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发展农业、林业、渔业、旅游业等 产业的基础。
自然环境还具有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对地球上的生 物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
CHAPTER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地球 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
和谐共存。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在 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
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环境保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如减少污染排放、节约资 源、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生 态保护等,以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05
CHAPTER
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
生态保护与修复
01
02
03
保护生态系统
保护森林、湿地、草原等 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 多样性,防止生态系统退 化。
修复受损生态
对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进 行修复,采取植被恢复、 土壤改良等措施,促进生 态平衡。
建立生态保护区
在重要生态区域建立自然 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 林公园等,限制人类活动, 保护自然环境。
环保组织与志愿者活动
支持和发展环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织,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共同保护自然 环境。
THANKS
谢谢
04
CHAPTER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水、土壤、矿产、森林等,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和生产原料。
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 坏。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
黄河含沙 量增加
―→
黄河下游 河段泥沙 淤积严重
―→
黄河下游 地区洪涝 威胁加重
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5.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 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必须考虑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 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 例如,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沙尘暴”的考察和研究表明, 由于人们在农耕和草原交界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了植 被与地表土层,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导致我国西北、华北 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二、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12.黑海沿岸:
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成因: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冬季受西风控 制,温和多雨。
13.印度河下游:
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全年受副高控制;冬季受东北季风的控制,风由 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人类对古代植被的破坏
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6.如何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人类在 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而环境把受到 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 2.人类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最显著特点是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 使其更适合人类生存,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 3.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 然环境的破坏,注意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4.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地理学习的出发点,同时又是归宿, 因此在高考中常出现以下内容:①推理归纳某种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 响(有利、不利);②分析归纳某种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③解决某 种环境现象(问题)采取的措施(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在
不同地区和时间段都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
首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地球的基本构成和运转规律上。
无论在哪个角落,地球始终是由地壳、海洋、大气和生物四大组
成部分相互作用而成的,它们在整个地球上都呈现出连续性和联
动性。
例如,地壳不断地板块运动,不断塑造出众多山脉、河流
和湖泊,为各个地域提供了不同的地貌和水域资源。
同时,大气
层的循环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气候和植被都
有着一些共性,比如赤道地区温暖潮湿、生长着野生动植物,极
地地区严寒干燥、充满冰雪和雪山。
然而,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同样明显。
这种差异性来源于地球表
面的地貌差异、气候气象特征、以及物种的多样性等因素。
例如,靠近赤道的地区因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为频繁和强烈,所以旱季
比较明显,而在极地地区,冰山和雪峰是主要的地貌特征。
在差
异的气候和地貌条件下,人类社会和其他物种也产生了各种不同
的适应和应对策略。
例如,在干旱、高温的荒漠地区,植物的生
命周期通常较短而根系较为深厚,以便更好地储存水分和抗旱。
而在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茂盛,并且动物种类极其丰富,
都是为了在多变的气候环境下生存繁衍下去。
总之,自然环境既有整体性,也有差异性。
尤其是在当今全球
化的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自然环境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会欣赏和珍惜每一个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保护好人类的共同家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完整版
CATALOGUE
目 录
• 自然环境概述 •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 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 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01
CATALOGUE
自然环境概述
自然环境定义
01
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未经人为改 变或干扰的自然地理状况,包括 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要 素。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 能造成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极端气候事件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暴雨、 干旱、台风等。
农业生产受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作物生长周期、病虫害发生规 律发生变化,影响农业生产。
土地利用变化
城市化进程
土地退化
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退 化,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资源分布差异
资源种类
自然环境中存在多种资源,如矿产、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不同地域的资源种类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当地的经济和 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资源储量
不同地域的资源储量也存在差异,如某些地区的石油储量丰富,而另一些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等。资源储量的差异对资 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资源品质
生态平衡
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之 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维持着地球 表面的生态平衡。
02
CATALOGUE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在的无机 环境共同构成,具有层次性、复杂性 和动态性。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 信息传递等方式维持自身的稳定和平 衡,同时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必要 的生态服务。
温度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准确判读景观图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2)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即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 (3)根据景观图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部分,联系有 关知识作答。
对点运用3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下图), 回答(1)~(2)题。
(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 C.气候变干 B.水源减少 D.物质沉积
2.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是 ( ) A.abc C.ace B.def D.bdf
解析:图中箭头所示的作用可分为两类,其中abc为各 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def为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 的相互作用。
答案:B
3.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 漠 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 化
解析:江淮平原将旱地改造成水田,会进一步加剧江 淮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状况。
答案:D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图中④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C.热带荒漠带
)
B.热带疏林草原带 D.热带季雨林带
解析:据图分析,④地所处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其成因主要是受地形、洋流和东南信风的影响。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制约性。在地理环境这个自 然综合体中,各组成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一个要素 的状况可影响其他要素的状况,一个要素的变化可引起其 他要素的变化,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3)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个要素 的发展演变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 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 方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土壤、岩石、大气、水、生物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组成环境的各个要素,总是力求整体的一致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发生相应改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生物循环…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2)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功能。
需要依靠多个地理要素共同完成,即单一地理要素不具备平衡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多个地理要素变化共同组成的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相应改变★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规律)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非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与规律不吻合)★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主要以热量变化为基础(2)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呈现南北方向有规律的更替(3)低纬、高纬地区最明显★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主要以水分变化为基础(2)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呈现东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3)中纬地区最明显★垂直地带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以水分和热量共同变化为基础(水热变化)(2)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呈现垂直方向有规律的更替(3)高差较大的山区比较明显? 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向两极变化规律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山麓(基带)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一致?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垂直高差越大,垂直带谱越完整? 阳坡与阴坡相比,受热量变化影响,同一自然带分布一般阳坡高于阴坡? 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受水分变化影响,自然带分布也会出现差异★非地带性在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自然带出现与规律不吻合的现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汇总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1)原理: 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大陆内部,太阳 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因此,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 迁移存在差异,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不同的景观。
(2)表现: ①以水分为基础,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中纬度地区) ②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更替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其分界线为400mm 和200mm年等降水量线。
(一)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原理与表现)
(1)常规变化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2)干旱地区变化规律(以天山为例):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3)影响因素(生物多样性大小的影响
因素)
4、同一自然带的高度(不包括积雪冰川
带)规律:纬度:坡向:
5、同一自然带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生产功能、稳定功能)
3、整体性原理表现(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 (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素组合)
1、影响因素
4、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2、山麓自然带(基带)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3、垂直带谱:
的整体。
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各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包括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等。
(1)生产功能 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其中植物提供叶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
提供水分及营养盐。各要素组合不同,生产功能的强弱有明显差异。
(2)稳定功能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
——影响因素:水分
例: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A_________ __ __,B________ _____,C______ _______。 温带草原带 ⑵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 _______的分异规律, 由沿海到内陆 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_____________因素为基础的。从全球 水分 中纬度 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_____________地区表现的非凡明显。
2、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Leabharlann 气候类型植被 土壤类型 自然带
3、主要自然带及其分布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带
二、自然带分布规律 1、地带性分布规律
⑴水平地带性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影响因素:热量
例: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尼罗河 ⑴图中A是___ ___(河流),B 是 (海洋)。 红海 ⑵从A河流源头到河口的自然 带依次是 、 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带 ,该变化主要反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映了自然带的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规律?
例: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随纬度和高度分异的理想模式 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是 带,它在40°N 苔原带 的山地分布的高度是 米。 4000~5 000 ⑵自然带②在南半球 是否有分布? 否 。这 种在地带性基础之上 出现的地理环境的复 杂表现,成为 温带海洋气候 非地带性 现象。 温带大陆气候 。 ⑶自然带③的气候类型有 温带季风气候 和 ⑷自然带④在大陆东侧的典型植被是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在大陆西侧 的典型植被是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马孙平原 ⑸ ⑤所示的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 。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作为人类存在的基础之一,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
整体性表现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无生物因相互作用而构成复杂的物质循环系统。
生态平衡、循环利用等生态学概念,正是为了维护自然环境整体性所提出的。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加速物种灭绝、资源缺失、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爆发。
差异性则表现为不同地理位置、气候、区域性地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布。
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植被、动物种类与数量、土壤质量以及气候变化等都有其独特性。
比如,亚热带常雨林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而草原和沙漠地区则相对贫瘠。
因此,维持生态平衡、追求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存在,并进行合理规划。
对于人类而言,应该处处遵循自然规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破坏,让自然界保持多样性和稳定性。
同时,人类还应该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差异性中,切实保持生态平衡,合理规划资源开发,实现社会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比如,对于草原、沙漠地区,可以采取节水措施,建设水源保护区,推广防沙治漠技术;对于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应该加强对其保护,防止生态系统破坏、垃圾污染等问题的发生,切实防止生物区域的崩溃发生。
总之,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时刻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自然环境,规划合理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维护自然环境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雪线高度问题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 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 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 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 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
天山北坡中山带以上年降水量为400600mm。伊犁谷地个别迎风坡可达 1000mm。天山南坡中山带以上年降 水量为300-500mm。
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 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 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 (3)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 因。 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制 结构利于防震。
2.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 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之一。结合下图完成(1)~(3)题。
二、非地带性(地方性)规律 8、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两岸
(洋流)
引申:
1.海拔高,纬度低,自然带多
2.基带与山体所在纬度自然带一致
3.纬度高,雪线低;阴坡雪线低; 降水丰富的坡雪线低
五.非地带性现象
1.荒漠中的绿洲:水分 2.东非高原赤道附近热带草原带: 海拔高,改变了水热状况
3.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 带:
A.地带性现象 B.非地带性现象 C.受纬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受经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10、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A.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B.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C.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
D.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四、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应用 2、根据基带判断山脉分布的纬度位置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性的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定义:一 种用于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的计算 机系统
GIS在自然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用于分析地理数据的空间分布、变 化趋势和相互关系
添加标题
生态系统平衡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 发生和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态系统平衡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 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平衡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农业活动:过度开垦、过度 放牧,破坏植被和土壤
工业生产:排放废气、废水、 废渣,污染环境
城市化:占用土地、破坏自 然景观,增加环境压力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 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城市化、农 业开发等。
自然灾害成因:自然因素和 人为因素
自然灾害类型:地震、洪水、 干旱、台风等
自然灾害影响:对人类社会、 经济、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自然灾害防治措施:加强监测 预警、提高防灾意识、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等
资源利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量逐渐增加
非地带性:受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因素影响,导致某些地区出现与纬度地带性、经度地 带性、垂直地带性不同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高温 多雨,植被丰富, 生物多样性高
沙漠:干旱少雨, 植被稀疏,昼夜 温差大
草原:气候温和, 降水适中,植被 以草本植物为主
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平衡发展: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促进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 展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影响。
2.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自然环境的差异性3.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关系4.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影响5.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对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影响。
重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2.教学软件: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3.案例分析资料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地理知识,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设计小组任务,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影响。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然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巩固练习:分小组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自然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口头反馈、测试题等方式进行评价。
2.为学生提供反馈:在每个小组报告结束后,给予评价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3.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加强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 关系研究,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 环境的影响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 动的反馈作用。
THANKS
谢谢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性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应用 • 结论
01
CHAPTER
引言
主题简介
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面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具有整体性和差异 性特点。
05
CHAPTER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 性的应用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实现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经 济发展策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06
CHAPTER
结论
研究总结
01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要素组 成,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0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地理环境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自然地理要素的组成和结构上,还表现在地理环境的演变 和发展过程中。
纬度地带性
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太阳辐 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分布不均, 导致不同纬度地区的热量和水分 条件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
带分布。
经度地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 响,水分条件在地球表面不同经 度地区也存在差异,形成从沿海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温带草原带温带大温带荒漠带陆性温带草原带气亚候亚热温热带带温带常落带季绿叶季风阔阔风气叶叶气候林林候带带355000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风气候
250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100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00
理 想 大 陆 自 然 带 分 布 图
练习: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 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从有文字记载,黄土高原就属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时期,
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流量
也较大。但随着人口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
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明清 后,
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
A.整体性特征 不稳定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
——自然界里找不到完全相同 的两片叶子
课标要求
1.了解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2.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掌握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其基本特征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
什么景观
1、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直接影响土壤 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下,哪个更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温暖条件下,化合物的分解速度远大于寒冷条件。 寒冷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物积累;温暖 湿润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 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多)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要点·疑点·考点一、概述1、整体性是的,差异性是的;2、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①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②区域性的地域分异:3、自然带的形成: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陆地自然带4、地域分异是有的。
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一)基本分异:海洋和陆地(二)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分异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①形成基础:②影响因素:③分布规律:方向延伸,方向更替④低纬地区: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过渡高纬地区:自然带由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过渡其中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大陆东岸:中纬地区:大陆中部:大陆西岸: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①形成基础:②影响因素:③分布规律:方向延伸,方向更替④由沿海向内陆的干湿度地带性在大陆中纬度表现明显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部受西风控制深居内陆,离海较远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多水分趋于减少降水较多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训练1】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1)结合景观图片简要说明各自然带的名称、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的特征。
(2)以亚欧大陆东海岸为例,指出从赤道向北极自然带的更替规律:(3)以亚欧大陆的25°N~50°N地区为例,指出从东西两岸向内陆自然带的更替规律:(三)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①形成基础:②影响因素:③分布规律:方向延伸,方向更替④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的变化规律;⑤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 (称带)⑥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山地的及等因素有关;⑦纬度海拔山脉表现最明显【训练2】读“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呈明显的分布规律,这种山地垂直带是随着增加,状况而相应变化造成的。
(2)南坡与北坡自然带垂直变化不同,自然结构复杂的一侧为珠穆朗玛峰坡,自然带结构简单的一侧为坡。
【地理笔记】第四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图)更新版
地理笔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气地水土生)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区域3.出题角度及答题方法(1)描述自然环境特征:直接罗列气、地、水、土、生的特征。
(2)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关联性:分析各要素(气地水土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气候与植被分布四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二亚: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三温: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一寒: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补充1:行道树涂白主要作用:⚫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⑤会反光,方便行人夜间行路补充2:树木与生长环境分析(1)不长树⚫大风⚫冻土⚫沼泽⚫盐碱化(2)树长得畸形⚫大风⚫低温⚫光照不足⚫水分不足2.非地带性(特殊)植被分布印度半岛热带草原(地形阻挡水汽)五个热雨(几中奥巴马)东非高原热草南美巴塔哥尼亚温带荒漠南美西部热沙延伸到赤道(寒流)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热量为主(太阳辐射)(2)经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水分(海陆位置)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垂直地带性的分异规律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b)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c)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阴风坡的降水是“少-多-少”(即山腰降水量多)附图: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重要)5.山地垂直带谱其影响因素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因素(1)纬度:若海拔相当,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带谱越多;纬度越高,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2、五大要素的表述要点:大气: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水: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岩石:地质情况;地貌:地形、地貌等生物:植被类型、疏密等。
土壤:是否深厚肥沃、有无冻土等;3、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原始大气:CO2、甲烷、氢、氨和水汽;现在大气:氮气(78%)、氧气(21%)。
②对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②对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煤、石油);促进土壤的形成④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⑵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巨大作用。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氧和CO2的平衡,净化大气;②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对农业起到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的作用。
③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考点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5、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1)生产功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产物,则又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2)平衡功能:平衡功能表现在地理环境要素的性质的相对稳定,且此平衡是动态平衡。
如藏羚羊数量保持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等。
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6、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如黄土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的变化和人类影响的过程。
(1)内因: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
(2)外因:人类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3)过程:水土流失。
(4)结果:地貌的变化、植被的退化、地方气候的变化。
(5)结论: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各个要素统一的变化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7、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的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2)表现: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①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②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④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举例说明: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特征。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稀少→温带荒漠带(自然带)[例题3]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答案】B【解析】所谓整体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地貌和土壤)的内在联系。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从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入手。
分析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
这一内在联系有两种主要表现:一种是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元素迁移和物质循环。
另一种是各组成元素间所进行的能量交换。
它们之间,这一要素影响其他要素,这一部分的变化影响另外部分的变化。
考点三: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8、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有规律更替;以热量为基础,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案例: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典型,以非洲大陆最典型。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地域分异。
以水分为基础。
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自然景观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案例:中纬度地区显著尤其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例题4]读模式图,回答:(1)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陆地自然带的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 ⑩。
(2)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陆地自然带在低纬度的排序是 (可填数码)在高纬度的排序是 (可填数码)。
(3)自然带⑧、⑨、⑩的分布属于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的,由于受影响的程度不同,从,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带、带、带的有规律的变化。
在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4)①自然带在大陆东部可以延伸到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原因是。
(5)③自然带在赤道以南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沿岸的影响。
【答案】(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2)①②③④⑤(3)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海洋水汽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森林草原荒漠中(4)大陆东部受暖流的影响,且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⑸寒流【解析】变式图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较直观的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是重点和难点知识。
联系世界气候等知识,记住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再结合变式图,分析成因、综合分布规律,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结构。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高山地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分布。
案例: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珠穆朗玛峰。
垂直带谱规律:①垂直自然带同赤道向两极出现的水平自然带类似。
②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海拔高度及所处的纬度有关。
③垂直带谱基带与水平地带性规律决定的自然带一致。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例题5]读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l)图中①自然带是带,在50°N的高山上该自然带开始出现的高度约为米。
(2)图中③自然带是带,该自然带内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3)⑤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
(4)从水平方向看,该图表现的是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而形成的。
答案:(1)寒带苔原;3000米(2)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3)亚马孙平原(4)由赤道到两极;热量9、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分异类型形成基础形成的主导原因自然带分布规律典型分布伸展方向更替方向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即以热量为基础沿纬线纬度变化方向低纬和北半球高纬地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沿经线经度变化方向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热量、水分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条件有规律变化沿等高线高度变化方向中低纬的高山地区10、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1)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2)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1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1)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规律:从山麓向山顶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2)基带的判断: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同纬度的地带性自然带相同。
(3)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判断:山体所在纬度、山体高度以及山体的相对高度是自然带谱复杂的主要影响因素。
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越多;同一高度,纬度越低,自然带数量可能就越多。
(4)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影响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是山体所在纬度和坡向。
纬度低,则同一种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就高;纬度高,同一种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就低。
同一山体,阳坡上同一种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就高,阴坡上同一种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就低。
(5)雪线高低的判断:影响因素有山体所在纬度、坡向、季节等。
5000米以上的高山山顶一般会出现终年积雪,形成积雪冰川带。
积雪冰川带下限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向阳坡。
并且同一坡面,夏季雪线下界高于冬季。
12、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
案例分析:⑴热带雨林带在大陆东岸向南北延伸原因:暖流的影响⑵南半球没有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原因:海陆因素。
因为南半球分布针叶林和苔原带地方没有大陆)⑶安第斯山的西岸是温带阔叶林带,东岸是温带荒漠带原因:地形因素。
安第斯山的西岸是迎风坡,东岸是背风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