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免费下载】管理会计第三章作业有答案

【免费下载】管理会计第三章作业有答案

9.按照变动成本法的观点,在特定条件下,产品成本总额应当随着产品的产量成正比例变
动,这些特定条件包括(AB)。
A.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C.固定销售费用总额不变
E.前后期销量不变
10.如果某企业在某期发生了狭义营业利润差额,就意味着该企业在该期发生了以下特殊事 件,即(ABE)。 A.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与期初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出现了差异 B.两种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出现了差异 C.两种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出现了差异 D.两种成本法的利润表的格式出现了差异 E.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水平出现了差异
5.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不等的情况存在于
A.产销平衡时
C.本期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时 D.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时
E.期末存货等于期初存货时
6.下列关于变动成本法的优点表述正确的包括 [ABC] A.能够促使企业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B.能提供短期决策有用的信息 C.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 D.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的要求 E.所提供的成本数据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A.制造费用
C.固定性制造费用 D.销售费用
E.管理费用
B.变动性制造费用
3.在下列与变动成本法贡献式利润表三种格式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CDE) A.在不同的利润表格式中,非生产成本没有改变其原有的的性质 B.三种格式都能反映“营业毛利”这个中间指标 C.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补偿顺序不同 D.三种格式计算器出来的营业利润数额相同 E.非生产成本在各表中的扣除位置不同
B.产销不平衡时
7.变动成本法所提供是我信息对强化企业管理又相当大的积极作用,比如可以(ABD)。

管理会计第三章作业(有答案)

管理会计第三章作业(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采用变动本钱法计算产品本钱时,不包括以下〔D〕A. 直接材料B. 直接人工C. 制造费用D. 固定性制造费用2. 变动本钱法的根本原那么是将期间本钱全部作为当期费用来处理。

其主要依据在于〔D〕A. 期间本钱是不可控的,不应分配计入特定产品的本钱B. 期间本钱一般数量不大,假设将其计入产品本钱,会得不偿失C. 期间本钱的分配是主观,会导致错误的管理决策D. 无论是否生产,期间本钱都会发生,所以将其分配计入产品本钱,将当期经营活动的本钱递延是不适宜的3. 完全本钱法与变动本钱法下,产品本钱都包括〔D〕A.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B.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C. 固定性生产本钱D. 变动性生产本钱4. 某厂生产乙产品,当月生产6000件,每件直接材料20元,直接工资14元,变动性制造费用12元,全月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2000元。

用完全本钱法计算的乙产品单位产品本钱为〔A〕元元元元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A.完全本钱法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本钱法的存货计价B.变动本钱法下,本期生产并销售的产品本钱中不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用,但本期生产未销售的产品本钱中那么负担了一局部制造费用C.由于完全本钱法和变动本钱法定义的产品本钱不同,因此,两种方法计算的销售本钱必然不同,从而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必然是不同的D.变动本钱法下,当期扣除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与产品销售量有关6.在下面哪种情况下,按完全本钱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大于按变动本钱所确定的净收益?〔B〕A.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B.本期生产量大于销售量C. 本期生产量等于销售量D.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7.以下有关变动本钱法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D〕A.能够提供各种产品盈利能力的资料,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B.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有利于本钱控制C.便于正确进行不同期间的业绩评价D.大大增加了本钱核算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8.如果完全本钱法的期末存货本钱比期初存货本钱多20000元,而变动本钱法的期末存货本钱比期初存货本钱多8000元,那么可断定两种本钱法的广义营业利润之差为〔B〕。

管理会计第三章 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第三章  习题答案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本章练习题答案习题1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20X1到20X3年三年的销量均为2 000件,各年的产量分别为2 000件、2 200件和1 800件。

A产品的单位售价为400元;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之和各年均为80 000元;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为2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30 000元。

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不考虑销售税金,请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各年的税前利润。

答案:各年的利润计算如下表所示:习题2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 000件和140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 000件和160 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制造费用0.20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为150 000元。

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65 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1)分别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1)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下表: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 000÷170 000)×170 000=660 000(元)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 000÷140 000)×140 000=570 000(元)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70 000)×30 000=116 471(元)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40 000)×10 000=40 714(元)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见下表:(2)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增加26 471元(56 471-30 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 471元(150 000÷170 000×30 000)的固定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

管理会计习题集答案(第三章)

管理会计习题集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变动成本计算计算题参考答案1、解:(1)全部成本计算法下的单位成本:单位成本=(20000+15000+20000)/5000+20000/5000=15(元)变动成本计算法下的单位成本:单位成本=(20000+15000+20000)/5000=11(元)单价=11/55%=20(元)(2)编制比较收益表:较损益表(I/S)单位:元(3)税前净利润相差4000元(10000—6000)原因:完全成本计算法中的期末存货中含有固定制造费用:差额=单位固定制造费用×存货增加量=4×1000=4000(元)2、解:(1)单位成本:完全成本法:Y1 =80+120000/2000=140(元)Y2=80+120000/4000=110(元)变动成本法:Y1=Y2=80元单价:sp=80/50%=160元(2)编制比较收益表:比较损益表(I/S)单位:元评价:通过以上比较收益表的对比,可以看出,永和公司第一年与第二年销售量相同,均为2000件;两个年度的销售单价均为160元,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总额都分别为80元和120000元。

只是由于第二年的产量是第一年的一倍,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全部成本法就会使第二年的税前净利润比第一年增加60000元(65000—5000),增长12倍,这很令人费解。

从这里也可以明显的反映出采用全部成本法来计算税前净利润,会促使人们片面追求产量,盲目生产社会不需要的产品,其结果是仓库积压、财政虚收。

但是同样的数据如采用变动成本法,只要两个年度的销售量相同,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则两个年度的税前净利都是5000元,业绩相同。

正因为变动成本法能促使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防止盲目生产,故我们认为变动成本法较为合理。

3、解:(1)完全成本法:2001年单位成本=8+24000/8000=11元2002年单位成本=8+24000/10000=10.4元(2)原因在于第二年期末存货分摊了固定制造费用=2000×(24000/10000)=4800(元)(3)损益表(I/S)单位:元(4)变动成本法下的贡献式损益表较为合理。

《管理会计》第三章作业答案

《管理会计》第三章作业答案

《管理会计》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作业题一、判断题1、按照变动成本法的解释,期间成本中只包括固定成本。

(F )2、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成本就是变动成本,间接成本就是固定成本。

(F )3、当存货量不为零时,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存货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

(T )4、在相关范围内,不论各期产量是否相等,只要销售量相等,其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各期营业利润都必然相等。

(F )5、在确定企业的成本时,完全成本法要考虑所有的成本,而变动成本法只考虑变动成本。

(F )6、在一般情况下,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性质收到产销平衡关系的影响。

(F)7、变动成本法认为期间成本中只包括固定成本。

(F)8、我国的制造成本法实际上就是西方的完全成本法。

(T)9、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入利润表的期间费用,虽然形式上不同,但实质上相同。

(F )10、当产销绝对平衡时,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存货成本必然等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

(T )11、在任何条件下,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性质都与产销平衡关系有关。

(F)12、无论哪种成本计算法,对非生产成本都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必须在发生的当期全额计入利润表;所不同的只是计入利润表的位置或补偿的顺序上有差别。

(T )13、以成本计算规范性的不同为标志,可将成本计算分为业务成本计算、责任成本计算和质量成本计算。

(F)14、我国所称的吸收成本法实际上就是西方的直接成本法。

(F )15、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是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必须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T )16、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下出现不为零的利润差额,只有可能性,没有必然性。

(T )17、导致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这两种方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对固定性生产成本的处理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F )18、在应用变动成本法的多种设想中,能同时兼顾企业内部管理和对外报告要求的方法被称为双轨制。

(F )19、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两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用途不同。

《管理会计》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在变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是指()。

A.制造费⽤B.⽣产成本C.变动⽣产成本D.变动成本2、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减去变动成本等于()。

A.销售⽑利B.税后利润C.税前利润D.贡献边际3.如果本期销售量⽐上期增加,则可断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利润()。

A.⼀定本期等于上期B.本期应当⼤于上期C.本期应当⼩于上期D.本期可能等于上期4.如果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则两种⽅法营业利润的差额()。

A.⼀定等于零B.可能等于零C.⼀定⼤于零D.⼀定⼩于零5、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应当列作()。

A.⾮⽣产成本B.期间成本C.产品成本D.直接成本6、下列项⽬中,不能列⼊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是()。

A.直接材料B.直接⼈⼯C.变动性制造费⽤D.固定性制造费⽤7、已知2000年某企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13 500元,假定2001年销量与2000年相同,产品单价及成本⽔平都不变,但产量有所提⾼。

则该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

A.必然⼤于13 500元B.必然等于13 500元C.必然⼩于13 500元D.可能等于13 500元8、如果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

则下列表述中唯⼀正确的是()。

A.第三年的销量最⼩B.第⼆年的销量最⼤C.第⼀年的产量⽐第⼆年少D.第⼆年的产量⽐第三年多9、从数额上看,⼴义营业利润差额应当等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

A.期末存货成本与期初存货成本中的固定⽣产成本之差B.期末与期初的存货量之差C.利润超过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的部分D.⽣产成本与销货成本之差10.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 000元,该期产量为2 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总额为2 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A.0元B.1 000元C.5 000元D.6 000元11、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多10000元,⽽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多4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之差为()A.14 000元B.10 000元C.6 000元D.4 000元12、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说法是()A.导致企业盲⽬⽣产B.不利于成本控制C.不利于短期决策D.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13、⽤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固定性制造费⽤的处理时()A.不将其作为费⽤B.将其作为期间费⽤,全额列⼊利润表C.将其作为期间费⽤,部分列⼊利润表D.在每单位产品间分摊1、C2、D3、B4、C5、B6、D7、B8、B 9、A 10、D 11、C 12、D 13、B⼆、多项选择题:1、在完全成本法下,期间费⽤包括()。

管理会计第3章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第3章习题答案

第3章 本量利分析2、变动成本率(VC ’)=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100%=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1)2007年的销售量为:V =6000÷12=5000(件)由于:VC ’=40%,VC =12元所以:SP =12÷40%=30(元)又由:P =V ×(SP -VC )-FC得:FC =V ×(SP -VC )-P =5000×(30-12)-18000=72000(元)2007年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为:V =FC/(SP -VC )=72000÷(30-12)=4000(件)(2)由于2008年维持销售单价和变动成本率不变,所以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

2008年的利润为:P =V ×(SP -VC )-FC=5000×(1+8%)×(30-12)-72000=5400×18-72000=252000(元)3、(1)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P +FC )/(SP -VC )=(100000+50000)/(80-50)=5000(件)(2)方法一:根据敏感系数的计算式,以当年有关数据为基础,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4000 1.71700004000 4.577000040005.86700005.7170000V SP VC P V SP P V VC P FC P ⨯⨯==⨯⨯⨯⨯(-(80-50)销售量的敏感系数=80单价的敏感系数===0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20000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0方法二:根据敏感系数的定义,先计算各变量增加10%时利润的变动率,再计算各变量的敏感系数。

例如:当销售量增加10% P ×100.70000. 1.71⨯时,利润为:=4000(1+10%)(80-50)-5 000 =82 000(元)82000-70000利润的增长率为:%=1714%根据敏感系数的定义1714%销售量的敏感系数==10%方法三:根据敏感系数的定义,先计算为实现目标利润各单一因素变动的百分比,再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管理会计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习题和答案解析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管理会计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习题和答案解析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一、关键概念1.成本计算的含义2.变动成本法3.产品成本4.期间成本5.变动成本的理论前提6.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7.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8.利润差额9.两种成本法分析利润差额10.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 11.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 12.广义营业利润差额 13.狭义营业利润差额二、分析思考1.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有哪些?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构成上有哪些不同?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有哪些区别? 5.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是什么?4.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在损益确定方面与哪些不同?6.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各是什么?7.在我国应用变动成本法有哪些设想?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生产成本D.变动生产成本2.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A.非生产成本B.期间成本C.产品成本D.直接成本3.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型固定成本的是()。

A.房屋及设备租金B.技术研发费C.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D.不动产税金1.若本期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则()。

A.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B.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C.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D.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2.在相同成本原始资料条件下,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

A.相同 B.大 C.小 D.无法确定3.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生产成本D.变动生产成本4.在Y=a+( )X中,Y表示总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X表示销售额,则X的系数应是()。

A.单位变动成本B.单位边际贡献C.变动成本率D.边际贡献率5.当相关系数r→+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A.完全正相关B.基本正相关C.完全相关D.完全无关6.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

管理会计第3章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第3章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毛付根主编)第三章练习题答案1、解:(1)以(0,40000)为起点,以单位变动成本b=8为斜率作总成本线; 以(0,0)为起点,以价格b=18为斜率作总收入线。

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

(图略)(2)保本销售量=81840000-=-b p a =4000(件) 保本销售额=18×4000=72000(元)根据(3),x y 74.071.2+==8.65(千元)2、说明:此题删除“正常销售量8000件”解:保本销售量=3050120000-=-b p a =6000(件) (1)保本作业率=%7.8570006000= 安全边际量=7000-6000=1000(件)安全边际额=50×(7000-6000)=50000(元)安全边际率=%3.1470001000=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50305070001000-⨯=5.72% (2)设销售量为x ,则有:5030506000-⨯-x x =16% 解方程得:x =10000(件)3、解:(1)增加产量后,固定成本为200000+100000=300000(元) 边际贡献率=400000220000400000-=-=px bx px cmR =45% 则:保本销售额=%45300000=cmR a =666,666.67(元) (2)保利销售额=%4520000300000+=+cmR E a =711,111.11(元)4、计算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期望值:p=30×0.7+28×0.2+25×0.1=29.1b=15×0.6+18×0.4=16.2a=50000×0.8+55000×0.2=51000(元)税前利润=p x -b x -a=29.1×10000-16.2×10000+51000=78000(元)。

管理会计练习及答案

管理会计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课后作业)年级专业姓名学号1、如果一个会计期间内存货水平上升了,那么()。

A、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比变动成本法下少B、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比变动成本法下多C、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与变动成本法下相同D、对营业利润的影响无法确定2、区分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的差异的一个可能方法是()。

A、产量的变动B、销量的变动C、销售额的变动D、期末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减去期初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3、在变动成本法下,如果管理者的奖金与营业利润有关,那么通过增加库存水平会()。

A、增加管理者的奖金B、减少管理者的奖金C、对管理者的奖金没有影响D、不一定4、关于完全成本法,在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管理者可以通过生产计划来操纵营业利润B、销售量比上期增加时,营业利润可能会比上期减少C、前后期产量和销量都不变时,营业利润可能会发生变化D、营业利润仅仅与销量有关,不受生产计划的影响5、假设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连续3年的产量均为8 000件,销量分别为8 000,6 000,9 000件,产品单价12元,生产成本(单位变动成本5元,固定性制造费用24 000元),销管费全部为固定成本,每年发生额为25 000元。

存货按加权平均法计价。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确定各年的税前利润,并具体说明各年两种方法下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6、假设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6元,产品单价15元,每月固定性制造费用40000元,每单位产品的变动推销成本为1元,固定管理费用为15 000元,已知月初无产成品存货,当月产量为10 000件,销量为8 500件。

要求:以变动成本法计算当月的税前利润,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计算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课后作业)年级专业姓名学号1、假设光明工厂只生产销售一种甲产品,本年度单位变动成本6元,变动成本总额84000元,共获净利18000元,若该工厂计划与下年度销售单价不变,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年度的40%。

管理会计第三章--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本章练习题答案习题1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20X1到20X3年三年的销量均为2 000件,各年的产量分别为2 000件、2 200件和1 800件。

A产品的单位售价为400元;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之和各年均为80 000元;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为2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30 000元。

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不考虑销售税金,请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各年的税前利润。

答案:各年的利润计算如下表所示:*(440 000+30 000)÷2 200×200=42 727习题2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 000件和140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 000件和160 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制造费用0.20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为150 000元。

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65 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1)分别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1)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下表: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 000÷170 000)×170 000=660 000(元)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 000÷140 000)×140 000=570 000(元)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70 000)×30 000=116 471(元)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40 000)×10 000=40 714(元)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见下表:(2)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增加26 471元(56 471-30 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 471元(150 000÷170 000×30 000)的固定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

管理会计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第三章本量利分析计算分析题:1、单位贡献毛益:25-10=15贡献毛益率:15/25=60%变动成本率:1-60%=40%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5000/15=1000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5000/60%=250002、(1)安全边际量:600×25%=150,安全边际额:150×80=12000,(单价:40/50%=80)(2)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25%=75%(3)盈亏临界点销售量:600×75%=450,盈亏临界点销售额:450×80=36000 (4)利润:12000×50%=60003、(1)总收入:200×100+400×125+300×600=250000销售比重:A产品:8%;B产品:20%;C产品:72%综合贡献毛益率:8%×(1-60%)+20%×(1-56%)+72%×(1-70%)=33.6% 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0160/33.6%=60000元其中:A产品:60000×8%=4800元(销售量为48台)B产品:60000×20%=12000元(销售量为96件)C产品:60000×72%=43200元(销售量为72台)(2)预计利润:(250000-60000)×33.6%=63840元4、(1)单位变动成本:(355000-265000)÷(50000-35000)=6元固定成本:355000-50000×6=55000元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25000+55000)÷(12-6)=30000单位盈亏临界点销售额:30000×12=360000元(2)安全边际率上年度:(35000-30000)÷35000=14.29%本年度:(50000-30000)÷50000=40%(3)利润:(54000-30000)×(12-6)=144000元(4)目标利润:(50000-30000)×(12-6)=120000元降价后单位贡献毛益:12×(1-10%)-6=4.8元降价后销售量:(120000+125000+55000)÷4.8=62500单位增长百分比:(62500-50000)÷50000=25%(5)降价2元后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25000+55000)÷(10-6)=45000单位降价2元后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45000×10=450000元保证150000元利润的目标销售量:(150000+125000+55000)÷4=82500单位5、(1)原营业利润=260000=200000*(10-VC)-680000所以VC=5.3(元)新营业利润=200000*(1+30%)*[10*(1-10%)-5.3]-680000=282000(元)(2)新销售量=(430000+680000)/ [10*(1-10%)-5.3]=300000(单位)案例一:1汽油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36354.33*78.10%/2.8=10140(升)元的利润水平不变,汽油和关联货品销售所需的贡献毛益必须是:8 064+2 240=10 304元或:11204-900=10304元由于汽油价格要发生变动,而其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故汽油的单位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率就会发生变动,因而,不能根据其原贡献毛益率来计算价格。

管理会计第三章习题集答案解析

管理会计第三章习题集答案解析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本章练习题答案习题1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20X1到20X3年三年得销量均为2 000件,各年得产量分别为2 000件、2 200件与1 800件。

A产品得单位售价为40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之与各年均为80 000元;产品得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与变动制造费用)为2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30 000元。

存货得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不考虑销售税金,请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固定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计算各年得税前利润。

答案:各年得利润计算如下表所示:*(440 000+30 000)÷2 200×200=42 727习题2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得生产量分别为170 000件与140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 000件与160 000件,存货得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得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制造费用0、20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为150 000元。

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之与为销售收入得5%,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之与为65 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1)分别按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与第二年得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与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得税前利润产生差异得原因。

答案:(1)按完全成本法计算得第一年与第二年得税前利润下表: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 000÷170 000)×170 000=660 000(元)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 000÷140 000)×140 000=570 000(元)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70 000)×30 000=116 471(元)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40 000)×10 000=40 714(元)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得第一年与第二年得税前利润见下表:(2)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得税前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得税前利润增加26 471元(56 471-30 000),就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 471元(150 000÷170 000×30 000)得固定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

《管理会计》第三章例题

《管理会计》第三章例题

第三章【例3-1】某企业准备生产一种新产品,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件,固定成本总额为34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销售量为1万件。

要求:(1)该产品的单位售价是多少?(2)该产品的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是多少?(3)该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利润是多少?解:(1)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60÷0.6=100(元/件)(2)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00-60=40(元/件)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100×1-60×1=40(万元)或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40×1=40(万元)(3)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100%=40÷100×100%=40%或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1-0.6×100%=0.4×100%=40%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0.4+0.6=1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40-34=6(万元)【例3-2】按【例3-1】的资料要求:计算保本点的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

解:(1)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340 000÷(100-60)=8 500(件)或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340 000÷40=8 500(件)(2)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340 000÷0.4=850 000(元)或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340 000÷(1-0.6)=850 000(元)保本销售额=单价×保本销售量=100×8 500=850 000(元)计算表明,企业要保本,至少要销售8500件产品,或销售额达到85万元。

【例3-3】某企业生产和销售A、B、C三种产品,年固定成本为60万元,有关资料见表3-1。

《管理会计》第三章测试试卷及答案

《管理会计》第三章测试试卷及答案

《管理会计》第三章测试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共 15 题,每题 2 分)1.下列各项中,属于预测分析内容的是( )。

A. 销售预测B. 成本预测C. 利润预测D. 以上都是2.定量预测分析法不包括( )。

A. 算术平均法B. 指数平滑法C. 判断分析法D. 回归分析法3.趋势预测分析法和因果预测分析法属于( )。

A. 定性分析法B. 定量分析法C.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法D. 以上都不对4.通过函询方式,在互不通气的前提下向若干经济专家分别征求意见的预测方法是( )。

A. 专家个人意见集合法B. 专家小组法C. 德尔菲法D. 调查分析法5.某企业运用销售百分比法的原理预测 2020 年度的留存收益,假设该企业 2019 年度实现销售收入 5000 万元,实现净利润 250 万元,预计 2020 年度销售收入比 2019 年增长 10%,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则 2020 年度的留存收益预计为( )万元。

A. 275B. 250C. 225D. 3006.资金预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销售百分比法B. 因素分析法C. 高低点法D. 回归分析法7.以下不属于平滑指数法特点的是( )。

A. 考虑了时间序列的全部数据B. 指数平滑法的计算较为复杂C. 对不同时期的数据给予不同的权数D. 平滑指数的取值通常在 0.3 - 0.7 之间8.在采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资金需要量时,要区分敏感项目与非敏感项目,下列各项中,一般属于非敏感项目的是( )。

A. 应付账款B. 应收账款C. 存货D. 固定资产9.销售预测中,加权平均法所确定的权数可以是( )。

A. 统计平均数B. 经验判断数C. 百分比D. 以上均可以10.下列关于销售预测的定性分析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定性分析法又叫非数量分析法B. 趋势预测分析法是销售预测定性分析法的一种C. 调查分析法是销售预测定性分析法的一种D. 定性分析法一般适用于预测对象的历史资料不完备或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的情况11.某企业上年度甲产品的销售数量为 10000 件,销售价格为每件 18000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 12000 元,固定成本总额为 50000000 元。

《管理会计》综合练习第三章变动成本法a

《管理会计》综合练习第三章变动成本法a

《管理会计》综合练习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一、选择题1、成本按习性进行分类,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三项数额合计后可统称为()A 变动成本B 变动生产成本C 变动销售成本D 制造费用2、区别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时主要差异在()A 变动制造费用B 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C 固定制造费用D 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3、在一般情况下,若销售量不变,期末存货量大于起初存货量,全部成本法计算的净收益()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净收益A 小于B 等于C 大于D 无关系4、在一般情况下,若销售量不变,期末存货量等于起初存货量,全部成本法计算的净收益()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净收益A 等于B 小于C 大于D 无关系5、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表现在()A 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B 存货成本水平不同C 损益确定程序不同D 编制的损益表格式不同E 计算出的营业利润不同6、成本按习性进行分类,变动成本包括()A 变动生产成本B 直接材料C 变动制造费用D 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E 制造费用7、在变动成本法下,确定销售产品变动成本主要依据()进行计算A 销售产品变动生产成本B 期末存货成本C 起初存货成本D 销售收入总额E 销售产品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8、根据成本按习性分类,()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A 固定制造费用总额B 单位变动成本C 单位销售成本D 单位固定制造费用E 变动生产成本总额二、简答题1、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是什么?2、简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三、计算题1、某公司的收益表采用完全成本法编制,其1997-1999年的简明资料如下表:该公司这三年的产销情况如下:假定该公司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3元,其固定成本按每件2元的基础分摊于产品。

要求:(1)采用变动成本法编制1997-1999年的收益表。

(2)说明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所得到的净收益相差的数额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

综合练习参考答案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一、选择题1、B2、C3、C4、A5、ABCD6、ABCD7、AE8、AB二、简答题1、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变动成本法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

管理会计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习题及答案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管理会计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习题及答案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管理会计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习题及答案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三章习题及答案一、关键概念1.成本计算的含义2.变动成本法3.产品成本4.期间成本5.变动成本的理论前提6.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7.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8.利润差额9.两种成本法分析利润差额10.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 11.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 12.广义营业利润差额 13.狭义营业利润差额二、分析思考1.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有哪些?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构成上有哪些不同?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有哪些区别? 5.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是什么?4.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在损益确定方面与哪些不同?6.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各是什么?7.在我国应用变动成本法有哪些设想?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生产成本D.变动生产成本2.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A.非生产成本B.期间成本C.产品成本D.直接成本3.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型固定成本的是()。

A.房屋及设备租金B.技术研发费C.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D.不动产税金1.若本期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则()。

A.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B.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C.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D.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2.在相同成本原始资料条件下,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

A.相同 B.大 C.小 D.无法确定3.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生产成本D.变动生产成本4.在Y=a+( )X中,Y表示总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X表示销售额,则X的系数应是()。

A.单位变动成本B.单位边际贡献C.变动成本率D.边际贡献率5.当相关系数r→+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管理会计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习题及答案-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管理会计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习题及答案-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一、关键概念1.成本计算的含义2.变动成本法3.产品成本4.期间成本5.变动成本的理论前提6.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7.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8.利润差额9.两种成本法分析利润差额10。

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 11.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 12。

广义营业利润差额 13.狭义营业利润差额二、分析思考1.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有哪些?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构成上有哪些不同?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有哪些区别?5。

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是什么?4.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在损益确定方面与哪些不同?6。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各是什么? 7。

在我国应用变动成本法有哪些设想?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

生产成本D。

变动生产成本2.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A.非生产成本B。

期间成本 C.产品成本 D.直接成本3.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型固定成本的是( )。

A。

房屋及设备租金B。

技术研发费C。

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D。

不动产税金1.若本期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则( )。

A。

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 B.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C。

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 D。

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2.在相同成本原始资料条件下,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

A。

相同 B.大 C。

小 D.无法确定3.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生产成本D.变动生产成本4.在Y=a+( )X中,Y表示总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X表示销售额,则X的系数应是( )。

A。

单位变动成本 B.单位边际贡献 C。

变动成本率 D。

边际贡献率5.当相关系数r→+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A。

完全正相关 B。

基本正相关 C.完全相关 D.完全无关6.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变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是指()。

A.制造费用B.生产成本C.变动生产成本D.变动成本2、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等于()。

A.销售毛利B.税后利润C.税前利润D.贡献边际3.如果本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则可断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利润()。

A.一定本期等于上期B.本期应当大于上期C.本期应当小于上期D.本期可能等于上期4.如果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两种方法营业利润的差额()。

A.一定等于零B.可能等于零C.一定大于零D.一定小于零5、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A.非生产成本B.期间成本C.产品成本D.直接成本6、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是()。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变动性制造费用D.固定性制造费用7、已知2000年某企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13500元,假定2001年销量与2000年相同,产品单价及成本水平都不变,但产量有所提高。

则该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

A.必然大于13500元B.必然等于13500元C.必然小于13500元D.可能等于13500元8、如果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000元、12000元和11 000元。

则下列表述中唯一正确的是()。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9、从数额上看,广义营业利润差额应当等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

A.期末存货成本与期初存货成本中的固定生产成本之差B.期末与期初的存货量之差C.利润超过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的部分D.生产成本与销货成本之差10.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000元,该期产量为2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A.0元B.1000元C.5000元D.6000元11、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10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4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之差为()A.14000元B.10000元C.6000元D.4000元12、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说法是()A.导致企业盲目生产B.不利于成本控制C.不利于短期决策D.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13、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时()A.不将其作为费用B.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全额列入利润表C.将其作为期间费用,部分列入利润表D.在每单位产品间分摊1、C2、D3、B4、C5、B6、D7、B8、B9、A10、D11、C12、D13、B二、多项选择题:1、在完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包括()。

A.制造费用B.变动制造费用C.固定制造费用D.推销成本E.管理费用2.变动成本法下期间成本包括()。

A.管理费用B.销售费用C.制造费用D.固定生产成本E.非生产成本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表现在()。

A.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B.存货成本水平不同C.损益确定程序不同D.编制的损益表格式不同E.计算出的营业利润不同4、成本按习性进行分类,变动成本包括()。

A.变动生产成本B.直接材料C.变动制造费用D.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E.制造费用5、在变动成本法下,确定销售产品变动成本主要依据()进行计算。

A.销售产品变动生产成本B.期末存货成本C.期初存货成本D.销售收入总额E.销售产品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6、根据成本按习性分类,()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A.固定制造费用总额B.单位变动成本C.单位销售成本D.单位固定制造费用E.变动生产成本总额7、如果两种方法营业利润差额不等于零,则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数量关系可能是()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C.前者小于后者D.两者为零E.两者不为零8、在管理会计中,变动成本法也可称为()。

A.直接成本法B.边际成本法C.吸收成本法D.制造成本法E.完全成本法9、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导致狭义营业利润差额发生的因素包括()。

A.单价B.销售量C.变动生产成本D.推销成本E.管理成本10、完全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期间成本包括()。

A.固定性制造费用B.变动性制造费用C.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D.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E.制造费用1、DE2、ABDE3、ABCD4、ABCD5、AE6、AB7、BCE8、AB9、ABCDE10、CD三、名词解释:1、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四、简答题:1、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答: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变动成本法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2)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3)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收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4)采用变动成本法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1)变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2)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3)采用变动成本法对所得税的影响。

2、简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答: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1)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2)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3)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水平不同;(4)常用的销货成本计算公式不同;(5)损益确定程序不同;(6)所提供信息的用途不同。

五、计算分析题:1、已知:某企业本期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为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管理费用为4元,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为1000元。

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40元。

要求:分别按两种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1)单位产品成本(2)期间成本(3)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

解:1、变动成本法:(1)单位产品成本=10+5+7=22元(2)期间成本=4000+4×600+1000=7400元(3)销货成本=22×600=13200元(4)贡献边际=40×600-(22×600+4×600)=8400元营业利润=8400-(4000+1000)=3400元2、完全成本法:(1)单位产品成本=22+4000/1000=26元(2)期间成本=4×600+1000=3400元(3)销货成本=26×600=15600元(4)营业利润=40×600-15600-3400=5000元2、已知: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年的产量分别为30000件和24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0000件和30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产品单价为15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5元/件;每年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为18000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都是固定性的,每年发生额为25000元。

要求: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第一、第二年的营业利润(编制利润表)。

解:贡献式利润表单位:元3、已知:某厂连续两年的产销量、成本和售价等资料如下表:资料单位:元进先出法计价。

要求:用利润差额简算法计算完全成本法的各年营业利润。

解:1、第一年的营业利润差额=0-0=0第一年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150000+0=1500002、第二年的营业利润差额=(40000÷10000)×4000-0=16000第一年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100000+16000=1160004、已知:某厂生产甲产品,产品单位为10元/件,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4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为6000元,全部系固定性的,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最近三年的产销量资料如下表:资料单位:件(2)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3)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期初存货成本;(4)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各年营业利润(编制利润表);(5)用差额简算法验证完全成本法下的各年利润。

解:(1)变动成本法:(((营业利润6000120000(5)利用简算法计算得:第一年营业利润差额=0-0=0元第二年营业利润差额=(24000/8000)×2000-0=6000第三年营业利润差额=0-6000=-6000元经验证,结果是正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