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合集下载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200字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200字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200字齐白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他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构图丰富,气势恢宏,形象生动,色彩明快而著称于世。

这幅画作描绘了一幅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美丽山水画卷。

观后感,我对这幅作品的审美意义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这幅作品通过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描述勾勒出山泉清澈,水流潺潺,环境幽静的山水景致。

制图者以层层叠叠的山石为背景,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山峦。

水流穿行在山间,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在画面的远处,蓝天白云将山水勾勒得淋漓尽致,一派天然之景,美不胜收。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美景也给人们一种山水清新的亲近感,令人们感到心旷神怡。

其次,这幅作品通过对色彩的处理呈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整幅画色调明快,形象生动。

翠绿的山石交错着葱翠的树影,蓝天白云勾勒出一副宁静而生气盎然的世界。

画面鲜艳明亮的色彩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美景也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活力,令人们感到无限的美好。

再次,这幅作品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亲近。

画家对每一处山石,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水珠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使整幅画面显得立体生动。

这种细致入微的刻画不仅展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画家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

因此,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一种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恩。

总之,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山水画作。

画家通过对山水的生动描绘,鲜艳明快的色彩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处理,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亲近。

这幅作品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这是一件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原诗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原诗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原诗
《蛙声十里出山泉》并不是一首诗,而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水墨画。

这幅画是以诗为题创作的,画面上没有蛙,只有几只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

这幅画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对小蝌蚪的生动描绘,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青蛙和它们的叫声,从而感受到了十里山泉中蛙声此起彼伏的意境。

虽然这不是一首诗,但我可以为你创作一首与之相关的诗:
《蛙声十里出山泉》
青山绵延耸入云,绿水潺湲绕林川。

蛙鸣阵阵传幽谷,十里之外犹可闻。

泉涌石间如珠落,蚪游其间似墨痕。

自然之美难言表,心醉神迷忘归尘。

这首诗描绘了青山绿水间传出的阵阵蛙鸣,以及蚪游泉涌的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希望你喜欢这首诗!如果你对诗有其他的要求或想法,比如诗歌的体裁、主题或情感等,可以告诉我,我会为你创作更符合你需求的作品。

赏《蛙声十里出山泉》感受

赏《蛙声十里出山泉》感受

赏《蛙声⼗⾥出⼭泉》感受
赏《蛙声⼗⾥出⼭泉》感受
孝泉民族⼩学五⼀班蔡思琪
齐⽩⽯爷爷画了⼀幅作品《蛙声⼗⾥出⼭泉》,这是⼀幅⼗分著名的作品,画⾯上虽然没有青蛙的⾝影,但是却可以引发⼈们⽆限的遐思,想象⼒对⼀幅艺术作品有多重要。

《蛙声⼗⾥出⼭泉》让我们看见了⼭⾥的泉⽔是多么清澈见底,⼗分美丽。

齐⽩⽯爷爷画得这幅《蛙声⼗⾥出⼭泉》栩栩如⽣,让我仿佛置⾝在⼭泉的旁边,他抓住⼭泉的特点,⼭泉从上向下流,让我感受得到⼭泉的声⾳是多么的清脆,把⼭泉的特点全部画在了上⾯,虽然没有字,看画就可以明⽩了。

你看,这幅画⾮常的⽣动,我们可以想象⼭⾥的⼩鱼、⼩虾、⼩螃蟹天天活着快乐、⾼兴的⽇⼦呀。

⼭泉旁的树林像是被⼀阵微风在吹,树⼦上的叶⼦在空中翩翩起舞,像蝴蝶在这样仙⼥地⽅般的⼭泉旁边唱着美妙的歌边跳着优美的舞蹈,给泉⽔带来了美丽的舞蹈,让我们感到了⼭泉更美丽了,我们忘不了这⽣动的⼀幕的。

齐爷爷画得这么好,⼈们不得不说这幅《蛙声⼗⾥出⼭泉》画是⼀幅⼗分著名的作品(画)。

齐⽩⽯爷爷还有许许多多的著名的作品,他的每⼀幅作品都是抓住事物的特点,不然的话,他的画得就不那么活灵活现了。

齐爷爷让我明⽩了许多东西:画画或者写作⽂都要抓住你要画或者写的东西的特点,这样的话,你要画或者写的东西展现出来就⾮常完美了。

《蛙声十里出山泉》鉴赏

《蛙声十里出山泉》鉴赏

《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摘要】《蛙声十里出山泉》其精髓是这幅画和文学有关:一是求画人是老舍先生,画是因文学而生的;其二,画是命题画,是按古代诗家的名句的意思而成画的。

它是一个文学家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

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仅仅只有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汩汩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着,却让人仿佛听到了清脆的蛙声似的。

构思奇特,充满想象力,通过绘画这种静止无声的艺术形式, 观者的感受是由形象引起的无尽的联想从而准确生动的表现一首有声有动、幽默和谐的诗作。

【关键词】画中有诗水墨画齐白石【正文】《蛙声十里出山泉》源于老舍先生给齐白石老人求画信的影印件。

这封信解开了一个大谜团,老舍先生写这封信时,用了两种笔和两种颜色,一种是毛笔写的,另一种是红墨水钢笔写的,这种混搭形式为这封信的价值做了最好的提示,成了揭开一个大谜团的钥匙。

创作简介《蛙声十里出山泉》创作于1951年,是现代画家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画的一张水墨画。

在该图中,画面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而这蛙声也非是即时可“听”见的,而是在山涧后的,十里山泉的溪水中,可感可想的。

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创作背景老舍先生选了苏曼殊的四句诗句,向齐石老人求画。

老人很漂亮地完成了四幅画作,挂在寓中客厅西墙上,满壁生辉。

老舍先生受了鼓舞,这回找了四句表现难度更高的诗句再度向齐石老人求画,其中最难的就是查慎行“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赵秋谷的“凄迷灯火更宜秋”这两句。

查慎行是清朝康熙时期的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著诗万首,被誉为白居易、陆游之后的“那一人”。

老舍先生选中他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诗句也确实是一个妙招。

白石老人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中的更深层课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作品赏析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作品赏析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作品赏析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作品赏析
齐白石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其代表作品有许多。

其中,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晚年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

此画作风格清新明快,形态简约,富有大自然的韵味,为人们呈现了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蛙声十里出山泉,即齐白石在晚年创作的一幅画,其画面中心是一群欢腾的小蛙。

画面背景以淡雅的浅黄为底色,用黑线依次勾画出蓝色的小蛙、深棕色的小山和白色的山泉。

就整体画面而言,蛙声十里出山泉虽然采用了传统的国画表现手法,但其画风却十分独特。

究其原因,是齐白石在晚年的创作中将西方绘画理念与中国画传统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更加清新、自由且流畅的表现状态。

除了其独特的画风,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面内容也十分吸引人。

这幅画极其生动地展现了蛙们活泼欢跃的场景,以及自然山泉的流水声。

这些动物形象都富有鲜明的个性和动感,同时也富有自由、活跃的气息,自然山泉的流水声也跃然于画面之中,随风传到人们耳边,仿佛让人置身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此外,蛙声十里出山泉还寓意着多种人生哲理,这些哲理从不同层面上演绎着我们的人生。

比如,画中欢腾的小蛙象征着年轻的朝气蓬勃,自然的山泉则传递着生命的力量,也可以理解为资源的珍惜与生态的保护。

总之,蛙声十里出山泉以鲜明的色彩和富有节奏感的笔触,刻画出了自然界中活泼生动的小蛙和清新流畅的山泉,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和希望的赞美。

最后,我们一定要学会欣赏这幅画品和其中的人生哲理,也要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去拥抱每一个属于我们的时间和空间。

2019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2019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一)作品创作背景:《蛙声十里出山泉》创作于1951年,是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着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

纵129厘米,横34厘米。

老舍与齐白石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

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然后想请齐白石先生根据这句诗作幅画,用画去表现诗中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齐白石先生欣然接受,但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

(据说齐白石先生经过了几天的认真思考)。

最终,齐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创作出了这幅着名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二)作品内容介绍: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未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在逆水游动,旁边是山石。

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

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也在大声鸣叫。

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这正切合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的意境。

(三)作品特点:1、以形写神齐白石先生在创作这幅画时,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进行惟妙惟肖的再现,而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

画面中山川、河流、蝌蚪无不生动鲜活。

而齐白石先生着重的是通过画面本身的生动,让观者体会到无法听到的水声及蛙声。

显然齐白石先生是经过了深入的、准确的分析,所以对于所画的对象就能够非常熟悉,充分地体会和掌握对象的特殊本质及其特征,作画的时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现的对象中去,迁想妙得,提笔一挥,才能够把对象的形和神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

蛙声十里出山泉(附答案)阅读理解

蛙声十里出山泉(附答案)阅读理解

蛙声十里出山泉有一次,大作家老舍先生给国画大师齐白石出了这样一句诗:“蛙声十里出山泉。

”他希望齐白石根据这句诗画出一幅画来。

在一般人看来,这句诗是个很难画的题目。

因为在一幅画上,既要表现出蛙声,又要表现出十里山泉的景象;不仅要有声响效果,而且要有空间的距离。

究竟怎样才能画出这样的画呢?老舍先生岂(qĬ)不是在难为这位老画家吗?然而经过几天的构思,齐白石竟按照老舍出的题目把画完成了。

当这幅画展现在老舍先生面前的时候,老舍一边欣赏着画面,一边连连称赞。

从此,这幅画就成为齐白石绘画中的一张名作了。

这幅画究竟是如何描绘这一句诗的呢?我们只要欣赏一下画面就知道了:画面上,画有长满青苔的乱石出。

一道清泉自乱石山中飞流而下,几只活灵活现的小蝌蚪顺着清清的泉水,摇摆着小尾巴被冲了下来,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画面上虽然没有画青蛙,但是这些小蝌蚪却给人以暗示,使人感到,在山泉的深处仿佛听到了一片朗朗的蛙声。

当我们看着飞流的泉水,就会联想到十里之外的优美景色......蛙声伴着泉水的声音,仿佛奏着迷人、动听的交响乐。

这幅画以形写神,通过蝌蚪和泉水让观者体会到无法听到的水声和蛙声。

此外,这幅画还能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看画的人虽身在画前,思路却早已在十里山泉之外了。

难怪老舍先生看到这幅画时,连声称赞齐白石老先生构思巧妙呢!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词语。

活灵活现:2.作家老舍给国画大师齐白石出的画题是:。

3.老舍先生为什么称赞齐白石老先生的画构思巧妙?请简要回答。

4.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这篇短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1)齐白石先生根据老舍先生出的画题完成了一幅构思巧妙的名画。

()(2)齐白石先生努力作画,终于画出了乱石山和活灵活现的小蝌蚪。

()(3)老舍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作家,他出的题目把齐白石先生都难住了。

()5.如果让你画这幅画,你会画些什么呢?(不能与文中一样)【答案在下页】1.形容把事物叙述、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感到就像亲眼看到、亲自感受到的一样。

《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首先,眼睛是一个生动的图片。

T ole头的点是相当精湛,像t oles一直跳在屏幕上跳起来。

白石先生也用线来勾勒出流水线,线条是如此的光滑,那么柔软。

它看起来像在屏幕上滴漏。

但也好像听到崩溃,坠落的水声。

因此,带出微笑的青蛙哭。

慢慢地从远到近,最后直到青蛙喊天空。

给予无限的难忘和亲切。

仿佛在屏幕上露出,享受最生动的美丽,听这种轻快而美丽的水声,喝酒。

绘画可以不缺乏表面,缺乏表面似乎死了,没有生命。

不管多么好,没有光的感觉。

这幅画的表面用在岩石上,我觉得轻而重,清晰的写着。

整个图片与岩石跳舞!
我认为白石先生的唯一缺点是t the的数量不是太多。

人们都很盲目,我不知道t ole 在哪里跳出来,应该从洞t中画出几个。

此外,t oles感觉有点重,不轻快。

这是我的评价,也希望艺术老师有很多指导。

岭南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PPT

岭南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PPT
考考你
野水无人渡, 孤舟尽日横。
这句诗创作 成画,要不 要画人?
野水无人渡, 孤舟尽日横。
这是宋代,画 院选拔人才的一道 考题。
入选的那幅画 恰好是画了人的。
一个吹笛的船 夫卧于孤船,没有 乘客要渡船。
用“有”衬托 “无”的高妙手法。
今天我们来欣赏 一幅用“无”衬托 “有”的画作。
蛙声十里出山泉
泉水也有流水 声,会不会覆盖青 蛙妈妈的叫声?为 什么?
母亲寻找孩子 焦急的声音,不管 相距多远都能传遍 千里。
作者齐白石, 为这幅画赋予了声 音。
请你用一句诗 概括这幅画的意境。
此时无声胜有声
谢谢观赏!
画里面有青蛙吗? 那为什么会有“蛙 声”?
作者画蝌蚪的目 的是什么?小蝌蚪 现在的心情如何?
小蝌蚪们在泉 水中快乐地游走, 却没意识到自己离 妈妈有多远。
但是小蝌蚪的 妈妈青蛙,看不见 自己的孩子会怎么 样?
画家为什么要 把蝌蚪画在这么长 的一条溪水里游?
这条溪水有什 么特点?
近பைடு நூலகம்远小,突 出空间感,让人觉 得很长。

蛙声十里出处山泉鉴赏

蛙声十里出处山泉鉴赏
7),汉族,湖南湘潭 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 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 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 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 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 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 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 终年九十三岁。
艺术特色与主张


齐白石作品(16张)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尤以瓜果菜蔬花 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 “南吴北齐”之誉。他的绘画,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 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齐白石80岁之后,画虾技术颇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齐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 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 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 齐白石的画, 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 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 己画出自己的面目。




09小教一班 朱博



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我们的 前贤曾经运用这种手法取得了高度的成 就。但诗情画意不是轻易可就能表现出 来的,它要求画家具有丰富的想像力, 还要有诸多方面的生活经验和艺术实践 经验,才能创作出生动、巧妙的画面来。
把“蛙声十里”的听觉形象,转用视觉 艺术的绘画来引发观众的听觉感受。 给欣赏者呈现了一个鲜明可感的艺术境 界,而观者的感受是由形象引起的联想 感觉。
齐 白 石 ( - )
蛙 声 十 里 出 山 泉
1864 1957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
的代表作之一,是公认的杰作,是齐白石91 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幅水墨画。 诗句是由老舍指定的。齐白石老人画“蛙声 十里出山泉”这个命题时还上运用了这种特 殊的联想手法。恰到好处。在该图中,画而 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而这蛙 声也非是即时可“听”见的,而是在数周后 的,十里山泉出山的溪水中。这是绝妙之至 的构思。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表现方法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表现方法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表现方法一、解读“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独特表现。

1.1 这幅画作的精妙之处。

齐白石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那可是相当厉害。

它不是直白地给你画一群青蛙在那呱呱叫,而是用一种特别巧妙的方式来表现蛙声。

画面上是从山涧里流出的泉水,几尾蝌蚪在泉水中欢快地游动。

这就很绝了,你看着蝌蚪,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青蛙,想到青蛙那就肯定有蛙声了呀。

这就好比是“抛砖引玉”,蝌蚪就是那“砖”,蛙声就是被引出的“玉”。

这种表现方法不是那种直来直去的,就像咱们平时说话,不直接把话全说透,留着点让你自己去琢磨,特有韵味。

1.2 艺术中的含蓄之美。

在艺术里啊,这种含蓄就像美酒一样,越品越有味道。

它不是那种把啥都摆在明面上的“竹筒倒豆子”。

要是直接画青蛙叫,那多没劲儿啊,就像一道菜,盐放多了,齁得慌。

这种含蓄的表现方法呢,让画面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观众看画的时候就像在解谜一样,在脑海里把蝌蚪和蛙声联系起来,这个过程就像是自己参与到了创作之中,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那十里蛙声,这画就变得“活”起来了。

二、借鉴这种表现方法的创作尝试。

2.1 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咱就说写文章吧。

比如说描写一个热闹的集市,如果像记流水账似的把集市上有多少摊位、多少人、都卖啥东西全写出来,那就跟个清单似的,干巴巴的。

要是学齐白石先生的方法呢,可以写集市散场后的场景,地上有一些残留的菜叶子,还有一些小孩子们拿着刚买的糖人跑过留下的脚印,远处有一只小狗在啃着一块骨头。

这样呢,读者读到这儿,就能想象出之前集市的热闹,人来人往,讨价还价的声音好像就在耳边。

这就是用一种间接的方式来表现热闹,而不是直接说热闹。

2.2 音乐创作中的体现。

音乐创作里也能这么干。

比如说要表现大海的波涛汹涌,不一定要用那种特别强烈的鼓点从头到尾一直敲,就像“狂风暴雨”似的。

可以先有一段很轻柔的海浪声,然后慢慢加入一些海鸥的叫声,再逐渐有一些低沉的类似海下暗流涌动的声音。

这样,听众就会在心里构建出大海波涛汹涌的画面,那种感觉是一点点渗透出来的,而不是一股脑儿地全给你。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一)作品创作背景:《蛙声十里出山泉》创作于1951年,是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着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

纵129厘米,横34厘米。

老舍与齐白石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

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然后想请齐白石先生根据这句诗作幅画,用画去表现诗中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齐白石先生欣然接受,但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

(据说齐白石先生经过了几天的认真思考)。

最终,齐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创作出了这幅着名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二)作品内容介绍: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未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在逆水游动,旁边是山石。

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

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也在大声鸣叫。

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这正切合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的意境。

(三)作品特点:1、以形写神齐白石先生在创作这幅画时,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进行惟妙惟肖的再现,而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

画面中山川、河流、蝌蚪无不生动鲜活。

而齐白石先生着重的是通过画面本身的生动,让观者体会到无法听到的水声及蛙声。

显然齐白石先生是经过了深入的、准确的分析,所以对于所画的对象就能够非常熟悉,充分地体会和掌握对象的特殊本质及其特征,作画的时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现的对象中去,迁想妙得,提笔一挥,才能够把对象的形和神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

千里江山图和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千里江山图和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千里江山图和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1、千里江山图赏析:《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值得一提的是,《千里江山图》画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比《清明上河图》还要宽2倍、长2倍(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此画本无名,后因乾隆提诗“江山千里望无垠”故后世称为“千里江山图”。

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

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

《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

《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2、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齐白石老人一生最有名的画要数《蛙声十里出山泉》。

自一九五一年问世以来,此画属于老舍家已过去了整整六十二年。

今年,经过四位子女的一致同意,决定拿出来献给国家,让它成为公众的财产,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保管。

关于这幅画有许多故事。

核心是这幅画和文学有关。

一是求画人是老舍先生,画是因文学而生的;其二,画是命题画,是按古人诗家的名句的意思而成画的,是文学和美术的共同产儿。

1951年,老舍选了苏曼殊的四句诗句,向齐老人求画。

老人很漂亮地完成了四幅画作,裱出来之后,挂在寓中客厅西墙上,满壁生辉。

老舍先生受了鼓舞,找了四句表现难度更高的诗句再度向老人求画,其中最难的就是查初白“蛙声十里出山泉”。

查初白是清康熙时期的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著诗万首,被誉为白居易、陆游之后的“那一人”。

老舍先生在求画的同时,居然主动提供了绘画的构思。

其中关于怎么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老舍先生用红毛笔写到:“蝌斗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读后感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读后感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读后感(中英文实用版)After immersing myself in Qi Baishi"s "The Croaking Sounds in the Mountain Spring",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profound simplicity and serene beauty conveyed in his work.The painting"s vivid depiction of frogs croaking amidst a tranquil mountain spring brings to life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nature and art.齐白石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让我领略到了画作中深邃的简约之美和宁静之态。

画中群蛙在静谧的山泉旁此起彼伏的鸣叫,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共生。

The masterful use of bold and free brushstrokes in the painting reflects Qi Baishi"s unique style, which is both expressive and full of life.It"s as if the croaks of the frogs echo through the mountains, carrying the painting"s essence into the hearts of the viewers.画作中大胆自由的笔触运用体现了齐白石先生独特的艺术风格,既充满表现力又洋溢着生机。

仿佛画中蛙声穿越山谷,将画作的精神传递到每位观者心中。

The subtle interplay between sound and silence in "The Croaking Sounds in the Mountain Spring" evokes a sense of tranquility and contemplation.It reminds me that sometimes, it is in the quiet moments that we find clarity and understanding.《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声音与寂静的微妙互动唤起了内心的宁静与沉思。

分析中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

分析中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

分析中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十里出山泉》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的一幅中国画。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书画家和篆刻家。

齐白石年轻时曾做过雕花木匠,后学书画篆刻,成就斐然,建国后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齐白石擅长画花鸟、草虫,偶尔也画山水、人物。

齐白石艺术的最重要的成功之处,是将质朴天真的劳动人民的情感与传统的文人画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其绘画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晚年为我国大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

诗句是老舍指定的——“蛙声十里出山泉”,通过绘画这种静止无声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一句有声有动的诗,这本来是个难题。

但是,熟悉生活和自然的白石老人经过一番“匠心独运”,最终创作出了这幅水墨杰作。

画面上,一组山谷间,泉水汩汩地自远处来,几只活泼的小蝌蚪正顺着水流欢快地游动着,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

寥寥几笔的水纹,更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生命不息的活力。

画中并没有画青蛙,但是观众自然会想到蛙和蛙的叫声,似乎那蛙声随着水声由远而近……真是画中有画,画外还有画,使人产生浮想联翩,真是绝妙之至的构思!欣赏此画,我们的思维与激情随着画面各种元素的展开而构建各种意境。

画内,几只活泼的小蝌蚪随着幽谷中奔流的山泉一路欢快地顺流而下;画外,蛙声悠扬,泉水叮咚,共走出优美动人的旋律。

让人不禁联想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诗意。

讲究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前贤曾经运用这种手法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但是,诗情画意不是轻易可得到的,它要求画家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多方面的生活经验和艺术实践经验。

齐白石若没有童年的乡村生活,对青蛙、蝌蚪、蜻蜓、螃蟹、鱼虾等有仔细深入的观察,是很难画出这生动的画来,以文人画的笔墨,表现充满劳动者的情绪,这正是白石老人的伟大之处。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200字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200字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200字
齐白石是中国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堪称传世之作。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只蛙在池塘中呱呱作响的场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而山泉则是蛙声的源头,使得整幅作品更加具有诗意和意境。

首先,这幅画作给人一种清新而明朗的感觉。

蛙声悠扬,仿佛跃动在画面之上,使人不禁联想到明澈的泉水和青葱的山林。

齐白石以其独特的技艺勾勒出了水韵和气息,使得整幅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乐趣。

其次,这幅作品展现了齐白石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和艺术表现力。

他抓住了蛙声和山泉这一瞬间的情感和意境,用笔墨将其完美地呈现在纸上。

这种对自然的描绘不仅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也展现了中国画的魅力和韵味。

再者,这幅作品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反思。

蛙声十里,蛙声的美好和动人之处正是因为它是来自自然的声音,它是对自然和生命的赞颂。

而山泉作为蛙声的源头,则是整幅画作的灵魂所在。

这正是齐白
石向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呼吁人们应当重视自然,保护环境,珍惜生命。

总的来说,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一幅具有深刻内涵和
艺术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和赞美,更是对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思考和呼吁。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珍爱自然,珍
惜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蛙声十里出山泉艺术鉴赏

蛙声十里出山泉艺术鉴赏

蛙声十里出山泉艺术鉴赏《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先生的一幅妙作,那可真是一幅能让你看进去就出不来的画儿呢。

你看这幅画,画面上没有一只青蛙,可你就是能感觉到那蛙声仿佛就在耳边。

这就像是你走进一片森林,虽然没看见鸟儿,但听到那叽叽喳喳的叫声,就知道鸟儿就在周围。

齐白石老爷子就这么神,他没画青蛙,却用别的东西把青蛙的存在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面上只有几抹淡淡的墨色,代表着山溪,溪水从山间蜿蜒而出,那线条流畅得就像山间的精灵在跳舞。

水里呢,有一些小蝌蚪,摇着小尾巴,正顺着溪水欢快地游下来。

这小蝌蚪啊,就像是青蛙派出的小使者,它们的出现就暗示着上游肯定有青蛙在呢。

这就好比你闻到了花香,虽然没看到花,但是你能猜到附近肯定有盛开的花朵一样。

这画的妙处还在于它的意境。

蛙声十里出山泉,可不是光画几只青蛙呱呱叫那么简单。

那是一种感觉,一种你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到的画面:在一片青山绿水之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溪两边长满了青草,草丛里藏着数不清的青蛙。

那蛙声啊,从十里之外的地方传来,一路随着溪水飘荡。

你要是在画前站久了,说不定都能感觉到那带着水汽和蛙声的微风轻轻吹在脸上呢。

再看这画的笔墨运用。

齐白石的笔墨就像他的魔法棒,简单几笔,就能勾勒出山水的神韵。

那墨色浓淡相宜,浓的地方像山的厚重,淡的地方像山间的云雾。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爷爷写书法,他拿着毛笔在宣纸上一挥,简单的笔画就能组合出有力量又有韵味的字。

齐白石画里的山水也是这样,几笔下来,山有了,水有了,意境也出来了。

他用墨的技巧就像是厨师做菜,盐放得刚刚好,多一点太咸,少一点没味。

这画里的墨色就是这样,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了山水和蛙声的世界。

从色彩上看,这幅画虽然主要是墨色,但就是这墨色,却有着千变万化的色彩感觉。

就像我们看黑白照片,虽然没有鲜艳的色彩,但是却能通过黑白灰的层次看到丰富的世界。

这墨色的深浅就像不同的音符,组合在一起就奏响了一曲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美妙乐章。

欣赏这幅画啊,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

《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动的画面。

蝌蚪头上的点颇为精湛,好似蝌蚪
就已经在画面上活蹦乱跳起来了。

白石先生还用线把溪流勾勒了起来,线条是
那么流畅,那么柔美。

好像在画面上涓涓细流一样。

还仿佛听到了“哗啦啦,
哗啦啦”的流水声。

从而衬托出了隐隐的青蛙叫声。

慢慢的由远到近,最后直
到青蛙叫声响彻云霄。

给人一种无限的回味与亲切。

仿佛置身在画面之中,欣
赏着淋漓尽致的美景,听着这轻快而优美的流水声,喝着那美酒。

画中可缺少
不了面,一缺少面就显得画面死气沉沉,没有生机。

再怎么好也没有轻快感。

本画的面就用在了山石上,感到有轻有重,下笔明确。

整个画面因山石而舞动
起来!
我认为白石先生唯一一个缺点就是蝌蚪的数量不太多。

而且使人非常盲目,不知蝌蚪是从哪里蹦出来的,应该再画几只刚出洞的蝌蚪。

另外,蝌蚪有点感
觉头重脚轻,不轻快。

这就是我的评价,还望美术老师多多指点。

山西太原迎泽区太原海边街小学五年级:sxtyrenz824。

齐白石画蛙作品欣赏

齐白石画蛙作品欣赏
(以下图片及说明文均系迷你豆豆转自网络)
《荷蛙》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954年北京荣宝斋画店收藏
荣宝斋收藏的此件作品,白石于画面左侧题款云:“孔德璋尝答人问曰:‘我以此 当两部鼓吹。’”所谓“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之语,出自《南齐书·孔稚珪传》:“门庭之 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 吹,何必期效仲举。’”孔稚珪字德璋,南朝齐御史中丞,为人鲠直而生性磊落坦荡, 疏旷清韵,齐白石以其人事入画,显似别有寓意。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公认的杰作,是齐白石91岁时为老 舍先生画的一幅水墨画。诗句是由老舍指定的。白石老人运用了联想手法,画面上没 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
1951年作蛙戏图
1954年作蛙声如鼓吹
1947年作芋叶青蛙
1949年作墨蛙图
芭蕉蛙趣 池塘初暖 荷花蜻蜓 荷塘蛙声图 青蛙蝌蚪 青蛙图 青蛙图 三蛙图 听取蛙声一片 蛙鸣图蛙趣 齐白石徐悲鸿 1948年作妙机其微
事实上不管是文人画兴起之前还是兴起之后青蛙这种家喻户晓的物象似乎都不太为历代的艺术家关注即使是以写生状物之精绝闻名的两宋也是如此因此自然极少有机会进入中国传统的绘画题材库中而成为具有某种独特寄意的审苦, 他幼时涂鸦,就喜欢表现周围熟悉的环境, 十多年 的雕花艺匠经历, 画像经历, 数以千万计的写生、临摹和默画, 培养了他对人物特别是 乡村自然物像惊人的洞察力和记忆力。 齐白石能在中国艺术史上成为一个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艺术题材选择对传统绘画的颠覆 性,这显然与他下层农民的出身息息相关。诸多只有下层平民才耳熟能详的物象,从 来都不能登传统绘画大雅之堂的,都被齐白石一一摄入画中,并赋予其一种新鲜和泼 辣的审美价值,如农民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笊篱、柴耙、稻草垛等等,而鱼、虾、 蟹、蛙, 在齐白石作品中出现最多。他笔下的青蛙,就像是终日玩耍淘气的孩子,自 由自在, 活泼可爱。事实上,不管是文人画兴起之前还是兴起之后,青蛙这种家喻户 晓的物象似乎都不太为历代的艺术家关注,即使是以写生状物之精绝闻名的两宋也是 如此,因此自然极少有机会进入中国传统的绘画题材库中而成为具有某种独特寄意的 审美对象。 但青蛙连同其子嗣蝌蚪们却为齐白石带来了巨大的名声,下面的《十 里蛙声出山泉》等名作即为明证,而荣宝斋旧藏的齐白石《蛙趣图》亦堪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品创作背景:
《蛙声十里出山泉》创作于1951年,是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

纵129厘米,横34厘米。

老舍与齐白石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

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然后想请齐白石先生根据这句诗作幅画,用画去表现诗中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齐白石先生欣然接受,但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

(据说齐白石先生经过了几天的认真思考)。

最终,齐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创作出了这幅著名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二)作品内容介绍: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未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在逆水游动,旁边是山石。

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

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也在大声鸣叫。

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这正切合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的意境。

(三)作品特点:
1、以形写神
齐白石先生在创作这幅画时,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进行惟妙惟肖的再现,而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

画面中山川、河流、蝌蚪无不生动鲜活。

而齐白石先生着重的是通过画面本身的生动,让观者体会到无法听到的水声及蛙声。

显然齐白石先生是经过了深入的、准确的分析,所以对于所画的对象就能够非常熟悉,充分地体会和掌握对象的特殊本质及其特征,作画的
时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现的对象中去,迁想妙得,提笔一挥,才能够把对象的形和神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

2、高度提炼
齐白石先生用艺术手法对事物加以处理,千锤百炼之后,把一般事物的形象提炼成艺术的形象,虽然简而又简,却掌握了事物的特征,不但没有失掉真实性,反而比真实的东西更纯粹更有概括性,更具有动人的魅力。

如:大块浓淡有致的墨块即将山川峡谷之势展现出来;寥寥几笔线条的勾勒即将河流的灵动表现出来;对蝌蚪的描绘更是高度提炼、一撮而就便表现得活灵活现。

3、空间灵活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面上,留有大块的空白,即天和水的地方不着墨色,留出白纸。

这样的表现使画面虚实相生,使主体更加突出,更加富有层次,布局更加合理。

虽然没有西方美术中通过光线、明暗等透视技巧,但画面却给人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

山峦由近及远,河流由远及近,仿佛蛙声也从远处传来,让人如身临其境。

由于齐白石对‘时’、‘空’领域的熟练掌握,才在画面上表现那样胜似闲庭信步。

这种空间的处理方法在中国画中是非常普遍的,也是中国画的杰出创造。

4、讲究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画中的境界,即诗中有画境,画中有诗意的境界。

这幅画不仅仅是对事物的单纯描绘,其中还有画家富有感染力的感情投入,使看画的人可以受到感动和震撼,达到了物我两融的境界。

境界中最能感动人的是富有含蓄的意境,含蓄可以使人产生联想。

诗情画意不是轻易可得到的。

在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在对‘远山’、‘山涧’、‘急流’、‘蝌蚪’的处理上,齐白石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驾驭得游刃有余,水乳交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

5、重墨不重色
墨在中国画中是非常重要。

“惜墨如金”用金来比喻用墨,可见中国画家对于用墨是非常慎重的。

有笔有墨谓之画,所谓笔,是包括线在内的,所以这句话就是说中国画是由笔和墨构成的,如果说,中国画离开了用笔和用墨便不成其为
中国画。

齐白石先生的这幅画就是秉承中国画“重墨不重色”的特点,巧妙而娴熟的用墨,使画面有了色彩的感觉。

因为墨即是色,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可以使人有不同的色彩的感觉。

这也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和韵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