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不一样》教学反思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 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 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e244c5d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2.png)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 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2. 一模不一样》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学会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物体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不同的物体,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将物体表现得更有趣、更独特;欣赏和评价同学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但学生在艺术表现方面,尤其是创新意识方面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绘画技巧方面,如夸张、变形等手法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学会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物体的独特之处。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夸张、变形的手法,能独立完成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独特之处,并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来。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夸张、变形的手法。
3.欣赏法:欣赏和评价同学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的物体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准备学生作品,用于欣赏和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一模不一样》。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具有夸张、变形手法的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夸张、变形的手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物体表现得更有趣、更独特。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夸张、变形的手法。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物体,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它的独特之处。
12. 一模不一样-湘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2. 一模不一样-湘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36796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5.png)
一模不一样-湘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形态的图形元素。
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和认识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模不一样》。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有趣的画作,与学生讨论这些画作中的图形元素有哪些。
然后老师可以问学生,如果让你画一张自画像,你会用哪些图形元素呢?2.讲授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介绍图形元素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多角度地审视周围的事物。
接着老师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一模不一样。
让学生学会依据物体的各种不同形态去描绘,明确每一线条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并将其结合在一起。
3.实践操作接下来,老师给学生分发纸和彩笔,让学生试着画出课本所示的各种图形元素。
然后让学生试着将这些图形元素组合在一起,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形态感强烈、富于内涵、美感统一的画作。
4.总结在学生完成画作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并评价。
同时,老师可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图形元素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评价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是否掌握了图形元素的种类和使用方法?2.学生是否能够以多角度去审视周围的事物,从而正确描绘出不同形态的物体?3.学生绘画作品是否具有内涵、美感统一?4.学生是否在实践操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图形元素的了解与掌握更加深入。
然而,课堂教学时间较短,很多学生对于不同形态的描绘还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
因此,以后需要增加类似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 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3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 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3](https://img.taocdn.com/s3/m/7054c48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a.png)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 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2. 一模不一样》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对称的手法,让学生在绘画创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但在绘画技能和对称概念的理解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认识到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对称的概念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能够灵活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画,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带好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如衣服、家具、建筑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对称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对称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对称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对称的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能。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一模不一样》说课稿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一模不一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a6d4d3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2.png)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 一模不一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2. 一模不一样》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和掌握对称与不对称的美学原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导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进而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对称与不对称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生活中的美学现象有一定的感知。
但对称与不对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差异化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对称与不对称的概念,学会运用对称与不对称的绘画技巧,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对称与不对称的绘画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对称与不对称美的感知,培养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提高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对称与不对称的概念,学会运用对称与不对称的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对称与不对称的原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直观地展示对称与不对称的美学原理;同时,采用绘画实践、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对称与不对称的美。
2.新课讲解:讲解对称与不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对称与不对称的绘画技巧。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尝试运用对称与不对称的技巧创作作品。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一模不一样》教案
![小学美术《一模不一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6a802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f.png)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线条变化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这对后续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线条变化的概念,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发现他们在案例分析环节听得非常认真,这也说明了实例教学的重要性。在重点难点解析部分,我尝试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从他们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线条的多样性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掌握线条的粗细、曲直、长短等变化,并运用到作品中,体现线条的美感。
-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线条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提高美术创作水平。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线条变化创作一幅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模不一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同一物体用不同线条描绘会有怎样的效果?”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线条变化的奥秘。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线条变化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练习。另外,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也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针对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突破:
-通过示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线条变化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线条造型能力。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线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为创作积累素材。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打破常规,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2.一模不一样 湘美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2.一模不一样 湘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7fe14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1.png)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2.一模不一样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模不一样这种艺术手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利用一模不一样手法进行绘画创作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创作;3.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将观察到的事物转化为绘画元素;2.运用一模不一样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2.让学生能够创新性思考,寻找新的绘画表现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得出一模不一样这一手法;2.引导学生描述一模不一样手法的特点并总结。
2. 演示(10分钟)1.展示多幅经典板块的绘画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一模不一样这种手法的多样性;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绘画元素,掌握一模不一样的生动表现方式。
3. 实践操作(40分钟)1.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如自然、物品或人物等;2.根据所选主题,学生设想自己所需绘制的元素;3.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运用一模不一样的手法进行绘画创作;4.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提供对于其他学生作品的建议和意见。
4. 总结(10分钟)1.抽查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之路和如何利用一模不一样手法进行表达;2.强调一模不一样这种手法的多样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尝试更多的艺术手法。
四、课堂作业1.总结一模不一样的手法;2.整理这一节课所学知识,准备分享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1.本课的导入环节虽然较为简单,但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自己的创作;2.实践操作环节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3.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思维,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创新和探索。
一样不一样小班数学教案反思
![一样不一样小班数学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dd567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2.png)
一样不一样小班数学教案反思
《一样不一样》是一个有趣的数学教案,它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
比较物体的属性。
以下是对这个教案的反思:
优点:
1. 教案设计简单易懂,适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2. 通过实物比较,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物体的属性差异,有助于
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教案中融入了游戏元素,增加了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在教案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幼儿正确地比较物体的属性,避免幼儿出现错误的比较。
2. 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和比较不同物体
的属性,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比较结果,促进
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这个数学教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实用性,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幼儿正确地比较物体的属性,同时增加一些拓展活动,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美术《一模不一样》教学反思
![美术《一模不一样》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50d9a6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d.png)
美术《一模不一样》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与设计在这次《一模不一样》美术教学中,我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发现事物的差异与个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事物的不同样式和形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
2. 观察与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观察老师提供的一组图片,让他们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样式。
3. 创作: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独特的作品,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观点。
4. 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创意和思考过程,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过程与反思1. 教学过程(1)引入阶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例如不同的水果、动物和建筑物的照片,并在黑板上画了它们的简单轮廓。
我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并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事物的不同样式和形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参与下面的学习活动。
(2)观察与分析阶段: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组照片,让他们自由观察和比较。
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理解到不同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和样式。
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很容易被图片外观吸引,而忽视了事物的内在差异,因此我提醒他们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3)创作阶段:我提供了一些材料,例如彩纸、剪刀和胶水,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独特的作品。
每个学生都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他们互不干扰地进行,表现出了良好的创造力和创意。
我在这个环节中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特的想法。
(4)展示与分享阶段:每个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创意和思考过程。
通过对同学作品的观赏和讨论,学生们不仅得到了肯定和认可,也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获得了更多的灵感和启发。
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自信心。
湘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一模不一样》评课稿
![湘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一模不一样》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28794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1.png)
湘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一模不一样》评课稿前言本评课稿旨在对湘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材中的《一模不一样》进行评析和课程设计,通过细致的分析、详细的教学内容安排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与技巧。
一、教材简介《一模不一样》是湘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中的一篇教材。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并进行艺术创作,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1. 教材内容教材《一模不一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 创作主题: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创作。
- 手法与技巧:绘画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线条的运用,形状结构的表现,色彩运用等。
- 创作形式:平面绘画、立体造型、拼贴等。
- 艺术欣赏:欣赏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一模不一样》,学生将能够: - 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发现事物的特点和美。
- 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
- 培养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 增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观察并创作•教学内容–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个具体事物,如水果、动物等。
–学生进行简单的素描创作,运用线条描绘事物的外形结构。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细节的能力。
–学习如何使用线条表现事物的形状。
第二课时:色彩运用•教学内容–学生选择一种颜色进行绘画。
–学生运用颜色填充和渲染事物的形状。
•教学目标–学习如何运用色彩表现事物的特点。
–掌握简单的上色技巧。
第三课时:平面绘画•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如何在画布上进行平面绘画创作。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艺术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第四课时:立体造型•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剪纸、折纸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创作。
–学生进行简单的立体造型创作。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手工能力。
第12课一模不一样(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12课一模不一样(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d165eb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d.png)
第12课一模不一样(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模一样”的概念,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一模一样”的概念和特点。
2. 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 观察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
4. 创作一幅“一模不一样”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一模一样”的概念,掌握观察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创作一幅“一模不一样”的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教学图片、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一模一样”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一模一样”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观察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生活中的“一模一样”现象,并创作一幅“一模不一样”的美术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第12课一模不一样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身边的“一模一样”现象,并创作一幅“一模不一样”的美术作品。
2. 要求作品具有创意,能够体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一模一样”的概念,观察和分析美术作品,创作一幅“一模不一样”的美术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一模不一样》说课稿2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一模不一样》说课稿2](https://img.taocdn.com/s3/m/6336361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3.png)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 一模不一样》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2. 一模不一样》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通过实践,让学生动手创作出具有对称美的作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创意。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对称的概念,能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对称的概念,能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创作出具有对称美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观察、分析、实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对称的概念。
2.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3.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兴趣。
2.的新授:讲解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对称的定义和特点。
3.示范:教师示范创作具有对称美的作品,讲解创作方法和技巧。
4.练习: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创作具有对称美的作品。
5.展示: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学习。
6.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对称的概念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称的定义2.对称的特点3.对称的创作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评价学生的作品是否符合对称的要求,创作方法是否恰当;另一方面,评价学生的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和美感。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二课 一模不一样 ︳湘美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二课 一模不一样 ︳湘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66d86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d.png)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二课一模不一样︳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模不一样”的概念,提高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3. 引导学生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一模不一样”的概念和特点2. 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一模不一样”3. 创作具有个性的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模不一样”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向学生介绍“一模不一样”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
2. 观察与发现- 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一模不一样”。
-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并讨论这些“一模不一样”的特点和美感。
3. 创作指导- 向学生讲解创作的方法和步骤,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提供一些创作素材和工具,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开始创作。
4. 创作实践-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创作实践。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建议和鼓励。
5.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验。
-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
6.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强调“一模不一样”的重要性。
- 学生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美术馆,欣赏更多“一模不一样”的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创作,将“一模不一样”的理念融入到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创作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一模不一样》说课稿3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一模不一样》说课稿3](https://img.taocdn.com/s3/m/69ad83b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b.png)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 一模不一样》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12. 一模不一样》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生活中的事物虽然外观上相似,但细节上却有所不同,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例,如树叶、鞋子、动物等,让学生通过对比和观察,发现它们的差异。
教材还提供了创作指导,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幅“一模不一样”的作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并能通过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但在本课中,学生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找出事物的不同之处,这可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复杂的事物的细节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生活中的事物虽然外观上相似,但细节上却有所不同。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2.难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审美能力,以及通过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实例,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事物的细节,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创作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幅“一模不一样”的作品。
4.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5.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外观相似但细节不同的实例,如树叶、鞋子、动物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观察分析: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实例,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事物的细节,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创作实践: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幅“一模不一样”的作品。
美术《一模不一样》教学反思
![美术《一模不一样》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be0ac7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a.png)
美术《一模不一样》教学反思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我担任美术教师期间,我曾进行了一次名为《一模不一样》的教学活动。
这个课题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来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这次教学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反思与启示。
首先,我发现这个课题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一模不一样》需要学生观察研究事物的形状、颜色、纹理等方面,并从中发现事物独特之处。
然而,有些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上存在困难。
他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的相似之处,而忽略了细节和差异。
这需要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对事物细节的敏感性。
其次,我发现这个课题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创作环节,学生需要将他们观察到的事物独特之处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进行表达。
然而,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上存在困难。
他们往往过于局限于字面意义,缺乏对形式和符号的理解和运用。
这需要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宽他们的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第三,我发现这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还有待丰富和完善。
在这次课堂中,我只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创作,而缺乏对艺术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的引导。
这导致学生在创作时缺乏对事物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表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对艺术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内涵和背景,以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
最后,我发现这个课题的教学方法可以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进。
在这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示范和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虽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要求,但缺乏一些互动和参与的环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引入一些小组讨论、合作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这次《一模不一样》的教学反思,我不仅发现了问题,更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美术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一模不一样》的教学反思
![《一模不一样》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04e5e1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0.png)
《一模不一样》的教学反思《一模不一样》的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模不一样》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模不一样》的教学反思1什么是特异呢?特异就是在形状重复或者雷同的画面中出现不一样的形象。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特异的存在,宁静夜空中的一抹弯月,平静湖面上鱼儿的跃动,草地上的花朵等等。
特异在美术设计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它能够打破沉闷的规律,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学生对构成比较陌生,本节课初步接触到平面构成的有关知识,关于重复和特异构成的现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有初步的感知,如衣服花边的装饰的重复与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特异,学生校服的统一着装与领队服装的区别等。
虽有感知但缺乏理论的认识和分析,本节课通过大量、丰富的图片欣赏结合教师讲解分析,让学生不仅全面、深刻的理解重复个特异构成的意义与美感,进而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一中特异构成的知识相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知识性太强,为了避免学生感觉难度大、枯燥,本课教学设计了较多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且将学习的'知识点融入到观察和游戏环节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一、对比导入,认识重复在导入时我选择了两张有代表性的图片。
一张色彩丰富,另一张色彩统一。
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美感。
美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并且各人的感受是不相同的。
然后出示一张花朵图案图,由实物花朵向图案转化。
从而了解重复概念,是外形、色彩完全一致。
二、学习方法,探究规律导出对折重叠剪的手法。
通过对比,了解选择的基本形要外形简洁。
然后教师示范剪出重复形。
为了让学生能排列出更丰富的画面,设计了互动的拼摆环节,自主探究排列规律。
三、发现特异,启发联想在重复的图形中选择一个不断的进行图形变换,发现特异。
通过联想小游戏,开拓思维。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15355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7.png)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模不一样》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对称、不对称和放射性图案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对图案设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对称、不对称和放射性图案的设计方法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创新设计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对称、不对称和放射性图案的设计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这些设计方法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称、不对称和放射性图案的设计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这些设计方法进行创新设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对称、不对称和放射性图案的设计方法。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设计方法进行创新设计。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一模不一样》。
2.图片:教材中的图片及额外对称、不对称和放射性图案的图片。
3.工具:画纸、画笔、彩笔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对称、不对称和放射性图案,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案的美感。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图片中的对称、不对称和放射性图案的设计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设计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教材中学习的设计方法进行创新设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运用其他设计方法进行图案创新。
四年级上美术教案-一模不一样1-湘美版()
![四年级上美术教案-一模不一样1-湘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06b15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1a.png)
四年级上美术教案-一模不一样1-湘美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四年级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学生将学习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元素,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内容包括:1. 观察与描绘: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细节。
2.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色彩运用: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色彩,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观察与描绘的基本方法,运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绘和创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造潜能。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细节。
2. 如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3. 如何教授学生运用色彩,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美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细节。
2. 新课教授:教师讲解观察与描绘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观察与描绘的实践操作。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学习。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一模不一样12. 课题:观察与描绘3. 教学内容:观察与描绘的基本方法、创意表达、色彩运用4. 教学目标:掌握观察与描绘的基本方法,运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造潜能。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观察并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需具有个人特色,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十二课《一模不一样》教案02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十二课《一模不一样》教案02](https://img.taocdn.com/s3/m/b45fcce1c1c708a1284a446a.png)
《一模不一样》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特异构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尝试运用不同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一个特异形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欣赏作品、思考交流、创作表现的活动中,体验白板交互环境下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特异构成的定义和设计特性构成的具体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设计与绘画造型活动的区别,体验特异的发现与创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重难点:掌握特异构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运用不同媒材与工具设计创作一个特异形的作品。
措施: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白板交互性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重复和特异形区别,感受。
定义;通过交互式白板,师生互动设计特异形。
教学环节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出示()模()样?让学生填词。
2.揭示课题《一模不一样》故设悬念,激发兴趣。
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学,特异感知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特异现象,从中归纳规律。
出示导学问题:1.说说不一样,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2.特异构成由哪几要素组成?3.试着总结特异构成的制作步骤。
PPT课件出示图片,文字三、自学检测,了解学情1.引导学生通过导学问题自主观察思考,归纳特异现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体验重复现象和特异现象的不同感受。
四、分析探究,总结归纳理解特异构成的概念、特点及变化规律。
归纳设计步骤方法,进行简单的特异构成练习。
1.特异构成的定义:课件出示重复、特异概念,学生齐读。
2.寻找要素:课件出示范作,请学生观察分析,尝试总结特异构成由哪些要素构成?基本形和骨式。
3.白板出示未完成的特异构成作品,请学生上前将素材根据教师要求进行操作并放入空格。
A.大小特异B.颜色特异C.形状特异D.方向特异4.连线:5.白板出示三幅特异作品和基本形找出三幅作品中相对应的基本形连线。
6.归纳基本形种类:几何形,简单基本形,具体形象等。
7.归纳制作步骤:请学生尝试归纳制作步骤方法,教师出示课件动画演示步骤。
【教育学习文章】湘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一模不一样》教案
![【教育学习文章】湘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一模不一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90901ce2bd960590c677a8.png)
湘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一模不一样》教案第12课一模不一样教学目标:、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2、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3、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4、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前提测评回顾单独纹样、二方连续中的点、线、面极其特征,了解学生状况。
三、导入新课根据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让学生展开想象,抽几位学生上黑板,用点、线、面概括地表现景色。
教师总结:这种用点、线、面抽象形态构成的图形就叫平面构成。
四、认定目标板书《一模不一样》极其简要提纲。
指出在这节课上,要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几种主要构成形式,并进行设计练习。
五、导学达标、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师生共同列举、观摩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而说明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2、基本要素;点、线、面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有点、线、面特征的例子,结合图例进一步明了点、线、面的特征。
3、基本形说明运用点、线、面按一定的方向、角度、距离组合变化便形成基本形,介绍基本形的种类极其构成方式。
4、构成方式基本形按不同的方法排列,便产生各种形式的构成,可以概括为规律性与非规律性两类,本课着重介绍五种主要的构成形式。
规律性排列式重复渐变发射非规律性排列式特异对比第二课时六、作业要求设计一幅平面构成铅笔稿。
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八、达标测评和小结概括本课内容,强调基本形与构成方式的设计,挑选一部分作品作展示,邀请两名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讲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模不一样》教学反思
宋宏梅
本课选自湘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较清晰,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基本能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存在如下不足:
1、教学难点突破不到位。
本课教学难点为特异形的设计,即包括对特异形与基本形的差异设计而形成视觉冲突产生趣味性和审美性。
从学生作业来看,学生对特异形的表现形式基本掌握,但缺乏趣味性和审美性。
这一点则须教师在示范讲解中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
令作品的创意更具趣味性和审美性。
2、课件制作不精美。
图片太多,内容繁杂,不精炼,有些图片对学生引导性不强,可再作删减和修改。
3、作业示范不到位。
是否可考虑运用电脑绘图软件如photoshop 进行更形象直观的教学示范。
4、时间安排不合理。
探究体验时间过多,学生作业时间过短期。