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课程设计
(完整版)基于51单片机的简易电子琴设计

(完整版)基于51单⽚机的简易电⼦琴设计基于51单⽚机的简易电⼦琴设计⼀.问题提出为什么选择简易电⼦琴设计?1.对于⾳乐的兴趣我们对⾳乐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听钢琴曲,如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思乡曲》《星空》《秋⽇的私语》等,⾳乐在我们的⽣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
有⼈曾说,喜欢⾳乐的⼈不会向恶。
以前不以为然,可是随着这些年来慢慢喜欢上阴郁,听了越来越多的钢琴曲之后,觉得这句话⾮常有道理。
⾳乐是⽤艺术家⽤⾳符记录世界,传达情感的⼀种艺术形式,⾳乐⾥有⼀种和谐之美,听⾳乐可以让⼈⼼情舒畅,与外界和谐统⼀。
⾳乐现在已经成为我⽣活中很重要的⼀部分,我们每周都会抽些时间去欣赏世界名曲,作为对精神的洗礼。
2.对于电⼦琴的好奇好奇是⼈的天性,⼈类对于⾃然的认识,对于科学的探索,⽆不始于好奇。
我们对电⼦琴如何实现其功能,如⾳⾊选择、声⾳强弱控制、节拍器、⾃动放⾳功能等等也很好奇,想通过学习单⽚机这个机会,深⼊了解电⼦琴的功能实现原理。
3.对于51单⽚机强⼤功能的信赖51单⽚机有基本特性:(1)⾯向控制的8位CPU和指令系统(2)4K字节的程序存储器(ROM或EPROM)(3)128字节的数据存储器(4)可编程的并⾏I/O⼝P0~P3,有32位双向输⼊/输出线(5)⼀个全双⼯串⾏⼝(6)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7)五个中断源,两个优先级的中断结构(8)⼀个⽚内时钟振荡器和时钟电路(9)可以寻址64K字节的程序存储器和64K字节的外部数据存储器51单⽚机功能强⼤,性能⽇趋完善,在⼯业测控、智能仪器仪表、机电⼀体化产品、家电领域中应⽤⼴泛,因此基于51单⽚机设计简易的电⼦琴可⾏性⾮常⼤。
⼆.功能需求1.能够实现基本的琴键功能即每按下⼀个琴键,单⽚机能够检测到键盘的按键,并根据按键的位置,通过程序来控制,使蜂鸣器发出不同频率(⾳调)的声⾳,声⾳延迟⼀段时间,等到按键放开后,声⾳停⽌。
然后再继续扫描,看是否有键按下,如此循环下去,即可实现基本的琴键功能。
基于51单片机的16键电子琴课程设计报告.docx

基于51单片机的16键电子琴课程设计报告.docx
本课程设计旨在设计一款基于51单片机的16键电子琴,利用该电子琴进行乐器演奏
练习。
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51单片机的控制,使乐器的按键实现发声功能,即在按下按
键后,将发出相应的音调,且声音质量较为清晰、拒绝杂音;同时,设计外设及程序使乐
器美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主人的个性操作习惯,体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可定制性和稳定性。
课程设计使用MCS-51单片机作为核心芯片,搭建计算机与电子琴模块之间的桥梁,
通过控制要求,配备8位延时定时器、8位计数器/比较器和定时/计数器模块的硬件模块,通过定时/计数器去控制音色的发声数量,再加以PCB板设计,完成各模块的焊接、网络
接线,通过连接各功能模块,实现51单片机控制芯片,实现程序控制电子琴的具体功能。
最后,课程设计尝试完成女声、爵士电子琴等曲目,通过实验,充分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并发现一些在设计过程中的不足,如欠缺外设模块,无法实现一些特殊功能等,给出
相应的改善思路,以供设计实现。
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硬件电路设计、程序设计思维,构建整个系统的总体构架,
实现相应的电子琴演奏功能,使得本次课程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琴课程设计

它是以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设置键盘、蜂鸣器等外围器件;另外还用到一些简单器件如:两位数码管,和NPN型三极管及电阻等。
利用按键实现音符和音调的输入;两位的数码管进行被操作的按键显示;用NPN型三极管8550实现低音频功率放大;最后用蜂鸣器进行播放“送别”。
本设计硬件部分主要由最小系统,按键系统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和蜂鸣器模块组成。
其软件部分主要有主程序模块、定时中断程序、定时计数程序、显示程序。
实现电子琴发声控制系统;要求电路实现如下功能:利用蜂鸣器作为发声部件,两个数码管作为显示部件,设置10个按键,实现高音、中音、低音的1、2、3、4、5、6、7的发音。
并在存储一首歌曲的内容,可以实现自动播放。
说明:单片机的工作时钟频率为11.0592MHz。
音乐是有由不同的音阶组成的,而不同的音阶又是由不同的频率发出的,那么利用不同的频率,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乐了。
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设置键盘、蜂鸣器等外围器件,另外还用到一些简单器件如:两位数码管,和NPN型三极管及电阻等。
利用按键实现音符和音调的输入;两位的数码管进行被操作的按键显示;用NPN型三极管2.3.1 时钟电路单片机内部具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用于构成振荡器。
通常在引脚XTALl 和XTAL2跨接石英晶体和两个补偿电容构成自激振荡器,结构图2 中X1、C1、C2。
可以根据情况选择6MHz、12MHz或24MHz等频率的石英晶体,补偿电容通常选择30pF左右的瓷片电容。
图2、时钟电路2.3.2复位电路单片机小系统常采用上电自动复位和手动按键复位两种方式实现系统的复位操作。
上电复位要求接通电源后,自动实现复位操作。
手动复位要求在电源接通的条件下,在单片机运行期间,用按钮开关操作使单片机复位。
其结构如下图。
上电自动复位通过电容C3充电来实现。
手动按键复位是通过按键将电阻R1与VCC 接通来实现。
图3、复位电路2.4 原理框图本系统有主控芯片89S52、发音单元、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组成。
基于51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琴的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琴的设计摘要电子琴是现代电子科技与音乐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键盘乐器。
它在现代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单片机具有强大的控制功能和灵活的编程实现特性,它已经溶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用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元件,设计一个电子琴。
以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与键盘、扬声器等模块组成核心主控制模块,在主控模块上设有16个按键、一排LED灯和扬声器。
本系统运行稳定,其优点是硬件电路简单,软件功能完善,控制系统可靠,性价比较高等,具有一定的实用和参考价值。
一、总体方案设计1、系统设计要求本系统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音乐播放,一个是电子琴弹奏,和一个流水灯演示。
具体指标如下:1)要求达到电子琴的基本功能,可以用弹奏出简单的乐曲。
2.)用键盘作出电子琴的按键,每键代表一个音符。
3)各音符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必须符合电子琴的按键排列顺序。
//4)固定音乐播放有按键控制:“播放”、“弹奏/停止”。
5)弹奏电子琴时能播放出准确的声音,不弹奏时可以播放内置音乐。
6)弹奏电子琴时,流水灯会不停的亮灭。
2、系统设计组成本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音乐另一个就是电子琴。
音乐播放部分:乐音实际上是有固定周期的信号。
本文介绍用AT89C51的两个定时器(如T0,T1)控制,在P3.7脚上输出方波周期信号,产生乐音,通过矩阵键盘按键产生不同的音符,由此操作人员可以随心所欲的弹奏自己所喜爱的乐曲,同时,那排流水灯会不停的闪烁,当不想弹奏时通过按放歌键可以演奏事先存放在单片机中的几首动听的曲子供消遣。
当歌曲演奏完时,通过按复位键便可回到初始状态,这样就做出了一台微型电子琴。
由于一首音乐是许多不同的音阶组成的,而每个音阶对应着不同的频率,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不同的频率的组合,即可构成我们所想要的音乐了,当然对于单片机来产生不同的频率非常方便,我们可以利用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T0来产生这样方波频率信号,因此,我们只要把一首歌曲的音阶对应频率关系弄正确即可。
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前言 (2)第1章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 (3)1.1 电子琴的设计要求 (3)1.2 电子琴设计所用设备及软件 (3)1.3 总体设计方案 (3)第2章系统硬件设计 (5)2.1 琴键控制电路 (5)2.2 音频功放电路 (6)2.3 时钟-复位电路 (6)2.4 LED显示电路 (6)2.5 整体电路 (6)第3章电子琴系统软件设计 (7)3.1 系统硬件接口定义 (7)3.2 主函数 (8)3.2.1 主函数程序 (8)3.3 按键扫描及LED显示函数 (9)3.3.1 键盘去抖及LED显示子程序 (10)3.4 中断函数 (11)3.4.1 中断程序 (12)第4章电子琴和调试 (12)4.1 调试工具 (12)4.2 调试结果 (13)4.3 电子琴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4)第5章电子琴设计总结 (15)参考文献 (16)附录 (17)前言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和最重要内容,它在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开发智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探索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完整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
但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力度离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如今,电子琴作为电子时代的新产物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巨大的兼容性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和推崇。
而在课堂教学方面,它拥有其它乐器无法比拟的两个瞬间:瞬间多元素思维的特殊的弹奏方法;瞬间多声部(包括多音色)展示的乐队音响效果的特点。
结合电子琴自身强大的功能及独特的优点来进行音乐教育的实施,这样就应该大力推广电子琴进入音乐教室,让电子琴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现代乐器中,电子琴是高新科技在音乐领域的一个代表,体现了人类电子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电子琴自动伴奏的稳定性、准确性,以及鲜明的强弱规律、随人设置的速度要求,都更便于人们由易到难、深入浅出的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和乐曲风格,对其节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训练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基于51单片机的复音电子琴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51单片机的复音电子琴课程设计X汇鹏课程组1班指导老师:宋荣摘要:本设计是基于数字电路为基础,以单片机技术为核心,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采用C语言编程,通过按键控制,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声音,并实现音乐盒的功能。
内容上首先描述系统硬件工作原理,介绍各个接口模块的功能,而后介绍软件上的各个功能模块。
关键字:单片机,电子琴,STC90C51一绪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电子领域上的发展,让电器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物件可以用电器用品代替,电子乐器渐渐代替传统乐器出现在众人眼前,电子乐器相比于传统乐器更轻便,也更加便宜,让乐器走进千家万户,这次制作的核心在于单片机,单片机体积小,性能好,造价便宜。
并且能实现强大的功能。
复音电子琴不仅能够实现复音效果,还能成为一个音乐盒,这也是得益于单片机的强大功能。
二设计要求与方案(一)设计要求1.能够实现电子琴的复音功能。
2.能够实现音乐盒的功能(二)设计方案1.关于电子琴的发声原理本作品采用了用单片机模块产生的频率进行输出,蜂鸣器作为输入,蜂鸣器收到来自单片机控制端口的不同频率的信号,会发出对应的声音频率,这就完成了从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过程。
2.关于电子琴的复音功能复音是指由许多纯音组成的声音。
复音的频率用组成这个复音的基音的频率来表示。
一般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复音。
由于单片机程序执行是按照顺序执行,所以本作品利用两个单片机模块,一个单片机模块控制一个蜂鸣器,再用8个独立按键作为键盘,当两个不同按键被按下的时候,两个蜂鸣器能几乎同时发出这两个声音。
在空间中产生和弦效果。
使之相比于单音电子琴能使旋律变得更加丰富。
3.关于音乐盒功能按下按键后能够播放音乐。
利用单片机片内存储功能,通过软件编程的方式,将一些曲目编写在片内ROM里,通过按下控制键加普通按键,实现8个独立按键的功能转换。
4.关于单片机芯片的选择方案一:采用89C51芯片作为硬件核心,采用Flash ROM,内部具有4KB ROM存储空间,能于3V 的超低压工作,而且与MCS-51系列单片机完全兼容,但是运用于电路设计中时由于不具备ISP在线编程技术,当在对电路进行调试时,由于程序的错误修改或对程序的新增功能需要烧入程序时,对芯片的多次拔插会对芯片造成一定的损坏。
51汇编电子琴课程设计

51汇编电子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51汇编语言的基本原理,掌握与电子琴相关的硬件控制方法。
2. 学生能掌握电子琴音阶、音调和音符的基础知识,并能运用51汇编语言实现音符的播放。
3. 学生了解电子琴的电路原理,能分析并描述51汇编在电子琴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51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实现电子琴的基本功能,如播放音符、和弦等。
2. 学生能够通过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如调试程序、优化代码等。
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具有实际功能的电子琴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编程和电子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耐心、细心和专注的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编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分解,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汇编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对编程和电子制作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以《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组织以下内容:1. 51单片机基础知识:介绍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编程环境。
2. 汇编语言基础:讲解汇编指令、寄存器、伪指令等基本概念。
3. 电子琴硬件原理:分析电子琴的电路原理,介绍相关元件及其功能。
4. 音符与音阶编程:教授如何用51汇编语言实现音符、音阶的编程控制。
5. 电子琴程序设计:指导学生编写程序,实现电子琴的基本功能。
6. 项目实践:分组进行项目实践,完成一个具有实际功能的电子琴制作。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51单片机基础知识学习,了解汇编语言环境。
第二周:汇编语言基础,学习汇编指令和寄存器。
第三周:电子琴硬件原理,学习相关元件及其功能。
第四周:音符与音阶编程,编写相关程序。
第五周:电子琴程序设计,完善程序功能。
基于51单片机的简易电子琴设计

基于51单⽚机的简易电⼦琴设计基于51单⽚机的简易电⼦琴设计⼀、设计任务及要求1、在该简易电⼦琴设计中,设置8个按键,8个按键可以发出do、re、mi、fa、sol、la、si、Do 8个⾳阶。
2、设计三个拨码开关,三个拨码开关可以调节⾼⾳、中⾳、低⾳三个⾳调。
3、画出电路的总体⽅框图和电路原理图。
⼆、设计原理⾳乐由许多不同的⾳阶组成的,⽽每个⾳阶对应着不同的频率,这样,我们就可以利⽤不同的频率组合,构成我们想要的⾳乐。
简易电⼦琴是摁下拨码开关时,单⽚机AT89C51会发出声⾳,声⾳从P1.0端⼝经过LM386,经过放⼤以后传⼊喇叭。
声⾳主要是经过单⽚机4×4矩阵键盘的按键产⽣,这⾥只⽤到8个按键来产⽣⾼中低的8个⾳阶,来产⽣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下⾯是计数初值:三、设计⽅案本次设计的电⼦琴主要是利⽤AT89C51单⽚机为核⼼控制元件,同时还包括键盘、拨码开关和扬声器等控制模块,由键盘选择⼋个⾳阶。
1、电路原理图的总体设计总体电路需要c51单⽚机⼀⽚,⾳乐按键及喇叭等外围电路,要进⾏⾳调控制和⾳频放⼤,设计好的电路图如下图所⽰:2、键盘控制模块的设计矩阵按键部分由8个轻触按键按照2⾏4列排列,连接到P3端⼝。
将⾏线所接的单⽚机的I/O⼝作为输出端,⽽列线所接的I/O,则作为输⼊。
⾏线输出是低电平,有健按下,则输⼊线就会被拉低,这样,通过读输⼊线的状态就可得知是否有键按下。
3、键盘消抖当⽤⼿按下⼀个键时,如图所⽰,往往按键在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跳⼏下才稳定到闭合状态的情况;在释放⼀个键时,也回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这就是抖动。
抖动的持续时间随键盘材料和操作员⽽异,不过通常总是不⼤于10ms。
⽤软件⽅法可以很容易地解决抖动问题,这就是通过延迟10ms来等待抖动消失,此后再读⼊键盘码。
⼀个单⽚机⼯作于12M晶振,它的时钟周期是1/12(微秒)。
它的⼀个机器周期是12*(1/12)也就是1微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 (2)第1章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 (3)1.1 电子琴的设计要求 (3)1.2 电子琴设计所用设备及软件 (3)1.3 总体设计方案 (3)第2章系统硬件设计 (5)2.1 琴键控制电路 (5)2.2 音频功放电路 (6)2.3 时钟-复位电路 (6)2.4 LED显示电路 (6)2.5 整体电路 (7)第3章电子琴系统软件设计 (9)3.1 系统硬件接口定义 (9)3.2 主函数 (10)3.2.1 主函数程序 (10)3.3 按键扫描及LED显示函数 (11)3.3.1 键盘去抖及LED显示子程序 (12)3.4 中断函数 (13)3.4.1 中断程序 (14)第4章电子琴和调试 (14)4.1 调试工具 (14)4.2 调试结果 (15)4.3 电子琴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6)第5章电子琴设计总结 (17)参考文献 (18)附录 (19)前言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和最重要内容,它在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开发智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探索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完整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
但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力度离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如今,电子琴作为电子时代的新产物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巨大的兼容性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和推崇。
而在课堂教学方面,它拥有其它乐器无法比拟的两个瞬间:瞬间多元素思维的特殊的弹奏方法;瞬间多声部(包括多音色)展示的乐队音响效果的特点。
结合电子琴自身强大的功能及独特的优点来进行音乐教育的实施,这样就应该大力推广电子琴进入音乐教室,让电子琴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现代乐器中,电子琴是高新科技在音乐领域的一个代表,体现了人类电子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电子琴自动伴奏的稳定性、准确性,以及鲜明的强弱规律、随人设置的速度要求,都更便于人们由易到难、深入浅出的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和乐曲风格,对其节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训练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电子琴所包含的巨量的音乐信息和强大的音乐表现力可以帮助音乐教学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更有效地提高人们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琴可谓琳琅满目,功能也是越来越完备。
以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设计并制作的电子琴系统运行稳定,其优点是硬件电路简单、软件功能完善、控制系统可靠、性价比较高等,具有一定的实用与参考价值。
这就为电子琴的普及提供了方便。
二、电子琴设计要求本设计主要是用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元件,设计一台电子琴。
以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与键盘、扬声器等模块组成核心主控制模块,在主控模块上设有7个按键和1个复位按键。
本系统主要是完成2大功能:音乐自动播放、电子琴弹奏。
关于声音的处理,使用单片机C语言,利用定时器来控制频率,而每个音符的符号只是存在自定义的表中。
第1章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1.1 电子琴的设计要求本设计主要是用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元件,设计一台电子琴。
以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与键盘、扬声器等模块组成核心主控制模块,在主控模块上设有7个按键和1个复位按键。
本系统主要是完成的功能:电子琴弹奏。
关于声音的处理,使用单片机C语言,利用定时器来控制频率,而每个音符的符号只是存在自定义的表中。
本设计的电子琴有以下要求:1.用键盘作出电子琴的按键,共7个,每键代表1个音符。
各音符按照符合电子琴的按键顺序排列;2.利用五彩小灯显示有按键按下及相对应的位置。
3.达到电子琴的基本功能,可以用弹奏出简单的乐曲;1.2 电子琴设计所用设备及软件本设计除了需要计算机,还会用到两款软件:仿真软件Proteus、编程软件Keil uVision4。
1.仿真软件Proteus的简介Proteus软件具有其它EDA工具软件的功能,诸如:原理布图、PCB自动或人工布线、SPICE电路仿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革命性的特点:互动的电路仿真、仿真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
所实现的功能:数字电路仿真2.Keil uVision4的简介uVision4在uVision3 IDE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大众化的功能:多显示器和灵活的窗口管理系统;系统浏览器窗口的显示设备外设寄存器信息;调试还原视图创建并保存多个调试窗口布局;多项目工作区简化与众多的项目。
所实现的功能:编写程序1.3 总体设计方案本系统采用AT89C51为主控芯片,因其精度较高,操作比较灵活,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由芯片来进行处理,电路的系统的稳定性高,功耗小。
其中,输入电路有7个独立按键,通过按键随意按下所要表达的音符,作为电平送给主体电路,中央处理器通过识别,解码输出音符,在扬声器中发出有效的声音。
由于需要显示的信息不多,显示电路未采用液晶屏显示,而是使用LED 管显示电路负责显示按下的琴键所对应的键值,这样既节省了成本了,又降低了编程难度。
如图1-1所示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电子琴电路,它主要由琴键控制电路、LED 显示电路、音频功放电路、时钟-复时钟复位电路和电源电路五部分所构成。
图1-1 电路的原理框图AT89C51 放大电路 按键模块 声音模块 LED 显示系统时间第2章系统硬件设计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电子琴电路由琴键控制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音频功放电路、时钟-复位电路和电源电路五部分所构成。
琴键控制电路采用了8输入与门芯片CD4068B,收集7个独立按键的开关状态信号,并触发单片机的外部中断来处理;而数码管显示电路负责显示按下的琴键所对应的键值;同时,音频功放电路也会播放琴键对应的音调;电源电路为整个电路提供能源。
2.1 琴键控制电路琴键控制电路作为人机联系的输入部分,也是间接控制数码显示和音频功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键盘按照连接方式可以分为独立式和矩阵式键盘两类。
此次设计采用的是独立键盘。
独立式键盘的特点是一键一线,各键相互独立,每个键各接一条I/O口线,通过检测I/O输入线的电平状态,可判断出被按下的按键。
显而易见,这样电路简单,各条检测线独立,识别按下按键的软件编写简单。
适用于键盘按键数目较少的场合,不适用于键盘按键数目较多的场合,因为将占用较多的I/O口线。
独立式键盘电路如图3所示,8个独立按键分别对应一个I/O口线,当某一按键按下时,对应的检测线就变成了低电平,与其它按键相连的检测线仍为高电平,只需读入I/O输入线的状态,判别哪一条I/O输入线为低电平,很容易识别哪个键被按下。
图2-1 独立按键电路图2.2 音频功放电路如图2-2所示音频功放电路,它主要由三极管放大器和扬声器组成。
其中,扬声器具有自身功耗低、电压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谐波失真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录音机和收音机之中。
电位器Rv1是用来调节声音的大小。
图2-2 音频电路2.3 时钟-复位电路时钟频率直接影响单片机的速度,时钟电路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单片机系统的稳定性。
常用的时钟电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时钟方式,另一种是外部时钟方式。
AT89C51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输入端为芯片引脚XTAL1,输出端为引脚XTAL2。
这两个引脚跨接石英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图2-3是AT89S51内部时钟方式的电路,C1和C2的典型值通常选择为30pF,石英晶体常选6MHz或12MHz的。
本设计采用内部时钟方式做时钟电路。
图2-3复位电路图2.4 LED显示电路本文设计中采用的是LED,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缩写,它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
发光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一样是由一个PN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
LED具有体积小,电压低,使用寿命长,价格低,亮度高,低热量等优点。
但是显示内容单一。
本文中采用它显示按键的键位。
如图2-4所示。
图2-4 LED显示电路图2.5 整体电路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电子琴电路由琴键控制电路、LED显示电路、音频功放电路、时钟-复位电路和电源电路五部分所构成。
琴键控制电路采用了7输入,收集7个独立按键的开关状态信号,并触发单片机的外部中断来处理;而LED显示电路负责显示按下的琴键所对应的键值;同时,音频功放电路也会播放琴键对应的音调;电源电路为整个电路提供能源。
如图2-5所示。
图2-5整体电路第3章电子琴系统软件设计系统功能的实现一般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一旦硬件确定下来,软件要实现的功能也随之确定。
而为使编程思路清晰,应先绘制程序流程图。
图3-1 电子琴系统流程图3.1 系统硬件接口定义系统硬件接口定义如表1所示表1 系统硬件接口定义3.2 主函数主函数流程图如图所示。
利用模块化的思想,主函数只执行初始化函数,对所需的I/O口、外部中断1、定时器0进行初始化配置。
音频处理函数和LED显示函数。
另外,键码的识别与刷新是通过中断函数来完成。
图3-2 函数流程图3.2.1 主函数程序void main(void){TMOD=0x01; //tmod 方式1ET0=1;EA=1;LED=0xff;KEY =0xff;while(1){if(KEY != 0xff){delay();key_scan();STH0=tab[MUSIC]/256; //设初始值STL0=tab[MUSIC]%256;TR0=1;}else{SPEAKER = 1;TR0=0;}}}3.3 按键扫描及LED显示函数由于本设计采用的是接触开关式按键,故不可避免存在机械抖动。
按键被按下是,其触点电压变化过程如图19所示。
这种抖动会使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故需要进行消抖处理。
抖动时间的长短和按键的机械特性有关,一般为5~10ms。
通常手动按下键然后立即释放,这个操作中稳定闭合的时间超过20ms,因此单片机在检测按键是否按下时都需要加上去抖动操作,有专门的去抖动电路或则芯片,但同用软件延时的方法也能轻易解决抖动问题,没必要添加多余的硬件。
本设计是用软件消抖方法编写一个消抖程序。
当按键按下去后,首先对其进行连续两次取样,如果两次都为低电平,则输出低电平;如果其中有一次高电平,则输出高电平。
本文所设计的显示为LED显示,当键盘得到低电平时,输出P1口的LED常亮。
以表示所指向的键盘动作。
3.3.1 键盘去抖及LED显示子程序void key_scan(void){if(KEY != 0xff){switch (~KEY)//显示的列位置{case 0x01:{MUSIC = 0;P0=0xfe;break;}case 0x02:{MUSIC = 1;P0=0xfd;break;}case 0x04:{MUSIC = 2;P0=0xfb;break;}case 0x08:{MUSIC = 3;P0=0xf7;break;}case 0x10:{MUSIC = 4;P0=0xef;break;}case 0x20:{MUSIC = 5;P0=0xdf;break;}case 0x40:{MUSIC = 6;P0=0xbf;break;}}}}3.4 中断函数中断函数用到了定时器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