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
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3.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3分)
4.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参考答案】
1.①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②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①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②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3.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
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或答“第一、二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作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或答“失落”“落
寞”“惆怅”等);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
(3分;答对手法
给1分,内容分析1分,情感1分)
4.这两句的意思是: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或答“蔑视”“不屑”等)之态和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情。
(内容1分,情感1分)
【译文】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还有谁记得那豪迈的生活?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自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
八尺扁舟,三扇低蓬,占尽苹洲烟雨,独来独往,无拘无束。
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皇帝)赐予吗?
【赏析】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
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
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
心存河岳。
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
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
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
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
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
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
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
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
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
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
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如今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
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
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
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
“占断”即占尽之意。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
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
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
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
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
“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
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
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
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我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
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
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
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
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
”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平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
”谓为“悲壮”近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
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平静,极不安分的。
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
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的分析?
【答案】(步骤一)诗人通过对自己岁末暮年,仍漂泊他乡,而边关战事不断,时局艰难,朝中无人请缨的叙述,(步骤二)抒发了漂泊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崇高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空负报国愿望却无力为国分忧的无奈。
三李清照《行香子七夕》阅读答案附赏析
《行香子·草际鸣蛩》的作者是李清照,也题作《行香子·七夕》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蛩:这里指蟋蟀。
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①蛩:蟋蟀。
②云阶月地:指天宫。
语出杜牧《七夕》诗
③“纵浮槎”三句:张华《博物志》记载,天河与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从不失期。
有人矢志要上天宫,带了许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数天竟到达了天河。
此人看到牛郎在河边饮牛,织女却在很遥远的天宫中。
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此三句系对张华上述记载的隐括,借喻词人与其夫的被迫分离之事。
④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
⑤牵牛织女:二星宿名。
《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
”李善注:《史记》曰“牵牛为牺牲,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
⑥甚霎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
霎儿:一会儿。
相关试题及答案
1.上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5分)(5分)
答案: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织女被千重关锁阻隔,只有在如浩渺星河中的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2分)借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来抒发自己与之同病相怜的浓重的离愁。
(2分)也有对牛郎织女因阻隔极深不得团聚的深切同情。
(1分)
2.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试举其中主要的两种加以赏析。
(6分)
答案:
①虚实结合/想象。
词作从人间的鸣蛩和落叶梧桐写到天上分离的牛郎织女,开拓了意境,丰富了词的意蕴/使境界更加奇丽。
(3分)
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寒蛩哀鸣,梧桐叶落,借这凄凉之景,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又如,借描写天上牛郎、织女分离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
(3分)
③一语双关。
上下片的后三句都语意双关。
上片三句表面写天上的分别,实则写人间有情男女的离别。
下片三句表面写天气阴晴变化,实则写人的悲喜交集,由喜而悲。
构思新颖别致。
(3分)
④语句叠用/反复。
上片,叠用三个“浮槎”,写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将离别的幽怨表现的淋漓尽致。
下片,叠用三个“霎儿”,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大概牛郎织女还在分离吧。
将离别的幽怨表现的淋漓尽致。
(任举其中一片作为例子即可)(2分)
⑤以动衬静。
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词人清晰地听到草丛中蟋蟀的叫
声和梧桐叶子掉落的声音,极写静夜,在如此静寂凄清的七夕之夜,词人愈加生发出一种与织女牛郎同病相怜的离愁。
(2分)(任举其中一片作为例子即可)(2分)(技法,分析,情感/效果。
各1分。
1、2、3点每点3分;4-5点每点2分。
)
【赏析】
这首词《历代诗余》题作“七夕”,有可能是建炎三年(1129)写于池阳的。
是年三月赵明诚罢江宁守;五月,至池阳,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州,赵明诚独赴建康应召。
这对在离乱中相依为命的夫妻,又一次被迫分离。
此时,李清照暂住池阳,举目无亲,景况倍觉凄凉。
转眼到了七月七日,她想到天上的牛郎织女,今夜尚能聚首,而人间的恩爱夫妻,此刻犹两地分离。
浓重的离情别绪,对时局的忧虑,二者交融一起,形诸笔端,便铸就了这首凄婉动人词作的基调。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词作开首,词人抓住秋天自然现
象的两个突出特征落笔。
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
此时此际,此情此景,在词人看来,正是人间天上离愁别怨最浓最重的时候。
词人开首落笔即蒙上一层凄冷色彩,想象相当阔大,由眼前之景,即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
此外,着一“惊”字,表明词人自身也为离愁所“惊”。
词作题为“七夕”,由此可知“人间”的“愁浓”之中也包含了自己,从而含蓄地点出自己也为离情别愁所煎熬。
次二句,“云阶月地,关锁千重”,词人的笔
触放得更开,叙说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
“云阶月地”,以云为阶,以月为地,谓天上。
唐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末三句,“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浮槎”,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词人在此继续展开其想象之笔,描述牛郎、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写自身体验的离愁,和对离愁中牛郎、织女的深切同情。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词作下片首三句紧承上片词脉,
词人继续展开想象。
上片是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这里则是忧虑牛郎、织女别恨的难以穷尽。
一个“想”字,道出了词人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也表露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怀。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这两句由想象回到现实。
词人仰望星空,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关注之情溢于言表。
结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甚”字加以强调,突出了词人的耽心与关切。
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词人一笔两到的写法,词作写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但又何尝不是在抒写自己的情怀。
如果没有自己深切的感情体验,又如何能写出如此感人的作品。
整首词作幻想与现实的结合,天上人间的遥相呼应,对开拓词作意境,气氛的烘托,都起到重要作用,也展示了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阔大胸襟。
此外,本词叠句的运用,口语化的特色,也都增加了词作的感染力。
四.(5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①丁丁漏水o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
其诗多为乐府歌词,以写闺情见长。
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3分)__________。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何其漫长;⑦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每点1分)(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
(“思念“关心”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