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控制-第六章-热污染及其控制

合集下载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1、什么是物理性污染?答: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2、物理性污染的特点,及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物理性污染的特点是:(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

(2)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磁场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而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

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3、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的评价与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与监测(4)物理性污染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与技术第二章噪声污染及控制1、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答:当声波入射到多孔的吸声材料表面,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另一部分声波透入多孔材料衍射到内部的孔隙,激起孔内空气与筋络振动,由于空气分子间的粘滞阻力及空气与筋络间的摩擦阻力,使声能不断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此外,空气与筋络之间的热交换也消耗部分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效果。

2、影响材料吸声的因素有哪些?答:a. 材料厚度的影响,厚度增加,提高低频声的吸收效果;对高频音影响不大。

b. 材料的密度或孔隙率。

c. 材料中空腔的影响。

d. 护面层的影响。

e. 温度、湿度的影响。

3、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亥姆霍兹共振原理)当共振吸声结构的固有频率与入射声波的频率一致时,产生共振,将部分振动转化为热能,达到吸声效果。

4、隔声的概念答:由于声能被反射和吸收,穿透障碍物传出来的声能总是或多或少地小于入射声波的能量,这种由屏障物引起的声能降低的现象称为隔声。

5、隔声结构的类型:隔声墙、隔声罩、隔声间、隔声屏障。

6、吻合效应:声波入射会引起墙板弯曲振动,若入射声波的波长在墙板上的投影恰好等于墙板的固有弯曲波长,墙板弯曲波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会导致向墙板另一侧辐射声波,此时墙板的隔声量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吻合效应”。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习题要点:声压级、声功率级的计算;声压级的叠加;声压级的衰减计算。

第三节噪声的评价与标准1. 噪声的评价量2. 环境噪声评价标准和法规习题要点:响度级、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暴露率和噪声评价数的计算第四节噪声控制技术概述1. 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和原则2. 噪声源分析3. 城市环境噪声控制第五节吸声与室内声场1. 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收特性2. 多孔性吸声材料3. 共振吸声结构4. 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5. 吸声降噪设计实例习题要点:吸声系数、混响时间和吸声量计算;吸声降噪设计计算第六节隔声技术(4学时)1. 隔声的评价2. 单层均质密实墙的隔声3. 双层隔声结构4. 隔声间5. 隔声罩6. 隔声屏7. 隔声设计实例习题要点:平均隔声量、临界吻合频率和插入损失的计算;隔声间、隔声罩和隔声屏的设计计算。

第七节消声器1. 消声器的分类、评价和设计程序2. 阻性消声器4.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5. 微穿孔板消声器6. 扩散消声器7. 消声器设计实例习题要点:消声量的计算;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的设计计算。

本章重点、难点:噪声的评价量;噪声的衰减;吸声、隔声和消声器的降噪原理及降噪量的计算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噪声的来源与危害;理解噪声的传播规律;掌握声压级、A 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评价数等噪声评价量的含义;掌握噪声级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规律;理解噪声的控制方法和策略;掌握噪声在室内传播规律以及吸声降噪的降噪原理及其适用范围;掌握隔声间、隔声屏、隔声罩的隔声原理及隔声计算;掌握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型消声器的消声原理及消声计算;了解吸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第一节振动及其危害1. 振动的基本概念2. 振动的危害第二节振动的评价与标准1. 振动的评价量2. 振动标准习题要点:加速度级和振动级的计算第三节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1. 振动的传播规律2. 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第四节隔振原理1. 振动的传递与隔离2. 隔振的力传递率第五节隔振元件1. 金属弹簧减振器3. 橡胶隔振垫4. 其他隔振元件5. 隔振设计实例习题要点:金属弹簧减振器和橡胶隔振垫的设计计算第六节阻尼减振1. 阻尼减振原理2. 阻尼材料3. 阻尼减振措施本章重点、难点:振动的评价;振动的传递;隔振原理及计算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振动的危害;熟悉振动的传播规律和控制方法;掌握隔振的基本原理,会进行常见金属弹簧减振器、橡胶隔振垫等隔振元件的设计;熟悉阻尼减振的措施。

第六章 物理性污染及控制

第六章 物理性污染及控制

(三) 隔声 •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使声能在传播途径中 受到阻挡而不能直接通过的措施,称为隔声。 典型的隔声措施有隔声罩、隔声间、隔声屏 等。
• 隔声罩是噪声控制设计中常被应用的设备, 例如空压机、水泵、鼓风机等高噪声源, 如果其体积小,形状比较规则或者虽然体 积较大,但空间及工作条件允许,可以用 隔声罩将声源封闭在罩内,以减少向周围 的声辐射。 • 隔声罩由隔声材料、阻尼涂料和吸声层组 成。隔声材料用1-3mm的钢板,可以用较 硬的木板。钢板上要涂一定厚度的阻尼层, 防治钢板产生共振。吸声层可用玻璃或泡 沫塑料。
第三节 光污染及防治
一、光污染的表现 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 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1、生活上:镜面、霓虹灯 2、激光 霓虹灯 3、眩光、车头灯 4、杂散光(建筑材料) 5、紫外线。
造船眩光
二、防护 1、行政上规定 2、个人防护:护目镜、防护面罩等。 3、工作场所采用安全办法。
四、 噪声污染控制 (一)噪声控制基本原理
声源
传播途径
接收器
在声源处抑制噪声 在声传播途径中控制:隔声、吸声、消声、阻 尼减振等 接收器的保护
(二)噪声控制的一般原则 • 科学性
• 技术的先进性(不能影响原有设备的技术性能)
• 经济性
(三)噪声控制的基本程序
噪声源测量和分析 声源分布,频率特性,时间特性
第二节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
一、电磁辐射的概念(加速运动的电荷所产生的 一种能量)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 1、引燃引爆 2、干扰信号(坐飞机不能打手机) 3、危害人体健康。微波危害最大。 三、电磁污染源 1、天然污染源:火花放电、雷电、太阳黑 子活动等。 2、人为污染源:灯、发电机、高电压、发

第六章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第六章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二、 噪声的量度与评价 噪声的描述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把噪声作为单纯的物理扰动,用 描述声波特性的客观物理量来反映,这是对噪声的客观量度;另一类则 涉及人耳的听觉特性,根据人们感觉到的刺激程度来描述,因此被称为 对噪声的主观评价。
环境保护概论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十二五”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列规划教材
环境保护概论
主 编:陈 林 徐 慧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十二五”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列规划教材
第六章 其他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本章要点
本章所讲的这几种环境污染是物理因素引起的非化学性污染,这 种污染形成时很少给周围环境留下具体污染物。但已成为现代人类尤 其是城市居民感受到的公害。例如,噪声就是影响最大、最易激起受 害者强烈不满的环境污染,而反映噪声污染问题的投诉也高居各类污 染的首位。但是有的物理性污染如电磁波和光,无色无味很隐蔽,无 明显和直接的危害,因而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章节主要描述 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辐射及热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在急性放射病恢复以后,经一段时或在低剂量照射后的数月、数年、 甚至数后代还会产生辐射损伤的远期效应,如致癌、白血病、白内障、 寿命缩短、影响生长发育等,甚至对遗传基因产生影响,使后代身上出 现某种程度的遗传性疾病。
环境保护概论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十二五”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列规划教材
三、放射性污染的防护和处理
一、放射性辐射源
(一)天然辐射源 天然辐射源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辐射源,人和其他生物体受到天然 辐射源的照射(天然本底辐射)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外照射主要来 自宇宙射线以及地面上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射的γ射线和β射线对人体的 外照射,内照射则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内的以及人体组织内 本身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造成的辐照。这种情况从人类诞生起就已如 此,人类适应这种辐射。 天然辐射源所产生的总辐射水平称为天然放射性本底,它是环境是否 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基本标准。 环境中天然辐射本底主要有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 核素发射的辐射这三种部分组成。

环境保护概论:第6章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环境保护概论:第6章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LP+10lg4πr2= LP+20lgr+11 • 对于半球面声波,距离声源半径微r,则有: LW=
LP+10lg2πr2= LP+20lgr+8
(三)噪声级的合成
1、噪声级合成是按照能量的叠加规律进行叠加的。 2、声强级:声强与能量成正比。总声强等于各声强之和。 假设有n个噪声源同时存在,声强与声强级分别为I1、 I2、… In
一些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
设备名称
加速时噪声级, dB(A)
设备名称
加速时噪声级, dB(A)
轧钢机
92-107
柴油机
110-125
鼓风机
95-115
汽油机
95-110
电锯
100-105
纺纱机
90-100
交通噪声:
城市环境噪声的70%来自于交通噪声;
是活动的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极大;
来自:喇叭声、发动机声、进气和排气声、启 动和制动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
典型机动车辆噪生级范围
车辆类型 重型货车 轻型货车 公共汽车
加速时噪声 级,dB(A)
89-93
82-90
82-89
车辆类型
加速时噪声级, dB(A)
轿车
78-84
摩托车
81-90
拖拉机
83-90
建筑施工噪声:
是暂时性的;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广泛; 来自: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推土机等
略不计。则总声压级为92.1dB。
(四)噪声级的相减
1、噪声级相减是按照能量的相减进行的。
• 噪声级的相减与相加类似,实质都是声能的加和减。 • 例:室内有两个噪声源,同时工作时总声压级为82dB,当

06 热污染及其防治

06 热污染及其防治
第六章 热污染及其控制
一、热污染


在能源消耗和能量转换的过程中,常常有大量 热能排入环境中,使水体和空气的温度升高。 这种由于工业生产和现代生活排入水和空气中 的废热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热污染。 热污染主要表现在对全球性的或区域性的自然 环境热平衡的影响,使热平衡遭到破坏。目前 尚不能定量地确定由热污染所造成的环境破坏 和长远影响,但已证实由于热污染使大气和水 体产生了增温效应,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危害。
二、热污染的成因及危害
Hale Waihona Puke (二)水体热污染
很多工业生产部门,如电力、冶金、化工和纺织等。 其中的一些工艺流程,如蒸馏、漂洗、稀释、冲刷 和冷却等,都有可能产生大量的废热水。这些废热 水排入水体后,使水体的热负荷或温度增高,从而 引起水体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改变,对生态环 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不良影响,称为水 体热污染。 水体热污染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略)
三、热污染的防治

(二)废热利用



利用电站排放的温水在冬季供暖;用温热水在冬季 灌溉农田;在温水暖房种植一些冬季少见的新鲜蔬 菜和热带植物。 废热再次生产蒸汽或热水。例如,许多工厂用废蒸 汽或高温废水通过热交换器加热清洁水用来洗澡, 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有的工厂用废热加热原材 料,既节约了能源,又防止了环境的热污染。 为预防河流航道和港口在冬季冻结,适当引进电站 的温热水,可以做到一举两得。
三、热污染的防治

(一)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目前,燃烧装置效率较低,使得大量能源以废热形 式消耗,产生热污染。据统计,民用燃烧装置的热 效率约为10%~40%,工业锅炉约为20%~70%, 火力发电厂能量利用效率约为40%,核电站约为33 %。我国热能平均有效利用率仅为30%左右。如果 把热能利用率提高10%,就意味着热污染的15%得 到控制。我国把热效率提高到40%左右(相当于工 业发达国家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物理性污染控制知识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知识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物理性污染?答: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2、物理性污染与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是有害物质和生物输入环境.或者是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超过正常含量所致.而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放射性、电磁辐射等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或异常.3、物理性污染与化学性、生物性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物理性污染一般是局部性的,在环境中不残留,一旦污染源消除,物理性污染即消失.4、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评价和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和监测(4)物理性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和技术.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噪声的定义:(心理学上)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物理学上)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则地杂乱无章组合而成.2、噪声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3、简述噪声的特点.答:(1)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3)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4)噪声的声能是噪声源能量中很小的部分,一般认为再利用的价值不大,故声能的回收尚未被重视.4、听阈迁移(听觉疲劳):耳鸣持续时间不长,只要在安静的环境里停一段时间,听觉就会恢复原状.5、噪声性耳聋: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内耳听觉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听觉疲劳就会固定下来,造成听力损失,成为永久性的听阈迁移.6、暴振性耳聋:高强噪声(超过140dB)使得内耳骨膜破裂,导致双耳完全失聪,成为永久性耳聋.7、噪声的危害:(1)噪声对听力的影响;(2)噪声诱发疾病;(3)噪声妨碍语言交谈和通讯联络;(4)噪声对睡眠的干扰;(5)噪声损害设备和建筑物.8、噪声控制的途径:(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9、声波:压缩、膨胀交替运动由近及远向前推进的空气振动.10、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包括:(1)声波频率:指一秒钟内介质质点振动的次数;(2)波长:振动经过一个周期声波传播的距离;(3)声速: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11、频程:把人耳可以听到声音的频率变化范围(20Hz-20KHz)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段落.12、频谱:指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13、频谱的形状大致可分为三种:(1)线状谱:由一些频率离散的单音形成的谱,在频谱图上是一系列竖直线段;(2)连续谱:指频率在频谱范围内是连续的.大部分噪声属于连续谱.(3)复合谱:连续频率和离散频率组合而成的频谱,有调噪声的频谱为复合谱.14、波阵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称为波阵面.15、声压:由于声波引起的压强变化,称为声压.16、有效声压的计算公式:P e=A2(Pa)17、质点振动速度有效值的计算公式:u e=A2(m/s),其中质点振动速度幅值u A=±P Aρ0c,±号取决于声波的传播方向.18、声抗阻率的计算公式:Z s= pu或Z s=ρ0c声抗阻率与声波频率、幅值等无关,仅与介质密度和声速有关,是介质固有的一个常数.19、声能密度:单位体积介质所含的声波能量称为声能密度,用D表示.22、声强的计算公式:I = ?DVS ?t = ?Dc =p e 2ρ0c 23、声功率: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声能量. 24、声功率的计算公式:W = SI = S p e 2ρ0c = S p e u e = S ρ0c u e 225、级:选定基准量(物理量),然后对被量度量与基准量的比值求对数,所得的对数值称为被量度量的级.26、声压级:声音的有效声压与基准声压(2×10?5Pa )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27、声压级的计算公式:L p= 20lg P e P 0,将基准声压P 0=2×10?5Pa 代入,得L p = 20lg P e + 9428、声强级的计算公式:L I = 10lg I I 0,将基准声强I 0=10?12W/m 2代入,得L I= 10lg I + 120 29、声功率级的计算公式:L W = 10lg WW 0,基准声功率W 0=10?12W30、点声源:当声源的几何尺寸比声波的波长小很多,或者测量点离声源相当远时,则可将该声源视为一点,该声源称为点声源.31、球面声波振动速度的幅值计算公式:u A= A ρ0cr ,其中A 为声源辐射声波能力的常数. 32、声压级相加计算公式:L P = 10lg 100.1L pi n i =133、声压级相减计算公式:L Ps = 10lg[100.1L p ?100.1L pB ],L pB 为背景噪声,L Ps 为被测对象的声压级.34、相干波发生的条件:(1)频率相同;(2)有恒定的相位差;(3)在叠加处振动方向相同.35、扩散衰减:由于波阵面扩展,而引起声强减弱的现象.36、三种声源辐射的扩散衰减计算公式:(1)点声源辐射:L p2 = L p1- 20lg r 2r 1 (2)无限长线声源辐射(r 0≤l/π):L p2 = L p1-10lg r2r 1 当r 0>l/π时按照点声源辐射处理.(3)矩形面声源(a <b 且测点D 距声源中心距离为r 0):当r 0≤a/π时,声压级衰减值为0dB ;当a/π≤r 0<b/π时,按照无限长线声源处理;当r 0≥b/π时,按照点声源处理.37、城市绿地降噪计算公式:衰减量A g1 = (0.18lg f –0.31r)38、常用的环境噪声的评价量有:(1)响度、等响曲线和响度级;(2)A 声级和等效连续A 声级;(3)昼夜等效声级;(4)统计声级(累计百分声级);(5)更佳噪声标准(PNC )曲线;(6)噪声评价数(NR )曲线.39、响度: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其单位是“宋(sone )”,定义1000Hz 纯音声压级为40dB 的响度为1sone.40、响度级:当某一频率的纯音与1000Hz 的纯音听起来同样响时,这时1000Hz 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声音的响度级41、连续等效A 声级: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 内与不稳定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 声级.42、连续等效A 声级的计算公式:(1)L eq = 10lg 1T 100.1L A dt t 0;t 为噪声暴露时间,L A 为时间t 内的A 声级. (2)L A 是非连续离散值时:L eq = 10lg[1t i i ( 100.1L Ai t i i )],t i 为第i 段时间,L Ai 为时间t 内的A 声级.43、昼夜等效声级:表示一昼夜24h 噪声的等效作用,用来评价区域环境噪声.44、昼夜等效声级的计算公式:L dn = 10lg[23×100.1L d + 13×100.1(L n +10)] 45、噪声掩蔽:由于噪声的存在,降低了人耳对另一种声音听觉的灵敏度,使听阈发生迁移的现象.46、为什么声音在晚上要比晴朗的白天传播的远一点?答:因为在夜晚,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升高,声速也随高度增高而增大,声波传播方向将向地面弯曲;而在晴朗的白天,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声速将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向上空弯曲,声源辐射的噪声在距离声源一定距离的地面上掠过,在较远处形成声影区,即声线不能到达的区域.47、为什么逆风传播的声音难以听清?答:当有风时,声速应叠加上风速,叠加效果使声速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将向上空弯曲,距离声源一定距离处形成声影区,所以较难听清.第三章振动控制技术1、振动污染:即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2 、振动的评价评价指标:(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振动级.评价标准:(1)振动的“感觉阈”;(2)振动的“不舒服阈”;(3)振动的“疲劳阈”;(4)振动的“危险阈”.3、振动控制方法包括:(1)隔振;(2)吸振;(3)阻振;(4)消振;(5)结构修改等.4、简述常用的振动控制技术答:一.振动源控制:改进振动设备的设计和提高制造加工装配精度,使其振动减小.二.机械振动控制:(1)降低机械的振动加速度;(2)利用支承台架质量的减振措施;(3)利用动力吸振的减振措施.三.弹性减振:利用弹性材料支承机械,使传递到基础的激振力减少.常用的弹性减振方法有积极隔振和消极隔振.四.阻尼减振:对于薄板类结构振动及其辐射噪声,在其结构或部件表面涂贴阻尼材料能达到明显的减振降噪效果.五.冲击减振:与周期性激励力的振动隔离相似,对脉冲冲击的隔离减振也分为积极冲击隔离和消极冲击隔离两类.六.传播途径的减振对策:(1)增大距离,使受影响对象远离振源;(2)采用防振沟和隔墙.七.振动衰减:从振源传播经过地面的波动随距离而衰减,因而可将振源和可能出现问题之处的距离拉开,以确保机械安装场所和用地.5、振动:任一物理量围绕一定的平衡值作周期性的变化均称为振动.6、机械振动: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7、简谐振动:物体运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或角位移)按余弦(或正弦)规律随时间变化.8、振动污染的特点:(1)主观性;(2)局部性;(3)瞬时性.9、环境振动污染的主要来源:(1)自然振动;(2)人为振动10、人为振动污染源主要包括:(1)工厂振动源;(2)工程振动源;(3)道路交通振动源;(4)低频空气振动源等.11、简述振动的影响答:(一)振动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伤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关节等.(二)振动对心理的影响:人们在感受到振动时,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三)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振动引起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从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四)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从振源发出的振动可通过地基传递到房屋等构筑物,导致构筑物破坏,影响程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强度.第四章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2、电磁辐射污染按场源可分为:(1)自然电磁场源污染;人工电磁场源污染.3、论述电磁辐射防治的基本方法答:(一)屏蔽: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二)接地技术:射频接地是将场源屏蔽体或屏蔽体部件内感应电流加以迅速的引流以形成等电势分布,避免屏蔽体产生二次辐射所采取的措施.(三)滤波:即在电磁波的所有频谱中分离出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有用波段.(四)其他措施:(1)采取电磁辐射阻波抑制器,通过反作用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无用的电磁辐射;(2)新产品和新设备的设计制造时,尽可能使用低辐射产品;(3)从规划着手,对各种电磁辐射设备进行合理安排和布局,并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作业,减少作业人员直接进入强电磁辐射区的次数或工作时间.第五章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1、放射性污染:指沉积在材料、结构物或设备表面的放射性物质.2、简述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答:(一)固化技术:(1)水泥固化:基于水泥的水合和水硬胶凝作用而对废物经行固化处理.(2)沥青固化:在一定的碱度、配料比、温度和搅拌速度下,放射性废液与沥青发生皂化反应,冷却后得含盐量可高达60%的均匀混合物.(3)塑料固化:将放射性废物浓缩物掺入有机聚合物而固化.(4)玻璃固化:以玻璃原料为固化剂与高放废物以一定配料比混合后,在高温(900-1200℃)下蒸发、煅烧、熔炼、烧结,废液中的所有固体组分都在高温下结合入硼硅酸盐玻璃基质中,装桶后经退火处理就成为稳定的玻璃固化体.(二)减容技术:(1)压缩:依靠机械力作用,使废物密实化。

热污染及其控制共40页

热污染及其控制共40页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热污染及其控制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源自。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物控考试题目

物控考试题目

第一章:绪论物理环境什么是物理性污染?其特点是什么?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填空题:4.噪声叠加:5.航空噪声用(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来评价。

6.点声源传播距离增加一倍,衰减值是6Db7.线声源传播距离增加一倍,衰减值是3Db9.声压级为0.002,其声压级等于多少(40dB)10.声压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声压级提高(6)db。

11.声音的传播要有(振源)和(媒体介质),两者缺一不可。

名词解释:8.等效连续A声级:即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 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9.统计声级L X:它表示在测量时间内高于Lx升级所占时间为x%。

简答论述:1.论述噪声控制的途径●从生源上降低噪声●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从接受点上降低噪声。

2.简述噪声控制的程序①调查、测试噪声污染情况;②根据声源及噪声所影响的环境,选择噪声允许标准③确定噪声控制方案;④进行工程评价,论证控制方案能否达标⑤控制措施实施后,在进行测量,综合分析评价是否达到控制标准。

3.噪声污染防治中从声源上控制的措施●一是选用内阻尼大、内摩擦大的低噪声新材料;●二是改进机器设备的结构,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三是改善或者更换动力传递系统和采用高新技术,对工作机构从原理上进行革新;●四是改革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

4.多孔材料吸声的必要条件是:1)材料有大量空隙,2)空隙之间互相连通,3)孔隙深入材料内部。

5. 多孔材料的吸声机理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岩棉、泡沫塑料、毛毡等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不是因为表面粗糙,而是因为多孔材料具有大量的内外连通的微小孔隙和孔洞。

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上,声波能顺着孔隙进入材料内部,引起空隙中空气分子的振动。

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空气分子与孔隙壁的摩擦,使声能转化为摩擦热能而吸声。

计算:11.已知锅炉房2米处测为80db,距离居民楼16米;冷却塔5米处测为80db,距居民楼20米,求二设备噪声对居民共同影响的声级。

物理性污染控制.

物理性污染控制.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1.环境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环境同人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2.物理性污染: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二、简答:1.环境物理学的分类:按其研究对象可分为环境声学、环境振动学、环境电磁学、环境放射学、环境热学、环境光学、环境空气动力学等。

2.物理性污染的特点:(1)声、光、热、放射性、电磁辐射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其本身对人无害,当强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或异常。

(2)局部性的,在环境中不残留,一旦污染源消除,物理性污染即消失。

3.你所关注的一种物理性污染问题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一、选择:1.高于55dB的噪声对睡眠干扰严重。

二、简答1.环境噪声标准的依据:(1)考虑到在不同环境场所对各类人群的保护,(2)防止噪声的污染危害,(3)并兼顾目前的技术条件、经济合理性,规定了噪声排放的允许限值,形成了环境噪声标准。

三、计算题(看书)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一、简答1.什么是振动污染?振动污染具有什么特征?(1)振动污染: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

(2)振动污染的特点⇨主观性: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感觉公害。

⇨局部性:仅涉及振动源邻近的地区。

⇨瞬时性:是瞬时性能量污染,在环境中无残余污染物,不积累。

振源停止,污染即消失。

2.振动污染的来源及其影响?(1)振动污染的来源于自然振动和人为振动⇨自然振源由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引起。

自然振动带来的灾害难以避免,只能加强预报减少损失。

⇨人为振源主要包括(一)工厂振动源(二)工程振动源(三)道路交通振动源(四)低频空气振动源。

(2)影响:⇨振动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振动对心理的影响主要是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主要是振动可使视力减退,使人反应滞后,影响语言交谈,复杂工作的错误率上升等;⇨ 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主要是振动导致构筑物破坏。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六章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六章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六章热污染及其控制1.理解热环境的概念及其热量来源。

答:热环境又称环境热特性,是提供给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的生存空间的温度环境。

热量来源(1)自然热环境:主要热源是太阳热特性取决于环境接收太阳辐射的情况;与环境中大气同地表间的热交换有关;受气象条件的影响(2)人工热环境:房屋、火炉、机械、化学等设施人类为防御、缓和外界环境剧烈的热特性变化而创造的更适于生存的热环境;人类的各种生产、生活和生命活动都是在人工热环境中进行的。

2.简述热污染的概念和类型。

答: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造成的环境热化,损害环境质量,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种增温效应。

类型:水体热污染,来源为热电厂、核电站、钢铁厂的循环冷却系统排放热水;石油、化工、铸造、造纸等工业排放含大量废热的废水。

大气热污染,城市和工业大规模燃烧过程产生废热,高温产品、炉渣和化学反应产生的废热等。

3.分析热污染的主要成因。

答:环境热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主要成因是向环境释放热量;改变大气层组成和结构;改变地表形态来实践。

4. 热污染的主要危害有哪些?答:主要危害有CO2含量剧增,颗粒物大量增加,对流层水蒸气增多,平流层臭氧减少,植被破坏,下垫面改变,海洋面受热性质改变。

导致威胁水生生物生存,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流行性疾病,增加温室效应。

5.水体热污染通常发生在什么样的水体,最根本的控制措施是什么?答:水体升温,水中溶解氧降低,在0~40℃内温度每升高10℃,水生生物的生化反应速率会增加1倍,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增强,导致水体缺氧加重。

水体升温还可提高有毒物质的毒性以及水生生物对有害物质的富集能力,改变鱼类的进食习性和繁殖状况等;热效力综合作用容易引起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温带地区废热水扩散稀释较快,水体升温幅度相对较小;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夏季废热水扩散稀释较为困难,水温升高,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大。

防治措施:减少废热入水,废热综合利用,加强管理。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 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答:从心理学出发,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是声的一种;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主要来源于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产生噪声的物体或机械设备称为噪声源。

噪声的特点:局部性污染,不会造成区域或全球污染;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

声能再利用价值不大,回收尚未被重视噪声对人的健康危害有:引起耳聋、诱发疾病、影响生活、影响工作。

2. 真空中能否传播声波?为什么?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中不存在能够产生振动的弹性介质。

第四章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1.什么是电磁辐射污染?电磁污染源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性?答:是指人类使用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而泄露的电磁能量流传播到室内外空间中,其量超出环境本底值,且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而引起周围人群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

电磁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电磁场源,人工电磁场源二类自然电磁场源分为大气与空气污染源自然界的火花放电、雷电、台风、寒冷雪飘、火山喷烟太阳电磁场源太阳的黑点活动与黑体放射宇宙电磁场源银河系恒星的爆发、宇宙间电子移动人工电磁场源分为核爆炸对环境的污染、工业和核动力对环境的污染、核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其他辐射污染来源放电所致场源电晕放电,电力线(送配电线)高电压、大电流而引起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大地漏泄电流所造成辉光放电,放电管白炽灯、高压水银灯及其他放电管、弧光放电,开关、电气铁道、放电管点火系统、发电机、整流装置……火花放电,电气设备、发动机、冷藏车、汽车整流器、发电机、放电管、点火系统……工频感应场源,大功率输电线、电气设备、电气铁道、无线电发射机、雷达……高电压、大电流的电力线场、电气设备、广播、电视与通风设备的振荡与发射系统射频辐射场源,高频加热设备、热合机、微波干燥机……工业用射频利用设备的工作电路与振荡系统……理疗机、治疗机医学用射频利用设备的工作电路与振荡系统……家用电器,微波炉、电脑、电磁灶、电热毯……功率源为主………移动通信设备,手机、对讲机天线为主……建筑物反射,高层楼群以及大的金属构件墙壁、钢筋、吊车……3.电磁波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天然辐射源的正常照射,由于技术发展是天然辐射源的照射增加,消费品的辐射,核工业造成的辐射,核爆炸沉降物对人群造成的辐射,医疗照射。

热污染及其控制2

热污染及其控制2

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生物体有自己特定的体温和体温调节系统, 生物体有自己特定的体温和体温调节系统,此外人类对热环境有较大 范围的适应性。 范围的适应性。 低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导致人体环境散热加剧,容易引发伤风感冒或其他疾病, 导致人体环境散热加剧,容易引发伤风感冒或其他疾病,降低 人体的抵抗力; 人体的抵抗力; 高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引起人体过多的热量在人体内积累, 引起人体过多的热量在人体内积累,同时导致人体大量出汗而 脱水,会造成积热中暑;此外还容易引发事故和降低劳动效率。 脱水,会造成积热中暑;此外还容易引发事故和降低劳动效率。 16-25℃是人们感觉最舒适的温度范围。 16-25℃是人们感觉最舒适的温度范围。
高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及危害 破坏人体的热平衡状态 气温过高会造成人体体温升高 影响人体的水盐代谢 出现食欲减退、 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 加重心脏负担, 加重心脏负担,增加血液粘稠度 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继而引发中暑 中暑: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 中暑: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 甚至会导致出现突然的情绪失控 加重肾脏负担, 加重肾脏负担,降低机体免疫力 高温还会造成不育症
大气热污染
定义: 定义:当大气升温影响到人类 的生存环境是, 的生存环境是,即为大气热污 染。 主要包含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
热岛效应
定义: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的城市地区,由 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热量与其他自然条件 共同作用致使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气温 的现象.
成因
城市下垫面的变化
在相同的太阳辐射下,城市中的人工地貌 由于具有反射率低,热导率高,热容量大 的特点,导致其比郊区地貌升温快,地表 温度高. 储水能力下降,蒸腾作用很弱,地表吸收 的热量大都由于下垫面增温. 城市构筑物增加,阻碍空气流通,风速减 小,不利于热量扩散.

物理性污染控制第六章热污染及其控制

物理性污染控制第六章热污染及其控制
工作效率降低,中暑和死亡人数增加。 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 切相关,当温度高于28℃时,人会有不舒适感;温 度再高易导致烦躁、中暑和精神紊乱等;气温高于 34℃并加以热浪侵袭可引发心脏病、脑血管和呼吸 系统疾病,使死亡率显著增加。
澳大利亚曾流行的一种脑膜炎是由于电厂排放 的冷却水使水温增高,变形虫大量滋生繁衍, 污染水源,经人类饮水、烹饪或洗涤等途径 进 入人体,导致发病。
(四)增强温室效应
水温升高会加快水体的蒸发速度,使大气中 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从而增强温室 效应,引起地表和大气下层温度上升,影响大 气循环,甚至导致气候异常。
< 0.1 < 0.24 0.2~0.36 0.4~0.85
短波 距地100km, 对紫外线完全吸收 短波 距地50~100km, 对紫外线部分吸收 短波 在平流层中吸收绝大部分的紫外线 长波
8.3~10.6 长波 对来自地表辐射少量吸收
H2O
0.93~ 长波
2.85
4.5~80
长波
6~25km附近, 对来自地表辐射吸收 能力较强
❖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区年平均气温高出郊区 农村0.5~1.5℃左右;
❖一般冬季城区平均最低气温比郊区高1~2℃, 城市中心区气温比郊区高2~3℃,最大可相差 5℃;
❖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 6℃以上。
目前我国热岛效应最大的城市是北京(9.0℃) 和上海(6.8℃),世界最大城市热岛为加拿大 的温哥华(11℃)和德国的柏林(13.3℃)。
❖ 降低了城市空气的透明度,使其吸收太阳辐射和地 表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造成大气逆辐射增强,强 化了城市热岛效应。
表6-9 城市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相对浓度 /%(容积百分率)

第六节、热污染控

第六节、热污染控

二、生物能技术
生物能
生 物 能 技 术
生物
技术
生物
技术
生物
生物
技术
生物能的技术及开发现状
生物能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生物能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是太阳能以化 学能行驶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生物质能 的载体是有机物,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 的载体是有机物,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也是唯 一一种能够贮存和运输的可再生资源 开发利用:(1)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农村新能源 开发利用: 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农村新能源 建立能量农场、 (2建立能量农场、林场海洋能量农场 建立能量农场 (3以甘蔗玉米等高粱发展食品工业的 以甘蔗玉米等高粱发展食品工业的 同时, 同时,用残渣制造酒精
(三)隔热材料
隔热材料种类
(1)多孔纤维质隔热材料 (2)多孔质颗粒类隔热材料(3)发泡类隔热材料 多孔质颗粒类隔热材料(
隔热材料基本性能
(1)矿井巷道隔热技术 (2)工业炉窖隔热技术 ) ) (3)建筑工程隔热技术 ) 术 (4)低温工程隔热技 )
(四)空冷技术
工业过程中主要热污染源: 工业过程中主要热污染源:冷却水排放 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优点:节约水资源, 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优点:节约水资源,有助 于控制水体热污染 缺点:耗电量大, 缺点:耗电量大,提高燃料消耗
第六节、 第六节、热污染控制技术
热污染控制技术
节能技术设备
生物能技术
二氧化碳固定技术
一、节能技术与设备 节 能 技 术 设 备 热管 热泵
隔热材料
(一)热泵
定义: 定义:热泵即将由低温传输到高温位的装置,是
一 种高效、节能、环保技术,其理论基础起源于19 世纪关于卡诺循环的论文。
目的: 目的:主要用于住宅取暖和提高生活热水

热污染及其控制

热污染及其控制
400亿美元。 400亿美元。
4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 影响人们的生活,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 • 加剧大气污染 • 造成局部地区水灾 • 热污染会导致恶性循环,增加人为热源的增加,进而加剧
城市热岛效应。
• 加剧水资源供应紧张 • 改变城区的季节变化,减少霜雪。
4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途径
• 减少人为热量排放源 •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 引导新式健康生活习惯 • 改变建筑材料和热学特性 • 革新设计,降低城市建筑密度
2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 •
3.由于城区下垫层保水性差,水分蒸发散耗的热量少 3.由于城区下垫层保水性差,水分蒸发散耗的热量少 (地面每蒸发1g水,下垫层失去2.5kJ的潜热),所以城 (地面每蒸发1g水,下垫层失去2.5kJ的潜热),所以城 区潜热大,温度也高。 4.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 4.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 的城市下垫层、因而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减低,热量不 易散失。-在风速小于6 m/s时,可能产生明显的热岛效应, 易散失。-在风速小于6 m/s时,可能产生明显的热岛效应, -风速大于11 m/s时,下垫层阻力不起什么作用,此时热岛 风速大于11 m/s时 效应不太明显。 5.城市大气污染使得城区空气质量下降,烟尘、S02、, 5.城市大气污染使得城区空气质量下降,烟尘、S02、, N0x,C0,含量增加,这些物质都是红外辐射的良好吸收 N0x,C0,含量增加,这些物质都是红外辐射的良好吸收 者,至使城市大气吸收较多的红外辐射而升温。

3 城市热岛效应与能源消耗
• 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城市热岛效应。
– 对居民生活和消费构成影响的主要是夏季高温天气下 的热岛效应。 – 为了降低室内气温和使室内空气流通,人们使 用空调、 电扇等电器,而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 • 如目前美国1/6的电力消费用 于降温目的,为此每年需付电费 如目前美国1/6的电力消费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温/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DO / ( mg·L-1 ) 11.08 10.83 10.60 10.37 10.15 9.95 9.74 9.54 9.35 9.10 8.99
水温/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O / ( mg·L-1 ) 8.83 8.86 8.53 8.38 8.22 8.07 7.02 7.77 7.63
人类为防御、缓和外界环境剧烈的热特性
人工 热环境
房屋、火炉、变化而创造的更适于生存的热环境;
机械、化学 人类的各种生产、生活和生命活动都是在
等设施
人工热环境中进行的
精选课件
6
太阳辐射通量(或称太阳常数): 定义:地球大气圈外层空间垂直于太阳
光线束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接受的 太阳辐射能量的大小 数值:约为8.15J。
8.3~10.6 长波 对来自地表辐射少量吸收
H2O
0.93~ 长波
2.85
4.5~80
长波
6~25km附近, 对来自地表辐射吸收 能力较强
CO2
4.3附近 长波
12.9~ 长波 对来自地8
热环境中的人为热量来源
电动机、发动机和各种大功率的电
①设备散热
器机械装置在运转工程中,以副作用 的形式向环境中释放的热能。
影 响
热环境
影 响
热环境又称环境热特性, 是提供给人类生产、生 活及生命活动的生存空 间的温度环境。
人体健康 自城建 然市筑 环环环 境境 境
精选课件
5
表 6-1 热环境的分类
名称 热源
特征
热特性取决于环境接收太阳辐射的情况; 自然 主要热源是 与环境中大气同地表间的热交换有关; 热环境 太阳
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物理性污染控制
主编 陈杰瑢
精选课件
1
第六章 热污染及其控制
精选课件
2
第六章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体热污染
第三节 热岛效应
第四节 温室效应
第五节 热污染评价与标准
第六节 热污染控制技术
精选课件
3
第一节 概述
一、热环境
二、热污染
精选课件
4
一、热环境
环境物理学 分支
环境热学 研究
人类活动
反射太阳辐射,吸收地表长波辐射 颗粒物大量增加 对环境温度的影响与颗粒物粒度、成分、
停留高度、云层和地表反射率等因素相关
对流层水蒸气增多白夜天晚吸向收外地辐面射辐能射量,,抑使制环热境量温向度太升空高扩。散;
平流层臭氧减少
氟氯烃(CFCs)和含溴卤化烃哈龙(Halon) 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
废水。
高,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目前关于大气热污染的研究
城市和工业大规模燃烧过程 主要集中在城市热岛效应和
大气
产生废热,高温产品、炉渣 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的排放抑制了废热
热污染 和化学反应产生的废热等。 向地球大气层外扩散,更
加剧了大气的升温过程。
精选课件
11
❖各行业冷却水排放量对照
图6-2 各行业冷精却选课水件排放量对照
12
(二)热污染的成因
环境热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主要成因
向环境释放热量
改变大气层组成和结构 能源未能有效利用,余热排入环境后直接 引起环境温度升高;
改变地表形态
根据热力学原理,转化成有用功的能量最
终也会转化成热,而传入大气。
精选课件
13
(二)热污染的成因
改变大气层组成和结构
CO2含量剧增 CO2是温室效应的主要贡献者。
精选课件
14
(二)热污染的成因
改变地表形态
植被破坏
地表蒸发强度增强,反射率提高 降低植物吸收CO2和太阳辐射的能力 减弱了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下垫面改变
城市化地表的反射率和蓄热能力改变 地表和大气之间的换热过程破坏
海洋面受 热性质改变
石油泄漏可显著改变海面的受热性质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吸收能力增加
(一)热污染的类型
(二)热污染的成因
精选课件
10
(一)热污染的类型
备 注
污染源
燃煤火电站热能利用率仅40%,
类型
热电厂、核电站、钢铁厂 轻水堆核电站仅为31%~33%,
水体
的循环冷却系统排放热水; 石油、化工、铸造、造纸
核电站冷却水耗量较火电站多
50%以上。 废热随冷却水或工业废水排入
热污染 等工业排放含大量废热的 地表水体,导致水温急剧升
精选课件 图6-1 太阳辐射通量分配状况7 图
表6-2 大气中主要物质吸收辐射能量的波长范围
物质种类
吸收能量的波长范围 / μm
N2, O2, NO O2 O3
< 0.1 < 0.24 0.2~0.36 0.4~0.85
短波 距地100km, 对紫外线完全吸收 短波 距地50~100km, 对紫外线部分吸收 短波 在平流层中吸收绝大部分的紫外线 长波
低20 % ~30 %
精选课件
降水
多5 % ~10 %
16
第二节 水体热污染
一、水体热污染的影响 二、水体热污染的防治
精选课件
17
一、水体热污染的影响
(一)威胁水生生物生存
水体升温,水中溶解氧降低(表6-7)
表6-7 不同温度下氧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
水温/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DO /( mg·L-1 ) 14.62 14.23 13.84 13.48 11.12 12.80 12.48 12.17 11.87 11.59 11.33
精选课件
15
(二)热污染的成因
表6-6 城市下垫面对热环境的影响
项目
与农村比较结果
项目
与农村比较结果
年平均温度
高0.5~1.5℃ 夏季相对湿度
低8 %
冬季平均最低气温 高1.0~2.0℃ 冬季相对湿度
低2 %
地面总辐射
少15 % ~20 %
云量
多5 % ~10 %
紫外辐射 平均风速
低5 % ~30 %
在0~40℃内温度每升高10℃,水生生物的生化反应速率会增加1倍,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增强,导致水体缺氧加重。
精选课件
18
(一)威胁水生生物生存
水体升温还可提高有毒物质的毒性以及水生生物 对有害物质的富集能力,改变鱼类的进食习性和 繁殖状况等;
放热的化学反应过程,如化工厂的化学反
②化学放热
应炉和核反应堆中的化学反应,太阳辐射能 量实际就是化学反应氢核聚变产生的。
密集人群释放的辐射能量,一个成年人对
③人群辐射
外辐射的能量相当于146W的发热器所散发 的能量。
精选课件
9
二、热污染
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 热造成的环境热化,损害环境质量, 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种增温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