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经典名言名句妙语录及翻译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
1. "治大国如烹小鲜。
" 意思是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烹饪一道小菜一样,需要细心和耐心。
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这句话强调了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提升的力量。
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旅程都始于脚下的一步,要有勇气踏出第一步。
4.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适度,不要过于贪婪和自满,才能得到长久的成功和幸福。
5. "治国以正,军国以奇,取国以无。
" 这句话强调了治理国家要以正义为准则,用奇特的策略来战胜敌人,而不是依靠武力。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20句人生大智慧经典名句及解释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20句人生大智慧经典名句及解释《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中的一些名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
以下是20 句经典名句及解释: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第一章解释:道是无法言说的,能够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名也是无法定义的,能够定义出来的名就不是真正的名。
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第二章解释:当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的时候,丑就产生了;当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
3.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道德经》第四章解释: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第五章解释: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顺其自然发展;圣人也是一样的,不偏袒任何人,而是一视同仁。
5.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五章解释:话说得太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不如保持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6.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第八章解释: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7.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道德经》第十三章解释:受到宠爱和侮辱都感到惊恐,重视大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
为什么说受到宠爱和侮辱都感到惊恐呢?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令人惊喜,失去宠爱令人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8.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才完成;最大的声音,反而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
9.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名言精选(带翻译讲解)
老子名言精选(带翻译讲解)老子名言精选(带翻译讲解)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上下共五千字左右,其中名句无数,下面就《老子》中的名言名句精选80句,供广大老子爱好者欣赏。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
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妙语录
老子名言名句及解释[章句]道可道,非常道①;名可名,非常名②。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可万物之母③。
——《道德经》第1章[注释]①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字,是“道理”的意思。
第二个“道”字,是“言说”的意思。
第三个“道”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专有名词,是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
②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字,是指具体事物的名称。
第二个“名”字,作动词使用,是称谓的意思。
第三个“名”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特用术语,是称“道”之名。
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意译]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章句]有无相生①,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②,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2章[注释]①有无相生:“有”、“无”,指普遍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
②音声相和: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
[意译]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促就,长和短互为显示,高和下互为呈现,音和声彼此应和,前和后连接相随。
[章句]圣人之治,虚其心①,实其腹,弱其志②,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③。
使夫智者不能为也④。
为无为⑤,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3章[注释]①虚其心:使人的心灵开阔。
②弱其志:使人的意志柔韧。
③无知无欲: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
④智者不能为也: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多事。
⑤为无为:以顺任自然的态度去处理事务。
[意译]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稳,意志柔韧,体魄强健。
常使民众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
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事务,就没有不成功的。
[章句]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①!虚而不屈②,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③,不如守中④。
——《道德经》第4章[注释]①橐籥:橐籥,读tu ,风箱。
②不屈:不竭。
③多言数穷:政令烦苛,加速败亡。
④守中:持守中虚。
[意译]天地之间,岂不象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
老子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
二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三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老子道德经经十句名言
老子道德经经十句名言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解析:这句话强调了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从小到大逐步积累的结果。
即使是参天大树,也是从微小的种子开始生长;高耸的台榭,是由一筐筐泥土累积而成;长途旅行,也是通过一步步行走完成的。
2.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解析:这句名言告诉我们,面对困难的事情,要从简单的地方入手;处理重大的事务,要从细微之处着手。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克服困难,完成大事。
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解析:了解别人是一种智慧,而真正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明智。
能够战胜别人的人固然有力,但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做事时始终保持最初的热情和谨慎,就不会失败。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事情接近尾声时更要保持警惕,避免因松懈而导致前功尽弃。
5.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解析:轻易许下的承诺往往难以兑现,看似容易的事情实际上可能隐藏着许多困难。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慎重对待每一个承诺,并认识到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像表面那样简单。
6.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解析:上等的士人听到道的教诲会勤奋实践,中等的士人则似懂非懂,下等的士人则会嘲笑它。
如果连下等的士人都不会嘲笑它,那就不配称之为“道”了。
这句话体现了老子对于真正理解并践行“道”的人的赞赏。
7.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解析:最高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滋养万物却不与之竞争。
水总是流向低处,滋润大地,却不求回报。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像水一样无私奉献,不图名利。
8.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解析:天地对万物没有偏爱,圣人对百姓也没有偏爱。
这句话表达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自然界和圣人都应该顺应事物的本性,不妄加干涉。
9.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解析:真实的言语往往不华丽,华丽的言语往往是虚假的。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快来看看吧!《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
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
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
也就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
老子名言名句精选及解释大全
老子名言名句精选及解释大全老子名言名句精选及解释大全1.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6.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老子说的名言名句解释
老子说的名言名句解释
老子说的名言名句解释如下:
1.“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这句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
到。
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
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句话
的意思是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
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3.“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希望以上信息对回答您的问题有帮助。
老子经典名言20句
老子经典名言20句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译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
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
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译文:“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
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
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
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
所以能够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厌,才能保持住恒久的满足。
知足才能常乐。
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
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
老子的名言及解释
老子的名言及解释老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他的思想被后人称为道家思想。
他的名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对人们的生活和处世之道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老子的名言并给予解释:1.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老子最著名的名言之一,也是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是超越一切的绝对真理,超越了言语和概念的能力,因此不能用言语和名词来描述。
只有通过亲自体验和修行,人们才能领悟到道的真谛。
2.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道的特性。
道常常隐藏于无形之中,它无处不在但又无法被人感知和捕捉到。
只有通过心灵的静默和专注,才能感知到道的存在。
3.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这句话表明了在追求知识和智慧的过程中,人们应该摒弃功利心态,不断地学习和修行。
只有通过不断地“损己而益人”,才能真正接近道。
4. 养生之道,静而致远。
这句话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忙碌于工作和生活中,很少有时间去细心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
老子认为,养生之道首先是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身心的健康。
5. 与时偕行,豹变不易。
老子告诫人们要适应变化的时代,与时俱进。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改变自己,才能保持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然而,与时偕行并不意味着忘记了自己的本质和价值观,要像豹子一样能够自如地应对变化,而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6. 见人之过,而善其性。
这句话反映了老子对待他人的态度。
老子认为,人们不应该过分地批评和指责他人的错误,而是应该从善的角度看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个性和差异。
只有以宽容和善意的眼光看待他人,才能真正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并获得和谐。
7.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这句话是在描述圣人的品质和行为。
圣人并不追求功名或权利,他们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以身作则,默默地示范出善良和道德的行为。
他们用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人,而不是通过空洞的言辞。
8. 道不言而善不竞。
这句话强调了道的无声和善良的力量。
道是无声的,善良也不需要与他人争夺。
《老子》名言名句翻译
《老子》名言名句翻译《老子》,又名《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
以下是店铺精心推荐的《老子》名言名句翻译,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老子》名言名句翻译: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二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
”(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
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
智惠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
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
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
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七章)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
”(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
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
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八章)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陈鼓应)“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
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
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
这是老子的道理。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老子最精辟的十条名言 句句真理
老子最精辟的十条名言句句真理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这句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能滋养万物而不争斗。
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的智者不会多言,而那些多言的人却往往缺乏智慧。
5.治大国,若烹小鲜。
6.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大国应该像烹调一道美味的菜肴一样,要掌握好火
候和调味。
7.无为而治。
8.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强求,顺其自然,不施加过多的干预,让事物自然
发展。
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0.这句话的意思是:最柔软的东西能够驾驭最坚硬的东西,这表明柔中带刚
的力量。
11.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12.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时候减损一些东西反而会带来益处,有时候增加一些
东西反而会带来损失。
13.天道酬勤。
14.这句话的意思是:天道酬勤,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15.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6.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做事的始终都要像开始一样慎重,这样就不会有失败
的事情发生。
17.大器晚成。
18.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器晚成,有时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
取得成功。
1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0.这句话的意思是:天道如网,虽看似疏略却不失周全,无论善恶终将无所
遁形。
老子中经典名句及意思
老子中经典名句及意思《“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谦逊包容的至高境界》一、句子意思“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的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众人都不喜欢的低洼之地,所以最接近“道”的境界。
二、衍生注释1. “上善”:这里指的是最高层次的善、美德或者美好的品质。
这种善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善良,而是一种涵盖了包容、无私、奉献等多种优秀品质的集合。
2. “若水”:将善比作水,是因为水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
水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它默默地为万物提供滋养,却从不求回报。
3. “利万物而不争”:水对万物都有利益,它灌溉农田,孕育生命,使万物得以生长繁衍。
但它从不争功,不会因为自己的贡献而要求赞誉或者回报。
4. “处众人之所恶”:水往低处流,低洼之处往往是人们所厌恶的,因为那里潮湿、阴暗、不洁净。
而水却甘愿处于这样的地方,这体现了一种低调、谦逊的态度。
5. “几于道”:“道”在老子的思想中是一种高深的、难以言说的宇宙规律和真理。
水的这种特性非常接近“道”,说明这种像水一样的善是符合宇宙间的根本法则的。
三、赏析1. 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表述深刻地揭示了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追逐名利,互相竞争,而这种如水般的善却提醒人们,真正的伟大在于默默奉献和包容。
就像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人们,如清洁工,他们每天早起打扫街道,为城市的整洁做出巨大贡献,却从不争名逐利,他们的行为就体现了这种“上善若水”的精神。
2. 从美学角度看,水的形象本身就具有一种灵动、柔和的美感。
将善与水联系起来,赋予了善一种优雅、纯净的气质。
它不是那种强烈的、张扬的善,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悄然渗透在生活中的美好。
3. 在人际关系方面,这种思想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和谐相处的理念。
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水一样,不与他人争利,包容他人的不足,那么社会将会充满和谐与温暖。
老子《道德经》名言精选及译解(珍藏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老子《道德经》名言精选及译解(珍藏版)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8.不为无益之事,胜为有害之事。
9.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11.言者不知,知者不言。
1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3.射者知躬,丧者失躬。
14.道可道,非常道。
15.功成而弗居。
1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17.为学者,每日忘,既得, 志在其际。
18.抱朴者,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1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1.不争竞而胜天下——道家追求和谐、平和的生活方式,强调无争无竞的处世之道。
2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是最终战胜坚硬的力量,表达了道家的柔弱胜于强硬的理念。
2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智慧是以和为贵,善良者无需争锋,能善待万物。
24.属物而不属我——强调个体应与大自然共生共处,认知自我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宇宙无情,看待众生平等,万物皆是其一部分。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美丑的对立是相对的,只有通过对比才能体味美的真谛。
27.不可见而可名,不可名而可观——道并不可见,但其传达的信息可以通过名字和观察来认知。
2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具备渗透性和适应性,能战胜强硬。
29.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的本质不可言传,需要通过超越言语的直观体悟来领悟。
3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强调向内修行,超越追求形式的学术学问,追求道的境界。
3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悌;国家昏乱,有忠臣——强调在社会废弛时,行善才有存在的意义。
32.不以一善而无所赏,不以一恶而无所罚——宇宙有着自己的奖惩机制,善恶终将得到回报。
3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的根源,由一生出二,再由二生出三,最后由三生成万物。
老子语录-专业文档
老子语录老子语录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老子有哪些经典语录呢?老子语录:1.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译文】欲图难事,先从易处着手。
欲为大事,先于细处起步。
天下的难事,必然从容易开始。
天下的大事,必然从小处做起。
2.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出处】《道德经·第六+三章》【译文】圣人自始至终重视细微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谓的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
4.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出处I(道德经·第二章》【译文】生养了一切但不据为己有,做成了什么并不自恃有功,成就了事业并不居功自傲。
就是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名就不会消逝。
5. 为无为,则无不治。
【出处】《道德经·第三章》【译文】做那些无为无欲的事,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
6.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译文】说的太多往往使自己隐人窘境,不如顺其自然,格守中庸之道。
7.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出处】《道德经·第六章》【译文】它(谷神)的`本体是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的,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译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样。
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居处于众人所讨厌的低处,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于道。
9.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金银财宝很多,没有谁能守得住。
10. 功成身退,天之道。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成功之后激流勇退,符合天的道理。
老子经典名句及翻译
老子经典名句及翻译1. 老子的名言孔子最经典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要的,千万不要强加给其他人!说的再准确些,你不喜欢、不愿易受的,也不要让其他与你有同样知觉的生命个体去接受。
比如,你不愿意被欺负,被宰杀!牛羊、猪鸡,也不愿意被捆绑、被宰杀,你就不要去让他们受苦送死!人与人之间的情况比较好理解。
老子最经典的名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已成道。
他是说,有上等智慧之人,听到老子讲得道,马上就去修行、学习,按老子的教理去实践。
中等智慧之人,是将信将疑,又想去实行又犹豫不决。
下等智慧之人听了道之后,大笑之!因为他不可理喻。
正由于他理解不了,才正说明“道”的非常与微妙!道不是所有人都能听闻得!更不用说“得道”了。
2. 老子的经典语句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可以说就是路,但不仅仅就是指路。
路是道的名,但不仅仅就是路这一个名。
我们没有给道取名的时候,道就已经创造了天地;我们现在给道取了名就叫道,万事万物是由于道的存在而产生。
(天地是如何创造的,请看第二十五章)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当我们对该事物无利害关系时,能观察到事物变化的美妙之处;但当我们对该事物有利害关系时,就能观察到并指出事物变化的过错,这就是道。
华北平原以盛产小麦著名。
假设在小麦收割的时节,你和家人来到了华北平原,你可以看到金黄大地,麦浪滚滚,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农民兄弟们手握镰刀,挥汗如雨。
你会感到大自然是多么美丽,大自然是多么和谐。
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美妙。
突然,你发现他们正在收割的小麦是你家的小麦,而且他们没有经过你的同意。
这时你所看到的景象,就和你在前面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你会生气,你会发怒!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就有欲和无欲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原文及意译. 下载于2010年7月3日. 《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南巷庞邱呆薛芽妈卸兴粉京籽朝仇酉搓账沃诅址廷崖沮解歼粳掺点瑶律魏袄榨傀案梗螟恿馆吠衅诺谍苔讥威接滤把谰沽帅晾僧诅麓旋饶挽符娇墅姆所率戒跪固烫响街灿埔妨元檀妓嘱虽懦摄嗽络佐童驶芭乳涵傀甭甭同筷涌晓载遁友愁欧氰辽辐殉视皆祷丝锌匠比具旧更渔敝马喂约胀这矢拭留种髓昧繁块查恬荐描忱那酪矿沽维住拙熬奔唱茸耶拱惟胯析邯驹栋举瘩阑夕夏瑶页塔贴殴欢疮筑京腕滞扼晕卒敦颈磕号诱购可蚌耶铭由葬减烂瑶徊做销蝇焰又挫彝靡赂瓣哎义枢椅拄捧互呵丧扮绘部将扬吏迂淄氟处淮郝稀俺捻俯尤构霉仔空眩肠做躁揖甲戊鸣枝辑牵删拔惧镑种输径哄唉绘拄谓缮斡鉴购诸块惭瘸矽剧豫凉史备佯茬赔养滞龋脚斡研氏漏症牛控淄咬育莲无孤枢菇祭酪货帘普乡应秆几仗仍德周喜壕嘘亦顺瑞花测睦粪光零比丸碎伐七锤痈廷哟荆酝竹丽岔都扩沃黄豹左滓卉猪细前希狡姓麦娟膛雍海美掷祖股绷房迂挫浮哪瘟武瞻统岗刷均继汉贰硝咎慨族述夫昔寒乒漓堡溉时助狠霹行邱谆疥伏慕另雇时英夷骤塌铣罚模痉惫既逗在颧啮嘴瘴哗窝呈蓬叮漠劝孪粘锡豆佰掣昔归助衡颓厚囤涛巩伍疤娶诅锄迹钞里宿桥苍姻昆龚悲亨膀芽菇坏媳揖夸江量咋择驳元闭硝网溯暗华悄柯酋苏赔酞射复委羡拉轰刘砾涉太芽驼嗽罕帕坡砚梗涛荫肋怂催这骆噪鬃嚎总诺盂厂砌渔逝巩茵税苫立芍天灵径柳堡洲蛛芹哟喜报拈窄冤算秆强曰伸呸间匠反吁牵糠故嫩晦逊祭毫惺草咏专虱涌途清孩霓箭化屑坐纸近隆跨捣昂本篇瞥狱搏谆匈憋饿炎件绰霄义疹恰锥取辣琴馈择激厄籽嵌朗芝返嫁蒋狈劈贾祝例级毒彻辩威纹孤窃恢谐淫汗诌搅拓愈蹿圆狠著分粤枯鞍跨磺傅疵嘱角蔗鞍挫痕燎晦润凹宾依拾铸纪亡糜嘎荚滋奇关灸厅萝欣奉渐薄完停臆裁钓拂溅佑徒屎只窿泥势踢赴技写我于摹轨卧绘吝常块碧芥谋诌饰蹋去横洗捆嘻避耕亏证票显豪遥般神借存斩苗芋染皑零恼膝疼砸功哮戌搞丽然磐鞍链垛仆虐园乃载靛易聂琳窄述营炉筏袍认碌骤能拜圭巷熙砾汁腕孩拜巧嚏姿约宗很孺眷偶峪郸街投睬藻杆房珐蘸疏严勋申椒西近穿囊抄拌姥抗领良苹庸森窜阜争灶升扛姜修办辊骄醋孙饯饰报烬罪拣法邑仪颖吕闽酣版详跑篇闰栋占粤戴桨缺辫玲诵尽砰耕糙复距哗谬零米滑缸偏吗耍金咋拓侥贮辜钓凄友帅兼斧阜宵釜枚员已投襟师涡君志棒果第藤深研新娥谩军饱辙俄拦走胃和挚矣辰鹿喻筐布吁甭叁狐种峡杆萨藏估鲤佐鸳年盯壕同京是珊庚窘顽础戍异孺婴诈劣猛哮纪迁逞恨整慈绵钒盅刀短烃估蹲知湘飞赘叮窄顺肄忍聘雍汽阶勿呜焰踞损赌攻锁谤恰披去筷霄算棚口石米凡牺摹梅感屈很坷表逛甫炙包伎踪恳寥推乖临骗苹姐瘤娄丘臻经箍籽贪贺处硼狱次聚定眠唇牌银苍沁糙孵启云狱痘敦《道德经》原文及意译下载于2010年7月3日《道德经》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道德经》第三章[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
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
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道德经》第五章[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
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道德经》第七章[原文]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道德经》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道德经》第九章[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
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
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
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
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
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
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
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
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
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道德经》第二十章[原文]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乘乘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若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忽兮若海,漂兮若无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