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血氧指标

合集下载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气分析(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是通过检测动脉血液中的气体参数,评估机体氧合状态、酸碱平衡及电解质水平的检查方法。

血气分析常用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氢离子浓度(pH值)、血氧饱和度(SO2)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肺功能、呼吸代谢、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水平等方面的信息,对于评估呼吸系统功能和酸碱平衡异常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是表示机体血液中氧气的浓度和充氧状况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PaO2值在80-100 mmHg之间。

血氧分压降低可能意味着肺通气功能不足,可能由于呼吸道阻塞、肺不张、肺实变、肺部感染等原因导致。

此外,心血管功能障碍和组织用氧增加也可能导致PaO2下降,如心脏病、贫血等。

二、二氧化碳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是表示机体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排出状况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PaCO2值在35-45 mmHg之间。

PaCO2值增高可能意味着肺排气功能不足,可能由于呼吸肌无力、呼吸中枢抑制、呼吸道阻塞等原因导致。

此外,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肺部疾病等也可能导致PaCO2升高。

三、氢离子浓度(pH值)氢离子浓度是血液酸碱平衡的指标,其值反映血液的酸碱性。

正常情况下,血液pH值在7.35-7.45之间,处于酸碱平衡状态。

pH值下降表示酸中毒,可能由于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引起,例如呼吸性酸中毒可由肺病、呼吸中枢抑制或心功能不全等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可通过肾功能障碍、酒精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引起。

pH值增高表示碱中毒,可能由于排气功能过盛、肾性碱中毒等引起。

四、血氧饱和度(SO2)血氧饱和度是表示动脉血液中氧气与载氧蛋白结合的比例,即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的百分比。

正常情况下,血氧饱和度为95%以上。

血氧饱和度降低可能意味着肺功能障碍、低氧血症等疾病,如肺炎、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常用的血氧指标

常用的血氧指标

常用得血氧指标:1、血氧分压(PO2)2、血氧容量(CO2max)3、血氧含量(CO2)4、血氧含量(CO2)4、血氧饱与度(SO2)缺氧得类型、原因、发病机制低张性缺氧:原因:1、吸入气PO2过低2外呼吸功能障碍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氧变化得特点: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与氧饱与度均降低血液性缺氧:原因:1、贫血2、一氧化碳中毒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4、血红蛋白与氧得亲与力异常增高。

血氧变化得特点: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与度正常,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从而使血氧容量与血氧含量减少。

循环性缺氧:原因:1、全身性循环障碍2、局部性循环障碍血氧变化得特点: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含量、血氧饱与度均正常。

组织性缺氧:原因:1、细胞氧化磷酸化障碍2、线粒体损伤3、呼吸酶合成障碍。

血氧变化特点: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含量、血氧饱与度均正常。

对机体得影响:1呼吸系统得变化:2、循环系统得变化:心输出量增加、血流量分布、肺血管收缩与组织毛细血管增生。

3、血液系统得变化:红细胞增多、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

4、中枢神经系统得变化:5、组织细胞得变化:(1)代偿性得反应:组织、细胞利用氧得能力增强;无氧酵解增强;肌红蛋白增强。

(2)损伤性变化: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线粒体得呼吸功能与生物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到明显得抑制;溶酶体肿胀、破裂以及释放大量得溶酶体酶,最终引起细胞自溶合周围组织得溶解破坏。

发热概念:由于致热原得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得调节性体温升高时,就称之为发热。

发热激活物:凡就是激活体内产生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与释放EP,进而引起体温升高得物质。

内生致热源: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得作用下,产生与释放得能引起体温升高得物质。

内生致热源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

发热时相: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高温持续期(产热约等于散热)、体温下降期(产热小于散热)代谢与功能得变化:1.物质代谢得改变:蛋白质分解增多;糖与脂肪得代谢加强;水、盐及维生素代谢加快。

血氧指标的类型

血氧指标的类型

常用的血氧指标主要包括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分压、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1、血氧含量:血氧含量指的是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包括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的氧量。

正常动脉血氧含量(CaO₂)约为19ml/dl,静脉血氧含量(CvO₂)约为14ml/dl。

2、血氧分压:血氧分压是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又称血氧张力。

动脉血氧分压(PaO₂)正常约为100mmHg,静脉血氧分压(PvO₂)正常约为40mmHg。

3、血氧容量:血氧容量指的是在氧分压为150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40mmHg,温度为38℃时,在体外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所能结合的氧量,即Hb充分氧合后的最大携氧量。

一般正常成人Hb为15g/dl,血氧容量为20ml/dl。

4、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简称为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比值。

正常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₂)为95%~100%,静脉血氧饱和度(SvO₂)为70%~75%。

简述常用的血氧指标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简述常用的血氧指标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简述常用的血氧指标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常用的血氧指标包括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氧合指数(SO2)。

它们对于评估人体氧合状态和心肺功能有重要意义。

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表示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
程度,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SpO2
应大于95%。

低于90%的SpO2可能表明氧气供应不足,可能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或其他健康问题有关。

氧合指数(SO2)表示血液中已结合的氧气比例,通常以百分
比形式表示。

正常情况下,SO2应在95%以上,低于此值可
能意味着氧气供应不足。

影响血氧指标的因素包括:
1. 呼吸功能:肺部疾病、呼吸困难、肺功能减退等影响呼吸功能和氧气交换的疾病会影响血氧饱和度。

2. 循环系统功能:循环不良、心脏病、贫血等影响血液输送和供氧能力的疾病会影响血氧饱和度。

3. 海拔高度:在高海拔地区,氧气浓度较低,可能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

4. 体位和活动水平:体位改变和运动会影响氧气供应和需求的平衡,进而影响血氧饱和度。

5. 其他疾病或药物:某些疾病或药物可以影响氧气运输、呼吸或循环系统功能,进而影响血氧饱和度。

需要注意的是,血氧指标只是评估氧合状态的指标之一,不能
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综合考虑其他临床症状和疾病情况来评估患者的氧合情况。

60–70岁血氧对照表

60–70岁血氧对照表

60–70岁血氧对照表一、60–70岁血氧对照表血氧饱和度(SpO₂)是衡量血液中氧气含量的重要指标,尤其对于60–70岁的老年人群体,维持正常的血氧水平尤为重要。

通常情况下,血氧饱和度的正常范围为95%-100%,但某些个体的健康状况可能会影响这一指标。

以下是60–70岁人群血氧饱和度的参考对照表:二、注意事项如果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下,建议立即联系医生,特别是老年人群体,他们更容易受到心肺功能下降或呼吸系统问题的影响。

低于95%且伴随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时,也需要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使用家用指夹式血氧仪进行监测时,确保手指温暖且仪器正常工作,以保证读数的准确性。

三、提升血氧水平以及相关健康建议对于60–70岁人群,保持正常的血氧水平对健康非常重要。

如果血氧水平较低或存在波动,以下建议可以帮助改善血氧饱和度,并维持整体健康:1. 进行深呼吸练习深呼吸练习可以帮助增加肺部的氧气吸收,改善血氧饱和度。

练习方法:每次吸气时深吸至肺部完全扩张,保持几秒钟后缓慢呼出。

每天重复10-15分钟。

腹式呼吸(即用腹部的运动帮助呼吸)也是一种有效的深呼吸方式,尤其有助于老年人增强肺活量。

2. 保持规律的身体活动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循环,增加氧气的输送效率。

推荐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或游泳等。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瑜伽或轻微的拉伸运动也是很好的选择。

注意:运动时避免过度疲劳,循序渐进,特别是对于心肺功能较弱的人群。

3. 确保环境通风确保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浊,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能帮助呼吸系统正常工作。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尤其是在密闭空间或空调房间内。

同时,可以考虑使用空气净化器来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

4. 避免吸烟和二手烟吸烟会损害肺部,降低血氧饱和度。

即便是被动吸入二手烟,也会对呼吸系统和血氧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建议:戒烟并尽量避免去吸烟区,确保室内空气清新无烟。

5. 保持健康的体重体重过高会给心肺系统增加额外的负担,导致血氧水平降低。

病理学基础——第九章缺氧之一

病理学基础——第九章缺氧之一
血氧变化特点:PaO2↓ SaO2↓ CaO 2↓ CO2max正常 动-静脉氧差↓或正常(慢性缺氧)
组织缺氧的机制: 血液与组织之间氧分压差↓
CaO 2↓
氧弥散速度↓ 弥散给组织的氧量
4. 紫绀(cyanosis,发绀):
①概念: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5g/dl, 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②紫绀与缺氧之间的关系
CO2-溶解的氧量
SO2=
×100%
CO2max
正常值:SaO2:95%
SvO2:70% (6)P50:反映Hb与O2亲和力的指标。
正常值:26~27mmHg
2,3-DPG↓ H+ ↓ 氧 10C0O2 ↓ 温度↓ 饱 80 和 60 度 40
% 20
2,3-DPG↑ H+ ↑ CO2 ↑ 温度↑
(二)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
1. 定义:Hb量或质改变,或Hb结合的氧不易释出 2. 原因:
①贫血:最常见。 ②CO中毒: 机制: * CO中毒者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③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HbFe2+ 氧化剂 HbFe3+ ·OH
*高铁血红蛋白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 。 *肠源性紫绀:定义。 ④Hb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强
①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②无氧酵解增强 ③肌红蛋白增加 ④低代谢状态
(二)功能代谢障碍
1. 缺氧性细胞损伤(hypoxia cell damage):
①细胞膜的变化:通透性↑
a、 Na+内流
细胞水肿
b、K+外流
细胞内缺钾
合成代谢障碍
细胞外钾↑
高钾血症
c、Ca2+内流
钙超载
线粒体摄Ca2+ ↑ ATP生成障碍

血氧仪各项指标对照表

血氧仪各项指标对照表

血氧仪各项指标对照表血氧仪的普及使我们有机会及时监测氧气之重要仪器,以便于了解健康状况,本文将提供关于血氧仪各项指标的对照表,帮助大家正确识别及了解血氧值。

血氧仪是一种仪器,用于测量血液中的氧含量,并识别心率。

它可以让患者及时发现心脏疾病,从而及早进行治疗。

血氧仪各项指标主要包括:1. 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饱和度(SpO2)是血液中氧的摩尔分数的表示,表示一个人的氧含量占总血液容量的百分比。

正常情况下,血氧饱和度可达到95%~100%,血氧饱和度低于90%即被认为是低氧状态,有可能会发生低氧症状。

2. 心率(PR):心率是一个反映心脏跳动的数字,每分钟可以跳动的次数,心率过快或过慢都会出现问题。

正常心率范围一般在60~100次/分钟左右,具体在哪个范围属于良好状态,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一般健康状况来确定。

3. 心率变异性指数(HRV):HRV是一个描述心跳之间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的统计量,这种变化主要来自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可以指示心脏的功能情况和运动水平,其正常值一般介于0.8到1.2之间。

4. 脉率(PR):脉率是血液经过心脏的每次变动的次数,可以指示血液的周转情况,也可以反映一般的身体健康水平,其正常值为60—100次/分钟,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是疾病的预警信号。

5. 呼吸率(RR):呼吸率是指一分钟内患者呼吸次数,它可以反映出患者的基础新陈代谢,正常情况下,呼吸率一般在12—20次/分钟之间,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是健康的预警信号。

血氧仪的各项指标是以上这几项,它们可以反映患者的基本健康情况,不仅可以发现心脏疾病,还可以及时发现呼吸等其他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血氧标准范围值

血氧标准范围值

血氧标准范围值
血氧的标准范围值因测量的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而有所不同。

动脉血氧饱和度是衡量血液携带输送氧气的能力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人体动脉血的氧饱和度约为95%-100%,静脉血的氧饱和度约为75%。

如果血氧含量低于90%,则需要积极治疗,例如给予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

具体来说,血氧含量的正常值为:动脉血ml/L;静脉血ml/L。

同一人的动脉血氧含量约比静脉血氧含量高50ml/L,男性比女性高。

请注意,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95%,或者血氧含量低于正常范围,都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需要寻求医疗帮助。

同时,也请注意,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身体状态可能会有不同的正常范围。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健康的问题,建议您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

临床血氧监测指标及方法

临床血氧监测指标及方法

临床血氧监测指标及方法
血氧的测定可以通过血氧夹、光电传感器指套和动脉血气分析三种方法测量出来。

1、血氧夹:即通过指脉氧测血氧饱和度,是测血氧最简单的方法。

可购买简单的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的血氧夹,将其夹在手指上,测定经皮的血氧饱和度含量。

一般而言,经皮的血氧饱和度正常值在93%以上。

若出现相应的肺脏疾病以及气道疾病,可出现血氧饱和下降的情况。

2、光电传感器指套:电光传感器测量时,只需将传感器套在人指上,利用手指作为盛装血红蛋白的透明容器,使用波长和红光,作为射入手指的光源,通过测定光传入的传感度来计算血氧饱和度或其他数值。

这种仪器在临床中普遍使用,可提供连续测量的数据,而且对人体无损伤。

3、动脉血气分析:是最经典的方法,需要抽取动脉血进行相应的血气分析。

在海平面和平原状态下,正常值是80-100mmHg。

若患者有肺脏疾病如肺间质疾病、肺淤血或心衰的情况,血氧饱和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当血氧分压<60mmHg,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出现呼吸困难以及明显的胸闷、喘憋等。

当然仪器也有可能会因为客观原因影响测量数值,有经验的高年资医生习惯用观察缺氧体征来判断患者是否有血氧饱和度过低的情况,如嘴唇、甲床发紫,或者皮肤温度低、潮湿等。

正常血氧数值

正常血氧数值

正常血氧数值
血氧是指血液中的氧分子的含量,是衡量人体健康和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血氧数值(也称血氧饱和度,或血氧饱和度指数,SPO2)是描述血液中氧气含量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来衡量血液中氧气的含量是否足够。

血氧数值被定义为血液中氧气的含量,也就是血液中的氧分子的百分比。

一般来说,正常的血氧数值在95%至100%之间,氧气含量小于90%时,表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此时可被认定为低血氧。

血氧数值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
一、呼吸率:呼吸率越快,血氧数值越高;
二、血液量:血液量越多,血氧数值越高;
三、氧气含量:氧气含量越高,血氧数值也越高;
四、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越高,血氧数值越低;
五、活动水平:活动水平越高,血氧数值越低。

此外,个人的身体特点,例如性别、身高、体重等也会影响血氧数值。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判定出正常的血氧数值范围。

大多数健康的成人的血氧数值在95%至100%之间,而婴儿和老年人的血氧数值普遍较低,一般在90%至95%之间。

同时,高原居民的血氧数值普遍要低于普通人,一般为80%至90%之间。

此外,不同的疾病也会导致血氧数值的变化,如支气管炎、肺结核、心力衰竭等会导致血氧数值降低,而哮喘病、中毒、急性肺损伤
等会导致血氧数值升高。

对于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医生强烈建议应尽快检查血氧数值,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血氧数值的变化可以通过血氧仪检测出来,血氧仪可以记录心跳和血氧数值,并显示在屏幕上,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正常血氧数值对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定期检查血氧数值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自身健康,多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此来维持身体健康。

血氧饱和度临界值

血氧饱和度临界值

血氧饱和度临界值
血氧饱和度(SpO2)是测量血液中氧含量的指标,它反映了人体新陈代谢的状况,深受临床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

临界值(critical value)是一种临界指标,一个专家小组会根据多年的临床研究和经验,综合考虑影响因素,来制定一个临界值,当血氧饱和度比这个值低时,医生就会认为体内有危害,病情可能会加重。

一般而言,普通人身体健康的血氧饱和度一般都在97~99%的范围内。

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90%,其已经较为危险,需要立即采取补氧措施,以防止病情加重。

以最新的研究来看,当血氧饱和度低于89%时,患者的死亡率也就会大大增加,除了采取补氧措施,患者也应该及时就医,以缓解病情。

一般血氧饱和度临界值都是90%,也就是说,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可能会发生紧急情况,例如停止呼吸,心脏骤停等等。

很多诊断系统也是按照90%来设置血氧饱和度临界值。

然而,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90%,并不一定意味着病情危急,同样也不一定意味着病情已经恶化,因为不同的病人其临界值也可能有所不同。

对象新生儿和体重不足的病人来说,甚至85%的血氧饱和度也可能是安全的,而对于普通的健康人来说,80%的血氧饱和度可能会引起危机。

因此,具体的临界值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判断,不能只依赖于一个固定值。

总之,血氧饱和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而关于血氧饱和度临界值,一般认为90%是安全的,但可能普遍存在种种差异,所以在判断时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

一旦发现血氧饱和度下降,除了立即采取补氧措施外,也应该尽快去医院就医,以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血氧正常指标

血氧正常指标

血氧正常指标
血氧是指实际氧合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和结合血红蛋白的容量,正常值为95%~99%。

一、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值是多少?
1、脉搏血氧饱和度是以指尖为容器,通过测量血红蛋白对红光和红外光的不同吸收光谱来测量的。

成人正常值为95%~97%,新生儿正常值为91%~94%,通常正常值为95%~100%。

低于90%为低氧血症。

该方法简单易行,能监测脉搏氧波形。

2、采集动脉血,用电化学方法测量动脉血氧饱和度。

二、血氧偏差的危害:
1、轻度缺氧时,患者会有嗜睡感,持续重度缺氧会使患者出现昏迷。

氧分压低于60毫米汞柱时,会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心力衰竭和血压下降。

低氧血症还会引起胃肠损伤和胃肠功能障碍。

一些缺氧患者还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发绀和呼吸困难。

缺氧还会导致肾脏分泌EPO,即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引起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增加。

当患者缺氧时,要积极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给患者吸氧,积极治疗原发病。

2、血氧浓度低,最敏感的部位是大脑。

血氧低时,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注意力障碍,易怒,表情淡漠,视力模糊,共济失调。

还会出现严重的意识丧失。

低氧血症会导致心血管损伤。

甚至导致心律不齐、心脏骤停甚至休克。

慢性缺氧还会引起右心室肥大和右心衰竭。

低氧血症主要表现为氧分压低,饱和度降低。

综上所述,血氧饱和度的范围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成人正常值为95%~97%,新生儿正常值为91%~94%,通常正常值为95%~100%。

70一80岁血氧对照表

70一80岁血氧对照表

70一80岁血氧对照表
血氧饱和度(SpO2)是衡量人体血液中氧气含量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血氧饱和度应该在95%以上。

以下是70至80岁年龄段血氧饱和度的参考范围:
- 正常血氧饱和度:95%以上为正常范围。

- 轻度低氧血症:90%至94%为轻度低氧血症,可能会感到轻
度呼吸不畅或疲倦。

- 中度低氧血症:85%至89%为中度低氧血症,呼吸不畅、疲倦、气短等症状会更加明显。

- 严重低氧血症:85%以下为严重低氧血症,症状可能包括呼
吸困难、意识模糊等。

值得注意的是,血氧饱和度的正常范围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身体健康状况、环境条件等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血氧饱和度的疑虑或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

常用的血氧指标

常用的血氧指标

常用的血氧指标:1.血氧分压(PO2)2.血氧容量(CO2max)3.血氧含量(CO2)4.血氧含量(CO2)4.血氧饱和度(SO2)缺氧的类型、原因、发病机制低张性缺氧:原因:1.吸入气PO2过低2外呼吸功能障碍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氧变化的特点: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和氧饱和度均降低血液性缺氧:原因:1.贫血2.一氧化碳中毒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4.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高。

血氧变化的特点: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正常,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从而使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减少。

循环性缺氧:原因:1.全身性循环障碍2.局部性循环障碍血氧变化的特点: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均正常。

组织性缺氧:原因:1.细胞氧化磷酸化障碍2.线粒体损伤3.呼吸酶合成障碍。

血氧变化特点: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均正常。

对机体的影响:1呼吸系统的变化:2.循环系统的变化:心输出量增加、血流量分布、肺血管收缩和组织毛细血管增生。

3.血液系统的变化:红细胞增多、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

4.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5.组织细胞的变化:(1)代偿性的反应: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无氧酵解增强;肌红蛋白增强。

(2)损伤性变化: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和生物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到明显的抑制;溶酶体肿胀、破裂以及释放大量的溶酶体酶,最终引起细胞自溶合周围组织的溶解破坏。

发热概念: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时,就称之为发热。

发热激活物:凡是激活体内产生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EP,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内生致热源: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内生致热源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

发热时相: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高温持续期(产热约等于散热)、体温下降期(产热小于散热)代谢与功能的变化:1.物质代谢的改变:蛋白质分解增多;糖和脂肪的代谢加强;水、盐及维生素代谢加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血氧指标:1.血氧分压(PO2)2.血氧容量(CO2max)3.血氧含量(CO2)4.血氧含量(CO2)4.血氧饱和度(SO2)
缺氧的类型、原因、发病机制
低张性缺氧:
原因:1.吸入气PO2过低2外呼吸功能障碍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血氧变化的特点: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和氧饱和度均降低
血液性缺氧:
原因:1.贫血2.一氧化碳中毒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4.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高。

血氧变化的特点:
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正常,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从而使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减少。

循环性缺氧:
原因:1.全身性循环障碍2.局部性循环障碍
血氧变化的特点: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均正常。

组织性缺氧:
原因:1.细胞氧化磷酸化障碍2.线粒体损伤3.呼
吸酶合成障碍。

血氧变化特点: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均正常。

对机体的影响:1呼吸系统的变化:
2.循环系统的变化:心输出量增加、血流量分布、肺血管收缩和组织毛细血管增生。

3.血液系统的变化:红细胞增多、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

4.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5.组织细胞的变化:(1)代偿性的反应: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无氧酵解增强;肌红蛋白增强。

(2)损伤性变化: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和生物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到明显的抑制;溶酶体肿胀、破裂以及释放大量的溶酶体酶,最终引起细胞自溶合周围组织的溶解破坏。

发热
概念: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时,就称之为发热。

发热激活物:凡是激活体内产生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EP,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内生致热源: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内生致热源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

发热时相: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高温持续期(产热约等于散热)、体温下降期
(产热小于散热)
代谢与功能的变化:
1.物质代谢的改变:蛋白质分解增多;糖和脂肪的代谢加强;水、盐及维生素代谢加快。

2.生理功能的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循环系统功能的改变(心率加快);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变(呼吸加深加快);消化系统功能改变(消化液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胃肠蠕动减慢,使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泄功能异常。

应激:
概念:是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因素以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适应反应。

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
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量不足和细胞与器官功能代谢障碍,是一种危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休克的分类:1按起始环节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2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的特点分类:高排低阻型休克;低排高阻型休克;低排低阻型休克
休克的发展过程与发病机制:
1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
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1)回心血量增加(2)心肌收缩力增强(3)动脉血压维持相对正常(4)保障新、脑血液供应
特点:少灌少流,灌小于流
2休克期(淤血性缺氧期)
微循环变化的机制:1)酸中毒2)局部扩血管的代谢产物增多3)内毒素等的作用4)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特点:多灌而少流,灌大于流
3休克晚期(衰竭期)
特点:不灌不流
DIC
概念:是指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凋亡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被体内外因素触发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的基本过程:1凋亡信号转导阶段2凋亡基因激活阶段3凋亡的执行阶段4凋亡细胞的清除阶段
细胞凋亡的基本特征: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1表面的微绒毛消失,并逐步脱离于周围细胞的接触2胞质脱水产生空泡,并与胞膜融合,出现胞膜空泡化3细胞体积逐渐缩小,出现固缩4出芽5形成凋亡小体
(二)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
1DNA的片段化2内源性酸内切酶激活及其作用3Caspase的激活及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