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弓大小与正畸关系
正畸牙弓计算公式
正畸牙弓计算公式正畸治疗是一种通过牙齿移动和牙槽骨改变来改善牙齿排列和咬合功能的方法。
在正畸治疗中,牙弓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正确的牙齿移动方式和力度,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正畸牙弓计算的公式及其应用。
正畸牙弓计算公式是根据牙齿移动的力学原理和生物力学原理推导出来的。
在正畸治疗中,医生需要确定牙齿移动的方向、距离和力度,这就需要用到正畸牙弓计算公式。
下面是正畸牙弓计算公式的基本形式:F = k x。
其中,F代表施加在牙齿上的力,k代表牙齿移动的弹性系数,x代表牙齿移动的距离。
这个公式表明,牙齿移动的力和移动的距离成正比,而弹性系数k则是一个常数,代表了牙齿的弹性和牙槽骨的弹性。
在实际的正畸治疗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牙齿移动的距离和力度。
一般来说,牙齿移动的距离可以通过X光片或者CT扫描来测量,而牙齿移动的力度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牙齿的状态等因素来确定。
通过正畸牙弓计算公式,医生可以得到牙齿移动所需的力度,从而确定正确的牙弓设计和治疗方案。
除了牙齿移动的力度,正畸牙弓计算公式还可以用来确定牙齿移动的方向。
在正畸治疗中,有时需要让牙齿向前移动,有时需要让牙齿向后移动,而正畸牙弓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正确的移动方向。
通过计算牙齿移动所需的力度和方向,医生可以设计出适合患者的正畸牙弓,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实际的正畸治疗中,医生通常会借助计算机软件来进行正畸牙弓计算。
这些软件可以通过输入患者的牙齿数据和X光片数据,自动计算出牙齿移动所需的力度和方向,从而为医生提供科学的治疗建议。
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帮助,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正畸牙弓设计和治疗计划制定,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治疗时间。
总之,正畸牙弓计算公式是正畸治疗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牙齿移动的力度和方向,从而设计出适合患者的正畸牙弓和治疗方案。
通过正畸牙弓计算公式的应用,可以提高正畸治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正畸一部分名解
错合畸形:极大部分错合畸形是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的合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
个别正常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 凡轻微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合范畴。
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理想正常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 Angle提出,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关系非常理想生长是指体积或重量的增加,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出现形态上的体积增大发育组织增长的速度,表现为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和完成的过程V字形原理上颌牙槽弓呈向后方V字形扩大,内骨质增生,外面骨质吸收,各自向其敞开的两端生长,从而上颌牙槽弓向后方及下方移动,即长度和高度增加。
替牙间隙leeway space:是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就是替牙间隙。
即=(III+IV+V)-(3+4+5)。
在上颌单侧约0.9~1mm。
下颌单侧约1.7~2mm。
遗传heredity是生物体的特性,它是指子代继承和保留了亲代所具有的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变异viriation子代与子代之间又并不相同而各具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复发relapse 错合畸形矫治后,牙或颌骨都有退回到原始位置的趋势,正畸临床上称之为复发。
保持retention为了巩固牙合畸形矫治完成后的疗效、保持牙位于理想的美观及功能位置而采取的措施,叫做保持。
在使用固定矫治器的治疗中或拆除矫治器后,在牙齿的唇(颊)面上出现形态不规则的白垩色斑,即釉质脱矿早期矫治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青春发育高峰期前及高峰期阶段,对已表现出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及可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的预防、阻断、矫正和导引治疗。
正畸 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的学科内容是研究错合畸形(malocclusion)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
◆错合畸形malocclusion: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称为错颌畸形。
◆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1.个别牙齿错位:唇向、舌向、腭向、近中、远中、高位、低位、转位、异位、斜轴等2.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异常: 牙弓狭窄、腭盖高拱 牙列拥挤●牙列间隙3.牙弓、颌骨、颅面关系的异常: 前牙反合 前牙反合,近中错合,骨性下颌前突●前牙深覆盖,远中错合,上颌前突❍上下牙弓前突,双颌前突⏹一侧反合,颜面不对称☐前牙深覆合,面下1/3高度不足☐前牙开合,面下1/3高度增大◆个别正常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凡轻微的错合畸形,对于生理功能无大碍者,都可列入正常合范畴。
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之为~◆理想正常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的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错合畸形的危害P6(一)局部危害性1.影响牙合面的发育2.影响口腔的健康3.影响口腔的功能4.影响容貌外观(二)全身危害:咀嚼功能不良引起消化不良及胃肠疾病,颜面的畸形对于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1.预防矫治preventive orthodontics在牙合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天后天环境因素均可影响其发育而造成错合畸形,而采用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各种错合畸形的发生,是预防矫治的主要内容。
2.阻断矫治interceptive orthodontics 当错合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合畸形向严重方向发展,将牙合面的发育导向正常称~3.一般矫治corrective orthodontics是口腔正畸矫治中最多见的,根据不同牙合面畸形采用各类矫治器,如活动、固定、功能矫治器等4.外科矫治orthognathic surgery指对生长发育完成后的严重的骨源性错合畸形需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来矫治其错合◆矫治器:固定矫治器、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错合畸形的矫治标准:个别正常合◆矫治目标:平衡harmony、稳定stable、美观aesthetic平衡应包括形态和功能两方面: 形态方面,上下牙弓形态正常,牙齿排列整齐,上下前牙、后牙覆合、覆盖正常,尖牙、磨牙中性关系,上下颌间位置及与颅面位置关系基本正常; 咬合运动正常,咬合运动时无早接触及合干扰;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合位关系正常。
正畸名解
名解1.垂直生长型:2.个别正常牙合:凡轻微的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合范畴。
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3.矫治器:一种治疗错合畸形的装置,或称正畸矫治器。
它可产生作用力,或是咀嚼肌口周肌的功能作用力通过矫治器使畸形的颌骨、错位牙齿及牙周支持组织发生变化,以利于牙颌面正常生长发育。
4.预防性矫治:是及时发现和处理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以确保正常的建立。
预防性矫治包括预防错牙合畸形的宣传教育,牙弓内缺隙的保持,维持牙齿的正常替换,控制龋病及不良习惯等。
5.间接骨吸收:当矫治力过大时,则骨的吸收不在牙槽骨内面直接发生而在稍远处发生骨吸收。
6.牙型前牙深覆盖:指自下前牙切端至下前牙唇面的最大水平距离超过3mm者。
这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常伴有前牙深覆(牙合)。
7.阻断性矫治:除及时消除病因外,还要及时终止已经发现或正在发展中的畸形,以利重建正常 。
阻断性矫治则包括缩小了的缺隙再获得,阻断因牙齿数目、牙齿大小、唇系带异常及不良习惯等引起的错 或正在形成的错。
8理想正常牙合: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9.机械保持:为了巩固牙颌畸形矫治完成后的疗效、保持牙位于理想的美观及功能位置而采取的措施,叫做保持。
10.开牙合:上下前牙切端间无覆牙合关系,垂直向呈间隙者为前牙开牙合11.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
12.记存模型:矫正前,矫正过程中某些阶段及矫正完成后患者牙牙合状况的记录,应制作精准,长久保存。
13.假性下颌前突:在第一恒磨牙萌出之前,多数乳磨牙缺失,迫使患儿多用前牙咀嚼,下颌则可能逐渐向前移位,形成近中错牙合,久之造成假性近中错合。
14.矫形力:作用力范围大、力量强,主要作用在颅骨、颌骨上,能使骨骼形态改变,能打开骨缝,对颜面形态改变作用大。
牙弓宽度的名词解释
牙弓宽度的名词解释牙弓宽度是指人类上颌和下颌之间的水平距离,也可以理解为嘴巴张开时上下颌的宽度。
牙弓宽度对于牙齿的排列、咀嚼功能以及面部形态都有重要影响。
在牙科学中,牙弓宽度是评估牙齿排列和咬合的关键因素之一。
牙弓宽度正常的个体通常具有较好的面部美学,以及良好的咀嚼和发音功能。
牙弓宽度的测量和评估往往在临床诊断、正畸治疗以及修复性牙科手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牙弓宽度的测量通常通过两种主要方法进行: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方法是通过测量牙齿之间的距离来得到牙弓宽度。
在此方法中,牙医会使用特定的工具,如卡尺或牙弓宽度测量器,将其放置在上下中线附近,并测量出上下颌骨之间的水平距离。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以准确测量出牙弓宽度。
间接测量方法则是通过牙齿尺寸和牙齿排列来推算牙弓宽度。
这种方法常用于口腔正畸学中,通过测量特定的牙齿(如第一磨牙或犬齿)的尺寸,然后根据统计学数据推算出整个牙弓的宽度。
这种方法相对简便,但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牙齿排列和牙弓宽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一些研究表明,牙弓宽度较窄的个体往往具有拥挤的牙齿排列,而牙弓宽度较宽的个体则往往具有较好的牙齿对齐和间隙。
这种相关性可能与个体遗传、生长发育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有关。
除了对牙齿排列的影响外,牙弓宽度还对咀嚼功能和面部形态具有重要影响。
牙弓宽度较小的个体可能会导致咀嚼功能的受限,进而影响食物摄入和消化。
此外,牙弓宽度还可以影响面部轮廓和面容美学。
一些研究表明,牙弓宽度的合理调整可以改善面部的对称性和比例,使面部线条更加和谐。
在临床实践中,牙医和正畸学专家通常会根据个体的牙弓宽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牙弓宽度过窄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拓宽治疗,例如矫正器具或牙槽外展手术等。
对于牙弓宽度过宽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牙齿间隙调整或牙齿形态修复等治疗。
牙弓宽度作为牙齿排列和面部形态的重要参数,对于牙科学和口腔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牙弓宽度的测量与评估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牙科临床实践,并促进口腔健康的维护与改善。
口腔正畸学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
磨牙前移占据拔牙间隙旳量
<1/4 1/4~1/2 >1/2 ≈0
决定正畸拔牙是否应考虑旳原因:
牙列拥挤度 牙弓突度 Spee’s曲度 支抗 垂直骨面型 矢状骨面型 软组织侧貌 生长发育
垂直骨面型
分型
MP-SN
高角(High angle)
>40 º
低角(Low angle)
<29 º
分类
牙性: 前牙DOJ,后牙中性关系,ANB正常 功能性: 前牙DOJ,下颌后缩, ANB较大
骨性: 前牙DOJ,下颌骨发育不足,ANB>6º 骨骼分型—六种 下列颌后缩为主
拔牙矫治应遵照旳几种原则
拔牙保守原则 病牙优先原则 左右对称原则 上下协调原则 牙位旳选择
减小牙量
2. 降低牙齿体积--邻面去釉
适应症
轻中度拥挤,低角病例,不宜拔牙 牙齿较宽,或牙齿Bolton百分比失调 有良好旳卫生习惯 成年患者
措施
分牙—减径—抛光
效果
将每个邻间隙磨去0.5mm釉质,全牙弓可提供56mm间隙。
预后(1)根据病史
年龄 发病 乳牙龋坏 乳牙早失 乳牙滞留 家族史
预后很好
小 替牙期 有 有 有 无
预后较差
大 乳牙期 无 无 无 有
预后(2)根据临床检验
磨牙关系 上前牙 下前牙 反覆盖 反覆合 牙齿拥挤 后牙反合 下颌偏斜 下颌后退
预后很好
中性、轻度近中 舌倾或较直立 唇倾、有散隙 较小 较深 下列牙弓为主 无 无 可退至前牙对刃
固定矫治器
适应症:替牙期及恒牙期前牙反合 2×4技术 上牙弓唇向开展 下牙弓关闭间隙 补偿性拔牙
拔牙应极为谨慎,最佳在生长发育基本结束后
正畸六要素和六项标准
正畸六要素和六项标准正畸六要素和六项标准是:1. 理想牙弓的特征(包括形状和长度),确保牙冠的转矩是正确的,牙根位于基底骨中央,咬合面平坦(深度在0~2.5mm),接触面紧靠。
2. 理想的颌骨前后向位置关系,确保下颌在正中关系位且前后颌间关系正确。
3. 理想的颌骨水平向位置关系,确保牙弓和颌骨宽度协调。
4. 理想的颌骨垂直向位置关系,确保颌骨和牙弓处于合适的垂直向关系及合适的息止颌间隙。
5. 理想的颏部突度,确保良好的颏部硬组织外形以利于美观。
6. 理想咬合关系,确保良好的咬合功能以及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健康。
此外,还有六项标准:1.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上,这与Angle 的标准一致。
2. 上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边缘嵴咬合于下颌第二恒磨牙近中边缘嵴。
3.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舌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中央窝。
4. 上、下前磨牙颊尖咬合于对颌牙的邻间隙。
5. 上颌前磨牙舌尖与下颌前磨牙有尖窝关系。
6. 上切牙覆盖下切牙,上下牙弓中线一致。
7. 上下颌中线一致。
8. 上、下前切牙唇面间的距离相等,上下唇突点连线与鼻尖、颏中点的连线协调一致的位置关系。
9. 上下前牙拥挤度均为轻度及以上的患者,其面下1/3须符合直面型的诊断标准,或以软组织A线为参考。
直面型定义为H角为90°~92°。
若患者的面下1/3不符合直面型的诊断标准,则应进行个性化分析。
10. 上下前牙拥挤度均为轻度及以上的患者,其上下前牙长轴与E线的角度关系须符合正常值范围。
若不满足此条件,则应进行个性化分析。
11. 上下前牙拥挤度均为轻度及以上的患者,其上下前牙切缘与E线的距离关系须符合正常值范围。
若不满足此条件,则应进行个性化分析。
这些标准和要素是评价矫治效果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准确的矫治计划,提高矫治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正畸后牙弓形态变化的分析
正畸后牙弓形态变化的分析正畸是一种调整牙齿和颌骨位置的治疗方法,它主要通过矫正器的作用,使牙齿平齐、牙列对齐,改善咬合功能,提高美观度。
其中,牙弓是牙齿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关键结构,它受到正畸治疗的直接影响。
本文将从牙弓形态变化的角度,介绍正畸后牙弓的形态变化特点及相关因素影响。
I. 正畸后牙弓形态变化的特点经过正畸治疗,一般会使牙弓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外形美观正畸治疗能够避免牙齿错颌、拥挤等问题,使牙齿平齐、对齐,从而改善利于美学感受的外形。
牙弓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牙齿的翘曲度、张口度和张口力度等指标,使得整个口腔形态变得更加和谐、美观。
2. 功能提高正畸治疗能够减少咀嚼时的牙齿摩擦力及张力,使牙齿更好的配合咀嚼和咬合,具有较高的咀嚼力。
此外,正畸治疗能够使牙弓改善对空气流动和咀嚼力的抵抗作用,减少牙齿脆性及龋齿等口腔问题的发生率。
3. 发育调整正畸治疗能够对口腔内的骨骼发育进行调整,促进牙齿更好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牙弓的形态调整也能够影响喉部和鼻腔的生长发育,提高喉部、鼻腔功能,促进深呼吸能力的提高。
II. 影响正畸后牙弓形态变化的因素正畸后牙弓的形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将简要介绍一些重要因素。
1. 原始牙弓形态原始牙弓形态对牙弓的改变至关重要。
部分人牙齿自然排列良好,治疗过后很容易达到较好效果;而部分人牙齿分布不规则,治疗就会比较困难,可能会导致变化和调整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如对釉质疤痕、嵴缝等部位的损伤。
2. 年龄人类头颅以及牙齿结构在不同年龄段会有发育变化。
过早的正畸治疗可能会导致反效果。
通常,10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进行修复性牙齿种植,但对于成年人来说,治疗的效果可能反而不佳。
3. 正畸器的类型和材料常用的正畸器有固定式、活动式和隐形式等,还有对相临关系和矫齿方式的相应设置。
所选用的正畸器和治疗方式会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可能会导致宽度和深度不一致等问题。
现代口腔正畸技术与临床思维:第17章-理想弓形的确定
向上的距离从后向前有着固定的数值。由于 (图 17-4)。用分界线区分牙位(图 17-5)
人种差异,我们发现这套数据在亚洲人牙上 得到下面弧线(图 17-6)。
并不适用。与白种人相比,中国人上切牙和
4. 标 记 中 线( 绿 线 ), 按 照 上 表 中 数
上、下尖牙转矩角较大,上、下切牙和上、 据标记出相对于 wala 嵴,下颌牙齿 FA 点
定,且会导致骨开裂等不良后果。2000 年, 理想下牙弓形态,再确定理想上牙弓形态。
基于遗传主导的理论基础,Andrews 提出了
wala 嵴,即附着龈与牙槽黏膜交界软组织带 确定理想下牙弓弓形
上最凸点,和牙旋转中心处于同一平面,并
以此为参考标志对牙弓和基骨宽度之间的相
1. 在 石 膏 模 型 上 标 记 出 wala 嵴
第 17 章
理想弓形的确定
提到不拔牙,大家就会想到扩弓,牙弓 宽度是可以无限扩大的吗?答案当然 是否定的。牙弓形态对于正畸诊断和方案设 计十分重要,其治疗后的稳定是正畸医师追 求的目标。目前普遍认为,牙弓形态与骨弓 形 态 密 切 相 关。1925 年,Lundstrom 提 出 根 尖基骨(apical base)理论,指出遗传是基骨
关性作了定量分析,结论适用于 90% 的患 (图 17-1,图 17-2)。
者。Andrews 测量了大量正常 的石膏模型,
2. 用 水 磨 石 磨 除 黑 线 以 下 部 分
发现 wala 嵴与下颌前后牙齿的临床冠中心 (图 17-3)。
点(FA 点)位置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其水平
3. 将 这 条 wala 嵴 的 黑 线 标 记 在 纸 上
图17-7 单侧理想牙弓线
0mm 0.5mm 1mm 2mm
口腔正畸学常考名解简答
Malocclusion:错合畸形。
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称为错颌畸形。
Ideal normal occlusion:理想正常合。
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合。
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个别正常合。
凡轻微错合对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合,这种正常范围的个体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个别正常合。
Preventive orthodontics:预防矫治。
胚胎第六周牙板开始发生至恒牙列建合完成这段时期,对影响乳牙及恒牙、牙槽骨、颌骨等正常生长发育变化中的全身及局部不良因素及时去除,从而使牙列顺利建合,颌骨正常发育,颜面协调生长,颌面部各器官功能健全,儿童心理发育健康。
预防矫治包括早期预防和预防性矫治。
Interceptive Treatment:阻断矫治。
对于正在形成或刚产生的错合畸形,用简单的矫治方法阻断畸形的发展,使用权其自行调整成为正常合或用矫治的方法促进其正常生长而成为正常合。
Anchorage:支抗。
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能抵抗矫治力的反作用力的结构称为支抗。
Leeway space:替牙间隙。
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双尖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在上颌单侧约有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
Deep overbite:深覆合。
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1/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切1/3以上者,可分三度:Ⅰ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Ⅱ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Ⅲ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
正畸学复习重点
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是研究错合畸形(maloccusion)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的科学。
错合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导致的牙齿、牙弓、颌骨、颅面的大小、形态、位置异常,这种不协调引起的各种畸形。
个别正常he:凡轻微的错he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的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he范畴。
这种正常范畴内的正体he,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称之为个别正常he理想正常he: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排列的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常,上下牙弓的he关系非常理想。
预防矫治:在牙颌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天和后天环境因素均可影响其发育而造成错he畸形,而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各种错he畸形的发生,是预防矫治的主要内容。
阻断矫治:当错he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he畸形向严重发生,将he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称为阻断矫治。
外科矫治:对生长发育完成后严重的骨源性错he畸形需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来矫治其错he,称为正颌外科或外科正畸。
固定矫治器:是指矫治器通过粘固剂将一些矫正附件粘固于牙面,通过矫正弓丝和牙上的附件发生关系来矫正牙。
活动矫治器:纠正牙颌畸形的矫正装置,可由患者或医生自由摘戴,摘下时矫治器完整无损。
由固位装置卡环、邻间钩、基托、矫正弹簧等组成,患者可自行摘戴,多用于预防性矫治及阻断性矫治。
它靠卡环的固位和黏膜的吸附发挥矫治作用,由固位,加力和连接3部分组成。
功能性矫治器:通过改变肌肉功能促进颌发育和颅面生长,从而矫正形成中的错颌畸形,最适用于生长发育的患者。
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出现间隙,一般称为灵长间隙,这是灵长动物的特征。
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磨牙大,这个差值为替牙间隙。
正畸六七章
第六章正畸治疗的生物机械原理口颌面协调的六要素:1.牙弓形态和长度2.颌骨前后向位置关系3.颌骨水平向位置关系4.颌骨垂直向位置关系5.颏部突度6.咬合关系正畸学:科学与艺术地对应用力对口-颌-肌进行改造和重建的复杂系统工程改建区域:①牙周组织改建②颅骨颌面骨缝区组织改建③下颌关节区组织改建正畸力及牙移动正畸力的要求1.能使牙或者骨定向移动2.有最快的移动速度3.不表现组织损伤4.容易调整和控制正畸治疗阶段:生物力学阶段——矫治力作用于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生物学阶段——矫治力使牙牙合系统发生的组织改建一.正畸生物力学基本知识1.力: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
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力矩和力偶(1)力矩:使物体转动时力和力臂的乘积为力矩。
(2)力偶:作用于物体上的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互相平行的力(3)力偶矩:等于其中一个力乘以力偶臂(力偶臂为两力间的距离)力学原理:①力偶无合力,即不能用一个力代替,它是一个不能合力的特殊力系②可根据各种目的改变其力和力偶臂的大小,但如果力偶矩的值不变,则对物体作用的效应也不变③力偶对物体的作用与矩心无关,故可以在不改变力偶矩的条件下,将力偶在平面内任意移动3.阻抗中心:在自由空间中物体的阻抗中心就是它的质心;在重力中它就是重心。
当力作用于一物体时,该物体周围约束其运动的阻力中心,称为阻抗中心单根牙阻抗中心:约为根长的1/3~1/2;多根牙阻抗中心在根分叉向根尖方向1~2mm单个牙阻力中心决定因素:影响决定牙根长度,形状,数目,牙槽嵴顶高度——→牙周膜面积——→阻力中心位置4.旋转中心: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转动时所围绕的中心称为旋转中心。
二.牙移动方式:平移,转动,平移+转动平移:整体移动水平向:近远中或颊舌/唇向垂直向:压入移动,伸出移动转动:①旋转②倾斜③控根移动a.唇(颊)舌向控根移动b.近远向控根移动复合移动:平移+转动:为旋转中心改变的转动控制途径:1.控制矫治力与阻力中心之间的距离2.加一个反向力矩,力矩方向不同,牙移动类型不同三.各种正畸矫治力1.正畸矫治力的来源(1)弹性金属丝(2)橡皮圈(3)永磁体(4)肌收缩力2.矫治力的分类(1)按强度分:轻力(约60~100g)中度力(约100~300g)和重力(大于300g)(2)作用时间分:间歇力;持续力(3)产生方式分:机械力,肌力,磁力(4)力的部位分:①颌内力:在同一牙弓内的牙齿互相牵引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②颌间力:上下颌之间的牙或者牙弓互相牵引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③颌外力:以颈部和额,颏,颅等骨作为抗基,将力作用于牙,牙弓或颌骨,使牙,牙弓与颌骨发生移位或改建(5)以力的作用效果划分①正畸力:力值较小,作用范围小,通过牙齿在生理范围内的移动以矫治错颌畸形。
正畸后牙弓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
正畸后牙弓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甘建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西抚州344000)摘要: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后牙弓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方法 选取47例用标准弓形的弓丝矫治后患者的牙弓形态,对其模型作了2~4年的追踪测量观察。
结果 有17例矫治后的牙弓形态发生变化,并且还有继续复发到治疗前弓形的倾向。
结论 遗传因素对决定牙弓形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正畸治疗最好以患者的个体弓形为基准,不要统一对照标准弓形,否则矫治后的牙弓形态容易复发到矫治前的形状。
关键词:正畸治疗后;牙弓形态变化;原因分析学科分类代码:32014440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775(2009)02-0132-02Analysis on Reason o f Ar ch For m Change o f Poster ior Teeth Cor rectionG A N Jian-hua(depart m ent of St omat ology,The People’s Hospit al of Li nchuan District o f Fuzhou City,J i angxi Province,344000)Abstract:Objective T o discuss the reason of arch f orm change of posterior teeth correction1Met hods 47cases of Standard arch w ire w ere followed up from2~4years in detection of m odel1Results 17cases had changed to arch form and tend to be anterior arch1Concl usion The heredity factor might pplay important action in arch c orrection1The indi2 vidualization of arch c orrection should be made that not based on standard to prevent relaspe anter ior1K ey w or ds:COrrection t r eatment;Arch change;Reas on analysis 口腔正畸治疗是改善面部容貌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医生如在治疗中考虑欠缺,将导致患者治疗后出现不尽人意的现象,易出现医疗纠纷。
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
一、名解1、理想正常牙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Angle提出,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
2、个别正常牙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凡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范畴。
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牙合,彼此之间又有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牙合.3、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出现间隙,一般称为灵长间隙,这是灵长动物的特征。
4、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5、必需间隙或牙弓应有长度(space required):即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的总和,一般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的牙冠宽度,其总和为牙弓应有长度或必需间隙. 6、可用间隙或牙弓现有长度(space available):即牙弓整体弧形的长度,一般测量下颌六龄牙前部牙弓的整体弧长。
7、拥挤度: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现有长度之差或必需间隙与可用间隙之差,即为牙弓的拥挤度。
8、Moyers预测法(P65):Moyers提出的用下颌恒切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来预测替牙列期未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牙牙冠宽度的方法.9、Bolton指数分析(P66):通过测量得出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来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否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
10、Pont指数分析(P67):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11、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即SNA与SNB之差,反映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
12、SNB: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
牙弓宽度的概念
牙弓宽度的概念牙弓宽度是指上下颌牙列在横向上的距离,主要是对上下颌之间的内外宽度的测量。
牙弓宽度对于牙齿的排列、咀嚼功能以及牙列美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牙弓宽度的测量包括水平宽度和垂直宽度两个方面。
水平宽度是指上下颌左右两侧牙列之间的距离,也叫做扩张距离。
通常通过测量两侧磨牙(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之间的宽度来代表牙弓的水平宽度。
水平宽度的测量可用于判断牙列是否正常对称,以及是否存在拥挤或缺失牙齿的情况。
垂直宽度是指上颌和下颌之间垂直方向的距离,也叫做张开辅助距离。
常用的垂直宽度测量方法是通过咬合关系测量下颌至上颌的距离,在正常情况下,这个距离应该是适当的,以保证咬合功能的正常发挥。
牙弓宽度的测量在牙齿矫正和正畸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牙齿拥挤或错颌的病例中,测量牙弓宽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牙齿排列情况,选择适当的矫治方法和器械。
在矫正治疗的过程中,牙弓宽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牙列的移动和调整。
牙弓宽度的测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常见的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牙列之间的距离来得出牙弓宽度的数值,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卡尺测量、牙弓测量仪等。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准确性较高。
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牙齿的尺寸或形态来推算牙弓宽度的数值。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牙模、X线影像或者三维扫描等技术进行测量。
间接测量方法相对简便,但由于牙齿的形态和大小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准确性相对较低。
牙弓宽度的测量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儿童牙科中,通过牙弓宽度的测量可以帮助判断牙齿是否有拥挤或错颌的问题,及早采取矫正治疗。
在成人正畸治疗中,牙弓宽度的测量能够帮助医生设计合适的矫治方案,确保牙齿移动的稳定和牙列美观。
总之,牙弓宽度是指上下颌之间的内外宽度,对于牙齿的排列、咀嚼功能以及牙列美观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牙齿矫正和正畸治疗的决策,促进口腔健康和美观。
正畸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2015年6月3日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科室:口腔正畸科。
正畸简答题
矫治中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因素1. 施力的强度和时间;只有力的强度适宜,牙周组织才能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产生类似于牙生理性移动的效果。
临床最适力的表征:①无明显自觉疼痛,只有发胀的感觉②叩诊无明显反应③松动度不大④移动的牙位或颌位效果明显⑤X线片示,矫治牙的根部及牙周无异常。
2. 机体的条件①年龄②影响骨吸收和形成的因素③血液供给的影响。
恒牙期牙列的拥挤的矫治原则恒牙期解决牙列拥挤的方法主要是增加骨量或减少牙量。
一般来说,轻度拥挤可采用扩弓或者是推磨牙向后的方法获得所需间隙。
重度拥挤采用拔牙矫治。
中度拥挤可拔牙可不拔牙的边缘病例应结合颅面硬软组织形态,选择合适的手段,能不拔牙时尽可能不拔牙,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也可以选择邻面去釉的方法。
牙齿倾斜移动的主要组织学反应;单根牙其牙周其变化呈现2个压力区和2个牵引区;双根牙的牙周组织出现4个压力区和4个牵引区。
近牙冠区与对侧根尖区的牙周组织是承受着同一种性质的矫治力。
一般牙支点的位置被认为是在牙根中1/3与牙根尖1/3的交界处。
如自唇侧加力于前牙时,牙冠向舌侧倾斜,这时唇侧牙周组织变化上下不同。
支点冠方的牙周膜纤维拉紧伸长,牙周间隙增宽,骨质增生,支点根方的牙周膜纤维压缩松弛,牙间隙减小,骨质吸收。
舌侧的变化则与之相反。
倾斜移动的最大压力与张力区是在压根尖和牙颈部。
替牙期矫治适应症有:前牙反牙合;后牙反牙合或锁牙合;第一恒磨牙严重移位;个别牙的严重错位;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紊乱;口腔不良习惯未被破除所造成的各种错合畸形;上恒中切牙间隙在单尖牙已萌出情况下仍未关闭者.矫治力的分类按矫治力的作用时间来分①持续力:轻力,持续温和、衰减缓慢、比较恒定的力。
②间歇力:力量较大、持续时间短,衰减很快的力。
③间断力:间断的、大小较恒定的矫治力,如戴用口外弓。
按矫治力的作用效果分①正畸力:只使牙齿移动的力,力量较小。
②矫形力:能影响颌骨形态、生长的力,力量较大。
口腔正畸学.
3.头影图的描绘
4.常用X线头影测量的标志点及平面
头影测量标志点 头影测量平面
蝶鞍点(S):蝶鞍影像 中心 鼻根点(N):鼻额缝的 最前点 耳点(P):外耳道之最 上点。有用解剖耳点或机 械耳点 颅底点(Ba):枕骨大孔 前缘之中点 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 迹的最凹点
沿前磨牙颊尖、尖牙牙 尖经过正常排列的切牙 切缘到对侧第一磨牙近 中接触点,为牙弓现有 弧形长度或可用间隙
从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
(3)牙弓拥挤度
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弧形长度之
差或可用间隙与必需间隙之差, 即为牙弓的拥挤度 。 后牙段可用间隙增量预测: 每年每侧1.5mm (女性14岁,男性16岁)
1)颅部标志点
2)上颌标志点
眶点(O):眶下缘之最低点 翼上颌裂点(Ptm):翼上颌 裂轮廓之最下点 前鼻棘(ANS):前鼻棘之尖 后鼻棘(PNS):硬腭后部骨 棘之尖 上齿槽座点(A):前鼻棘与 上齿槽缘点间之骨部最凹点 上齿槽缘点(Spr):上齿槽 之最前下点 上中切牙点(UI):上中切牙 切缘之最前点
3)下颌标志点
髁顶点(Co):髁突的最上点 关节点(Ar):颅底下缘与下 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 下颌角点(Go):下颌角的后 下点 下齿槽座点(B):下齿槽突缘 点与颏前点间之骨部最凹点 下齿槽缘点(Id):下中切牙 切缘之最前点 颏前点(Po):颏部之最突点 颏下点(Me):颏部之最下点 颏顶点(Gn):颏前点与颏下 点之中点 D点: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心 点
4)常用软组织侧面标志点
(2)头影测量平面
基准平面 前 颅 底 平 面 ( SN , SN plane):由蝶鞍 点与鼻根点连线组成 眼 耳 平 面 ( FH , 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 Bolton 平面:Bolton 点与鼻根点连线,用 作重叠头影图的基准 平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弓的大小和形状与正畸的关系--------------------------------------------------------------------------------2004-5-19牙弓的大小和形状不仅与正畸的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密切相关,还影响间隙的获得、牙列的美观和稳定性。
它与牙齿的移动有关,将决定是否需要拔牙或采取其他措施。
1907年,E H Angle提出,每个人在正畸治疗辅助下都有正常生长和发育的潜力。
他说,“要建立口部与面部的良好协调关系必须保持全副牙齿,每个牙齿要有正常的形态且放置在正常牙合的位置上”。
但是,1925年,Lundstrom强调要重视牙槽基骨对咬合的决定作用。
“正畸实验显示,当牙槽基骨的发育与牙齿位置不协调时矫治获得的咬合关系不稳定。
”1955年,Hawley提出一种预测牙弓的几何方法,理想的牙弓有个等边三角形,该三角形的底边由双侧髁突构成,三角形的边长就是双侧髁突之间的宽度。
下颌前牙处于一段圆弧上,其半径决定于下颌切牙和尖牙的牙冠宽度之和,前磨牙和磨牙的排列朝向圆心。
很多学者试图用各种不同的曲线数学模型来反映牙弓形态,但是迄今为止这些牙弓形态的预测方法还不稳定。
弓丝变化的不稳定性会导致牙周破坏、颊侧牙列拥挤复发、或导致舌侧拥挤加剧,这种现象在下颌尖牙扩弓者尤其明显。
Bishara等检查了30例的拔除了第一双尖牙的病例,发现去除保持器平均1.2年后,71.4%的下颌尖牙区扩弓的病例出现复发,且复发率下颌高于上颌。
随后,Little等报道了对65例拔除第一双尖牙的病例的长期追踪调查结果。
治疗中60%的病例下颌尖牙间宽度扩大超过1mm,但是治疗结束后,65例中有60例出现尖牙间宽度减小,且一般超过2mm。
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考虑牙弓形态大小的改变。
正常生长和发育牙弓维度会随着生长而改变,因此要分清自发生长和矫治器作用引起的生长。
Moorrees指出,牙弓的正常生长个体变异很大,但在乳牙列更换成恒牙列时磨牙间宽度有增加的总体趋势。
因此很难预测个体的生长潜力,Moyer 等报道未治疗病例的牙弓维度的平均变化的资料,结果显示:牙弓宽度的变化男性和女性明显不同。
牙弓宽度的生长量上颌大于下颌,这种生长主要出现在12岁到17岁之间,下颌生长约2mm,上颌生长约3mm。
12岁以后,牙弓宽度的生长只见于男性。
Sillman追踪观察了65例白种小孩,追踪从他们出生开始一直到25岁,其中包括错合(牙合)病例,结果发现男性牙弓宽度有显著性生长。
Sinclair等证实12岁以后,除了牙弓长度和周长有增加,磨牙间牙弓宽度的生长男性与女性有显著性差异。
在三四十年里,牙弓宽度持续生长但生长量很小,这与牙弓长度的缩短有关。
由此看来:牙弓宽度男性大于女性。
替牙期尖牙间牙弓宽度明显增加,但12岁以后恒牙列期尖牙间牙弓宽度改变不明显。
7岁到18岁之间,男性上下颌磨牙间牙弓宽度自发性生长明显。
12岁以后,前磨牙间牙弓宽度改变很小。
牙弓宽度的改变可能不伴随牙弓长度的改变,但在三四十年里牙弓宽度持续生长的同时牙弓深度有减小的趋势。
矫治器作用引起的生长一些临床医生喜欢在乳牙列期或恒牙列早期就开始矫正,引导生长。
由于每个个体都有自发的生长变化,所以很难确定矫治器有多大作用。
McNamara和Brudon认为,“早期治疗增加牙弓的大小使其骨骼、牙槽骨和肌肉在恒牙列萌出前发生适应性改建是合理的。
”假如将矫治器介入一个生长活跃的患者,可以期望得到可喜的反应。
但是,不治疗这种反应也可能出现,因此矫治器的作用很难确定。
Spillane和McNamara早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他们将未治疗的7~15岁的74例患者中牙弓正常的患者和牙弓狭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牙弓宽度正常组上颌第一恒磨牙间牙弓宽度平均增加2.6mm,而牙弓狭窄组牙弓宽度平均增加3.3mm。
这意味着狭窄的牙弓有向正常接近的趋势,并且其扩弓效果更稳定。
个别临床病例牙弓宽度改变显著大于正常牙弓的生长量,这可能有其他因素的作用。
当上下颌恒牙列扩弓量显著大于正常生长量时,扩弓效果会不稳定。
反合(牙合)的改正很早以前Angel等就意识到牙齿颊舌侧的肌肉力量与软组织平衡是相关的。
但是,在一些病例中当牙齿明显移动时牙齿颊舌侧的力量并不相等,这时软组织平衡仍然可以维持。
Selwyn-Barnett假设Ⅱ类2分类病人通过矫正可以使下牙列占据以前被上颌切牙占据的间隙,其唇侧软组织不改变。
同样在通过扩宽一个牙弓压缩另一个牙弓改正反合(牙合)时,这个假设也成立,唇颊侧软组织也没有变化。
锁合(牙合)比正常合(牙合)占据更宽的颊舌侧间隙,其上牙列的颊舌侧间隙有向下牙列转移的潜力。
这种间隙转移更易于出现在容易发生垂直向牙移动的的生长期个体。
正如矫正反合(牙合)不仅与牙弓的宽度有关还与牙弓的前后向移动有关,牙弓三个维度的间隙是相互作用的。
前后向移动牙弓宽度改变不能孤立地考虑,牙弓在三维的变化是相互依赖的,其对牙弓宽度有显著的含义。
由于牙弓形状在前后向呈发散状,整个牙弓的移动要求牙弓宽度改建以适应对牙合的牙弓。
这种情况最常见于上颌牙弓的远中移动和下颌牙弓的近中移动,这时上颌牙弓需要扩弓以适应下颌牙弓。
一些上颌的扩弓效果是可能保持的,下颌也一样。
Sadowsky等通过对22个病例在不拔牙治疗后经过6.3年的长期追踪观察,报道:上颌第一磨牙之间的牙弓平均扩宽2.7mm,上颌磨牙之间牙弓平均扩宽4.5mm。
同时,下颌前磨牙和磨牙区牙弓也有少量的扩宽,分别为1.6mm和2.9mm。
大多数病例为Ⅱ类错合(牙合),矫治使用传统的方丝弓矫治技术,应用头帽和Ⅲ类牵引将上颌和下颌牙弓均向远中移动。
类似的,Elms等对42例Ⅱ类1分类错合(牙合)病人治疗结束去除保持器6.5年后的样本进行研究,在这个样本中使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利用颈带面弓达到不拔牙治疗的目的。
结果发现上颌磨牙区的扩弓量为 3.0mm,下颌磨牙区的扩弓量为 1.6mm,下颌尖牙区牙弓宽度没有改变。
这个结论和Sadowsky 等的相似。
Glenn等的一篇文章对比了不拔牙治疗的14个Ⅰ类病例和14个Ⅱ类病例在去掉保持器3年以后的情况。
发现两组尖牙间的宽度都复发到治疗前的值,只有Ⅱ类病例磨牙间扩宽效果稳定——下颌第一磨牙有效的扩张了1mm。
类似的发现只在Bishara等报道非拔牙病例中有过。
Mew报道了活动矫治器扩弓技术在一组25个病例中的应用,其中18例是Ⅱ类错合(牙合)。
在不拔牙治疗前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是11.8岁,平均戴保持器2年,最后评估时的年龄平均是18.8岁。
结果显示上颌磨牙区牙弓扩宽平均为3.44mm,下颌磨牙区牙弓扩宽平均为1.6mm。
因为这些变化发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所以正常生长参与了这个过程,同时牙弓的相对移动可能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个对11个病例用Frankel矫治器不拔牙治疗,去除保持器4年后的病例研究显示:尽管牙弓长度有所减少,下颌牙弓扩弓的效果得到维持。
扩弓量在下颌尖牙区、第一双尖牙区、第二双尖牙区、第一磨牙区分别是2.55mm、4.35mm、2.30mm、2.55mm。
Moussa 等研究了上颌快速扩弓和不拔牙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对一个包括55个病例去除保持器6年后的混合样本的治疗效果。
上颌尖牙和磨牙平均扩弓量分别是2.7mm和4.6mm,下颌尖牙和磨牙分别是0.4mm和2.5mm。
在Ⅱ类错合(牙合)的矫正中,上颌磨牙扩弓量3mm是比较稳定的,而下颌磨牙扩弓量大于正常生长量约1mm较稳定。
扩弓的效果受错合(牙合)类型的影响。
局部因素虽然通常下颌尖牙间牙弓宽度不能有效扩大,但不可避免的是一些个别病例仍取得了较稳定的扩弓效果。
在拔牙病例,牙列拥挤常常与尖牙的唇侧错位相关。
这种错位的尖牙向拔牙间隙的内收移动通常与扩弓稳定无关,它们的唇侧错位可能是拥挤造成的,它们向第一双尖牙拔牙间隙的内收移动并不能看成是稳定的扩弓。
但是,在一些尖牙舌侧错位的牙列拥挤病例,随着尖牙间宽度扩大、尖牙舌侧楔入作用的去除,牙列拥挤会改善。
Shapiro注意到在Ⅱ类2分类病例下颌尖牙间宽度有轻度增加的趋势。
Selwyn-Barnett认为这可能与治疗使上颌切牙和尖牙唇倾有关,这样上颌尖牙占据的间隙就空出来,为下颌尖牙扩宽调整提供间隙。
这是牙弓三维在垂直向和水平向两个平面间间隙相互作用的一个例子。
增加和拔除牙齿通过修复治疗、移植或正畸治疗增加牙齿数目会引起牙弓长度和牙弓宽度的增加。
相反,拔牙会引起牙弓宽度减小。
因此拔牙病例的扩弓效果通常会不稳定。
所以在评估牙弓宽度和扩弓稳定性时区别拔牙病例和非拔牙病例很重要。
Gardner和Chaconas的一篇文章评估了一个含有70个Ⅱ类病例和33个Ⅰ类病例的样本;其中74例不拔牙,28例拔除第一双尖牙。
所有的病例戴用保持器都在1年以上。
结果显示牙弓维度改变不同:不拔牙病例,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弓扩宽量平均为2.47mm,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弓扩宽量平均为1.24mm,下颌磨牙牙弓扩宽量平均为1.98mm。
矫正中牙弓可能出现前后向移动的Ⅱ类病例,其磨牙扩弓效果较稳定。
拔牙病例,当第二前磨牙向前移动时,其牙弓宽度减小2.95mm,同时磨牙牙弓宽度减小1.49mm。
这一结果与Shapiro对一个去除保持器10年后的样本的观察结果一致。
为观察治疗引起的变化进行了一个前瞻性研究。
全部63个病例都使用相同形态和尺寸的弓丝,不考虑原有的牙弓形态和拔牙方式。
20例不拔牙,26例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17例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
研究发现,下颌前牙区牙弓形态与弓丝完全一致,后牙区几乎一致。
46例在去除保持器1年后或1年以上复查。
对拔牙和不拔牙的变化进行比较,发现:不拔牙病例。
弓丝对尖牙间宽度和磨牙间宽度影响较小,但效果很稳定。
下颌第一双尖牙的牙弓扩宽量平均为1.21mm;下颌第二双尖牙牙弓扩宽量较小,平均为0.93mm。
拔牙病例。
弓丝使尖牙间宽度轻度增加的效果不稳定,易复发;弓丝使磨牙间宽度减小的效果较稳定。
因此,不拔牙病例下牙弓扩弓效果稳定。
当牙弓前后向移动时,下牙弓扩弓更易实现,且上颌牙弓会有更大的扩弓潜力。
肌肉功能的改变。
牙齿处于唇颊侧肌肉与舌肌的力量平衡的位置。
虽然力量大小并不总相等,但是舌肌的间断力和颊肌的持续力的总体效果会决定牙齿的最终位置。
当有牙齿缺失时肌肉也会有垂直向和前后向的改建,虽然舌头的休息位会发生潜在的变化,但舌头和颊肌不可能发生显著变化。
因此,正畸矫治中要限制对舌肌和颊肌软组织所占间隙的干涉。
通过重新排列牙齿、利用一颌牙弓的间隙来调整对颌牙弓可以达到限制。
对同一病例,在一颌牙弓压缩的同时扩宽对颌牙弓,其牙合平面水平的间隙是基本保持不变。
对于骨性Ⅲ类的矫治病例,应用这种矫治机理很有用,通过扩大上牙弓压缩下牙弓可以使上下牙弓在颊舌侧方向上形成正常的功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