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各指标的意义29页word文档

合集下载

肝脏酶谱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脏酶谱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脏酶谱指标及其临床意义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是肝细胞受损的敏感指标,其中急性肝细胞受损时,ALT先升高,敏感性高于AST,随病情好转可恢复至AST>ALT。

②当肝病严重受损,损及线粒体时则AST明显升高,代表更严重的损害。

一般说来,AST/ALT<1,见于一般急、慢性肝炎;比值>1,则有慢性化趋势,有肝硬化的可能;比值>3时,则有肝癌变的可能性,或就是肝癌,应进行相关检查。

③碱性磷酸酶(ALP)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但所有的ALP均经过胆汁一起排泄,因此它严格地说属于胆系酶,常结合谷氨酰转肽酶和胆红素等判断临床意义。

④谷氨酰转肽酶(GGT)在肝脏的活性居于第三位(肾>胰>肝),分布于肝细胞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在肝内外阻塞性黄疸、肝癌时显著升高;在活动性肝炎、进行性肝硬化时也升高,但不显著;在酒精性肝损害时中度升高,因此它可作为肝病和胆病的共参酶。

⑤由于排泄和分布的特点,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两者常互相参看,对胆系疾病的意义较大。

如均升高,常提示存在胆系疾病,如胆汁淤积,酒精性肝损害等。

⑥如果监测GGT/ALT比值愈大,则肝癌的可能性也愈大,此可作为肝癌与肝炎的鉴别点。

睾酮是一种类固醇荷尔蒙,由男性的睾丸或女性的卵巢分泌,肾上腺亦分泌少量睾酮。

它是主要的男性性激素及同化激素。

不论是男性或女性,它对健康及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增强性欲、力量、免疫功能、对抗骨质疏松症等功效。

据统计,成年男性分泌睾酮的份量是成年女性的分泌量的20倍。

测定血清睾酮是判断性激素紊乱疾病的常用试验。

睾酮(T)正常值:男性0.52~38.17nmol/L;女性0.52~2.43nmol/L。

肝功各项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肝功各项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肝功各项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2009年02月08日星期日 17:20乙型肝炎病毒 (HBV)血清标志物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呈一种双层外壳球形颗粒,分为核心和外壳两个部分。

核心部分 (即核心抗原HBcAg)在肝细胞核内产生,外壳部分 (即表面抗原HBsAg)在肝细胞浆内形成。

由于胞浆内形成的HBsAg过多,没有足量的HBcAg与之装配成病毒,从而把过剩的HBsAg释放到血循环中,还有一种e抗原 (即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的数量及DNA聚合酶活力有很大的相关性,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复制活跃的标志。

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正常值】阴性 (P/N比值≥2.1为阳性)【临床意义】乙型肝炎病毒通过非肠道或者不明显的非肠道途径传播,如血液、唾液、性液,乙型肝炎病人的体液和分泌物中可存在HBsAg。

HBsAg只是病毒的外壳,本身不具有传染性。

其阳性常见于HBsAg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急性期、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

急性乙型肝炎如果半年之后HBsAg不消失,即为慢性HBsAg携带者。

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lgM复合物【正常值】阴性 ( P/N比值≥2 .1为阳性)【临床意义】HBsA-IgM是HBV感染、复制、具有传染性的标志物,见于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早期,阳性转阴提示感染康复,持续阳性表示疾病转为慢性。

3.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抗HBs)【正常值】阴性 (P/N比值≥2 .1为阳性)【临床意义】抗HBs为HBV的中和抗体。

①阳性为乙肝疫苗注射后机体产生抗体后的正常反应;或者注射抗HBs免疫球蛋白者。

②如果没有接受过乙肝疫苗注射,表示机体曾经感染过HBV,现已产生保护性抗体,具有一定免疫力,有保护作用。

4.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正常值】阴性 (P/N比值≥2 .1为阳性)【临床意义】①阳性表示正患有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标志,具有高度传染性。

肝功能各项指标的意义

肝功能各项指标的意义
直接胆红素会明显上升。 溶血性疾病使血液中胆红来源增加,肝处理不及时,
造成间接胆红素明显增加。 ➢ 血胆汁酸(TBA):其代谢情况主要受肝控制,当肝功能
损害时,其升高往往比胆红素早而明显,因而能更敏感的 反应肝损害。
反应肝胆淤积的指标
•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 碱性磷酸酶(ALP) • 5'核苷酸酶(5’NT):广泛存在于肝和各种组织中,故
5’NT升高主要见于肝、胆、胰系统疾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反应肝解毒功能指标
血氨:氨在体内主要由肝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被排出。 肝损害时鸟氨酸循环障碍,尿素形成减少引起氨中毒,门-体 静脉分流短路,氨直接进入体循环,也可致氨中毒。
反应肝合成功能指标
白蛋白(Alb):是反应肝合成功能最常用的指标,仅由 肝细胞制造,每日合成11~14.7g,降解4%。 前白蛋白:对早期发现重症肝炎及慢性肝损害有一定意义, 病越重值越低。 胆碱酯酶:能敏感反应肝合成功能,有一定特异性。 凝血酶原时间(PT):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意义。 P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较敏感指标。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正常值80%~100%,临床意义 同PT。 总胆固醇:胆固醇在肝细胞线粒体内合成,血清中的胆固 醇主要来源于肝,重型肝炎时,合成胆固醇减少。故血清 中总胆固醇明显下降。
毒与合成功能有关的小分子蛋白,又称胆红素结合蛋白, 存在于细胞质中。反应肝损程度比ALT敏感。
反应肝排泄功能的指标
➢ 总胆红素(TBiL) ➢ 胆红素是血液中红细胞分解、破坏的产物,分为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3种。 肝细胞受到损伤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会明显升高。 胆道疾病,尤其是胆囊结石,胆道息肉,胆囊炎等,
✓ 谷草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主要分布于 心肌,其次是肝、骨骼肌和肾等组织中,大约80%的AST 存在于线粒体内,所以对肝细胞损伤的敏感度不如ALT; AST持续升高超过ALT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 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肝功能检查的指标及意义

肝功能检查的指标及意义

肝功能检查的重要性诊断肝脏疾病 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肝功能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脏功能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肝脏疾病。

比如肝功能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可能是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疾病引起的。

这些疾病可能会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肝功能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比如在肝炎患者中,如果肝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水平升高,说明肝脏炎症比较严重,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此外,在肝硬化患者中,如果肝功能检查显示白蛋白水平下降、胆红素水平升高,说明肝脏储备功能较差,需肝功能检查的指标及意义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

指导治疗 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指导治疗。

比如在肝炎患者中,如果肝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水平较高,医生可能会给予保肝药物或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

此外,在脂肪肝患者中,如果肝功能检查显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采取低脂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监测疗效 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疗效。

比如在肝炎患者中,如果经过治疗转氨酶水平下降,说明治疗有效。

在肝硬化患者中,如果经过治疗白蛋白水平上升、胆红素水平下降,说明治疗有效。

通过监测疗效,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肝脏疾病 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患者预防肝脏疾病。

通过肝功能检查,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肝脏健康状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存在脂肪肝倾向,患者可以采取低脂饮食和运动等干预措施来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此外,如果患者存在慢性肝炎等疾病,也可以通过定期复查肝功能等措施来及时发现和治疗。

肝功能检查都检查哪些疾病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一种表现,通常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等感染引起。

肝功能检查可文|周敏58|科学之友| 肝功能检查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肝脏健康状况、诊断肝病、监测治疗效果,以及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肝功各项指标解读

肝功各项指标解读

肝功各项指标解读肝功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用于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和健康程度。

常见的肝功能指标有肝酶、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等。

下面将对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解读。

1.肝酶肝酶是肝细胞中存在的一类酶,包括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ALT和AST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在肝细胞损伤时会释放入血,因此高精度测定甚至微量测定ALT和AST有助于判断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ALP主要存在于胆道上皮细胞和骨骼组织中,因此当肝胆系统受到损伤或胆道梗阻时,ALP的水平也会升高。

2.胆红素胆红素是胆道系统产生的黄色代谢产物,主要由肝脏清除血液中的老旧红细胞。

其血清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胆道阻塞性疾病、肝脏疾病或溶血等病理情况。

3.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具有保持血浆渗透压、输送物质和代谢功能。

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减弱,常见于肝功能不全或营养不良等疾病。

4.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是评价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反映体内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性。

PT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与肝脏合成功能减弱有关。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等,可以作为补充的参考指标。

总结起来,肝功各项指标的解读需要综合分析,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一个指标的异常。

临床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如果发现肝功检查异常,应及时就医寻求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最重要的是,要积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和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和及早发现肝脏相关疾病。

肝功能——看懂十个指标

肝功能——看懂十个指标

肝功能——看懂十个指标肝功能没有那么复杂,就两层意思,一个是代表肝脏解毒、代谢、胆汁分泌、免疫能力,一个是体检时,经常出现的项目,比如白蛋白、球蛋白、转氨酶、胆红素、r-谷氨酰转肽酶。

1、谷丙转氨酶(ALT)这项指标说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

结果达到500~1000 IU/L以上是急性肝炎,如果有肝癌、肝硬化、酒精性肝障碍、慢性肝炎都会出现数值偏高。

2、谷草转氨酶(GOT)它是身体的酵素。

分布在心脏、肝脏和脑组织或者血球中。

这项指标偏高说明这些部位存在病变。

3、谷氨酰转肽酶(GGT)它也是酵素,分布在胰脏、肝脏、脾脏、肾脏,这些指标用于发现肝脏机能障碍和早期肝硬化,特别对酒精性肝障碍,药物性肝障碍比较敏感。

4、总蛋白(TPO)这些指标可以知道身体营养情况,是否有感染病、肾脏病、肝功能异常。

总胆红素偏高白蛋白偏高球蛋白偏低白球比偏高5、白蛋白(ALB)它是由肝脏制造的,作用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如果肝脏出现营养失调,病变,白蛋白就是出现减少。

6、球蛋白(GLO)如果出现感染,或者得了肾病、肝病、自体免疫疾病甚至癌症,这项指标就会超出正常值。

7、碱性磷酸酶(ALP)它也是一种酵素。

如果肝细胞受损,它就会升高。

特例是,处在发育期的小孩和青少年,这项指标会高出2-3倍,但是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是成年人这项指标偏高,代表可能是肝胆疾病、骨癌或者骨转移。

8、乳酸脱氢酶(LDH)这项指标偏高,说明肝损伤、肺栓塞、心肌梗塞、白血病、贫血、肌肉发育差,要配合其他指标判断。

按照超过10%标准,具体分析。

9、总胆红素(TBS)这项指标偏高,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泛黄。

代表有肝胆病或者溶血病。

10、白蛋白/球蛋白(A/G)这项比值偏低说明,慢性肝炎、传染性肝炎、轻度的肝损伤、急慢性肾炎。

比值偏高说明,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对肝实质病变的诊断及病程变化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空腹采血,标本应避免溶血,严重黄疸及浑浊血清也可使结果升高,血清不宜冰冻保存。

2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参考值:0—40 IU/L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时升高。

肝病及其它脏器炎症时也常升高。

注意事项:标本应避免溶血,血清不宜冰冻保存。

3 总蛋白(TP)g/L正常参考值:60—85临床意义: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般情况。

对肝、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的诊断、鉴别意义。

总蛋白升高常见于高度脱水、休克、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造成的血液浓缩而致;总蛋白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如严重结核病、甲亢、恶性肿瘤及慢性肠道疾病等),合成障碍(如肝硬化)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及失血等)。

注意事项:空腹采血,标本应避免溶血。

4 白蛋白(ALB)正常参考值:35—55 g/L临床意义:白蛋白的生理功能广泛,包括营养价值;有效胶体渗透压的保持;血清钙、未结合胆红素、游离脂肪酸、药物、以及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白蛋白的多种生理功能使其成为检测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白蛋白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其白蛋白浓度上升。

白蛋白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注意事项:空腹采血,标本应避免溶血。

5 球蛋白(GLB)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球蛋白升高常见于肝硬化、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麻风、骨髓瘤、淋巴瘤等。

球蛋白降低常见于生理性低球蛋白血症(婴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及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体内球蛋白合成会减少。

6 白/球蛋白比值(A/G)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小于1时称为A/G比例倒置,常见于肾病综合症、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

7 总胆红素(TBIL)正常参考值:3.42—20.5μmol/L临床意义:由于胆红素的代谢与肝脏功能的密切关系,它一直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干功能指标。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肝酶指标
- 谷丙转氨酶(ALT):肝细胞损伤或肝炎时,ALT释放增加,可以用来评估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 谷草转氨酶(AST):AST广泛分布于肝、心脏、肌肉等组织,肝细胞损伤时,AST也会升高,但AST升高的敏感性比ALT低,常常结合ALT来综合评估肝功能。

2. 肝细胞合成功能指标
- 白蛋白:肝脏是体内主要合成白蛋白的器官,白蛋白的水平
可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

- 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一种检测凝血功能的指标,依
赖于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

- 总胆红素: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代谢产物,总胆红素的升高可
能与肝脏排泄功能障碍有关。

3. 胆道与胆汁生成功能指标
- 碱性磷酸酶(ALP):ALP可增高于胆道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也可用来评估胆道功能。

- 胆固醇:肝细胞合成胆固醇并分泌入胆汁,胆固醇水平的改
变可能与胆道或肝功能异常有关。

4. 肝脏代谢与解毒功能指标
- 尿素氮(BUN)和肌酐:尿素氮和肌酐是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但它们也能反映肝脏的代谢活性。

- 尿胆原:尿胆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物质,尿中胆原的增加可
能与肝脏解毒功能不全相关。

以上仅为临床肝功能检测中较常见的指标与意义,实际检测项目及其含义可能会因个体差异、医生判断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结合多种指标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肝功能十二项参考值临床意义

肝功能十二项参考值临床意义

肝功能十二项参考值临床意义在肝功能检查项目中,肝功能检测的每一项检测值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临床意义,少检测某项目都将可能会导致某些疾病不能被及时准确地检查出来。

下面笔者就肝功能十二项作出了以下详细的分析:【肝功能十二项参考值临床意义】1、血清总胆红素(T-Bil)参考值:重氮法:0.6-12mg/dL改良J-G法:3.42-17.1mmol/L临床意义:胆红素增高见于:(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2、直接胆红素(DIBil)参考值:重氮法:0-3.34mmol/L改良J-G法:1.71-3.34mmol/L临床意义:直接胆红素升高于阻塞性黄疸、如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3、间接胆红素(IBIL)参考值:3.42-10.3mmol/L临床意义:间接胆红素升高见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及疟疾等。

>>> 咨询专家4、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速率法:0-30IU/L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的增高意义较大,其增高程度可反映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程度。

(1)肝胆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ALT是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会出现明显升高。

慢性肝炎血清ALT升高一般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而且有时可降至正常。

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ALT可升高至参考值的3-5倍以上。

活动型进行性肝硬化时ALT可中轻度升高,但在代偿期可正常或稍增高。

患原发性肝癌时,ALT可正常或中轻度升高。

胆道疾病如胆石症引起梗阻时,虽无肝细胞病变,但ALT可稍升高。

(2)其他疾病:心肌梗塞及心功能不全导致肝淤血可使ALT明显升高。

骨骼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均可使ALT活性升高。

某些药物或毒物也可引起ALT活性升高。

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参考值:速率法:0-35IU/L临床意义:(1)当心肌梗塞时,血清AST升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内显著升高,48小时达高峰,3-5天恢复正常。

肝功能常见检查项目及意义

肝功能常见检查项目及意义

肝功能常见检查项目及意义肝功能化验(详细解读肝功能化验单)2008年09月13日星期六02:25 P.M.临床上检查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目前,能够在临床上开展的肝功能试验种类繁多,不下几十种,但是每一种试验只能探查肝脏的某一方面的某一种功能,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种试验能反映肝脏的全部功能。

因此,为了获得比较客观的结论,应当选择多种试验组合,必要时要多次复查。

同时在对肝功能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由于每家医院的实验室条件、操作人员、检测方法的不同,因此不同医院提供的肝功能检验正常值参考范围一般也不相同。

在这里我们不再罗列每个项目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只就每个项目的中文名称、英文代码及有何主要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

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

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同时AST 也升高,但是AST升高程度不如ALT。

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

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正常而γ-GT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

患慢性肝炎时如果γ-GT持续超过正常参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

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等的测定。

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

肝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1. 引言
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多
项指标可以了解肝脏的解毒、代谢、合成和排泄功能,对临床疾病
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常见的肝功能检查指标
2.1 谷丙转氨酶(AST)和谷草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评估肝细胞损伤的常用指标。

它们
在肝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其水平的升高提示肝脏损伤。

常见的原因包括肝炎、脂肪肝和药物性肝损伤等。

2.2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是由肝脏代谢产生的一种物质,通过检测胆红素的水平可以了解肝脏排泄功能的情况。

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其升高可以提示肝功能异常、胆红素代谢障碍等。

2.3 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和球蛋白是肝脏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检测它们的水平可以判断肝脏的合成功能。

低蛋白血症可以提示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情况。

3. 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肝脏疾病的存在或肝功能的异常。

根据不同指标的异常情况,医生可以进一步判断具体的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肝功能检查还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

4. 结论
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和球蛋白。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肝脏的代谢、合成、解毒和排泄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肝酶:肝酶是指在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到血液中的酶类物质,常见的肝酶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LT和AST被广泛用于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和肝炎活动性。

正常情况下,血清ALT和AST水平较低,但当肝细胞损伤时,这两种酶会释放到血液中,血清ALT和AST水平会升高。

因此,ALT和AST水平的升高是肝功能异常的指标之一2.肝蛋白:肝蛋白是指在肝细胞合成后分泌到血液中的蛋白质,常见的肝蛋白有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最重要的蛋白质之一,它主要由肝脏合成。

白蛋白的合成功能受肝细胞的功能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因此,血清白蛋白水平可反映肝脏合成能力和预测营养状况。

3.胆红素:胆红素是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在肝脏中由肝细胞转化为胆红素结合的形式后,由胆管从肝脏排出。

胆红素的升高可表明肝脏合成胆汁过程中的障碍,如肝功能不全或胆道梗阻。

胆红素水平检测是判断黄疸原因的重要指标之一4.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是肝脏另一个重要的功能,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和抗凝血物质,维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和溶解平衡。

因此,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有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PT和APTT的延长可提示肝功能异常和凝血系统的紊乱。

除上述指标外,肝功能检查还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氨、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的测定。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常见的脂代谢指标,血液中的异常水平可提示脂类代谢紊乱,影响肝脏功能。

氨和LDH是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时常见的指标,血液中的异常水平与肝细胞损伤有关。

总的来说,肝功能检查通过测定多项指标,可以综合评估肝脏的合成、代谢、排泄、解毒和调节等功能,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解读肝功能检查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管理肝脏疾病,指导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评估。

肝功能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的临床意义肝功能是临床上常见的检查项目,那么,肝功能各项指标都有什么临床意义呢?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又名谷丙转氨酶,当肝细胞受损时ALT 进入血液,是目前临床上反应肝脏受损最常用的指标,其增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呈正比。

参考范围:成人5~40U/L。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叫谷草转氨酶,此酶大多存在于线粒体中,在心肌含量最高。

肝炎时血清中ALT含量升高提示线粒体受损,病程易持久且较严重,急性肺炎时,如果AST持续在高水平,则有转为慢性肺炎的可能。

参考范围:成人8~40U/L。

AST的测定除了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AST升高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

急性病毒性肺炎ALT/AST常小于1,黄疸出现以后,ALT开始下降。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LT/AST常大于1。

三、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肝炎和肝癌患者可显著升高。

在胆管炎症,阻塞的情况下更严重。

连续监测法:<50U/L。

四、碱性磷酸酶(ALP)正常人的血液中的ALP主要来源于骨组织和肝组织。

血液中AFP含量升高,预示胆汁排泄受阻(儿童正常发育期也可升高)。

参考范围:成人 40~110U/L;儿童<250U/L。

五、乳酸脱氢酶(LDH)LDH升高在重症肝炎时,提示肝细胞缺血、缺氧。

六、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1、参考范围:总蛋白(TP):双缩脲法60~80g/L。

白蛋白(A):溴甲酚氯法40~55g/L。

球蛋白(G):20~30g/L。

A/G比值:1.5:1~2.5:1。

2、临床意义急性肝炎时,血清蛋白的质和量可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症肝炎时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白蛋白/球蛋白下降,甚至倒置。

六、血清总胆红素(STB)、非结合胆红素(UCB)、结合胆红素(CB)1、参考值STB:成人3.4~17.1μmol/L。

CB: 0~6.8μmol/L。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为小于5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ALT均可升高。

但ALT缺乏特异性,许多肝疾和肝外疾患均可升高,另外,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

2、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AST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组织器官,以心肌含量最高,肝、肾次之,它是由同功酶ASTs与ASTm组成,前者位于细胞浆,后者位于细胞线粒体中。

AST升高的意义在诊断肝炎方面与ALT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其升高幅度不及ALT,如果AST值高于ALT,说明肝细胞损伤、坏死的程度比较严重。

如果测定其同功酶则意义更大,轻度肝损时仅有ASTs升高,而重度损害则ASTm明显升高。

3、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由三种以上同功酶组成,即肝脏型、肠型(含量极微)及胎盘型(仅见于中后期孕妇),还有一部分来自骨骼。

ALP经由胆道排出。

因此,肝脏疾患出现排泄功能障碍,胆道疾患,骨骼疾患(如成骨肉瘤、转移性骨瘤)均可使ALP上升。

4、谷氨酰转移酶( -GT):健康人血清中-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以及肝硬化、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5、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正常值TP为60-80克/L,A为40-55克/L,G 为20-30克/L,A/G为1.5-2.5:1。

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

6、血清总胆红质()和直接胆红质(Bc):肝病时出现黄疸,TB和Bc均可不同程度升高,正常值TB为2-20umol/L,Bc小于3.4umol/L,如Bc明显升高,提示为梗阻性黄疸。

常见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肝功能检查对于诊断肝脏是否异常有着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

1临床意义[1]1.1血清谷丙转氨酶任何原因一起的肝细胞损害时,ALT及AST自细胞浆逸出,而一起血清ALT、AST升高,他们是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但缺乏病因的特异性,其升高程度不一定与肝损害程度一致。

据研究,ALT在细胞浆内合成,AST在线粒体内合成。

如线粒体也遭严重损伤,AST逸出多而增高明显。

当慢性肝炎演变至肝硬化时,ALT、AST可正常或轻度上升,往往AST>ALT,故AST/ALT比值增大,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

ALT和AST持续升高说明损伤时的肝细胞内膜漏出增加或伴有慢性肝炎活动。

Gitlin曾提出,AST/ALT在0.31~0.63间,预后良好;1.20~2.26提示肝坏死,介于二者之间者预后无明确关系。

潼野报道,AST/ALT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为0.9±0.32,代偿性肝硬化为1.5±0.7,失代偿性味1.9±0.7,肝癌时50%大于3。

1.2γ-谷氨酰转肽酶1.2.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时,血中GGT明显升高。

其原因是癌细胞产生的GGT增多和癌组织本身或其周围的炎症刺激作用,使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以致血中GGT增高。

1.2.2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胆道感染、肝硬化等都可使GGT升高。

1.2.3其他疾病如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及某些药物等均可使血中GGT升高。

肝硬化时,约90%以上病例GGT升高,尤以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明显。

胆汁性肝硬化则往往显著增高。

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GGT持续低值提示预后不良。

原发性肝癌时GGT可明显升高,徐克成等用4%~15%聚丙胺凝胶阶段梯度电泳检测GGT同工酶,其9条区带中的II带为原发性肝癌特有,可助鉴别。

1.3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血清白蛋白正常值为35~55g/L,球蛋白为20~30g/L,A/G比例为1.5:1~2.5:1。

肝功能全套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全套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比值测定(1)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使单位容积总蛋白浓度增加,而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如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2)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的减低见于:(a)常见肝脏疾病有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总量<60g/L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

(b)营养不良.(c)蛋白丢失过多。

(d)消耗增加。

(e)血清水分增加。

(3) 血清总蛋白及球胆白增高,当血清总蛋白〉80g/L或球胆白〉35g/L,称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胆白血症血症。

见于(a)各种慢性肝病。

(b)M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c)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风湿热等。

(d)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Tb病、疟疾等。

(4)A/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等.二、胆红素代谢检查1、总胆红素测定(STB)(1)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STB>17.1μmol/L,但<34。

2μmol/L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34.2-171μ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μmol/L为中度黄疸,〉342μmol/L为高度黄疸。

在病程中检测可以判断疗效和指导治疗。

(2)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溶血性黄疸〈85.5μmol/L。

肝细胞性黄疸17.1-171μmol/L,不完全梗阻性黄疸为171—265μmol/L ,完全梗阻性黄疸通常>342μmol/L 。

(3)总胆红素、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程度判断黄疸类型,若STB增高伴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提示为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增高伴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为胆汁淤积性黄疸,三者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2、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结合胆红素(CB)、非结合胆红素(UCB)。

临床意义:根据CB与STB比值,可协助鉴别黄疸类型,如CB/STB<20%提示溶血性黄疸,20%—50%之间为肝细胞性黄疸,比值>50%为胆汁淤积性黄疸.某些肝胆疾病的早期,肝炎的黄疸前期之黄疸型肝炎,失代偿肝硬化、肝癌等,30%—50%患者表现为CB增加,而STB正常。

《肝功能检查》word版参考模板

《肝功能检查》word版参考模板

肝功能检查:异常结果的解读简介测量肝病的血清标志物,即通常所说的肝功能检查 (LFT),已成为临床常规检查手段。

LFT 是健康查体的一部分。

当患者存在不明原因的症状时,需要进行术前评估或作基线参考时,以及怀疑患有肝病时,即可采取这一检查。

因此,我们常常需要处理没有肝病而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

尽管很多肝功能异常的"健康"患者可能患有亚临床型可治愈的肝病,但有超过一半的患者未能进行彻底的检查。

1正确判读 LFT 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

异常 LFT 结果的传统定义是:以健康志愿受试者的 LFT 结果为基础,取其较高的 2.5% 定为异常 LFT 结果。

但是,由于很多肝病为隐匿性的,这些健康受试者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可能存在肝脏相关问题,只是没有被诊断出来,因此用他们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制定临界值不一定准确。

由此而言,用上述方法制定出的正常参考值可能会偏向病理水平,也就是说正常高值其实有可能是病理值。

一项大样本研究表明,对于肝功能检查结果处于正常高值的表面上看健康的人群,其肝病死亡率显著增加。

2另外,8% 的美国人虽未患明显的肝脏疾病,但是他们却存在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这可能与肥胖导致脂肪肝患病率增加有关。

3相反,很多人虽然肝功能检查结果是正常的,但是可能患有重要的肝脏疾病(如丙型肝炎)。

4常规血清肝功能检查包括以下项目:•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总蛋白。

可以说,只有前两者才是肝功能的实际标志物。

其他指标反映的是肝脏或胆道的损伤程度。

另外,这些指标都不是肝脏所特有的,它们的升高也可能见于其他脏器病变。

上述肝功能指标分布在不同的肝细胞和其他脏器内。

因此,不同形式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代表不同的疾病过程。

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 (ALT) 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的显著升高可见于以下脏器或组织发生病变时:•肝脏(尤其是肝细胞)•心肌•骨骼肌•肾脏它们的升高可见于肝细胞性肝损伤以及其他细胞坏死性疾病,比如心肌梗死。

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

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

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转氨酶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

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

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

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

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

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

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

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

急性肝炎或轻型慢性肝炎病人,ALT>AST;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病人通常AST>AL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网页问答百科视频图片音乐地图雷电软件购物良医雨足ECHO|退出360百科进入词条搜索词条首页自媒体推荐编辑肝功能肝功能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肝脏的生理功能,即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免疫防御功能等;另一方面是指医院检验科里的医学检验项目,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酶、r-谷氨酰转肽酶等等。

目录基本简介生理功能基本数值受损原因保健方式检查项目异常状况调理方法展开基本简介英文名称:liver function中文名称:肝功能名词解释:包括胆红素(Bilirubin)、白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转氨酶(SGOT,SGPT)、胆道酵素(r-GTAlkalinePhosphatase)、血清氨(Ammonia)、凝血酶原时间等,不同项目的检查,代表着不同的临床意义。

生理功能人体的肝脏一般在1250克左右,是一个重要的器官,人不能离开肝脏而存活。

有人称肝脏为人体的“加工厂”,这不仅不过分,而且也只表达了肝脏的一部分功能而已。

肝脏的功能包括:第一,解毒功能。

有毒物质(包括药物)绝大部分在肝脏里被处理后变得无毒或低毒。

在严重肝病时,如晚期肝硬化、重型肝炎,解毒功能减退,体内有毒物质就会蓄积,这不仅对其他器官有损害,还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

对于这类病人,医生在用药时就会特别小心,即使使用保肝的药物也要慎重选择。

第二,代谢功能。

其中包括了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在胃肠内初步消化吸收后被送到肝脏,在肝脏里被分解,“由大变小”,蛋白质变(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脂肪酸、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等,分解后的“小物质”又会根据身体需要再在肝脏内被合成为蛋白质、脂肪和一些特殊的碳水化合物或能量物质等,这是一个“由小变大”的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之后,摄入的营养物质就变成了人体的一部分,可想而知,如果肝脏“罢工”,人体的营养来源就会中断,生命也就危险了。

第三,分泌胆汁。

肝细胞生成胆汁,由肝内和肝外胆管排泌并储存在胆囊,进食时胆囊会自动收缩,通过胆囊管和胆总管把胆汁排泄到小肠,以帮助食物消化吸收。

如果肝内或肝外胆管发生堵塞,胆汁自然不能外排,并蓄积在血液里,于是出现黄疸。

黄疸既可以是肝脏本身的病变,也可以是肝外病变,还可能由溶血导致,但只要出现黄疸,就要认真对待,查明原因,积极治疗。

第四,造血、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的功能。

新生儿的肝脏有造血功能,长大后不再造血,但由于血液通过两根血管(门静脉和肝动脉)流入肝脏,同时经过另一根血管(肝静脉)流出肝脏,因此肝脏的血流量很大,肝脏的血容量相应地也很大。

如此说来肝脏就象一个仓库,在需要时可以供出一部分血液来,为其他器官所用,比如一个人发生了消化道大出血,血液容量急剧下降,心、脑、肾经受不住缺血,肝脏就可以帮一些忙了。

第五,免疫防御功能。

谈到前面四大功能大家觉得还能够理解,怎么肝脏还有免疫防御功能呢?我们且不说肝脏由于有解毒、破坏外来的有害物质这些能力就是防御功能,我们要谈的是肝脏里有一种数量不小的细胞,叫做库普弗(一个外国人的名字)细胞,它既是肝脏的卫士,也是全身的保护神,因为入血的外来分子,尤其是颗粒性的抗原物质,如有机会经过肝脏,那么就会被这种细胞吞噬、消化,或者经过初步处理后交给其他免疫细胞进一步清除。

另外,肝脏里的淋巴细胞也有很高含量,尤其是在有炎症反应时,血液或其他淋巴组织里的淋巴细胞很快“赶”到肝脏,解决炎症的问题。

第六,肝脏再生功能肝脏的再生功能实际上是一种代偿性增生,是肝脏对受到损伤的细胞修复和代偿反应。

肝脏的再生功能极强大,切除70%~80%肝脏的动物,经过4~8周修复,剩余的肝脏最终能再生至原来的肝脏重量。

肝脏再生具有鲜明的特点:1、受到损害的肝组织剩余肝细胞表现为增生,而不是细胞代偿性肥大。

2、肝脏的再生过程受到严密的调控,一旦达到与自身相适应的理想体积,肝细胞的复制将受到抑制。

3、在肝脏恢复损伤丢失的肝细胞的同时,能够继续维持肝细胞特异性的功能,产生急性时相反应物质等而保持机体的自身稳定。

基本数值肝功能基本项目与参考值项目参考范围GPT或ALT(谷丙转氨酶)0~40AST或GOT(谷草转氨酶)0~40AST/ALT(谷草/谷丙)0.80~1.50GGT(谷氨酰转移酶)7~32ALP或AKP(碱性磷酸酶)53~128TBILI(总胆红素)5.1~19.0DBILI(直接胆红素)0.0~5.1IBILI(间接胆红素)5.0~12.0TP(总蛋白)60~80ALB(白蛋白)40~55GLB(球蛋白)20~30.0A/G(白球比)(1.5~2.5):1LDH-L(乳酸脱氢酶)109~245受损原因事实上,肝损伤人群数量之所以迅速膨胀,是因为眼下无论是整体环境还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对肝脏的健康极为不利。

肝损伤致病源广泛存在,无孔不入,令人防不胜防。

那么,造成人体肝损伤的主要病源有哪些呢?病源之一:饮酒过多长期或间断性大量饮酒可引起肝损伤。

饮酒量大、持续饮用时间越长,其后果越严重。

酒精会直接毒害肝细胞,影响其结构及功能。

现实中,的确有不少人就是因为饮酒过度才患上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致使肝脏受损。

病源之二:熬夜过劳工作繁忙,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疲劳过度,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脏细胞的营养滋润,抵抗力下降,致使已受损的肝细胞难于修复并加剧恶化。

病源之三:环境污染城市生活环境恶化严重,空气中充满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工作环境空气污浊,病菌孳生。

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各种各样的化学毒物进入人体,难免会损伤肝脏。

两大祸首:酒精肝脂肪肝在我国,化学性肝损伤患病人数最广。

其中,比例最高的病症是酒精肝与脂肪肝。

酒精肝:酒精肝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

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肝脏损伤,引发酒精肝。

根据国内临床标准,日饮酒精量超过40克(约为50度白酒100毫升),连续5年以上,会导致肝脏受损,引发轻症酒精肝、酒精肝、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化。

脂肪肝:脂肪肝多发于以下几种人:肥胖者、过量饮酒者、高脂饮食者、少动者、慢性肝病患者及中老年内分泌患者。

其中,肥胖、过量饮酒、糖尿病是脂肪肝的三大主要病因。

因此,建议脂肪肝高危人群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应定期(每年1—2次)作肝脏B超等影像学检查以争取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肝损伤若任其恶化发展,最终会转变为肝硬化,甚至恶化为肝癌,最终无法挽救。

保健方式(1)控制饮酒量,尽量饮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

(2)及时补充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尤其应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等。

喝酒过多之所以会导致肝脏损伤,多是由体内缺乏B类维生素所致。

充足的B类维生素补给,可有效治疗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等肝脏疾病。

因此,肝脏已出现问题和已感到酒精危害的人群,应尽量多地摄取B类维生素。

(3)调整饮食结构。

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

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

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

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4)更重要的是要及时补充一些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如微生态活菌、矿物质等有利于维持肝脏健康的微量元素。

微生态活菌:微生态活菌可以通过调节肠菌群,抑制革兰氏隐性细菌繁殖,降低肠源性内毒素水平,有助肝脏排毒,从而降低血氨,缓解体力疲劳。

此外,还可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改善肠功能紊乱等亚健康状况。

矿物质:矿物质可维持身体组织器官与脏器的代谢,有助身体健康。

假如身体缺铁,身体活动会受到威胁。

缺乏钾和钠,会患上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症。

(5)补硒养肝护肝:硒被称为重要的“护肝因子”,补硒能让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达到正常水平,对养肝护肝起到良好作用,以硒麦芽粉、五味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养肝片,具有免疫调节的保健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有养肝、保肝、护肝作用。

检查项目肝功能检查项目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以血清酶检测常用: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

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中均有存在,当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进入血清便增多。

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酶的活性,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及损伤程度。

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

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

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

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 正常而γ-GT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

患慢性肝炎时如果γ-GT持续超过正常参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AST的活性也常常大于ALT。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正常值均为0-40国际单位。

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或γ-GT)是诊断胆道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指标。

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

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后的排出发生障碍,即发生胆道梗阻。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00~120天。

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

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

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

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

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μmol/L(1-4mg/L)。

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反映肝细胞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凝血酶原时间(PT)。

一旦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以上指标在血液中浓度随之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血清麝浊试验简称TTT,反映了肝实质损伤的程度,也是肝脏蛋白质代谢功能紊乱的一种定性试验,其升高的程度基本与肝脏损伤的程度平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