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同步教学课件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最新《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
玉人何处教吹箫
玉人何处教吹箫
苏州工业园区凯德思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Suzhou Industry Park KDS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模 具 使 用 说 明 书
苏州雷贝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Suzhou RAPID Precision Mold Co., Ltd.
模 具 使 用 说 明 书
章节 Chapter
目录 Cotents
描述 Description
页数Page
1 模具概述 MOLD DESCRIPTION
1
2 模具结构简图 MOLD STRUCTURE
2
3 模具操作指导书 OPERATING INSTRUCTIONS
4 动模侧冷却水简图 CORE COOLING CHANNEL
3. “秋尽江南草未凋”一句是否显得 多余?为什么?
“秋尽”说明已经是晚秋了。虽然已经 到了晚秋,但是江南的草木还没有掉落。 杜牧当时是被调到北方任职。北方的晚秋 时节,秋风四起,树叶已经飘落,给人一 种萧条之感。而此时的江南风光依旧。诗 人之所以这样写,就是因为心理上已经有 了强烈的反差。由于环境的对比,让诗人 更加思念故地的朋友。所以,这一句不多 余。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 安供职后所作, “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 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 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2.“隐隐”“迢迢”叠词用得很好, 请试分析。
苏教版高二语文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__扬__州__画__舫__录__》__卷__十__五__:__“__廿__四__桥__即__吴__家__砖__桥__,__一__ _《__名__红__药__朝__桥__,__在__熙__春__台__后__,__…__…__扬__州__鼓__吹__词__序__云_ , ____是__桥__因__古__二__十__四__美__人__吹__箫__于__此__,__故__名__。__”______
⑩迢递:此__形__容__楼__高__而__且___连__续__绵__延__。__谢__朓__《__随__王__鼓__ __吹__曲__》__:__“__逶__迤__带___绿__水__,__迢__递__起__朱__楼__。__”_
○11 贾生: __指__西__汉__人__贾__谊__。__《__史__记_·_贾__生__传__》__:__“__贾__生__…__…_____ _年__少_,__颇__通__诸__子__百__家__之__书__。__文__帝__召__以__为__博__士__…__…__一__岁_ _中__至_太__中__大__夫__。__”__又_《__汉__书__·_贾__谊__传__》__载__:__贾__谊__认__为___ “时__事__可__为__痛__哭__者__一__,__可__为__流__涕__者__二__,_可__为__太__息__者__六__。__ 因__此__数__上__书__陈__政_事__,__多__所__欲__匡__建__”_。__但__文__帝__并__未__采__纳___ _他__的_建__议__。__后__来__他__呕__血__而__亡__,__年__仅__3_3_岁__。__商__隐__此__时___ _2_7_岁__,__以__贾__生__自__比__。___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名师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仇玲丽
繁
华
的
扬
夜桥灯火连星汉,
州
水郭帆樯近斗牛。
城
——李坤《宿扬州》
《资治通鉴》载:“扬州庶甲天下,时人 称扬一益二。”唐宋时代既可与“天府之国” 的益州相比,清代康熙、乾隆多次下江南, 扬州达到鼎盛。
遣怀(杜牧)
落魄江南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玉人何处教吹箫
玉人:指美女,也 可指才男。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 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 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 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 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 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 水柔情。
二十四桥明月夜
沈括《梦溪笔谈》: “扬州旧城南北十五里 一百五十步,东西七里 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 四桥。”
吴绮在《扬州鼓吹词·序》中 说:“出西郭二里许,有小 桥,朱栏碧甃,题曰‘烟花 夜月’,相传为二十四桥旧 址,盖本一桥,会集二十四 美人于此,故名。”
李斗在名著《扬州画舫录·卷 十五》中,认为:“廿四桥, 即吴家砖桥,一名红次句从近处落墨,化出近景:读之令 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 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 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 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最新苏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最新苏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最新苏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苏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 读电子课本课件【全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录
0002页 0037页 0081页 0209页 0270页 0286页 0319页 0436页 0492页 0503页 0554页 0574页 0626页 0645页 0693页 0695页 0737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滕王阁 王勃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送魏万之京 李颀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旅夜书怀 *客至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白居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安定城楼 李商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PPT
这首诗巧妙的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 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 成“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形象,读之令人如见月 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 润的玉人,仿佛停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 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 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 的放荡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 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
翻译
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 木还未凋谢。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 美人吹箫?
写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 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此诗 是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具体写作时 间约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秋或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秋。
诗人故事
诗人的那些不被知晓却很有趣的传闻和故事。
游玩轶事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玩。曲江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尤其在春天更是 摩肩接踵。晚唐诗人姚合曾大发感慨,赋诗说:“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 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 这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一举手一投足都“才”情万种。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 寺院,正巧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谈起来。僧人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 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露出“追星族”的狂 热。谁知僧人面色平静,木然不知,这让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怅,遂现场赋诗 一首云:“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 长。”
藏书之家
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入 朝,官至中书舍人。所作《感怀诗》、《过华清宫绝句》、 《赤壁》、《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 风格飘逸。藏书亦多,祖父杜佑,德宗时曾为宰相,撰《通》 200卷。杜牧继承杜氏家族遗书,为此撰诗文记述称:“旧第开 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杜牧自己亦 阅遍所藏诗书,自称:“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亡。高摘屈宋 艳,浓薰班马香。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生平所作诗文 颇多,去世后,由外甥裴延翰编辑为《樊川文集》20卷,收文 450篇。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问题探讨
1.首句中的“隐隐”“迢迢”,写 景中蕴含无尽意趣,试简要分析。
• 它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 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这 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 约多姿的江南风貌,且隐含着诗人与 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抑扬 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 的似水柔情。
2.后两句话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 面?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
创作背景
作品译文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 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 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作品鉴赏
• 这首诗诗人写得极其雅致,优雅中见 意境。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诗篇,表 现手法委婉多致,可谓曲尽其妙。诗 的前两句写景。首句先以山之隐忽难 见真容和水之迢递远去,以远处的画 面暗写友人不在身边,故对他思念之 意生出。
• 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辉吹箫 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 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 景象的又一次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 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
小结
•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 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 而作。 • 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 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 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 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 • 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 关于扬州,有杜牧的《赠别二首》 其一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 帘总不如”,张祜的“十里长街市 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王建的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 纷”,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无赖:可爱之 意)”等。
• 本诗中的二十四桥,在宋代依然是文 人墨客的描写热点,姜夔的《扬州慢》 词中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写的虽是旧时胜地,表达 的却是伤乱忧世的悲情,打上了深深 的时代烙印。王士祯以后为此桥写诗 赞美的有7000余人,编成300多卷的 诗集一部,一时蔚为壮观,成为文学 史上的美谈。最后两句在清风明月之 夜,心想友人是否和女子倚箫歌舞。 此诗之美,在于景致优美,意境深远。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同步练习:专题6 寄扬州韩绰判官(含答案)
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人名片杜牧是晚唐大家,诗、赋、古文均擅长,书画也精。
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以七绝最为人称道,诗写得感慨深切,情辞新秀,其次是七律。
他的咏史怀古诗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诗受杜甫、韩愈影响较深。
总体上说,杜诗是以明丽的意象和俊逸的风骨,加上他特有的历史感所形成的诗的深远开阔的视野,构成了一种特殊境界。
与李商隐齐名,也称“小李杜”。
有诗文集《樊川文集》。
二、诗词故事十年一觉扬州梦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镇守扬州时,辟杜牧为掌书记。
杜牧在扬州颇好游宴,纵情声色。
当他接到任命调离扬州时,他的幕主牛僧孺给他饯行。
席间,牛僧孺取出一个大盒子,交给杜牧。
杜牧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牛之手下关于杜牧行踪的报告,写着:“某年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宴饮(或在某妓院歇宿)。
”杜牧看了,很是惭愧。
牛僧孺劝他不要因为生活小节而影响将来的事业。
杜牧听了,很是感激。
离开扬州,写下了《遣怀》诗以纪念扬州生活: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三、文题背景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做推官,后转为掌书记。
《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作于他离开江南以后。
扬州之盛,历代诗人们为它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韩绰是杜牧友情笃深的好友,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杜牧擅长绝句,常能用这类小诗写景抒情,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表达真挚的情思和深邃的意境。
这首七言绝句,正是诗人用他那爽朗、峭拔、俊丽的语言,抒发了对旧日扬州和故友的思念之情。
诗写得情真韵美。
二、悟读,诗情画境“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扬州,“秋尽江南草未凋”的时节。
水仙已乘鲤鱼去,一夜芙蕖红泪多。
总会有些人,有些爱,是生命的阻滞,一生也无法翻越。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55张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 在空城。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 我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过去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 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争。临 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1.概括上阕的主要内容,分析诗眼是那个词? 2.扬州的今昔截然不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描写劫后的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表达 效果? 4.试分析上阕的表达技巧?
赏析: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胡马:代指金兵。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 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 他的侄女婿。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昔 日
“名都”
(“虚空城写”)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繁华 热闹
对比
昔盛
今
“荠麦青青”
破败
今衰 的感
“废池乔木”
赏析: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
二十四桥明月夜
• 江南佳景无数,但我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就是 扬州二十四桥上的明月夜色
• 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 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 箫于桥上而得名
• 诗人点名时地对如虹诸桥的描绘目的在于同 青山隐隐、流水迢迢相应互映,写出扬州的 山美、水美和夜色美,也是对玉人的出现起 了映衬作用
青山隐隐水迢迢
• 诗人站在江边,隐约遥见江对岸青山逶 迤,隐于天际,江水如带,迢迢不断
• “隐隐”和”迢迢”这两对叠字,不但画出了 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 而且隐约 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 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 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秋尽江南草未凋
• 诗人站在江北,遥想江南的秋景——此 时时令已过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 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萧条冷落,而 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还是青山绿水, 风光依旧旖旎秀美.
玉人何处教吹箫
• 韩绰,我的老友,当此秋尽之时,你每 夜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
• 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 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这样,不但韩 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 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
1.读了题目,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①知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给在 扬州作判官的韩绰的一首诗。 ②从一个“寄”字,我读出了已经离 开扬州的杜牧对朋友韩绰的思念之情。
处教吹箫
谢谢各位的聆听
在那月朗星稀的夜晚,此时此刻,韩绰你在 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伎倡们吹箫作乐、 流连忘返呢?这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 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透露了诗人对扬州繁 华景象,令风流才子们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 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 了彼此同游的情谊;既含蓄地表现了对友人的 善意调侃,又对友人现在的处境表示了无限欣 慕。
《寄扬州韩绰判官》ppt课件
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2
诗歌鉴赏
0 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 1 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对江
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 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 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 会”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 奥秘。
1
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
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
人友情甚笃。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间(833—835)曾在淮南节
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书记。这首诗当作于他离开江Leabharlann 南以后。2 诗歌鉴赏
0 1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 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 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 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 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 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 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 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 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 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 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
杜 牧
叁 创
作 背
景
印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 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 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此诗是杜牧离开 扬州以后,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具体 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秋或开成元年 (公元836年)秋。
肆 译
文 及
注
印
释
《寄扬州韩绰判官》
玉二秋青
唐代:杜牧 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十尽山
何四江隐
处桥南隐
教明草水
吹月未迢
箫夜凋迢
?,。,
作
品
鉴
赏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
——
江南深秋草木都已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
白
话
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译
文
注释
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 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 僚。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 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 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指韩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箫:一种乐器。
感谢您的观看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壹 作
品 原
文
印
《寄扬州韩绰判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贯穿一起。在声律上铿锵有韵,有节奏
感。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基调,创造出悲伤的
氛围。
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使所描绘的自
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
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
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
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隐隐”和“迢迢”这一对 叠词,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 绰约多姿的江南风景,而且隐 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 水长的空间距离。暗寓诗人对
故地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 迢迢不断。虽然已经到了晚秋,但是江 南的草木还没有凋落。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
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呼之欲出。
叠字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修辞
效果,使意象更加确切。杜甫《登高》中“无
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
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
“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
“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
玉人何处教吹箫
玉人何处教吹箫
诗歌意译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诗歌主旨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念之情。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 1.增强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 3.增强诗意,强化意境; 2.帮助诗人更强烈地表达思想情 感。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采在薇我》国是古一代首典写籍一中位, 被很遣早戍就边出的现兵了士叠从 出字征这到种回修家辞的现诗象歌。。这四句,是诗中情 景交融的名句。“依依”,“霏霏”这 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 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得体、生动, 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 世界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
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似大珠
小珠落玉盘。“梁绍王称“出奇制胜,真匪夷
所思矣”。
这七组叠词在内容上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
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重写动作,
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重写感
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
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 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2.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 法。
3. 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 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重点:
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 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抒发了作者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 怀念远在热闹繁华之乡的故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意蕴
这样优美的境界所唤起对江 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 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 之时又将如何迷人?正是这首 诗成功的奥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隐隐”和“迢迢”这一 对叠词,不但画出了山清水 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景, 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 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 暗寓诗人对故地和朋友的思
在明月的夜晚,你这位风流才俊在二十四 桥中的哪一桥上与歌女们吹箫取乐呢?
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 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 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 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 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
回顾全诗:
一二两句:青山绿水秋草,意象创造氛围, 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再现,在景物无休止的延 伸中蕴含诗人无限情思
三四两句:月光笼罩、美人吹箫、箫声飘散、 呜咽悠扬,对江南风光和对游人欢聚的无限 向往之情深蕴其中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配图欣赏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
的叹息声,也十分精当。
叠字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
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
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
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
客心。”前四句分别用叠字领起,节奏明快,
二十四桥
“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 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
难点 :
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 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作者简介
•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
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当时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 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唐代的,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 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 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 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 “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 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 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注音
绰绰有余( ) 绰起( ) 迢迢( )
青山隐..隐 水迢.迢. 玉..人 二十四桥.
字词
青山隐隐水迢迢
诗人站在江边,隐约遥见江对岸青山逶 迤,隐于天际,江水如带,迢迢不断
“隐隐”和”迢迢”这两对叠字,不但画出了 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 而且隐约 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 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 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 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这样, 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 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 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经 历和遭遇的感叹。实际上是对长江以 南风光的怀念。
二十四桥
诗歌主旨
抒发了作者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 水,怀念远在热闹繁华之乡的故人的 思想感情。
诗人点名时地对如虹诸桥的描绘目的在于同 青山隐隐、流水迢迢相应互映,写出扬州的 山美、水美和夜色美,也是对玉人的出现起 了映衬作用
玉人何处教吹箫
韩绰,我的老友,当此秋尽之时,你每 夜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
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 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这样,不但韩 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 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
秋尽江南草未凋
诗人站在江北,遥想江南的秋景——此 时时令已过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 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萧条冷落,而 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还是青山绿水, 风光依旧旖旎秀美
二十四桥明月夜
江南佳景无数,但我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就是 扬州二十四桥上的明月夜色
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 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 箫于桥上而得名
导入新课
扬州自古繁华,而鼎盛在中唐,“商贾如织,故谚 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 也。”其盛况亦见于唐人姚合诗《扬州春词三首》 之三:“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十里长街 市井连,月明桥上望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 山光好墓田”(张祜《纵游淮南》)当时还有人把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当作人生的追求目标。 杜牧更是在扬州写下多首诗歌来赞叹扬州的繁 华: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今 天我们就来欣赏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