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老子五章翻译

合集下载

《老子》五章 翻译

《老子》五章 翻译

——学习经典,翻译只是工具,意会才是正道啊。
有人能实行。因此,圣人常说:能承受全国的屈辱,才配作天下的君主;能承担全国的灾难,才配作天下的君王。确切的话语常常让人觉得不以为然!
《老子》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多用;使人民珍惜生命,不作长距离的迁移;虽有船只车辆,却没必要去乘坐;虽有兵器武备,却没必要去布阵打战。使天下回复到人民都结绳纪事的远古状态之中。让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满意于他们的平凡生活。国与国之间相互望得见,鸡犬之声相互听得见,而人民从生到死,也互不往来。
《老子》五章 翻译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是可以阐述解说的,但并非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而有运动不息的那个大道。
《老子》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权威成见,人民可以得到更大的好处;抛弃仁、义等道德律则,人民将恢复他们的孝慈本性;抛弃技巧与厚利的助纣与诱引,盗贼将自动消失。不过,这三项措施作为治标之举,还不足以治本,所以,应把它们作为从属的措施并继之以更为基本的总体原则:表现纯真,持守混沌,减少私心杂欲。
道名也是可以命名的,但并非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而有运动不息的道之名。
无,天地的本初。

第2课《老子》五章-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系列课件(人教版)

第2课《老子》五章-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系列课件(人教版)

二、《老子》五章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
1、可以言说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可以称呼的“名”, 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字。
2、“无”,可以用来命名天地万物浑沌未开之时的初始状态; “有”,可以用来命名天地万物产生之时的母体根本。
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 至老死不相往来。
①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 ② 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
向远方迁徙。 ③ 虽然有船只车辆,也不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也不去布阵。 ④ 使人民再回到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 ⑤ 使他们吃上合口的食物,使他们穿上美丽的衣服,使他们住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① “居善地”的原则是立身处世,适应环境;
② “心善渊”的原则是内心沉静,虚怀若谷;
③ “与善仁”的原则是与人为善,仁慈悲悯; ④ “言善信”的原则是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⑤ “政善治”的原则是用人得当,善于管理;
现实 意义
⑥ “事善能”的原则是取长补短,做事高效;
3、因此,要从“常无”中去观察宇宙变化的奥妙;因此,要从“常 有”中去观察万物生成的边界。
4、“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都被称为玄妙。
5、玄妙啊玄妙,这是探究天地万物一切奥妙的门径。
智慧之门为你打开——①宇宙万物的本源
• 无,名天地之始; • 有,名万物之母。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二单元经典原文2 《老子》五章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二单元经典原文2 《老子》五章含答案

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对应学生用书P8老子(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一说为今安徽涡阳人).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礼于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

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道教尊其为“太上老君”,老子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老子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例如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主要著作《道德经》,也直接称《老子》。

享有“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中国哲学之父”的美誉。

《老子》一书,代表了当时中国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其写作基础及背景,主要有三点:第一,老子静思好学,为他打下了渊博的知识基础。

老子自幼聪颖,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

他的学识远近闻名。

第二,超脱的环境和明智的境界为他提供了记录和评议时事的条件。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末期,经历了时事的严酷动乱与变迁,他作为周朝的守藏史,身在朝廷,洞察时弊,凭借超然的环境,远见卓识的才能,卓尔不群的境界,旷古之智与气魄,关爱民生和关切世事的胸襟,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第三,共同的志向成就了彪炳千秋的著作《道德经》。

函谷关守关关令尹喜,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他早闻老子大名,他的远大志向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①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也称《老子》。

2020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配套习题:第二单元2《老子》五章(Word版含解析)

2020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配套习题:第二单元2《老子》五章(Word版含解析)

2 《老子》五章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 .激.发 缴.费 侥.幸 以观其徼.B.相和. 和.面 和.药 一唱百和.C.社稷. 青稞. 稗.子 不事稼穑.D.远徙.徘.徊 敝屣.家徒.四壁 解析:A 项,依次读“jī,jiǎo ,jiǎo ,jiào ”;B 项,依次读“hè,huó,huò,hè”;C 项,依次读“jì,kē,bài ,sè”;D 项,依次读“xǐ,pái ,xǐ,tú”。

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名万物之母. 母:根本。

B.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妙:奥妙。

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文:掩饰。

D.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持守。

解析:C 项,“文”的意思是“条文,原则”。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其无以易之②以乱易整,不武B .{①功成而弗居②伏尸而哭,极哀C .{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②学不可以已D .{①鸡犬之声相闻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解析:A 项,①“以”与“无”构成固定句式,译为“没有……的办法”;②介词,用。

B 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

C 项,①语气词;②动词,停止。

D 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答案:D4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名可名,非常名 B.有,名万物之母 C.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解析:D项为省略句,应为“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其余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D5补写出下列《老子》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道可道,;名可名,。

(2),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答案:(1)非常道非常名(2)天下莫柔弱于水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1【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2【解释】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就是因为有丑的了。

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

所以,有和无互助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

因此,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

生长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

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3【解释】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珍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

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

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4【解释】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珍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

《老子》五章译文及导读

《老子》五章译文及导读

《老子》五章译文及导读《老子》五章译文及导读【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

【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导读】指出所要讨论的主旨为宇宙的起源,其目的是去寻找万物的“始”和“母”。

为了达到目的,老子划定了不同的范畴:常道,非常道;常名,非常名;无名(﹦无),有名(﹦有);无欲,有欲;玄(玄1),又玄(玄2);妙,徼;等。

老子认为,通过这些范畴的种种关系就能最终了解造成宇宙源起的最微小因素“众妙”。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2022-2022高中语文第二单元2《老子》五章学案新

2022-2022高中语文第二单元2《老子》五章学案新

2022-2022高中语文第二单元2《老子》五章学案新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老子》五章老子,生卒年月不详,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安徽亳州涡阳)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一、注音徼________音声相和________..为而不恃________见素抱朴________..什伯之器________远徙________..二、解释词义以故荆轲逐秦王.故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业惠文、武、昭襄蒙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其无以易之.易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属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予作文以记之.绝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得其尤绝者家焉.绝仁弃义.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故令有所属.若属皆且为所虏.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望先达德隆望.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名可名,非常名____________.长短相形____________.绝圣弃智____________..民复孝慈____________..绝巧弃利____________..弱之胜强,柔之胜刚____________..使民重死而不远徙____________.甘其食____________.美其服____________.安其居____________.邻国相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乐其俗____________.四、分析句式类型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无,名天地之始____________天下莫柔弱于水____________莫之能胜____________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____________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____________五、积累名句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____。

老子高中文言文翻译

老子高中文言文翻译

老子高中文言文翻译导读:《老子》,又名《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

如下是精心为你挑选的老子高中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踊跃阅读!老子高中文言文翻译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二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

”(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

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

智惠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

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

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

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七章)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

”(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

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

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八章)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陈鼓应)“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

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

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

这是老子的道理。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完整版)高中语文选修《老子五章》原文和翻译

(完整版)高中语文选修《老子五章》原文和翻译

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能够言说的道理,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理;能叫出来的名词,就不是永恒的名词。

以“无”来命名天地万物之始,以“有”来命名万物之母。

所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

常有和常无同出一源却各有不同的名称,都是玄妙的道理。

玄妙啊玄妙,玄之又玄,这是探求一切奥妙的门径。

第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美的,这就无所谓丑了;都知道怎样才算善,这就无所谓恶了。

所以有无由相互对立而产生,难易由相互对立而形成,长短由相互对立而体现,高下由相互对立而存在,音声由相互对立而谐和,前后由相互对立而出现。

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去开创它。

生养了万物,而不占有,推动了万物,而不以为恩泽在已,功成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所以才永远不会失去。

第十九章【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抛弃聪明和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抛弃讲仁和义,人民才能够回到孝慈;抛弃巧和利,盗贼才能消灭。

以上三条光作为原则提出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从属:表现单纯、持守朴素,减少私心、降低欲望,抛弃学问,没有忧愁。

第七十八章【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原文及翻译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翻译:
道可以言说,却不是普通的道;名可以称呼,也不是常见的名字。


有名字的时候,是天地开创的起点;有了名字,是营造万物的母亲。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翻译:
天下人都知道美丽是美丽,是有害的;大家都明白善良是善良,是不
好的。

第三章: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塵,是谓“无为”。

翻译:
要把锐利的东西磨慢,复杂的纠缠解开,把辉煌的光芒与灰尘相等,
这就是所谓的“无为”。

第四章:
吾南有丹田,结约多年,中无仁义,强淫盗夺;有时得以自救而利之,有时失之于桑榆:今且为之,毋责于非分。

翻译:
我有一个丹田,契约订购了很多年,里面没有仁慈,只有强行侵占抢夺;有时候我能自救,从这里获利,有时候可能也会失去收获,被桑榆拿走:然而我仍不责怪他们,因为他们没有过错。

高中语文选修《老子五章》原文和翻译

高中语文选修《老子五章》原文和翻译

高中语文选修《老子五章》原文和翻译《老子五章》原文和翻译老子五章是《道德经》中的五个核心章节,被公认为老子思想的集中展示。

本文将为您呈现《老子五章》的原文和翻译,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老子思想的精髓。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道,可以说出来的,不是永恒的道。

名,可以命名的,不是永恒的名。

无名的是天地的起源,有名的是万物的母亲。

因此,常常没有欲望,以观察其奥妙;常常有欲望,以观察其局限。

这两者,虽然从同一来源,但却有不同的名称,统称为玄。

玄中又有更深奥的存在,这是一切奇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就会有丑;人人都知道善是善,就会有恶。

因此,有和无相生,难和易相成,长和短相比,高和低相对,音声和谐相合,前和后相随。

所以,圣人对于无为的事,不使用言语教导,万物自然而然地成就而不加斥责;生而不占有,为而不依赖,功成而不居功。

只有不居功,才不会离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谛〕视其〔精〕,复〔小〕极。

〔苦〕于不〔劲〕,则无所不〔亡〕。

翻译:不推崇贤人,使人民不争;不追求稀有的珍品,使人民不去偷窃;不显露可欲之物,使人民的心不烦乱。

因此,圣人的治理之道就是内心虚空,胃口满足;意志温和,骨骼坚强。

常常使人民无知,无欲。

使人们回归纯粹,再度精神集中。

在不勉强之下,就无所失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老子道可道原文和翻译

老子道可道原文和翻译

老子道可道原文和翻译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可以叫得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无",是天地形成的本始; "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

所以应该从经常不见其形之处体察“道"的奥妙,应该从经常显露其形之处体察万物的归宿。

"有名"和“无名"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以说是幽微深远。

再往上推,幽微深远到极点,就正是所有的道理及一切变化的根本了。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跟着产生;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没有“有”就没有“无”,没有“难”就没有“易”,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没有“音”就没有“声”,没有“前"就没有“后",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圣人做事,能体合天道,顺应自然,崇尚无为,实行不言的教诲。

任万物自然生长,而因应无为,不加干预生长万物,并不据为已有,化育万事,并不自恃其能;成就万物,亦不自居其功。

就因为不自居其功,所以他的功绩反而永远不会被泯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为。

【译文】不标榜贤名,使人民不起争心;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使人民不起盗心;不显现名利的可贪,使人民的思想不致受到惑乱。

《老子》五章(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老子》五章(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老子》五章(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Five chapters of Laozi (design of optional teac hing plan for senior two of PEP)《老子》五章(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要求1、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2、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学习要点1、老子的思想主张;2、《老子》五章的思想内涵;3、学习《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导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函谷)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以此作为导入文字,创设情景。

作者生平老子(前6XX年—前470年之后),春秋时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汉族。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他博学多才,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

《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

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2 《老子》五章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2 《老子》五章

2《老子》五章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激.发缴.费侥.幸以观其徼.B.相和.和.面和.药一唱百和.C.社稷.青稞.稗.子不事稼穑.D.远徙.徘.徊敝屣.家徒.四壁解析:A项,依次读“jī,jiǎo,jiǎo,jiào”;B项,依次读“hè,huó,huò,hè”;C项,依次读“jì,kē,bài,sè”;D项,依次读“xǐ,pái,xǐ,tú”。

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名万物之母.母:根本。

B.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奥妙。

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文:掩饰。

D.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持守。

解析:C项,“文”的意思是“条文,原则”。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①“以”与“无”构成固定句式,译为“没有……的办法”;②介词,用。

B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

C项,①语气词;②动词,停止。

D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答案:D4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名可名,非常名B.有,名万物之母C.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解析:D项为省略句,应为“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其余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D5补写出下列《老子》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道可道,;名可名,。

(2),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答案:(1)非常道非常名(2)天下莫柔弱于水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二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8章高中原文及翻译

老子8章高中原文及翻译

老子8章高中原文及翻译第一章:“因为有无相生,故庆自生。

有者死而无者生。

”(《老子》)这句话表达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即存在和不存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有的东西存在,也就意味着其对立面的不存在。

生命的存在来源于死亡的存在,而死亡的存在则是生命的必然结果。

第二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这句话阐述了宇宙间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

人受地的限制,地受天的管辖,天受道的支配,而道又追随自然的规律。

人需要顺应自然规律,与之和谐共存。

第三章:“人无不亡,物无不老。

”(《老子》)老子指出了生命不可逆转的现象。

人终究会面临死亡,物质也会不断变老。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善待物质,因为一切都将逝去。

第四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天地是无情的,它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个体。

对于天地来说,万物只是被动地被使用,就像颗粒般微不足道。

这一思想告诉我们要明白自己的渺小,顺应自然。

第五章:“孰能无正,故能正大。

”(《老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能够做到正大。

只有追求正直,才能真正做到伟大。

因此,我们应该坚守道义,追求真理,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老子》)这句话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和永恒。

谷神代表着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循环,虽然生命会有终结,但生命的延续是永恒的,也是神秘的。

第七章:“天长地久。

”(《老子》)这句话表达了宇宙之间的永恒性和持久性。

天地是无尽的,时间也是无穷的。

在宇宙的漫长历史中,天地持续存在,没有终结的可能。

第八章:“上善若水。

”(《老子》)这句话告诉我们道德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样,柔顺而又强大。

水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和形态,它的无私和善良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典范。

上善的人应该像水一样无私奉献。

以上就是《老子8章高中原文及翻译》的内容,这篇文档以简明扼要的方式介绍了老子所表达的思想。

希望这篇文档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十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十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十章原文及翻译
摘要:
一、《老子》简介
- 道家经典
- 原作者老子
二、十章原文及翻译
-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第三章:不尚贤
-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 第五章:天地不仁
- 第六章:谷神不死
- 第七章:天长地久
- 第八章:上善若水
-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
正文: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原作者为道家创立者老子。

该书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反对过度的人为干预,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为《老子》前十章的原文及翻译: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翻译:能够用言语表达的道,并非真正的道。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翻译:当天下人都知道美的事物是美的时候,丑陋的事物就出现了。

第三章:不尚贤。

翻译:不推崇贤能之辈。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翻译:道是虚空的,但使用起来却无穷无尽。

第五章:天地不仁。

翻译:天地对万物并无特别的恩爱。

第六章:谷神不死。

翻译:虚空中的道是永恒不灭的。

第七章:天长地久。

翻译:天地长久存在。

第八章:上善若水。

翻译:最美好的品质就像水一样。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翻译:保持满盈,不如适可而止。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

《老子》第五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第五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第五章原文及翻译《老子》第五章原文及翻译《老子》第五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老子再次表述了自己无神论的思想倾向,否定当时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观点。

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老子》第五章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

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

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注释]①刍(chu)狗:用草扎成的狗。

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

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

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都因不经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自生自灭。

正如元代吴澄据说:“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

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

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②犹橐龠(tuoyue):犹,比喻词,“如同”、“好象”的意思。

橐龠: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是古代的风箱。

③屈(gu):竭尽,穷尽。

④俞:通愈,更加的意思。

⑤多闻数穷:闻,见闻,知识。

老子认为,见多识广,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烦苛,破坏了天道。

数:通“速”,是加快的意思。

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

⑥守中:中,通冲,指内心的虚静。

守中:守住虚静。

[引语]他认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没有理性和感情,它的存在对自然界万事万物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因为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身的自然规律变化发展,不受天、神、人的左右。

二是老子又谈到“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是这对前四章内容的进一步发挥。

他认为,作为圣人——理想的`统治者,应当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无为之治,任凭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会采取干预的态度和措施。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文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文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道可以说就是路,但不仅仅就是指路。路是道的名,但不仅仅就是路这一个名。
我们没有给道取名的时候,道就已经创造了天地;我们现在给道取了名就叫道,万事万物是由于道的存在而产生。
第二章: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最高学问和渊博知识,有利于民众百倍。弃绝仁义,民众才会恢复慈孝。弃绝奸巧投机,才没有盗贼。这三者作为学说是不够的,还应该让民众知晓最根本的。展现朴素保持纯真,减少私心限制欲望,弃绝机巧就可无忧。
七十八章: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坚强的没有比它更能胜任,它是无法用其他东西代替的。弱胜强,柔胜刚,天下没有人不知晓,却无人照此实行。因此。圣人说:能承受国家的耻辱,就是国家的主宰者;能承受国家的灾祸,才是天下的君王。正话听起来好像反语啊!
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轻声](伐:夸耀),不宣扬自己的功劳(施:张大,夸大)。”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年少的人得到关怀(安、信、怀:都作使动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怀:归依[依孔安国说])。”
译文: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
?”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抱怨,不远)。”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译文】 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即使我没有才能,也愿照此办理。”
八十章:
小的国家少的民众。虽有多种生活器具却不使用,民众重视生命而不迁移;虽有舟车无人乘坐,虽有兵器却无处陈列。假若人能回到远古结绳记事,食甘甜,服华美,居所安宁,民众快乐该多好啊!毗邻的国家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众直到老死也不需互相来往
翻译: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有了自己事业,四十岁遇事就不会执迷不悟,五十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六十岁能听从自己的本性,七十岁能境随心转,不受环境影响,不会超出方正之道。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