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合集下载

为什么要根据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要根据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要根据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更符合中国的实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这是理性的认识,也是历史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根本指导地位,是因为它既符合客观实际,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有机统一。

科学的理论,不仅能客观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正是这样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种思想、一种理论是否具有广泛的价值合理性,要看它所追求的是多数人的利益还是少数人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阶级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

工人阶级的特殊历史地位,决定了它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就是用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阶级对立的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工人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参与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代表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表达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前进的科学理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源于实践又由实践进行检验的。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实践充分表明,正是由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我们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胜利,才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看法

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看法

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看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

下面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看法:
1.坚持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活的理论体系,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来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更加注重贴近实际,关注人类实践运动中的新问题,反思和探索新的思想和发展路径。

2.注重继承与创新。

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发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精髓,又要与现实的需要相结合,进行创新和发展。

这意味着要承继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对其进行适当的扩展和修正,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

3.开展跨学科研究。

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进行良性互动和交叉融合。

比如,结合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特别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进展,来深化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理论探讨。

4.推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指导社会实践而产生的,它的发展应当紧密结合实践,回应人们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理论的发展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和启迪,将哲学思想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总之,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立足于当下实际,坚持开拓创新,注重跨学科研究,推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社会生活、人类发展、自然界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曾不止一次地对自己原有的观点、结论进行补充、修改乃至予以摒弃。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 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对当时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19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前,马克思曾经用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共产主义所有制等几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涵盖整个人类社会,认为尽管东方社会存在着亚细亚生产方式, 但他们最终可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

巴黎公社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和平发展时期, 工人运动落入沉寂,几乎看不到再次爆发革命的迹象,而处于世界东方的俄国这时正在进行着一场推翻沙皇封建统治的革命。

鉴于这一社会现实,马克思把视野从西方转向东方, 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向了前资本主义社会。

经过艰苦细致的科学研究, 马克思改变了自己以往的认识,确认东方国家不必去重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而应当寻求实现社会主义前途的新路径。

由于俄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普遍保存着公社土地所有制, 马克思大胆设想,由于俄国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而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马克思晚年的这一设想是对他的社会历史理论反思后所取得的巨大突破,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完善和发展。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中,多次象这种自觉地在实践中充实、校正、更新和发展自己理论。

(二)列宁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的时代特征以及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和继承前人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它与传统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之处,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角度去理解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简单地延续和模仿旧哲学,而是对传统哲学的彻底变革。

19世纪40年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哪些方面实现了根本变革以及这些变革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的深入研究,对于我们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的研究内容上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以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之间的统一。

它不是简单地相加和堆砌旧有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而是在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做出了具有思维方式转变的根本性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实现了辩证的观点融入旧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并将实践作为哲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XXX辩证法的批判,实现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发现了存在于XXX辩证法思想中,能够用于剖析和透视社会结构与整个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视角。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他方面的变革也得到了重要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在理论发展上达到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它立足于实践和现实生活,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实践活动的展开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哲学史和整个认识史的一次伟大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演进历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演进历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演进历程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已有近180年的历史,传入中国也有100多年。

这么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大众化的历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发展阶段来看可以分为初步发展阶段、持续推进阶段和继承创新阶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演进;过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初步发展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大致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到新中国成立。

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在中国大众中流行,其大众化主要是通过一些有志之士和先驱学者翻译经典著作、编写通俗读物进行传播的方式实现的。

因此,为了更好地阐释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发展,我们应该重点介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的贡献。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道路,艾思奇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

在《大众哲学》出现以前,已经有很多先进分子、爱国人士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但是由于其晦涩难懂的语言,使得普及效果不明显。

而《大众哲学》的出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学者们的书斋和课堂,逐步走向大众的生活。

蒋介石评价《大众哲学》的贡献,“一本《大众哲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

”尽管高语罕在《大众哲学》之前就发表了《白话书信》《青年书信》《理论与实践:从辩证法唯物论的立场出发》等著作,并采用了白话文书信体的通俗化表达方式,但高语罕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通俗化两者有机结合。

《理论与实践:从辩证法唯物论的立场出发》尽管以书信体做比较系统的表达,但是它并没有做好通俗化论述,而《大众书信》和《青年书信》有通俗的表达方式,也具有一定的马克思哲学性,但却没有系统地进行马克思哲学性的大众化宣传。

不过高语罕的著作在初步发展阶段影响了众多青年革命者,其书信体写作方式,也启发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工作者,如艾思奇、胡绳等人。

这期间还有与艾思奇并称为“南陈北艾”的陈唯实。

他和艾思奇在大众化上的着眼方面有一定区别,艾思奇所关注的是对大众的宣传,而陈唯实所关注的则是反对错误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姓名:班级:巢湖学院德行并举,知行合一背景介绍:俄国的政治形势十分严峻沙皇政府统治腐朽阶级和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写作目的:是为了纪念马克思这位无产阶级的导师逝世三十周年是进一步向广大党员和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的开展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特点: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马克思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的理论是严整的科学的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和乔∙威∙弗∙黑格尔(1770-183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代表就是法国的昂立∙圣西门(1760-1826)、沙尔∙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771-185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创新理论来源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间接来源: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唯心主义体系:辩证法,突出观点,事物是一个过程,是发展的唯物主义体系:反对唯心主义宗教观,坚持历史唯心主义黑格尔费尔巴哈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创新直接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史的革命: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最根本的生产关系;第一次明确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即阶级关系;第一次发现了劳动的二重性,建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理论来源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创新直接来源: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把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之上。

理论来源观点:猛烈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合理现象,预言共产主义一定要取代资本主义,天才的设想未来新社会的状况:公有制,从事劳动按需分配,同情无产阶级唯心史观: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不认为无产阶级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伟大现实力量;反对阶级斗争,不认识其伟大作用;幻想通过说服教育使资产阶级自觉自愿地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二、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既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八世纪末叶同中世纪势力和僧侣势力斗争的法国唯物主义,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特别是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的成果,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它是观察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辨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把辨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它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在定义“社会”时曾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

他反对把社会看作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主张把社会看作是个人相互联系的总和,是由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还认为,社会有机体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他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由此可见,马克思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并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发展。

第一、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共产主义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

1在《共产党宣言》中,做出“各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论概括。

2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强调“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3在《资本论》中,更明确地把共产主义表述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4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③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简述马克思之一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简述马克思之一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卡尔·马克思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继承并创新了德国古典哲学,这极大地影响了他自己哲学思想。

马克思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被广泛认为是德国理
想主义之父的伊姆曼纽尔·康德。

康德的批判哲学,特别是他强调人类主观性在构建现实中的作用,为马克思后来的社会理论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还从G·W·F·黑格尔身上获得了灵感,他的辩证法极大地影响了
马克思对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理解。

黑格尔的辩证法概念强调社会
关系和历史过程的矛盾性质,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他对社会
革命变革的愿景提供了依据。

马克思的哲学创新在于他对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应用。

马克思借鉴黑格尔的辩证法,形成了对历史和社会的唯物主义理解,
认为历史变化的动力不是思想或意识的发展,而是生产的物质条件和
由此而产生的阶级斗争。

马克思对现有社会秩序提出了激进的批评,
并提出了基于团结和平等原则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愿景。

卡尔·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继承和创新的。

虽然他继承了德国理想主义的传统及其对人类主观主义和历史发展的强调,但马克思
也通过培养对历史和社会的唯物主义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对资本主义的
批判,做出了重大的哲学创新。

马克思对哲学和社会思想史的深刻影响,可以从他对资本主义社会批评的持久影响和他的思想对于理解当
代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持续相关性中看出。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了人类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它正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具有深刻而伟大的基本精神,这些基本精神对当今社会依然起着巨大作用。

它确实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关键词:解决问题基本特质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标志着它与旧哲学根本不同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对人类历史上优秀哲学遗产的继承和总汇,又是哲学思想发展的更高的阶段。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巨大魅力是它在改造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中的巨大能量,来自它敏锐地捕捉到关乎人类社会历史命运的一个大问题,并且准确地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提供了付诸实践的科学方案。

它抓住了并解决了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这并不是偶然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的发展,有着内在的历史必然的关系。

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则是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各主要国家都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技术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家的资本越来越多,财产越来越聚集到少数人的手里,而工人的人数却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困苦。

于是,雇佣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次数就越来越多,规模就越来越大。

就是说,一方面“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纪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①可是,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魔鬼。

”②准确地说资本主义社会要往哪里去?资本主义社会的下一个社会应该是什么社会?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和任务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抓住这些问题,对它进行了研究,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什么

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什么

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什么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从黑格尔哲学中继承的元素和影响。

作为两位重要的哲学家,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深厚的联系和互动。

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方法论以及对社会历史的看法等方面,详细分析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什么,并探讨这些继承如何塑造了马克思的哲学体系和革命理论。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以及其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概述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既复杂又深刻。

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其辩证法、历史观和哲学体系对马克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在早年曾经深入研究过黑格尔的哲学,尤其是其《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等作品,对马克思后来的思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虽然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但却将其归结为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吸取了其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将其改造为唯物辩证法,用以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还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其历史观中的某些合理因素。

黑格尔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绝对精神不断自我实现的过程。

虽然这一观点具有唯心主义的色彩,但马克思却从中看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马克思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

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观点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他仍然从黑格尔那里汲取了关于历史发展的一些有益思想。

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也从中汲取了辩证法和历史观中的合理因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

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工人阶级用来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工具和锐利武器,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用它来研究和解决他们所处时代的国际国内的重大实际问题,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江泽民也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许多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中最关键、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内涵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多方面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就这一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各方面的继承和发展概括了10个方面,指出:“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他特别强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关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等理论。

我们必须在各方面进行理论创新,既要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敢于和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向前进。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多更直接的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和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的指导思想实现与时俱进的又一重要标志。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运用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运用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运用【摘要】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和研究背景,然后从内涵、基本原理、当代意义、实践应用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提出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方向、现实意义和发展策略。

通过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运用,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将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提供有力支撑,有助于引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运用、重要性、研究背景、内涵、基本原理、当代意义、实践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现实意义、发展策略1. 引言1.1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和完善,能够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为我们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把握当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工具,指导我们更好地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深入学习和研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对于提高我们的思想素养、增强我们的理论修养、拓展我们的认识视野、引领我们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背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和理解也需随之更新和深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关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关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时代推进而提出的重要理论成果。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拓展,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如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的继承和运用,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其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创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基于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理论成果,体现了对时代问题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思考和总结。

例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明确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等重要理论观点。

这些观点的提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相结合,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步。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与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对于其指导和支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是一门伟大的科学理论,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主要代表人物,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需要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发展过程,以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发源于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研究社会历史和经济学的基础上,于1848年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形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丰富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相结合,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这些发展与丰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方法。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不仅在本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为当地革命和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世界各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影响。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洞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为我们认识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为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六、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宝库中,列宁的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并且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列宁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角度界定。

1914年11月,他在为《格拉纳特百科词典》写的词条《卡尔?马克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

[2]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界定。

1913年3月,他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这个新的世界观,就是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革命使命的理论。

“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2]“严格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只有一个,这就是马克思主义。

”[3]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列宁主要有两次论述。

1913年3月,他为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所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把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概括为三个部分:(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即“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包括“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3)阶级斗争学说。

1914年11月,他在为《格拉纳特百科词典》写的词条《卡尔?马克思》中指出,“马克思的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它是观察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辨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把辨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它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在定义“社会”时曾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

他反对把社会看作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主张把社会看作是个人相互联系的总和,是由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还认为,社会有机体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他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由此可见,马克思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并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发展。

第一、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共产主义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

1在《共产党宣言》中,做出“各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论概括。

2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强调“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3在《资本论》中,更明确地把共产主义表述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4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③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恩格斯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及当代价值

恩格斯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及当代价值

恩格斯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及当代价值恩格斯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及当代价值马克思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恩格斯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合作者和继承者,他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恩格斯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当代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恩格斯对马克思文化思想进行了有机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的文化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强调了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坚决承担起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任,系统总结了马克思的思想,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普遍地传播、深入人心,恩格斯进行了大量的著作创作和宣传工作。

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著作中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特别是在哲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恩格斯在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展示了他的独创性与创新性。

恩格斯是一个多领域的学者,他在自然科学、哲学、历史、经济学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他在《独立工人党的原则纲领》、《婚姻、私有制和国家》等著作中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修正了马克思在某些方面的理论不足,并且为当时欧洲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恩格斯在历史、哲学和科学领域的研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方向。

最后,恩格斯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概念对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世界,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已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当代价值。

恩格斯的理论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提出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当今世界的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马原的重要意义

马原的重要意义

马原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指列宁和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的继承和发展。

马原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基石,也是指导社会实践的思想武器。

马原的理论体系马原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中,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则是以辩证思维为核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全面、统一、全面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则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原的重要意义1.科学思想的指导作用马原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它对于启发人们开拓思路、研究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才能指导正确的实践活动。

2.社会革命的思想武器马原的理论体系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和目标。

通过对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规律的分析,马原提供了无产阶级进行反抗和改造社会的指导原则,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3.指导党和政府决策的理论基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指导,马原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党和政府根据马原的思想原则,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政策措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马原不仅为党员干部提供了政治理论和工作方法,也为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4.文化创造的推动力马原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它不仅为艺术和文学提供了方向和价值取向,也为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马原的思想面貌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建设中加强了文化自觉,注重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前卫文化力量。

总结马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科学思想的指导作用,也是社会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原的理论基础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思想支持,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摘要】为了使哲学更好指导人类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发现了螺旋发展哲学,该哲学的内容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两个螺旋,即第一螺旋,动力螺旋;第二螺旋,方向螺旋,第一螺旋与第二螺旋终将重合,表示此事物结束,重合后将产生新的第一螺旋和第二螺旋,表示新事物产生,永恒发展。

用螺旋发展哲学和“先天八卦图”解释了宇宙的形成和演进,用螺旋发展哲学揭示了道德在人类社会所处的状态,用螺旋发展哲学揭示了科技发展的终极目的。

提出螺旋发展哲学的目的及指导意义。

螺旋发展哲学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螺旋发展哲学;宇宙的形成;哲学的应用哲学是什么?当今学习哲学的人一直追问的一个问题,时至今日也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位。

我给哲学下的定义是:哲学就是支配一切事物发展规律的学科,其中的“事物”既包括客观存在也包括意识形态。

“哲学”这一学科从西方引进,最初的哲学是与自然科学伴生的,是总结自然科学的一般的、普遍的规律的学科,后来,为了使哲学指导自然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要有超前性,就将哲学从自然科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

再后来,当人们认识到哲学也指导文化、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就开始将哲学定义为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人类发展到现在对越来越多的问题产生困惑,迫切需要重新定位和发展哲学这一学科。

如何看待马克思哲学?我们总结一下西方的哲学史,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弊端哲学(否定哲学)”,我们知道马克思是西方最后一位哲学家,这就说明马克思哲学是总结了前人哲学思想结晶之后的论述,其理论是西方哲学金字塔上的明珠,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科学的、客观的。

任何理论都需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哲学也不例外,螺旋发展哲学就是马克思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1螺旋发展哲学的产生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绝对运动是有规律的,什么规律呢?这是我们必须把握的。

在揭示事物运动规律前我们首先谈一下‘关于马克思对内因与外内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的论述,他只讲述了外因对事物发展过程上的作用,没有讲述外因对事物发展时间上的作用。

实际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时间限制的。

外因不能决定事物的发展过程,但可以决定事物的产生和消亡。

因为一事物都有其从属的另一事物,处主导地位的事物影响其从属事物的发展过程,决定从属事物的发展时间。

例如,地球上的任何事物都从属于地球的发展规律,恐龙的产生和灭绝就是地球发展规律主导的,在下面的论述中我会讲到。

其次谈一下“关于马克思对事物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动力”[1]的论述,“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自我否定,表现为向同一方向的转动,形象的说法就是沿自身固有轴线方向一致旋转的螺旋,即第一螺旋,也为动力螺旋。

再次谈一下“关于马克思对事物发展的波浪式或螺旋式上升”[1]的方向的论述,鉴于我前面已经讲了处主导地位的事物决定从属事物的发展时间,也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时间界限的。

那么,事物发展方向就是先递增后递减的轨迹螺旋,我们将这一螺旋称为第二螺旋,也叫方向螺旋。

我们把他叫螺旋发展哲学。

第一螺旋与第二螺旋的关系和特点就是:(1)、第一螺旋的初始速度与结束的速度相当,为最大速度;(2)、第二螺旋的轨迹与第一螺旋的初始速度和阻力有关,轨迹与初始速度成正比,与阻力成反比;(3)、第一螺旋自转方向与第二螺旋的轨迹方向相同,皆为逆时针方向;(4)、第一螺旋与第二螺旋最终重合,表现为第一螺旋的初始速度,即为该事物的结束;(5)、第一、二螺旋重合后的螺旋为新的螺旋,又将孕育新的第一螺旋与第二螺旋,表现为新的事物产生。

反反复复,永恒发展。

1、1从客观存在考察螺旋发展哲学任何客观存在的物质都从属于宇宙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就用螺旋发展哲学解释宇宙的形成和演进吧!在解释宇宙的产生和演进前,我先介绍一下中国的哲学。

中国的哲学是什么?我们追溯一下中华民族所有的思想理念、文化学说以至于我们的行为,最后,都落到了“先天八卦图”上,那么,先天八卦图蕴含什么道理呢?相传七千年前伏羲氏观物取象所创,是代表宇宙形成的过程,周文王编写《易经》又配以文字说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2],流传至今各种版本画法、说法不一。

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如图1),为什么?下面我就用螺旋发展哲学这把钥匙解开先天八卦图的密码,大家看一看盒子里的景象吧!我们从宇宙的初始状态说起,也就是“乾卦”状态的中期(如图2),此时的宇宙为一个橄榄球形天体。

按照物质的密度简单的分三种存在状态,即核心是固态,占据的空间小;中间是液态,占据的空间中等;最外面是气态,占据的空间最大。

强调一下这里的三种状态并非严格意义上物质的三个状态,只是为了方便说明。

此时三个层的运动状态都为第一螺旋状态,即都以固有轴线逆时针旋转,特点为固态层旋转速度最大,其次是液态层,再次是气态层,随着时间的推移,固态层的旋转速度将能量向外传导到液态层和气态层,达到极限后,外面的气态层和液态层又将速度和能量向内传导,并产生强大的压力,此时固态层速度最大,冲破极限后固态层发生爆炸。

“乾卦”状态结束,进入“兑卦”状态(如图3)。

“兑卦”状态,气态层和液态层仍然是第一螺旋运动,此时固态层爆炸后分离的多个固态拥有了第一螺旋和第二螺旋,同时,爆炸的中心位置出现了空间并扩大到“兑卦”结束,所有的固态均按照各自的第二螺旋轨迹运行,同时,少量的一些液态也开始被固态裹挟,但大部分的液态仍按原来第一螺旋运动。

当固态运动到彼此间的引力与第二螺旋的离心力平衡的时候,固体开始只从事第一螺旋运动。

这时“兑卦”结束,开始进入“离卦”状态(如图4)。

“离卦”状态,是固态只进入第一螺旋运动,它周围的液态进入了以它为核心的第二螺旋状态,气态还在宇宙的外围只进行第一螺旋。

此时,只有少量大的固态且分配的液态多就相当于又进入到“乾卦”状态,假设银河系的上一级就是宇宙的话,那么,银河系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产生的,并从一级宇宙中分离出来。

如果其他的固态比银系大还会产生下一级“乾卦”,以此类推。

绝大多数的固态周围的液态少,液态开始围绕固态进入第二螺旋,同时也就打破了原来的离心力与固体间引力的平衡。

“离卦”结束,进入“震卦”(如图5)。

“震卦”状态,是固态与液态全部进入第二螺旋运动,此时,宇宙中心的空间又扩大,宇宙的一级状态逐步定型,液体状态的行星开始冷却形成固态,气体还在做第一螺旋运动。

条件如果允许末期或有生物出现,假设,银河系的上一级就是宇宙的话,那么,地球上的生物至少比这时还晚一个状态。

之后,气体也开始了进入第二螺旋运动,“震卦”状态结束,进入“坤卦”状态(如图6)。

“坤卦”状态是宇宙的一级状态进入大繁荣时期,所有的天体都进入第一螺旋与第二螺旋,构架一级宇宙平衡的主要天体此时按照自转的离心力运动,万有引力作用很小,但是不用担心他逃跑,他只是陀螺的运动规律画个圈而已。

而此时他周围的行星感觉与他的距离没有变化,是因为它将能量逐渐增大源源不断的传到给他的结果。

到“坤卦”的中期之后,我们拿一个一级宇宙的恒星举例子吧!他的能量开始减退,在这个过程中,恒星轨迹做螺旋递减运动,他周围的行星也同样做螺旋递减运动,原液态固体逐次全部落到他的身上,每一次撞击都加速了他的第一螺旋速度。

当恒星在宇宙中找到自己的原来逃离出去的平衡点后,他就只进入第一螺旋状态,“坤卦”状态结束,此时进入“艮卦”(如图7)状态。

“艮卦”状态是天体形成“黑洞”的主要时期,这里要说下,“黑洞”的形成很少部分在“坤卦”状态的后期,大部分在“艮卦”状态中后期。

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恒星原来在“乾卦”状态下固态球体部位有很大的关系,在外面的形成较晚,在里面的形成较早,至于“白矮星”和“中子星”一定在原固态球体的里面。

我们就讲一下“黑洞”形成之后的情况,此时,中心固态的第一螺旋速度与“震卦”初期相当,还是包含三个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此时固态只进行第一螺旋,液态和气态进行第一和第二螺旋,由于“黑洞”的形成将原来的引力平衡被打破,固态又开始了第二螺旋,“艮卦”状态结束,进入“坎卦”状态(如图8)“坎卦”状态是“黑洞”找伙伴的时期,固态和气态为第一与第二螺旋,液态为第一螺旋。

这时的“黑洞”天体的外形就如同一个漏斗形状,固态部分与液态和气态部分的距离拉长,主要表现为万有引力的“黑洞”的吸引,液态表现为第一螺旋并不是说,他的轨迹不动,而是被固体拖拽的被动轨迹。

当固态部分相遇。

“坎卦”状态结束进入“巽卦”状态(如图9)“巽卦”状态是“黑洞”融合期,其表现形式为,不同天体的固体和液态合为一体,运动形式为第一螺旋,气态仍为第二螺旋运动,在外面看就是多个气体漩涡,这里要讲一下原来从其分离出的下一级系统的运动状态,举个例子吧!如果银河系是从上级系统二次爆炸中分离出来的,那么,没有分离的“黑洞”就先于银河系统结合,如果结合后满足爆炸的能量要求,他将不会等待银河系而进入下一循环,而我们已知的银河系自身的能量完全满足下次爆炸,这就出现了宇宙的分离,产生了并行宇宙。

如果,上一级系统结合后不能满足爆炸的能量,他就自身完成转化或者等待银河系的“黑洞”形成并与之结合进行下次爆炸。

“巽卦”的后期,在外围的气态也进行了第一螺旋运动,这就回到了“乾卦”的初始状态。

宇宙的形成和演进讲完了,大家如果还质疑螺旋发展哲学的话,我就再讲一下恐龙的产生和灭绝吧!在这里只讲述恐龙产生的背景,至于时间是需要科学考证的,就先从恐龙产生前地球地表环境的第一个“螺旋低点”讲起,此时,地球的三个层面即地核、地幔、地壳运动状态是这样的:地核的第一螺旋速度最大,其次是地幔,最慢是地壳,地球自身的内部温度最高,外部温度最低,但外部温度又主要为受太阳的影响。

这里还需要讲一下太阳的问题,现在的太阳大部分属于原来宇宙固态部分,液态部分很少,后来形成的气态在这里不讲。

在前两种状态的第一螺旋的转动中,速度能量进行交换,方向是固态向液态转化,目的是达到太阳爆炸要求的液态与固态比例,在能量交换的过程中产生了爆炸的热量,大部分被自身吸引已达到固体向液体转化,就是太阳为什么发光的原因。

那么,此时的太阳第一螺旋运动是这样的:固态速度最小,液体速度最大,虽然太阳产生的热量最少的时候,也就是太阳内部温度最低,但是外部温度最高。

然而,地球的第二螺旋轨迹主要受地壳的第一螺旋影响,表现为与太阳的直线距离缩小,从而地球表面温度最高,重力加速度最大,此时,地球上是否有生物我不能判断,随着,地球的三个层面的第一螺旋由里向外传导,太阳两个层面的第一螺旋由外向里传导,达到中期时,地球表面有喜温生物和喜寒的生物同时出现,恐龙以及恐龙时期的生物在这个时候登上了地球历史的舞台,随着,地球温度进一步降低,引力进一步减小,地球上只剩下喜寒的生物,而且个体越来越大,这就是恐龙繁荣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