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实验七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血液循环的生理意义
物质交换
维持内环境稳态
通过血液循环,氧气和营养物质得以输送 到全身各组织,同时带走代谢废物。
通过血液循环,维持了体内水、电解质平 衡和酸碱平衡,确保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体温调节
免疫防御
通过血液循环,将富含氧和营养物质的温 暖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位,有助于维持体 温的恒定。
实验结果展示
实验数据表格
表格中展示了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 、血压、心率等基本信息,以及实验 过程中采集的各项生理指标数据。
图表展示
通过图表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如柱状 图、折线图等,便于直观地观察实验 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实验对象的 心血管活动差异,以及心血管活动与 神经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体液调节心血管活动的重要机制 之一。血管紧张素Ⅱ能引起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肌收 缩力增强等效应,从而升高血压。
02 03
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肾上腺素能受体是介导儿茶酚胺类递质发挥效应的主要受 体之一。不同类型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心血管活动的效应 不同,例如β受体兴奋时,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 增强等效应;α受体兴奋时,可引起血管收缩等效应。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这些反应主 要是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实现的。
神经调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神经调节密切相关。例如,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与自 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0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一、实验目的:学习直接测定和记录家兔动脉血压的急性实验方法;观察某些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动脉血压的形成决定于两个重要的因素:心室收缩射血和外周阻力。
因此,反应想心室收缩射血和外周阻力的因素均可影响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的记录可在颈总动脉内插一玻璃管或硬塑料管,内充抗凝液体,并与压力换能器相连。
压力换能器将血压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入生理信号记录系统。
三、实验材料:家兔、手术台、止血钳、眼科剪、生物机能分析系统、气管插管、动脉套管、保护电极、照明灯、纱布、棉球、丝线。
注射器、生理盐水、肝素、乌来糖(麻醉剂)、肾上腺素、乙酰胆碱。
四、实验步骤:1. 手术(1)麻醉取家兔一只,称重,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剂(1g/kg)进行麻醉。
麻醉过程要缓慢,当动物角膜反应迟钝,掐其大腿无反应,即可停止注射,避免过度麻醉致死。
(2)将动物背位交叉固定,将颈部喉结下部毛剪掉。
(3)仅靠喉结下缘,沿颈部正中线做一长约5-7cm的皮肤切口,将皮下结缔组织钝性分离,至露出气管,穿线,用手术刀在气管上做一横切口,插入气管插管,结扎。
(4)分离颈部神经血管:分离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在接近气管外侧,有一条较细,壁厚的血管,即为主动脉血管(可看出里面血流规律性搏动)。
与主动脉伴行的有两条较粗的神经,最粗的为迷走神经,其次为交感神经,两者之间有一条很细的神经,减压神经。
但减压神经的位置不固定,两条较粗的神经附近的细小神经都有可能是减压神经,可以进行刺激试探。
确定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后,分离出减压神经,迷走神经,主动脉血管,分别穿线备用。
(5)动脉套管插入:动脉套管插入前,需准备好压力换能器记录血压的装置。
用注射器将肝素生理盐水注入套管,至将其中所有空气由插孔处排出,用肝素生理盐水代替。
注入处用止血钳将胶管夹住。
保证其中不能有空气。
准备好动脉套管装置后,用动脉夹夹住近心端,远心端动脉结扎,在两者之间剪一小口,迅速插入动脉套管(动作迅速,否则动脉管腔急剧收缩,难以插入套管),用线将动脉插管固定于动脉内,并挂在套管(缠一圈胶布)上,以免滑脱。
机能学实验生理学部分

(5)刺激迷走神经将右侧迷走神经结扎、剪断,以中等强度的重复电脉冲刺激其外周端15 s,观察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6)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从耳缘静脉注入0.01%的去甲肾上腺素0.3 ml,观察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实验对象】健康家兔,2~3 kg,雌雄不限。
【实验器材与药品】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压力换能器、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动脉插管、动脉夹、双凹夹、铁支架、三通管、保护电极、兔手术台、照明灯、注射器(1ml两副、20ml)、有色丝线、纱布、棉球、20%氨基甲酸乙酯、0.01%乙酰胆碱、0.01%去甲肾上腺素、0.01%肾上腺素、0.01%异丙肾上腺素、1%酚妥拉明、0.01%阿托品、生理盐水等。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家兔
二、器械药品:试管架、小试管45支、载玻片、盖玻片注射器、8号注射针头、棉签,1%NaCI溶液、0.85%氯化钠溶液、蒸馏水,1.9%尿素溶液、地塞米松、皂甙。
三、方法与步骤
(一)配制不同浓度的低渗NaCI溶液取口径相同的干洁小试管36支,分别编号排列在三个试管架上,按下表分别向各试管内加入1%NaCI溶液和蒸馏水混匀,配制从0.68-0.24%12种不同浓度的NaCI低渗溶液,每管总量均为2.5ml。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因素中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对α及β受体均能激动,当心肌的β受体被激动兴奋时,使心跳加快加强,传导加速,心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即强心作用)。生理浓度的肾上腺素不仅可使以α受体占优势的皮肤血管和内脏血管收缩,还能使以β受体占优势的骨骼肌血管舒张,因此对总的外周阻力的影响不明显,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α受体和β1受体,因而使外周大多数血管收缩,外周阻力明显增大,动脉血压明显升高(即升压作用),去甲肾上腺素可作用于心肌β1受体而使心跳加快加强,但在整体内由于它使动脉血压明显升高,通过降压反射增强而引起心率减慢。异丙肾上腺素主要激动β1和β2受体,酚妥拉明为α2受体阻断剂,阿托品为M受体阻断剂。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一、实验讨论1. 血压的二级波是由于呼吸运动引起的血压波动。
心搏为一级波,呼吸波为二级波。
吸气时先是下降,继则上升;呼气时先是上升,继则下降,频率与呼吸频率一致。
2. 刺激迷走神经使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增多,它与心肌细胞上的M受体结合,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同时使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力减弱从而减少心输出量,最终导致血压下降。
刺激迷走神经后,家兔的血压、心率恢复较快,说明迷走效应持续时间不长。
3. 家兔减压神经是传入神经,刺激减压神经使传入神经冲动增加,使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活动减弱,心迷走中枢活动加强从而使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阻力血管舒张,外周阻力减少。
总的结果是降压反射加强,血压下降。
刺激减压神经后,心率并不是预料中的无明显变化,变化明显,但不如刺激迷走神经显著。
验证了刺激交感神经引起了迷走中枢的活动。
4. 心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第1-5胸段的中间外侧柱,其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后者能激活节后神经元膜上的N型胆碱能受体从而兴奋节后神经元。
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起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而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加强则使血压上升且变化幅度增大。
刺激交感神经后,心率只是短暂加快,而血压变化持续时间相对长,说明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可能是更加偏重于以调节血压为目的。
5.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结合,使家兔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引起动脉血压的升高。
虽然去甲肾上腺素也能激活心肌细胞上的β1受体而增强心肌兴奋活动,但由于血压升高刺激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
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和心率都保持了长时间的变化,说明可能去甲肾上腺素对血压和心率的调节能力持续性好。
6. 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脏的M受体,引起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房室传导减慢甚至阻滞,心输出量明显减少,从而使血压下降。
生理实验-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三)、观察项目
1、观察正常血压和心搏曲线。识别一、二、三级波。
一级波(心搏波):乃由于心室舒缩所引起的血压波动,心缩
时上升,心舒时下降,频率与心率一致。但由于记录系统有较大的惯性,波动的 幅度不能真实的反映出收缩压 与舒张压的高度。
二级波(呼吸波):乃由于呼吸运动所引起的血压波动,吸气时上升。呼气时下 降。
三级波,可能系由于血管运动中枢紧张性的周期性变化所致。
2、 牵动颈总动脉。手持左侧颈总动脉上的穿线牵拉5秒。(同时记录刺激记 号,以下各项亦同,不另),观察心搏与动脉血压有何变化?
三、实验用品家兔、D-95生理记录系统、血压换能器、塑
料动脉插管、动脉夹、三通管、刺激器、保护电极、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 械、手术灯、注射器、肝素生理盐水、40%酒精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纱布、棉
球、丝线、0.01%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等。
四、实验步骤和项目
(一)装置仪器
D-95生理记录仪-血压换能器装置。
“Pressure amplified!增益、定标、调零是否预先调妥,选择采样周期”=32ms
压缩比=1:4,放开动脉夹,鼠标单击 采样”开始观察视屏显示的图形大小和位 置,调节 放大-缩小”推钮和 上移-下移”推钮。旋动三通管b的开关,使动脉插 管与血压换能器相通,并移去动脉夹,则可与记录源相连。将血压换能器用烧瓶 夹固定在铁支架上。换能器的位置应大致与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器的另一端有两个伸向外端的小 管,分别与一个三通管相连。三通管a(侧管)作注石蜡油和定零线用。三通管b(正管)的二个接头分别与塑料动脉管和一短橡皮管相连。在将动脉插管插入 颈总动脉前,先用盛有肝素生理盐水的10毫升注射器与三通管相连,旋动三通 管b上的开关,使动脉插管与注射器相通,推动注射器,使动脉插管内充满肝素 生理盐水溶液,然后关闭三通管bo
生理学实验—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实验步骤:
1.检压系统的准备 将压力换能器与动脉插管相连,经三通开关向压力换能器压 力腔内和动脉插管内注满肝素生理盐水,务必驱尽管道内的空 气,然后关上三通开关备用。
2.动物手术 ❖ 麻醉、固定、气管插管 ❖ 分离两侧颈总动脉和右侧减压、交感和迷走神经并穿线备用 ❖ 左侧颈总动脉插管
3.仪器连接及应用 ❖ 打开Medlab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机能实验”中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项目。 开始实验。
4.每项实验都应有前后对照。 5.同学之间应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使实验顺 利进行。
实验结果及分析
解释上述实验项目的结果及分析其产生的机制。
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心率、心缩力↓ 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4.观察项目 (1)观察正常血压曲线 (一级波和二级波) (2)动脉夹夹闭右侧颈总动脉,观察血压的变化; (3)刺激完整的减压神经,观察血压的变化; (4)注射0.01%NE溶液0.2ml,观察血压的变化; (5)刺激外周端迷走神经,观察血压的变化; (6)注射0.01%E溶液0.2ml,观察血压的变化; (7)注射0.01%Ach溶液0.2ml,观察血压的变化;
实验原理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因素主要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 E和NE。
NE主要兴奋外周血管上的α受体,引起血流阻力增加, 舒张压升高;其对β1受体也有弱的兴奋作用,因此使心 肌收缩力增强,收缩压升高;对β2受体无兴奋作用。
E对α、β1、β2受体都有兴奋作用,静脉注射后心 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部分外周血管收缩(如皮肤及 内脏血管),部分血管舒张(如骨骼肌血管),全身血流 阻力变化不大。
注意事项
1.分离血管和神经时,动作要轻柔。在找到颈总动脉鞘内 所有的血管和神经后再用玻璃分针分离,分离神经时应根据需 要从细到粗依次进行。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报告

实验二十二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一、实验目的和原理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xymapthetic and parasympathetic nerve)。
心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加强,传导加速,从而增加心输出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为迷走神经(Vagal cardiac nrerve),兴奋时使心跳变慢,心房收缩(atral contractility)减弱,方式传导减慢,从而使心输出量减少。
中枢通过反射活动调节心血管活动,改变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来节动脉血压。
心血管活动尚受体液因素的调节。
其中主要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不同。
肾上腺素对α和β受体均有激活作用,使心跳加快,兴奋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增加。
它对血管的作用取决于两种受体哪一种占优势。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主要激活α受体,对β受体的作用很小,因而其主要作用是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升高,其强心作用肾上腺素(epinephrine)的弱。
注入体内的则由于血压升高而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
本实验是通过动脉管血压的变化来反映心血管活动的变化。
目的在于间接的观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学习哺乳类动物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的直接测量方法。
二、实验对象兔。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二道生理记录仪与血压换能器(或记纹鼓与水银检压计)、动脉插管、双凹夹、铁支柱、三通管、电刺激器、保护电极、兔手术台、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注射器(1毫升、2毫升、30毫升)、有色丝线、纱布、棉花、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含0.5%肝素生理盐水(或5%枸橼酸钠溶液)、1:10,000去甲肾上腺素溶液。
四、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4.1仪器装置(可根据实验室条件任选其一)4.1.1二道生理记录仪——血压换能器装置将二道生理记录仪与电源接通,将血压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柱上,换能器的位置应大致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报告

实验二十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一、目的和原理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使心率加快、房室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心迷走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
绝大多数的血管都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单一支配,当其兴奋时,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口径缩小,外周阻力增加。
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各种反射活动来实现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心血管活动除受神经调节外,还受体液因素的调节,其中最主要的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
肾上腺素对α及β受体均能激活,它对心脏的作用,主要是通过β受体,使心跳加快,兴奋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加强,因而使心输出量增加;它对血管的作用,则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α、β两种受体分布的情况。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是激活α受体,对β受体的作用较小,因而其主要作用是使外周阻力增加,而强心作用远较肾上腺素弱。
在整体动物,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又使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加强,由于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效应超过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效应,故心率减慢。
刺激支配心脏及血管的传出神经、改变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某些环节、注射作用于心血管的神经递质及激素等,可引起心血管活动发生改变,后者又导致动脉血压发生相应的改变。
因此,在实验中,除了直接观察心率、心肌收缩力、搏出量、血管口径等反映心血管活动的指标外,也可以从动脉血压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血管活动的变化。
本实验的目的是:(1)以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为指标,观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性调节。
(2)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
(3)了解哺乳动物急性实验的技术。
二、实验对象家兔三、器材和用品狗兔两用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压力换能器、塑料动脉插管、张力换能器(测力应小)、试管夹、双凹夹、铁支架、毫针(长4cm)、动脉夹、三通管、电刺激器、保护电极、气管插管、注射器(1ml、5ml、10ml、30ml)、有色丝线、纱布、照明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目的和原理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主要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兴奋可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加强,而心迷走神经兴奋可致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绝大多数血管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主要是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兴奋时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同时由于容量血管收缩,静脉回流增加,心输血量亦增加。
神经系统通过心血管反射(如压力感受性反射等)调节心血管的活动,改变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从而调节动脉血压。
心血管活动除受神经调节外,还受体液因素的调节,其中最主要的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可与α和β两类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收缩力加强,传导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其对血管的作用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两类受体分布的情况。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α受体,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升高,其对心脏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弱。
本实验通过动脉血压的变化来反映心血管活动变化,目的在于观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学习哺乳类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MS-302微机系统,血压换能器,保护电极,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照明灯,铁支柱,双凹夹,动脉夹,三通管,塑料动脉插管,注射器(1毫升,5毫升,20毫升),黑线,白线,纱布,棉花,1%戊巴比妥钠,1∶1000肝素,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2.5单位/毫升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一、手术准备
(一)麻醉并固定动物:用1%戊巴比妥钠按3.0~3.5ml/kg的剂量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
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二)分离颈部神经和血管:在气管右侧辨别并分离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减压神经最细,常与交感神经紧贴在一起。
分别在各神经下方穿以不同颜色的丝线备用。
分离时特别注意不要过度牵拉,并随时用生理盐水湿润,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在其下方穿两条线备用。
(三)插动脉插管和气管插管:静脉注入1000单位/公斤肝素以抗凝。
在左侧颈总动脉插入已充满肝素生理盐水的动脉插管,用备好的结扎线固定。
插好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通畅。
(基本操作步骤见后附录)
二、实验纪录装置
(一)、将压力换能器插头连到MS-302微机系统相应通道的插座(例如2通道记录时插入插座2)压力腔内充满液体,排除气泡经三通与动脉插管相连。
(二)、开机后自动启动MS-302系统。
(三)、选定“信号输入”为“压力”并自动调零,调零时应将左侧颈总动脉上的动脉夹保持加闭,并将压力换能器上的另一塑料导管的血管钳打开,使换能器的压力腔与大气相通,从而使输入为零。
调零完毕后,用血管钳夹闭该塑料管,再将颈总动脉上的动脉夹放开,此时,动脉血压的变化就能通过压力换能器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微机,并在微机的显示器上的相应通道显示出压力曲线。
(四)、根据换能器的灵敏度设定该通道的“增益选择”,一般设为8或4mv/cm档。
(五)、走纸速度设定“显速选择”,调整扫描速度,一般可采用25mm/s或10mm/s。
(六)、如果血压曲线没有显示在所选通道的正中位置,则选中“参数设置”,按“回车键”后选中“基线位移”,按“回车键”,选中相应通道后按“回车键”,用上下左右光标移动键调整血压曲线于该通道的正中位置。
(七)、调整“参数设置”中的“横向压缩”为1:5左右,使血压的二级波能清楚的显示出来。
(八)、选择“参数设置”中的“显示方式”,设置为“连续示波显示”。
(九)、待血压稳定后即可开始正常记录,按“Esc键”选“记录状态”,然后按“回车键”。
选择“自己命名”,再按“回车键”,输入自己想好的一个文件名,按“回车键”,即可开始记录。
记录中按“F2键”作必要的标记。
三、观察项目
(一)、正常血压曲线:观察血压的一级波和二级波,有时可见三级波。
观察完毕后应打上标记,方法如下:按“F2键”,选择所用的通道,按上下光标键翻页,左右光标键选择所需的文字标记,如果标记内容中无所需文字标记,则按“Esc键”打上数字标记(微机会自动按顺序排列数码),并记住该数字标记实际代表的文字内容。
(二)、夹闭颈总动脉:用动脉夹夹闭右侧颈总动脉15秒,观察血压的变化,夹闭之前先按“F2键”,选择所用通道后按回车键,选择所需的文字标记,例如此时应选中“夹闭颈总动脉”,并在夹闭动脉的同时按“回车键”打上标记(以后打标记过程与此相同)。
(三)、电刺激减压神经:刺激之前先“设刺激器”,将“刺激方式”设为“连续刺激”,强度设为1v或1.5v,按“F5”给予刺激输出。
将完整的减压神经搭在电极上刺激约15~20秒,并同时打上标记,观察血压的变化。
再在神经中部做双结扎,在双结扎之间剪断神经,分别刺激其中枢端与外周端,观察血压变化,并在刺激同时打上标记。
(四)、电刺激迷走神经:结扎迷走神经,剪断其中枢端,电刺激其外周端,同时打上标记,并观察血压变化。
(五)、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由耳缘静脉注入1:10000的去甲肾上腺素0.3ml,同时打标记并观察血压变化。
(六)、放血、补液:从右侧颈总动脉插入放血管,将血放入烧杯中,并同时打标记,当动脉血压降至50mmHg左右时,迅速补充37o C生理盐水,同时打标记,并观察血压变化。
(七)、结束实验:按“Esc键”进入“监视状态”。
编辑、打印
一、实验结束后,进入“重显资料”状态,选择本次所做实验的文件名,按“回车键”,进入重显界面,则刚才所做实验图形可重新显示。
二、按“F4键”可进行重显状态下的“重显速度”和“横向压缩”的调整,“重显速度”选4或5级,“横向压缩”选1:4或1:5。
三、选“标记显示”,按上下左右光标移动键可逐个显示所打标记,以便剪辑。
先显示第一个标记,当所需图形显示出来后,按空格键使走“纸”暂停,使图形停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四)、按“F7键”,出现一条剪辑线,按上下左右光标移动键(上下键为粗调,左右键为微调)将剪辑线移到所要选图形的开始位置,按“回车键”,确认起点;同样,按“F8”将另一剪辑线移到所要选图形的终止位置,按“回车键”,确认终点。
即可剪辑下第一个标记处的有价值的图形。
用同样的方法剪辑其他标记的有价值的图形。
所有剪辑过的图形形成一个文件:“R-文件名”。
(五)、剪辑完毕后,按“Esc键”进入“监视状态”。
(六)、打印
1.在打印之前,首先进行屏幕颜色和图形颜色的设置,将所要打印的图形颜色设置为黄色或白色,将背景颜色设为蓝色或黑色,才能被打印出来。
设置方法如下:选择“参数设置”,按“回车键”;选择“屏幕颜色”,可分别选择“1通道图形”、“2通道图形”、“3通道图形”、“背景颜色”、“方格背景”的子菜单,选择其中一项后,在子菜单后部显示一个色块,可用左右光标键选择所需色调,该项显示即改变为所选颜色,按“回车键”确认并退出。
按同样的方法可改变其他通道的颜色和背景颜色。
2.选择“打印选择”,按“回车键”,子菜单区显示“1通道图形”、“2通道图形”、“3通道图形”、“数据打印”四项内容,可以反复按“回车键”来选择打印或不打印,选取后按“Esc键”退出。
3.进入“重显资料”,选择“R-文件名”,按“回车键”,待图形出现后,按“空格键”,屏幕冻结。
打印机进纸联机后,按“F9键”即可打印。
如一屏显示不完,可反复使用“空格键”,分屏打印,最终打印出全部实验数据图形。
课堂讨论
1.正常血压的一级波、二级波及三级波各有何特征?其形成机制何在?
2.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血压发生什么变化?试述其机制。
3.刺激完整的减压神经及其中枢端和外周端,血压各有何种变化?为什么?
4.为何预先切断迷走神经,再刺激其外周端?
5.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有何不同?
附录
家兔颈部神经分离、动脉插管及气管插管。
(一)麻醉并固定动物用1%戊巴比妥钠3.0~3.5ml/kg的剂量从耳缘静脉注入。
待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二)分离颈部神经和血管剪去颈前部的毛,沿正中线作一个5~7厘米的皮肤切口。
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气管。
于气管两侧找到颈总动脉、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和减压神经。
首先仔细识别并分离三条神经,其中迷走神经最粗,交感神经其次,减压神经最细,常与交感神经紧贴在一起。
在减压神经及迷走神经下分别穿不同色的线备用。
分离时切注意不要过度牵拉,并随时用生理盐水湿润。
然后分离颈动脉,下穿两条线备用。
(三)插动脉插管静脉注入1000单位/公斤肝素以抗血凝。
在左侧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脉夹阻断血流,并在动脉远心端距动脉夹约3厘米处结扎。
用小剪刀在结扎线的近心侧剪一以45°角斜向近心端的小口,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备好的线结扎固定。
(四)插气管插管在气管下穿线,于甲状软骨下1~2个环状软骨间用粗剪刀剪开气管的一半,并向下方作一纵切口,使切口呈倒“T”形。
插入气管插管,并用备好的线固定。
(图1)
图1 气管切开术和气管插管法
注意事项
1.操作切忌粗暴,随时用生理溶液湿润组织以保持活性。
2.忌用金属器械触及、夹捏神经。
课堂讨论
1.如何判断麻醉效果的深度?
2.动脉麻醉过程中常会出现什么问题? 应如何处理?
3.处死动物的方法有哪些?
4.如何分离神经、血管? 注意事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