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分层工作面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分层工作面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摘要:煤矿的开采技术有3类技术,即:分层开采、放顶煤开采、大采高开采。当前,它们在我国的煤矿开采中都有广泛应用。本文针对特定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条件,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对分层开采实际操作过的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字:分层开采;人工假顶;支护

1 引言

众所周知,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其年产量占全世界煤炭产量的1/3以上,占我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耗的70%~75%,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在我国的煤炭储量中,厚度大于3.5米的厚煤层占到45%,是我国煤炭开采的主要煤层。针对厚煤层的开采技术有很多,随着技术装备的不断发展,煤矿开采技术经历了分层开采、放顶煤开采、大采高开采3个阶段。从表面上看,开采技术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发展,然而,实际上不是这样,需要根据不同的技术、经济、地质等条件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甚至是多种方法的综合,无论采用哪一种或者哪几种开采技术,针对厚煤层具有好开采的优势,都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安全生产是实现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和前提条件。为了实现煤炭企业的最大效益,不仅要因地制宜的采用合适的开采技术实现年产量的高产高效,而且要针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加强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落实安全责任。本文通过对某煤矿3#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的开采试验,掌握了下分层工作面安全回采的有效技术途径、措施和管理方法。对中小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做了有益的探索。

2.我国目前厚煤层开采技术的比较

2.1 大采高开采技术

所谓的大采高的就是指将传统的综采技术与厚煤层的特点相结合,利用机械破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常见的是长壁采煤法,其一次开采全高达到3.5-7.0米。由于受工作面装备稳定性的限制,该技术大多应用于倾角较小的煤层。近年来,随着煤机制造业技术进步,特别是煤炭企业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国内煤机设计与制造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等,大采高开采技术在我国的大型煤炭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2.2 放顶煤开采技术

放顶煤开采技术是50年代末由法国布朗基矿首先试用成功,70到80年代在世界上10多

个国家推广使用。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外似乎已经日趋衰落,在我国仍然应用广泛,其实质就是在原煤层的底部,用常规的开采方法,对已布置的长壁工作面进行开采,支架上方的顶煤,在山体自身压力或松动爆破的作用下破碎成散体,通过支架尾部的放煤口经由刮板输送机运出工作面,完成开采任务。该技术按机械化程度和使用的支护设备可分为两类:综采放顶煤和简易放顶煤,其中,前者比较常用。

2.3 分层开采技术

分层开采技术是一种三种技术中使用最为成熟的一种,是20世纪80年代对厚煤层主要开采技术。该技术是将厚煤层分成若干个2-3.0米的分层后逐层开采,其开采步骤既可自上自下的,也可相反,一般前者常见。当采用自上而下逐层开采时,其工艺过程是为确保下分层回采安全,在上分层开采后必须铺设人工假顶或形成再生顶板。目前多采用在分层间铺设金属网,作为下一分层开采的“假顶”。

表1 厚煤层开采技术的比较:

综上所述,这三种方法各有优劣(见表1)。目前,我国厚煤层的开采技术中上述3 种均有所应用,然而,煤炭的开采与具体的地质条件、开采条件、企业的的经济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因此,针对特定煤矿,具体采用哪一种技术或者哪几种技术的综合,要根据煤层条件和技术条件来决定。分层开采在我国应用时间最长,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适合中小煤矿的生产特点,是本文研究的重点[1-4]。

3分层开采技术

为了具体阐述分层开采技术在其工艺中实现安全生产的措施与方法,本文以某煤矿3#工作面为例进行说明。3#煤层呈水平分布,高6.5米,分上下两个分层,上分层3米,下分层3.5米。下分层的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其中,一部分为破碎的中砂岩。经过测定,顶板胶结不稳定,支柱易变形,导致冒顶发生,从而开采难度大[7]。

3.1 工作面甚本条件

3.1.1 地质条件

3#工作面走向350米,倾斜宽125米,煤层倾角3-6度。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厚度0-7.65米/5.29米;老顶顶为中砂岩,厚度0--9.89米/3.42米,直接底为泥质粉砂岩,厚度0-13.78米/9.46米。

3.1.1 采煤方法及工作面支护

由于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从而采煤方法采用单向长壁后退式方法,对顶板的管理采用全部跨落法。考虑到采高为1.5-2.0米,平均为1.8米,故而使用DZ20-22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与DZA-1200铰接梁配合,正悬臂齐梁支柱支护形式,控顶方式为见四回一,柱距0.65米,排距1.2米;工作面运输机头、机尾分别使用3.8米,4对8架长钢梁做为特殊支护。

3.2 安全开采技术措施

3.2.1 管理直接顶板的措施

煤矿的五大灾害中,最常见的是顶板事故,所以直接顶板的管理,作为下分层工作面安全回采的重点,是很重要的。面前及时套支3.2米的小钢梁,再用小杆去严密背顶。在采煤机割煤时,为了避免因割坏人工假顶导致漏顶事故发生,机组的滚筒到直接顶板的距离应控制在0.2米左右;在采煤机割煤之后,应该及时做挂梁和严密背顶的工作,把小钢梁窜到煤壁跟前,另外,面前要打好临时支柱,并且要确保挂梁、背顶、临时支柱的作用,在用顶板控制支护的作业中,一定要做到“三快两实”,即:支柱快,挂梁快,移溜快,支柱升实,背顶实[5]。

3.2.2 保证支护质量的措施

3#工作面的支护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护”、“支”、“让”兼顾的原则,对工作面上的采煤机而言,在前期要重视“支”,在后期要重视“让”,这一原则要求支护的设计应该选择合适的支护参数,将柱间距由0.8米调整到0.6米,保证支护密度,加大支柱的初撑力和迎山力,提高支护质量。

3.2.3 保证支柱初撑力的措施

一般而言,支柱的支护质量决定着对工作面顶板的控制效果,而支柱的实际初撑力大小是衡量支护质量的重要指标[6],就3#工作面的具体情况而言,由于下分层的人工假顶易破碎,支架易变形,蜘蛛的初撑力达不到90KN,于是,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蜘蛛的初撑力,为此,要做到:使用带压力监视装置的注液枪,尽量避免多枪同时注液;合理安排注液工序,及时补液;对单体液压支柱实行双管供液。

3.2.4 防止支架变形和出现网兜的措施

由于下分层作业面的直接顶板胶结不稳定,顶板受力不均,会产生形变,进而导致升柱时的支架弯曲,从而在顶梁处形成网兜,导致漏顶发生。为了避免这一事故,应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升柱时应避免空顶,要定实;其次,用小杆穿在顶梁上,避免面后网下垂;最后,为了有效控制顶板,将3.2米的小钢梁套支在两路顶梁中。如此一来,就可以阻止支架变形和出现网兜。

3.2.5 溜头、溜尾及上下出口的措施

在3#工作面上,由于面前支承力的存在,位于溜头、溜尾处顶板过大的悬漏面积,会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