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四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第六章
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涵:
1. 它是按门类制定的。
2. 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3. 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规则和评价建议。
?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4. 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四) 课程计划的构成
课程计划的构成包括(08.07空):
1. 规定教学科目
2. 规定学科的设置顺序。
3. 规定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
4. 规定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新课改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的方式,构建(分科)与(综合)的课程结构。
三、 课程标准
(一) 课程标准的概念。
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四、 课程改革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施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工作于(2001年秋季)启动,
2002年秋季(高中)
在学校,课程设计以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方式表现。
二、 课程计划
(一)课程计划的概念
※ 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给解释填名词 空/多)。
(二)课程计划制定的依据
课程计划的制定最终取决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年龄特点)。
第六章 中学课程
2015辽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二)
2015辽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二)【教学的基本任务及作用】一、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还要努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兴趣、爱好及内在潜能的释放提供条件。
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般来说,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现代教学要自觉发展学生的智能,尤其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实践能力。
4.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教学不仅要传授科学的文化知识,也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发展的目的。
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教学也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运用艺术、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的作用教学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教学在传承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上(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主要地位(教学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通过恰当的教学可以有计划地较简捷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精神财富,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短时间内达到人类发展的一般水平,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不仅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在内的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传授给学生,为他们在智能、品德、美感、体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015辽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六)
2015辽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六)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2015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它的制定必须以教学规律为依据。
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1)基本涵义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教育的根本方向。
同时这也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
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的教育性与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基本涵义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我国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对知与行关系的研究。
在西方,古希腊智者派认为,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没有意义。
裴斯泰洛齐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
他指出:“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识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密切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而停止。
”乌申斯基也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⑤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2015辽宁特岗教师招考教育理论高频考点(四)
2015辽宁特岗教师招考教育理论高频考点(四)考点1:班级管理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 平行影响" 的教育思想。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集体的培养要求: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考点2:教育研究的方法历史研究法:以系统方式收集和整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史料,诠释理解史料及事件关系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它主要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在描述过程中进行解释。
行动研究法: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法: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
实验研究法: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和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考点3:认知过程感觉的现象主要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和联觉。
感觉适应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后效指在刺激物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联觉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指知觉系统会自动把各种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2015辽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八)
2015辽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八)【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学校教学工作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二、教学组织形式(一)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1.班级授课制的概念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后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即明了、联想/联合、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得以进步完善而基本定型。
最后,以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授课制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
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2)按课教学。
“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3)按时授课。
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4.班级授课制的类型和结构(1)课的类型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
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单一课是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任务的课,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练习课和检查课等;综合课是在一节课内完成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
课的类型也可以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主要有讲授课、演示课、自学课、讨论课和作业等。
(2)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复习过度、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和布置课外作业。
5.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④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⑤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教育学基础知识关于辽宁省特岗重点不同版本
教育基础知识关于辽宁省特岗重点(不同版本)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1)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
(2)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3)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1)原始教育原始教育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教育自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第二,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第三,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地模仿学习。
(2)古代教育古代教育的特征具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进入奴隶社会后,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
中国古代教育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如在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设有“六学二馆”,即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体现了教育的等级性较强。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2023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题型汇编
2023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题型汇编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
A.课程计划B.课时分配C.课程设计D.课程改革2.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柏拉图3.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
A.权利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4.西欧中世纪最受重视的教育是()。
A.教区学校B.僧院学校C.骑士学校D.宫廷学校5.学校教育必须以()为中心。
A.课外活动B.课内外活动C.实践活动D.教学6.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A.夸美纽斯B.亚里士多德C.赫尔巴特D.卢梭7.文化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的关系是()。
A.文化发展在前,教学内容变化在后B.同步进行C.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D.教学内容变化在前,文化发展在后8.纠正认识中不合理的绝对化要求、过度泛化、夸大后果等症状通常用()的方法。
A.着重调整情感B.着重训练行为C.着重改变认知D.游戏9.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A.礼、乐、射、辞、书、数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D.礼、乐、射、御、书、数10.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有培养人的特殊要求被称为()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评论1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A.行政人员B.技术人员C.专业人员D.职业人员12.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受教育者B.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13.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班级B.年段C.学习小组D.个体14.下列哪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15.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2015辽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十)
2015辽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十)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2015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教学评价的功能】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工作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多的是由课堂教学质量决定的。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
具体说来,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教学问题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得当,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讲清,也可以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在此基础上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肯定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否定的评价则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及其“症结”之所在,以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症下药”,及时纠正。
3.调控教学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标准,从而左右学生学习的方向、学习的重点以及学习时间的分配;教师的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受到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约。
2016年辽宁省特岗教师考试 《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速记四
2016年辽宁省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速记四2016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
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1.学习的实质与类型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1)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学习分类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六章教学)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六章教学1.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因此,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教学的意义:第一,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第二,教学是进行全面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3.教学的基本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使学生的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
5.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7.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
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这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过程。
运用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
检查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的过程。
8.我国目前基本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直观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序列原则);巩固性原则;及时反馈原则(强化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2015辽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十三)
2015辽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十三)【常见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一、当代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1.自学一指导式(1)理论依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心理发展观;“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2)教学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地掌握系统的知识;让学生获得自学的方法、技巧,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3)操作程序:第一步,提如要求。
根据教学要求,教师对自学的范围、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第二步,开展自学。
第三步,讨论启发。
第四步,练习运用。
第五步,及时评价。
第六步,系统小结。
(4)操作策略:教师是学生自学的“指导者”“引导者”。
教师一般要设计出要求明确的自学提纲,提供必要的参考书,学习辅助工具(如词典、字典)。
该模式主要用于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
2.目标一导控式(1)理论依据:学习者本身含有不同的水平,对同一学习内容,尽管学习结果一样,但学习水平可能不同,因而建立目标体系能引导和控制学生达到的学习水平。
学习是按由低到高的不同水平逐步递进的。
每一较高水平的学习植根于较低水平的学习上。
因而要设计出由低到高的一个紧接一个的程序化目标,通过评价学生对学习目标所达到的水平,以调节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条件和时间,发挥学生的潜能。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划分学习单元,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并按单元目标组织教学,借助评价、反馈、强化和矫正等活动,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能学好的潜能。
(3)操作程序:第一步,前提诊断。
对将要学习的单元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检查、提示、复习和回顾,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第二步,明确目标。
历年辽宁辽阳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历年辽宁辽阳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1.如果将教育与教学并列起来使用,教育指的是( )A.思想品德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学校教育【答案】C【解析】“将教育与教学并列起来”即承认教学具有教育性,强调的是教学过程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2.在日常生活中,路边的公益性广告属于(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狭义的教育D.广义的教育【答案】D【解析】略。
3.昆体良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 )A.军人B.教育家C.演说家D.思想家【答案】C【解析】昆体良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良好修养的雄辩家( 演说家)。
4.倡导一种“自然后果法”的教育家是( )tA.杜威B.康德C.洛克D.卢梭【答案】D【解析】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自然后果法”属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5.多元智能理论最大的成就在于尊重人的( )A.多元性B.差异性C.发展性D.主体性【答案】B【解析】多元智力( 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和风格也不一样。
它强调教育要尊重人的差异性。
6.在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中,强调培养个体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功能B.社会功能C.正向功能D.负向功能【答案】A【解析】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培养人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即是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体现。
7.利托尔诺等人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这种观点属于教育起源论中的( )( 常考)A.生物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活动起源论【答案】A【解析】利托尔诺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论)的代表人物,该学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四
教育目的第1节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念95: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任务和受教育着的身心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96:导向、调控、评价和激励功能三、教育目的的类型98:1、国家教育目的2、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在完成某一课程的教学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4、教学目标(预期教学结束时所达到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四、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及代表人物1011、无目的论(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2、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罗齐):认为教育应丛人的本性本能出发3、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4、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五、我国教育目的(一)理论基础10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它的基本思想是: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的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基本观点:1、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2、人的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3、人的发展受社会分工的制约4、人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5、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2节素质教育基础素质包括身体和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108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让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的特征: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内容的基础性;空间的开放性;目标的全面性;价值的多元化。
教师与学生教师(本章内容涉及案例分析中的基本理论素材:如教师职业素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等内容)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教师职业角色115: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18(一)教师劳动对象具有主动性(二)劳动手段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三)劳动方式具有个体性和协作性(四)教师劳动的时空范围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连续性(五)教师劳动过程及效果具有周期性和后延性。
辽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核心考点解析
辽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核心考点解析2019年的辽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也离我们越来越近,这就意味着各位同学复习的时间越来越少,而考试的知识量是不变的,考点中常见的高频考点依然是今年考试的重要考点,下面对其中的核心考点同时也是易混淆的知识点再进行辨析,希望对广大同学的备考有所帮助。
在我们的特岗考试中,心理学中有一个高频考点“注意”是每年辽宁各地市特岗考试中常考常见的考点,在这个知识点中有些是广大考生容易混淆不好区别的地方,具体如下:注意的特点:注意包括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一)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应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这个特点强调的是人的注意力注意的方向、对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我们在注意什么事物,而不强调注意多长时间。
例如我们走在大街上将目光放在自己喜欢的建筑物上,而周围的其他人或物都不能注意到,说明我们的心理活动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事物而离开其他无关事物,体现了注意的指向性特点。
(二)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以保证注意的对象得到比较清晰和明晰的反应。
这个特点强调的是我们注意对象时持续的时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注意一个事物持续注意多长时间。
例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自己喜欢的建筑物后将目光一直放在这个建筑物上,说明我们注意这个建筑物持续的时间较长,体现了注意的集中性的特点;再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说的依然是注意力一直放在读书上,强调持续的时间,依然体现注意的集中性特点。
简单区别以上两个特点就是指向性强调的是注意的对象和方向,而集中性强调的是注意所持续的时间的长短,如果强调持续时间的时候那么需要有注意对象作为前提,也就是说集中性建立在指向性的基础上,由此可以看出,两个特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具体通过两个例题来理解一下:1.课堂上学生在听老师讲课,体现了注意的( A )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性解析:本题题干意思是学生在听老师讲课的内容,并没有强调听的时间,正符合注意的指向性的特点指明注意的方向和对象,所以体现的是指向性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四
辽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
(四)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她能够引导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教师受过专门训练,不但“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思想修养,而且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能够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2)对
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态度发挥作用;(3)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即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品德及人格;另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否得到应有的肯定,教师工作的条件是否得到基本的保证。
教师主导作用是针对能否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与上进而言的。
它体现在:首先,在做人上能以身作则,正直、智慧、敬业、严谨、耐心、和蔼,受学生尊敬、爱戴,有很高的威信与亲和力;其次,在教学上要善于启发、诱导、讲解、示范、训练、辅导、指点和耐心服务,以便使学生积极而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才能、修养。
应当指出,教学中一切不民主的强迫灌输和独断专横做法,都算不上是教师的主导作用,都不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面:(1)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与否直接受学生本人的学习动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所左右;(2)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体现出独立性、创造性,因为学生对信息进行内部加工过程受到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念等制约。
这些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仅仅解决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是不够的,还要解决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因此,要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创设和谐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2)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3)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4)要引发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
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5)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需要指出的是,尊重儿童并非放任儿童,听任课堂自发地发展,放弃教师的职责与主导作用,恰好相反,而是提高了对教师教的要求,加重了教师的责任和工作量。
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依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越高,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
反过来,学生主体作用要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
只有教师、学生两方面互相配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