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区域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分析

区域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分析
3 可持续利用
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后代留下宝贵的遗产。
区域自然环境的现状
水质 空气质量 土地利用
大部分水域保持清澈透明,供应可靠。 大气中的污染物含量较低,空气清新。 土地利用合理,农田和自然生态平衡得以保护。
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农业
利用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水 源,发展可持续的农业,提 供粮食和农产品。
能源
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和水 力能源,提供清洁、可再生 的能源。
旅游
开发自然景点,吸引游客, 促进经济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 生态平衡
保护自然环境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物种多样性。
2 气候调节
保持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调节气候,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3 人类福祉
保护自然环境意味着保护人类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进行生态系统恢复工作,重建受损的生态环境。
结论与展望
区域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分析揭示了其巨大潜力和面临的挑战。通过协调发展策略,我们可以实现可 持续利用并保护自然环境,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区域环境问题的挑战
水污染
工业化
过度利用土地导致土地退 化和沙漠化。
空气污染
工业排放和车辆废气加剧 空气污染问题。
区域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策略
1
可持续利用
制定合理规划和政策,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措施,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
3
生态恢复
区域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 分析
探索区域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奇妙世界。了解其特点、现状、利用与开发, 以及保护的重要性。面对挑战,我们需要协调发展策略。
区域自然资源的特点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区域,旨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和影响,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本文将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作用与价值、实施方法和挑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自然保护区也可以为科学研究和教育提供重要的基础。

自然保护区是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管理区域,是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场所,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也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自然教育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促进人们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了解。

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基础工程,通过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全面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自然保护区的作用与价值自然保护区可以实现对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定区域,其重点是对这些物种和生态系统进行全面保护,通过科学管理和规划,防止它们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和影响,促进其生存和繁衍。

为了有效地建立自然保护区,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采取一系列的实施方法,要进行资源调查和评估,科学规划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内容,明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征,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要进行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立体化的分析和评价,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数据和信息,实现保护对象的全面保护。

要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明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规范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效果,确保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不同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分析

不同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分析

不同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分析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每个地方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特点,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动植物等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不同地理区域独特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不同地理区域的角度,分析其生态环境的特点与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具有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不同海域的生态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

比如,热带海洋具有高温高盐度的特点,这导致了热带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且个体数量庞大。

而在寒带海洋,由于水温较低,物种数量相对较少,但适应寒冷环境的生物却呈现独特的特征,如北极熊、海豹等。

接下来是陆地生态环境。

陆地上的气候、地貌和土壤条件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植物生长茂盛,而极地地区则常年覆盖着冰雪,植被稀少。

在高原地区,气候干燥,空气稀薄,这导致了特殊的高原生态系统的形成,如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和高寒草原。

此外,不同地理区域的水资源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亚马逊雨林地区年降雨量丰富,地下水和河流水资源丰富,构成了全球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

而撒哈拉沙漠地区则十分干燥,水资源匮乏,植被稀少。

这种差异也决定了不同地理区域的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

再来看动植物资源。

不同地理区域的生态环境对动植物的栖息地、食物链以及繁殖方式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例如,河流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环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河流生态系统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域最大的河流之一,其独特的河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如超过2000种的鱼类和世界上最多种类的鳄鱼栖息于此。

而尼罗河则是撒哈拉沙漠地区唯一的水源,河流流域水生植物寥寥无几,动物资源也相对贫乏。

最后要提到的是人类活动对不同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的频繁,包括工业化进程、城市化以及农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例如,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这在亚马逊雨林等地表现尤为明显。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与特点一、自然环境✶广义的自然环境,泛指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

✶科学的涵义,是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

阳光、空气、水、土地、野生动植物都属于自然环境要素,这些自然物质与一定的地理条件结合,即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自然环境。

✶它有别于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建造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工矿区、农村、社会等环境。

二、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都称为自然资源,也就是说在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土地、森林、草场、矿物、太阳能等。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根底。

自然资源的分类无限资源有限资源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无限资源:泛指取之不竭的资源,故又称非耗竭性资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许多气候资源就属于这一类。

它们随着地球形成及其运动而存在,根本上是持续稳定产生的。

但人类的某些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它们。

例如到达地球边面的太阳能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大气污染状况和污染程度。

有限资源:也称耗竭性资源,次生性的资源。

这种自然资源的特点是在地球自然历史演化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质和量是有限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

又可分为:☐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指通过自然资源再生产过程或人工经营能为人类反复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水和土地资源等。

✶特别指出,土地属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土地肥力可通过人类措施和自然过程而不断更新。

但土地又有不可更新的一面,因为严重水土流失和土地侵蚀能使土地丧失其固有的生产力特征〔肥力〕,恢复更新要很长时间。

✶各种资源的更新、恢复的速度是不同的。

据研究,自然形成1cm厚的土壤腐殖质需要300-400年。

次生林恢复要数十年或上百年,取决于受破坏的程度。

假设形成或更新的速度极慢就成为不可更新资源。

3.1.1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3.1.1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自然条件分析——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旅游与规划学院主讲于海龙本节内容: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不能被人类利用的自然条件不属于自然资源。

具有相对性,随着技术的进步,自然资源的范围越来越广。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照赋存条件——地表资源,地下资源2、按照经济用途——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游资源等3、按照利用方式——直接生活资源(天然食物,动物,鱼类等),劳动资料资源(矿产,森林,土地)4、按是否可再生——可再生资源(太阳辐射、风、海潮等),可更新资源(动、植物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三)自然资源的特性有限性社会性多用途性整体性 区域性 自然资源(四)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四)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一般地说,某种自然资源,就形成以某种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结构。

教学案例——平顶山市煤炭资源的开发形成煤炭工业基地;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的开发辐射周围地区形成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多种自然资源组合,就可能形成以开发这些资源为主的不同产业部门。

教学案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耕作业发达就与当地的水、土、光热有关;大兴安岭地区以森林为开发对象的林产业结构;东北地区形成与煤、铁、油、粮食为开发对象的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结构。

等等。

案例思考请回忆世界钢铁工业布局的演变规律,钢铁工业是否一定要和矿产资源分布相一致?讨论指导——在18世纪前,主要布局在北欧森林资源丰富与内河运输便利之地;如瑞士、瑞典。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出现了资源短缺与污染问题。

城市是我国政治、经济中心以及世界人类所重要的居住场所,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的长远发展,能让整个国家都得到稳定的进步。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是需要城市发展作为支撑的,但是经济的发展情况,环境的有效保护都是严重的困扰。

环境中的产物,是人类生存的一种能源支持,是人类、科技、社会等不断发展的能量源泉。

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的稳步提升,使得我国的工业企业数量随之增加,如化工厂、发电厂等,这些工厂的运转也同样需要自然物质的支持,同时这些工业的运转,所排放的废弃物,却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本文主要对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1引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必然要开发诸多的资源,这便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可能造成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

这些环境问题的演变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必须对生态环境保护予以重视。

在现代经济发展条件下,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得到一定的重视,现阶段的发展强调科学发展2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认识上缺乏科学与全面性。

二是国家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权责不清,缺乏协调机制。

三是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四是自然资源的不合理管理。

3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对策3.1水土保持的具体策略3.1.1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水土保持工作中需要种植许多植被及恢复一些资源建设,这些都需要极大的资金支持,因此:a)当下在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下,应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资金补给,保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能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b)国家相关部门不能直接在招标以后就将水土保持工作完全交付,而是应完善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机制,实时监督,保证水土保持工作妥善、精确地完成,进而确保生态环境的优化。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知识点总结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知识点总结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知识点总结
文章:
区域发展是指一个特定地区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整体发展。

自然环境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对于了解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点对于
区域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自然环境基础知识点: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地形地
貌决定了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例如山地适宜发展旅游业和林业,
平原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

气候,气候对于农业、旅游业和能源利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气候特点可以帮助区域规划者做出合理的决策,例如在干
旱地区开展节水农业,或者在阳光充足的地区开发太阳能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对于区域发展至关重要。

了解地
区的水资源情况有助于合理规划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等
方面。

土壤,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种植的作物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了解土壤的特点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和作物种植。

生物多样性,了解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帮助保护和合理利用地区的生态资源,促进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对于区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地区的自然灾害特点可以帮助规划者做出防灾减灾的决策。

综上所述,了解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对于区域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充分了解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区域分析重点归纳

区域分析重点归纳

第一章:1,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肯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形式。

2区域分析: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进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进展的影响经行分析。

研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3,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采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

4,自然资源对区域进展的影响:(D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进展的物质基础。

首先,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进展的必要条件;再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进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②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进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进展的规模大小;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采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5,自然资源及其与区域进展的关系:①在肯定条件下,自然环境及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进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②自然环境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它是文化存在和进展的物质条件,人类文化的特征和差异,追根溯源,在于自然环境的不同。

③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采用破坏了自然环境中各要素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使生态环境消失了不利于人类生存进展的变化,即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

④区域进展是生态环境爱护的前提。

⑤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区域进展,同时,区域进展也应当是建立在爱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的可持续进展。

6,外部性: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1,产业布局指向性特点的特点:a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体现b原料指向C消费市场指向d劳动力指向e高科技指向f交通枢纽指向。

2,区域经济特色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区域产业布局特色。

3区域文化对区域进展的作用:①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进展的潜在因素,打算着经济进展道路的选择。

02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二章)

02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二章)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
➢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是由岩石、土壤、水 、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生态环境(eco-environment)
➢ 由各种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系统,即人类周围的自然界,是地球表面岩石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殊圈层。
➢ 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持在较好的水平,必 须要有一定的经济付出。
➢ 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区域发展。 ➢ 区域发展也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 ➢ 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自然资源的范畴不断扩大,
➢ 3.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不同种类自然资源的组合,就有可能导致以这些自然资源为利用对 象的不同产业部门的发展,即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产生了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 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一)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
➢ 1. 明确评价目标,有的放矢
不同生产部门的发展和布局,对自然资源的要求是不同的; 同样的自然资源对不同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
➢ 2.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综合分析资源和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对主导因素重点深入地研 究和评价。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一:气候资源的特点(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2)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气候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开发资源与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利用建筑风向与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城市规划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

二;海洋资源(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渔场的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条件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世界主世界主要渔场:课本100图4.4渔场的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分布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平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4.9)(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海洋环境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保护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石油污染石油污染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及其防治治理重点:石油泄漏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三:陆地资源(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类型:(表4.4)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区域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分析

区域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分析

资源 潮、地表径流、地 原则,在可能条件下最大限度
热与温泉等
地利用。
更新速度取决于自身的繁殖能
可Hale Waihona Puke 新 动物、植物资源 力和外界环境条件,应遵循永
资源
续利用的原则,有计划、有限
制地开发利用。
2、自然资源的特性
1)有限性
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间存在矛盾,即 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性”。
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
自然资源专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 自然环境因素;
是个相对概念,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 的进步,自然资源的概念也在变化。
自然资源的分类
根据赋存条件和特征:地下资源、地表资源; 根据国民经济用途:农业、工业、旅游资源等 根据利用方式:
直接生活资源:天然食物、动物、鱼类等; 劳动资料资源:矿产、森林、土地等;
3、综合指标法
环境因子的评价函数曲线 确定环境因素的质量标准
4、图形叠置法 公路、铁路选线 滩涂开发 土地利用 污染影响 动植物分布
5、系统分析法 专家咨询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综合排序法 系统动力学 灰色关联
6、其他方法
矩阵法 灵敏度分析法 生态机理分析法 列表清单法 生产力评价法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 展
自然环境
人类发生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综合,是人 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地球表面岩石圈、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和人类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殊圈层,是由岩石、土 壤、水、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
生态环境
由各种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系统,即人类周围的自然界,是 地球表面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相互作用的 一个特殊圈层。

第二章区域分析内容与方法概述

第二章区域分析内容与方法概述

环境质量指数
指被评价区域内受纳污染物负荷,用于反映评价区 域所承受的环境污染压力。
类型
二氧化硫(SO2) 化学需氧量(COD) 固体废物
权重
0.4
0.4
0.2
环境质量指数=0.4×(100-ASO2×SO2 排放量/区域面积)+0.4×( 100-ACOD×COD 排放量/区域年均降雨量)+0.2×(100-Asol×固体 废物排放量/区域面积) ASO2—SO2 的归一化系数(县级:0.064866、省市级:1.667065国家0.06 );ACOD—COD 的归一化系数(县级:0.33104、省市级:0.058464国家 0.33);Asol—固体废物的归一化系数(县级:0.074989、省市级: 2.849614国家:0.07)。 以上归一化系数全部取自2000年全国归一化系数。
层次分析法(AHP法) 是一种解决多目标、多准则或 无结构特性的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 策分析方法。
该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 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 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 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比较有 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2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评价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景观生态学法 指数法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德 (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为美国国防部研究 “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 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 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划分: 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游资源等 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划分: 直接生活资源、劳动资料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划分: 可再生自然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不可再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1. 引言1.1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突出。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自然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建立自然保护区成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途径。

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地保护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在保护区内,各类植物和动物能够得到安全的生存环境,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

这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防止物种灭绝。

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平衡的维护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保护区,可以确保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的平衡,防止生态系统失衡而导致的环境问题。

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相对独立,能够自然调节各种环境要素,保持生态平衡。

自然保护区还对水源保护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保护区内的植被能够防止水土流失,维持水质清洁,保护重要的水源地。

植被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候,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保护效果,确保我们的地球生态可持续发展。

1.2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人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自然环境提供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包括空气、水、食物、药物等。

这些资源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没有这些资源的支持,人类将无法生存。

自然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使人们得以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美景。

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行业如农业、林业、渔业、矿业等都直接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供给。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自然资源的丰富也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保护自然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对后代的责任和遗产。

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来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鞍山市区域自然资源分析

鞍山市区域自然资源分析

鞍山市区域自然资源分析姓名:班一童一、地理环境:鞍山市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的东南部边缘,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区。

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光照丰富,大风、冰雹、旱涝、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在不同年份和季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春季大风多,降水少,日照长,回暖快,蒸发大,湿度小;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暴雨多发生在此季,气温高而少酷热;秋季天高气爽,雨量骤减,气温急降;冬季雪少北风多,干燥寒冷。

鞍山所辖区域虽属同一个气候带,但因地理环境不同而有差异。

年降水量为640—88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次减少;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8.0—9.0℃,而东部和东南部山区为6.3—7.0℃;日照小时数年平均为2350—2700小时,西北部多于东南部。

二、自然资源:(一)生物资源:1.林木。

鞍山林木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岫岩境内和海城东部山区以及市郊千山一带。

林地共有415658.78公顷,占鞍山市土地面积的44.9%。

林木多为天然次生混交林和人工林;中部和沿河平原多为人工栽植的农田道路、水系林网、防风固沙和村屯四旁植树的人工林。

鞍山的树木种类繁多,仅乔木即达170余种。

在林木中,除有红松、落叶松、油松、云杉、柏、杨、柳、榆、桦、椴、水曲柳、花曲柳、柞等用材林外,还有株类矮树——柞蚕场18.3万公顷,饲养柞蚕,其茧是岫岩、海城丝绸厂的主要原料。

此外,还有观赏、风景以及药用食用野果等林木。

岫岩山林灌木丛中的榛子、山花椒等年产均可观;灌木丛下的草本植物多达几百种,其中的山蕨菜、山芹菜等加工后多出口外销。

2.牧草地。

鞍山市共有4274.05公顷。

岫岩和海城的牧草质量较好,西部台安多为风沙碱地,土质薄,草场退化,产量质量较低。

岫岩、海城、台安均大力发展养殖业,分别被国家和省列为黄牛生产基地。

岫岩饲养的绒山羊被省定为绒山羊育种基地。

3.水生物。

境内水域资源较丰富,除大小河流可捕捞鲶、黑、马口、鳌条、麦穗、棒花、泥鳅等20多种河鱼外,水库和星罗棋布的坑、塘、泡、沼可养殖的水面5000余公顷。

区域自然社会环境范文怎么写

区域自然社会环境范文怎么写

区域自然社会环境范文是对一个地区或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文章。

以下是一个参考范文,旨在帮助你了解如何写作:区域自然社会环境范文引言本文将对某一特定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进行综合描述和分析。

该区域位于中国某省,面积约为XXX万平方公里,包括山脉、平原、河流和人类居住区域。

自然环境该区域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该区域常年受到季风和降雨的影响,降水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森林资源该区域覆盖着大片的森林,森林类型多样,包括阔叶林和针叶林。

森林为该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了水源和土壤,维持了气候平衡。

此外,森林还为该区域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水资源该区域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水资源丰富。

这些河流不仅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必要的水源,也为人类活动提供了便利。

此外,水资源还为能源开发和旅游业提供了机会。

矿产资源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包括煤炭、铁矿石、石油等。

这些矿产资源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环境该区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民族包括汉族、少数民族A、少数民族B等。

各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保留并传承着各自的文化和传统。

社会稳定,民众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经济状况该区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主要的经济支柱。

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

此外,该地区的工业也在逐渐发展壮大,以制造业和能源开发业为主导。

教育与文化该区域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建有多所中小学校和职业院校。

同时,他们也积极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生态环境保护该区域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保护活动。

同时,该地区也积极引进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分析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

分析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

分析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以下是关于分析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分析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王胜宇一、环境的一般概念任何一个客观存在的带我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和周围的事物发生联系。

人们在一般意义上使用“环境”这一词汇时,通常是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带我的“环境”。

在复杂的大千世界中,有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具体事物,同时又有围绕着这些不同事物的各种“环境”。

各种中心事物不相同,其环境的范围、含义也不相同。

由此可见,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一个相对的、可变的概念,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和范围。

我们在研究某一具体的“环境”概念时,必须先弄清它的中收事物是什么,是佛的哪一个中心事物的“环境”,这样才能把握某一特定的“环境”概念。

二、人类环境的概念“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

人类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人类环境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需要区别人类环境与生态学中的环境。

生态学所讲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为“生境”或者“栖息地”。

作为主体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当然也包括人类在内。

因而,人类环境是生态学中的环境的一种,生态学中的环境包含了人类环境。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和范围我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这样的表述就是依据环境科学关于“环境”的定义。

但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的环境的范围同环境科学中环境的范围并不完全相同。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把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看待的,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和具体,不能用环境科学中水圈、生物圈之类抽象、概括的概念,而必须把环境所包括的主要因素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尽可能具体、明确地作出列举规定。

区域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分析

区域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分析

区域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分析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一个区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分析,探讨它们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首先,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所提供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植被资源等。

这些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对一个区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如果一个区域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煤炭、石油等,那么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可能会以矿产开采为主导,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如果一个区域拥有肥沃的土地,适合农业发展,那么农业可能会成为该区域的支柱产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粮食和农产品的生产。

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对于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要。

其次,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自然要素,包括大气、水体、土壤、植被等。

自然环境的状况对一个区域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区域的空气质量差,水体被污染,土地被破坏,那么会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威胁,也会破坏该区域的生态平衡。

相反,如果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水源干净,土壤肥沃,那么将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有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可持续发展,人们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例如,可以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等。

此外,教育和宣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引导人们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总之,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们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只有当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采取积极的行动,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地球家园。

高中地理中如何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

高中地理中如何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

高中地理中如何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对区域自然环境的深入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生态系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区域自然环境的基础,它对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要素产生着重要影响。

首先,我们要观察区域的地形类型,是山地、平原、高原、丘陵还是盆地。

不同的地形类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影响。

例如,山地地势起伏大,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的大规模发展和交通建设。

其次,要考虑地形的起伏状况。

起伏大的地区,河流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而起伏小的地区,水流平缓,容易形成冲积平原。

此外,还需要关注特殊的地形地貌,如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

喀斯特地貌地区,由于石灰岩的溶蚀作用,会形成溶洞、地下河等独特景观,同时也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水资源短缺;丹霞地貌则以赤壁丹崖为特征,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二、气候气候是区域自然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

在分析气候时,我们要关注气温和降水这两个关键指标。

气温的高低决定了区域的热量条件,影响着农作物的种类和生长周期。

降水的多少则关系到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农业的灌溉条件。

我们可以通过查看该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获取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适合热带植物的生长;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除了气温和降水,还要考虑气候的类型、季风的影响、气候的成因等。

气候类型的不同导致了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差异。

季风的强弱和进退会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和洪涝干旱灾害的发生。

三、水文水文要素包括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

对于河流,我们要分析其流量、流速、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特征。

流量的大小反映了水资源的丰富程度;流速取决于地形的起伏;水位的变化与降水和季节性冰雪融水有关;汛期的长短和时间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含沙量与流域内的植被覆盖和土壤状况有关;结冰期则受气温的影响。

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观—以宁波为例

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观—以宁波为例

速 增 长 引 起 的 主 要 问 题 是 : 均 资 源 占 有 量 相 对 不 足 。 响 人 均 人 影 收 入 水 平 的 提 高 , 成 需 要 更 多 公 共 服 务 和 基 础 设 施 投 资 的 压 形 力 , 起 严 重 的 失 业 人 口 问题 等 。 二 是 人 口质 量 与 经 济 发 展 有 引
维普资讯
论 区域 可 持续 发 展 的 自然 资源 与环 境 观
以 宁 波 为 例 汪 浩瀚
( 宁波 大 学 商 学 院 , 江 宁 波 3 5 1 ) 浙 12 1
【 摘
要】 人 口问题 、 资源 问题 、 环境 问题 以及 经济社会发展 问题 是 当今 世界 人们 日益关注 的 四大 问题 。如何 寻
此 外, 区域 可 持 续 发 展 还 是 一 种 动 态 研 究 , 眼 于 发 展 能 力 着
而不是局 限于现状的评 价, 究 区域 的可持 续发 展 应 以区域 的 研
整体利益为 主, 持续 发展要体现 出区域整体 利益的协调 , 有 可 只 区域 的 整 体 利 益 才 是 最 高 利 益 ; 区域 可 持 续 发 展 还 要 求 区 域 具 有 一 定 的 独 立 性 , 有 独 立 性 的 区域 既要 在 分 工 中 扬 长 避 短 、 具 发 挥 优 势 。 要 具 备 一 定 的 自我 稳 定 调 节 机 制 。 又 宁 波 位 于 我 国 大 陆 海 岸 线 中段 , 江 东 部 沿 海 , 绍平 原 东 浙 宁 部 , 我 国沿 海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较 快 的 地 区 之 一 。 在 建 设 现 代 化 是 国际 港 口城 市 的 过 程 中 , 波 市 先 后 提 出 并 正 在 实 施 的 三 大 发 宁 展 战略 是 “ 以港 兴 市 、 市 促 港 ” 略 、 科 教 兴 市 ” 以 战 “ 战略 和 “ 持 可 续发展 ” 略 。 “ 持续发展 ” 战 而 可 战略 则 是 包 含 了前 两 个 战略 的 所 有 城 市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共 同 战 略 。 建 设 宁 波 现 代 化 国际 港 口城 市虽仅仅是 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 化 建设 中的 一个很 小 的局 部, 但 即 使 是 一 个 区 域 、 个 局 部 , 样 也 必 须 在 现 今 的建 设 和 发 展 中 一 同

理解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自然环境

理解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自然环境

理解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自然环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的自然地理和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理解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自然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地球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地球的地理特征地球作为一个行星,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

首先要提到的是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其两极略扁平,赤道处稍微鼓起。

其次,地球由陆地和水域组成。

陆地上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而水域主要包括五大洋和众多的海洋湖泊等。

再者,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各种野生动植物在不同地区繁衍生息,构成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最后,地球还拥有多种自然地理现象,如山脉、河流、湖泊、沙漠、平原等。

这些地理特征共同构成了地球独特的自然面貌。

二、自然环境对地球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对地球影响深远。

首先要提到的是气候。

地球的气候分布不均匀,季节变化明显。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植被分布、动物习性以及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

其次,自然环境还包括陆地、水域与大气等资源。

陆地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它们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

水域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提供了水源、食物以及交通运输条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大气是地球的外包围层,其中的氧气是人类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

此外,自然环境还给人们带来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娱乐活动,如山水画廊、自然保护区等。

三、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与自然地理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类过度开采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也给地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要提到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料和尾气排放,导致空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

其次,过度砍伐森林、滥捕滥捞等行为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它自然资源和智力、 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 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6
过去我国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主要强调土地资源生物生
产能力的研究,研究土地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持续生产人 类所需要的生物产品的内在能力。
9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而拓展了对
பைடு நூலகம் 1)评价单元

某一方面的评价,选取与评价内容相关的一级生态环境特征 分类图斑为评价单元; 综合评价,选取多种生态特征的综合分类图斑为评价单元;


根据评价目的不同,可以选择自然区划、地貌或流域单元为 评价单元,也可以选择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
37
2)评价因子与指标体系

根据评价目的


综合性、区域性、主导型和限制性相结合的原则,
以及对区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的保证程度。
20
4)对自然资源质的评价
目的:考察自然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和对一定生产部门的
适合程度。
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价: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需
求迫切性。
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的
适合程度,得出客观、切合实际的结论。
21
资源类型
质量因素
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利 用,就可能引起系统中其他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连锁反应。
这一特征,要求人们在自然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坚
持全面研究、综合开发的原则。
12
4)多用途性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不是所有用途都有同等重要性,并能充分表现出来。因
而,开发利用时需要进行全面权衡。
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内涵。
27
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时空性、社会经济性、可持续性
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特性

有限性、动态性、可增强性(需求增强、利用效率提高)
28
6、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
自然资源的代际分配 自然资源的代内分配

不同区域资源蕴藏和不同水平区域资源利用等分配的公平性 或均衡性,不同产业利用效益的差异,是自然资源区域性和 多用途性特性的引申。
评价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特征,有利于揭示自然资源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对区域生产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因而,必须分析主导资源与辅助资源、优势资源与限制 资源的组合,及其对一定产业(部门)结构的适合程度 或保证程度。
23
6)对开发利用方式和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

直接生活资源:天然食物、动物、鱼类等; 劳动资料资源:矿产、森林、土地等;
根据能否再生:不可再生、可再生、可更新资源

这种分类更有意义,因其反映了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性, 为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供了依据。
7
资源类型
举例
经济利用特色
不可再生 地质资源(矿产) 应按照节约和尽可能综合利用 资源 半地质资源(土壤) 地原则,杜绝浪费和破坏 可再生 资源 太阳辐射、风、海 潮、地表径流、地 热与温泉等 动物、植物资源 应按照充分利用和综合开发的 原则,在可能条件下最大限度 地利用。 更新速度取决于自身的繁殖能 力和外界环境条件,应遵循永 续利用的原则,有计划、有限 制地开发利用。
一般分三级指标体系:综合指标、分类指标、具体指标
3)评价标准与方法

国家和行业、地方标准 学术研究成果
38
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分级、分类和分区
39
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生态环境趋势分析与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0
(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指数法

单一指数(标准型指数、等级型指数) 分类指数(均权型、加权型、兼顾极值型) 综合指数
41
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聚类评价法

隶属度刻画环境质量的分级界限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计算权重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2
3、灰色关联分析法

通过比较数列集构成的曲线族与参考数列曲线进行几何相似 的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关联度,几何形状相似度越高,关 联度越大。 确定参考标准数列
条件价值法
51
损失估值评价程序

区域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基本特征分析


调查分析生态破坏现状及其对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
建立生态破坏损失估算指标体系 对可量化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不可量化指标进行价值估算

综合计算、综合分析和征求专家意见,得出结果
52
(二)生态环境补偿
1、补偿主体

17
3)对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评价目的:确定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以及对相关生产
部门布局与发展的保证程度。
对自然资源保证程度的考虑主要有两方面: ①满足区域社会发展当前需要量的程度,即在合适的开
发利用强度下的服务年限。
②对远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需求量的保证
程度,即预测资源的远景需求量
专家是在领域内从事10年以上技术工作的科学技术人员
或专业干部,一般10-50人。
46
3、综合指标法

环境因子的评价函数曲线

确定环境因素的质量标准
47
4、图形叠置法 公路、铁路选线
滩涂开发
土地利用 污染影响 动植物分布
48
5、系统分析法
专家咨询法
层次分析法
29
30
自然环境 人类发生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综合,是人 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地球表面岩石圈、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和人类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殊圈层,是由岩石、土 壤、水、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 生态环境 由各种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系统,即人类周围的自然界,是 地球表面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相互作用的 一个特殊圈层。 自然环境>生态环境
不同的自然资源种类或组合,或同类自然资源和组合,
均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与方向。
因此,应就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与方向提出多
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对各方案从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方面进行论证,分
析各方案的特点,注重方案实施技术经济前提的差异, 筛选出可行方案。
24
7)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

指标值的无量纲化处理
关联系数和关联度的计算
43
4、景观生态学法
空间结构分析(斑块、基质、廊道)
功能与稳定性分析
44
(三)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方法
1、类比法

整体类比 单项类比
45
2、专家评价法

特尔斐法


确定评价主题
编制评价事件 览表


选择专家
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过程 结果的处理和表达
14
3、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数量的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规模的大小。 2)自然资源的质量、即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 济效益。

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15
4、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1)评价原则

叶昌东
1
第二章 区域环境基础分析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 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2
3
4
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产生经济
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其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
5)社会性
自然资源怎样开发利用,何时开发利用,优先发挥其何
种功能和用途,取决于人的劳动方式,即社会经济和科 学技术发展水平。
13
3、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1)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3)尽管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自然资源的范畴在不断扩大,但其 作为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属性没有改变
33
34
35
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一)生态环境评价的内容
1、生态环境调查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生态环境状况与特征调查:生态系统特点、资源特性、生态 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生态系统影响效应、环境健康效应、生 态经济效应
36
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对自然资源的任何改造和开发利用,都会有正负两方面
的效应,不但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表现在社会方面和 环境生态方面。
只有客观全面分析各方面的正负效应,综合权衡利弊得
失,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利于在资源开发实施中预 先安排好预防措施,以减轻负效应之影响。
25
5、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资源承载力分析——资源承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8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定义为:在
19
第二,对已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应研究其数量对现状
生产的保证程度,并根据该种生产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来研究该种资源的优势与潜力。
第三,分析自然资源的相对量,进一步明确其对需求的
保证程度和开发利用的潜力(相对量指标通常以平均占 有量表示)。
第四,分析比较区域主要自然资源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
31
一、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