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浅析滇池治理的几点思路
浅析滇池治理的几点思路滇池作为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其对于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滇池的水质严重下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如何治理滇池,一直是云南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的关键问题。
本文就滇池治理的几点思路进行浅析。
一、加强水资源管理滇池作为淡水湖泊,其水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农业循环经济、城市污水排放等。
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是治理滇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
具体来说,需要对滇池周边的农村和城市进行全面监测,对于污水排放过多的地方进行制止和整治。
同时,还要推广节水技术,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应该出台有力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限制。
只有加强水资源管理,才能够有效地避免污染源入湖,保持滇池水质良好。
二、开展农业污染治理滇池周边是云南省的重要农业区域,农业排污也是滇池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治理滇池污染,需要加强农业污染治理。
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业污染源进行监测,对未达标的农业企业进行整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另一方面,要推广适应当地水土的农业模式,强化农业循环经济,尽量减少农业对滇池的污染。
三、加强城市污水治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污水排放已经成为了滇池水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城市污水治理也是治理滇池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治理城市污水,需要改善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增加城市污水管网的覆盖率。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工业等污染源的监测和控制。
此外,对于城市居民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减少生活垃圾、化学药品等对环境的污染。
四、加强生态保护滇池的生态破坏已经到达了一个相当严重的程度,对于治理滇池,必须加强生态保护。
首先,需要加强湖泊周边植被的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修复站等机构,促进湖泊周边的生态建设。
其次,需要限制不合理开发,加强对开发项目的环境审批和环境监测,保证开发不对环境造成破坏。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的保护摘要:旅游业作为综合性的产业,所具有的创汇创收、带动其他行业发展和促进经济整体进步的功能和作用是其他行业所不可比拟的。
我国各地历来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将是各地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不仅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影响,进而制约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且,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还会对自然环境产生直接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影响。
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字: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一、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一)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1)、旅游产业形象日趋明显,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旅游业的创汇创收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
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地进一步重视发展旅游业,全社会的旅游意识不断增强,产业形象渐趋鲜明。
一批具有独特旅游资源的边远贫困地区,通过大力开发当地的资源也走上了稳定脱贫致富的道路。
2)、资源开发初具规模,旅游产品基本成型且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批较成熟的旅游线路。
3)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旅游的硬件设施和旅游景点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旅游服务业,基本上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的旅游饭店服务体系。
旅行社的地位和功能加强,外联内接能力日益壮大。
4)、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仍较低,区内发展差异较大。
不发达省区的开放滞后,旅游业起步晚,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
(二)、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掠夺式的开发造成的破坏问题较为突出旅游资源开发中,当地旅游部门与投资商在进行开发活动时,在经济利益目标追逐下,往往缺乏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只顾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做过度性、掠夺式的开发,景点开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病态膨胀的趋势日益明显,例如:在景区内建造一些不相宜的、破坏景观的设施;大规模开山劈石,舍弃自然化的登山不道而铺设拙劣的水泥台阶;在古城中修建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等。
滇池生态旅游现状分析报告
滇池生态旅游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滇池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滇池生态旅游逐渐兴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生态保护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滇池生态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和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2. 滇池生态旅游的优势2.1 丰富的自然景观滇池拥有雄伟壮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包括湖光山色、湿地生态、植被繁茂的岸线等。
这些自然景观使得滇池成为了摄影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的理想之地。
2.2 文化底蕴深厚滇池周边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如镇远古镇、双廊古镇等,这些古镇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民族特色,吸引了大量文化爱好者前来游览。
2.3 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滇池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也得到了加强。
生态旅游已成为滇池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吸引了一大批环保爱好者和生态志愿者。
3. 滇池生态旅游的问题与挑战3.1 生态环境的威胁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滇池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亟待解决。
3.2 旅游服务水平不高滇池周边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不满足游客日益提高的需求。
需要加大投入,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滇池旅游的国际化品牌。
3.3 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滇池的生态旅游发展需要平衡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保护滇池的生态系统,不能过度开发造成环境恶化。
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4. 发展策略与建议4.1 加强生态保护加大对滇池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严禁野外捕捞、乱倒垃圾等行为,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体系,保护滇池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4.2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增加旅游投入,提升滇池周边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提供更好的接待和导游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
4.3 发展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挖掘滇池周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如深度体验、生态农业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云南滇池的历史与现状
云南滇池的历史与现状云南滇池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泊,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南郊,是中国东南亚经济圈内的重要湖泊,也是中国珍稀鱼类和水生生物的宝库。
滇池地区历史悠久,跨越了南诏、大理国和元代等多个时期。
在滇池地区,人类文明与湖泊文明交相辉映,湖泊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滇池环境的变化滇池的生态环境在近几十年来发生了较大变化。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滇池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比如湖水污染、湖岸开发等。
据有关部门统计,滇池流域的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增加了近一倍,而且在这段时间里,滇池附近的工业和农业产值也有了显著提升。
除此之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对滇池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滇池的治理滇池的环境保护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各级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
2003年,国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滇池流域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滇池保护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此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包括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加大湖泊保护力度、加强湖岸管理等,这些举措逐步改善了滇池的环境。
滇池的保护滇池的保护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和治理力度,加强环境执法,并加强对滇池环境的监测和研究;另一方面,公众也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尽可能减少对湖泊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鼓励周边居民以及企业加入保护滇池的队伍。
此外,还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或者组织,推动滇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对环保的意识和环保意识的熏陶,让滇池地区成为一个文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优美地区。
滇池的未来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滇池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值得期待。
旅游业是滇池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推动滇池旅游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滇池成为一个安全、舒适、有活力的旅游胜地。
同时,可以考虑发展滇池相关的产业,比如滇池水产品、湖上交通工具等,切实增加居民的收入,增进当地居民的福祉,让湖泊发挥更大价值。
保护滇池的措施
保护滇池的措施滇池作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是云南省的重要自然资源和风景名胜区。
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滇池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和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采取一系列措施非常必要。
1. 污水处理和排放管控滇池周边的城市和农村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滇池,成为滇池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建设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并监管排放标准,对污水进行适当处理,是保护滇池的一个重要措施。
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活动的污水排放管控,确保其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并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和处罚力度。
2. 生态修复和保护为了改善滇池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采取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湖泊湿地的建设和恢复,增加湿地植被的覆盖面积,提升湖泊的自净能力。
另外,适时进行湖泊的清淤工作,以去除湖底的污染物和富营养化物质,恢复湖泊的生态平衡。
3. 控制开发和整治违建滇池周边的开发与建设也是导致滇池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滇池,需要控制开发规模和整治违建行为。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管理和规划,控制开发用地,禁止在湖泊保护区和缓冲区新建违建。
对已经违建的建筑进行拆除,并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4. 加强水域监测和环境治理建立健全滇池的水域监测体系,定期对滇池水质、水量和生态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水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
加大投入,引进高效的环境治理技术和设备,对湖泊周边的工业废水、农业源污染等进行及时处理。
5. 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保护滇池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加强对滇池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
组织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如湖滨清洁行动、环保讲座等,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滇池保护工作。
6. 推动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滇池作为云南重要的风景名胜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推动滇池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将滇池的保护与经济利益相结合。
旅游资源案例
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案例【案例】旅游、环保协调发展保护资源刻不容缓云南昆明是我国著名的“春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
位于昆明市区西南的滇池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之一,被誉为云贵高原上的明珠,是旅游的好去处。
但在一个时期内,滇池污染严重,水质下降,难以吸引游人。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前,云南省昆明市决心下大力气治理滇池。
当地政府拿出3亿元人民币治理污染,认为让滇池“脱胎换骨”应绰绰有余了。
但大把的钞票“扔”进去后,滇池的水质并没达到预期的净化。
经有关专家预计,治理滇池所需的静态投入至少要85亿元人民币。
思考题1.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我国对保护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哪些法律法规?案例解析1.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发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的共识。
但在旅游业一派繁荣的背后,却潜伏着严重的旅游资源保护危机。
自然旅游资源,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经亿万年的自然和人类演变过程而得以保留下来的弥足珍贵的财富,但目前这些资源的衰败及其所赋存的环境的恶化,使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直接威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给予高度重视。
本案例中,由于在一个时期内,当地人们意识淡薄,致使云南滇池遭受严重污染,为让滇池水质还原,当地政府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因此,为使旅游资源的保护落到实处,每个地方、单位和每个公民都应树立起保护旅游资源的法制观念并认真贯彻于实际行动中。
2.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下简称《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城市绿化园林保护条例》、《城市规划法》、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等,以及我国参与或者缔结的许多国际环境资源保护的公约和条款。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一、云南旅游资源优势云南作为一个山水相依的省份,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拥有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亚北温带湿润气候区以及高原气候区等多个不同的气候区,物种生态资源丰富,其中的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多样性属于全球保护优先级非常高的类型。
此外,云南还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镶嵌了不少名胜古迹,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拥有着丰富的资料、广泛的影响,对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云南拥有着大好的旅游资源。
二、云南旅游开发现状当前的云南旅游开发,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重景轻文,存在文化开发不够的问题;2、由于旅游资源的高质量开发不足,导致景区环境恶化,旅游设施建设不够规范;3、旅游市场价格混乱,存在价格不透明,相互之间恶性竞争的现象;4、旅游商品和服务质量不稳定,存在着旅游黑导、黑车、黑店等问题;5、部分景点属于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但实际上,部分景点的开发面积过大、开发方式不尊重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旅游资源也造成了损失。
三、云南旅游的开发策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云南在旅游业的开发中有必要采取以下策略:1、高度重视文化价值,推出更多有特点、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2、坚持绿色旅游理念,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旅游资源的保护;3、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完善景区建设治理方式,打造多元化产品,推广红色旅游、美食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多种旅游类型;4、依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景点打造旅游品牌,建造一批富有云南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打造旅游“云南一号”和“云南版图”;5、以开放思维促进旅游合作,积极谋求与周边省份、甚至各国旅游企业合作,开展产业融合,优化旅游产品的供应链,扩大尤其是国际旅游市场的份额。
四、云南旅游成功案例云南之美吸引了无数驴友的到来,如何将其中的经验成果转化为实践,使云南旅游市场更加繁荣,这是云南旅游开发的目标。
针对当前的旅游开发出现的问题,云南旅游理事会制定了对策,目前云南已成为全国热门的旅游胜地之一。
滇池的地理知识点总结
滇池的地理知识点总结滇池地理位置优越,湖泊周围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是云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湖泊周边的昆明市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丰富的人文遗产和自然景观,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滇池也是当地重要的水资源,为当地的农业、畜牧业和市区的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在滇池的地理位置中,可以看到湖泊周围有一些小岛屿,其中最大的是海埂岛和小云岛,这些岛屿增添了湖泊的迷人风景。
此外,滇池水域广阔,湖水清澈湛蓝,天空湛蓝,水天相接,美不胜收。
滇池的地理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地质构造,湖泊周围属于高原地形,有丰富的地质构造,同时湖泊地势低洼,水源充足,是滇池得以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滇池位于暖温带气候区域,季风湿润,湖水得到了充分的补给和维持,维持了湖泊的水质。
滇池的地质构造包括在湖泊周围广袤的高原,湖泊的盆地地形,以及湖泊周围的山地地形。
湖泊周围的高原地区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是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湖泊的盆地地形地势低洼,陆地面积较广,湖水集水快。
湖泊周围的山地地形,山峦起伏不平,为湖泊增添了迷人的风景。
湖泊水文特征是滇池地理特点的又一重要方面。
湖泊水文特征包括湖泊的水源、水质和自然生态环境。
滇池的水源主要来自周边诸多山脉中的降水和融雪,湖泊地质构造特殊,地表水补给充足,使得湖水来源得以保持。
湖泊水质清澈湛蓝,无污染,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滇池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维护,湖泊周围绿树成荫,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景色宜人。
滇池地理环境对当地的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滇池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湖泊的存在增加了当地的湿度,使得当地气候相对温和,温差不大。
湖泊水域广阔,使得当地气温也比较稳定,没有很大的气温变化。
此外,湖泊还具有一定的调节气候的功能,为周边的农作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总的来说,滇池地理环境独特,具有丰富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特征,是一座美丽的自然风景区。
滇池的存在丰富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对当地的气候和人文景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摘要】云南作为中国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旅游市场潜力。
本文从云南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文化遗产、地理位置等多方面探讨了其旅游资源优势及相应的开发对策,同时强调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在文章提出了充分利用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及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的建议。
通过开发利用云南的丰富旅游资源,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云南旅游资源、丰富性、市场潜力、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文化遗产、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开发对策、可持续发展、宣传推广、发展战略。
1. 引言1.1 云南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云南的自然风光令人惊叹。
这里群山环抱,湖泊星罗棋布,瀑布飞流直下,森林葱郁茂盛,形成了壮美的自然景观。
比如香格里拉的梅里雪山、丽江的玉龙雪山、大理的洱海、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等,各具特色,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云南的民族风情也是其独特之处。
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如纳西族、哈尼族、傣族、彝族等,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服饰、习俗、民间艺术等,展现出多样化和包容性。
游客在云南可以体验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民俗,感受他们的热情和友善,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自然风光壮美,民族风情浓厚,文化遗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
这些优势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云南旅游市场的潜力巨大,需要通过不断的开发与利用,让更多的人领略云南的魅力,促进云南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云南旅游市场的潜力云南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力。
云南旅游市场的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山水之间,自然风光优美绚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从雪山高原到热带雨林,从湖泊草原到峡谷溪流,云南的自然景观多样化,各具特色,足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险和体验。
滇池特色资源调查报告
滇池特色资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滇池特色资源一、引言滇池作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滇池特色资源,为相关部门和旅游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自然资源1. 水域资源:滇池水域面积广阔,湖水清澈。
湖中的养殖资源丰富,有多种淡水鱼类,如鲤鱼、鳖、鲫鱼等。
此外,湖岸边也有大量的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可以进一步提升滇池的生态价值。
2. 生物资源:滇池周边山区和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里生活着多种珍稀濒危动物,包括滇池鲶鱼、金线莲花螺等。
这些物种是滇池独特的生物资源,对于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人文资源1. 文化遗产:滇池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滇池船家文化、苗族和傣族的传统文化等。
滇池船家文化是滇池特有的渔民文化,记录了当地人民对滇池的依赖和敬畏之情。
苗族和傣族的传统文化则丰富了滇池周边地区的多元文化景观。
2. 历史遗迹:滇池周边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如古代城市的遗址、古建筑和古代文化遗址等。
这些历史遗迹体现了滇池地区千年来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四、旅游资源1. 水上旅游:滇池的水域面积广阔,是进行水上旅游的绝佳地点。
游客可以选择乘坐游船游览湖面,欣赏湖水的清澈和湖岸的美景。
同时,水上运动项目如划船、钓鱼等也深受游客喜爱。
2. 自然景观:滇池周围的山区和湿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游客可以在山区进行徒步、登山等户外活动,欣赏到山间的美景和自然风光。
湿地区域则提供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景观,吸引了众多生态爱好者和摄影师。
3. 人文景观:滇池周边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也成为旅游资源。
游客可以参观滇池船家文化展览馆,了解当地的渔民文化;还可以游览古代城市遗址,亲身感受丰富的历史文化氛围。
五、发展建议1. 加强生态保护:要保护滇池的水环境和生态系统,加强生态监测和管理,控制污染源和养殖活动对湖水的影响,提高滇池的水质和生态价值。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被誉为“南国明珠”,是中国旅游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景观、文化、历史、风俗、生态等方面,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针对其特点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下面将会对其优势和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一、云南旅游资源优势1.景色秀美:云南川藏高原、滇池洱海等自然景观是云南旅游的重要卖点。
2.民族多样化:云南有26个少数民族,包括彝族、哈尼族、傣族、白族等,各民族文化色彩鲜明,具有较高的独特性。
3.文化底蕴深厚:云南地处中缅印三国的交界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如丽江古城、大理古城、昆明石林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热带植被丰富:云南南部是中国著名的热带雨林地区,有着丰富的植被和各种动植物资源。
二、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对策1.打造“花海”景点:云南的昆明、大理等地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花卉、草本植物和乔木生长,可在此种植各种各样的花卉,建设“花海”景点。
2.开发旅游度假村:云南的滇池洱海等地拥有独特的水域景观,可建设度假村、休闲村,提供各式水上娱乐活动。
3.推广少数民族文化: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非常丰富,可组织各种民族节日和民族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4.生态旅游:云南的西双版纳、瑞丽等地区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建设生态旅游区和保护区,组织各种环保和生态保护宣传活动。
5.推动“云南游”品牌:云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需要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推动“云南游”品牌,提供具有独特性的旅游路线和服务。
总之,云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需要在其独特性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做出贡献。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摘要】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
本文通过对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分析,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现状。
云南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高山、湖泊、森林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云南需要采取有效的旅游资源保护措施,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浅析,希望能更好地认识云南的自然和旅游资源,引起人们对云南旅游资源保护的关注。
【关键词】云南区域、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关系、开发、保护、结论、引言1. 引言1.1 引言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旅游资源的省份。
云南的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山川起伏、水草丰美,是一个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
云南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这些资源为云南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云南的旅游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云南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云南的旅游景点遍布山川湖泊间,古镇古寨、名山名川、风景名胜点各具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日益密切。
自然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而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云南正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保护云南的旅游资源方面,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旅游景点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保护了生态环境,提升了旅游体验质量。
通过不断开发和保护,云南的旅游资源将得到更好的传承。
2. 正文2.1 云南区域自然资源概况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云南的自然资源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
云南是中国的山地省份,境内拥有大理石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山脉,地势复杂多样。
如何兼顾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含5篇)[修改版]
第一篇:如何兼顾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如何兼顾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1)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两者是辩证的统一体,并在辩证联系中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一方面,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为了更好的开发,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
另一方面,开发是保护的一种表现形式,开发意味着对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有助于资源保护资金的筹措、地方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及提高国民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发挥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又是相互矛盾的。
旅游资源的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开发就是要对资源地进行适度的建设,是以局部范围的破坏为前提的,没有破坏就没有开发。
另一方面,过度的保护必然妨碍资源的开发。
(4)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社会背景下,面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实矛盾,我们要基于和谐理论和民生要求,努力做到和谐与民生并重,协调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价值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取得双赢的结果。
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做到防患于未然,综合运用法律措施、行政措施、规划措施、人才培养、技术措施、宣传措施,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在开发过程中遵循保护性、特色性、经济性、综合性原则。
第二篇: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1、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
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一旦破坏殆尽,旅游业将失去依存的条件,也就无开发可言了。
因此,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2、开发是保护的必要体现,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因此,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才能招徕游客,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也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以体现。
滇池的调查报告
滇池的调查报告滇池的调查报告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区,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它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
为了更好地了解滇池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滇池的地理特征滇池位于云南高原,地势较低,平均海拔约1886米。
湖泊面积约为294平方公里,最深处达到了深约4.4米。
滇池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景色秀美迷人。
二、滇池的水质状况我们对滇池的水质进行了多次采样和测试。
结果显示,滇池的水质整体上较为清澈,透明度较高。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滇池的富营养化现象比较严重,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较高,这可能导致水生态系统的不平衡。
其次,滇池的水体中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这对生物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一定的风险。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滇池水质的监测和治理,以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
三、滇池的生物多样性滇池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拥有众多珍稀的物种。
我们的调查发现,滇池中栖息着大量的鱼类、鸟类和植物。
其中,滇池鱼类资源丰富,有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品种,如鲤鱼、鳜鱼等。
滇池还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和繁衍。
此外,湖泊周围的湿地和湖滨植被也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天然栖息地。
保护滇池的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滇池的旅游开发滇池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滇池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游客的涌入给滇池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游客的乱扔垃圾、乱采乱捕等行为对湖泊的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其次,滇池周边的旅游设施建设也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保,避免对湖泊造成过度开发的影响。
我们呼吁旅游业者和游客共同努力,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滇池的社区参与滇池的保护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
我们鼓励当地政府和社区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同时,我们建议建立滇池保护志愿者队伍,组织居民参与滇池的清理和保护工作。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发文字号】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发布部门】昆明市政府【公布日期】1997.03.07【实施日期】1997.03.07【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1997年3月7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滇池风景区旅游资源,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昆明旅游度假区的批复》和国务院《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度假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位于昆明市西南部,滇池北岸,总体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
第三条度假区是昆明市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旅游支柱产业的重要基地。
旅游观光与度假相结合,与东南亚旅游市场融为一体,成为既符合国际旅游度假要求又有云南民族特色的、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第四条度假区内的各类单位和个人以及在度假区登记注册的企业,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以及云南省、昆明市的有关规定和本办法。
第二章管委会的职责和权限第五条昆明市人民政府在度假区设立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代表昆明市人民政府对度假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第六条管委会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度假区各项工作方针、政策。
(二)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度假区各项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适用于度假区建设与发展的有关政策、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三)研究编制度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根据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组织编制度假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
(五)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六)对度假区的各类单位和个人进行管理和监督,保障企业依法自主经营;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
滇池三区三线规划方案
滇池三区三线规划方案引言滇池作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不仅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滇池面临着水质下降、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为了改善滇池的生态环境,保护滇池的水质,本文提出了滇池三区三线规划方案。
三区划分根据滇池的地理特点和环境质量现状,我们将滇池划分为三个区域:水资源保护区、生态恢复区和开发利用区。
水资源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是滇池的核心区,主要保护滇池的水源和水质。
在这个区域内,严禁进行污染性产业和大规模工业开发。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加大水污染治理和监测力度,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此外,还应加强滇池流域的生态建设,保护滇池的上游山林和湿地,增加水源涵养功能。
生态恢复区生态恢复区是滇池的边缘区域,主要用于恢复湿地和森林等生态系统。
在这个区域内,要积极推动湖滨湿地和湖岸带的恢复工作,加强滇池的岸线管理,恢复和保护湖泊生态系统。
同样,要加强对滇池流域的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对滇池的鱼类和水生植物的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开发利用区开发利用区是滇池的周边地区,主要用于发展滇池旅游业和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在这个区域内,要充分发挥滇池的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快滇池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要重视当地社区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还要推动当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滇池保护的意识。
三线规划基于滇池的三区划分,我们将滇池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分为三个层次,形成一个全面的保护和利用体系。
第一线:生态红线第一线是指水资源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主要保护滇池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在这条红线内,禁止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
同时,要加强生态监测,建立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问题。
滇池治理方案
滇池治理方案引言滇池是中国云南省的一座大型淡水湖泊,是云南省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旅游景点。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滇池面临着严重的水质问题和生态破坏。
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滇池治理的目标、关键问题以及提出的具体方案,旨在促进滇池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恢复。
治理目标滇池治理的首要目标是恢复湖泊的水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治理还应包括保护滇池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并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问题分析在制定治理方案之前,需要对滇池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以下是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水质问题滇池的水质受到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严重污染。
过高的营养物浓度导致水藻大量繁殖,严重影响水质。
此外,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也对滇池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湿地保护滇池周边的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维护湿地的稳定和完整性对于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然而,湿地遭受了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破坏,导致湿地退化和物种减少。
生态系统恢复滇池的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了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栖息地受到破坏。
生态系统恢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湖泊的自然平衡。
治理方案为了解决上述关键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治理方案:水质治理•加强监测和管理措施,实施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对污染源进行严格管控。
•推动农田和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
•加强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湿地保护•制定湿地保护规划,严格保护湿地的界限,并制定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政策。
•实施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恢复湿地的水文与生态过程,增加湿地的面积和质量。
•加强湿地监测和管理,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生态系统恢复•进行湖泊环境修复项目,清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水藻和底泥。
•采取生态补偿机制,鼓励湖区农民参与湿地恢复和生态保护。
滇池景区保护与旅游开发
滇池景区保护与旅游开发滇池景区是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以其广阔壮丽的湖泊景观、多样化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赞誉。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加速,滇池景区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保护和开发挑战。
本文将从滇池景区的自然环境、游客需求、文化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讨其如何平衡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实现最优化的资源利用和生态建设。
自然环境: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保育滇池景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赋予了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特征。
滇池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拥有丰富的渔业和生态资源。
湖畔的湿地、原始森林和山区,是国内珍稀物种和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和避难所。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草地和林木的砍伐、乱开乱放等不当的人类活动,滇池景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有效保护滇池景区的自然环境,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整治滨湖生态环境,建设湿地公园和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限制渔业活动,控制乱开砍伐等破坏性活动。
这些措施不仅能有效保护滇池景区的生态环境和珍稀物种,也能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体验。
例如,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可以为游客提供观鸟、野生动物观察、生态旅游等多种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滇池景区的自然美景和文化价值。
游客需求:体验和互动的文化旅游除了自然环境,滇池景区的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
从历史遗迹、传统民居到少数民族文化和当地特色美食,滇池景区都拥有各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然而,过去滇池景区的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景点和旅游团队服务,无法满足现代游客对多样化、个性化和互动体验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需要推广文化旅游和创意型旅游产品,增加文化互动和体验成分。
例如,可以组织特色文化展览、民俗采风、文化交流活动等,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滇池的文化历史和当地文化传承;可以开办手工艺品工作坊、当地美食制作、传统饮食文化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和体验当地特色文化;可以推广创意旅游方案,包括滑雪、水上婚礼、木筏漂流等新型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独特、丰富、有趣的旅游体验。
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
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生态环境:滇池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
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之一就是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保护湖泊周边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治理,可以减少水污染、海藻繁殖、水草漫滩等问题,提高湖泊水质,保护湖区的湿地和栖息地,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确保当地水资源供应:滇池是滇池流域的主要水资源,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之一就是确保当地的水资源供应。
通过净化水质、防止水污染,可以保证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满足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此外,滇池也是滇中地区的重要水能资源,治理可以提高水能利用效率,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3.促进周边经济发展:滇池位于云南省,是云南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之一就是促进周边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过净化水质、改善湖区环境,吸引更多游客来滇池旅游观光,增加当地旅游收入,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产业发展,提高周边居民的收入水平。
4.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还体现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
滇池是滇中地区的重要水资源,涉及到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等问题。
通过对滇池的治理,可以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态福祉,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还体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
滇池作为滇中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关系到滇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
通过治理滇池,可以促进滇中地区的协调发展,提高滇中地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滇中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总之,滇池治理对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水资源供应、促进周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滇池的治理,可以改善滇池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和供水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滇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
池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与
保
护
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0802班
0802070213
刘倩
2010-4-16
滇池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一、滇池概况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
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
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
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
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
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
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
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
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
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
昆明坝子盛产稻米、小麦、蚕豆、玉米、油料等作物,是云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滇池,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
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
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
滇池风光秀丽,碧波万顷,风帆点点,湖光山色,令人陶醉。
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
由海埂至西山龙门有空中索道连接民族村与西山公园,既使交通方便,又可观赏滇池风光。
二、滇池的资源类型及其成因
1、滇池的资源类型
滇池属于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2、滇池的形成原因
云南高原的湖泊,与地质构造的因素有关,除异龙湖和杞麓湖位于滇东山字型构造的弧顶,受东西向断裂控制,湖泊长轴作东西向延伸外,其余的湖泊大多受南北向断裂的影响,均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
滇东的湖泊带,是由于地面断裂系统的强烈发育,形成了许多地堑式断陷盆地和断陷湖泊,滇池就是在断陷盆地基础上发育成的构造湖。
三、滇池的污染原因
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
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
随着滇池流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滇池污染物产生量迅速增加。
1988-2000年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迅速递增趋势,2000-2005年污染物递增趋势减缓。
在污染物产生总量中,生活污染贡献最大,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染源产生量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污染物削减量持续增加,2000-2005年化学需氧量、总磷得到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基本持平,入湖污染负荷量稍有下降。
滇池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流域经济快速增长,生产、生活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水环境压力不断加大;(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排水管网不完善,入湖河流成为纳污河道;(3)缺乏雨季行洪污水治理技术和措施;(4)蓝藻水华持续爆发,严重影响滇池水环境功能;(5)湖泊自净能力所剩无几,外海南北水质和水生态差异非常显著。
四、滇池污染的治理与保护
谈到滇池的开发与保护,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滇池目前污染严重,所以所有的开发都必须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即保护性开发。
以上对滇池的污染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
1、节源,零排污厕所截住城市污水源
数字表明,全国600亿吨的年排水量中,生活污水占51%,而粪便水则占了生活污水的半数以上。
绿色研究会在调研后认为,我们居住的城市中,用水量最多,排污量最大,而且基本上没有得到治理的污染源,就是水冲厕所。
从厕所、马桶中冲出来的污水,与地下管网中的污水合流后,沿河道流入滇池,因为水量巨大,成份复杂,目前各家污水处理厂都难以处理。
绿研会成员单位之一——昆明惠云夜光有限责任公司历时3年多,联合4所大学、3家研究所、20多家工厂,研发出了一套泡沫式节水生态厕所技术设备。
这种高科技节水生态环保厕所拥有零用水、零排污、无臭、产肥等四大优势,可谓是一次“厕所革命”。
随着节水厕所在昆明四个主城区的兴建,绿研会从中看到了滇池治理的新方向:如果这种零排污厕所取代了现有冲水厕,是否意味着流入滇池的污水就减少了一半呢?在这个思路启发下,他们想到了“循环生态链”。
2、截污,现代生物技术处理城乡污水
城市的粪便污水,是滇池水质污染的根源。
而化肥污染,更是造成滇池面源污染的罪魁祸首。
2003年,云南省绿色发展研究会会员单位南昊公司利用城市粪便和滇池的水葫芦、水草、蓝藻等,通过密壁工业发酵罐,加入特殊的生物菌群物理升温厌氧发酵,生产出了生物有机肥。
这种有机肥具有良好的环保性,既为截流湖泊污染,控制城市粪便寻觅到了资源化的法宝,又为农村土地贫瘠化治理指明了救治的方向。
2004年,该项目已获得昆明市政府环卫部门的认可,并决定修建首座昆明城市粪便生物处置厂。
3、变废为宝,农村废弃物成生物有机肥
堵住污染源,是绿研会循环生态链的第一环。
而造成滇池面源污染的另一重要成因——农村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则成为生态链上的第二环。
2007年5月,绿研会利用会员单位城市粪便处理项目的生物技术,在云南省蔬菜种植大县通海县,对农村废菜叶和农村家养猪、鸡、牛、人粪便混合后经生物技术处理产出有
机肥料。
省农科院生物研究所全程监控并验测后认为,实验产生的肥料,达到了国家有机肥的相关标准,有机质等营养还超过了国家标准,蛔虫卵、大肠杆菌等有害物质的灭杀低于国家标准。
据刘磊介绍,该项目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把农业生产的大量有害废弃物、垃圾变废为宝,转变成农业非常需要的有机肥,减少了污染和处置成本;另一方面则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找到了新办法。
4、回收利用,有机肥服务有机农业
在绿研会的努力下,不仅使造成滇池污染的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还将优质高效的有机肥工厂建在了田间地头。
然而,这些有机肥又该如何合理利用呢?绿研会在反复调研后认为,城市粪便生物处理技术可用来支持有机农业的发展。
2002年,绿研会携手其会员单位——昆明好宝箐生态农业园,在西山区开发山地110亩,建设了有机食品和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用由农村废弃物变成的有机肥,生产出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有机蔬菜。
我相信,经过政府的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滇池的污染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滇池的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恢复。
我更相信,在合理的开发利用下,滇池的旅游业将会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