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文言现象整理

合集下载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汇总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汇总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汇总一、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二、古今异义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股:(古义)大腿; (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三、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3)前为谢曰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4)樊於期乃前曰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5)又前而为歌曰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6)其人居远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7)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8)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9)皆白衣冠以送之白,形容词作动词。

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10)发尽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1)乃朝服朝,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

(12)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3)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四、文言句式(1)固定结构1、“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3、“奈何”,表疑问,怎么……。

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4、“有所”,意为:有……的人或东西。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5、“岂有”,表揣度,是否……呢。

6、“岂无”,表反问,难道……吗。

7、“所以”,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2)特殊句型1、判断句①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③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2、被动句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倒装句①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②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③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④群臣侍殿上者( 定语后置)⑤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邑万家( 状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⑥见燕使者咸阳宫(状语后置)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五、一词多义1、兵①军队(进兵北略地秦兵旦暮渡易水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②士兵(不及召下兵)③兵器、武器(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2、私①私利(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②私自、私下、偷偷地(乃遂私见樊於期)3、穷①窘迫、走投无路(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穷尽、完结(图穷而匕首见)4、为①被(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对(为之奈何)③准备(乃为装遣荆轲)④做(乃令秦武阳为副)⑤发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5、就①接近、趋向(于是荆轲遂就(上)车而去)②完成、达到(轲自知事不就)6、引①挣着(自引而起,绝袖)②举起(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7、见①谒见(秦王必说见臣)②被(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③凸现(图穷而匕首见)8、意①情意、心意(而伤长者之意)②意料(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③意思(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9、使①让(使工以药淬之使毕使于前)②命令,派遣(使使以闻大王)③使者(使使以闻大王见燕使者咸阳宫)④使命(使毕使于前)10、还①返回(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②通“环”、绕(秦王还柱而走)11、陈①陈述(恐惧不敢自陈)②通“阵”、列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12、顾①只是,不过(顾计不知所出耳)②回头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顾笑武阳,……)13、提①携带(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②投掷(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d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六、成语典故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荆轲刺秦王知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5. 燕王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医生。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A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向北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每日每夜3.函封之:用匣子4.发尽上指冠:向上5.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B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上前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3.乃朝服,设九宾 :穿朝服C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使......闻2.自引而起,绝袖 :使......绝D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以......为迟2.群臣怪之 : 以......为怪四、文言句式:A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B省略句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2.欲与 ( 之 )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C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给贡职如郡县: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5.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五、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故人具鸡黍:老,旧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6.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7.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8.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以”的用法(部分)。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发图,图穷而匕首见5.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走6.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无信:古义,没有信物;今义,不讲信用】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4.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7.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8.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以不顾9.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10.愿大王稍微假借之11.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12.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13.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14.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三、一词多义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还:动词,回来】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顾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诚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兵方急时,不及召下兵秦兵旦暮渡易水诸郎中执兵奉荆柯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轲即取图奉之四、词类活用1.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前为谢曰3.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封,燕王拜送于庭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5.顷之未发,太子迟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7.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8.使使以闻大王9.乃朝服,设九宾10.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11.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五、特殊句式A.介词结构后置句1.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购之金千金:购之(以)金千金,以金千金购之。

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2.嘉为先言于秦王曰3.燕王拜送于庭4.使毕使于前B.省略句1.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3.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4.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5.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6.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7.嘉为先言于秦王曰8.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9.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10.使毕使于前11.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1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13.顷之未发C.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2.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返回。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可以;以,介词,用来。

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于,介词,在;是,代词,这时,这种情况。

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6.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1.进兵北略地向北。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在白天在黑夜。

3.函封之用匣子。

4.发尽上指冠向上。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上前。

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1.太子迟之认为……迟。

1.略:掠夺,攻取。

进兵北略地。

2.购:重金征求(悬赏)。

秦王购之金千斤。

3.深:刻毒。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4.币:礼物。

持千金之币物。

5.假借:宽容,原谅。

愿大王少假借之。

6.提:掷击。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7.被:受。

被八创。

8.劫:强迫,威逼(其订立盟约)。

乃欲以生劫之。

9.请:(1)请求。

乃请荆卿曰/乃复请之曰。

(2)请允许我。

丹请先遣秦武阳/请辞决矣。

10.诚:(1)如果真的。

诚能得樊将军首。

(2)的确,确实。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11.顾:(1)副词,只是,不过。

顾计不知所出耳。

2.动词,回头。

终于不顾荆轲的顾虑,笑着前往武阳。

荆轲刺秦王语法总结(完整全面版)

荆轲刺秦王语法总结(完整全面版)

荆轲刺秦王(语法点汇总)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燕国见陵之耻陵,通“凌”,凌辱、侵犯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5.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8.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9.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10.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11.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处境困难;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4.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11.终已不顾(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12.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13.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15.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16.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17.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18.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19.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20.荆轲废(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21.秦王复击轲(复:古义:又,再;今义:往复,重复,复习)三、词类活用(一)名词1、名词作状语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发尽上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2、名词作动词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作动词,使……衣冠白,可译为: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秦王)乃朝服(朝服,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二)形容词1、形容词作状语乃欲以生劫之(生:形容词作状语,活生生地)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厚:形容词作状语,用厚礼)2、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亲,形容词作动词,接近)图穷而匕首见(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迟)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三)动词使动用法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或者听到)绝袖(绝:使袖子断)断其左股(断:使……断)四、一词多义愿①臣愿得谒之。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司马迁的史记中曾经记载过,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我们在课文荆轲刺秦王中也学习过,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荆轲刺秦王的知识点归纳,快和一起看看吧。

荆轲刺秦王译文秦国的将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期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

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兴奋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如今听说悬赏将军的头,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

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经常想起来,经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兴奋而又友好地接见我。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

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教师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教师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教师完整版)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â,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9、请辞决矣“决”通“诀” 诀别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11、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12、燕王诚振怖“振”通“震”惧怕二、古今异义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终已不顾【顾】古义:回头;今义:照顾,考虑,顾及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dǐ],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拿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断其左股。

【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荆轲废【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秦王复击轲【复】古义:又,再;今义:往复,重复,复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三、词类活用【日夜】此臣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上】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北】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厚】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箕】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前】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既前:走上前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远】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祖】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衣冠】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衣,戴白帽【朝服】(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涕】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迟】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使】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整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整理

▪ 乃 判断动词 是 “乃欲以生劫之。”

副词 1、于是,就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2、才
“乃今得闻教。”

3、只,仅仅 “而乃以手共搏之。”
▪ 之 代词 1、代樊将军的首级 “秦王购之金千斤。”

2、代这件事 “为之奈何。”

结构助词 1、的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荆轲刺秦王
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通“悦”,喜欢,高兴)
2、往而不反者。 (通“返”,回来)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通“震”,害怕)
4、燕王拜送于庭。 (通“廷”,朝廷)
5、秦王还柱而走。 (通“环”,绕)
6、卒起不意。 (通“猝”,突然。)
7、日以尽矣。 (通“已”,已经)
8、愿大王少假借之。 (通“稍”,稍微)
9、图穷而匕首见。 (通“现”,显露)
二、古今异义
1、信
古-- 信“物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今--书信。
2、涕
古-- 眼“泪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今--鼻涕。
3、币
古-- 礼“品持。千金之资币物。”
今--货币。
4、穷困 古-- 走投无“路樊,将陷军以入穷困困境来。归丹。”
(动词,登上、坐上)
2、轲自知事不就。
(动词,成功)
岂 1、将军岂有意乎。
(副词,是否、是不是)
2、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疑问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3、岂可得哉?
(疑问代词,怎么)
亲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动词,亲近,接近。
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
动词,解除,解救。

荆轲刺秦王文言现象.

荆轲刺秦王文言现象.

①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 周策》) ②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
4 .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5.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③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汉书· 西南夷传》)
• 成语典故
切齿拊心: 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 恨到极点。 一去不复返 :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 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 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发上指冠: 语出《庄子· 盗跖》:“盗跖闻之大怒, 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 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 通“悦”,高兴地
图穷而匕首见
秦王还柱而走 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惶急不知所为
通“现”,出现 通“环”,环绕
通“猝”,突然
通“已”,已经 日以尽矣 今日往而不反者 通“返”,回来,返回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通“震”,害怕
• 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 经济困难。
6.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
7.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 氓》)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省略句
(1)秦兵旦暮渡易水,则(丹)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2)今闻购将军之首(以)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3)吾每念(此),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4)今(吾)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5)(樊於期)遂自刎。 (6)人不敢与(之)忤视. (7)比(于)诸侯之列。 (8)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9)(秦王)拔剑,剑长,(秦王)操其室。 (10)而秦法,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1)诸郎中执兵,皆陈(于)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殿)。 (12)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13)秦王复击轲,(荆轲)被八创。
类 活 用
其人居远 使使以闻大王
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
群臣怪之
箕踞以骂曰
乃欲以生劫之
秦兵旦暮渡易水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名词作状语,马上
无可奈何
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 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悲歌击筑
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 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
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 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
荆轲刺秦王
通假字
①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②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 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④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⑤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⑥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⑦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⑧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下文是关于《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一、通假字3.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 yua,高兴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9、请辞决矣“决”通“诀” 诀别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11、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12、燕王诚振怖“振”通“震”惧怕二、古今异义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 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 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终已不顾【顾】古义:回头;今义:照顾,考虑,顾及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 今义:缺少钱财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 跑;今义:行走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d,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拿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诸郎中执兵。

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断其左股大腿;今义:量词。

提】郎中】古义:宫廷【股】古义:左右既前侍臣;今义:方位名词左右】古义:身边荆轲废义:残废废】古义:倒下;今秦王复击轲复】古义:又,再;今义:往复,重复,复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三、词类活用【日夜】此臣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上】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北】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晚【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词用作状语,用匣子【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状语,用厚礼【厚】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箕】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前】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走上前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既前:走上前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远】其人居远未来: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祖】至易水上,既祖, 取道: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衣冠】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衣,戴白帽上上朝的礼服【朝服】(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涕】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迟】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使】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用作名词,使者【闻】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闻,禀告【怪】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绝】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上】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上前【断】断其左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生】乃欲以生劫之:动词作状语,活生生地四、文言句式:一)判断句而不反者,竖子也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二)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欲与(之)俱(往)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后置句】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5、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句】6、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7、秦王购之金千斤【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六、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 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故人具鸡黍老,旧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6. 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7. 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七、【文言固定结构】1.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 的办法)【《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2. 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 荆轲有所待(有,, 的;有, 的人/东西。

荆轲刺秦王 文言现象 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 文言现象 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字音翦(jiǎn)髓(suǐ)揕(zhèn)拊(fǔ)盛(chéng)谒(yè)袒(tǎn)扼(è)淬(cuì)忤(wǔ)濡(rú)叱(chì)徵(zhǐ)瞋(chēn)陛(bì)慑(shè)发(fā)惶(huáng)卒(cù)提(dǐ)眩(xuàn)遗(wèi)创(chuāng)且(jū) 筑(zhù) 箕(jī) 匕(bǐ)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一词多义【兵】1、不得持尺兵(武器,名词)2、不及召下兵(士兵、武士,名词)3、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名词)【穷】1、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动词)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走投无路,动词)【陈】1、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列,动词)2、恐惧不敢自陈(陈述,动词)【私】1、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事)2、乃遂私见樊矜期(私自,私下)【还】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2、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顾】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转折,只是)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图】1、唯君图之(动词,考虑)2、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1、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名词,居所)【被】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着)【请】1、乃请荆卿曰(动词,请求)2、请辞决矣(动词,请允许我)【次】1、以次进(名词,次序)2、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驻扎)【信】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名词,凭据,信物)2、听其言而信其行(动词,相信)3、言必信,行必果(动词,讲信用)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不欺骗)【辞】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动词,辞别,告辞)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动词,推辞) 【引】1、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举起)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指身子向上起)3、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动词,引导,率领)【就】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动词)2、轲自知事不就(动词,成功)【岂】1、将军岂有意乎(副词,是否,是不是)2、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 【见】1、见陵之耻:被(表被动)2、图穷而匕首(见通"现",显露)3、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召见)【诚】1、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以】1、以刀试人(介词,用)2、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3、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来)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5、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6、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而)7、以次进(介词,按照)8、以故荆轲逐秦王(连词,因为)1、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2、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动词,是)3、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就)4、乃今得闻教(“乃今”连用,如今)5、而今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仅仅)【之】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他,指秦王)2、秦王购之金千斤(代词,指樊将军的首级)3、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4、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结构助词,的)5、顷之未发(用在时间副词后面,凑足音节,不译)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7、太子迟之(代词,指代荆轲)8、今太子迟之(代词,指自己)【为】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表被动)2、乃为装遣荆轲(准备)3、为变徵之声(发出)4、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替)5、原举国为内臣(做)实词(1)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yuè)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12.卒起不意(通“猝”)二、文言实词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2.名词作动词①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二)动词的活用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四、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

二、古今词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 归丹
2.秦之遇将军 3.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不得志、走投无路; 今:物质上不富有
古:对待;今:遇到、碰见 古:眼泪;今:鼻涕
4.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可以用(它)来;今:可能、能够
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袒露一只臂膀;资币物
古:不回头;今:不考虑、不照顾
(副词,是否、是不是)
(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5. 见
见陵之耻
(被) (通“现”,显 露) (接见) (困厄,走投无路) (探究) (尽) (自己的,私人的,本义)
图穷而匕首见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以穷困来归丹
6.穷
复前行,欲穷其林 图穷而匕首见 丹不忍以己之私
7.私
乃遂私见樊於期
(私自,引申义)
古:礼品;今义:钱币
三、词类活用
1.皆白衣冠以送之
2.太子迟之 3.使使以闻大王 4.群臣怪之 5.函封之 6.既祖 7.发尽上指冠 8.进兵北略地 9.则秦未可亲也 10.乃朝服
(名用动,穿白衣戴白帽) (形容词的意动,以……为迟) (使动用法,使大王闻,即禀告大王) (意动用法,以……为怪)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名词作动词,临行前祭路神) (名词作状语,向上) (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接近) (名词用作动词,穿上朝服)
五、成语积累
1.切齿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极端 痛恨的样子。 2.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3.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 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 4.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5.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 常用来描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六、名句积累
•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 •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 衣冠以送之。 • 3.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 而匕首见。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03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如果今天去了而不回来复 命,就是小子。
小子,对人的轻蔑称呼。
通“返”,返回。

这句话的意思是 竖子
02
一词多义
秦王还柱而走

通“环”,绕着。

跑,这里指秦王边绕着柱子跑边 拔剑。
秦王因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副词,表示加强语气,相当于“ 真”、“果真”。

高兴,这里指秦王不高兴。
05
特殊句式
判断句
要点一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意为“今天去了而不能复命的,那是没 用的人!”。
要点二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意为“这是我日夜咬牙切齿、痛心疾首 的”。
省略句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
这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寡人",意为 “现在危急中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详细描述
在《荆轲刺秦王》中,“顾计不知所出耳”的“顾”是古今异义词。古代的“顾” 表示“只是”、“不过”,而现代汉语中的“顾”则通常表示“照顾”、“回顾”。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总结词
古今异义,古意今义不同
详细描述
在《荆轲刺秦王》中,“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的“预”是古今异义词。古代的“预”表示“预先”、 “事先”,而现代汉语中的“预”则通常表示“预备”、“预想”。

返回,这里指回来复命。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拿起。

举、持。这里指举剑直刺秦王。

伸直。这里指挺直身体。

挣断。这里指挣断了袖子。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悦——高兴。

2.日以尽矣以——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返——返回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震——害怕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见——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还——环——环绕8.卒起不意卒——猝——仓促,突然9.请辞决矣决——诀——诀别10.燕国见陵之耻陵——凌——凌辱11.燕王拜送于庭庭——廷——朝廷二、古今异义1.穷困: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2.涕:眼泪。

3.长者:品德高尚之人。

4.可以(之):可以用它来……。

5.币:礼物6.走:跑7.郎中:宫廷侍卫8.左右:周围侍从。

9.偏袒:袒露一只臂膀10.顾:回头看11.于是:在这时12.鄙人:粗鄙的人;13.意:同意,愿意。

14.假借:宽容原谅15.股:大腿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向北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在早晚3.函封之用匣子向上樊於期乃前曰走上前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着白衣,戴白帽穿上上朝的礼服使使以闻大王使……闻/禀告2自引而起,绝袖使……断了/扯断3.断其左股使……断/斩断意动用法(形容词)1.太子迟之以……为迟/认为……迟了2.群臣怪之以……为怪/认为……奇怪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乃欲以生劫之动词作状语,活生生地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靠近四、文言句式:判断句(翻译重点:是)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的原因,是……)省略句1.欲与(之)俱(往)2.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卒: cu突然;zu士兵;最终;死亡被动句(翻译重点:被)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于前]毕使2.给贡职[如郡县]——[如郡县]给贡职3.燕王拜送[于庭]——燕王[于庭]拜送4.见燕使者[咸阳宫]——[(于)咸阳宫]见燕使者5.皆陈[殿下]——皆[(于)殿下]陈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太子及(知其事)宾客2.群臣侍殿上者——(侍殿上)群臣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以(千斤)金(万家)邑]购之五、重点实虚词1、发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缘故)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故人具鸡黍(老,旧)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诚振怖大王之威(果真,的确,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估计,揣度)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看)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6.为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为变徵之声发出7.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8.兵诸(各个)郎中(侍卫)执兵兵器不及召下兵士兵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9.私丹不忍以已之私私仇乃遂私见樊於期私下10.穷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处境困厄图穷而匕首见穷尽11.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12.引秦王惊,自引而起挣扎乃引匕首提秦王举起13.见图穷而匕首见出现,显露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召见,接见见秦王拜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14.意而伤长者之意心意将军岂有意乎? 意愿卒起不意意料15.使使使以闻大王。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学生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学生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日以尽矣3.今日往而不反者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6.图穷而匕首见7.秦王还柱而走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2.仰天太息流涕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5.持千金之币物6.秦王方还柱走7.诸郎中执兵8.左右既前,斩荆轲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2.欲与( 之)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六、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发尽上指冠2、故故遣将守关者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鲰生说我……故听之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人具鸡黍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卒起不意,尽失其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顾笑武阳大行不顾细谨6.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之奈何乃为装遣荆轲乃令秦武阳为副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7.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七、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2.然则将军之仇报3. 荆轲有所待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6.以故荆轲逐秦王。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欲与(之)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五、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3、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4、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荆轲有所待(有的)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义:谦词,对自己的谦称
14【穷】 古义:穷尽;如:图穷而匕首见
今义:缺少钱财
15【假借】 古义:宽容,原谅;如:愿大王少假借之
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16【走】 古义:跑;如:秦王还柱而走
今义:行走)
17【提】 古义:读作dǐ,投掷,投打,投击;如: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使(之)毕使于前
群臣侍(于)殿上者
比(于)诸侯之列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使毕使于前 【状语后置句】
秦王购之金千斤【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句】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24【遇】 古义:对待;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义:相遇,遇见
25【未来】 古义:没有来;如:其人居远未来
今义:将来,以后
26【不顾】古义:不回头:如:终以不顾
今义:不顾及
27【亲】 古义:亲近,近身:如:则秦王未可亲也;今义:亲爱的人或事物
(课改只要求掌握双音节词的古今异义)
18.【断】
断其左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
19.【箕】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20.【生】
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生生地
固定短语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 意为:有……的人 、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荆轲刺秦王》文言现象整理
重要字音
翦(jiǎn) 髓(suǐ) 揕(zhèn) 拊(fǔ) 盛(chéng) 谒(yè)袒(tǎn) 扼(è) 淬(cuì) 忤(wǔ) 濡(rú) 叱(chì)徵(zhǐ) 瞋(chēn)陛(bì) 慑(shè)发(fā) 惶(huáng) 卒(cù) 提(dǐ ) 眩(xuàn) 遗(wèi)创(chuāng)且(jū) 筑(zhù) 箕(jī) 匕(bǐ)
4.【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走上前
5.【函】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6.【远】
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7.【祖】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今义:垂手拿着
18【郎中】 古义:宫廷9【股】 古义:大腿;如:断其左股。
今义:量词。
20【左右】 古义:身边侍臣;左右既前
今义:方位名词
21【废】 古义:倒下;荆轲废
今义:残废
22【复】 古义:又,再;如:秦王复击轲
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23【深】 古义:刻毒;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②省略句
取之( 以 ) 百金
秦王购之( 以 ) 金千斤
欲与( 之 ) 俱 ( 往 )
以(之)试人
皆陈(于)殿下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
遂拔以(之)击荆轲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7.未尝见天子(不曾)
8.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9.将军岂有意乎( 表揣度,是否……呢。)
10.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古今异义
1 【信】古义:信物,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今义:书信
2 【金】 古义:铜(古代以铜为金);今义:一种贵重的金属
3 【涕】 古义:眼泪;如: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今义:鼻涕
4 【币】 古义:礼品;如:持千金之资币物
9 【有意】 古义:同意,愿意;如:将军岂有意乎
今义:故意
10 【偏袒】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如: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11 【于是】 古义:在这时;如: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2【顾】 古义:回头;如:终已不顾
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13 【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如:北蛮夷之鄙人
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惧怕
少假借之
“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秦王还柱而走
“还”(huán)通“环”,环绕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cù)通“猝”,突然
词类活用
1.【北】
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2.【旦暮】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3.【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13.【朝服】
(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14.【使】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15.【闻】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
16.【怪】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17.【绝】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8.【白衣冠】
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白衣冠,穿白色的衣服,戴白色的帽子
9.【涕】
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
10.【上】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11.【迟】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12.【厚】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今义:货币
5 【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6 【长者】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如: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今义:年长之人
7 【购】 古义:重金收买;如:今闻购将军之首 今义:购买
8 【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如: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通假字
秦王必说:
“说”通“悦”,高兴、喜欢。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返回
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
“振”通“震”,震慑
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朝廷
设九宾:
“宾”通“傧”,傧相,迎宾赞礼的人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手捧,捧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