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具体案例谈计算机软件专利的发掘和说明书撰写

合集下载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范文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范文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软件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性和技术含量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关于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和讨论。

本文旨在探讨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分析其相关法律和理论依据,以期为软件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分析(一)计算机软件专利的基本概念计算机软件是指为了实现某种功能而设计的程序及其文档。

而计算机软件专利则是指针对计算机软件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所授予的专利权。

(二)可专利性的法律标准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可专利性的标准主要包括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和工业应用性。

对于计算机软件而言,其可专利性主要取决于是否满足上述标准。

(三)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争议尽管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在法律上已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争议。

部分人认为,由于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更新换代,使得软件的“新颖性”难以保持,因此软件的专利保护存在困难。

此外,软件与硬件的融合、开源软件的版权问题等也使得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变得更加复杂。

三、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的理论依据(一)技术创新性计算机软件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对软件的算法、程序结构、功能设计等方面的创新,可以提高软件的性能、效率和用户体验。

因此,从技术创新性的角度来看,计算机软件应具备可专利性。

(二)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对于计算机软件而言,其知识产权保护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

通过授予软件专利权,可以保护软件的创新成果,鼓励软件开发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软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法律规定与实例支持我国《专利法》明确规定了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并提供了相关实例支持。

例如,针对某些具有创新性的软件算法、程序结构等,可以授予实用新型或发明专利权。

此外,国际上的相关法律和规定也为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提供了支持。

软件著作权说明书撰写中的案例分析与启示

软件著作权说明书撰写中的案例分析与启示

软件著作权说明书撰写中的案例分析与启示软件著作权是指对软件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对于软件开发者而言,撰写具有专业性和规范性的软件著作权说明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软件著作权说明书的撰写方法,并提供一些启示。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案例一:社交媒体应用软件著作权申请某公司开发了一款全新的社交媒体应用软件,希望申请软件著作权保护。

他们撰写了一份软件著作权说明书,包括以下重要内容:1. 软件概述:对软件的功能、特点以及目标用户进行详细介绍,确保评审人员能够理解软件的创新之处。

2. 软件架构与设计:对软件的整体架构进行描述,包括模块之间的关系、数据流程、算法等内容,以说明软件的复杂性。

3. 工作原理:解释软件背后的核心原理和算法,例如推荐系统、数据挖掘技术等,以证明软件的创新性。

4. 代码示例:提供关键代码片段,以展示软件的实现方式和技术手段。

5. 界面功能:对软件的界面设计、交互逻辑进行说明,体现用户友好性和创新性。

6. 系统需求:列出软件运行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以确保评审人员能够正确评估软件的功能表现。

案例二:游戏软件著作权申请一家游戏开发公司希望申请其开发的游戏软件的著作权保护。

他们的软件著作权说明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游戏概念与创新点:介绍游戏背景、游戏玩法以及与同类游戏相比的创新之处,突出游戏的独特性。

2. 角色与故事:介绍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形象、角色背景故事及角色之间的关系,增加游戏的情节性和吸引力。

3. 场景与关卡设计:详细描述游戏中不同场景的设计,关卡设定和游戏地图等,突出游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4. 美术设计:展示游戏的美术设计风格、角色造型、场景画面等,突出游戏画面的吸引力和视觉效果。

5. 音效与音乐:描述游戏中的音频效果和音乐配乐,突出游戏的听觉体验。

6. 技术实现方案:介绍游戏开发所采用的技术、引擎和代码实现方式,以证明游戏的独特性和技术创新。

第二部分:撰写启示1. 突出软件的创新性:在软件著作权说明书中,重点强调软件的创新内容和核心技术,以增加评审人员对软件价值的认知。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范文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范文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软件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工具,其创新性和技术性日益凸显。

然而,关于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问题,一直是知识产权领域中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现状在知识产权领域,专利是对发明创造的一种保护形式。

对于计算机软件而言,其是否具备可专利性,主要取决于其是否满足专利法所规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等要求。

目前,国内外对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逐渐得到认可。

然而,由于计算机软件具有抽象性、易复制性等特点,其可专利性的认定存在一定难度。

在认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软件的创造性、技术贡献以及实际应用价值等因素。

三、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存在的问题尽管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认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 创新标准难以确定:由于计算机软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界定其创新性成为了一个难题。

此外,对于微小的改进或优化,是否可以视为创新也是一个争议点。

2. 保护范围模糊:计算机软件的保护范围往往难以确定。

一方面,软件的功能和实现方式可能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另一方面,软件的更新和升级也可能导致保护范围的变动。

3. 审查标准不统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审查机构对计算机软件的审查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同一软件在不同地区的可专利性认定结果可能不同。

四、解决策略针对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 明确创新标准:应制定明确的创新标准,以区分微小的改进和真正的创新。

同时,可以考虑引入国际通用的创新评价指标,以便更准确地判断软件的创造性。

2. 明确保护范围:在确定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时,应明确其保护范围。

可以通过分析软件的功能、实现方式以及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等因素,确定其保护范围。

此外,还应考虑软件的更新和升级对保护范围的影响。

3. 统一审查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审查机构应加强交流与合作,统一审查标准。

专利申请说明书(计算机软件模板)

专利申请说明书(计算机软件模板)

[名称(最多25字)]技术领域写法如下(只有一句话):本发明提供一种×××,具体涉及一种×××[,属于×××领域]。

样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实数的排序算法,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排序算法[,属于数据结构与算法领域]。

背景技术简述与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如果有则列出:作者、期刊、专利号、文章等,相当于本发明的参考文献),指出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只需指出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即可)发明内容如果需要定义术语,请放在这里。

(可选)(文中的术语使用必须一致)发明的目的,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采用如下句式之一(或类似句式):A.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以解决……;B. 本发明旨在通过……以克服……;C.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本发明……;等。

如果需要描述本发明的原理,请放在这里。

(可选)完整的技术方案(这是说明书的重点),例:(对于某计算机软件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 ……实现方法为:A1. ……;A2. ……其中的××取值范围为××;A3. ……;B. ……;C. ……实现方法为:C1. ……;C2. ……;D. ……。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A1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B的实现方法为……。

……(注意:对方法的描述必须和流程图相对应,用自然语言描述(如:A1. 如果n大于0,则转步骤A3),必要时可以加入部分关键代码段)有益效果,例: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提高了……,加快了……,节省了……附图说明图1是……。

图2是……。

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如果有附图,可以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如果数据参数有大小范围,则需要给出详细的数值范围,如:温度为20℃~80℃,最佳温度为40℃。

计算机算法类专利优秀示范

计算机算法类专利优秀示范

计算机算法类专利优秀示范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计算机算法类专利在当今信息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推动了科技创新,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优秀的计算机算法专利示范了技术实力和创新意识,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本文将通过分析计算机算法类专利的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探讨优秀示范专利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打造优秀的计算机算法类专利。

一、计算机算法类专利的特点1. 技术含量高:计算机算法类专利是一种高度技术性的专利,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意识。

这类专利通常涉及复杂的数学算法、数据结构和编程技术,需要专业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和开发。

2. 实用性强:计算机算法类专利主要用于解决技术问题或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强烈的实用性。

这类专利通常应用于各种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等,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技术支持。

3. 易于复制:计算机算法类专利通常以源代码或算法流程图的形式呈现,具有一定的易于复制性。

这一特点使得专利的技术成果易于转化和推广,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计算机算法类专利的优势1. 技术领先:优秀的计算机算法类专利通常具有技术领先性,能够在同类竞品中脱颖而出。

这些专利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还能带来更好的商业价值。

2. 商业化前景好:计算机算法类专利常常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商业利润。

通过专利的技术转化和商业推广,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空间。

3. 提高企业形象:优秀的计算机算法类专利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技术形象和品牌价值。

这些专利体现了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了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地位。

三、优秀计算机算法类专利的重要性1. 推动科技创新:优秀的计算机算法类专利不仅体现了技术实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够推动科技创新和行业发展。

这类专利为企业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创新动力,促进了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2. 增强竞争力:优秀的计算机算法类专利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利润空间,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软件专利案例范文

软件专利案例范文

软件专利案例范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保护软件的知识产权,许多软件开发者选择申请软件专利。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介绍软件专利的基本概念、申请流程以及案例中的专利内容。

案例背景:某公司开发了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识别软件,该软件可以通过识别用户的语音指令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该公司决定申请软件专利,以防止其他竞争对手在技术上复制并使用该软件。

软件专利的基本概念:软件专利是指对软件创新所进行的专利保护。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软件领域可以申请的专利主要分为两类: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专利要求软件的技术含有创造性、实用性和可实现性,实用新型专利主要考虑软件在功能上的改进。

软件专利申请流程:1. 搜索与申请软件相似的专利,了解现有技术的发展水平。

2. 准备专利申请文件,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摘要等。

3. 提交申请至国家知识产权局并缴纳申请费用。

4.等待审查阶段,根据审查部门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并进行逐步答复。

5. 经过审查合规之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发文颁布专利证书。

案例中的专利内容:在该案例中,经过对现有技术的分析,该公司发现没有类似的软件专利存在,因此决定申请发明专利。

该软件的核心创新点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识别和反应功能。

在申请文件中,公司详细描述了软件的技术原理、具体实现方式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权利要求书中明确列出了该软件的保护范围,确保其他人不会以类似方式进行复制和使用。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护自己的技术,公司还可以考虑进行软件著作权的申请。

软件著作权可以确保软件的源代码和结构被保护,防止他人直接复制和使用软件的源代码。

总结:软件专利为软件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

通过合理的申请流程和详细的申请文件,软件开发者可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并防止他人对其技术的侵权行为。

在案例中,该公司成功申请了软件专利,保护了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识别软件。

浅谈计算机软件类专利申请的技术挖掘

浅谈计算机软件类专利申请的技术挖掘

浅谈计算机软件类专利申请的技术挖掘1000字计算机软件类专利申请涉及从技术角度挖掘创新点,充分表达发明创造。

以下浅谈计算机软件类专利申请的技术挖掘。

首先,计算机软件类专利申请需要具有技术可行性。

创新点需要在技术上存在实际的可行性,而不是仅仅是纯概念性的创新。

例如,在翻译软件中,用一种全新的语言学理论建立翻译模型,有可能具有理论性的创新,但这种理论是否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可以应用的翻译软件,才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可行性的关键。

其次,计算机软件类专利申请需要具有技术效益。

创新点需要证明技术创新能够取得更优的效益结果,是当前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或大幅改进。

在申请计算机软件类专利时,首先要说明该软件的功能和实现方案,接着量化地表达该软件相对于同类软件的优越性,如速度、准确率、易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技术效益,确保创新点具有广泛的适用价值,并对技术效益做出充分的说明和论证。

第三,计算机软件类专利申请需要具有技术改进。

在计算机软件类专利申请中,除了新算法、新模型、新技术等新创新点外,技术的改进也是专利的主要内容。

改进性创新通常会解决同一领域中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如识别率、速度、扩展性、可靠性等问题。

同时,也可以通过以往的技术进展为基础来发掘改进的点,如新的数据处理优化算法,更优的预处理技术,更有效的并行处理技术等,以提升原有的软件性能和体验,丰富不同功能领域的应用层面。

最后,计算机软件类专利申请需要具有技术差异。

技术差异一般包括软件体系架构的创新、基于不同模型、预处理等技术的创新、算法思想的创新等等。

相比于现有的技术解决方案,技术差异非常明显,可以为相关技术领域提供全新的视角,从而得出数据训练的新方法等,从而能够实现更加精确的数据解析、负载均衡、故障恢复等功能。

在申请专利时需要详细解释创新的思路和体系,并论证创新点的差异性。

总而言之,申请计算机软件类专利,需要从技术可行性、技术效益、技术改进、技术差异四个方面对产品进行分析,并提取出对应的技术挖掘点。

软件发明专利范文

软件发明专利范文

软件发明专利范文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软件发明专利成为了技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一篇优秀的软件发明专利范文不仅能清晰阐述发明内容,还能凸显创新点和实用价值。

以下是一篇关于某智能语音识别软件的发明专利范文,供您参考。

【发明名称】一种智能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语音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语音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现有的语音识别技术仍存在识别准确率低、抗噪性能差等问题,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旨在提高语音识别准确率和抗噪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发明实施方式】1.一种智能语音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获取用户输入的语音信号;b) 对语音信号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静音检测等;c) 将预处理后的语音信号进行特征提取;d) 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特征进行训练,得到识别结果;e) 根据识别结果,输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

2.一种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包括:a) 语音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语音信号;b) 预处理模块,用于对语音信号进行去噪、静音检测等处理;c) 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预处理后的语音信号的特征;d) 识别模块,包括深度学习模型,用于对特征进行训练并得到识别结果;e)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识别结果。

【创新点】1.本发明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提高了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和抗噪性能;2.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预处理,有效降低了噪声对识别结果的影响;3.识别模块可自适应不同场景和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识别。

【实用价值】本发明可应用于智能家居、语音助手、智能车载等领域,为用户提供便捷、准确的语音识别服务,提高用户体验。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范文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范文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性和技术性日益凸显。

然而,关于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分析其相关因素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软件产业的创新和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二、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的背景及意义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问题,涉及到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全球化背景下,软件技术的创新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问题,有助于保护软件技术创新成果,促进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的法律基础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计算机软件作为一种技术方案,其是否具有可专利性,需从技术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此外,软件的表达方式、功能实现等方面也是判断其是否具备可专利性的重要因素。

四、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的分析1. 技术性分析:计算机软件的技术性主要表现在其算法、程序、数据结构等方面。

这些技术性特征是软件实现其功能的基础,也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可专利性的重要依据。

2. 创新性分析:创新性是计算机软件获得专利保护的关键。

软件的创新性需体现在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对技术问题的解决以及为产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等方面。

3. 实用性分析:软件的实用性是指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只有具备实用性的软件,才有可能获得专利保护。

4. 表达方式与功能实现分析:软件的表达方式和功能实现也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可专利性的重要因素。

软件的表达方式需具有独特性,而功能实现需体现技术创新。

五、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的实践案例以某公司开发的一款智能语音识别软件为例,该软件通过算法和程序实现语音识别功能。

经过分析,该软件的算法和程序具有技术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且在表达方式和功能实现上具有独特性。

软件产品的专利挖掘案例

软件产品的专利挖掘案例

软件产品的专利挖掘案例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软件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软件领域,专利挖掘的重要性却经常被忽视。

实际上,软件产品专利挖掘是保护知识产权、提高竞争力、增加收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案例来介绍如何进行软件产品的专利挖掘。

二、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和运营的企业,其主营业务包括B2B电子商务平台、O2O电子商务平台等。

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保护自身知识产权,该公司决定对其软件产品进行专利挖掘。

三、专利挖掘步骤1. 定义研究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即确定需要挖掘哪些方面的专利信息。

在本案例中,该公司需要挖掘与其电子商务平台相关的软件产品专利信息。

2. 收集数据接下来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已有专利、技术报告、学术论文等。

收集数据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专利数据库等途径进行。

在本案例中,该公司选择使用专利数据库进行数据收集。

3.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和过滤,去除不相关的信息。

在本案例中,该公司需要去除与电子商务平台无关的专利信息。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对已经清洗好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在本案例中,该公司需要对电子商务平台相关的专利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找出其中的技术特点和创新点。

5. 评估价值评估价值是指根据已经挖掘到的专利信息来确定是否可以申请专利、是否可以侵权、是否可以授权等。

在本案例中,该公司需要评估挖掘到的专利信息是否可以申请专利,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四、挖掘结果与应用通过以上步骤,该公司成功挖掘到了与其电子商务平台相关的软件产品专利信息,并确定了其中的技术特点和创新点。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该公司保护自身知识产权、提高竞争力和增加收益。

具体应用包括:1. 申请专利:根据挖掘到的技术特点和创新点,该公司可以申请相应的专利,保护自身知识产权。

2. 侵权监测:通过挖掘到的专利信息,该公司可以了解其竞争对手是否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软件技术专利范文

软件技术专利范文

软件技术专利范文篇一:计算机软件发明专利技术交底资料范例计算机软件发明专利技术交底资料范例本文以二进制方式写数据到文件的程序为例,举例说明计算机软件发明专利技术交底资料应该如何准备。

假如传统的方法是先把数据转换为字符型,然后再把字符写入文件。

1、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涉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一种写数据到文件的方法。

2、背景技术:传统的方法是先把数据转换为字符型,然后再把字符写入文件。

3、传统方法的缺陷或不足:由于每次写文件的时候都需要先把数据转换成字符型,再把所有字符写入文件,这种写文件的方法效率低下,如果文件很大,把所有数据都转换成字符的时间会很长,严重影响数据处理的速度;从文件读数据的时候也要先把读出来的字符转换为需要的数据格式,从而从文件读数据的效率也同样很低下。

4、本发明方法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方法采用二进制存储数据。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最必要原始的技术方案:A、查找文件:根据目标文件名,在文件系统里面查找出该文件的文件地址,如果找不到该文件则退出,如果找到该文件则执行步骤B;B、打开文件:打开目标文件,返回该文件的文件头地址;C、以二进制方式写文件:把需要存储的数据转换成二进制数,然后写入文件的目标地址;D、关闭文件:关闭目标文件。

(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包含步骤E:校验写入的数据A、查找文件:根据目标文件名,在文件系统里面查找出该文件的文件地址,如果找不到该文件则退出,如果找到该文件执行步骤B;B、打开文件:打开目标文件,返回该文件的文件头地址;C、以二进制方式写文件:把需要存储的数据转换成二进制数,然后写入文件的目标地址;E、校验写入的数据:读取文件中对应地址相应的数据,跟写入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校验错误则报错;D、关闭文件:关闭目标文件。

(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果步骤C是核心创新点,则针对步骤C、以二进制方式写入数据进行进一步细化描述,具体实施例1:把需要写入的数据逐个字节写入文件。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范文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范文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问题逐渐成为法律和科技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分析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的背景与意义计算机软件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性和技术含量日益提高。

然而,由于软件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可专利性在国际上一直存在争议。

研究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问题,对于保护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的国际与国内法规(一)国际法规国际上,关于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主要依据《专利法》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相关规定。

这些法规对软件的可专利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具备创新性、实用性和工业应用性等。

同时,各国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定差异,如美国、欧洲等地的实践案例。

(二)国内法规我国在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方面,主要依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

我国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逐渐加强,对符合条件的软件给予专利保护。

同时,我国在司法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四、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的判断标准与实例分析(一)判断标准判断计算机软件是否具备可专利性,主要依据其是否满足创新性、实用性和工业应用性等要求。

其中,创新性是核心要素,要求软件在技术上具有显著进步;实用性则要求软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积极效果;工业应用性则关注软件能否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国内外计算机软件专利申请的实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可专利性的判断标准。

例如,某些涉及算法、程序和技术创新的软件容易获得专利保护,而某些仅涉及界面设计或功能优化的软件则可能难以获得专利保护。

此外,不同国家对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政策也存在差异,需要具体分析。

五、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的挑战与展望(一)挑战当前,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面临诸多挑战。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范文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范文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软件创新推动了科技领域的前进,对于其保护机制的探讨尤为关键。

关于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问题,历来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热议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标准、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的理论基础1. 专利制度概述专利制度旨在保护创新者的智力成果,鼓励技术创新。

计算机软件作为一种智力成果的体现,其可专利性自然受到广泛关注。

2. 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要素(1)新颖性:软件必须具有独特性,且在申请日之前未被公众所知。

(2)创造性:软件应体现出创造性的进步,而非仅仅是现有技术的简单组合或改进。

(3)实用性:软件必须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并产生积极效果。

三、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的国际与国内现状1. 国际视角在国际上,多个国家及地区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均承认计算机软件的专利性,并制定了相应的专利审查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要求软件必须具有技术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2. 国内发展在中国,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计算机软件的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

然而,由于软件与硬件的交织性、软件的抽象性等特点,其专利审查仍面临诸多挑战。

四、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的挑战与问题1. 技术与法律的双重挑战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与硬件的界限日益模糊,传统的硬件专利审查标准在应用于软件时面临挑战。

同时,法律对于软件的保护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

2. 审查标准的统一性问题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专利审查机构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审查标准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审查结果的不确定性。

3. 软件创新的保护与促进在保护软件创新的同时,如何平衡创新与公众利益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过度的保护可能阻碍技术的进步和共享,而保护不足则可能打击创新者的积极性。

五、建议与展望1. 完善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明确计算机软件的专利性及审查标准,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范文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范文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问题逐渐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分析其专利申请的可行性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概述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主要涉及软件的技术创新性和实用性。

根据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技术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计算机软件可以被授予专利权。

然而,由于计算机软件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可专利性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申请案例进行分析。

三、计算机软件专利申请的可行性分析1. 技术创新性: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其算法、程序结构、功能实现等方面。

如果软件在技术上具有独创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那么其具备申请专利的潜力。

2. 实用性:软件必须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价值。

实用性是评价软件可专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3. 保护范围:在申请专利时,需要明确保护范围,确保专利权能够覆盖到软件的实质性技术特征。

同时,要避免保护范围过宽或过窄,影响专利的实用性和价值。

4. 申请流程:申请人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提交完整的申请材料,并经过审查和授权等环节,才能获得专利权。

四、计算机软件专利申请面临的挑战1. 法律环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对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存在差异,申请人需要了解并适应不同法律环境。

2. 技术难度: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复杂性和更新速度较快,使得专利审查过程中可能存在技术难度和挑战。

3. 竞争压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申请人需要确保其软件的技术创新性和实用性得到充分体现,以获得专利授权。

4. 费用成本:专利申请和维护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成本,对于一些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

五、提高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的建议1. 加强技术研发:通过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创新性和实用性,为申请专利提供有力支持。

计算机专利法案例

计算机专利法案例

计算机专利法案例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聊聊计算机专利法那些超有意思的案例!比如说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个公司研发了一种超厉害的计算机算法,那简直就像是给计算机开了外挂一样!他们开开心心地去申请专利,觉得自己肯定能独霸市场。

可谁能想到呢,另一家公司跳出来说,嘿,这算法我们几年前就研究出来了,只是没去申请专利而已!你说这事儿闹心不闹心?这就像是你精心准备了一场盛大的派对,结果有人跑过来说,嘿,这派对我早就想办啦!
再来讲一个。

有个小伙子,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研发出了一个独特的计算机程序,满心欢喜地去申请专利。

结果专利局审查的时候说,这个程序和之前的某个专利有点像啊,不能给你通过!这可把小伙子急坏了,他到处找证据证明自己的程序和那个专利不一样,就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艰难。

你能想象那种焦急和无奈吗?
还有一个更离奇的。

有两家公司为了一个计算机专利争得死去活来,就跟拔河似的,你拉我扯。

这边说,这是我们的创新,那边不甘示弱,说没你们什么事儿!这多像两个小孩抢一个心爱的玩具啊!这过程中,双方请律师、找证据,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就是为了能在计算机专利的战场上赢得胜利嘛!你说他们为了个专利这么拼命,值不值得呢?
在这些计算机专利法案例中,我们能看到创新的重要性,也能看到法律的严谨和复杂。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决定成败,这多让人感慨啊!我觉得啊,对于那些搞研发的人来说,一定要了解清楚专利法,保护好自己的成果,不然辛苦一场最后却为他人做了嫁衣,那得多冤啊!同时呢,专利局也得把好关,不能随意就给专利通过或者不通过,得认真负责,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计算机行业的健康发展。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计算机软件 专利 行政执法案例

计算机软件 专利 行政执法案例

计算机软件专利——深度探讨与案例分析近年来,计算机软件专利已成为热门话题,各种讨论和争议不绝于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全面评估计算机软件专利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行政执法案例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而重要的主题。

1. 计算机软件专利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专利?1.2 计算机软件专利的分类和申请流程1.3 计算机软件专利的价值和意义2. 计算机软件专利的深度探讨2.1 专利保护的范围和界限2.1.1 对功能性和技术性要求的解读2.1.2 软件实现的创新和现有技术的关系2.2 专利审查的难点和争议2.2.1 对审查标准的解读和评估2.2.2 对软件发明的技术效果和实际应用的考量2.3 专利侵权的界定和认定2.3.1 对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2.3.2 对软件功能和设计的侵权分析3. 行政执法案例分析3.1 案例一:计算机软件专利审查难点的司法解释3.1.1 案件概况和争议焦点3.1.2 法院对软件专利审查标准的解读和裁决3.2 案例二:计算机软件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3.2.1 案件背景和审理过程3.2.2 法院对软件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和法律适用在以上深度探讨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我个人认为,计算机软件专利在保护技术创新和鼓励研发投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与此应该对软件专利的审查和保护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技术创新需求。

对于专利侵权的认定也需要更加严谨和明晰的标准,以避免对正当竞争和创新的不当限制。

总结回顾本文,我们通过深度的探讨和案例分析,全面理解了计算机软件专利的基本概念、难点、争议和实际运用。

相信读者在阅读完本文后,对这一复杂而重要的主题有了更深入、全面和灵活的理解。

在以简单介绍开始,随后逐步深入探讨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计算机软件专利的复杂性和价值所在。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对这一主题有所启发和帮助,引发更多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软件著作权说明书撰写中的关键技巧与实例分析

软件著作权说明书撰写中的关键技巧与实例分析

软件著作权说明书撰写中的关键技巧与实例分析软件著作权是指对计算机软件所享有的知识产权。

著作权说明书的撰写是软件著作权登记的重要环节,其编写质量直接关系到软件著作权的获得与保护。

本文将介绍软件著作权说明书撰写的关键技巧,并通过实例分析来进一步说明。

一、提供准确而全面的软件信息软件著作权说明书的第一步是提供准确而全面的软件信息。

在撰写说明书时,必须清楚记录软件的名称、版本号、主要功能特点、技术特点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能够直接反映软件的创作性和独创性,为软件的著作权登记打下基础。

例如,某软件名称为“图像处理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图像增强、图像滤波、图像分割等。

在著作权说明书中,应当详细说明该软件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描述创作者如何利用特定算法和技术手段完成图像处理工作。

同时,应当注意描述软件的独创性,如特定的算法思想、工程实现等。

二、清晰明了的流程和界面设计描述软件著作权说明书中对软件的流程和界面设计的描述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准确描述软件的流程和界面设计,能够充分展现软件的原创性和创新性。

例如,在某款在线翻译软件的著作权说明书中,可以详细描述该软件的翻译流程,包括用户输入源文本、选择翻译语言、系统进行翻译处理、输出翻译结果等。

此外,还可以提供该软件的界面设计截图,以清晰地展示用户与软件的交互方式和界面设计。

三、详细说明软件中的创新点在著作权的申请过程中,需要详细说明软件中的创新点。

这些创新点可以是软件功能的设计、算法的改进、操作界面的创新等。

在著作权说明书中,应当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来展示软件中的创新点。

例如,在某款音乐播放器软件的著作权说明书中,可以详细描述该软件的创新之处,如独特的音频解码算法、智能音乐推荐功能等。

同时,可以提供用户界面的创新设计,如音乐播放界面的艺术感设计、智能歌词显示等。

四、附上必要的技术文档和源代码为了更好地证明软件的独创性和创新性,著作权申请人还应当附上必要的技术文档和源代码。

软件控制类专利挖掘撰写及实例分析

软件控制类专利挖掘撰写及实例分析
技术时实现困难、成本高、效果不佳
• 通用或基础性的技术,即不受产品差异性的影响,任
何厂家做同类产品或类似产品必须用到此技术
• 能够用到其他领域,并具有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或
效果
• 技术市场潜力极大,代表了国内外的行业发展趋势 • 能够作为行业标准(国际、国内)推广使用
软件控制类专利挖掘撰写及实例分 析
软件控制类专利挖掘撰写及实例分 析
软件控制类专利撰写的特殊要求(3)
• 当允许且适当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所
适用的系统架构或者硬件环境进行详 细描述,尤其对于与本发明相关的内 容进行重点描述。
软件控制类专利挖掘撰写及实例分 析
软件控制类专利撰写的特殊要求(4)
• 结合实现流程,对实现本发明的虚拟
的模块化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什么是软件控制类专利
• □在产品的实现中起关键作用,是实现
某功能的技术手段之一,与替代技术相 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有一定的通用性, 能够给竞争对手造成市场进入障碍□可 以应用到其他领域,但无特别优势□是 同类产品的主流技术,有一定的市场潜 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可能作为国内同 行业的标准
软件控制类专利挖掘撰写及实例分 析
能够获得专利保护的示例
• 一种控制橡胶模压成型工艺的方法 • 利用一个计算机程序对所述计算机执行虚拟存储
控制以扩展该计算机的有效存储容量,使该计算 机的有效存储容量被极大提高,从而增加了该计 算机的信息数据存储数量,并提高了该计算机的 运行速度和效率。
• 一种用于测量液体粘度的装置,其用一个计算机
战略专利
• 金:竞争对手也不得不使用的基础性或
必然性的专利
• 银:99%的专利容易配合或推出先行技
术的专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一个具体案例谈计算机软件专利的发掘和说明书撰写作者姓名:陈红作者单位:北京蓝智辉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我们业内一般俗称“计算机软件专利”(本文采用该俗称),在其撰写过程中,代理人遇到的问题往往首先就是大多数发明人提供的技术交底材料不符合专利要求,发明人一般都很喜欢以软件的各种功能作为出发点,附以描述用户如何操作才能实现这些功能。

这一问题虽然也广泛存在于其他类型的专利撰写中,但是根据本文作者的经验,在软件撰写中尤其突出。

如果代理人顺着发明人的这种思路进行撰写,那么十有八九撰写出的申请文件就会遭遇到专利法第25条“智力活动规则和方法”的禁止。

因此,如何发掘软件专利、如何引导发明人提供含有技术特征的材料,就成了代理人的首要任务,也反映了代理人的自身业务功底。

本文拟从一个具体的撰写案例出发,谈一下作者的心得,希望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请教,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重点谈说明书的撰写,不过多涉及权利要求书的拟定,后者如有必要将另文给出。

一、 问题的引出本文涉及的具体案例是一种可以同时看电视和处理短信的手机。

发明人提供的初次交底材料对于技术的文字说明极少,关键文字总共还不到一百字,而且也仅介绍这个发明要求保护的是一种可以同时看电视和处理短信的手机,优点是使用户在不影响观看电视的同时,能够处理手机上的短信,方便了用户。

发明人初次交底材料中仅包含一个附图,即“本发明的可看电视的手机处理短信业务的流程方框图”,请看下图:仔细看图才发现,就连唯一的这一附图也不是本发明技术的附图,而是现有技术的图,并且可以看出,该图是以手机用户的操作为依据,一步步地给出的,如果说的再进一步,这只能算是一个用户说明书,而不是技术材料。

根据《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中的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基准,即《审查指南》第259~261页的规定,基本上符合以下3个条件的申请文件才可以被认为不是智力规则:①目的是“解决技术问题”、②反映了“遵循/利用自然规律的技术手段”、③获得符合自然规律的技术效果。

显然,发明人第一次给出的交底材料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并且与满足要求的专利文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该案还要求我们代理人进一步进行专利发掘工作。

看到这样的交底材料,需要插播一段笔者的心得。

笔者从事该领域专利撰写已逾十年,认为软件撰写人除了应当具备专利代理人的责任心、细心之外,还要使自己的撰写找准视角,打个比方说,上面这种交底材料就好像是从手机的外部看,手机可以实现什么样的功能,行文的主语是使用者即手机用户,视角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所以也难怪这样的文字往往被审查员认为是在描述智力规则);而专利撰写则要求从手机的内部看,个单元之间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行文的主语是手机本身、包括其内部各单元、部件,视角是从设备装置的角度出发的。

这一点对于写出好专利是至关重要的!也只有这样的思路才能得出上述符合《审查指南》第259~261页规定的技术三要素。

有了以上这样的认识,那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发明人索要技术素材了。

二、 初稿根据我们事务所内部的规定,不论初次技术交底材料是什么样的、是如何简陋的,都要先在其基础上,将交底材料套入说明书的格式内发给发明人。

这个案子也是一样的,我将初稿发出后马上就该初稿与发明人电话沟通,使发明人在我的要求和启发下提供进一步的功能方框图,并且结合该图详细描述本发明是“如何在接收电视节目过程中同时检测是否有短信”,也就是说,要启发发明人从设备装置的角度出发,以一个新的视角描述该技术;同时,在电话沟通过程中我还捕捉了更多的技术细节内容,这些非文字方式捕捉到的技术细节内容对于稿件的充实也非常重要。

发明人在初稿返回中补充了以下二个附图,需要提示本文读者的是,请注意到发明人提到了“启动播放视频线程和监控短信线程”这样一个新的技术概念。

图 3手机电视播放器的流程图:图4短信具体实现流程图:401403406405402404407408409三、 二稿代理人在初稿返回的基础上写出了文字描述:“ 如图3所示,这是播放器的实现流程图,首先启动播放器,播放器启动之后,需要读取一些基本配置完成初始化,比如上次用户搜索的频道列表,所在城市的信息等等,如果都没有一些初始的信息,就需要搜索电视节目,找到之后就开始播放,如果没有就需要提示用户继续搜索,在播放的时候启动一个线程来监控短信,如果接收到了短信就在屏幕以字幕显示或者声音提示的方式显示,用户就开始处理短信(具体实现参考图4),如果不重要,看过之后就可以了,有些需要回复的,用户就可以在播放器里面直接进行回复,然后继续观看节目,如果想结束节目播放,退出播放器就可以了。

如图4是播放器里面短信具体实现流程图,在用手机进入播放电视的时候,在程序实现上需要同时启动两个线程,一个线程用来播放音视频信息,一个线程用来监控短信,正常情况下音视频的线程用来播放收到的电视信号,手机厂商也都会提供底层的支持,只要调用厂商的驱动程序就可以了,厂商也会提供获取短信或者短信来临的消息的接口,调用这些接口,当监控短信的线程发现有短信来的时候,它会读取短信信息,放到内存的一个固定地方,播放线程从内存取出信息后,就会在屏幕显示,提示用户看到短信内容。

如果用户觉得有必要回复,可以按设置的某一个键,把正在播放节目的全屏缩小一定比例,在屏幕空白的地方显示短信内容,同时打开输入法,让用户可以回复短信,完成短信回复之后,屏幕恢复全屏状态,继续节目观看。

”同时我又提出了新问题(为了节省发明人的时间我们提出的问题都是直接列在稿件中的),以下仅举新问题其中的一例:我想图4应当看作本发明的核心内容,我计划将音视频线程为主、短信线程为辅,不知你意下如何?以下是我对该技术的理解,如有不当请指出,图4的关键点:在音视频线程中,短信标志位置位(405)(413)则开始处理短信,置空(406)则回到电视播放。

短信回复标志位置位(414)则开始处理短信,置空(410)(416)则意味着暂不处理短信(回到电视播放?)那么我的问题是:短信标志位置位和短信回复标志位能否再详述一下?步骤409若N的话是否意味着暂不处理短信?若这样的话,请再加几个方块描述用户处理短信的步骤。

还有这两个线程应该有交叉么?比如416可否到402?405和413之间有何关系?可否将403和404合并为一个方块"电视播放"?总之,最好在图4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我会一边撰写一边等待你的快速回复。

发明人回复:对线程运作的补充:线程:每个正在系统上运行的程序都是一个进程。

每个进程包含一到多个线程。

进程也可能是整个程序或者是部分程序的动态执行。

线程是一组指令的集合,或者是程序的特殊段,它可以在程序里独立执行。

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代码运行的上下文。

所以线程基本上是轻量级的进程,它负责在单个程序里执行多任务。

通常由操作系统负责多个线程的调度和执行。

多线程:是为了使得多个线程并行的工作以完成多项任务,以提高系统的效率。

线程是在同一时间需要完成多项任务的时候被实现的。

播放音视频的线程,一方面要接收从电视解码芯片得到的音频和视频的数据进行解析,监控短信的线程收到新短信之后,会通知音视频的线程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如果用户看完短信之后,觉得有必要回复,他按某一个键之后,把正在播放节目的全屏缩小一定比例,短信监控线程把刚才的短信内容在屏幕空白的地方显示,同时打开输入法,让用户可以输入短信,同时继续处于等待状态,随时处理新来的短信,当用户回复完之后,关闭输入法,通知音视频的线程把屏幕变成全屏播放。

这两个线程都是同时并行工作,两个线程之间可以通过标志位进行数据交流,比如当短信来了,监控短信线程那么可以把标志位置位,那么音视频线程就会及时读取信息在屏幕显示。

当用户回复完成,监控短信线程可以把标志位置空,音视频线程就把屏幕还原。

对短信标志位和短信回复标志的说明:在两个线程中为了能够实现通讯,就需要由标志位来实现,比如我把标志位定义为boolean型数据变量,它只有两个值0或者1,我可以认为1是置位,0是置空。

在我没有修改的原图里面413先做,把短信标志值置位,就是通知音视频线程,现在有短信了,这个时候做405的判断,405发现有短信了,就读取短信内容,然后在屏幕显示,同时把短信标志位置空,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监控短信线程,刚才新来的短信,我已经显示了。

如果这个时候又来了新短信,步骤会从413重新开始,再到405--->406.短信回复标志的作用是在于当用户在408中同意要回复短信,就把短信回复标志位置位,这个时候监控短信线程就会做415的步骤,完成之后做416把短信回复标志置空。

当409判断短信回复标志位已经置空了,表示用户已经回复完成,这个时候就需要把屏幕还原做410。

原图里面的:“把用户回复的标志位置空,同时把播放节目的窗口全屏”错误,应该改为:把播放节目的窗口全屏,因为416已经做过了置空操作。

(这里还有个逻辑,就是用户在回复短信的时候,又有新短信来了,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先在已经缩小的屏幕里面显示,同时等用户回复完前一条短信之后,在小屏幕里面再显示新短信,看用户需不需要回复;另外一种:先只在缩小的屏幕里面显示,等用户回复完前一条短信之后,屏幕还原,再让用户判断需不需要回复,但是我担心这样的描述会太复杂,所以就没有在图里面画出来)行文至此,需要再插播一段笔者的心得。

为了更好地体现我们事务所的服务精神,我们事务所一般不要求发明人的文字符合某种形式,以便最大可能地节省发明人的时间和精力,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抑或是实物展示,只要能够表达清楚技术意图即可。

另一方面,我们事务所也对内部的代理人提出要求,让代理人在服务过程中,请发明人做“填空题和/或选择题”,而不做“论述题”,有很多发明人擅长实验室工作而不喜欢写文字,如果代理人让其做“论述题”的话,很长时间都接不到返稿,造成很多困扰,而要是把“论述题”留给代理人自己完成、只让发明人做“填空题和/或选择题”、或者只让发明人审阅代理人的“论述题”的话,他们一般都会愉快地、而且很高效地配合,这是我的个人经验。

当然,这样的工作方式说说容易,真要做到,也得花很多时间练习,很考验代理人的功底。

上述就是二稿中的“填空题和/或选择题”,由这一实例也可见,如果代理人与发明人沟通良好的话,发明人回答问题时就非常有针对性,该实例中的“填空题”从字数上来说简直可以和“论述题”媲美了,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初次技术交底材料的先天不足。

四、 三稿二稿返回中,在代理人的建议下,发明人将原先的图3和图4组合起来形成了二稿的图4:从上述二稿返回中,代理人从“两个线程”这一新出现的技术特征出发、结合“标志位”重新整理了技术思路,然后跟随图4中的各步骤做了描述:“本发明的播放音视频线程和监控短信线程是同时并行工作的,在两个线程中为了能够实现通讯,就需要通过若干个具有一定功能的标志位进行相关数据的交流,标志位是整个播放器中的一个变量,用于通过两个线程之间的通讯而控制两个线程的工作状态,……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两种标志位:短信接收标志位和短信回复标志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