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系数的关系前后襟翼的升力效果动压与升力
工程流体力学的升力与阻力
![工程流体力学的升力与阻力](https://img.taocdn.com/s3/m/54dc633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3.png)
工程流体力学的升力与阻力工程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工程领域中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其中,升力与阻力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航空、水利、水动力学、海洋工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工程流体力学中升力和阻力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升力的概念与产生原因。
升力是指垂直于流体运动方向的力,使物体在流体中产生向上的力。
根据伯努利方程,当流体通过物体时,流速增加,压力降低,从而产生升力。
同时,升力的产生还与物体形状、攻角和流体密度等因素有关。
例如,飞机的机翼上凹形状可以加速流体流过,降低了上表面的压力,从而产生较大的升力。
然后,我们来讨论一下阻力的概念与产生原因。
阻力是指垂直于物体运动方向的力,使物体在流体中产生向后的力。
阻力的产生主要源于黏性力和压力阻力。
黏性力是流体分子之间的摩擦力,当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流体分子与物体表面发生摩擦,从而产生黏性力。
压力阻力则是由于流体在物体前后形成的压力差所产生的。
阻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表面粗糙度、流体速度以及流体密度等因素相关。
在工程流体力学中,降低阻力、增加升力是重要的研究目标。
工程师可以通过优化物体形状、减小表面粗糙度,来降低阻力。
例如,在汽车设计中,通过采用流线型车身和降低底盘的高度,可以减小阻力,提高燃油效率。
而增加升力则可以通过调整物体形状、增大攻角等方法来实现。
例如,在飞机设计中,通过设计高升力装置如襟翼、襟翼等,可以增加机翼产生的升力,提高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性能。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升力与阻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当增加升力时,通常会伴随着阻力的增加。
这是由于增加升力需要改变流体运动的状态,从而产生更大的流体动能损失,即增加了阻力。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需要综合权衡升力与阻力之间的关系,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最后,还要注意到升力与阻力在不同的工程领域中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在航空领域中,升力是保证飞机飞行的基本力量,而阻力则是飞机速度和燃料经济性的主要制约因素。
最新2-3升力和阻力的关系
![最新2-3升力和阻力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b207fc5168884868762d6f3.png)
10o 10.5o 12.7o 8o
合起来用一条曲线表 0.8
6o
示出来,以便于综合
4o
衡量飞机的空气动力 性能。
0.4 0o -3o
0 0.03
0.09
0.15CD
2.3 升力与阻力的关系
飞机的极曲线
L
性质角
γ
R1
α1
α2
V1 T1
D1
V2
T2
性质角
L
R2
γ
D2
W
LW
1 CL1 V1
2W
SCL1
快,阻力增加缓慢, CD
因此升阻比增大。 在最小阻力迎角处,
0.20
升阻比最大。
0.16
Kmax
K CL
2.0
20
CL
1.6
16
➢ 从最小阻力迎角到 临界迎角,升力增 0.12 加缓慢,阻力增加 较快,因此升阻比 0.08 减小。
➢ 超过临近迎角,压 0.04 差阻力急剧增大, 升阻比急剧减小。
K
1.2
D CD
0.04
Kmax
K CL
2.0
20
CL
1.6
16
K
1.2
12
CD
0.8
08
0.4
04
αe
αcr
0 4º 8º 12º 16º a
2.3 升力与阻力的关系
最大升阻比与最大升阻比
K L CL D CD
升阻比是评定飞机空气动力特性、表示飞机气动效率的一个 重要参量,对于固定的飞机它主要是飞行马赫数和迎角的的 函数。一般总是希望飞机的最大升阻比越大越好。当飞机的 飞行高度一定、飞机的构型以及飞行状态一定时,由于
飞行原理(升力和阻力)
![飞行原理(升力和阻力)](https://img.taocdn.com/s3/m/340c701189eb172ded63b7f8.png)
D
23
阻力3:诱导阻力
伴随升力而产生的
翼尖涡使流过机翼的气流向下偏转一个角度
(下洗)。升力与气流方向垂直(向后倾 斜),产生了向后的分力(阻力)
诱导阻力同机翼的平面形状,翼剖面形状, 展弦比,特别是同升力有关。
D
24
阻力4:干扰阻力
气流流过翼-身连接处,由于部件形状的关系, 形成了一个气流的通道。B处高压区形成气流 阻塞,使气流开始分离,产生旋涡,能量消耗
D
12
简单襟翼
D
13
富勒襟翼
D
14
Boeing 727 三缝襟翼
Boeing 727 Triple-Slotted Fowler Flap System
D
15
F-14全翼展的前缘缝翼与后缘襟翼
D
16
前缘缝翼
D
17
缝翼和襟翼对升力系数的影响
D
18
阻力
• 摩擦阻力 • 压差阻力 • 干扰阻力
D
激波前后气流物理参数的变
化
29
机翼上压强分布的观点
亚音速,最大稀薄度靠前,压强分布沿着与飞行相反的方 向上的合力,不是很大,即阻力不是很大。
超音速情况下,最大稀薄度向后远远地移动到尾部,而且
向后倾斜得很厉害,同时它的绝对值也有增加。因此,如
果再考虑机翼头部压强的升高,那么压强分布沿与飞行相
反方向的合力,急剧增大,使得整个机翼的总阻力相应有
减小→气流速度增大→故压强减小
翼型的下表面→流管变化不大→压强基本不变
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总空气动力R
R的方向向后D向上→分力:升力L、阻力D
3
不同迎角对应的压力分布
D
飞行原理(升力和阻力)
![飞行原理(升力和阻力)](https://img.taocdn.com/s3/m/f16eb12625c52cc58bd6be67.png)
• John Gay拍摄
1999年7月7日
• F/A 18-C Hornet 在- 航母附近低高度(75英尺)超音速飞行的场面
-
正激波和斜激波
Ma=1 Ma>1
正激波 钝头:正激波 尖头:斜激波
-
正激波的波阻大, 空气被压缩很厉害, 激波后的空气压强、 温度和密度急剧上 升,气流通过时, 空气微团受到的阻 滞强烈,速度大大 降低,动能消耗很 大,这表明产生的 波阻很大。
翼型的下表面→流管变化不大→压强基本不变 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总空气动力R R的方向向后- 向上→分力:升力L、阻力D
不同迎角对应的压力分布
-
失速
通常,机翼的升力与迎角成正比。迎角增加,升力随之 增大(图1、图2)。但是,当迎角增大到某一值时,则会 出现相反的情况,即迎角增加升力反而急剧下降。这个 迎角就称为临界迎角。
等音速点后面,由于翼型表面 的连续外凸,流管扩张,空气 膨胀加速,出现局部超音速区。
通常机翼上表面会首先达到当地音速, 局部激波首先出现在上翼面。随着速度 的增加,下翼面也会出现局部激波,而 且当速度进一步增加时,机翼上下表面 的局部激波还会向后移动,并且下翼面 的局部激波的移动速度比上翼面的大, 可能一直移到机翼后缘,同时激波的强 度也将增大,激波阻- 力将增大。
简单襟翼
-
富勒襟翼
-
Boeing 727 三缝襟翼
Boeing 727 Triple-Slotted Fowler Flap System -
F-14全翼展的前缘缝翼与后缘襟翼
-
前缘缝翼
-
缝翼和襟翼对升力系数的影响
-
阻力
• 摩擦阻力 • 压差阻力 • 干扰阻力
飞机空气动力性能作用
![飞机空气动力性能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98ccad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7.png)
飞机空气动力性能作用飞机空气动力性能作用衡量一架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不能单从升力,或单从阻力一个方面来看,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升力和阻力之间的对比关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飞机空气动力性能作用,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飞机的升阻比衡量一架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不能单从升力,或单从阻力一个方面来看,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升力和阻力之间的对比关系。
所谓升阻比,就是在同一迎角下升力与阻力之比。
升阻比也就是同一迎角下升力系数与阻力系数之比。
由于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大小主要随迎角而变,所以升阻比的大小也主要随迎角而变。
也就是说,升阻比与空气密度、飞行速度、机翼面积的磊小无关。
因为这些因素变了,升力和阻力都按同一比例随之改变,而不影响两者的比值。
升阻比大,说明在取得同一升力的情况下,阻力比较小。
升阻比越大,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越好,对飞行越有利。
二、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曲线(一)升力系数升力系数为零,这个迎角叫无升力迎角。
翼型不同,无升力迎角的大小也不同。
对称翼型的无升力迎角为零度,非对称翼型的'无升力迎角一般为负值。
从无升力迎角开始,迎角增加,升力系数增加,直到最大升力系数。
最大升力系数所对应的迎角,叫临界迎角。
超过临界迎角,迎角再增加,升力系数将急剧降低。
迎角从无升力迎角减小,升力系数将变为负值,也就是升力变成负升力了。
(二)阻力系数小迎角范围内时,迎角增加,阻力系数增加缓慢;迎角比较大时,迎角增加,阻力系数增加较快;接近或超过临界迎角时,迎角增加,阻力系数急剧增加。
应当注意,阻力系数永远不会为零,也就是说飞机上的阻力是始终存在的。
(三)升阻比升阻比有一个最大值,叫最大升阻比。
最大升阻比所对应的迎角叫有利迎角。
从无升力迎角开始,迎角增加,因升力系数比阻力系数增加的倍数多,所以升阻比是增大的,到有利迎角,升阻比达到最大值。
超过有利迎角,再增大迎角,因升力系数比阻力系数增加的倍数少,所以升阻比减小。
飞机在有利迎角下飞行是有利的,所以一般飞机飞行的迎角都不大。
升力的产生、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升力的产生、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85f5a0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6.png)
四.升力系数、压力中心与迎角的关系 1、升力系数随迎角的变化情况 2、机翼压力中心位置随迎角的变化
1、升力系数随迎角的变化情况
• 在小于临界迎角的范围 内增大迎角,升力增大
• 超过临界迎角后,再增 大迎角,升力反而减小
临界迎角:在升力系数曲线上,最大升力系数 对应的迎角就叫临界迎角。
零升力迎角:升力系数为零时,机翼的升力为 零,对应的迎角叫做零升力迎角。
2、坐标表示法 C p 压力系数
定义
Cp
P
1 2
v2
P - P
1 2
v2
根据伯努利方程
1 2
v2
P
1 2
v2
P
可得
P
1 2
v2
P
-
1 2
v2
则
Cp
1 2
v2
P
-
1 2
1 2
v2
v
2
-
P
1
-
v v
2
这表明,翼面各点的压力系数主要取 决于迎角和翼型的形状,与动压(流速) 无关
从机翼的压力分布图可以看出,机翼升力的产生是上下翼面 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升力的计算公式
L
CL
•
1 2
2
•
S
CL 为升力系数; 为空气密度
v 为飞行速度;S 为机翼面积
升力公式的推导
设流过翼型上、下表面的气流速度和压力在Ⅰ和Ⅱ界面处分别为
v上、P上及v下、P下
根据伯努利方程,有
1 2
v
2
P
1 2
v上2
P上
1 2
v
2
P
1 2
v下2
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公式
![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6fa003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5.png)
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公式升力系数(Coefficient of Lift,CL)是指单位翼展面积上产生的升力与气动力学特性参数之一、通常用Cl表示,其计算公式为:CL=L/(0.5*ρ*V^2*S)其中L是翼面上产生的升力,ρ是流体的密度,V是飞行速度,S是翼展。
升力系数的数值越大,说明翼型产生的升力越大。
阻力系数(Coefficient of Drag,CD)是指单位翼展面积上产生的阻力与气动力学特性参数之一、通常用Cd表示,其计算公式为:CD=D/(0.5*ρ*V^2*S)其中D是翼面上的阻力。
阻力系数的数值越小,说明翼型产生的阻力越小。
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是通过实验或数值模拟进行测量和计算的。
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空气动力学隧道实验和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有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通过对流体的运动方程进行离散和求解,获取翼型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
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数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翼型的几何形状、攻角和翼型表面特性等。
攻角是指风的流动方向与翼面法线之间的夹角,它对翼型产生的升力和阻力有显著影响。
在较小的攻角范围内,升力系数随攻角的增加而增加,而阻力系数随攻角的增加而减小。
当攻角进一步增加时,升力系数会出现下降,阻力系数会急剧增加。
此时,发生失速现象,翼型不再产生升力,阻力急剧增加。
此外,翼型表面的湍流程度和粗糙度也会对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翼型表面光滑并且湍流程度较小,可以减小阻力系数,提高升力系数。
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是评估翼型气动性能的重要指标。
当前航空航天工程中使用的翼型都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符合设计要求。
在实际设计中,工程师会以升力系数为主要参考指标,通过优化翼型的几何形状和其他参数,实现期望的升力和阻力性能。
总之,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是翼型气动性能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或数值模拟可以测量和计算得到。
它们代表了翼型的升力和阻力水平,对航空航天工程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襟翼、副翼和缝翼》
![《襟翼、副翼和缝翼》](https://img.taocdn.com/s3/m/260a929edaef5ef7bb0d3c02.png)
吹气襟翼又有3种类型:
(1)流向吹气边界层控制
(2)展向吹气襟翼
(3)喷气襟翼。
襟翼的另外定义方式:
襟翼分为后缘襟翼/前缘襟翼,原理不同,不同类型的后缘襟翼原理也有所不同。
一.后缘襟翼
襟翼位于机翼后缘,叫后缘襟翼。它的种类很多,较常用的有:分裂襟翼,简单襟翼、开缝襟翼、后退襟翼、后退开缝襟翼等。
开缝襟翼是利用气流通过缝隙来延缓气流的分离。但有一定限度,当襟翼的角度增大到一定时,机翼后缘仍会产生气流分离,使增升效果降低。若采用双缝襟翼,就可克服这个缺点。用双开缝襟翼,将有更多的高速气流从下翼面通过两道缝隙流向上翼面后缘,吹除涡流,促使气流仍然能贴着弯曲的翼面流动。这样,襟翼偏转到相当大的角度,还不致于发生气流分离,因而能提高增升效果。
克鲁格襟翼位于机翼前缘。它的外形相当于机翼前缘的一部分。使用时利用液压作动筒将克鲁格襟翼向前下方伸出,既改变了翼型,也增加了翼面积,增升效果也比较好。
3、飞机襟翼在发展中
襟翼的发展并没有完结。
上面介绍的襟翼装置发展比较成熟,还有一类襟翼概念提出的也很早,但直到现在仍不完善,这就是喷气襟翼。它的设计方案很多,基本思想都是通过从发动机或高压气瓶引出气体,吸向机翼或襟翼表面,达到增加升力、推迟分离、降低阻力、改善失速特性的目的。由于喷气襟翼十分复杂,目前只有个别飞机,如“鹞”式垂直起降飞机和F-4、米格-21轻型战斗机使用了喷气襟翼。其试验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某飞机放下襟翼和未放下襟翼两种情况下的飞机极线。由曲线看出:放下襟翼后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普遍增大,最大升力系数增大,临界迎角减小,升阻比降低。
由于这种襟翼的增升效果不是很高,故一般多用于低速飞机,高速飞机很少单独使用。
阻力定律与升力定律
![阻力定律与升力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bcdc7b3d964bcf84b9d57bb2.png)
阻力定律和升力定律想要把风力的动能转化成电能,首先要先把动能转化成机械能,然后再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第一步转化,是通过风电机叶片来实现的。
从动能到机械能的转化,有两个定律:阻力定律和升力定律。
阻力定律风会对切割它移动方向上的任意面积A 形成一个力,这个力就是阻力。
图:阻力作用为推动力阻力根下面的参数成比例关系:风速v 的平方切割面积 f该面积的阻力系数cw空气密度ρ阻力系数cW (W是德语里“阻力”的第一个字母) 也叫做阻力附加值或者直接称为cW-值。
这个值是用来表示某个物体对空气形成阻力的大小的,可以在风洞里进行测定。
cW 值越小,空气阻力也就越小。
比如一个圆盘横向对风的Cw 值大约是1.11,而方盘大约是1.10,球体大约是0.45。
在汽车工业中,工程师们都在研究如何将汽车的cW 值变的更小,这样汽车在行进时的阻力就会最小化。
比如丰田的Prius的cW值是0.26,而大众的Golf是0.325,雪铁龙的2CV阻力系数是0.50,一辆普通的卡车阻力系数是0.8。
古老的波斯风车(世界上最早的风车)是通过利用阻力来运作的。
如上图所示,风车建在墙内,当风吹过开口,就会推动暴露的叶片,从而带动整个风车旋转。
风速计也是利用阻力原理来实现的。
风杯风速计上风杯的cW-值分别是1.33和0.33(迎风时和背风时)。
风杯迎风时的阻力要比背风时的阻力大很多,所以风杯风速计才会迎风旋转。
通过阻力定律来运动的转子无法转动的比风速更快(增速值小于1),属于亚风速转子。
这种转子能量损失较大,效率系数(流体动力学上的作用参数)非常小。
(波斯风车大概0.17,风杯风速计大概0.08)升力定律现代风电机的叶片是通过升力定律来实现转动的,升力是推动力。
图:升力作为动力Auftrieb:浮力;schnelle Luftbewegung:速度快的空气运动;langsame Luftbewegung:速度慢的空气运动飞机、直升机或者风电机的叶片顶部的面积要大于底部的面积。
2-3升力和阻力的关系
![2-3升力和阻力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21a32b2c77da26925c5b0ee.png)
16
0.15
1.5
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飞行学院 FLIGHT TECHNOLOGY COLLEGE
飞行原理
Principles of Flight
2.3 升力与阻力的关系
升力系数CL、 阻力系数CD、 CD 升阻比K 随 0.20 迎角α变化曲 0.16 线
0.12 0.08
CL
2.0
K
20 16 12 08 04
飞行学院 FLIGHT TECHNOLOGY COLLEGE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飞行原理
Principles of Flight
2.3 升力与阻力的关系
升阻比—飞机空气动力品质参数
L
L CL K D CD
T D T D W L W L
飞行学院 FLIGHT TECHNOLOGY COLLEGE
D
T
W
W T K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飞行原理
Principles of Flight
2.3 升力与阻力的关系
升阻比曲线:升阻比K与迎角α的关系
αo
-3 0
CD
0.035 0.03
CL
0 0.2
K
0 6.67
4
8 10.5 12
0.06
0.07 0.08 0.10
0.6
1.0 1.2 1.3
10
12.8 15 13
CL 2.0 1.0 0
襟翼位置 δF=15º
飞机起落架收上 飞机起落架放下
0.1
0.2 C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飞行学院 FLIGHT TECHNOLOGY COLLEGE
飞行原理
飞行基础知识-升力与阻力详解
![飞行基础知识-升力与阻力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00b577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7.png)
【书信】致爸爸的一封信_1500字亲爱的爸爸:您好!我是您的儿子,今天我想给您写封信,表达我对您的感激之情和深深的爱。
爸爸,我知道您一直默默地为我们全家付出着。
您每天早早起床,走出家门,为了给我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努力工作。
您长时间的工作对身体造成了很大压力,但您总是坚持不懈地工作。
我知道您为了家庭,您为了让我和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您努力地承受着一切。
您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您的努力和付出让我深深地敬佩和感激。
爸爸,您对我的关爱我感到十分温暖。
每当我遇到困难或遇到压力时,您总是在我身边给我力量和支持。
您不厌其烦地听我的倾诉,给我建议和帮助,让我觉得生活充满希望和勇气。
您总是给我无私的爱和无尽的关注,我感到很幸福,我很庆幸有您做我的父亲。
爸爸,我也想对您说声抱歉。
我知道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曾经带给您很多烦恼和困扰。
我明白您的期望和对我要求的苛刻,您是为了我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您对我的期望是无限的,您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和目标的人。
我知道我曾经不够好,曾经给您带来过痛苦和失望。
但是爸爸,请相信我,我会努力改变,让您骄傲和自豪。
爸爸,您的教导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您教会我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您教我如何坚守人生的原则和道义。
您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忍耐与坚持。
您的力量和勇气成为我前行的动力,激励我去追求更好的自己。
爸爸,感谢您的谅解和包容。
我明白,您作为长辈,有时会不理解我们的想法和决定。
但您总是包容和理解我们的选择。
您从不强求我们做你想要的人,而是尊重我们的个性和选择。
您的包容和理解让我感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爸爸,我想对您说一声,“爸爸,我爱您!”这是我内心最真挚的感受,也是最真实的表达。
无论我将来身在何处,您永远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人。
我会时刻牢记您的教诲和关怀,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和爱。
愿您健康快乐,永远幸福安康!您的儿子XXX。
飞行原理(升力和阻力).ppt
![飞行原理(升力和阻力).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77705eb52acfc788ebc90a.png)
飞行速度小于音速时
扰动波的传播速度大于飞机前进速度 传播向四面八方
飞行速度等于或超过音速时
扰动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或小于飞机前进速度 后续时间的扰动就会同已有的扰动波叠加在 一起形成较强的波, 空气受到强烈的压缩、而形成了激波
波阻
能量的观点
空气通过激波时,受到薄薄一 层稠密空气的阻滞,使得气流速 度急骤降低,由阻滞产生的热量 来不及散布,于是加热了空气。 加热所需的能量由消耗的动能而 来。在这里,能量发生了转化-由动能变为热能。动能的消耗表 示产生了一种特别的阻力。这一 阻力由于随激波的形成而来,所 以就叫做"波阻"
翼型的下表面→流管变化不大→压强基本不变 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总空气动力R R的方向向后向上→分力:升力L、阻力D
不同迎角对应的压力分布
失速
通常,机翼的升力与迎角成正比。迎角增加,升力随之 增大(图1、图2)。但是,当迎角增大到某一值时,则会 出现相反的情况,即迎角增加升力反而急剧下降。这个 迎角就称为临界迎角。
• John Gay拍摄
1999年7月7日
• F/A 18-C Hornet 在航母附近低高度(75英尺)超音速飞行的场面
正激波和斜激波
Ma=1 Ma>1
正激波 钝头:正激波 尖头:斜激波
正激波的波阻大, 空气被压缩很厉害, 激波后的空气压强、 温度和密度急剧上 升,气流通过时, 空气微团受到的阻 滞强烈,速度大大 降低,动能消耗很 大,这表明产生的 波阻很大。
阻力4:干扰阻力
气流流过翼-身连接处,由于部件形状的关系, 形成了一个气流的通道。B处高压区形成气流 阻塞,使气流开始分离,产生旋涡,能量消耗
和飞机不同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
飞机攻角迎角升力系数阻力系数
![飞机攻角迎角升力系数阻力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9efdc43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3.png)
飞机攻角迎角升力系数阻力系数飞机攻角编辑对于飞机来说,攻角是指飞机的升力方向矢量与飞机纵轴之间的夹角。
[2]升力矢量指示在西方战机HUD上很常见的。
它也叫做飞行航径指示(FPM),它指示出了飞机实际的运动方向,而不是相应的机头所指。
如果你将升力矢量对准地面,最后飞机将会飞到那一点去。
这个指示对飞行员来说是很重要的工具,可以在战斗机动和进场落地时使用。
现代高机动性的飞机像F15,可以执行高攻角(AOA)机动-当飞机飞向一个方向时纵轴(水平线)却指向另外一个方向。
升力矢量也许不会和飞机的纵轴(水平线)重叠。
升力矢量指示和飞机纵轴之间的夹角叫攻角。
当飞行员向后拉杆时,通常会增加飞机的攻角。
如果在平飞时飞行员减少引擎推力,飞机会开始掉高度,为了保持平飞,飞行员会拉杆,因此也会增加攻角。
飞机的升力特征是和攻角以及表速连在一起的。
当飞机攻角增加到危险数值时,升力也会增加。
当攻角不变时增加表速也会增加升力。
但是,当攻角和表速增加时机身的诱导阻力也会增加。
当攻角增加到危险数值时,机翼上的气流会被干扰从而损失升力。
气流会从左右机翼开始分离引起侧滑,最终导致失速。
当进入失速的时候,飞机围绕垂直轴旋转并且不停的损失高度。
某些型号的飞机在螺旋时会拌有俯仰。
当飞机进入失速状态时,飞行员应集中他所有的注意力来尝试重新控制飞机。
有很多种可以让飞机从新恢复控制的方法。
一般来说,减少推力,向螺旋的反方向踩舵,控制装置应该保持在这个位置直到飞机不再螺旋并且可以控制,将飞机改平,小心不要再在进入螺旋迎角迎角(Angle of attack)对于固定翼飞机,机翼的前进方向(相当于气流的方向)和翼弦(与机身轴线不同)的夹角叫迎角,也称为攻角,它是确定机翼在气流中姿态的基准。
基准迎角的计算公式为W/Cl*Q*S升力系数一个无量纲量,指物体所受到的升力与气流动压和参考面积的乘积之比。
中文名升力系数外文名lift coefficient 解释动压和面积的乘积之比别名举力系数属性是一个无量纲量定义举力系数C L的定义为式中L为特征尺度,在圆柱和翼型问题中分别是圆柱直径和弦长。
飞机升力与阻力产生因素
![飞机升力与阻力产生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4d608ff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b.png)
飞机升力与阻力产生因素飞机升力与阻力产生因素当升力和阻力是在飞机与空气之间的相对运动(相对气流)中产生的。
影响升力和阻力的基本因素是,机翼在气流台的相对位置(迎角)、气流的速度和空气密度(空气的动压以及飞机本身的特点(飞机表面质量、机翼形状机翼面积、是否使用襟翼和前缘缝翼是否张开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飞机升力与阻力产生因素,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飞机升力与阻力产生因素1一、迎角对升力和阻力的影响(一)迎角相对气流方向(飞机运动方向)与翼弦所夹的角度,叫迎角。
相对气流方向指向机翼下表面,为正迎角;相对气流方向指向机翼上表面,为负迎角。
飞行中,飞行员可通过前后移动驾驶盘来改变迎角的大小或者正负。
飞行中经常使用的是正迎角。
飞行状态不同,迎角的正、负、大、小一般也不同。
在水平飞行中,飞行员可根据机头的高低来判断迎角的大小,机头高,迎角大。
机头低,迎角小。
其它飞行状态,单凭机头的高低就很难判断迎角的大小和正负,只有根据迎角本身的含义去判断。
例如,飞机俯冲中。
机头虽然很低,但迎角并不为负的,气流仍从下表面吹向机翼,因此迎角是正的。
又如在上升中,机头虽然比较高,但迎角却不一定很大,在改出上升时,若推杆过猛,也可能会出现负迎角。
(二)迎角对升力的影响在飞行速度等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得到最大升力的迎角,叫做临界迎角。
在小于临界迎角的范围内增大迎角,升力增大;超过临界边角后,再增大迎角,升力反而减小。
这是因为,迎角增大时,一方面在机翼上表面前部,流线更为弯曲,流管变细,流速加快,压力降低,吸力增大。
与此同时,在机翼下表面,气流受到阻挡,流管变粗,流速减慢,压力增大,要使升力增大。
但是,另一方面迎角增大时,由于机翼上表面最低压力点的压力降低。
因此,后缘部分的压力比最低压力点的压力大得更多,于是在上表面后部的附面层中,空气向前倒流的趋势增强,气流分离点向前移动,涡流区扩大,就会破坏空气的平顺流动,从而使升力降低。
在中、小迎角,增大迎角时,分离点前移缓慢,涡流区只占机翼后部的不大的一段范围,这对机翼表面空气的平顺流动影响不大,前一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因此,在小于临界迎角的范围内,迎角增大,升力是增大的。
升力系数曲线、阻力系数曲线和升阻比曲线、极曲线
![升力系数曲线、阻力系数曲线和升阻比曲线、极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23e15efbf78a6529657d530f.png)
3.4.5升力系数曲线、阻力系数曲线和升阻比曲线、极曲线升阻比和升力系数、阻力系数一样都是无量纲参数,在飞行马赫小于一定值时,只与机翼的形状(机翼翼型、机翼平面形状)和迎角的大小有关。
当迎角改变时,气流在机翼表面的流动情况和机翼表面的压力分布(见图 3-26)都会随之变化,结果导致了机翼升力和阻力的变化,压力中心位置的前后移动。
1、升力系数随迎角的变化图 3-27 升力系数曲线从图 3-27 中升力系数曲线CL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在迎角小于一定值时(小于最大升力系数对应的迎角,max ),升力系数与迎角近似成线性关系,随着迎角的增加而增加,由负值增大到零到正值再到最大值CL max ,然后又转折开始下降。
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CLCL表示了升力系数CL随着迎角变化的快慢。
升力系数为零时,机翼的升力为零,对应的迎角叫做零升力迎角(0)(见图 3-27)。
对于大多数民用运输机机翼采用的具有一定弯曲的非对称翼型,零升力迎角是一个较小的负值(见图 3-28(d)):对于对称翼型,零升力迎角为零(见图3-28(e))。
迎角小于升力迎角(0)时,升力系数为负值,飞机的升力方向指向机翼下表面(见图 3-28( d)):迎角大于零升力迎角时(0 ),升力系数为正值,飞机的升力方向指向机翼上表面(见图 3-28(a)(c))。
图 3-28 不同迎角下的不同升力2.机翼压力中心位置随迎角变化正如前面已讲述的:机翼气动力合力的作用点叫做机翼的压力中心。
随着迎角的改变,机翼压心的位置会沿飞机纵向前后移动(对称翼型除外)。
当迎角比较小时,机翼前缘上表面还没有形成很细的流管,气流在机翼前缘的加速比较缓慢,并没有在机翼前缘形成吸力区,机翼上表面的最低压力点靠后(见图 3-29( a)),这是机翼的升力系数比较小,压力中心也比较靠后。
随着迎角的逐渐增加,机翼前缘上表面的流管逐渐变细,气流在机翼前缘上表面加速的速度加快,机翼上表面的最低压力点向前移,机翼的升力系数增大,压力中心也向前移(见图 3-29( b))。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 滑翔比与升阻比 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 滑翔比与升阻比 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73ec403dd88d0d232d46a68.png)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滑翔比与升阻比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静态拉力估算)2009-04-16 08:02机翼升力计算公式升力L=1/2 *空气密度*速度的平方*机翼面积*机翼升力系数(N)机翼升力系数曲线如下注解:在小迎角时曲线斜率是常数。
在标识的1位置是抖振点,2位置是自动上仰点, 3位置是反横操纵和方向发散点,4位置是失速点。
对称机翼在0角时升力系数=0(由图)非对称一在机身水平时升力系数大于0,因此机身水平时也有升力滑翔比与升阻比升阻比是飞机飞行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升力与阻力的比值,跟飞行速度成曲线关系,一般升阻比最大的一点对应的速度就是飞机的有利速度和有利迎角。
滑翔比是飞机下降单位距离所飞行的距离,滑翔比越大,飞机在离地面相同高度飞的距离越远,这是飞机固有的特性,一般不发生变化。
如果有两台飞行器,有着完全相同的气动外形,一台大量采用不锈钢材料的,另一台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那么碳纤维材料的滑翔比肯定优于不锈钢材料的。
这个在SU-27和歼11-B 身上就能体现出来,歼11-B应该拥有更大的滑翔比。
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静态拉力估算)你的飞行器完成了,需要的拉力与发动机都计算好了,但螺旋桨需要多大规格呢?下面我们就列一个估算公式解决这个问题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直径(米)×螺距(米)×浆宽度(米)×转速²(转/秒)×1大气压力(1标准大气压)×经验系数(0.25)=拉力(公斤)或者直径(厘米)×螺距(厘米)×浆宽度(厘米)×转速²(转/秒)×1大气压力(1标准大气压)×经验系数(0.00025)=拉力(克)前提是通用比例的浆,精度较好,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如果高原地区,要考虑大气压力的降低,如西藏,压力在0.6-0.7。
1000米以下基本可以取1。
例如:100×50的浆,最大宽度10左右,动力伞使用的,转速3000转/分,合50转/秒,计算可得:100×50×10×50²×1×0.00025=31.25公斤。
飞机攻角迎角升力系数阻力系数
![飞机攻角迎角升力系数阻力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5878813c6529647d2628522c.png)
飞机攻角迎角升力系数阻力系数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飞机攻角对于飞机来说,攻角是指飞机的升力方向矢量与飞机纵轴之间的夹角。
[2]升力矢量指示在西方战机HUD上很常见的。
它也叫做飞行航径指示(FPM),它指示出了飞机实际的运动方向,而不是相应的机头所指。
如果你将升力矢量对准地面,最后飞机将会飞到那一点去。
这个指示对飞行员来说是很重要的工具,可以在战斗机动和进场落地时使用。
现代高机动性的飞机像F15,可以执行高攻角(AOA)机动-当飞机飞向一个方向时纵轴(水平线)却指向另外一个方向。
升力矢量也许不会和飞机的纵轴(水平线)重叠。
升力矢量指示和飞机纵轴之间的夹角叫攻角。
当飞行员向后拉杆时,通常会增加飞机的攻角。
如果在平飞时飞行员减少引擎推力,飞机会开始掉高度,为了保持平飞,飞行员会拉杆,因此也会增加攻角。
飞机的升力特征是和攻角以及表速连在一起的。
当飞机攻角增加到危险数值时,升力也会增加。
当攻角不变时增加表速也会增加升力。
但是,当攻角和表速增加时机身的诱导阻力也会增加。
当攻角增加到危险数值时,机翼上的气流会被干扰从而损失升力。
气流会从左右机翼开始分离引起侧滑,最终导致失速。
当进入失速的时候,飞机围绕垂直轴旋转并且不停的损失高度。
某些型号的飞机在螺旋时会拌有俯仰。
当飞机进入失速状态时,飞行员应集中他所有的注意力来尝试重新控制飞机。
有很多种可以让飞机从新恢复控制的方法。
一般来说,减少推力,向螺旋的反方向踩舵,控制装置应该保持在这个位置直到飞机不再螺旋并且可以控制,将飞机改平,小心不要再在进入螺旋迎角迎角(Angle of attack)对于,机翼的前进方向(相当于气流的方向)和(与机身轴线不同)的夹角叫迎角,也称为,它是确定机翼在气流中姿态的。
基准迎角的计算公式为W/Cl*Q*S升力系数一个无量纲量,指物体所受到的升力与气流动压和参考面积的乘积之比。
中文名升力系数外文名lift coefficient 解释动压和面积的乘积之比别名举力系数属性是一个无量纲量定义系数C L的定义为式中L为特征尺度,在圆柱和翼型问题中分别是圆柱直径和弦长。
阻力定律和升力定律
![阻力定律和升力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9420e28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3.png)
阻力定律和升力定律想要把风力的动能转化成电能,首先要先把动能转化成机械能,然后再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第一步转化,是通过风电机叶片来实现的。
从动能到机械能的转化,有两个定律:阻力定律和升力定律。
阻力定律风会对切割它移动方向上的任意面积A 形成一个力,这个力就是阻力。
图:阻力作用为推动力阻力根下面的参数成比例关系:风速v 的平方切割面积f该面积的阻力系数cw空气密度ρ阻力系数cW(W是德语里“阻力”的第一个字母)也叫做阻力附加值或者直接称为cW-值。
这个值是用来表示某个物体对空气形成阻力的大小的,可以在风洞里进行测定。
cW 值越小,空气阻力也就越小。
比如一个圆盘横向对风的Cw值大约是1.11,而方盘大约是1.10,球体大约是0.45。
在汽车工业中,工程师们都在研究如何将汽车的cW 值变的更小,这样汽车在行进时的阻力就会最小化。
比如丰田的Pr ius的cW值是0.26,而大众的Golf是0.325,雪铁龙的2CV阻力系数是0.50,一辆普通的卡车阻力系数是0.8。
古老的波斯风车(世界上最早的风车)是通过利用阻力来运作的。
如上图所示,风车建在墙内,当风吹过开口,就会推动暴露的叶片,从而带动整个风车旋转。
风速计也是利用阻力原理来实现的。
风杯风速计上风杯的cW-值分别是1.33和0.33(迎风时和背风时)。
风杯迎风时的阻力要比背风时的阻力大很多,所以风杯风速计才会迎风旋转。
通过阻力定律来运动的转子无法转动的比风速更快(增速值小于1),属于亚风速转子。
这种转子能量损失较大,效率系数(流体动力学上的作用参数)非常小。
(波斯风车大概0.17,风杯风速计大概0.08)升力定律现代风电机的叶片是通过升力定律来实现转动的,升力是推动力。
图:升力作为动力Auftrie b:浮力;schnelle Luftbew egung:速度快的空气运动;langsam e Luftbew egung:速度慢的空气运动飞机、直升机或者风电机的叶片顶部的面积要大于底部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力與阻力的關係
• 可知CD 和CL2成正比,當CL小時平方會更 小;但CL大於1時,其平方會快速增加 • 對大多數攻角而言,阻力係數都很小, 只有在接近失速角時,阻力係數才會迅 速增加 • 因此攻角的增加大部分是升力增加的正 面效益,阻力增加的負面效益較小
主翼攻角操作與流場變化
• 低攻角
• 較高的攻角
攻角的定義
• 空氣流場向量相對於機翼弦線(wing chord line)的夾角稱為攻角 • 美國方面稱為 angle of attack (AOA) • 英國方面稱為 angle of incidence
攻角、升力、阻力的關係
翼剖面與流場的角度關係
• 翼剖面與流場的相對角度,可以改變流 場對於機翼的作用關係與作用力 • 當機翼的攻角增加時,會產生更大的升 力 • 當機翼的翼形與剖面結構被改變時,流 場被破壞了,升力也將急速衰減
– CMo = M0/(1/2ρVT2SCR)
攻角修正角與俯仰力矩係數
• 假若飛機想要保持固定高度平衡的飛行,外力 對重心的總力矩必須為零,且升力必須剛好等 於飛機的重量 • 飛機會隨著攻角的變化,使得力矩也產生變化, 這時對於飛機穩定性能影響極大。 • 對飛機穩定性有關的攻角修正角αT (trim angle of incidence)定義為CM為零時的攻角 • 飛機的操作攻角大於或小於αT時,將會導致CM 反向應變,使得飛機可以維持在穩定的狀態下 飛行
• 太高的攻角
已經破壞流場 的升力貢獻
攻角與失速(Stal以上可能大到35度 • 當攻角大到某一極值時反而阻力急速變 大而且升力急速下降,產生所謂失速 (Stall)的現象而最後升力喪失 • 攻角大小也會影響引擎的進氣,影響引 擎燃燒,導致推力降低
• 因此阻力係數將會隨著升力係數的增加而有急 促的變化,升力係數與阻力係數對攻角呈線性 變化關係
動壓與升力、阻力的關係
• 升力、阻力、等各種的力量會對機體作 用成一個力矩,而在機體上力矩為零的 那 一 個 點 我 們 稱 為 壓 力 中 心 ( center of pressure),但在其它位置的點,其力矩將 不會是零,此力矩為俯仰力矩 • 俯仰力矩參數定義:
機翼與流場的相互作用
動壓與升力的計算
• 當空氣流VT速度衝擊翼面,並瞬間變為零,此 速度變化所產生的衝擊壓力稱為動壓Q (dynamic pressure),假設空氣為不可壓縮
– Q=1/2ρVT2, ρ為空氣密度 – 衝擊力=QS,S為翼面面積
• 升力係數(lift coefficient)CL及升力Lw為
升力與阻力的關係
• 動壓作用在機翼上的力,可分為兩個分量,垂 直於相對風向的為升力,以及沿著相對風向的 則為阻力。 • 動壓越大或翼面積越大,不僅升力變大,也伴 隨著阻力變大。 • 阻力可表成:Dw=QSCD • 升力係數與阻力係數間有下列近似關係:
– CD=CD0+K CL2 – CD0、 K為常數是用於各已知翼剖面值
翼剖面對流場的影響
• 0攻角
• 高攻角
機翼與流場的相互作用
• 升力的產生也可用氣流動量的改變來解釋 • 氣流從翼前緣水平方向進來,經過仰角的翼面 後,氣流被帶往後方及下方。 • 向下氣流稱為下洗流(down wash),所產生的合 力即是沿著速度變化量ΔVT的方向 • 氣流作用在機翼上的合力分成兩個分量:(1) 沿著入射氣流的方向者稱為阻力;(2) 垂直於 入射氣流的方向者稱為升力。
飛行原理
飛機的基本性能
• 飛機的飛行原理主要決定於機翼的設計、 操控,以滿足起飛、爬升、巡航、下降、 進場等不同階段的升力需求 • 飛機的設計必須是一個自然穩定系統, 使得沒有施加任何操控指令時可以回復 到穩定的條件下飛行
作用於飛機上的力
• 比空氣還重的飛行器,設計的時候如何 獲得升力 • 根據白弩力定理,翼剖面的設計可以產 生適當的空氣動力作用力 • 基本上,適用於白弩力定理的翼剖面, 速度是必須的先決條件
影響升力大小的因素
• (2) 動壓Q :
– 升力和Q成正比,Q=1/2ρVT2,大的動壓Q與飛行速 度、空氣密度成正比 – 低空飛行阻力太大,耗油甚大
• (3) 機翼面積:
– 機翼面積越大,升力也成線性比例增加。 – 低速飛機,增加翼面積來獲得足夠的升力 – 機翼的面積隨著飛機的攻角成正比而變化呈現線性 關係。
機翼壓力的來源
空氣動力的效應產生作用力主要成因有
– 當氣流通過機翼上方翼面時,會導致壓力的 降低; – 當氣流流經機翼下方翼面時,因為機翼的角 度,而使得機翼下半部承受部分氣流的衝擊, 導致機翼下的壓力增加。
機翼上壓力的分佈
機翼上壓力的分佈
• 弓曲的翼面與空氣作用,產生上流場與 下流場對機翼不同的作用力 • 翼面上產生一個負壓,提供大約2/3的升 力,最大速度下獲得最大作用壓力 • 翼面下產生一個正壓提供1/3的升力 • 與氣流正交的翼前緣在低速度下會有最 大的作用壓力
– CL = 升力/衝擊力 = Lw/QS – Lw=(1/2ρVT2S)CL
機翼操作的流場變化
•副翼上揚
•副翼下俯
•襟翼伸出 翼面積增大
影響升力大小的因素
• (1) 升力係數CL
– CL決定於翼剖面的形狀,提高翼面的弧度有助於CL 的增加 – 起飛或降落時利用後緣襟翼 (Flap) 和前緣縫翼 (Slat) 增加翼面弧度,以增加飛機之升力。 – 前後襟翼都伸出CL可增加100% – 升力 L=CLQS,起飛或降落時速度低、動壓 Q 小, 只能透過CL的增加來增加L – 當飛機起飛後速度提高,動壓 Q 已足夠大,此時前 後襟翼即可收回,避免在高速飛行下產生大的阻力 – 前後襟翼都收回時升力係數最小、阻力也最小
功角與升力、阻力係數的關係
前後襟翼的升力效果
動壓與升力、阻力的關係
• 動壓也會產生俯仰力矩使得機頭上仰或下俯 • 俯仰力矩一部份由升力造成,另一部份則和升 力無關 • 與升力無關的俯仰力矩稱為零升力俯仰力矩
– M0=1/2ρVT2CM0SCR – CR表平均弦長,因機翼設計而異 – CM0為俯仰力矩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