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泄的中医治疗及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五更泄怎么治好

五更泄怎么治好

五更泄怎么治好
一、概述
某同事是半年前患有五更泻的,记得那个时候还不知自己得病了,就是一个劲的头晕乏力,做什么事情都没精神,最让某同事烦恼的是每天天还没亮某同事就开始拉肚子,一直跑厕所又痛的不行,那个时候老公还跟某同事抱怨,这让某同事很难受。

还好知道自己得病后,某同事开始积极治疗,没有多久就好转了。

跟大家分享一下某同事的治疗经验吧。

二、步骤/方法:
1、医生告诉某同事这种病就是肾脏出现了问题,所以在饮食方面,某同事会特别注意多吃能补肾的,像是羊肉就是一个补肾佳品,某同事会常常给自己弄羊肉羹食用,某同事会把羊肉先煮熟,然后用刀子的背面把它砸成泥状再放入碗中,加入煮羊肉的汤,再往里面放入少许的姜汁、蒜泥、料酒、味精、盐、淀粉,把它们拌匀后放到蒸笼上蒸45分钟,就可以了。

2、除了在饮食上的注意之外,某同事还去看了中医,医生给某
同事采用了针灸疗法,两天去一次,根据病状,医生用针在某同事的关元、次髎、复溜、命门四个穴位上,停留30分钟,每次针灸完都
会让某同事觉得精气神十足。

3、像某同事是瑜伽爱好者,每个星期都会去练习,而且对于肾
虚问题,做瑜伽也是有一定的功效的,介绍大家一个动作,就是把两
腿自然的在前面交叉盘起,然后头微微的向前倾,闭上眼睛,将两个上肢自然的往下垂,然后全身放松,自然的轻轻的呼吸,每次练习30钟。

在家有时间的话可以自己联系。

五更泻外治效亦神

五更泻外治效亦神

48《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11月刊炒米芡实山药粥材料:大米、芡实、山药各30克,干10克做法:大米、芡实、山药用小火炒黄,加生姜、适量水煮粥,症状明显者每日1次。

适宜人群:适用于各种程度的五更泻。

莲子芡实山药粉材料:莲子、芡实、山药各500克,红糖适量做法:莲子、芡实、山药打粉,每日早晨取50~100克,加红糖水调成糊状,可当早餐服用。

适宜人群:适用于畏寒症状不甚,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患者。

近日坐诊时,来了一位中年女性,进门便一脸愁容。

她述说道:“医生,我怎么总是早晨5点就要去厕所啊?睡都睡不好。

”经问诊,她还有大便稀、四肢冷、夜尿频等症状,这不就是中医典五更泻与先天体质或调养不当有关,比如,长期受寒、饮冷、生育等,且病程不短。

多见于由炎夏转入秋凉时期,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中老年人,积年累月,给病人带来很大困扰。

中医更擅长此类疾病的治疗,如食疗、外治法,也有不错的效果。

四神涩肠瘦肉汤材料:熟附子10克、炮姜10克、补骨脂15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10克、瘦肉150克做法:将以上中药用纱布包裹系紧,先煎半小时,其后置入已切好瘦肉,煮至肉熟,调味食肉饮汤。

适宜人群:可治阳虚畏寒症状明显的五更泻。

羊肉肉桂汤材料:桂皮6克、羊肉500克做法:桂皮与羊肉一同炖煮,吃肉饮汤。

适宜人群:适用于脾胃虚寒有腰膝冷、腹泻、胀气等症状的人群。

推荐食用温热性食物对于五更泻,中医外治可以采用穴位贴敷、针刺、艾灸等法。

有条件的患者可以用肉桂做穴位敷贴,或是用吴茱萸做敷肚。

吴茱萸热奄包材料:吴茱萸250克、粗盐250克使用方法:吴茱萸、粗盐一起装入布袋中,置入微波炉中火加热3分钟,外敷脐腹。

待温热之感下降,可再次加热外敷,每日1~2次,每次30~60分钟,5~10天一疗程。

功效:吴茱萸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的作用,对于脘腹冷痛、痛经、寒湿泄泻效果很好。

针刺疗法必须在医院由专业医生操作,包括毫针、腹针、温针灸等,常用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大肠俞穴、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等。

五更泻的临床病例讨论和中成药的应用

五更泻的临床病例讨论和中成药的应用

五更泻的临床病例讨论和中成药的应用1、四神丸加参苓白术散治疗五更泄泻。

一般的中医药考虑是脾肾阳虚、肾阳不足引起五更泻,及时的自我调理,可以改善症状的。

意见建议:首先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口服脾肾两助丸、参苓白术散、四神丸之类的调理。

2、五更泻,又名鸡鸣泻,晨泻。

“五更”即是拂晓之前,意即五更时分腹痛肠鸣即泻,其病机多责之于肾阳虚衰,故又有“肾泻”之称。

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言其病机:“脾胃虚弱,清晨五更作泻,或全不思饮食,或食而不化,大便不实,此肾泻也.”后世习以为常,一遇五更泻之病,往往囿于肾阳虚之说,多用温补肾阳之品,但五更泻病机复杂,并非仅由肾阳虚所致。

命门火衰,命门之火能温煦脾阳,腐熟水谷,有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肾阳衰微后,命门之火就不足以致脾失温煦,运化失常而发生腹泻,加上自然界在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甚,更致温煦不足,而腹部作痛,肠鸣泄泻;同时,病者还可伴有不思饮食,精神疲惫,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等肾阳虚的症状。

应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用四神丸加减,四神丸由六味中药组成: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可制丸服用,也可做汤剂用水煎服,在日常膳食中可多吃一些温补肾阳的食物,如牛羊肉,狗肉等进行调理,对五更泻的防治大有裨益。

另外脾虚湿盛,清阳下陷;肝逆犯脾,木乘土位;肺失宣降,腑传失司;心病及脾母病及子皆可引起,故应去医院进行辨证论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腹泻症状较重时,应先去医院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不能一味以中药治疗。

3、病情分析:五更泻,中医认为由脾肾阳虚引起,必于五更泄泻,其余时间不会生。

意见建议:中医治五更泻,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著名方药: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此为“四神丸”功能温肾固肠,可作煎剂,可适当加上:白术,茯苓,健运脾胃。

4、五更泻如何食疗吃什么药好5、五更泄又名鸡鸣泄,肾泄。

病因是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

名方四神丸温肾暖脾主治五更泄

名方四神丸温肾暖脾主治五更泄

名方四神丸温肾暖脾主治五更泄四神丸是个很有名的方,它主治五更泄,又叫肾泄。

五更泄的病机呢,是属于脾肾阳虚,这侧重以肾阳虚为主。

因为它有个五更泄泻这个特征。

那这个方有些从它用药看,还有从一天黎明当中的阳气特点涉及到肝所以才用吴茱萸了。

所以它的虚寒呢,即使脾肾阳虚也涉及到肝肾虚寒。

那为什么五更泄泻了?一般机理认为呢,作为阳气萌动升发应该是丑时,子丑寅卯的丑时。

阴寒盛从理论上推算应该是子时了,但实际上属于北半球最冷的时候,阴寒最内盛的时候是丑时,子丑寅卯(的)丑时,相当于我们黎明前那段时间,这时候阴寒最盛,阴极而阳复,阴寒最盛的时候正是阳气、少阳之气要开始的时候。

那本来应该说是少阳之气升发,肝气萌动。

由于阴寒内盛,这个时候呢,肝气不能就是正常按一天一天相当于一年了,正常这种升发、萌动。

阴寒到时候是极盛,开始可以有微微腹痛,随着要升发的开始,那就感觉要泄泻。

这种泄泻可以轻度隐隐作痛,开始要泄泻。

所以它和肝肾关系阴极,阴寒最盛了。

正常情况下少阳升发,但这个时候升发由于肝肾虚寒肝也受到虚寒影响,萌动乏力,所以有些医家认为啊,肠道阴寒之物,停滞不通,微微有点痛,等到肝的萌动,它会产生疏泄,造成这个大便泄泻。

它伴随的五更泄泻往往腰酸肢冷,一般的阳气不足情况。

腹痛喜温,脉沉迟无力来反映出肾阳不足。

而且到丑时这个时候的泄泻反映出开始有肝的萌动,但受阴寒的影响。

脾虚失运是平时有时不消化,不思饮食,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这是反映脾虚,所以加起来这个脾肾阳虚,以肾阳不足为主的。

所以对五更泄的机理很多方论里都涉及到,有的谈那就是脾肾,特别肾阳到五更阴寒特别盛,那这个时候要泄泻。

阴寒内盛它为什么五更呢,它就阴寒内盛这些浊阴蓄在肠道,它不一定五更正好这个时候就动,这个时候是少阳升发开始的时候,所以往往这个时候开始有腹痛、泄泻,所以有很多这样认为了。

但总之呢,肝脾肾三脏作为虚寒来讲,这是共同的。

因此治法方面呢,就要涉及到脾肾为主,照顾到少阳升发。

丁光迪:羌活胜湿汤治疗“五更泻”

丁光迪:羌活胜湿汤治疗“五更泻”

丁光迪:羌活胜湿汤治疗“五更泻”丁光迪:羌活胜湿汤治疗“五更泻”导读:今天学习丁光迪先生用“升阳法”治疗五更泻的经验。

五更泄,亦称肾泄、晨泄,一般认为本病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独盛所致。

由于肾阳不足,关门不固,故在子丑五更之后,阳气未复,阴寒极盛之时令人洞泄不止。

前人多以四神丸等药温补肾阳,涩肠止泄,但疗效欠佳。

丁光迪教授匠心独具,以升阳法治疗本症,取得了满意疗效。

01丁老经过多年的探索,体会到,晨泄谓之“肾泄”者,一定见有肾阳虚的症状,如身寒畏冷,腰脊酸痛,脚软冷痛,阳痿不育,夜尿频多,舌质淡滑或胖,脉沉迟微弱等,虽不必悉具,但总有一些相应症状,然后运用温涩方法,才能见效。

现在有些晨泄病例,阳虚的证候并不显著,而脾虚湿胜病情却较突出。

如肢体困重,倦怠嗜卧,不耐劳力,动则气短,面色萎黄,舌苔白腻或薄白;亦有体征并无明显改变的。

这样,是病在脾而不在肾,宜用升阳法以治之。

升阳法的用药,丁老常以羌活胜湿汤加味为基本,加味药如白芷、升麻、葛根、苍术、白术、白芍等。

目的是“下者举之”,使清阳上升,挽回中气下陷之势。

所以用风药较多,但用量则轻,本东垣之旨,使升清而微微得汗,则阳气升腾,脾气来复,泄泻亦可愈。

如其泄泻水多,小便涩者,这是湿胜而气化不行,略参升阳除湿汤意。

选用泽泻、猪苓、桂枝、陈皮、神曲、益智仁等1~3味,升降脾胃而上下分消其湿。

如其大便夹有黏液,腹中痛而便后仍不宽舒者,这是兼有湿积阻滞气机,虚中夹实之证,略参升阳益胃汤意。

选用黄连、白芍、陈皮,半夏,木香,吴萸等味佐之,苦辛通降,以去湿积。

如药后腹痛缓,黏液除,困倦乏力者,即用升阳益胃汤去泽泻、半夏调理之。

亦有阳气下陷,而虚火上冲,见头晕目眩,两脚发软,夜间盗汗等症,这是热伤元气之故,舌上必罩薄黄腻苔,脉亦见滑象或数或大,此时不能纯作虚证或加重补药,就仿除风湿羌活汤意,加用黄柏、黄连等苦寒坚阴,其症即退。

这种方法,一般旬日左右开始见效,1月左右即见显效。

五更泻辨证施治体会

五更泻辨证施治体会
意疗效 , 介绍如下 。
l 辨 证 论 治
痞闷, 不思饮食 , 肢倦 乏力 , 黎明之际腹痛肠鸣 , 泻后痛减 ,
泻 下粪 便伴 有不消化食 物 , 甚 至完谷 不化或 大便 秽臭 , 舌
淡苔厚 腻 , 脉沉细带滑 。病机为脾虚失运 , 食 积 内停 , 虚实 夹杂。治则 : 健脾化 积 , 消食止 泻。处方 : 党参 1 5 g , 炒 白
白术1 5 g , 茯苓 1 5 g , 山药 1 5 g , 白扁 豆 1 0 g , 砂仁 1 0 g , 薏
证。治则 : 健脾化积 , 消食 止泻 。处方 : 党参 1 5 g , 炒 白术 1 5 g , 茯苓 1 5 g , 甘草 6 g , 砂仁 1 0 g , 焦 山楂 1 0 g , 神 曲1 0 g ,
苡仁 3 0 g , 炙甘草 6 g 。 1 . 3 脾虚气 陷型 多见 于久 泻 不止 之人 , 证见 : 黎 明泄 泻, 久泻 不止 , 甚至脱肛 , 肢倦乏力 , 泻后更甚 , 重者泻 后大
汗淋 漓 , 不能马上独 自站 立行 走 , 气短懒 言 , 头晕 眼花 , 舌
炒麦芽 1 0 g , 陈皮 6 g 。5 剂, 每日1 剂, 水煎2 次口 服 。服
1 0 g , 炒麦芽 1 0 g , 陈皮 6 g 。
2 病 案举例
刘某 , 男, 4 2岁 , 个体 户 。2 0 0 3— 0 6—0 8初 诊 。 自诉
平时忙于生意 , 精神 整 日处 于 紧张状 态 , 6个 月前 出现 胸
胁胀满 , 嗳气食少 , 每 目黎 明时分 肠鸣腹 痛 , 必须 临厕 , 泻
8 4 8
阿北 中医 2 0 1 3年 6月第 3 5卷第 6期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五更泻,中老年人腹泻要温暖肾阳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五更泻,中老年人腹泻要温暖肾阳

徐⽂兵讲解中医治疗五更泻,中⽼年⼈腹泻要温暖肾阳⼤家好,这⾥是黄帝内经⽹,今天和⼤家分享有关于五更泻的话题,很多中⽼年⼈会患有四肢的冰凉,夜尿繁多,凌晨起来拉肚⼦等⽑病,说明体内的肾阳已经虚衰,导致命门⽕衰,命门之⽕不能温煦脾⼟,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消化吸收,致运化失常,那么中医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治疗中⽼年⼈五更泻的⽑病?找到了徐⽂兵⽼师讲解的五更泻的视频和资料,⼀起分享给⼤家!五更泻指,凌晨3点到5点,会从睡梦中醒来,拉肚⼦第⼀:五更泻指的是:凌晨3点到5点,会从睡梦中醒来,拉肚⼦,还有些⼈腹部疼痛难忍!五更泻的特点就是具有明确的时间性,在早晨的五更(jīng),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凌晨3点到5点的时候,病⼈就会从睡梦中醒来,冲向厕所,拉肚⼦,有的⼈还伴有腹部的⼀种阴寒凝滞的冷痛,腹泻以后这种情况得以缓解。

平时这些⼈摸上去整个肚⼦尤其⼩腹冰凉,有的⼈还出现形体的、四肢的冰凉,平时夜尿也⽐较多,⼩便⽐较频,看看⾆头,还会出现⽔滑苔或者是胖⼤⾆。

这种病的另外⼀个特点就是具有持续性,病⼈基本上固定都是这个时间出现腹泻。

这种病⼀般发⽣在中⽼年⼈的⾝上,我们都知道正常⼈也会在早上起来排便,⼀般排便都是没有痛苦的,排出成形的便,⽽得了五更泻的⼈就不是这样。

第⼆:导致五更泻的根本原因:肾阳不⾜,导致了命门⽕衰,命门之⽕不能温煦脾⼟,不能帮助脾胃腐熟⽔⾕!中医把五更泻⼜叫做“鸡鸣泄”,五更天,也就是3点到5点,是鸡叫的时间。

还有⼈把它叫做“肾泄”,因为很多中医认为,这种泄是因为肾阳不⾜,导致了命门⽕衰,命门之⽕不能温煦脾⼟,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消化吸收,致运化失常。

五更时分正当阴⽓最盛⽽阳⽓未复⽽际,虚者愈虚,因⽽形成五更泻.【350集徐⽂兵视频全集037】徐⽂兵讲解五更泻,拉肚⼦更多请见【350集徐⽂兵视频完整版】第三:中医治疗五更泻的思路:⽤艾灸疗法,温暖肾阳!所以预防和治疗五更泻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温暖肾阳。

五更泻的中医辩证治疗

五更泻的中医辩证治疗

五更泻的中医辩证治疗
有的人经常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就会被腹痛叫醒,然后急急忙忙的去上厕所,拉出来的大便不成形,这种情况在中医看来属于“五更泻”的范畴。

这类患者平时只要稍微受凉、或者吃点凉的东西就会肚子不舒服,出现腹泻,经常的大便不成形,甚至夹杂着没有消化的食物,有的还伴有肠鸣腹胀腹痛,浑身乏力等问题。

其实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常见的就是脾肾阳虚。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脾胃,可以将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来濡养全身。

如果肾阳不足,不能够温煦脾阳,久而久之的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那么脾的运化能力差了,那么就会导致水湿停留在体内,水谷不化,留驻大肠,那么就会出现腹部的胀满、肠鸣、腹痛、腹泻等症状。

明代医家王肯堂在他的《证治准绳》中记载了一个方子叫“四神丸”就是专门治疗这种疾病的。

里面的补骨脂,可以补命门之火,温暖脾土,恢复脾的运化功能,补肾阳而又温中散寒。

肉豆蔻,温肾暖脾、温中行气。

五味子,固肾益气、酸敛收涩。

大枣和生姜,补益脾胃。

这些药物加在一起共同起到健脾温肾、涩肠止泻的作用,帮助改善五更泻泄的问题。

我们平常临床上经常所见到的大便稀溏粘便盆、不能吃冷的东西、吃冷的东西就会出现肚子不舒服、出现腹部饱胀、拉肚子的现象,同时还伴有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这种现象也可以参照五更泻的辨证分型,进行相应的治疗。

临床上我们所见到的慢性结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肠息肉等属于脾肾虚寒的久泻、或者大便不成形的患者,都可以参照这种情况进行调理治疗。

五更泻证治体会

五更泻证治体会

五更泻证治体会【摘要】五更泻是肾脾两脏的“同病”,它由肾阳虚衰导致脾失温煦而致运化失常。

西医中的肠结核常可出现“五更泻”症状,治疗十分棘手;中医治疗也非易事,四神丸的疗效并非理想。

而我以温肾健脾固肠止泻为主治,选用了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小用中医药就治好了西医陪感棘手的“五更泻”,这充分地说明了中医的独到与伟大,尤其说明“辩证施治”在中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五更泻;证治体会;中医1 引言五更泻是肾脾两脏的“同病”,它由肾阳虚衰,阳气不足,同时导致脾失温煦,运化失常。

“五更”是指黎明前,此时不论是天时还是人体都乃一天的阳气至衰时,天时人体衰衰相投,弱弱共振,阴盛达到了极点。

而此时又是阳气将萌之时,但是肾阳极虚者,肾虚不能行水,脾虚不能制水,于是,阴气极而下行,故发为泄泻,也即“五更泻”。

其临床可见:每日黎明前肠鸣,腹泻,泻出稀溏大便2、3次,完谷不化,腹痛隐隐,若遇肥甘厚味之品而肠鸣腹泻加重、次数增多,同时,还常伴形寒肢冷,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四肢困倦,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

此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西医认为五更泻是一个消化系统的慢性疾病,治疗十分棘手,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无效而终。

而中医治疗也非一件易事,此为“肾脾同病”,中医曰:穷必归肾,疾病若是“至虚到肾”,治疗起来已十分困难了。

但是,十分困难并非无能为治,若诊疗得当,也可获得出乎意料的疗效。

笔者在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五更泻的诊治十分关注,投入了不少精力,获得了不少经验,现在,我将其理法方药与典型病案总结于后,以供同行互参。

2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关于五更泻的治疗,古人立有专方“四神丸”,(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

此方名“四神”,是指方中四药功效神速,“四神者,四种之药,治肾泻有神功也!”(王晋三语)但是,我在临床上,却深感四神丸的疗效并非如此理想,它对一些病例有效,对另一些病例却无效,难以进行系统性规律性与普适性的把握。

这很自然,中医若是离开了辩证施治,独守一法一方,效果可想而知;反之,我鉴四神丸之法,筛选了另一个方剂,却是屡屡有效,具体说来,我以温肾健脾固肠止泻为主治,选用了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克、白术30克(黄土淘米水炒),茯苓12克、陈皮12克、砂仁12克、肉桂12克、炒半夏10克、木香10克、白蔻10克、藿香10克、肉豆蔻10克(煨)、甘草6克。

《中医内科学》五更泄(脾肾阳虚)

《中医内科学》五更泄(脾肾阳虚)

《中医内科学》五更泄(脾肾阳虚)脾肾阳虚,中医证候名。

多由于体质虚弱而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损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

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

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脾肾阳虚常见于虚劳、泄泻、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英文名称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就诊科室中医科常见病因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等所致常见症状形寒肢冷,面晄白,腰膝酸软,腹冷痛、久泻病因脾肾阳虚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

2.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

3.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

4.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俱伤,形成脾肾阳虚证。

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

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

《医宗必读·虚劳》:“……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两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

夫脾具土德,脾安则肾愈安也。

肾兼水火,肾安则水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

”临床表现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

主要临床表现有:1.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2.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3.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

4.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

5.脉沉细无力。

辨证施治治疗原则:温补脾肾。

代表方剂:真武汤、附子理中汤。

常用中药:附子、白芍、白术、干姜、茯苓、桂枝、党参、炙甘草等。

五更泻是怎么回事-如何治-吃什么食物好

五更泻是怎么回事-如何治-吃什么食物好

五更泻是怎么回事-如何治-吃什么食物好如何治疗五更泻-早上起来老拉肚子腹泻怎么办五更泻别慌张,桂圆生姜汤来帮忙除了阳痿外,冬季较重、夏季稍轻的五更泻,也与肾虚有关。

所谓五更泻就是白天一般没事,但一到凌晨四五点的时候便开始拉肚子的。

五更泻又叫肾泄,因为中医认为肾主二便,大小便的事情可能跟肾也有关系。

关于五更泻的发病原因,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张景岳曾做了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一个人要把吃的食物消化吸收,主要靠脾、胃、肾三者的密切配合。

就好比熬一锅稀粥一样,熬粥要用锅、用勺、用火。

胃好像锅,脾就如同勺,还要靠肾,靠肾阳,就像下面的火,三者配合起来,才能把粥熬熟。

假如一个人肾虚了,脾胃的消化功能必然减弱,这时可能发生“五更泻”。

所以这种时候应从补肾气人手。

《泉州本草》中所写的“桂圆生姜汤”就是一种不错的食物。

方中以桂圆为主。

桂圆,味甘陛温,有滋补强体、补心安神、养血壮阳、益脾开胃之功效;再加上生姜作为辅料,生姜味辛,性温,人肺、脾、胃三经,温中止泻。

两者结合,补肾的同时,又大大的补养了脾胃,正适合五更泻的人服用。

在讲究吃的同时,我们还可做一些简单易行的健肾操。

比如,在坐着看书的时候,可以时不时地左右转动一下身体,每次转动五六次,然后把双脚做自然状前后摆动十几次。

中医看来,腰是“肾之府”,这种活动方法,对腰膝有很大的好处;也可以把双手相互摩擦至热,然后将双手放到腰间,上下按摩,直到腰部有发热的感觉为止。

桂圆生姜汤【原料】桂圆干14枚,生姜3片,食盐适量。

【制作】桂圆干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浸泡后,再加入生姜、食盐,煮约半小时即成。

【用法】趁热饮服。

【功效】养血壮阳,益脾开胃。

【禁忌】本品重在温补,湿热泄泻者不宜食用。

五更泻怎么办有人总在黎明之时腹痛发作,还伴随着肚子咕咕作响,拉出来的大便甚至有未消化的食物,这叫五更泄泻,是因为肾阳虚衰引起的。

对于这种类型的腹泻,有两个方法:1.取大葱500克、肉桂15克打碎炒热,装入布袋里放在腹部,布袋上放置一个热水袋以保持温度。

鸡鸣泻(晨泻、五更泻)治疗法

鸡鸣泻(晨泻、五更泻)治疗法

鸡鸣泻(晨泻、五更泻)治疗法鸡鸣泻(晨泻、五更泻)治疗法鸡鸣泻,又名晨泻、五更泻,是指发生在黎明前的泄泻,此时正是公鸡打鸣的时候,故名。

鸡鸣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中医认为,这种慢性腹泻多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

因属肾虚所致,故本病也有“肾泻”之称。

人至老年,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即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出现泄泻。

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尤易发作。

这类患者除黎明前迫不及待地如厕排便外,平素还常伴形寒怕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等肾阳虚衰表现。

患了这种病,服中药如四神丸、附子理中丸等效果一般比较好。

四神丸(中成药),由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四味加姜枣组成。

每次10克,每日服2次。

附子理中丸(中成药),每次1丸,每日3次。

主要用于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腹泻等病。

当腹部受凉或年老体弱,肢冷体寒出现腹痛便溏时,选用附子理中丸治疗,常可收到较好疗效。

本丸不适用于急性肠胃炎、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灼热者。

取适量生姜,洗净切成薄片,用米醋浸腌24小时即可。

使用时,每次用3片生姜加适量红糖,以沸水冲泡代茶,经常饮用有止泻效果。

预防鸡鸣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当心着凉,注意腹部及下肢保暖;饮食要有规律,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讲究饮食卫生,除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外,还应禁食酒、咖啡、果汁、汽水、辣椒、洋葱、生冷瓜果、油腻及纤维素含量高的食品,避免诱发或加重腹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胸宽广、情绪乐观、性格开朗、遇事豁达;平常要注意加强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强腰壮肾、增强体质。

五更泻的中医治疗

五更泻的中医治疗

五更泻的中医治疗五更泻的中医治疗五更泻,病证名。

见《张氏医通·大小府门》。

即五更泄,又名鸡鸣泄,肾泄。

病因是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

中医认为,此病主要由于脾肾阳虚所致。

患者除应注重腹部保暖、忌食生冷食物外,适当食疗亦可收到满意效果。

此症多见于中老年人,这类腹泻往往积年累月,给病人带来很大烦恼。

证候表现:黎明泄泻,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混杂不消食物,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

舌质淡,舌体胖、多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根据慢性肠炎的病因及其表现,可将本病分为4型进行治疗。

食滞肠胃型腹痛,肠鸣,便有恶臭,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腹满,不思饮食,舌苔垢浊厚腻,滑脉。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除湿。

方用消滞汤:香附12克,木香12克,佛手12克,砂仁10克,苏梗12克,槟榔12克,黄芩12克,焦山楂15克,焦神曲12克,炒莱菔子20克,陈皮12克,制半夏12克,茯苓15克,连翘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保和丸、消痞丸口服。

肝气乘脾型平素肠胀痛、食少,情绪变化或精神紧张时发生腹痛泄泻。

舌淡红,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

方用舒肝汤:柴胡12克,芍药15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黄芩12克,白术15克,陈皮12克,防风12克,枳壳12克,莱菔子20克,青皮10克,降香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舒肝丸、沉香丸口服。

脾胃虚弱型大便稀溏,完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频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止泻。

方用健脾汤: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炒扁豆20克,炒苡仁30克,山药30克,莲子15克,砂仁12克,桔梗10克,芡实20克,黄芪20克,肉豆蔻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参茯丸、健脾丸口服。

肾阳虚衰型腹泻多在黎明之前,俗称“五更泻”,泻后则安。

全身可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老中医如何有效的治疗五更泻

老中医如何有效的治疗五更泻

老中医如何有效的治疗五更泻“五更泻”又叫“鸡鸣泄泻”、“晨泻”。

一般多见于中老年男性。

多因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

那在中医上有什么很好的治疗方法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关于老中医如何治疗“五更泻”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处!老中医介绍的5个治疗五更泻的小偏方1、猪腰补骨脂汤用补骨脂10克,猪腰子一对(洗净切成小块)入锅加水煎1小时,调味后分2~3次食用,隔日一次,连用数次。

2、补骨脂酒取补骨脂60克,浸泡在500毫升白酒中,约一周后,每晚饮一小盅。

3、芡实百合粳米粥取芡实、百合、粳米各50克,加水适量煮粥,食用时加少许食盐调味。

4、荔枝山药莲子粥干荔枝肉50克,山药、莲子各10克,三者混合捣碎加水煎至烂熟后,加大米50克煮成稀粥,于晚间配餐食用。

5、醋浸生姜茶取适量生姜,洗净切成薄片,用米醋浸腌24小时,每次取3片,加适量红糖,以沸水冲泡代茶饮。

6、炒核桃仁取3~5个核桃的果仁炒熟食用,也可生食,每日2~3次,服用数日后,晨间腹鸣、腹痛及泄泻会逐渐好转。

此方对体质虚弱及营养不良者尤为适宜。

“五更泻”的治疗方式“五更泻”治疗应以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为主。

方用四神丸加减,四神丸由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组成,可制丸服用,也可做汤剂用水煎服。

方中补骨脂是主药,善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阳,辅以肉豆蔻暖脾涩肠,佐以吴茱萸、生姜以温中散寒,五味子酸敛固涩,另加大枣健脾养胃,诸药合用,成为温肾暖脾、固肠止涩之剂,用于“五更泻”每获良效。

“五更泻”应该注意事项注意保暖由于老年人自身调节功能下降,在季节变换时期往往一下子不能适应,会出现多种病症。

因此,老人要当心着凉,特别是注意腹部及下肢的保暖。

饮食有规律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这样有利于肠道消化吸收平衡,避免因无规律饮食而致肠道功能紊乱。

除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外,还应禁食酒、咖啡、果汁、汽水、辣椒、洋葱、生冷瓜果、油腻性及纤维素含量高的食品,避免诱发或加重腹泻。

五更泄的中医治疗及心得体会

五更泄的中医治疗及心得体会

五更泄的中医治疗及心得体会【摘要】五更泄,作为一个病名最早见于明代医学家龚廷贤的《寿世宝元》,每于黎明前腹痛作泄,大便稀溏,完谷不化。

多由肾虚命门火衰,火不暖土,阴寒湿浊内积所致。

其病形成,除责之于肾阳虚,尚与肺金之宣肃、脾之转输、肝之疏泄有密切关系。

现从五脏入手,详细地论述病机,并结合7种病因提出了治疗的方法。

【关键词】五更泄;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五更泄”又名“鸡鸣泄”、“晨泄”、“肾泄”等,有的以发病时间为特点命名,有的以病理变化命名,临床较多见。

本人曾统计了武威市中医院2010年1月—12月的150例的慢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症属五更泄的有49例,占慢性结肠炎患者的17%。

对于五更泄的治疗在临床中是不能够小觑的,应引起医界同道们的高度重视。

经曰:肾司开阖,肾开窍于二阴。

肾不但治小便,而且也操权着大便之开阖。

五更泄的形成, 先贤多认为与肾虚有关。

清初医家张璐在其所著的《张氏医通》中说:“五更泄, 是肾虚失去闭藏之职也”。

有的医家认为五更泄就是肾泄。

关于肾虚发生五更泄的机理大多认为,病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关门不固,寅卯之时(凌晨3~7时)阳气未复,阴气极盛,即令人洞泄不止。

所以历代医家治疗五更泄多以温补肾阳为主。

其实, 五更泄的形成, 除责之于肾阳虚,尚与肺金之宣肃、脾之转输、肝之疏泄有密切关系[1]。

所以泄泻之病位虽在肠,与五脏失调也不无联系,其病机复杂,临床治疗当明辨证因。

现将本人对于本病的治疗心得结合现探讨。

1五更泄的诊断1.1怕凉怕冷,秋冬季较重,夏季稍轻,换季是一复法,喝啤酒吃冷食即可腹泻;吃了不干净的事物即可腹泻;吃的过饱也即可腹泻;冷风一吹也腹泻。

1.2每天凌晨2—7点腹泻2—3次,患者十分困惑,尤其是冬季,有时刚刚躺好被窝热了,就又去厕所,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

1.3便急:部分患者一有便意就即可结便,慢了就拉到裤内,十分尴尬,坐车旅游出门十分小心,整天提心吊胆。

生活非常紧张。

四神丸治疗五更泄泻28例临床体会

四神丸治疗五更泄泻28例临床体会

四神丸治疗五更泄泻28例临床体会作者:张性成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9期五更泄泻是指患者泄泻发生于清晨4~5时之间。

它是一种慢性疾病,大多久治不愈,时作时止,系疑难病范畴,多发生在一些慢性胃肠道疾病之中。

笔者自2000年以来,通过对28例五更泄泻病人进行治疗观察,体会到五更泄泻病人只要辨证准确,用药恰当,’便可获得较好疗效。

现将明代医家王肯堂四神丸治疗五更泄泻的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8例病人中,男22例,女6例,年龄26~63岁,病程多在10个月以上。

病人均有黎明前泄泻,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腹痛喜按,面色舶等临床表现。

基本方药及用法补骨脂12g,肉豆蔻10g,五味子6g,吴茱萸6g。

酌加附子6g,炮姜6g 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

腹痛甚者加白芍12g,砂仁6g;泄泻呈清水者加车前子9g,炒升麻10g;年老体衰,久泄不止,中气下陷者加黄芪30g,党参15g,土炒白术10g,大枣5枚,以益气健脾。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第1次于下午16时服用,第2次于22~23时服用。

治疗期间避免生冷,禁食荤腥油腻之品。

典型案例患者,男,55岁,患慢性泄泻5年余,每日6~8次,确诊为“慢性结肠炎”。

经服中西药泄泻有好转,但停药后泄泻仍作,为此患者禁烟、忌酒、避辣多年。

邀余诊治,见患者形体消瘦,精神疲惫,面色(白光)白,声低音沉,问其病情,每天晨5时左右发生腹泻,泄前下腹冷痛,有下坠感,便中含有未消化食物,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胀食少,头晕身重,舌体胖大,舌淡苔白,脉沉细而迟。

细察病情,脉证合参,符合四神丸之症。

补骨脂12g,肉豆蔻10g,五味子6g,吴茱萸6g,党参10g,炒白术10g,附子6g,炮姜5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于16时、22时各服1次,并嘱患者禁生冷油腻之品。

服药5剂后,复诊,患者诉泄泻次数明显减少,食欲增加,睡眠转佳,脉仍沉迟。

效不更方,继续上方加大枣5枚,陈皮10g,药再进10余剂,经电话随访2年,大便基本保持在每日1~2次,工作、生活精力充沛。

张志锋副主任医师治疗五更泄的经验

张志锋副主任医师治疗五更泄的经验

张志锋副主任医师治疗五更泄的经验【关键词】五更泄;五更安汤;名医经验;张志锋张志锋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内科,在治疗外感温病、哮喘、中风、脾胃病、月经病以及男性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跟师学习4年多来,得言传身教,受益匪浅,现将张志锋副主任医师治疗五更泄的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五更泄,即每天黎明之前(五更,即现在凌晨4、5点)规律性地出现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常伴有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差,舌淡苔白,脉沉细等症,故又名“晨泄”。

张志锋副主任医师根据五更泄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认为五更泄的病因病机有三:一是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温煦脾胃而腐熟水谷,运化失常;二是脾虚失运,清气下陷,湿浊内生,湿盛则泄;三是肝脾不调,土虚木乘,再加上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出现脐腹作痛、肠鸣泄泻。

2治则治法张志锋副主任医师认为五更泄的病因病机虽然以属脾肾阳虚为主,但与肝脾不调、清气下陷又密切相关,故温补肾阳,调和肝脾当为主要治法,同时佐用升阳、固涩止泄之法。

在辨证时,重点要辩明肾阳虚衰与肝脾不调孰轻孰重,在选择用药时,配伍要精当,在各药的使用上,用量比例亦很重要,临证时要根据具体病情,仔细考究,或以温补肾阳为主,或以调和肝脾为重,方能切中病机。

另外治疗本病时,服药的时间当选择在卯初、巳中和酉中时辰,服药期间须忌食辛辣刺激、生冷及油腻食物,可起到加强疗效之用,亦属治疗的重要一环,不可不顾。

3专病专方张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创制了验方“五更安汤”,成为治疗五更泄的专病专方,疗效显著。

方药组成:补骨脂15g、煨肉豆蔻10g,吴茱萸3g、五味子6g、柴胡10g、炒白芍12g、炒白术10g、茯苓15g、陈皮6g、煨葛根10g、炙甘草6g。

久泄便次超过2次者加赤石脂15g、石榴皮15g;腹胀明显者加煨木香10g;畏寒肢冷者加制附子6g、干姜6g;气虚甚者加党参15g、炙黄芪20g;纳差、挟食积者加焦山楂20g、麦芽15g、建曲10g。

六神汤治疗五更泻

六神汤治疗五更泻

六神汤治疗五更泻
五更泻,又称黎明泄、肾泄,临床较为多见。

多年来,运用六神汤治疗本病,颇为得心应手,疗效满意。

其方如下。

人参15g,白术15g,炮姜10g,细辛2.5g,吴茱萸10g,补骨脂25g。

水煎服,每日分3次,温服。

若腰痛重者,加菟丝子、杜仲;脘闷腹胀者,加香椽、陈皮;倦怠乏力者,加山药、黄芪;泄泻重得,加芡实、肉豆蔻。

方中人参、白术健脾益气,振奋脾阳;炮姜补中散寒,温养脾土;细辛引药入肾,激发肾阳;吴茱萸适小腹疗寒痛,温肾暖脾止泻;补骨脂益火之源,温补肾阳。

六药合用,共奏温肾补脾、固肠止泻之功。

【治验】周某,男,成年。

3年来,每于鸡鸣之际,腹痛作泻,食谷不化,多方治之,收效不大。

观前医多用理中、四逆、四神之类,短期暂愈,停药则泻。

此次颇甚,延余诊治,按其两脉沉弱,舌淡少苔,此乃元阳亏损,命火衰微,脾阳不振,健运失司之故,治宜温肾健脾,固肠止泻。

遂投以六神汤,调理月余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余治疗本病,着重强调脾与肾。

方用六神汤温脾土,补命火绝其阴寒内生之源,复其脾土命火之阳,使水得正化,元气得复,大肠自固,其泻可止。

[《北方医话》——刘玉坤](刘大鹏)。

五更泻36例治疗体会

五更泻36例治疗体会

五更泻36例治疗体会谢冬仁【摘要】@@ 五更泻多见于老年患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自20062011年笔者运用四神丸加味治疗五更泻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rn1临床资料rn1.1一般资料36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60-76岁,病程短者6个月,最长者2年.临床表现:五更时分,黎明前后,肠鸣脐痛,泻便清稀,食谷不化.平素腰膝酸痛,疲乏无力,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小便清稀,舌质淡,舌体胖,多有齿印,脉沉细无力.每次粪便镜检无病原体发现,内窥镜检或钡剂灌肠检查无溃疡性结肠炎,排除肠激惹综合征.【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1(011)005【总页数】2页(P79-80)【关键词】五更泻;四神丸;治疗体会【作者】谢冬仁【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八江卫生院,永丰,331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4五更泻多见于老年患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自2006~2011年笔者运用四神丸加味治疗五更泻36例,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60~76岁,病程短者6个月,最长者2年。

临床表现:五更时分,黎明前后,肠鸣脐痛,泻便清稀,食谷不化。

平素腰膝酸痛,疲乏无力,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小便清稀,舌质淡,舌体胖,多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每次粪便镜检无病原体发现,内窥镜检或钡剂灌肠检查无溃疡性结肠炎,排除肠激惹综合征。

1.2 治疗方法治则: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选四神丸加味:补骨脂30 g、肉豆蔻15 g、吴茱萸15 g、五味子10 g。

水煎内服,1剂/d,早晚2次服,1周为1个疗程。

形寒肢冷肾阳虚明显者加附子10 g、干姜10 g,以增温肾暖胃之力;若久泻不止,体质虚弱、中气下陷者,加黄芪30 g、党参12 g、白术15 g、升麻12 g等益气健脾、升提之药;小腹痛者加小茴香10 g、木香10 g,以暖肾行气止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更泄的中医治疗及心得体会【摘要】五更泄,作为一个病名最早见于明代医学家龚廷贤的《寿世宝元》,每于黎明前腹痛作泄,大便稀溏,完谷不化。

多由肾虚命门火衰,火不暖土,阴寒湿浊内积所致。

其病形成,除责之于肾阳虚,尚与肺金之宣肃、脾之转输、肝之疏泄有密切关系。

现从五脏入手,详细地论述病机,并结合7种病因提出了治疗的方法。

【关键词】五更泄;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五更泄”又名“鸡鸣泄”、“晨泄”、“肾泄”等,有的以发病时间为特点命名,有的以病理变化命名,临床较多见。

本人曾统计了武威市中医院2010年1月—12月的150例的慢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症属五更泄的有49例,占慢性结肠炎患者的17%。

对于五更泄的治疗在临床中是不能够小觑的,应引起医界同道们的高度重视。

经曰:肾司开阖,肾开窍于二阴。

肾不但治小便,而且也操权着大便之开阖。

五更泄的形成, 先贤多认为与肾虚有关。

清初医家张璐在其所著的《张氏医通》中说:“五更泄, 是肾虚失去闭藏之职也”。

有的医家认为五更泄就是肾泄。

关于肾虚发生五更泄的机理大多认为,病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关门不固,寅卯之时(凌晨3~7时)阳气未复,阴气极盛,即令人洞泄不止。

所以历代医家治疗五更泄多以温补肾阳为主。

其实, 五更泄的形成, 除责之于肾阳虚,尚与肺金之宣肃、脾之转输、肝之疏泄有密切关系[1]。

所以泄泻之病位虽在肠,与五脏失调也不无联系,其病机复杂,临床治疗当明辨证因。

现将本人对于本病的治疗心得结合现探讨。

1五更泄的诊断1.1怕凉怕冷,秋冬季较重,夏季稍轻,换季是一复法,喝啤酒吃冷食即可腹泻;吃了不干净的事物即可腹泻;吃的过饱也即可腹泻;冷风一吹也腹泻。

1.2每天凌晨2—7点腹泻2—3次,患者十分困惑,尤其是冬季,有时刚刚躺好被窝热了,就又去厕所,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

1.3便急:部分患者一有便意就即可结便,慢了就拉到裤内,十分尴尬,坐车旅游出门十分小心,整天提心吊胆。

生活非常紧张。

(五更泄的症状)1.4大便次数多:轻者每日3—5次,重者每日5—10次以上。

1.5腹痛:便前腹部不适或腹痛,便后减轻。

(五更泻结肠炎的症状)1.6夏天不能吹空调电扇,遇冷风即可腹痛腹泻。

2五更泄的症候分型及病机分析2.1命门火衰肾居下焦,职司开合,且为胃关。

临床中患者多因泄泻日久,而累及肾阳,命门火衰,釜底无薪,火不暖土,脾胃亦失于温煦,黎明之前阴寒较盛,阳气亏虚难以生发,则下行作泄[3]。

其临床表现为:黎明之时肠鸣腹泻,小腹冷痛,便稀清冷,腰膝冷痛,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迟细等。

此证较为多见。

患者若无病邪积滞,治用四神丸加减温肾助阳,暖脾止泻。

本方四味温药相伍为用,治疗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功效神奇迅速。

治疗中多随症加入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健脾之品,并且用量在20~30g,旨在旺脾健运;如有体虚配用黄芪、升麻、柴胡等益气升阳。

2.2木邪干土《张聿青医案》记载:“肝病也有至晨而泄者, 以寅卯属木, 木气旺时, 辄乘土位也”。

黎明之时,在天为春,其应在肝,少阳之气萌动,其性疏泄[4]。

饮食入胃,全赖肝气疏泄功能,水谷才能得到运化。

如果肝失条达,横逆乘脾,脾失健运,清气不升,郁则生湿,湿郁致泻。

临床中此型腹泻,大都由于脾气素虚,或本有湿滞内停,以情绪抑郁为诱因而发病。

如同张景岳所说“凡遇怒气便作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

其泄泻特点为:胸胁痞闷,嗳气乏力,食欲不振,黎明腹中胀痛,肠鸣欲泻,泻后痛减,便中多夹带泡沫。

舌淡苔薄白,脉弦。

方选痛泻要方加味,治以抑肝扶脾,理气升清。

治疗时以此方为基础加减,固定配以厚朴、木香、青皮等平肝理气药;山药、扁豆等健脾和胃药;并加入升麻、葛根、柴胡等升阳除湿药,取其下者举之,风能胜湿之意,在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时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3脾虚湿困《内经》指出:。

又说“诸湿肿“湿盛则濡泻”:满,皆属于脾”。

将湿病归于脾,可见脾虚湿盛是泄泻的病理基础[1]。

黎明之时是阴盛极而阳将升之际, 腹泻日久,伤及脾阳,中虚脾弱,湿滞内停,而湿为阴邪,脾阳被遏不胜阴湿, 水湿当生不升下趋大肠而作泻。

其临床主症为:大便稀溏,泄下清稀,腹满肠鸣,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腻,脉细弱濡缓等。

脾为喜燥恶湿之脏,治宜采用健脾利湿之法。

治疗本证时独采用缪仲淳的资生丸化裁,既无参苓白术散之补滞,又无香砂枳术丸之燥消。

方由党参、白术、薏苡仁、茯苓、焦山楂、陈皮、黄连、柴胡、泽泻、藿香、扁豆、山药、麦芽、神曲、滑石、甘草等组成,即保留了它健脾助运的功效,又因增添了滑石、茯苓等利水渗湿药而达到了利小便以实大便的目的,临床多能应手。

2.4痰浊下利仲景云:“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饮为阴邪。

若有形之饮,留结于胃肠之间,寅卯之时,阳气升发之际,气动饮行,正邪相争,留饮欲去则下迫作泻[1]。

辩证要点为:晨泻日久,脘腹或胀或痛,泻后即减,减而复痛,胸膈痞闷,肢体困倦,苔白润,脉沉伏,或弦或滑。

此为二陈汤或平陈汤(二陈汤和平胃散)证,治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现代名医衣震寰曾治一女患:因产后缺乳,自用红糖、猪脂等顿服,后患腹泻。

现消瘦羸弱,轻度浮肿,晨兴即泻,日三五次。

且心下满痛,辘辘有声,短气,口干不饮,上半身自汗,苔白滑,脉沉伏。

3年来,中西医多法治疗无效。

衣氏用峻下留饮之法,予以甘遂半夏汤一剂,两小时后泻下脓痰水样便,后服先前无效的健脾利湿和胃之剂速效。

此法为我们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予以借鉴。

2.5瘀血内结多种原因所形成的瘀阻肠络同样可以导致五更泄的发生。

正所谓津血同源,血不利则为水[2]。

瘀血阻滞肠络,气机不利,津行必然受阻,则化为水。

五更时分,阴极水旺,与粪混杂而下作泻。

其特点为:黎明之时,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晨起必泻,泻后有不尽之感,口干不欲多饮,面色晦滞。

脉弦涩,舌质紫黯。

田师认为临床中只要见此主症,宗王清任的活血祛瘀之法,选用膈下逐瘀汤或少腹逐瘀汤加减,必效无疑.2. 6肺气郁闭肺为华盖, 与大肠相表里.其肃降清宣之职与肠腑之变化传导关系密切. 便秘治肺论治颇多,泄泻责肺者少[5]。

而笔者认为肺失宣肃可导致五更泄,其原因有二:一为肺气郁闭, 失于宣肃, 津液不布,水停于内, 至晨阴极水旺之时下走大肠, 而发为泄泻;二为肺主一身之气,若肺失治节,肺气不能充分调节肝气的疏泄,五更时,木气旺盛,肝气犯脾而发生泻泄[6]。

考前贤对此也有论及。

喻嘉言云“至若秋月伤肺者,伤肺之燥也,与秋伤于燥,冬生咳嗽同是一病。

但在肺则咳嗽,在大肠则飧泄;所谓肺移热于大肠,久为肠者也。

但使肺热不传于大肠,则飧泄自止。

惟务止泄,以燥益燥者多矣[1]”。

在临床治疗中,如果有咳喘、痰嗽、胸闷、气憋等肺系症状的患者,审其寒热虚实,投以相应宣肺利水的方药,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2.7食滞肠胃食积腹泻,临床常见。

而以五更泄为表现者较少。

其机理为:素体阳虚之人,因饮食失调,过食、暴食,影响了脾胃的传化功能,食积于中,黎明之时,阳气不得升发,故下泄于肠[7]。

其临床辨证为:晨起腹泻,泻物酸腐,多夹不消化事物,泻后觉舒,嗳腐吞酸,恶心呕吐,脘腹胀痛,不思饮食,苔腐腻,脉沉。

此证多积久而化热,临床治疗中,如果热象不显著,可用保和丸加减,酌加麦芽、鸡内金等;热象显著者,用枳实导滞丸合小柴胡汤加减。

3 体会临床中,以上证型的泄泻患者多兼有气滞、湿阻、瘀血、食积等标症,即使是脾肾阳虚证患者,如果细查其症,往往也会伴有腹痛且胀,泻后减轻,或便下酸腐,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弦。

一派虚象极其少见。

泄泻症,其病位在肠。

大肠主变化传导,小肠主受盛化物,一旦肠腑发生病变,必然大小肠的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久之中州渐亏,难以运化,形成积滞。

从“陈去而肠胃洁”立法,在“见是证用是药”的同时,加入少量通泻药予以通腑,取源远流长,积去泻止之意。

起效后,可通涩等量合用,有互制互济、相反相成之功。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之中。

所以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针对其不同的心态,进行心理辅导,嘱患者放松心态,参加娱乐及社交活动,多与他人交流沟通,注意饮食起居,只有这样,才能使药物发挥最大的功效,使病情向愈。

参考文献[1]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张晓峰,张玉亭.五更泄辨治辑要[ J ] .承德医学院学报,2003,20 (1):39-41.[3] 李香.从脾胃论治五更泄[ J ] .河南中医,1999,19 (4):22-23.[4] 刘家义,王时灿,王静.关于泄泻几个问题的探讨[ J ]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 (6)326-328.[5] 瞿岳云.五更泄泻非皆阳虚论[ J ]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 ( 7):438-439.[6] 斋藤宗则,王洪图.五更泄病机的探讨[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 (5):18-20.[7] 斯军民.五更泄病机新探[J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 (5):470-471. 1871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