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让自能高效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精编版

合集下载

实现小学语文作业高效

实现小学语文作业高效

实现小学语文作业的高效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巩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作业依旧是大量的机械重复,缺少个性化的设计,学生做的痛苦,久而久之,失去了做作业的兴趣。

面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只有调动学习的兴趣,注重语文的学科特点,分层设计,加大自主性作业,注重语文作业的综合性,才能真正实现作业设计的高效,才能让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关键词:实现语文作业设计高效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110-01自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了,那一个个满载着鲜活而跳跃的思维火花喷涌而出。

正当我们陶醉教学之中时,你有没有想过作为课堂的反馈和启迪的作业,你是否变了,难道你只注重于教法的灵活多样而忽视了作业吗?我们先看两个镜头:镜头一:师:今天我们的作业是……(教师还没说完,学生已经抢着开始说了)生:把新学的生字抄两遍。

师:对了,下去以后一定……镜头二:师:(抄了满满一黑板)今天把这些题认认真真地做到本子上。

生:啊!(在课堂一片惊叹声中,学生开始急急忙忙地做作业了。

)从以上两个镜头中,我们不难看到,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始终还是停留在过去大量的机械重复,注重于积累知识,训练学生的技能,实际上对学生全面发展没有多大意义。

在镜头一中,学生能准确明了地知道老师将要布置哪些作业,可见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沿袭了老师千篇一律的布置作业的形式,且养成了这样做作业的习惯。

在镜头二中,反映了当前作业的普遍现象,大量机械重复,这些作业对所有的同学一个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面对这种现状,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语文的学习丧失信心,哪里还会对语文作业充满期待呢?根据语文课标所明确指出问题,笔者就如何提高作业布置的高效性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意见。

1 激发学生写作业的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的布置首先具有趣味性,题目和立意要新颖,形式要活泼,才能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语文阅读的主旋律

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语文阅读的主旋律

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语文阅读的主旋律语文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琅琅的读书声则能够成为语文阅读的主旋律,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品味的提高。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语文阅读的主旋律。

一、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读书环境对于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雅致的读书环境,让孩子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专心阅读。

在阅读环境方面,我们可以将女儿的书房布置得温馨而雅致,置放一些小清新的花瓶、书桌,用温馨的灯光打造出一个让人舒适的读书空间。

同时,在这个空间里播放一些优美的轻音乐,帮助孩子进入到阅读的氛围中。

通过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产生热爱阅读、喜欢阅读的心理。

二、提高阅读品位阅读品位的提高,也是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语文阅读的主旋律的重要要素。

好的阅读品位需要不断提高,需要先有高质量的阅读,再通过思考和体悟去深化理解。

在阅读方面,可以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名著、文学经典及名家文集等高质量的阅读材料。

在理解方面,可以通过阅读、品味、分享等形式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

在分享方面,为孩子提供一些阅读分享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分享,并与其它同学交流,这一过程也是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升阅读品位的好机会。

三、父母、师长的带领与榜样作用家长以身作则,是琅琅的读书声成为语文阅读的主旋律的可持续创造。

通过家长、教师的引导和榜样作用,引导孩子形成读书兴趣和阅读习惯。

在教育方面,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摆出高阶知识让孩子去攀爬,而是应该带孩子去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精神愉悦。

只有把阅读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才能使它成为生活中稳定而重要的要素。

同时,家长、老师也应该积极地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和资源,比如通过图书馆、线上阅读等方式,为孩子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阅读资源。

总之,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语文阅读的主旋律需要家长、老师、学生共同努力,创设好的阅读环境,提高阅读品位,充分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作用,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一个愉悦、有趣的习惯,而不是一件困难而枯燥的任务。

谈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谈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谈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摘要:为更好地实现教育质量上升至新的层次,课程标准实现了改革优化,并提出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能够遵循新思想展开教学活动,以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在此背景下,教师如若想要实现有效构建高效课堂,则需摒弃旧式思路,立足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新策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走进课堂,提高课堂互动,使课堂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文章立足中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视角,重点分析了高效课堂的构建要素及其策略,提高教学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语文教学引言:小学阶段的教育作为基础性知识的教育,旨在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世界,夯实基础知识,并逐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今后的学习蓄力。

因此,教学质量的提高则尤为重要,是保障教育目标有效实现的关键所在。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育理念随之更新,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则可立足新理念,将以生为本、寓教于乐、减负增效等理念充分贯彻于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状态走进语文、乐于学习语文,从而逐步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建成。

一、新课标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要素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想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现,则可从教学环境、学生兴趣两个方面考虑。

把握好这两个要素,则能够在满足新课标的基础上,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展开。

首先,在教学环境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具有隐性教育效果,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情绪及学习状态的改变。

当教学环境整体呈积极的氛围时,学生的情绪亦能够受其感染,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机,使其更好地融入环境当中,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1]。

因此,在打造高效课堂期间,教学环境不容忽视,教师可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好的体验,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有力保障。

其次,在学生兴趣方面,需要教师明白兴趣培养的意义,是以引导学生形成自主自发的学习状态,能够从内心深度对知识形成强烈的学习探究欲望,并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及学习习惯。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文范文模板提纲 大学毕业职称大专汉语言文学中文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文范文模板提纲 大学毕业职称大专汉语言文学中文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和对策研究The Subject of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Thesis (Project) of ELU作者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 __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语文教学吹进了一缕春风,语文教学总体上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仍有一些倾向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因此,针对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撰写论文。

文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概述,主要介绍《语文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和内涵;第二部分是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存在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欠缺、对新课标的把握有所偏颇、教师的教学策略不当、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升和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不善这五方面的问题;紧接着在第三部分中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即坚定课程改革信念、提高对《语文课程标准》理解、教师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策略The Subject of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of ELUAbstract外文摘要要求用英文书写,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

使用第三人称,最好采用现在时态编写。

“Abstract”不可省略。

标题“Abstract”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字号:小三,多倍行距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

标题“Abstract”上方是论文的英文题目,字体:Times New Roman,居中,字号:小三,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前段、后段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Abstract正文选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1.25,间距:前段、后段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高效课堂——教育的主旋律

高效课堂——教育的主旋律

高效课堂——教育的主旋律作者:李伟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第05期怀着对“魅力教育”的憧憬,来到上海、江浙进行了教育考察、学习活动。

所参观学校均是现代教育的缩影,是教育如何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窗口。

暂且不谈办学理念的超前,暂且不谈亮丽校园带给我们的惊羡,暂且不谈教师敬业带给我们的感动,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有感于赵才欣教授“教师新课程执行力”、王洁博士的“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黎加厚教授“21世纪的教师素养”、程华校长的“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发展”,我将自己的所观、所感、所思,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对接,聚焦于课堂研究,逐步形成了“高效课堂——教育的主旋律”的深入思考。

一、关键的“三变”1. 课程理念三变。

学生适应课程→课程适应学生;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经历;只为升学奠基→为了终身发展。

2. 教育目的三变。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储存知识→诱发创造力;关注学绩→关注生命。

3. 课堂现象三变。

一人主讲→百家争鸣;专心听讲→思维碰撞;平移输入→感悟体验。

二、课堂践行有效策略1. 目标定位——简洁性、适合性。

培养目标是顶天的,教学目标是立地的。

教学目标如何确立?教学目标要适合于本单元、本课教材,适合于本班学生的知识体系、知识水平,适合于本班学生的学情。

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要对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人的原有认知结构,即最近发展区的情况搞清楚。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其次,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否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得到根本性落实、在促进本课知识与技能落实上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有意义,而不是被动机械性掌握,是否具备相关的学习方法,若没有是否授予;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该有一个先期的预设,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否始终具备积极的情感。

一堂朴实的课,要求教师在设计时做到目标简明,内容简约,从而使听课者感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留下较深的印象。

2. 知识结构——学科性、整合性。

让语文课堂欢呼雀跃

让语文课堂欢呼雀跃
反 ,教 师教 的 累 ,孩 子学 的苦 。
能力 ,又 可 以使 学 生认识 学 习的重 要性 以及 知识 的实 用价 值 ,使学 生 “ 善问 ” ,使 知识 真正有 用 ,活起来 ,转 化为 实践 的力 量 。
我认 为 ,要 能十 分关 注学 生 的主体 学 习状态 ,活 跃课 堂气 氛 ,
可 以尝试 以下 策略 :

三 ,关注课堂生成状态 ,让课堂秩序好起来 激活学生 ,让课堂活起来 实 施新课 程课 堂 教学后 ,随着 以往 对立 师生关 系 的消解 ,展现 在 课堂 教 学 中 ,不少 教 师尽 可能 多地 占用 时间 ,似乎 才 能把握 出来 的是超越了传统课堂管得太严、死寂沉 闷的新型课堂生活。但 课 堂的节 奏 与主动 ,才 能把 更 多的知 识灌 输给 学生 。课 堂上 ,或眉 在教学实践中,因教师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把握不当,过度放 飞色舞地讲述 ,或 口若悬河地解释 、周而复始地提醒。课堂成了 纵学 生 ,致使 许 多课 堂有部 分学 生存 在 以下现象 : 自读课 文 ,他 似
的 热热 闹闹取 代 了学生 主体 学 习深入 的发 挥 ,个人 才艺 的展示 取代 题 。润 物细无 声地 培养 了学 生发 现 问题 、探 究 问题 、解决 问题 的能
了师生 自然 民主 的交流 。课改 要求 转 向以学生 为 主体 。
力 。让 学生成 为课 堂教 学 中货真 价实 的主体 。逐 步提 出 问题 ,掌握
老师 的表 演 的戏 台 ,没 有任 何 师生 的互动 和交 流 ,老师成 了唯一 的 读非 读 ;要求 思考 ,他 静儿 候之;小 组讨论 ,他 置 之不 理 ;别 人 发
主演 ,学 生成 了漠 然 的观众 。知 识 的灌输 ,重 复 的讲 解 ,习题 的演 言 ,他不 闻不 问 。有些 表现 欲强 的学 生还 常常扮 鬼 脸 ,瞎起 哄 ,而 练 ,学生少 有 时问 动脑 、动心 、动 手 、动 隋,课堂像 一潭 死水 。 那些 自 制 力差 的学 生则 在一 节课 的大 部分 时 间里游 离于 学习 之外 , 无 形 中形 成 了 照本 宣 科 的 机 械教 学 ,学 生 不 能 主动 自主 的 探 旁若 无 人 自顾 自地玩耍 。还 有一 部分 学 生表现 出极 大 的弹性 ,参 与 究 ,让 学生 在做 中学 ,要 知道 教师 的教 学 目标 、要 求和 学生 的生 活 学 习想 出则 出 ,欲 归则 归 。对 以上 现象 ,教 师则不 闻不 问 。 环 境和 空间 息息 相关 ,创设 引 人人 胜的 教学情 境 ,引导 学生 积极 思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共5篇)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共5篇)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共5篇)第一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学生兴趣为着力点,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

那么,我们应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呢?笔者曾做过如下尝试。

1、在游戏中实现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程式化直接引起儿童学习的逆反心理,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加入新鲜元素,例如通过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充分调动儿童注意力,获得学习动力。

例如在讲到童话《龟兔赛跑》的时候,可以让儿童进行角色带入,用2节课的时间模拟童话剧情,让其中一些儿童扮演兔子、乌龟等文章中出现的角色,使得儿童的代入感更鲜明,起到优于理论教学的效果。

2、以兴趣为导向,增强课堂活力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开端。

因此,我们必须以兴趣为着力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才能顺利开展。

以小学一年级为例。

学生从幼儿园到一年级的过度阶段会给教师带来很多烦恼,幼儿园里的时光以游戏、玩耍为主,进入一年级后,他们面临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任务,以及严格的课堂纪律的约束,自然就会感觉到心情的压抑,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

课堂纪律的维持、教学任务的完成等一系列的工作很难开展,特别是班容量较大的班级,教师更是感觉无所适从,进教室如同上战场。

之所以教师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缺乏抽象思维,其直观思维占主导,教师的言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一个温情的眼神、一个滑稽的动作、一句幽默搞笑的话语、一个夸张的手势等都可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将专注的目光投向教师。

由此可见,教学过程的设计尤为重要,单单的内容生动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套新颖的教学手段。

同时,教师还应该对教材烂熟于心。

3、以新理念新教法提升课堂效率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是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

《荟萃》第二版简介

《荟萃》第二版简介

小学语文多思教学《小学语文多思教学成果荟萃》第二版,朱学思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于2013年12月出版发行。

定价:32.00元。

主编朱学思副主编颜灵富石爱平权克华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王红王艳燕亓祥正石岩松石爱平白德超权克华朱学思陈兴盛李金福赵红钟爱珍耿利荣曹晓红覃建如蔡华先潘根颜灵富序言——小学语文多思教学课题研究回顾与展望语文教育科学化的实现,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要靠富有科学性的教改课题引领。

教改课题实验研究至关重要,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创办新型学校的需要,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教育者成长的需要,是适应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

人所共知,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四种能力,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思维能力。

在长期的教科研工作中发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前三种显形能力的培养一般被重视,而贯穿其中的隐形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却往往被忽视,不注意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时间、机会和条件,解决这一问题时不我待,让学生多思考势在必行。

在中央教科所张田若研究员的鼓励、支持下,我于1997年提出、并主持“小学语文多思教学”这一研究课题。

1998年春,由中央教科所(现改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批准,并列为所里新世纪语文教材建设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正式启动,成立课题组,在全国规范开展实验研究。

后因故转由上海师大管理,课题组组织实施。

这个面向21世纪的创新型研究课题,迄今十五年了。

回顾十五年研究——硕果累累、困难重重十五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本理念,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咬定“多思观”不放松,克服无研究经费等重重困难,确保实验研究工作健康、有序、有效推进,硕果累累。

在十几个省区市设立50多个实验研究基地,有无数教师、研究人员以个人名义加盟实验研究,一千多所小学计两万多教师参与,数百万学生受益。

各实验基地轮流承办《小学语文多思教学研究通讯》(内部交流)50多期。

先后成功举办7次全国小学语文多思教学研讨会或成果观摩会。

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楚水小学金春红《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那么,怎样才能让朗读更有效、更艺术呢?我在实践中做了如下的尝试:﹙一﹚融情范读,创设情境,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很重要。

教师的全文范读可以创造情境,营造气氛,有利于学生在“听文”中想象的发挥和思维的再创造。

教师对重点段落的范读,可以提高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欣赏水平,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如《我爱你啊,中国》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两篇都是感情色彩很浓的文章,教师可以交待有关历史背景,作课文情感的铺垫,而对于文章内容无须作过多讲解。

然后,通过教师的范读来营造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受到语言的感染,得到情感体验。

因此,教师想让学生朗读得有声有色、充满感情,就必须自己读得声情并茂。

只有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受到感动。

(二)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入情入理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

一篇课文给学生读,应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他们把书读通、读正确、读流利。

扫清字词障碍,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掌握文章各部分的内容,了解各部分内容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然后再细化到字词句段,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切磋琢磨,在品味中赏析、在赏析中朗读,领略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2024年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范文(四篇)

2024年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范文(四篇)

2024年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范文在听取刘叔慧老师所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安徒生童话》的解析后,我深感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此课程的一些见解。

刘老师的教学安排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充分体现了最新的教育理念。

课堂中,他倡导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方式贯穿始终,教师的热忱与学生的积极性相得益彰。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首先,通过分享读书名言,引出“读童话使我们变得聪慧”的主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通过展示熟悉的童话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安徒生及其作品,随后师生共读张晓风的诗歌,使学生充分领略到安徒生童话的吸引力,教师在此过程中积极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阶段,是深入研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在阅读前,教师展示了“读书卡”,教授学生如何记录阅读体验,然后小组合作阅读,最后总结阅读策略。

这一环节,教师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阅读方法,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拓展环节,教师推荐了安徒生的其他代表作,为学生进一步探索童话的多样性提供了指导。

最后,我想指出,本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感受其深邃的魅力。

以上仅为我的初步观察和理解,可能存在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2024年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范文(二)在今日的课程中,我有幸聆听蔡老师的教诲,收获颇丰。

蔡老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从容驾驭课堂,让我深感敬佩。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这次的学习,使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听课的几点感悟:首先,关于质量分析。

蔡老师从看图说话的训练开始,阐述了命题的意图,并展示了各校的优秀作品,特别强调了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写,培养写日记的习惯,以催生出感人、温暖且出人意料的文字。

在写字教学方面,蔡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充分的教案准备、规范的板书以及对汉字的欣赏,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我将努力改正自己在板书上的不足,确保每个字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8篇)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8篇)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8篇)小学语文优秀语文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9课《金色的玉米棒》。

《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

课文讲的是在秋天小兔藏起了三个玉米棒。

到了冬天,松鼠、松鸡、刺猬分别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没有借给他们,而是送给他们干蘑菇、豆子、红枣。

到了春天,小兔种下了玉米,秋后收了好多玉米棒。

送给他们各一筐,松鼠、松鸡、刺猬他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

教材借这个童话故事,让学生知道:只有留下种子,才有足够的粮食!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粮食,要从小爱劳动!2、学习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天____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认识,特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利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感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3)情感态度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丰收果实带来的乐趣。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尤其是对二年级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生字。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兔不借玉米棒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在这堂课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朗读主线”的原则,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学法则以诵读、发现、感悟、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用大概念、大任务联结单元整体教学

用大概念、大任务联结单元整体教学

用大概念、大任务联结单元整体教学作者:孙友鹏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年第05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实施语文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

为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语文教师要从宏观角度把握和调控教、学、评的实践活动,用大概念和大任务联结各项学习内容,以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以大概念、大任务的联结为主要模式的“教-学-评”一致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学变革的发展取向和关键路径,有助于打造素养本位的高效课堂。

一、统整目标,提取单元大概念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导向下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是将教学、学习和评价统整在同一目标之下。

大单元整体目标是介于远期的课程目标和近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的目标样态,教师应在确立单元整体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取语文学科的大概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精准设计目标导向的大概念统整的教学方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四篇选文都是描写杰出历史人物的文章,对应新课程标准中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新课程标准对此任务群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精读文章细节,抓住关键语句,“学习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激发创造精神”。

基于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选文的解读,教师可将本单元的整体目标确立为“学习精读的方法,结合细节描写与关键段落分析,把握杰出人物的特征,理解其思想情感与情怀抱负”。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确定单元目标的核心要素,从中凝练、提取出“精读文本、细节描写、关键段落、人物形象与思想感情”等关键词,将其作为提炼单元大概念的重要基础,并最终提炼出“剖析人物形象,品味思想感情”的单元大概念。

二、创设情境,明确单元大任务单元目标确定后,教师要创设指向核心素养和选文内容的大情境,由此引出单元大任务,还要通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整体性情境,基于问题和任务推动单元整体目标的实现,保持单元前后教学的一致性。

让语文课堂“活力四射”的一些思考

让语文课堂“活力四射”的一些思考

教学篇•高效课堂让语文课堂“活力四射”的一些思考吴万成1,安永华2(1.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师范附属小学,甘肃武威;2.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华中学,甘肃武威)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诸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开口,老师唱独角戏等。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逐渐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其实,问题还在老师身上。

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在意学生学会了没有,有时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很好地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时空条件,学生的思维没能充分调动起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

怎样才能改变这一局面,而让语文课堂变为孩子们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学有所获的乐园呢?尝试从几个方面提高教学效果,变沉闷的课堂为“活力四射”的知识乐园。

关键词:语文课堂;民主;主旋律一、拉近师生距离,让民主、平等、赞扬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想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要放下“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面孔,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

我认为,首先要注重老师的情感表现。

老师亲切的话语、微笑的面容、饱满的激情,就是一个巨大的情感磁场,会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感化着学生、亲近着学生。

其次要平等对话,正面赞扬鼓励。

当孩子们正确回答问题或基本正确,或取得点滴进步,或有点点的闪光时,老师要及时地肯定、赞扬、鼓励他们。

我在课堂上,对有出色表现的学生常说“孩子,你真行!”“你是第一个想到的同学,真棒!”等来表扬他们。

对学习吃力的孩子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

当他们回答不上或没有完成任务时,我会说“你一定能行!”“慢慢来,再好好想一想。

”等,让他们感到老师是爱他们的,是跟他们在一起的。

这样就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亲近老师,逐渐培养学生热爱老师、热爱课堂、热爱学习的情感。

二、创设课堂情境,通过使用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可以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师生间的互动,导致教与学的“两张皮”现象。

语文教研组教研精选工作计划范本(七篇)

语文教研组教研精选工作计划范本(七篇)

语文教研组教研精选工作计划范本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将在思想上紧跟学校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理念,继续深化“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思想,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情操。

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二、工作目标1、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此交流不仅仅是指教师听课后的评价交流,同时也包括上课前的备课交流、教学思想交流等。

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能使教师把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对新课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完善自己的教育观。

2、学习资源共享的备课方式,并在共享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进行有效修改。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在有独特见解的情况下,增进对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使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受益。

4、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梳理、归纳、整理为学科研究论文。

5、进一步完善公开课制度,使其能起到对教师教学指导、启迪的作用。

6、做好多元化一体评价工作,促进语文素质评价。

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写字、朗读、阅读、积累和写作等方面进行全程的评价。

从培养学生的认真书写的习惯入手,加大朗读教学的力度,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表达。

倡导自主阅读,加大阅读量,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尊重学生独特感受,营造书香校园,促进习作的教学。

本学期继续进行日记的训练,重视学生写日记习惯的形成,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努力使本年段的作文教学更上新台阶。

三、具体措施1、加强本组教师教学工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教师树立起共同提高的帮教意识。

配合学校教导处的工作,积极进行备课、上课、指导学生作业等方面的有益研究探索。

发挥好集体备课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修改。

2、启发老师在教学中转变教材观,在理解、挖掘、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由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向生活、向实践拓展,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宰者、学习的主人。

浅谈小学生“个性飞扬”

浅谈小学生“个性飞扬”

浅谈小学生“个性飞扬”作者:李梅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2012年第06期《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将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焕发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动机,是成才的起点。

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心情。

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

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托尔斯泰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

让兴趣奏响小学语文课堂的和谐音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依学定练以练促学——语文课堂练习有效设计与使用探究吴艺琳

依学定练以练促学——语文课堂练习有效设计与使用探究吴艺琳

依学定练以练促学——语文课堂练习有效设计与使用探究吴艺琳发布时间:2021-10-22T05:18:33.805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1月作者:吴艺琳[导读]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练习能及时发现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与接受情况。

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吴艺琳摘要: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练习能及时发现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与接受情况。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多权衡巧设计,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考虑形式的趣味与创新,并注重反馈的及时与实效,让课堂练习真正落地,辅助学生高效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学为中心;分层设计;多样形式;多维互动以“学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趋势下的课堂模式,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持续性与发展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合适的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手段,如何有效的设计和使用课堂练习,让反馈更具有实效性?笔者将结合三年级语文教学,探究“学为中心”理念下,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与使用。

一、难易分层设计,贴合学情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练习,强调教师在选择、设计练习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情,题型体现难易,分层设计,避免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在学完《秋天的雨》课文,设计练习:(1)摘抄描写秋雨美丽的句子并背诵下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下来,试着续写几句描写秋雨的句子或编写一个片段。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学习完新的课文之后,不能马上拔高要求仿写,可以试着引导他们先学会积累,摘抄优美语句是语言积累最基本的能力。

设计第一小题,也是引导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有意识摘抄积累的习惯。

对于基础中等、较好的学生,显然单纯的摘抄已满足不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渴求,在背诵摘抄的基础上,适当的进行仿写,将读写紧密结合。

基础中等的可以仿写句子,基础较好的尝试写成片段,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需求。

在品读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的语段后,随即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此段写了荷花开放的不同姿态,请试着仿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小学语文教学《让自能高效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精
编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自能高效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在大力提倡“大语文教学”、“自能高效课堂”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被推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我认为,让课堂高效,首先要改革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把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阅读,大胆想象,质疑问难,自由议论,欢快表演,自由写作,尽情扮好“主人”这一角色。

这样,学生才会有标新立异的冲动,才会有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我们的课堂也才能更高效。

一、充分阅读,自读自悟。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读书,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思想感情,并交流读书心得。

如在学习《夜莺的歌声》一文时,学生在汇报自己读:“小夜莺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一段的心得时,有的学生说:“自己喜欢这一段是因为这些内容写出了小夜莺的顽皮可爱。

”有的学生说:“这一内容可以看出小夜莺很聪明,他会学各种鸟叫。

”有的学生说:“这一内容可以看出小夜莺的机智。

他是故意做出这种顽皮贪玩的样子来迷惑敌人,麻痹敌人。

”还有的学生补充说:“这一部分还可以看出小夜莺边走边学夜莺唱和杜鹃叫,用来和游击队员做联络。

”就这样,一段话就在学生的争论、探究中不断地有了新的发现。

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必须做到朗读形式多,层次广,使学生百读不厌,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不断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而且在自读自悟的沃土上,培植创新意识的芽。

二、抓住契机,大胆想象。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作的翅膀,“心想事成”“梦想成真”“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些表明,想象力和创造是多么难得和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想象,甚至是猜想。

如:学了《穷人》一课最后一句“桑娜开了帐子”就给学生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于是,我设计提问:“桑娜拉开帐子后发生了什么事?你能想象一下他们一家人以后的生活吗?”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凭借已有的表象进行无拘无束地想象。

有个同学以《二十年后桑娜一家》为题写了一篇童话,故事中桑娜的子女有的成了渔夫,还有的进城当了工人,还有的……其中大儿子叫梦樵是渔夫。

他一次在海上捕鱼,海上起了大风暴,在海上漂泊的他巧救了一位公主,而这位公主却正巧是某国的国王的女儿。

他又历尽千辛万苦帮她找到了自己的家、自己的亲人,最后渔夫的儿子梦樵和公主喜结良缘。

他成了国王的女婿。

而且让年老的桑娜和渔夫也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这些想象不仅寄托着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且寄托了他们对正直、诚
实、勇敢、善良的人的敬佩,这些思想火花的迸发不是来自教师空洞的说教而是来自学生自己!这些想象多么令人惊喜,让老师也不得不对自己的学生重新认识。

这难道不是一个新的“安徒生”吗?
三、质疑问难,主动发展。

疑是思维的开端。

少年儿童好奇好问,这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尽可能的满足,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会使创造的心灵受损。

因此,教师应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环境,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轨道上来,让每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延伸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

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在学生通读课文后,我鼓励学生针对狼和羊的言行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学生提出“为什么狼不直接吃小羊,而是找那么多借口?”这一尖锐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展开了激烈地讨论,最后认识到狼不仅凶残,在这里还有虚伪这一特征。

教师在讲读课文中,不但可以针对主要内容,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质疑,还可咬文嚼字针对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进行质疑,以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四、畅所欲言,自由议论。

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让他们自由地议,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针对学生在议论时的非常规或创新意识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讨论,他们会得到许多老师意想不到的收获,发现课本中的许多问题。

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后来黄河变了,它是怎样变的呢?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你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中说:“银河系有一千万万颗星星。

”有学生质疑:“万万”是多少?其他学生哄笑:“万万”不就是亿吗?质疑者脸红了。

我敏锐的感到:这位学生并非无知和浅陋,而是不知如何表达这一疑问。

我于是问到:“既然‘万万’等于亿,那么作者为什么不说‘一千亿颗星星’呢?”学生议论的结果,终于发现重叠所产生的修辞效果:一是响亮,二是给人“很多”的感觉。

所以,“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自由议论的结果,打破了学生盲从的习惯。

五、以演助读,调动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

它十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
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

如:《陶罐与铁罐》、《捅马蜂窝》。

《捅马蜂窝》的即兴表演:学生找了两根竹竿,摘下帽子挂在墙壁上当“蜂窝”,脱下衣服蒙住头,教室里当“后院”教室门外当“屋内”,从道具准备到演出结束,短短十分钟便完成了。

学生不仅领略到“其乐无穷”,强化了学习积极性,还很好的掌握了一系列动作和全过程,即:脱—蒙—绑—触—顶—摇撼—扔—回头—抬—挡—捂—叫。

这样,课外活动课堂化,就课文的关键处、重点、难点设计活动在课内举行,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学习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六、丰富活动,自由写作。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是这样要求的:“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练习”是对小学生作文的定性,它只是一种练习,练习用笔说话。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亲身经历”的是对写的内容的规定和提示。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苛求,不要任意拔高。

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因此我们的老师应多组织学生去田园、去工厂、去军营、去爬山、去钓鱼、去捉虫、去拔草……,组织歌咏比赛、运动会、联欢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手抄报、课本剧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非音乐的耳朵”变成“音乐的耳朵”。

让他们在劳动中、活动中、交往中、读书中、在艺术的熏陶中,感受生活的真谛,感受人间的真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多感多发,让学生的情感自由地在笔下倾泻。

“大语文教育”、“自能高效课堂”的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自主学习能力,让自能促成高效。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2、《语文教育学》(谢象贤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