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的六个层次
为人处世的六大谋略
为人处世的六大谋略
1.知人善用:要了解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把他们的专业技能、经验和知识融入到整个团队中。
2. 言行一致:言行一致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要遵守自己的承诺,保持真诚和诚信,以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3. 学会让步:在与他人相处时,不要总是争强好胜,应该学会让步,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学会沟通:沟通是为人处世的重要技能,要善于倾听,理解对方的观点,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避免误解和冲突。
5. 学会授权:在领导或管理团队时,要学会授权,给予下属足够的自主权和责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和绩效。
6. 学会妥协:在与他人合作时,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意见相同,要学会妥协,尽量达成共识,以达到最终目标。
同时,也要学会处理好差异和分歧,避免矛盾和争吵。
- 1 -。
为人处世的六种谋略
为人处世的六种谋略
1.以诚待人:坦诚相待,不做虚伪表面的交往,以真诚的态度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守口如瓶:避免把自己的想法和秘密泄露给不必要的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3. 知人善用:了解他人的性格和优点,善于使用他们的长处,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
4. 不卑不亢:保持自信和尊严,不屈服于别人的威胁和压力,但也不妨碍与他人和平相处。
5. 以礼待人: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和礼节,不侵犯他人的尊严和权利。
6. 懂得妥协:在冲突和分歧中,不要太过固执己见,要懂得妥协和让步,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 1 -。
简介《三十六计》
简介《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在当今社会无论军事、政治、商战、外交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指导意义。
以前读过但思路不成体系,今天重温并系统整理一下。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下面我们看一下第一套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是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
一、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浅解】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二、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浅解】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三、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浅解】所谓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再进一步,则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致敌于死地的目的。
四、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浅解】所谓以逸待劳就是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五、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浅解】敌人的处境艰难,我方正好乘此有利机会出兵,坚决果断地打击敌人,以取得胜利。
六、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浅解】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
谋略布局的具体步骤,怎么才能掌握全局
谋略布局的具体步骤,怎么才能掌握全局?要解决任何问题,要做好任何事业,首先要抓住底层逻辑,想清楚大道理,想清楚大方向,想清楚大战略,定了大道理之后,再去想小道理。
什么是小道理?就是让整个事业成功的战略配称,在品牌战略项目中小道理是将大道理(战略)具体分解到企业的产品的研发、生产、品质、特色、渠道、广告、促销、服务、组织等方面,甚至每个员工的行为上,界定了企业营销传播活动的标准和方向,使是品牌战略这个抽象的概念能和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有效对接具有可操作性。
欧赛斯品牌战略16字要诀中的洞察就是对一般规律的思考,判断就是对根本规律的思考,找到了事物的底层逻辑,才能找到大道理。
全局的深层决定性规律,生出一切战略战术。
要找到大道理,要:1、善于把具体问题追到根源上思考2、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思考3、善于把当前问题放在过程中思考“向大本大源处探讨”,善于抓住根本性、规律性的决定因素,逻辑推导一切战略和策略,纲举目张、执一御百,才能牢控全局。
先定战略,战略定完就要方针化,形成战略宪章,战略宪章成为品牌长期不变的内容。
要做品牌,首先要定长期不变的内容,再定变的内容。
这也是为什么”战略思想要长远、战术思想要迭代”。
办法要跟着方针来,方针不变,方法精进。
因为战略的根本性目的在于积累企业的根本性资产,今天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要50年后还持续的给我们创造效益。
品牌战略宪章是统领以品牌为中心的企业的最高指南,对内形成战略协同,对外形成品牌统一认知,让企业所有工作聚焦在同一个目标,同一条线上,减少企业废动作,让公司的每一个战术动作背后都有战略的影子,让公司每一张单页、每一张海报、每一次广告、每一个活动、每一次宣传、每一次促销等都在积累品牌资产、建立品牌势能、积蓄品牌力量,让公司的营销行为资产化,象一个储钱罐一样把品牌资产储蓄起来;最终积小胜为大胜,从量变到质变,形成品牌的战略突破。
品牌战略落地的五大层次定一点:战略定位拎总纲:核心战略系统落条目:核心子策略系统贯执行:核心增长攻坚策略强落地:核心增长攻坚执行第一层原点战略:战略定位战略定位定两个事情,第一个企业的战略定位,定的是企业在未来社会中的位置,企业的董事长会带着企业占领未来社会中哪个位置?哪个山头?这是企业战略定位。
杰出领导者的6种谋略思维
杰出领导者的6种谋略思维
抓大放小
识大体、知大局,弃细务,有所为有所不为。
掌握关键,举纲带目,不必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更不必事事亲自过问,只要方向不跑偏,该放权时要放权。
手伸的太长,不仅会限制手下人的发挥,而且会失去一个做领导的风度。
•战略解码
了解行业形势,明白自身优劣,清楚对手得失,看准目标方向,坚持战略定力,不必急于求成。
金字塔不是一天能够建造成功,战略实施要分阶段、分步骤,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定要了然于胸。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缺乏清晰的战略框架就如同行走在没有灯火夜路上。
•正反思考
全面思考问题,不可偏执一端。
正反利弊,长短优劣,兼顾得失。
水火无情却孕育了生命,万物生长却最终归于衰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就会有不同的方向。
•与时俱进
世事无常,没有永恒不变的,唯有变化是永恒的,时代的洪流里人人都是泥沙,只能随波逐流。
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时代遗弃,要么被淘汰,要么顺势而为。
•权衡变通
没有一成不变的好,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坏,环境在变,人也在变。
便国不法古,治世不一道,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来自:南伯1 > 《办公技术》。
中国谋略的几个层次
中国谋略的几个层次中国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尤其体现在做事方面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以结果为导向,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这一方面决定了中国人规则意识较差,另一方面决定了我们中国人为人处世时相对灵活。
而这种过程灵活、以结果为导向的实用主义文化背景,就为奇谋诡计的中国谋略提供了生长土壤。
根据谋略的不同格局,可以分为这几个不同层次:(一)巧这一层次的谋略即谋略者可以找到一件事情的关键点,唯有找到关键点才能用最小的力得到最好的效果,即'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二)智这一层面的谋略是在抓住事物关键点的基础上,洞悉关键点之间、事物之间的整体因果关系,并利用这些因果关系设置计谋,想出对策。
(三)大智若愚到了这一阶段,计谋有几分心里已经有数,但既不可急于求成到处炫耀,又不可过于高深莫测让人处处提防。
(四)深入浅出前面几个阶段均是设计谋略的铺垫,谋略真正发挥作用需要以具体表现形式落实到应用场景中,比如像中国战国时代苏秦张仪合演的纵横大战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的希里芬计划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的兼割计划,都一个个根据具体环境条件设计出来的具体点子。
(五)胸有丘壑每个计谋点子都心里有数,但这些点子不是碎片化的孤立存在,而是了然于心中被抽象的完整格局。
当心中有了整个谋略的全面布局,才不至于被眼前的进退所迷惑,才能一步步稳打稳扎。
(六)知己知彼,居高临下控制的基础是了解。
这一阶段需要心神融入对手的'思想流'中,能全程了解对手任一举动的目的与理向,消解敌我对立的立场,把对手内造化,好似自己在和自己在对弈一般,即围棋中的'局前无人'。
此时的自我其实已经分化为三个:一个跳出原主体以上帝视角俯瞰对弈的双方,一个是对弈中的原主体,一个是已经融入对方身体的自己。
如此,发挥长久的控制力。
本文原创。
顶级谋略家的8条战略思维
顶级谋略家的8条战略思维在战场上,顶级谋略家所展现出的战略思维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他们以独到的眼光和卓越的智慧,制定出一系列精妙的战略,将敌人置于死地而后生。
下面,我们将介绍顶级谋略家的8条战略思维,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
第一条,全面分析。
顶级谋略家在制定战略之前,会进行全面的分析。
他们会深入了解敌人的实际情况,包括敌人的兵力、武器装备、战术水平等。
只有全面了解了敌人的情况,才能够更好地制定出对策。
第二条,战略定位。
顶级谋略家在制定战略时,会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定位。
他们会思考自己的长远利益,以及如何在战争中取得最大的胜利。
只有明确了战略定位,才能够更好地指导战争的进行。
第三条,灵活变通。
顶级谋略家在战争中,往往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他们不会僵化地坚持原有的战略,而是会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地调整战略。
只有在灵活变通的基础上,才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战局。
第四条,集中优势兵力。
顶级谋略家在战争中,会努力集中优势兵力,以迅猛的攻势打击敌人的要害。
他们会在关键的战场上集中兵力,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第五条,统一指挥。
顶级谋略家在战争中,会坚持统一指挥的原则。
他们会制定明确的指挥体制,明确每个指挥官的职责和权力,确保指挥系统的高效运转。
只有统一指挥,才能够有效地指挥战争。
第六条,突出重点。
顶级谋略家在战争中,会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攻击敌人的要害。
他们会根据战争的情况,确定攻击的重点,以此来分散敌人的兵力和注意力。
只有突出重点,才能够在战争中取得更大的战果。
第七条,战略配合。
顶级谋略家在战争中,会注重战略的配合。
他们会将各个战役和战斗的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整体的战略体系。
只有战略配合得当,才能够形成合力,取得战争的胜利。
第八条,持久战略。
顶级谋略家在战争中,会制定出长期的持久战略。
他们会明确战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不会因为一时的胜利而松懈。
只有持久战略,才能够在战争中保持战略上的优势,最终取得胜利。
识人谋略的九种法则
识人谋略的九种法则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而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懂得一些识人谋略。
下面将介绍九种法则,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他人并与他人相处。
第一法则,了解自己。
在与他人交往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
要清楚自己的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以及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相处。
第二法则,倾听他人。
与他人交流时,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通过倾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交流。
第三法则,观察细节。
在与他人交往时,要观察他人的细节。
细节往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通过观察细节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
第四法则,善于表达。
在与他人交流时,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表达可以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建立更深层次的交流。
第五法则,尊重他人。
与他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六法则,善于沟通。
与他人交流时,要善于沟通。
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相处。
第七法则,理解他人。
与他人交往时,要学会理解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才能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第八法则,灵活应对。
与他人交往时,要学会灵活应对。
每个人的性格和处境都不同,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应对,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第九法则,建立信任。
与他人交往时,要建立信任。
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只有建立了信任,才能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
总结,通过以上九种法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并与他人相处。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法则,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真正的高手,都是布局高手,这六个布局思维,成大事者必看
真正的高手,都是布局高手,这六个布局思维,成大事者必看真正的高手,都是布局高手,很多事刚做就能看到结局,而且这个世界上都是各种各样的局组成的,而你要么是布局者,要么是入局者,你在哪个层级决定你赚到什么样的钱,这个可和你有多努力没关系。
那么布局的高手一般都是如何布局的呢?今天我就告诉你六个布局思维,看看你是不是局中人。
第一个:分钱思维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一个人在怎么牛,他也只是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干了,就好比你卖某个产品,你一个人肯定卖不过1千个人。
所以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分钱,这样别人才能为你所用。
第二个:终极思维就是要为你做的事情找到支点,找到杠杆为我所用。
所有的事情它都有支点,找到这个关键点就会很容易突破。
第三个:借用思维天下资源不为我所有,但皆可为我所用。
高手都喜欢玩资源整合,借用别人的钱来为自己赚钱,因为一个人赚钱永远赚不过报团取暖的人,所以现在很多赚钱的套路,都是空手套白狼,就比如某打车软件,再比如某宝等,基本都是利用别人来为自己赚钱。
第四个:结果导向思维这是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方式,所有的做法都是倒推法,以结果为导向,利用结果来推理每一步应该怎么做。
就比如有两个人想要进某个小区办事,第一个人过去了,门卫没给开门,他就思考门卫为什么不让我进,最后骂骂咧咧走开了。
而第二个去了,门卫没让进,他就思考怎么才能进去,然后他就给门卫递了一根烟,门卫笑呵呵的就让他进去了。
第五个:全局思维先从一个点到一条线,再到一个面,就会形成一个整体,变成一个行,最后就有了一个物。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但前提是你认为的高到底是不是高。
第六个:信息差思维信息差也是很多人用来赚钱的方法,而且这个方法也塑造了很多个富人,就比如双马,他们的发家就是利用的信息差。
那么如何获得信息差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混更高端的圈子,从中获取更多别人无法知道的信息差、知识差和思维差。
谋略的六个层次(好文分享)word资料12页
谋略的六个层次(好文分享)作者:johnlee2019(2019-01-09 20:01:09)转载▼分类:自我管理标签:转载原文地址:谋略的六个层次(好文分享)作者:johnlee2010作者:博客学堂原文地址:谋略的六个层次(好文分享)作者:johnlee2010“谋略”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指“计谋策略”。
谋略依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六种:小巧、用智、通幽、具体、坐照、入神。
每种品级谋略的特质和内涵并不完全一样。
例如,“小巧”级的只是“点”状,影响层面有限,大约跟“点子”差不多。
“用智”级和“通幽”级的谋略构造则可达“片”或“面”状的境界,不过还是局部的。
到“具体”级谋略才是全面性的,而且已经有谋略的形体构架。
到了“坐照”的境界,那已不只有形体的构架,而且已经出形入意,超越了形体的表象而进入“意”的世界。
至于“入神”级的谋略,比“坐照”又高一层,那是把“神”贯入谋略形体内,使谋略形体摆脱外造性,变成有独立生命、可产生内部自发性需求的机智层谋略。
这层谋略已经进入最高境界,施展开来,所产生的威力往往超越谋略主体所能驾驭的能力范围。
这与一般人所言的那种谋略是有极大差别的。
【谋略第一层:小巧】巧是什么?巧是各方之会要,遇事用巧,最可使上力道,而且少而功多。
谋略上用巧,通常是在事情进行的转折点,事物的重心点,力量的均衡点,支力点或现象变化的临界点上。
它们是事情成败最关键的地方,从此下手可产生最大之力,做事效果最好,效率最高。
《大公金匠》上就有段故事,可供作参考:武王欲伐殷,都洛邑未成,天阴寒,积雪深丈余。
某天早晨,门外不知从哪儿来了五位大夫装扮的人,旁边还站着两位骑士,说是要晋见武王。
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谁,武王原打算不见他们,但姜太公心感诧异,就说:“不行!雪下得这么久,突然有车骑来到门外,而且事先连一点迹象都没有,这事恐怕不简单,大王得见见他们!”武王觉得有理,但又不知如何接待:万一他们只是平常的地方诸侯,用了重礼岂不令人笑话?万一是世外高人,礼太轻岂不显得怠慢?正在踌躇时,太公想出一条妙计。
为人处世的六种谋略
为人处世的六种谋略
1.知人善用:在人际关系中,了解对方的性格和优缺点,并善于利用对方的长处,避免触碰到对方的敏感点,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2. 懂得妥协: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不要过于强势,要懂得妥协和退让,有时候只有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更多的东西。
3. 言行一致: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言行一致,承诺的话一定要兑现,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4. 以和为贵:在人际交往中,要以和为贵,要求自己不要过于计较小事,适当地让步和讲道理,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5. 收放自如: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于激动或冲动,也不要过于保留自己的情感,要学会收放自如。
6. 诚实守信: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要做到诚实守信,言出必行,不要说谎话或者说一些虚假的承诺,这样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 1 -。
谋略的六个层次
谋略的六个层次谋略”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指计谋策略”谋略依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六种:小巧、用智、通幽、具体、坐照、入神。
每种品级谋略的特质和内涵并不完全一样。
例如,小巧”级的只是点”状,影响层面有限,大约跟点子”差不多。
用智”级和通幽”级的谋略构造则可达片”或面”状的境界,不过还是局部的。
到具体”级谋略才是全面性的,而且已经有谋略的形体构架。
到了坐照”的境界,那已不只有形体的构架,而且已经出形入意, 超越了形体的表象而进入意”的世界。
至于入神”级的谋略,比坐照”又高一层,那是把神”贯入谋略形体内,使谋略形体摆脱外造性,变成有独立生命、可产生内部自发性需求的机智层谋略。
这层谋略已经进入最高境界,施展开来,所产生的威力往往超越谋略主体所能驾驭的能力范围。
这与一般人所言的那种谋略是有极大差别的。
【谋略第一层:小巧】巧是什么?巧是各方之会要,遇事用巧,最可使上力道,而且少而功多。
谋略上用巧,通常是在事情进行的转折点,事物的重心点,力量的均衡点,支力点或现象变化的临界点上。
它们是事情成败最关键的地方,从此下手可产生最大之力,做事效果最好,效率最高。
《大公金匠》上就有段故事,可供作参考:武王欲伐殷,都洛邑未成,天阴寒,积雪深丈余。
某天早晨,门外不知从哪儿来了五位大夫装扮的人,旁边还站着两位骑士,说是要晋见武王。
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谁,武王原打算不见他们,但姜太公心感诧异,就说:不行!雪下得这么久,突然有车骑来到门外,而且事先连一点迹象都没有,这事恐怕不简单,大王得见见他们!”武王觉得有理,但又不知如何接待:万一他们只是平常的地方诸侯,用了重礼岂不令人笑话?万一是世外高人,礼太轻岂不显得怠慢?正在踌躇时,太公想出一条妙计。
他派了一名使者,端了一锅热气腾腾的粥,打开门来到客跟前,对他们说:大王有要紧公事,一时还不能出来见客。
天气冷,先叫在下送热粥来让各位挡挡寒气一一只是依长幼,不知道哪位先来?”两个骑士就站出来介绍说:先给这位,南海君,其次送东海君、西海君、北海君、河伯,最后请给我们风伯和雨师。
谋略的最高境界
谋略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乃是谋略的最高境界,为攻心谋略家的首谋之策。
谋略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融合,一切都是天然而成,看不出人为策划的痕迹,而不能以人心谋天道。
个人认为第一个较好!我认为两种:1,战场上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连锁逆转。
2,战场下的。
欺敌于自然(不是有意设局欺骗敌人。
而是让敌人自己欺骗自己。
)聚势于无形。
(不知不觉中让形式转为对自己有利。
)最高的境界不好用也可以说无用谋略总的来说只是在于奇在于变化都是权宜应变要长远来看能够避免用谋略的时候就是最好的谋略道德的修养与谋略的修练是统一的。
因为谋略的最高境界是阳谋。
首先界定一下阳谋。
(只能用描述性的)一、阳谋指指对整体的把握之后的策划;二、阳谋是指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的策划;三、阳谋带有半公开性或是仿真的疑是(不是似)性;四、阳谋对整体人性没有太大的负面作用。
因此阳谋是攻其所必趋,敌人是无法防范的。
阳谋是光明正大的。
阳谋是先守敌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必可胜。
阳谋重在气势。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因此学习谋略只能从论语而到孙子兵法。
能从论语中看到孙子兵法,才证明你真正读懂了论语。
从由论语而学习孙子兵法,才能得到真传。
将孙子兵法运用到论语中去,还可能读活论语。
但是要将道德或谋略运用到最佳境界,则非要达到道家所说的心境: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一种恍恍惚惚的感觉。
一种潜意识?对事物的整体把握。
谋略首先是练的心静。
这对应仁的孙子兵法第一篇是计篇,第一条是道,令民与上同意者。
作战篇对应于儒家的刚木毅讷近仁。
还有藏拙与留后手。
第二练的细心观察。
这对应儒家的智。
九变篇与谋攻篇、九变篇等对应儒家的博闻谨思。
第三练的是取势或成势。
这对应儒家的义。
儒家有经有权,兵家也有权,不过兵家的权更近诡。
孙子兵法中:因利而制权也。
第四练的是有理有据有节。
这对应儒家的信。
儒家有人无信不立的说法。
兵家有: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第五练的就是兵器与建制、思想工作。
这对应儒家的礼。
谋略的六个层次:让你做人做事更上一层楼
谋略的六个层次:让你做人做事更上一层楼“谋略”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指“计谋策略”。
谋略依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六种:小巧、用智、通幽、具体、坐照、入神。
【谋略第一层:小巧】巧是什么?巧是各方之会要,遇事用巧,最可使上力道,而且少而功多。
谋略上用巧,通常是在事情进行的转折点,事物的重心点,力量的均衡点,支力点或现象变化的临界点上。
“小巧”的谋略有一个特色,它单点突出,一点即中,有轻薄短小的味道,依案例中姜太公对应访客即很得各方之会要,不但准确而且精巧。
用巧特别适合短线操作,一般来说,机智灵活型的人比较擅长。
由于“小巧”往往只触及一点,不及其余,因而极似一把锋利的匕首,富有攻击力。
而且,正因为“小巧”涉及的范围非常有限,所以这一层谋略所需的成本很小,而杀伤力却很大,有时甚至能险中求胜,扭转敌我双方的对抗形势。
所谓“四两拨千斤”,就很贴切地说明了这一点。
【谋略第二层:用智】“智”跟“巧”主要的不同在于:“智”者,千虑之所臻也,“巧”则是偶现之一得也。
前者盘根错节,步步为营;后者则须灵机跃动,一点通明。
达到“用智”境界的谋略者,往往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清晰的把握,对问题在解决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有适当的应对措施。
与“小巧”相比,“用智”更注重谋略的整体性,讲究稳扎稳打,以全面策划取胜。
【谋略第三层:通幽】“幽”是一种曲折而深远的状态,有转折回绕之奥妙,也有隐忽速蕴之意味。
“通”则是开阔,有空旷的意味,用策“通幽”,就表示在谋略的实质设计上已达到了这种境界。
“通幽”与“用智”主要的不同在于:“通幽”必须透境,因此谋略构成通常都要有相当的纵深,而“用智”尚不需要有这样的安排。
策略的幽境是如何构筑出来的呢?一、手段宜阴隐不宜太白,最好能看似迂回流长;二、各手段要有前后、远近之分,反中间暗含气脉,让前后、远近蜿蜒起伏,脉络牵连;三、立基要空旷,四旁疏通,不可过于狭隘。
其实在我国古代诸多的兵家奇书中,都有此方面的精彩论述。
大谋、中谋、小谋:谋略的三个层次
大谋、中谋、小谋:谋略的三个层次一个完整的谋略过程包括局前分析、对局、入局和结局,这是谋略的框架问题。
谋略,既有君子权谋,亦有诡道、反道德的阴谋。
这是谋略的层次问题。
君子权谋,是战略上的谋略,是大谋,为第一个层次。
诡道,是战术上的谋略,是中谋,为第二个层次。
反道德的谋略,是智巧性谋略,是小谋,为第三个层次。
以诸葛亮的'隆中对'为例。
'隆中对'是大谋,是战略性的谋略,重点是建立统一战线。
赤壁之战是中谋,是战术上的谋略,重点是抗曹。
围绕赤壁之战设下的种种计谋,如苦肉计、连环计、离间计等等,都是小谋,是智巧性谋略。
战术性谋略,是战略性谋略的实施方案和操作步骤;智巧性谋略,是战术性谋略的具体措施。
战略性的大谋,一定要以人心向背为依归。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就提出了兵家必须首先考虑的五件事: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五者之中,道为先。
这里谈的,是战略问题。
接下来才是战术性谋略。
等齐人三鼓才战,这是避其锋芒,以逸待劳;视辙望旗,然后追击,是怕大国佯败,暗设伏兵,这是反诡诈。
战术上的谋略,是兵不厌诈,同时,兵贵防诈。
为什么战略性谋略不讲究诡计,而战术性谋略不厌诈?《孙子兵法》或提供了一种解释:战略性谋略考虑的是包括主客体、敌我友在内的全局性问题,但重点还是我方力量问题。
战术性谋略也要考虑主客体、敌我友问题,但重点是敌方,即如何克敌的问题。
战略性的谋略往往做加法,战术性的谋略往往做减法。
战略性谋略用好了,加法做到了极致,敌方受到最大限度的孤立,战术性谋略就不需要了。
这正是《孙子兵法》所追求的'上兵伐谋'和'不战而屈人之兵'。
读《孙子兵法》,倘若记不住这一点,只记住了兵不厌诈,那便是读歪了。
道家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从它开始,从一有一无、一阴一阳、一加一减开始。
天之道,有加有减,春夏秋三生,隆冬一杀。
谋略的层级
谋略的层级
前天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我逐渐在事业做出一些成绩,而身边一些朋友或是亲人,背后冷嘲热讽,甚至还有人把风凉话酸话冷不丁的说在你前面,更有甚者是背后拆台和攻击。
其实,每个人都是又嫉妒之心的,特别是以前在一个层次,而你逐渐优秀的时候,会感受的更明显,说到谋略,谋略其实就是算计,就是看透人心,我们分析下两个层次的谋略斗争:
1、庸人圈里的算计与斗争;
低级,没有技巧性,背后冷嘲热讽,甚至还有人把风凉话酸话冷不丁的说在你前面,更有甚者是背后拆台和攻击。
吃相非常难看,缺乏技巧性(比如就像两个泼妇毫无缘由的骂街),跟这种人斗,赢了也不体面,输了很丢人,不管输赢对自己都产生不了价值的。
跟这种人斗,耗不起时间,分散不起精力,坏不起形象。
就像疯狗一样,躲着走才是上策。
2、商业精英圈里的谋略
阳谋为主(七分)、阴谋为辅(三分):
互相帮衬,为大局和长远善于牺牲小利益,自律,善于自我提升(健身、读书)即便利益上有冲突,也不撕破脸皮,充其量也就是互相切磋,学习,私下交情不变,就像诸葛与司马懿心有灵犀玩空城,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都是对手呀,私下到一起相敬如宾,分开到战场也在需要的时候化戈为友、互相帮衬,这是高人之间过招,精英之间的谋略。
3、政治圈里的谋略
阴谋为主(七分),阳谋为辅(三分):
表面不得罪人,用道德形象包装,背地里三十六计,阴谋为主,派系站队就像买股票买对了就是赢家,买错了家破人亡,政治圈就像深水,表面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水下暗涛汹涌,吃人不吐骨头大家好,我是谋略茶茶,觉得写的好,就赏俩钱呗
原创文章转载标明出处
权谋帮让你职场、商场、情场、官场、如虎添翼。
智谋的四大境界,层次越高,谋略越深!
智谋的四大境界,层次越高,谋略越深!
1、智谋的第一层境界:谋己
引申:不管是谋取功名利禄还是家国天下,如果连自己都保障不了,任何计谋都是空谈。
让自己生活的有价值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2、谋士的第二层境界:谋人
引申:为己谋划只得小利,为人谋划方有大得!智谋的价值必须成就自己、造福别人,才能受到推崇,否则就落入宵小算计之流!
3、谋士的第三境界:谋众
引申:谋己、谋人只能保全少数人,只有达到谋众的境界才能成就千万人、惠及众生。
谋己、谋人都是私利,为天下人谋才是公义!
4、谋士的第四层境界:谋天下
引申:智谋的前三个境界都是为人谋算,无法摆脱凡尘俗世的层次。
只有放眼天下,为天地至理,为人心公义,为解民倒悬而谋划,才是真正远大的目光,高绝的智慧,英勇的担当。
这就是苟利天下生死以,岂以祸福避趋之!。
《鬼谷子·谋》计谋的原理;谋略又可分为上谋、中谋、下谋
《鬼谷子·谋》计谋的原理;谋略又可分为上谋、中谋、下谋第六章计谋的原理【原文】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
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正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译文】对那些外表亲近而内心疏远的人,要从内心入手游说,用真诚来打动;对那些内心亲近而外表疏远的人,要从外部入手游说,以求表里如一。
因此,顺着对方的疑问来改变游说的内容,根据对方的表现来肯定他的看法,根据对方的言辞去迎合他的本意,根据利于对方的形势去成全他,根据对方憎恶的东西来帮他谋划解决,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祸患来设法排除。
如果这些不能有效,就要在摸清对方意图之后再威胁,夸大事情的严重性使之动摇。
进一步借助事实和例证使他有所改变。
以阻隔来蒙蔽,用谋略来迷惑。
这些做法就是“计谋”。
【本章解读】本章论述向人献谋要因势利导:1.“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
”本句是说若对方只是在外表与我亲近,而内心实际与我疏远,则我在献谋时,应从打动其内心人手;若对方内心虽与我相通,但外表实与我疏远,则我在献谋时,应从改善外部关系入手。
故献谋时,应根据其疑惑所在,而变更说辞;根据其见解,表示同意否;根据其所说,决定迎合与否;根据其所处形势,帮助他成就功业;根据其所憎恶,权衡利害得失;根据其祸患之所在,帮助排除。
如此,对方才会相信你所献之谋。
2.“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正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本句是说,向人献谋时,要因势利导,运用如下计谋:“摩而恐之”,与对方磨合,并指出其所处的危险,使之对危险引起恐惧;“高而动之”,用崇高的事业目标,打动对方,使之奋发图强;“微而正之”,鉴于对方难免对我的谋事才能有所怀疑,我应不动声色,悄悄地给予证实,打消其疑虑;“符而应之”,凡对方的正确意见与合理要求,我应符合,给予回应;“拥而塞之”,凡对方的错误要求与错误意见,我应设法拥阻堵塞,避免坏事;“乱而惑之”,对于那种过于自尊自信、思想顽固不化的掌权者,我应向他揭示矛盾,造成思想混乱,使其困惑,然后向他献谋,这叫先破后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谋略的六个层次“谋略”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指“计谋策略”。
谋略依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六种:小巧、用智、通幽、具体、坐照、入神。
每种品级谋略的特质和内涵并不完全一样。
例如,“小巧”级的只是“点”状,影响层面有限,大约跟“点子”差不多。
“用智”级和“通幽”级的谋略构造则可达“片”或“面”状的境界,不过还是局部的。
到“具体”级谋略才是全面性的,而且已经有谋略的形体构架。
到了“坐照”的境界,那已不只有形体的构架,而且已经出形入意,超越了形体的表象而进入“意”的世界。
至于“入神”级的谋略,比“坐照”又高一层,那是把“神”贯入谋略形体内,使谋略形体摆脱外造性,变成有独立生命、可产生内部自发性需求的机智层谋略。
这层谋略已经进入最高境界,施展开来,所产生的威力往往超越谋略主体所能驾驭的能力范围。
这与一般人所言的那种谋略是有极大差别的。
【谋略第一层:小巧】巧是什么?巧是各方之会要,遇事用巧,最可使上力道,而且少而功多。
谋略上用巧,通常是在事情进行的转折点,事物的重心点,力量的均衡点,支力点或现象变化的临界点上。
它们是事情成败最关键的地方,从此下手可产生最大之力,做事效果最好,效率最高。
《大公金匠》上就有段故事,可供作参考:武王欲伐殷,都洛邑未成,天阴寒,积雪深丈余。
某天早晨,门外不知从哪儿来了五位大夫装扮的人,旁边还站着两位骑士,说是要晋见武王。
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谁,武王原打算不见他们,但姜太公心感诧异,就说:“不行!雪下得这么久,突然有车骑来到门外,而且事先连一点迹象都没有,这事恐怕不简单,大王得见见他们!”武王觉得有理,但又不知如何接待:万一他们只是平常的地方诸侯,用了重礼岂不令人笑话?万一是世外高人,礼太轻岂不显得怠慢?正在踌躇时,太公想出一条妙计。
他派了一名使者,端了一锅热气腾腾的粥,打开门来到客跟前,对他们说:“大王有要紧公事,一时还不能出来见客。
天气冷,先叫在下送热粥来让各位挡挡寒气——只是依长幼,不知道哪位先来?”两个骑士就站出来介绍说:“先给这位,南海君,其次送东海君、西海君、北海君、河伯,最后请给我们风伯和雨师。
”使者随即把热粥一一分发完毕,转来回报太公。
太公便向武王说:“现在可以接见他们了。
五君两骑,原来是四海的海神和河伯雨师风伯,南海海神叫祝融,东海海神叫句芒,北海海神叫玄其,西海海神叫原收,河伯名叫冯夷,雨师名叫咏,风伯名叫姨,大王可以叫礼宾官依着次序传呼名字召见他们。
”武王于是就在殿上召见来客,礼宾官依言传呼名字,引祝融、句芒等进殿。
几个神人听见传呼都很惊异:“大王是这等英明,还未见面就预先知道了大家名号。
”不由得赶紧下拜,武王忙还礼,并且问他们:“各位远道而来,有何见教?”诸神说:“上天要与周灭殷,我等谨来,各奉专职略效微劳。
”武王和姜太公听了十分高兴,随即把他们各自安顿在营里候命。
军士闻此,士气皆为之振奋。
“小巧”的谋略有一个特色,它单点突出,一点即中,有轻薄短小的味道,依案例中姜太公对应访客即很得各方之会要,不但准确而且精巧。
用巧特别适合短线操作,一般来说,机智灵活型的人比较擅长。
由于“小巧”往往只触及一点,不及其余,因而极似一把锋利的匕首,富有攻击力。
而且,正因为“小巧”涉及的范围非常有限,所以这一层谋略所需的成本很小,而杀伤力却很大,有时甚至能险中求胜,扭转敌我双方的对抗形势。
所谓“四两拨千斤”,就很贴切地说明了这一点。
【谋略第二层:用智】“智”跟“巧”主要的不同在于:“智”者,千虑之所臻也,“巧”则是偶现之一得也。
前者盘根错节,步步为营;后者则须灵机跃动,一点通明。
达到“用智”境界的谋略者,往往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清晰的把握,对问题在解决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有适当的应对措施。
与“小巧”相比,“用智”更注重谋略的整体性,讲究稳扎稳打,以全面策划取胜。
中国古代历史上,虽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但中国的谋略家们还是更注重退路千条的稳妥之术。
春秋战国时期,最善于为主人谋划退路的人,莫过于孟尝君的门客冯谖。
齐相国孟尝君,号称门下有“食客三千”,他视门客如兄弟,门客们也都忠诚于他。
有个叫冯谖的门客会算账,孟尝君就让他去收薛地的债。
冯谖问他需要买点什么,孟尝君不耐烦地说:“你看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吧!”孟尝君养食客就是靠薛地的赋税,所以老百姓负担很重。
冯谖去了之后,一把火烧了债券。
薛地百姓感激涕零,表明将一心一意拥戴孟尝君。
冯谖两手空空地回复孟尝君,孟尝君冷笑了一声,问:“先生买的东西在哪里?”冯谖沉着地说:“您不是说缺什么买什么吗?我看家里不缺少什么,只缺少‘义’,所以我就给您买了‘义’。
”孟尝君面露不悦之色。
秦王一直想拉拢孟尝君,但孟尝君置之不理。
后来秦王就派人散布谣言,说孟尝君想称王,结果齐王罢免了孟尝君。
一旦失势,很多门客都投奔他人去了,只有冯谖形影不离地跟随在孟尝君左右。
到了薛地,百姓们都端茶送水,摆酒设宴,夹道欢迎,孟尝君感慨不已,对冯谖说:“我终于明白先生的良苦用心了,总算有了一个安身的地方。
”冯谖则说:“这还远远不够,如果您给我一辆马车,我到秦国走一趟,让秦王也重用您,您应该有几个地方可以安身立命。
”冯谖到了咸阳,对秦王说:“如今天下奇才非齐即秦,齐秦争雄,共谋天下,关键是看人才储备。
齐国全靠孟尝君尽心竭力,才有如今的局面,但齐王竟听信谗言,罢免了孟尝君,您如果能抓住时机,在孟尝君不得志之时,把他请到秦国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会为秦国效命,到那时大王您就是如虎添翼呀,您如果误了,齐王一旦反悔,重新起用孟尝君,您再后悔都迟了。
”秦王听了,非常高兴,立刻派了使者,十辆车马,一百斤黄金去迎接孟尝君。
而冯谖则立即返回齐国,直接去找齐王,对他说;“齐秦争雄,关键在于人才,我听说秦王已派出使臣,携带重礼来请孟尝君去当远相,大王快想想清楚吧!齐国危险了。
”齐王果然急了,问冯谖该怎么办,冯谖说:“大王如果能恢复孟尝君的相国职位,再多加赏赐,孟尝君应该会回心转意,然后秦国就无计可施了!希望您早做决断!”齐王还是有些半信半疑,派人去打听,发现秦国车马已入齐境。
齐王慌了,马上下令恢复孟尝君的相国职务,再赏一千户土地,并接来都城居住。
齐王的命令比秦国车马早一步赶到薛城,秦王只得叹息“晚了”。
冯谖这一计,奠定了孟尝君在齐国的稳固地位。
【谋略第三层:通幽】“幽”是一种曲折而深远的状态,有转折回绕之奥妙,也有隐忽速蕴之意味。
“通”则是开阔,有空旷的意味,用策“通幽”,就表示在谋略的实质设计上已达到了这种境界。
“通幽”与“用智”主要的不同在于:“通幽”必须透境,因此谋略构成通常都要有相当的纵深,而“用智”尚不需要有这样的安排。
策略的幽境是如何构筑出来的呢?一、手段宜阴隐不宜太白,最好能看似迂回流长;二、各手段要有前后、远近之分,反中间暗含气脉,让前后、远近蜿蜒起伏,脉络牵连;三、立基要空旷,四旁疏通,不可过于狭隘。
其实在我国古代诸多的兵家奇书中,都有此方面的精彩论述。
比如《三十六计》中,“指桑骂槐”一计,便与“通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战国时,齐国大臣春居就以此法巧劝过齐宣王。
齐宣王修建大宫室,修了3年还未完成,规模很大,光堂上的门就设计300座,臣子们无人敢劝阻齐王。
臣子春居向宣王说:“楚王抛弃了先王的礼乐,音乐因此变得轻浮了,请问楚国算是有贤明的君主吗?”宣王说:“没有。
”春居说:“所谓的贤臣数以千计,都没有人敢劝谏,请问楚国算有贤臣吗?”宣王说:“没有贤臣。
”春居说:“如今您修建大宫室,宫室之大超过100亩,堂上设置300座门。
凭着齐国这样的大国,修建了3年仍不能够建成,臣子们没有敢劝阻的,请问您算是有贤臣吗?”宣王说:“没有贤臣。
”春居说:“我请您允许我离开吧。
”说完就快步走出去。
宣王说:“春居,春居!回来!为什么这么晚才劝阻我呢?”齐宣王赶紧召来记事的官员说:“修建大宫殿,春居阻止了我。
”然后又对这位官员说:“早听说你为人正直,有这样的事吗?”这位官员回答说:“我哪里能做到正直?我听说不正直的人士,家都住在政治混乱的国家。
如今我家在齐国,我哪里能算得上正直?”宣王生气地说:“你真是个卑劣的家伙!”打算治他的罪。
这位官员却机智地回答说:“我年轻时喜好直言争辩,成年以后也一直这样做,您为什么不能听取卑劣之士的言论,来表彰他们的爱好呢?”宣王恍然大悟,于是赦免了他。
【谋略第四层:具体】“具体”在这里是指呈现出像物体一样有形貌体式的意思。
谋略只有到了这种有形貌体式的境界才算开始进入高层谋略的世界。
这种层级的谋略通常是组群式,一个大谋略之内还包括着许许多多的子谋略。
各个子谋略间结构紧密,上下左右联成一体,展现出特殊的形态体貌。
如我国古代历史上楚汉相争时刘邦动用的“攻图取势”大战略,也可算已达“具体”境界的谋略,这个战略是由一个辕生向刘邦提出的。
故事是这样的:刘邦被困,不得已采用陈平密计,放妇女出东城,自己西出洛迷。
他逃抵成皋,在关中招集兵马。
正准备回攻莱阳时,有一辕生来向他献策说:“大王不必再往莱阳,但叫出兵武关,南向宛洛,项王必虑大王复袭彭城,移兵拦截,莱阳自可解围,成皋亦不致吃紧。
大王遇着楚兵,勿战,与他相峙数月,一可使莱阳成皋暂时休息,二可待韩信张耳平定东北后联合赵、燕、齐兵力前来会师,然后大王再还莱阳,合军与战。
我逸彼劳,我盈彼竭,还怕不能破楚吗?”换言之,辕生建议刘邦的战略是“借一面攻击、一面牵制”,“一面牵制、一面占地”取势,然后逐步完成全面大包围的连锁战略。
这个战略后来使刘邦大获全胜。
首先我们来看“一面攻击、一面牵制”。
它有两个方面:一面是刘邦向南攻,作势逼近彭城,系借攻其必救之计,引项羽移兵南下拦阻,其目的在一面牵制莱阳成皋占优势的项羽,疏解莱阳的压力;另一面则帮助韩信乘虚在东北一带攻城掠地。
再说“一面牵制、一面占地”。
刘邦一面在莱阳成皋一带缠住项羽,一面派韩信攻取韩、赵、齐等地,系一面占地取势,一面也在分散项羽的主力,这样回过来也可缓和刘邦在莱阳被项羽围困的危险。
像这样“一面攻击、一面牵制”,又“一面牵制、一面攻击”取势,等到在外围之势坐实之后,再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交互使用侵削和打入,不断压缩项羽的势力范围,削弱其战力,进而彻底将其击溃的战略,就是所谓“攻图取势”的战略。
它是有时间、有空间的战略联合,就有“具体”的意味。
【谋略第五层:坐照】“坐照”比“具体”更高一层,谋略到达“坐照”的境界,已开始从具体转入不求形似,甚至进入本体无形的境界。
这里所谓“不求形似”,即是指不刻意去求谋略形体是什么,而是将形体没于胸中?穴担任意出之则又皆能与形体契合?雪,这是神情超脱在形体之外,又寄于形体之中的境界。
谋略要入“坐照”,有一个基本要领,就是要设法尽量拔高谋略的高度。
怎么拔呢?芽就是把“具体”抽象化,“具体”经抽象之后层次就会拉高;层次拉高,就能往下关照到更多更广的“具体”,然后掌握全局,所谓站得高,视野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