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基本实验的归纳与延伸-旧人教[整理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实验知识点汇总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选择红磷的原因: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为固体;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
不选择木炭和硫的原因:燃烧生成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不选择铁丝的原因: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选择镁条的原因: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 /5 。
3.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将银白色的液体汞加热,得到的氧化汞是红色粉末。
4.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5.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说明剩余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集气瓶内水面上了一定的高度后不再继续上升,说明氮气不溶于水。
6.误差分析: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少于1/5 的原因有哪些: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导管中有水残留7.误差分析: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多于1/5 的原因有哪些: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弹簧夹未夹紧导致燃烧时部分空气逸出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1. 硫燃烧: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2. 碳燃烧:空气中:发出红光,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木炭缓慢伸入瓶中的目的:防止瓶内氧气受热膨胀逸出3.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红热。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瓶中放一些水或细沙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铁丝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铁丝下端绑一根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火柴快燃尽再插入瓶内的目的是:防止火柴燃烧消耗瓶中的氧气。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是要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实验《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实验《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本次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五年级学生整理和复第五单元的科学实验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他们对该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实验整理和复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概述:对第五单元中进行的实验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
2.实验步骤:逐步介绍每个实验的步骤和要点,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
3.实验原理:通过简单的语言和例子,解释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概念。
4.实验结果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次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入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操作实践:提供实验材料和装置,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加深他们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和记忆。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实验结果,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总结归纳: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他们梳理实验过程和理解实验原理。
5.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察和思考,通过互动讨论来深化他们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1.引入:使用一张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测实验和故事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思考和猜测能力。
2.实验概述:回顾第五单元中进行的实验,简要介绍每个实验的目的和大致步骤。
3.实验步骤:逐个介绍每个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要点,可以使用图示或实物演示辅助说明。
让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操作,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
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和操作规范。
4.实验原理:用简明的语言和例子解释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相关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加深他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5.实验结果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帮助他们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变化。
归纳与整理-人教版选修1化学与生活教案
归纳与整理-人教版选修1 化学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归纳和漏斗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2.掌握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步骤,以及化学反应的种类和特点。
3.实验操作规范,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二、教学重点1.归纳与整理实验及其应用。
2.各种化学反应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反应类型的掌握。
2.归纳和漏斗实验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归纳和整理实验1.讲解归纳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实验操作:利用样品中离子在钨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差异,逐步分离离子,得到单独的离子溶液。
3.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结合实验步骤进行数据总结。
2.漏斗实验1.讲解漏斗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2.实验操作:利用碳酸钙在盐酸中溶解反应明显,利用漏斗逐层分离,得到单独的生成物。
3.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归纳分析。
3.化学反应类型1.讲解化学反应类型的种类和特点。
2.实验操作及分析:以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反应为例,讨论化学反应中的还原和氧化反应,让学生结合实验步骤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4.综合实验1.讲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2.实验操作:将上述所学的归纳和整理技术,漏斗实验与化学反应类型应用到一个化学实验中,让学生认识实验步骤的复杂性,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记录、观察结果。
3.学生结合实验做出的结果,进行数据归纳和分析。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实验,学生掌握了归纳与整理实验、漏斗实验和化学反应类型的原理、步骤和应用,学习并掌握了操作规范,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同时让学生认识实验步骤的复杂性,在操作过程中深刻理解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归纳性的应用,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人教版初中化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及实验归纳整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及实验归纳整理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物质的种类和属性-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物质变化的条件- 物质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实验步骤:准备烧杯和冷热水,测量水的温度,并将冷热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水的变化情况。
2. 实验目的:验证物质变化的条件实验步骤:准备烧杯、盐、冰块和温水,将盐和冰块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将温水倒入第三个烧杯中,观察盐和冰块融化的速度和温水变化的情况。
第二单元:空气中的氧气知识点-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空气中的氧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空气的存在实验步骤:将一只灯笼玻璃瓶倒扣在水中,在灯笼里放一只蜡烛,点燃蜡烛,观察灯笼里的空气变化。
2. 实验目的:观察氧气的性质实验步骤:将一只放有铁粉的试管倒扣在水中,将氧气通入试管中,并点燃一根火柴,将火柴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管内的现象。
第三单元:酸、碱和盐知识点- 酸的性质和特点- 碱的性质和特点- 盐的性质和特点- 酸、碱和盐的常见实际应用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步骤:准备白醋和苏打粉溶液,逐滴加入醋溶液到苏打粉溶液中,直到出现中和反应。
2. 实验目的:验证盐的特点实验步骤:准备食盐溶液和镁条,将镁条放入食盐溶液中,观察溶液的变化和镁条的反应。
第四单元: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物质的微观结构- 物质的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分子与离子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溶液的电导性实验步骤:准备水、食盐溶液和蜂蜜溶液,使用电导仪测试它们的电导性,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2.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溶解性实验步骤:准备水、盐和糖,将盐和糖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的水中,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以上为初中化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和实验归纳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化学教材的实验教学学科拓展与延伸
人教版化学教材的实验教学学科拓展与延伸人教版化学教材作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参考教材,涵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作为化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人教版化学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实验教学的学科拓展和延伸,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化学的兴趣。
一、实验教学拓展1. 科学仪器的使用: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往往只给出了实验装置的简图,而没有详细的实验仪器说明。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科学仪器的使用方法,例如酸度计、PH计、电子天平等。
通过这些仪器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 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往往只给出了一个标准的模板和示例,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拓展,让学生学会设计和编写自己的实验记录表,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巧和科学素养。
3. 实验设计与创新: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实验内容和步骤往往是比较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拓展,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创新。
例如,可以让学生改变实验条件、调整实验参数,从而观察和探索不同的实验现象。
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和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二、实验教学延伸1. 实验与生活的联系: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缺乏对实验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的讲解和说明。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延伸,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2. 实验与社会问题的关联: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往往只关注化学实验本身,而忽略了化学实验与社会问题的关联。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实验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
3. 实验与科学研究的连接: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往往只关注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缺乏对化学实验与科学研究的联系的介绍。
课本重点实验知识点总结
课本重点实验知识点总结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科学原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总结课本中的重点实验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实验内容。
一、实验的基本要素一般来说,一个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设备和实验结果等基本要素。
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的核心,它明确了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通过实验目的,我们能够了解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或验证的假设。
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解释了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理论。
它是实验设计的基础,需要我们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解释。
3.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实验的过程。
在科学实验中,步骤的重复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它们对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实验设备实验设备是指用于进行实验的器材和工具。
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需要熟悉和正确使用实验设备,遵循实验操作规程。
5.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指通过实验所观察和测量到的数据和现象。
它们是实验的客观记录,对于推断和证明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合理选择实验方法和精确操作。
二、常见实验知识点根据不同的科学学科,实验知识点的内容可以千差万别。
下面将针对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三个学科的实验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物理实验物理实验主要涉及运动、力学、光学、电学等领域。
常见的物理实验知识点包括:-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 光的反射实验- 简单机械实验(如杠杆原理等)- 电路实验(如串联、并联电路的实验)2.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通常涉及化学反应、物质性质和分析方法等方面。
常见的化学实验知识点包括:-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金属与酸反应实验- 酒精的制备实验- 离子反应实验(如氯离子的检验等)3. 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实验主要涉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遗传变异等方面。
常见的生物学实验知识点包括:- 植物组织切片实验- 动物解剖实验- 光合作用实验- 酶的活性实验三、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 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开始之前,确保实验设备和试剂等物品齐全,并对实验原理和步骤进行充分的了解。
初三上册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上册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实验在初中科学学习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手操作、观察、探究,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下面,我将对初三上册的实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实验一:判断物质的物态变化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物质变化的外部现象,判断物质的物态变化。
实验步骤:1. 取一个干净的玻璃杯,加入适量的水;2. 将玻璃杯放在加热器上,用锡箔纸做一个盖子盖住玻璃杯;3.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4. 将加热器加热到水沸腾,并观察水的变化现象。
实验二:测量纸的厚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纸的厚度,学习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1. 取一张纸,将它折叠成几层;2. 使用游标卡尺,将纸的厚度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3. 将纸展开,再次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4. 计算纸的平均厚度。
实验三:测量光的传播速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直流电灯泡灭亮的时间差,间接测量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直流电灯泡,一个发射灯和一个接收灯,与它们相距一定距离;2. 给发射灯接通电源,使其发出光,同时计时;3. 观察接收灯灭亮的时间点,并记录下这个时间;4. 计算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四:分离混合物中的成分实验目的:通过分离方法,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出来。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混合物样品,可以是沙子和盐的混合物;2. 将混合物样品倒入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3. 使用过滤纸过滤混合物,将沙子和水分离;4. 将过滤后的液体加热,使水蒸发,留下盐。
实验五:探究杂质对水的沸点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在水中加入不同杂质,探究其对水的沸点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几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水;2.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不同的杂质,如食盐、糖、酒精等;3. 使用温度计测量每个试管中水的沸点,并记录下来;4. 分析不同杂质对水的沸点的影响。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对初三上册的实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科学必背科学实验及知识点集锦
人教版小学科学必背科学实验及知识点集锦本文档旨在为小学生提供一些必备的科学实验和知识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研究科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实验和知识点:科学实验食盐的溶解性实验实验现象:将食盐放入水中,观察其是否能完全溶解。
实验原理:食盐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当放入水中时,其离子会与水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导致食盐溶解。
实验步骤:1. 取一些水放入一个中。
2. 将适量的食盐加入水中,并搅拌均匀。
3. 观察食盐是否完全溶解。
灯泡电路实验实验现象:使用电池、导线和灯泡构成一个电路,当电路闭合时,灯泡亮起。
实验原理:电流是电子流动的方式,当电路闭合时,电子会沿着电路流动,通过灯泡时产生光亮。
实验步骤:1. 连接一个电池和一个灯泡,使用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2. 触碰导线的两端,将电路关闭。
3. 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科学知识点食物链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关系的模型。
一个食物链中包括食物的来源和被食物所吃的关系。
例子:草 -> 兔子 -> 狐狸在这个食物链中,草为兔子提供食物,兔子为狐狸提供食物。
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雨和地下水等。
例子:1. 太阳照射地表的水,使其蒸发成水蒸气。
2. 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冷却后形成云。
3. 云中的水滴凝结,形成降雨。
4. 降雨后,一部分变成地下水,一部分流入海洋。
这些实验和知识点是小学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希望通过这些实验和知识点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九年级课本实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课本实验知识点总结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在九年级的课本中,实验内容十分丰富多样,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
本文将针对九年级的课本实验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供学生复习和回顾之用。
一、物理实验知识点总结1. 测量实验(1)测量长度的实验:使用尺规、游标卡尺等工具,采用合适的技巧和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2)测量时间的实验:使用秒表、钟表等工具,进行时间的测量,包括单次测量和多次测量的方法;(3)测量速度的实验:利用滑轮、坡道等装置,进行物体的运动实验,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速度。
2. 热学实验(1)测量物体温度的实验:使用温度计或热敏电阻等工具,对物体的温度进行测量;(2)测量物体热传导率的实验:采用导热棒、导热管等工具,测定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率。
3. 光学实验(1)反射实验:使用镜子、凸透镜等实验仪器,研究光线的反射规律;(2)折射实验:采用玻璃棱镜、水平面等实验装置,研究光线的折射现象。
4. 电学实验(1)静电实验:使用静电杆、电荷计等实验仪器,研究静电现象;(2)电路实验:通过搭建不同的电路,学习并验证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学概念。
5. 力学实验(1)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天平等仪器,测定物体的质量;(2)测量力的大小的实验:通过拉力计、弹簧测力计等仪器,测量不同力的大小;(3)测定滑动摩擦系数的实验:利用斜面、水平面等装置,测定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滑动摩擦系数。
二、化学实验知识点总结1. 溶解实验(1)固体溶解实验:研究不同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观察溶解度、溶解速度等因素;(2)气体溶解实验: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观察溶解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影响。
2. 化学反应实验(1)酸碱中和实验:通过酸碱指示剂、PH试纸等方法,研究不同酸碱的中和反应;(2)金属活动性实验:通过金属与酸或盐溶液的反应,研究不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氧化还原实验:观察不同金属或非金属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
人教版物理实验总结归纳
人教版物理实验总结归纳实验一:运动的三要素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运动的三要素:位移、时间和速度。
通过使用一根直尺和一个计时器,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并计算出其平均速度。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是相关的,这为我们进一步理解运动的本质提供了基础。
实验二: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常见的例子包括弹簧振子和摆锤。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简谐运动具有周期性、有规律的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位置处的位移和时间来确定其周期和频率,并根据这些数据进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实验三: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条件之一。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平衡杆和若干个砝码,通过调整砝码的位置和质量,使平衡杆保持平衡。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力的平衡原理,并能够应用这个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实验四:摩擦力的研究摩擦力是物体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它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和相互作用面积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参数来观察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并对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实验五: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准确性,并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定律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实验六: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测量物体在不同受力下的加速度,并根据实验数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这个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七: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受力作用下的动量变化情况。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测量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动量变化,并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动量定理的准确性。
人教版年级知识点精讲小学四年级科学实践活动
人教版年级知识点精讲小学四年级科学实践活动【人教版年级知识点精讲】小学四年级科学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魅力。
在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程中,有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下面,我们将重点讲解几个人教版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并给出相应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一:植物的种子和幼苗实验知识点: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实验材料:- 各种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小麦、豌豆等)- 盆栽土或湿棉花- 小型花盆或透明塑料杯- 水壶或喷雾瓶实验步骤:1. 将盆栽土或湿棉花放入小型花盆或透明塑料杯中,保持湿润状态。
2. 在土壤或湿棉花上撒上一些种子。
3. 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定期喷水或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观察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5. 比较不同植物的发芽速度和幼苗生长情况,并进行讨论。
实践活动二:水的循环实验知识点:水的循环实验材料:- 一个透明的塑料瓶- 水- 保鲜膜- 橡皮筋- 小石子或沙子实验步骤:1. 将小石子或沙子放入塑料瓶底部,填充1/4的高度。
2. 倒入适量的水,使填充物湿润。
3. 将保鲜膜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上,并在保鲜膜中间打一个小孔。
4. 将实验器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5. 观察几天后,会发现保鲜膜上有水滴出现,这是因为水被加热蒸发后,凝结在保鲜膜上。
实践活动三:制作简易测温器知识点:温度和温度计实验材料:- 热水- 冷水- 透明的塑料瓶- 彩色饮品吸管- 食用盐实验步骤:1. 将塑料瓶装满热水,稍等片刻以使其温度稳定。
2. 同时将塑料瓶装满冷水。
3. 在冷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用盐,使其溶解。
4. 将彩色饮品吸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并用手掌捏住吸管封口。
5. 快速将吸管封端放入食用盐溶液中,并迅速放开吸管封口。
6. 观察吸管中液体的上升和下降情况,可以判断出所处环境的温度。
实践活动四:探究灯与影的关系知识点:光的传播和反射实验材料:- 手电筒或台灯- 白色纸张或墙壁- 各种不同形状的卡纸实验步骤:1. 将手电筒或台灯打开,并对准一块白纸或墙壁。
课本基本实验的归纳与延伸(总结+习题)
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
止加水后,漏斗中与试管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变化,说明装置不漏气。
(3)使用启普发生器的条件是要求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反应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中学阶
段 14 种常用的固体中,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的气体是 H2、CO2、H2S。题给条件下,能用此装置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下面对课本的实验装置梳理延伸如下:
课本基本实验的归纳与延伸
1、气体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1)、固体+固体 气体(图 1)
①反应容器:试管
②注意事项:粉末状固体;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
(2)固体+液体→ 气体(图 2、图 3、图 4、图 5、图 6)
①反应容器:试管、烧瓶、广口瓶、锥形瓶
气泡,移开热源,是否有一段水柱。
(2)利用液面高度(差)有否变化
8、过滤、蒸发、蒸馏、分液装置
图
50
图 45
二、例题讲解 例题一.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延伸:
用图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在塑料隔板上放粗锌粒,漏斗和带支管的试管中 装有稀硫酸,若打开弹簧夹,则酸液由漏斗流下,试管中液面上升与锌粒接触, 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由支管导出;若关闭弹簧夹,则试管中液面下降,漏斗 中液面上升,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需要时再打开弹簧夹,又 可以使氢气发生。这是一种仅适用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
接收式(图 31 等)原理是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 (气体发生装置等) 4、气体净化装置:根据净化剂的状态和条件选择(图 39、图 40、图 41、图 42)
图 39
图 40
体性质实验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的条件选择 (1)常温反应装置(图 43、图 44) (2)加热反应装置(图 45、图 46、图 47)
教材实验的延伸与拓展
现象:
在U形管的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阳极放出的气 体有刺激性气味,并且能使湿润是碘化钾淀粉试纸 变蓝;阴极附近溶液变红。
阴极:2H++2e-=H2↑ 阳极:2Cl- — 2e-=Cl2↑
解释:
2019/2/8
[2004年高考理综Ⅰ第27题]
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 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 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 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 。在X极附 近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放出气体,溶液变红 。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2Cl- — 2e-=Cl2↑ 。检验该电极 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Y电极 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近,试纸变蓝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① 2+ X电极的材料是 纯铜 ,电极反应式为 Cu +2e =Cu 。 2+ ②Y电极的材料是 粗铜 ,电极反应式为 Cu — 2e =Cu 。 (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2019/2/8
(3)用装置(Ⅱ)进行实验时,反应在什么情况下可
当稀HNO3液面低于铜丝时 自动停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装置(Ⅱ)进行实验时,如何证明生成的无色 将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气体进入漏斗中, 气体是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证明生成的无色气体为NO
人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知识点精讲
人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知识点精讲一、绪论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观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对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实验知识点进行精讲,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物质的性质实验1. 探究固体的性质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固体的性质。
例如,可以进行以下实验:(1)观察固体的形状和大小:比如通过放大镜观察锌的晶体形状。
(2)测量固体的质量: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3)测量固体的体积:使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
2. 探究液体的性质液体也有各自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分析。
比如:(1)观察液体的颜色和透明度:通过比较不同液体的颜色和透明度来了解其性质。
(2)测量液体的密度:使用密度瓶测量液体的密度。
(3)测量液体的沸点和凝固点: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液体的沸点和凝固点。
三、能与能量转化实验1. 探究物体的运动能物体的运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物体的运动能。
比如:(1)观察小车滚下斜面的速度和高度的关系:通过改变斜面的高度,观察小车滚下斜面的速度变化。
(2)测量物体的重量和高度的关系: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高度下的重量,了解其具有的运动能。
2. 探究热能的传递和转化热能是一种能量形式,也可以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例如:(1)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将水分别置于冰箱和热水中,观察其温度的变化,了解热能的传递和转化。
(2)探究热传导:通过将一根金属棒的一端加热,观察热能在金属棒中的传导情况。
四、生物的生长实验1. 研究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实验是小学科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
例如:(1)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情况:通过在不同条件下种植植物,观察其根、茎和叶的生长情况。
(2)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实验,了解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研究动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也可以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例如:(1)观察动物的变化:通过观察蚕的变态过程,了解动物的生长和变化。
课本有机实验的复习、延伸与拓展(教学用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课本有机实验的复习、延伸与拓展(教案)2011年9月28日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乙醇卤代和溴苯的制备方法和原理。
2、理解乙醇分子结构测定的方法和原理,学会简单装置的设计。
3、复习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巩固、加深理解有机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概括、归纳、课本上的实验,结合有关的化学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培养学生拓展和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熟悉实验的拓展与延伸,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对课本实验原理、装置的分析,并作简单的拓展与延伸,初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难点:知识类比、拓展和延伸。
三、课的类型:高三复习课四、教具与媒体:PPT五、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根据PPT展示图片,请学生辨析课本中出现的常见有机物的制备。
【教师活动】:面对这些课本知识我们需要掌握些什么?(反应原理、反应药品、反应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问题……实验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过渡:在高考中如何考察呢?一、变形嫁接,重组课本实验展示例题:展示2011年上海高考化学卷26题二、辨析再认,重现课本实验【回归课本】-----高三课本P162,乙醇和氢卤酸反应【学生活动】:复习、讨论乙醇和氢卤酸反应的课堂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反应原理、反应装置、反应现象、实验注意点。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反应原理:反应药品:反应装置:收集装置:讨论:1、用溴化钠和浓硫酸制备溴化氢需要注意什么?(挖掘课本信息:浓硫酸为1:1,微热)2、如果改用浓度较高的硫酸会出现什么问题?(溴化氢被进一步氧化为Br2)3、可能会出现什么副反应?(乙醇浓硫酸加热作用分子内、分子间脱水。
九年级课本实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课本实验知识点总结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九年级的课本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实验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一、实验的基本原则1. 实验的可重复性原则:同样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2. 实验的客观性原则:实验结果应该客观、准确,不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3. 实验的因果关系原则:要明确实验结果与实验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实验设计与实施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实验目的、提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和准备实验材料等。
2.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注意安全、保持实验环境整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等。
3. 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实验曲线、制表等,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常见的实验技巧1. 分液漏斗的使用:掌握正确的分液漏斗使用方法,注意避免溅出和滴漏。
2. 精密仪器的使用:如天平、万能电表等,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掌握操作技巧。
3. 灯泡的组装与连接:学会正确组装灯泡、连接电路,注意安全使用电源。
四、实验常用器材与仪器1. 显微镜: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注意放置显微镜的平稳和防止镜片碰撞。
2. pH试纸:学会使用pH试纸检测物质的酸碱性。
3. 密度杯:使用密度杯测量物质的密度,注意操作中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五、实验中的常见实验现象及解释1. 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反应生成红色沉淀:这是一种化学反应,铁离子与硫氰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沉淀。
2. 氨水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白烟:这是一种物理反应,氨水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同时产生气体,形成白烟。
3. 辣椒粉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大,而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这是因为辣椒粉中的色素成分在酒精中更易溶解。
六、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 注意穿戴实验室服装和个人防护用具,如实验摩擦手套、护目镜等。
2. 禁止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抽烟等。
实验室中只能进行科学实验。
3. 实验室操作时必须保持专注,防止发生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本基本实验的归纳与延伸——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一、设计立意及思路高考理科综合测试题中化学实验题的形式与难易一直是教师和学生最关注的,因为实验题赋分高且往往是学生最没有把握的题型,它的得分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
因此,加强化学实验复习,提高实验能力,已成为许多考生提高高考成绩的关键。
分析2001年以来理综高考试卷中的实验题,不难发现很多实验题均源自于课本。
实验题中几步都要求地很基础,只是在最后一二步进行延伸,从而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于这种理念,本实验专题复习是把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基本实验进行归纳,并从中选择了部分实验进行了延伸。
通过这样的复习,既让学生重视课本基本实验,又能从中得到了提升,从而使学生能在高考实验题中取得高分。
本案例的设计各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进行删增,一般上2-3课时。
二、高考考点回顾近几年理综的实验题均为小型的又带有研究性的试题。
考查的内容一般是无机实验题,主要让学生填写化学方程式、简述所设计的操作步骤、说明理由等,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能否用化学用语进行规范性地表达。
实验题中往往前几步要求较简单,而最后一二步能力要求较高,它要求学生处理一些一定背景下的新问题,这不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还需要有创新能力。
考查的这些实验原理均源于课本实验,但装置和原理都基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是对课本实验的延伸。
三、基础知识梳理下面对课本的实验装置梳理延伸如下:1、气体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1)、固体+固体气体(图1)①反应容器:试管②注意事项:粉末状固体;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2)固体+液体→气体(图2、图3、图4、图5、图6)①反应容器:试管、烧瓶、广口瓶、锥形瓶②加液容器: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图2 图3 图4 图5 图6③启普发生器及改良(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3)固体+液体气体或液体+液体 气体(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①反应容器:试管、烧瓶 ②加液容器:分液漏斗2、气体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排空气法:(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2)排水法图(图24、图25) (3)贮气瓶(图26)3、尾气处理装置:根据多余气体的性质选择 (1)在水中溶解性不大的气体(图27)图7图8图9 图10图11 图12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图24图25图26(2)燃烧或袋装法 (图28、图29)(3)在水中溶解性很大的气体:防倒吸(图30-图38)4、气体净化装置:根据净化剂的状态和条件选择(图39、图40、图41、图42)5、气体性质实验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的条件选择(1)常温反应装置(图43、图44) (2)加热反应装置(图45、图46、图47) (3)冷却装置(图48、图49):6、排水量气装置:测量气体的体积(图50、图51、图52、图53)7、装置气密性检查:(1)利用热源:用手捂或用酒精灯微热,看是否有气泡,移开热源,是否有一段水柱。
图30 图31 图32图33 图34 图35 图36 图37 图38图39 图40 图41 图42图43 图44 图45 图46 图47图48 图49 图50 图51 图52 图53(2)利用液面高度(差)有否变化同学们只要真正懂得以上这些装置的实验原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四、例题讲解例题一.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延伸:2001年高考理科综合第28题(30分)用图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在塑料隔板上放粗锌粒,漏斗和带支管的试管中装有稀硫酸,若打开弹簧夹,则酸液由漏斗流下,试管中液面上升与锌粒接触,发生反应。
产生的氢气由支管导出;若关闭弹簧夹,则试管中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
需要时再打开弹簧夹,又可以使氢气发生。
这是一种仅适用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
回答下面问题:(1)为什么关闭弹簧夹时试管中液面会下降?(2)这种制气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从下面三个反应中选择一个可以用这种随制随停的制气装置制取的气体,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①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②黄铁矿与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③气体名称收集方法检验方法(4)食盐跟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不能用这种装置随制随停。
试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是涉及到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有关内容,是学科内和学科间相结合的综合试题。
(1)关闭弹簧夹时,由于反应所产生的氢气使试管内的液面上的压力增加,从而造成了试管中的液面下降,解决本题涉及到物理学的压强内容。
(2)由于本装置与启普发生器相类似,所以要首先回忆检查启普发生器气密性的方法——液面观察法,即关闭活塞,向漏斗中加水,气密性良好的标志的是;停止加水后,水面的位置一定。
漏斗和容器下部内液面保持较大的液面差,如图所示。
这样就自然得出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试管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变化,说明装置不漏气。
(3)使用启普发生器的条件是要求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反应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中学阶段14种常用的固体中,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的气体是H2、H2S。
题给条件下,能用此装置制取的气体是CO2、H2S。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1 = CaC12+CO2↑+H2O;FeS2+2HC1 = FeC12+S +H2S↑二氧化碳向上排空气法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使石灰水浑浊硫化氢向上排空气法有臭鸡蛋味(4)食盐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1+H2SO4 = NaHSO4 +HC1↑,由于此反应需要加热且食盐是粉末状物质,因此不能用随用随停装置来制取。
例题二.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第11页【实验1-2】的延伸:2002年理科综合第29题(Ⅱ)(20分):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图1 图2(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2)收集氨气应用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解析:本实验题前三小题考查的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及基本操作。
第四小题是对实验抽取氨气的延伸,它与物理压强相结合。
在考试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和操作都掌握得不扎实,不知道通常是用价格便宜的熟石灰和氯化铵反应制造氨气,而是选择了价格高的烧碱、硫酸铵等,还有的错用硝酸。
还有不少学生忘记关键步骤“打开止水夹”,只是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这些问题就提醒学生要注意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设计严密性和科学性的培养。
同时也要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结果、过程以及结论。
参考答案:(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2)向下排空气碱石灰(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氢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氢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例题三.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第89页【实验4-10】的延伸: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第33题(22分):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
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解析:本实验题用两种方法来制备氢氧化亚铁,方法一完全是采用课本中的实验,考查硫酸亚铁溶液的配制中的要求,必须要注意防止水解和氧化;在制备氢氧化亚铁必须要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及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操作要求。
方法二是对课本实验的延伸,是一种改进的制备方法,用氢气作保护气的方法来保证新制的氢氧化亚铁不被马上氧化。
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方法一(1)稀H2SO4铁屑(2)煮沸(3)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O2方法二(1)稀H2SO4铁屑(2)NaOH溶液(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
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例题四.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第32页【实验2-7】的延伸:2005年春季高考北京试卷第29题(21分):化学活动课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NaHCO3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请回答:(1)各组反应开始时,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填写下表的空格。
试剂用量实验现象(气球体积变化)分析原因第①组0.42gNaHCO30.53gNa2CO33mL 4mol/L盐酸甲中气球与乙中气球的体积相等甲、乙盐酸均过量n(NaHCO3)= n(Na2CO3)V甲(CO2)= V乙(CO2)第②组0.3gNaHCO30.3gNa2CO33mL 4mol/L盐酸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第③组0.6gNaHCO30.6gNa2CO33mL 2mol/L盐酸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片刻后,乙中气球又缩小,甲中气球的体积基本不变(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解析:本实验题第(1)小题完全是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考查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机理。
第(2)小题是对课本实验的延伸,用定量的方法来做同样的实验,但出现的实验结果却不同,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并写出原因。
此题的难度就比第(1)小题的难度要大得多,学生必须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及产生气体的量的关系,只有完全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参考答案:(1)甲 HCO3-+H+=CO2↑+H2O试剂用量实验现象(气球体积变化)分析原因第②组甲、乙盐酸均过量n(NaHCO3)> n(Na2CO3)V甲(CO2)> V乙(CO2)第③组甲、乙盐酸均不足量消耗的n(NaHCO3)> n(Na2CO3)V甲(CO2)> V乙(CO2)CO2 + H2O + CO23-= 2HCO3-例题五.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第32页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延伸: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的反应),设计用下图所示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