常常有"数学=逻辑"的观念。

人们把数学看作"一堆绝对真理的总集",或者是"一种符号的游戏"。

但是数学是门大众文化,从古希腊数学发展至今,其中有着它自己深深的文化渊源。

数学教学就是要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在课接近尾声时引导学生就"我国人口占全世界的2l%、我国耕地面积占全世界的5%"两条信息谈谈自己的看法。

西师版一年级下数学教材分析

西师版一年级下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数学(西师版)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教学内容教材共8个单元,穿插3个实践活动。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难点:100以内加减法(二)中的进位和退位。

基本编排方式: 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去联接各部分知识,穿插安排了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分类与整理为了分散教学难点,把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两部分安排。

为了保持知识的系统性,把方向与位置和认识图形相对集中安排。

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注意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本册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认识百位,能认读写100以内以内的数,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者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10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认识钟表,能在中面上辨认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

5.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简单的图形,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并且能用这些图形拼图。

6.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经历简单的分类整理整理过程,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标准,对事物或者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三、各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100以内数的认识(一)单元教材分析1.学习基础和发展方向(1)本单元的学习基础:20以内数的认识。

(2)本单元的发展方向: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多位数认识的认知基础,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乃至整个四则计算的必要前提。

2.注意本单元四方面的联系通过数数,建立计数单位,为学习数的组成、建立数位概念打基础。

将数位概念作用于数的读、写,在数的读、写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数位概念的认识。

【VIP专享】西师大版一年级下教材分析. 2

【VIP专享】西师大版一年级下教材分析. 2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 教材共9个单元,主题图5副,穿插3个实践活动。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100以内加减法中的进位和退位。

二、基本编排方式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去联接各部分知识,穿插安排了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和统计。

为了分散教学难点,把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两部分安排。

注意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教材编写特点1.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努力体现生活中的数学价值。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

3.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重视学生的知识探究过程。

4.介绍有关数学背景知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5.加强口算和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7.实践活动,特色鲜明8.形式多样,直观形象四、教学总体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熟悉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把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把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在现实情景中熟悉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能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熟悉钟面、时针和分针,把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珍惜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2)本单元的发展方向: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多位数认识的认知基础,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乃至整个四则计算的必要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师版教材一数下册中的数学文化_数学论文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西师版教材一数下册中的数学文化文章内容由收集!浅谈西师版教材一数下册中的数学文化美国学者怀特认为:文化的特征是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并不依赖个人意识,个人通过学习其他个群体的习俗、信仰和技术来获得文化。

因此,数学对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它的抽象性决定数学就是一种文化。

谈到数学文化,不得不提到北京大学的孙小礼教授,她是我国最早关注数学文化的人之一。

她和邓东皋等合编的《数学与文化》记录了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角度对数学文化的思考,引起了人们对数学文化的关注。

接着一些关于数学文化的研究相继展开来。

随着数学文化研究的深入,现在数学文化走进了中小学课堂,注重讲背景,讲历史,讲思想,讲文化,讲应用。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尤其强调了数学文化的教育理念,设置了数学文化的课程板块,并强调要在各个模块的教学中都要体现和渗透数学文化。

提出的数学文化教育的要求是:通过在高中阶段数学文化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和所有文化现象一样,数学文化直接支配着人们的行动。

伴随着先进的数学文化,数学教学会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

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必不可少。

新课程理念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

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不仅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更要努力构建和谐的文化交流环境,传播数学文化,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很重视对数学文化内涵的挖掘。

以一年级下册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文化所发挥的作用巨大,我有深刻的体会。

一、引入数学文化,激趣数学课堂。

教材在第一单元的实践活动中安排了一个数学文化。

这个数学文化是介绍十进制的来历。

由于十进制是人为规定的,所以学生在学习100以内数的时候必然要产生为什么要这样规定的疑问。

如果要从数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又显得太高深,不容易被一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所理解。

教材采用数学文化的方式,回避高深而枯燥的数学知识,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连环画。

为了激发学生对十进制的好奇,我在教学这个数学文化时,将连环画以故事的形式进行了串编,以:今天我们讲一个我们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很早以前的一个爸爸的故事开头。

学生边听故事边看连环画,还用手指、小石子模仿古人计数的过程。

向学生这样作十进制产生的简单讲解,形式深入浅出、直观形象地显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

通过学生模仿古人数手指的过程,也更加凸显满十进一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当学生做练习时遇到相加满十的情况,他的脑海里就会很直观地出现这一幕,对以后凑十法和退位借一的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掌握也有很大帮助。

其实,只要将数学文化的魅力渗入教材、溶入教学,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理解数学、喜欢数学。

二、借助数学文化,润泽数学课堂。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中还包括人民币的认识。

教材的第二个数学文化就安排在这里。

结合认识人民币向学生介绍了5套人民币的变化,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加之教科书的版面有限,所以教科书编写时采用了简化和压缩的方式,对数学文化的内容进行精选。

各套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只呈现了一种,各种版别也没有一一呈现,只是用数据描述各套人民币的面额种类和版别种类,用图与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人民币的变化。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西师版教材一数下册中的数学文化文章内容由收集!浅谈西师版教材一数下册中的数学文化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用课件展示了五种版本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并且还找些老版的人民币实物介绍给学生,如十元的,一百元的。

有的孩子自己就准备了一些不同版本的,例如一元钱的人民币。

这一数学文化的安排有助于拓展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丰富学习内容。

因为人民币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变化,所以在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发展时,我也融入了一些我们国家当时的具体情况。

例如:第一版人民币发行于1948年12月,那正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即将统一,所以国家的钱币也必须统一。

相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再如,谈到人民币版本的更换,会讲到由于社会的进步,人民币的防伪功能也逐步提高。

同时,我教给孩子们一些分辨人民币真伪常识,使学生学数学用数学。

另外,人民币背后还有许多曲折的历史故事和制作趣事,选择性的让学生了解,这样的数学课堂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厚重。

三、融合数学文化,升华数学课堂。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不满足书本上获得的知识,他们希望在更大的范围内了解更多的数学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认识钟表单元,教材再次用连环画的形式编排数学文化,介绍计时工具的演变。

这是西师版数学教科书的一个特色。

教材4幅画呈现了计时工具演变的4个重要阶段,分别是立竿测影、日晷测影、滴漏计时、钟表计时,让学生从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中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

教学中,我花了较大的心思让学生感受立竿测影的计时过程,我让学生们用树枝做标记,分别在早操、午饭、放学三个时间进行观察。

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鼓励孩子操作实践,让学生具有勇于探索、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中教师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价值。

连环画中的日晷和滴漏都闪耀着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知识,如:日晷发明于汉代以前,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日晷,于十七世纪前传入欧洲。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喜爱。

数学文化离不开数学史,计时工具的发展史就是数学发展史中的一个细胞。

我讲张衡发明滴漏的故事,利用数学家故事,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

把握学生对数学家、科学家的崇拜之情,激发学生从小学好数学的冲动。

四、链接数学文化,延伸数学课堂。

西师版教材在一年级下册安排了象形统计图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统计知识。

在将书上的练习处理完后,我设计了一个数学文化。

介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统计图:有古人根据哈雷彗星出现情况所绘制的象形统计图;有某单位年收入的条形统计图;有两地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有人口调查的扇形统计图。

考虑到学生年龄比较小,识字不多,我尽可能地压缩了文字,采用图画与文字结合,学生看我讲结合,这样的呈现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也容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我出示扇形统计图时,全班学生都产生质疑:明明是圆形,怎么叫扇形统计图?通过引起学生疑问,激发出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进行以后的数学探索,延伸课堂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数学文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就知识而讲文化,而是课堂的适度延伸,为学生学习数学增设悬念。

统计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各类投票统计、利润统计、股票走势等等。

数学文化的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使领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联系,更好地参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教学完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开展调查,调查家里的人口数,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统计分析。

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体验数学。

学生们调查得认真起劲儿,争先恐后得分析对比。

我感觉这才是真正富有生命力的数学。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指出:数学应该不仅指数学知识,而尤其是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

学生应用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很快就忘掉了,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就体现在了数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数学文化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形成特有的数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