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幼教声乐说课稿 鼓浪屿之波
鼓浪屿之波说课稿
《鼓浪屿之波》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带来的三个说课内容是《月之故乡》《送别》《鼓浪屿之波》。
请评委老师抽取!下面,我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鼓浪屿之波》这节课,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鼓浪屿之波》是初中九年级音乐课的内容,是一首单二部曲式歌曲,这首歌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述生在台湾,却远离故土,站在与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家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我确立了以下的三点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2、了解台湾的地理、历史知识及风土人情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深切的爱国情怀,深化对台湾早日回归的盼望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希望得到表扬。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态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
但对于深层次的情感理解有一定困难。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能用自然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难点为对歌曲中切分音、弱起前半拍的休止节奏的准确把握。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告知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
”为此,我采用了以欣赏法、示范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这一学断的学生思维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法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听、唱实践练习当中反复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意境美。
鼓浪屿之波说课
Company LogoCompanyLOOCompany Logo
教学过程
二、感受学习歌曲,表现情感
1.初听全曲:交流问题讨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1.初听全曲:交流问题讨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初听全曲 情真意切的歌曲表达了两岸同胞间的眷恋之情, 情真意切的歌曲表达了两岸同胞间的眷恋之情,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着 祖国统一的热切情感 2.学唱歌曲: 用a模唱旋律, 提问:你觉得歌曲中哪一乐句比较难唱? 2.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 模唱旋律, 提问:你觉得歌曲中哪一乐句比较难唱? 解决问题) 句是全曲的高潮, (解决问题) 5、6句是全曲的高潮,也是较难唱的部分演唱这两句时要注 意气息,不要喊唱 意气息, 3.学唱歌词:同学们对歌曲的旋律和调性都已经掌握了,现在让我们 3.学唱歌词 同学们对歌曲的旋律和调性都已经掌握了, 学唱歌词: 加入歌词, 加入歌词,唱的同时体会歌词的意蕴 4.这首歌曲应该倾注一种什么情绪?体验到了一种什么情感? 4.这首歌曲应该倾注一种什么情绪 体验到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首歌曲应该倾注一种什么情绪? 师生讨论后,师分析总结:第一部分1 11小节比较抒情 小节比较抒情, 师生讨论后,师分析总结:第一部分1-11小节比较抒情,犹如一股涌 动的浪花,带着期盼和依恋思乡情感漂向美丽的台湾岛,第二部分12-18小 动的浪花,带着期盼和依恋思乡情感漂向美丽的台湾岛,第二部分12-18小 节充满了渴望海峡两岸早日实现统一,期盼两岸人民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 节充满了渴望海峡两岸早日实现统一,期盼两岸人民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 整首歌曲要用中速、优美、 整首歌曲要用中速、优美、抒情的感情来演唱 5.让学生跟着钢琴伴奏带着期盼思念的情感深情的演唱全曲师生共同 5.让学生跟着钢琴伴奏带着期盼思念的情感深情的演唱全曲师生共同 演唱, 演唱,提醒学生刚才训练过的难点之处要唱准确到位情绪情感合二为一
鼓浪屿之波 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通过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让学生感受深切的爱国情怀,进一步深化对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主题的理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2.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增强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台湾的地理、历史知识及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提高学生感受并表现音乐的能力。
1、正确的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准确地表现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表现期盼之情2、自然准确的表现出歌曲中的切分音、弱起、前半拍的休止节奏构成的旋律。
新课内容:一.导入:1、师生问好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了香港、澳门两个景点旅游,领略了香港和澳门的美丽风光、风土人情,今天让我们整理思绪,收拾行装继续我们的旅程,大家知道我们下一站到达哪里呢?2、小结导课:让我们出发去领略台湾的美丽风光,风土人情。
同学们说的很对,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关于台湾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一首以台湾为主题的新歌《鼓浪屿之波》,(出示课题)让我们共同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心声。
二.感受音乐1、初听全曲,交流问题。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师生互动小结后再学唱歌曲:情真意切的歌曲表达了两岸同胞间的眷恋之情,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着祖国统一的热切情感。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来学唱这首歌曲,让我们共同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用a模唱旋律:跟着音乐指挥学生,示范肢体语言让其融入到音乐的旋律中去,让他们感受到歌曲的旋律美,提醒学生a的发声状态3、学唱乐谱:教师边示范边弹钢琴让学生唱乐谱,让学生自行找出曲谱中的难点,解决难点:提问:你觉得歌曲中哪一乐句比较难唱?(解决问题)4、学唱歌词:同学们对歌曲的旋律和调性都已经掌握了,现在让我们加进歌词,带着思念期盼的情感演唱歌曲,唱的同时体会歌词的意蕴。
《鼓浪屿之波》声乐教案
《鼓浪屿之波》声乐教案第一篇:《鼓浪屿之波》声乐教案.声乐郑萍2课时《鼓浪屿之波》1、合理运用气息练唱耳熟能详的歌曲。
2、掌握歌曲的情境。
3、巩固E1声区的音。
声音巩固1、中高音区长气息的练习。
2、优美的演唱《鼓浪屿之波》。
电钢琴、乐谱。
11中职1、2、3班,11四年专1班歌曲《长城谣》的视听与试唱。
(一)诗词体歌词的理解与欣赏。
(二)“港”“海”“苍”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
(三)情感把握与体会。
(四)布置作业。
以讲授、示范、辅导、作业分析等教学方法为主。
一、组织教学,交代本节课教学目标,导入新课:上课开始组织教学,复习上节课的基础内容。
1、知识点回顾: 1)练声要求从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发声练习。
例如:闻花、兴奋、打哈欠等手段。
在五个元音字母中,a母音开口音。
要求舌面平放、舌尖抵达下门齿,嘴巴张开、声带闭合、气息均匀、发出干净的母音。
2)歌曲复习《大海啊,故乡》同样是诗词体的歌词,《大海啊,故乡》更白话,更易于理解和抒发感情。
在进入新课前,通过练习这首歌,可以巩固和体会歌词的意境以及演唱的内容。
复习方法:a、《大海啊,故乡》歌词的朗读。
要求:音调的和谐统一,以及句子的抑扬顿挫表达到位。
b、十六分音的节奏练习。
要求:能够准确的唱出十六分音的时值。
c、情感的准确表达。
《大海啊,故乡》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
旋律舒展起伏,优美抒情,内涵海浪涌动的旋律,表达了坐着对故乡亲人的四年和对祖国的热爱与依恋之情。
1.5)灵活性练习2 3 4 5 | 5 4 3 2 1 ||(顿)Li lo Li lo2)声乐作品的演唱与处理 2.1)《鼓浪屿之波》通过《鼓浪屿之波》这首歌的演唱,让学生感受离别感悟人生的深沉意境,感受美的熏陶。
练习方法:a、母音“a”“u”的训练,为“港”“海”“苍”等开口字的发音打基础。
b、通过流畅的发声练声,来巩固高音乐句的演唱技巧。
歌曲意境解析:这是一首表达台湾中华儿女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渴望早日回归祖国的歌曲。
鼓浪屿之波教案
鼓浪屿之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鼓浪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掌握鼓浪屿的主要景点和特色;3.提高学生对鼓浪屿的艺术、文化和环境的认识和欣赏能力;4.通过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导入部分:介绍厦门市及鼓浪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鼓浪屿的兴趣。
2.知识讲解:分析鼓浪屿的主要景点和特色,包括岛上的建筑风格、音乐文化、植被等。
3.活动设计:分组设计鼓浪屿旅游宣传活动,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示鼓浪屿的魅力。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梳理鼓浪屿之行的心得体会。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用短视频、图片或地理工具等多种形式来介绍厦门市及鼓浪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让学生了解鼓浪屿是一个位于厦门市的美丽小岛,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步骤二:知识讲解1.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景点或特色,例如鼓浪屿的日光岩、琴弦、刘大白等。
可以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做简短的口头报告。
2.全班分享:每个小组依次展示所学内容,有关其他景点或特色的学生可以提问补充。
3.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鼓浪屿的独特之处,如何体现在建筑风格、音乐文化、植被等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步骤三:活动设计1.分组竞赛:将学生重新分组,每个组设计一个鼓浪屿旅游宣传活动。
鼓励学生在宣传形式、内容呈现和团队合作上发挥创意,比如可以制作海报、设计旅游路线推荐等。
2.活动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为其他小组的宣传活动打分评价,通过评分来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新。
步骤四:总结归纳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归纳鼓浪屿之行的心得体会。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分享,展示学生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的成果和收获。
四、教学评估1.口头表达:根据学生在导入部分和演讲环节中的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鼓浪屿的基本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2.团队合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分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教案
《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聆听歌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
【能力培养】:体会音乐作品所要求的情绪或情感,聆听《鼓浪屿之波》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体会歌曲要表达的内容。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历史性歌曲的热爱。
重点:了解歌 / 乐曲中的主题思想的掌握。
难点:乐曲的背景简介、及分析乐曲的内涵特点了解。
教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板书设计:《东方之珠》:1、作者简介:罗大佑; 2.乐曲中背景的介绍和分析乐曲。
《鼓浪屿之波》:1.作者简介:张藜; 2.创作背景的讲解;3.分析作品了解歌曲的描写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课学习七子中的另一个地方——香港。
我们都熟知这个美丽的特区城市,它是一个生活水平很高的大都市,但是它的经历确是辗转曲折,有百年沧桑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
(由香港的百年沧桑的历史引入。
跟随教师直接进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东方之珠》1、介绍背景:《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
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
为带《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补充段的单二部曲式。
2、初次播放,感受音乐: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
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
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
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
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
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3、再次分段欣赏音乐,学生学唱部分选段:学生再次欣赏《东方之珠》,聆听并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
学唱歌曲,并运用正确的感情演唱歌曲。
《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
《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歌词内涵。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3. 引导学生了解鼓浪屿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2. 鼓浪屿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
三、教学重点1. 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2. 鼓浪屿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色。
四、教学难点1. 歌曲的高音部分演唱技巧。
2. 对鼓浪屿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欣赏、学唱、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鼓浪屿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歌曲和鼓浪屿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和视频材料,包括《鼓浪屿之波》歌曲的演唱版本和MV版本。
2. 鼓浪屿相关的图片、地图和历史文献资料。
3. 乐谱和音乐教材,用于教授歌曲的旋律和和声部分。
4. 投影仪和屏幕,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5. 录音机或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背景音乐。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鼓浪屿的美丽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鼓浪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歌曲学习:播放《鼓浪屿之波》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3. 歌词解析:分析歌曲的歌词,讲解鼓浪屿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歌曲的主题思想。
4. 演唱技巧教学:教授歌曲的旋律和和声部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5. 练习演唱: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歌曲和鼓浪屿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八、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评价:评估学生在演唱《鼓浪屿之波》时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能力。
2. 讨论参与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度、合作意识和学习态度。
鼓浪屿之波教案【优秀6篇】
鼓浪屿之波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鼓浪屿之波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
《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歌词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家乡厦门的热爱和自豪感。
3. 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4.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象征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鼓浪屿之波》是一首描绘厦门鼓浪屿美景的歌曲,歌词中融入了厦门的特色元素,如鼓浪屿的波浪、白鹭、钢琴等。
2.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鼓浪屿之波》,理解歌曲的象征手法和意境。
3.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歌词意境。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讲解法:讲解歌曲的背景、象征手法等。
4. 练习法:学生反复练习,提高歌唱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家乡厦门的了解和感受,引出歌曲《鼓浪屿之波》。
2. 欣赏歌曲: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感。
3. 讲解歌曲:介绍歌曲的背景、象征手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学唱歌曲: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注意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5. 练习:学生反复练习,提高歌唱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地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
2. 学生能理解歌曲的象征手法和意境。
3. 学生对家乡厦门有更深的了解和自豪感。
4. 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提高了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六、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鼓浪屿之波》乐谱、录音设备、教学PPT。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配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3.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
七、教学过程1. 课前热身: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学生放松身心。
2.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唱《鼓浪屿之波》。
3. 歌曲欣赏:聆听《鼓浪屿之波》,让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4. 歌词解析:分析歌曲中的象征手法,如波浪代表鼓浪屿的波澜、白鹭象征和平等。
《鼓浪屿之波》教案
《鼓浪屿之波》教案《鼓浪屿之波》一、教学内容分析《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在本单元所要表达的思想是“盼归”,歌曲为单二部曲式,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棕“我”生在台湾,却远离故土。
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地迸发出来。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鼓浪屿之波》,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用深情、舒展的歌声表现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
过程与方法: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歌唱方法,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知识与技能:学习呼吸、吐字、咬字等歌唱方法,并初步掌握4/4的演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四、教学难点注意歌曲中的弱起结构|1 --0 1|6 6 7 ⌒⌒⌒. . .1. 2|1. 5 5 -5 1|与高音部分的1 2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言:(边播放背景音乐与图片)介绍鼓浪屿历史、地理和文化:鼓浪屿位于厦门,开拓与宋末元初,原名“圆沙洲”,明朝改成“鼓浪屿”;具有“万国建筑博览”的美誉,郑成功曾以此为据点操练士兵对抗敌人;鼓浪屿风景幽美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素有“钢琴之岛”和“音乐之乡的美誉。
鼓浪屿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有“海上花园”之称,基隆港位于台湾岛北端,是台湾北部的海上门户和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同时是台湾最大的港口,目前是仅次于高雄的台湾第二大港。
同学们,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关于台湾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一首以台湾为主题的新歌《鼓浪屿之波》,让我们共同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心声。
(二)新授1、发声练习:(1、火车来了,学生用U演唱2、12 34 5- ∣54 32 1- ∣12 34 54 32∣1--学生用mi ma mi ma mi ma mi演唱-)1.(1)初听《鼓浪屿之波》提问:这首歌是什么调的?拍号是几几拍?曲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2.这首歌的作词和作曲分别是谁?3.复听歌曲《鼓浪屿之波》,感受歌曲情绪和意境,想一想这首歌曲描绘怎样的情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出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段?(3)模唱唱旋律(用lu\ la分别模唱不同乐段)2.学习歌曲(1)朗读歌词(课件:朗读过程中配背景音乐《鼓浪屿之波》)(2)随琴用la来哼唱一遍。
鼓浪屿之波教案
鼓浪屿之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鼓浪屿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建筑风格等基本情况;2. 了解鼓浪屿的特色景点和历史故事;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或教材资料;2. 地图或景点图片;3. 讲解板书。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鼓浪屿的图片或地图,向学生介绍鼓浪屿的位置和基本情况。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步骤二:讲解鼓浪屿的文化背景和建筑风格教师讲解鼓浪屿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如福建土樓文化的影响、外国殖民时期的建筑风格等。
同时,通过图片展示鼓浪屿独特的建筑风格,如西式别墅、中式庭院等。
步骤三:介绍鼓浪屿的特色景点教师通过或教材资料介绍鼓浪屿的特色景点,如日光岩、海滩、音乐广场等。
同时,讲解每个景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义。
步骤四:学生观察和讨论教师为学生分发景点图片或地图,让学生自由观察和描述。
鼓励学生发表对景点的看法和建议,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步骤五:学生展示教师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景点进行深入学习和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海报、、小短剧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同时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步骤七: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鼓浪屿的文章、设计一张旅游宣传海报等,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鼓浪屿,增加亲身体验;2. 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研究鼓浪屿的某个方面,如鼓浪屿的音乐文化、美食文化等。
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参与和发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
《鼓浪屿之波》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的美妙旋律。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鼓浪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旋律分析和演唱技巧。
2. 鼓浪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介绍。
3.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旋律演唱和鼓浪屿的相关知识。
2. 难点: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
2.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鼓浪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对音乐的欣赏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鼓浪屿之波》,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 新课导入:讲解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
3. 鼓浪屿介绍: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鼓浪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4. 音乐欣赏: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对音乐的欣赏心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演唱等。
2. 演唱技巧: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表现,包括音准、节奏和音色等。
3. 音乐欣赏: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反馈,评估学生对《鼓浪屿之波》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七、教学资源1. 歌曲《鼓浪屿之波》的乐谱和音响资料。
2. 鼓浪屿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音乐欣赏指导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
2. 第2周:介绍鼓浪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3. 第3周:进行音乐欣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心得。
4. 第4周:进行课堂评估,总结学习成果。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旋律特点时,可以结合乐谱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声乐》教案 第13课 演唱《映山红》《鼓浪屿之波》
课题演唱《映山红》《鼓浪屿之波》课时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映山红》和《鼓浪屿之波》的特点与演唱方法(2)熟练演唱《映山红》和《鼓浪屿之波》思政育人目标:(1)强化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在音乐中陶冶情操,完善自我(2)通过小组练习,增强团队合作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映山红》和《鼓浪屿之波》的特点与演唱方法教学难点: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歌唱,并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钢琴或电钢琴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 min)—互动导入(8 min)—作品介绍(5 min)—作品演唱(20 min)—分组练习(10 min)第2节课:互动导入(5 min)—作品介绍(5 min)—作品演唱(20 min)—分组练习(10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 min)⏹【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互动导入(8 min)⏹【教师】给同学们播放《映山红》的演唱视频(见教材二维码),并请几位同学回答:你从这首歌中体会到了歌唱者想表达什么情感?⏹【学生】聆听、思考、发言通过互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品介绍(5 min)⏹【教师】介绍和分析作品歌曲《映山红》是影片《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具有江西民歌风格。
其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和对英雄的崇敬。
歌词“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亲人回,岭上开遍映山红。
”这几句话让人怦然心动。
电影中“冬子妈”唱通过作品介绍与分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所表达的情感歌的时候,她还不是共产党员,红军到了什么地方,何时回来,她也还不知道。
她是凭着信念和向往,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红军一定会回来的。
鼓浪屿之波 教案
鼓浪屿之波教案教案标题:《鼓浪屿之波》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鼓浪屿之波》,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鼓浪屿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该地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5分钟)- 分发《鼓浪屿之波》的文本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
- 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和主题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法。
3. 文学创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角色进行创作。
-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短小说、绘制一幅插图或设计一份海报,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
-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运用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4. 分享和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给予反馈。
-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各组的创作,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启发。
5. 总结和评价(5分钟)- 教师总结学生在本课中的表现和收获。
- 学生可以用一两句话表达他们对这堂课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资源:- 《鼓浪屿之波》文本- 图片、视频或故事相关素材- 纸张、铅笔、颜料等艺术创作工具教学评价:-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观察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把握程度。
- 学生的创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创作中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分工、互相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鼓浪屿进行参观和体验,加深对故事背景的了解。
-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例如福建省的传统建筑、传统音乐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中职幼教专业二级上学期声乐课 鼓浪屿之波教学设计【推荐下载】
中职幼教专业二级上学期声乐课鼓浪屿之波教学设计《鼓浪屿之波》教学设计一、概述·中职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声乐课。
·《鼓浪屿之波》为声乐课的补充教材,对幼教二年的学生有较好的训练效果,计划用两课时。
·学唱歌曲,按声乐演唱的要求有情感的表现歌曲。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状态、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咬字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歌曲的介绍、欣赏、分析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内容,通过声乐训练的一般步骤、方法学生能完整地、声情并茂地表达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体验歌曲抒发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作为中职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曲目,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还是能胜任的。
教学中重点要解决附点音符、落起节奏、大跳音程等音准节奏上的重难点,在声音控制上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流畅做到有控制、不僵硬,在声音的统一上要做更多的要求,音色的统一、声音位置的统一、咬字吐字的统一,这几方面都是在教学中要强调的。
另外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演唱情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重点在于通过声乐训练的一般方法达到声乐训练的目的,同时《鼓浪屿之波》在歌曲的内容、情感主题上与祖国统一的主题相吻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本课的另外一个主题“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鼓浪屿之波歌谱、学生课前预习教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一)、发声训练1、气息练习2、发声练习高位置头声区训练,母音训练。
(二)、歌曲《鼓浪屿之波》教学1、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内容。
鼓浪屿是厦门市的一个美丽小岛,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又因岛上的音乐氛围浓郁,培养了不少音乐家,因而又有“音乐之岛”的美誉。
2、了解歌曲,介绍《鼓浪屿之波》作品的创作背景:1981年,词、曲作者一同去福建沿海深入生活。
鼓浪屿之波的音乐教案
鼓浪屿之波的音乐教案【篇一:鼓浪屿之波教案】鼓浪屿之波教案一、教学设想音乐是一种以美育为属性的学科,是靠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为主的活动。
在活动中应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体现其艺术性,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因此,我们应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体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的美好体验。
在教学中通过直观性、情境式教学,引导学生分层次欣赏,分组讨论,不断深化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获得听觉经验与能力。
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盼全国早日统一,并为此尽微薄之力。
二学情分析我校八年级学生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已基本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初步养成了良好的歌唱发声习惯,在欣赏课和歌唱课学习过程中对几种演唱形式已较为熟悉。
三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作品,加深对作品的情感表达及表现手法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感。
3.通过相关的知识渗透,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旋律走向与力度的变化来感受歌曲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感。
五评价任务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演唱富有感染力。
整体合作二声部演唱展示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富有感染力。
六、教学流程在多媒体画面中展现日光沿与基隆港,在画面后来传出歌曲《鼓浪屿之波》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随之出示课题:呼唤导入:“看画同步法”导入1.提问:美丽的画面向我们展示的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地方,你知道它是哪里吗?(课前让学生收集过台湾、鼓浪屿、基隆港的有关资料)生答:设计2,如答不出,可加重背景音乐,通过听到的歌词得出答案2.看着谱例完整欣赏作品《鼓浪屿之波》设计思路:通过第一遍欣赏初次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力度与速度的变化,培养审美情趣,随之多媒体展示画面,由学生看着画面简单介绍鼓浪屿与台湾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其位置,体现学科的综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幼教声乐说课稿鼓浪屿之波
《鼓浪屿之波》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为中职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声乐课。
《鼓浪屿之波》为声乐课的补充教材,对幼教二年的学生有较好的训练效果,歌曲在声乐训练上有很高的价值,并且歌曲的情感表现内容很符合中华民族、符合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共同情感,也与国家加快“海西”发展的深刻战略背景相吻合。
歌曲在情感教育上有很高的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状态、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咬字演唱歌曲。
(本教学目标应当是声乐学习的基本目标,不管对于哪一首歌曲其要达到的要求都在于此。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加于强调。
)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歌曲的介绍、欣赏、分析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内容,通过声乐训练的一般步骤、方法学生能完整地、声情并茂地表达歌曲。
(声乐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歌曲教学,但中学音乐课中唱歌课的常用教学方法、一般的教学过程在集体声乐课教学中还是常常采用的,但终其一点所有方法的选用,教学过程的实施都是为了实现教学服务的。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体验歌曲抒发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
(本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合适的,在类似于“近专业学习”的教学目标构建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作为一个基础目标,通过学生自主的对歌曲结构段落、乐句、音乐表现要素的分析,来提高对作品情感的理解。
提高对歌曲演唱情感的准确把握。
)
三、说学情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作为中职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曲目,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还是能胜任的。
教学中重点要解决附点音符、落起节奏、大跳音程等音准节奏上的重难点,在声音控制上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流畅做到有控制、不僵硬,在声音的统一上要做更多的要求,音色的统一、声音位置的统一、咬字吐字的统一,这几方面都是在教学中要强调的。
另外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演唱情感。
四、说教学资源与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鼓浪屿之波歌谱、学生课前预习教学内容。
(钢琴是教学的基本教具,教学媒体则在于辅助揭示课题中一些相关联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
五、说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本环节为声乐训练的一般步骤,为歌曲的演唱打开喉咙,为声乐训练做好准备,练习曲的选择也跟歌曲教学中常出现
的母音、旋律上的难点相适应。
)
1、气息练习
2、发声练习
高位置头声区训练,母音训练。
(二)、歌曲《鼓浪屿之波》教学
1、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内容。
鼓浪屿是厦门市的一个美丽小岛,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又因岛上的音乐氛围浓郁,培养了不少音乐家,因而又有“音乐之岛”的美誉。
2、了解歌曲,介绍《鼓浪屿之波》
作品的创作背景:1981年,词、曲作者一同去福建沿海深入生活。
在鼓浪屿共登日光岩,极目远眺、遥想当年郑成功从这里领兵渡海,拼死战斗,终于赶走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思及今日,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于怀,便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这首歌。
歌为心声,谁无故园之恋,谁无思乡之情,《鼓浪屿之波》唱出了海峡海峡两岸人民的心声,情真意切的表达了两岸同胞间的眷恋之情,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着祖国统一的热切情感。
(通过作品介绍形成对歌曲的初步了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听赏歌曲,找出歌曲在音准、节奏上的难点。
(通过学生的欣赏感受,分析歌曲在音准、节奏上的难点,为歌曲教学做好铺垫。
)
4、视唱歌谱,学唱歌曲。
(着重解决歌曲演唱中音准、节奏方面的问题,同时注意词、曲节奏上的对齐。
)
5、按声乐演唱的要求处理歌曲演唱的咬字发音。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
咬字,正确的发声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
6、进一步分析歌曲、理解歌曲,为歌曲的演唱准备充分的情感解析。
(从歌曲的曲式结构,音乐的表现内容,歌词的情感含义等方面进行解析,为歌曲演唱准备充分的情感铺垫。
将歌曲的曲式放置于这一环节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掌握歌曲之后能更好地分析歌曲的结构段落,掌握歌曲的曲式特点。
)
7、请同学范唱。
(了解个别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让全体同学感受独唱的快乐感受。
)
8、音乐活动:歌声飘过台湾海峡。
(三)、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声乐课作业的布置主要在于让学生课后有练习的空间,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背歌词、背唱歌曲完整地表达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